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浅析西方哲学与儒释道关于生的意义[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8:5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浅析西方哲学与儒释道关于生的意义[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浅析西方哲学与儒释道关于生的意义[本站推荐]》。

第一篇: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浅析西方哲学与儒释道关于生的意义[本站推荐]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浅析西方哲学与儒释道关于生的意义

我们不应辜负每一本好书“我为什么而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问题和念头,想必您和我一样早在年少时就已经产生了,这些问题在哲学上有答案吗?在我看来,至少目前没有;甚至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不过仍然我们可以思考,去看那些曾经思考过这些问题的先贤伟人们,他们的回答。--云深不知来处(熊治星)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作者是伯特兰·罗素。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以下为经翻译后的原文,以及道家老子(李聃)、儒家孔子、佛家六祖慧能、叔本华、尼采他们的看法。

波兰特·罗素简介与生平我为什么而活着-波兰特·罗素(译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伸展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我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叫我消魂。爱情使人消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小时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我追求爱情,又因为它减轻孤独感-那种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而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独。我追求爱情,还因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曾想像过的天堂。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尽管人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它,但它毕竟是我终于找到的东西。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力量,是这种力量使我在无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我在这方面略有成就,但不多。爱情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响回荡,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被压迫者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可恶的累赘,以及世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痈苦--这些都是对人类应该过的生活的嘲弄。我渴望能减少罪恶,可我做不到,于是我感到痛苦。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次。----------道家老子上善若水,和光同尘。上善若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和光同尘:不露锋芒而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同沐光明间又与尘土般。是一种处世态度,入世之法,却并非同流合污,是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对人有宽恕之量,对谤语有忍辱之量,对忠言有虚受之量,对事物有容纳之量。道家学派延至魏晋时期,其“贵生”理论经由少年大才王衍等人发扬光大,即“生”命、身体是最为重要的事,可推敲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一思想。活着的意义不言而明。--笔者因个人境界学问与本文篇幅所限,所言流于片面不能使您得窥老子思想之全貌,望君见谅,请自读,必然大有裨益,乞教。儒家孔子笔者个人认为儒家学说是以阐述教导:人在人类社会中应该是一个什么人、怎么做。通读四书五经并未发现儒家学说对于活着意义的深入探讨或是说有完整的阐述(敦请指教)“修齐治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传曾子即曾参所著,后经考证实为西汉著作,又名《小戴礼记》即西汉礼学家戴圣所著。

修齐治平乃中国人世之相传的人生观价值观,若有不喜思存在意义的人,以此思想为人生之道亦为之好。《四书五经》实为中华文化瑰宝,可谓是中国人必读之书。-孔子-六祖慧能(佛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学以宗教形式于大约东汉或三国时期传入中国,并由发展逐渐壮大,“儒释道”成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思想,交替影响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六祖慧能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此偈子作者。原来偈较长,感兴趣的您可自行搜索;六祖《坛经》为佛教十三经中之一(中华书局)。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佛学认为生命的意义或真理即是追求“真善美”,以及人生与身的价值在于完成自我的觉悟与生命的觉醒。佛学与佛教并非等同。--笔者因个人境界学问与本文篇幅所限,所言流于片面不能使您得窥老子思想之全貌,望君见谅,请自读,必然大有裨益,乞教。叔本华

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中徘徊。叔本华思想向来被世俗大众理解为消极悲观的,其实大多是未深入学习研究的粗鄙之语;此句当理解为: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因为欲望和迷茫无知所驱使,使得自己在痛苦与倦怠中徘徊纠缠。是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态度所做,故而当理解为:人生当尽量避免被欲望所困,发现和享受生命的意义,即爱与美、真理此等纯粹的东西。这句话亦可和“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圣经·传道书1:2》作比较,一般的人(网络上比比皆是)往往只看表面却因自身学识和境界所困未能看到先贤话语背后的意思而曲解,并以此影响自己走入错误的思想道路,可谓是悲哀。-叔本华-尼采

靠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强力的意志是人的本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他的思想秉承了叔本华意志主义,又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中找到这一哲学起点。他认为的古希腊悲剧精神有二:1.日神,阿波罗精神;2.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他说:“每部真正的悲剧都用一种形而上的来慰藉解脱我们。即: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之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和充满快乐的。”

尼采阅读过大量的古希腊著作,且身处于被自身认为是堕落的19世纪,人被禁锢在异己的力量中,丧失了对生命的信念,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性主义等传统形而上学的过错,于是他宣布“上帝死了”,基督教以“来世”赋予人生以神圣的意义,这其实是用“彼岸世界”否定现实世界,这种神圣的意义是虚假的,他提出要“重新估价一切价值”,即要对以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为真理的以往思想文化及道德观念进行彻底的批判,破除它们的权威。尼采从他的权力意志出发引出了他的人生哲学——超人哲学。超人哲学是一种疯狂主义,被称为狂人哲学;他认为超人哲学就是指权力意志达到顶峰的人,超人创造着历史,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尼采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活着的意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却不置可否。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时间的起源和尽头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从人类破除蒙昧之后就出现的问题数千年甚至数万年都困扰着我们,无数的先贤圣哲思索着,探求着,他们穿过孤独和世俗最终给出了属于他们的答案,并给予后来的人类新的意识。无论他们的答案是否被每一个认同,但不可磨灭的是他们对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以及个人思想上的伟大呈现。-尼采-我们亦当从其中或从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或以此为灯,指我辈之人生前途;或以此为基,铸我辈思想之利剑。学而无涯,思而无终。与君共勉愿你所事皆为理想,所爱之人常伴身旁。-云深不知来处(熊治星)

第二篇: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与大学生演讲稿:努力实践,知行合一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诸位年轻的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话题是:“为谁而活着 活着为了谁”。

那么,这个话题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思想观念联系不大。也许还会有部分朋友认为我的观点有悖于时代。而今天我们的眼前所呈现的,就是如何挣钱,如何将来拥有多少财富。也就是说,将来成就人生的价值体现,也只有用“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

那么,为什么去挣钱?这个钱应该如何去挣?挣钱又为了什么?等等,以及怎么进入社会?如何去寻求展示自己才华的发展平台?恐怕这些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也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承受的“十年寒窗苦”,而为了将来辉煌自己、成就自己的生存价值意识。

我们都知道,“意识主导行为”“意识也决定行为”。今天我们塑造什么样的生活意识,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将来的人生价值体现。今天给你们这些大学生讨论这个话题,我想会有大部分朋友可能会持反感态度。因为,大家差不多都是 90 后的年轻一代。在你们的生活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是:怎么享受生活,怎么想方设法赚钱。只要能够弄到钱,至于做什么样的人,就不重要了。哈哈,对不对呀?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不知道你们所看到的 80 后那些大部分哥哥、姐姐们,他(她)们今天的生活现实怎样?他们所感受的生活怎样。?我经常与我们这些同龄人谈论起今天的年轻人,大家都对这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持无奈的态度,也为年轻一代惋惜。不过,我始终则是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持有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为什么呢?“玉不琢,不成器”呀!我说,年轻人在接受教育的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他(她)本身是一块非常好的“玉石”原材料,至于最终没有成为大家满意的“精品物件”,并不是这块“玉”的错,而是“雕刻师”(家长、老师、领导)的责任。雕刻师们在早期的雕刻(教育)“玉石”阶段,根本就没有“尽力把玉石雕刻成精品”的良好态度,只不过是为了尽早地把这些“物件”推上市场,能够换得丰厚“财利”而已。却没有对那些纯洁的“玉石”精雕细刻的意识观念。所以,才会有今天中年人所看到不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浪费了那些原本纯洁的“玉石”材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呀!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们今天,认识不到昨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处境和结局,那么,你们这些 90 后的年轻人,未来就有可能将会变成一群不通人性的“狼”。将会给家庭、团队、社会、民族乃至国家,带来更大的麻烦和人为性灾难。多么可怕的后果呀!

所以,今天党和政府提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又提倡创建家庭和谐、团队和谐、民族和谐、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的“和谐”社会环境。让大家都能够明白“人为什么而创造财富,为谁而创造财富,人活着为了什么,为谁而活着”等等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观。

就我们今天的学校学习而言,我们也不能只学习表面性知识,而应该研究更深层次的哲理。为什么呢?表面性知识既是诱惑,又是“陷阱”。将来用在生活中,不但会损害别人,更会坑害了自己。就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和感触到的很多现象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今天有多少人,念完大学以后,背着厚厚的应聘资料,到处求职而不能如愿;有多少人,即便找到了工作,确是在委屈自己,而不能够舒心、顺心、开心的工作;有多少人在无奈中虽然找到了职业,却又在无奈中失业;又有多少人为了生存,又无奈去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这到底为什么?归根到底,是他(她)们只认识到了表面性的科学知识,而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自然知识和人伦、社会知识。所以,当大家进入社会中,就没有经

受风雨的耐力,就没有分辨真假善恶的能力,就没有应对残酷现实生活考验的信心。因此说,在今天我们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每接触认识到问题和事物,就应该立即反应到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致知在格物”呀!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才能够明白更多的人伦哲理、社会哲理和自然哲理;才会分辨出世间的善恶、是非、真伪、对错;才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够修得出君子的风范,成就出惠及大众的真正良才。

根据我们华夏民族先贤圣者们千百年来经过实践检验,并已经得到共认的观点,其人生规律就逃不出“明理、修身、成才、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法则。一个人的一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明白事理”“惠及大众”,也就是《大学》中所讲的“明明德”“止于至善”。正如《大学》中所讲:“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是什么?就是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明白事理;“明理”之后才会提高自己的意识境界,修养好自己好的品行;“修身”之后才会努力成就自己卓越的对待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才华,“成才”了以后才能够創立宏伟的事业,“立业”了才有资格参与家庭的管理,“齐家”的能力就不具备,又岂能会有治国的本领?“治国”的本领不足,也就谈不上会“名扬天下”“感召后人”了。

其实,人生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一般而言,0——6岁,是无知启蒙阶段;7——16岁,是好奇、模仿阶段;17——25岁,是学习认识阶段;26——35岁,是立业创造阶段;36——50岁,是总结经验阶段;51——60岁,是丰富智慧阶段;60岁以后,是享受成就阶段。也就是说,人真正能够体现价值的生命时间,只有26——50岁左右,二十多年的光景,非常地短暂啊!当然,特殊的人生也很多。有的六七十岁,甚至更高的年龄,还仍然在创造价值。不过,这些人也就并非一般的人了,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大贤者,他们的德行、才华、智慧,社会都离不开他。他们多生存一天,就能够为社会贡献出极大的力量,放出更大的光芒。他们的人生价值,不仅体现在今生,更会名扬天下、感召未来。这样的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会在我们的民族历史中见到很多。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人能够惠及千代,感召后人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不能不去了解,更不能不知道。

所以,圣人在《大学》中教诲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在我们民族的几千年生活历史中,人一到会说话,家人就启蒙引导教育我们,尊敬长者、识别对错、认识事物等等,这就是“明理”的开始。无论从家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博士、硕士、院士,我们从“老师”那里都接受的是“明理”。明什么理?也就是明“人伦哲理、社会哲理、自然哲理”,辨“人生与世间的是非对错”。所以,圣人才讲,在我们的学习阶段,“苟不教,性乃迁”,做老师的也应该“教之道,贵以专。”我在讲“《大学》与企业管理”的时候,曾经把人类比做手机。一部有使用价值的好手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质量过硬的手机本体,二是有充足的电能,三是有良好的信号。质量再好、电能再足,而没有良好的信号,你愿用吗?如果你经常接住电话就断线,或者接通电话就听到对方在骂你,你会高兴吗?如果你遇到这种现象,我想你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扔掉手机或者马上去换电话卡。何况一个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再强壮,知识再丰富,若是没有健康良好的思想意识,那么他的行为结果,就会让大家受到伤害,让大家不能接受。因此说,我们必须首先学会“明理”,塑造高尚、远大、健康的思想意识精神灵魂,才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才华,实现我们真正的人生价值。

就“人伦哲理”而言,几千年前,先贤圣者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人间有最基本的“五伦关系”相处原则。那“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无伦关系,也就是今天的团队企业中上下级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兄的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相处关系。一个人只要生存在世,谁也摆脱不了这些相处关系,只不过相处得融洽不融洽而已。一般而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就是我们应该所遵循的人伦关系原则性。也就是圣人所主张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中庸》中讲:“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所谓“父子”关系,就是今天我们的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是先天形成的,也无法改变和代替的关系。即便今天能够从法律上可以改变,但从根本上是无法改变的,更不可能会颠倒了这种关系。因为,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无法割断的。出于动物的本能,父母疼爱子女,幼年子女依赖父母,这也就是动物天生的本性。也正是这种天生的本性,建立了父母与子女特殊亲情。“父慈子孝”啊!父母因本性爱自己的子女,做儿女的也应该回报父母的恩。父母对儿女的养育慈爱,做儿女的应该知恩、感恩、报恩。圣人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如果做儿女的,对父母没有知恩、感恩、报恩的态度,那就失去了做人的本性。《礼记》中讲:“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够用如何做人“礼”的规矩,去教化儿女,而是把儿女当作“家庭宠物”那样对待,那就会毁了儿女的一生。古人讲:“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似养猪”。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子女长大后,对待身边的其他人,就会傲慢无礼,自私任性,生活孤立。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学会并养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生活意识习惯。学会恭敬长者、礼敬长者、孝敬长者。“天地君亲师”不可不敬。这就是做儿女与父母保持良好关系的根本性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做儿女的不知父母对自己恩重,又不知感激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恩情,那就不会报答父母的大恩。也就不可能有对父母恭敬的态度、礼敬的行为、孝敬的心情。

在家庭中,父亲就是“蓝天”,他不但养育着我们,而且还给我们生活的胆量和勇气;母亲就是“大地”,她不但呵护着我们,而且还以那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我们无知的行为。他(她)对儿女期盼的不但是健康的成长,更期望自己的儿女长大后有所作为,生活幸福,这就是父母对待儿女的态度。所以,古人讲:“百善孝当先,论心不论行,论行穷家无孝子”,没有对待父母恭敬、礼敬的态度,即便给父母再多的物质,也不能称得上是“孝子”。何况那些从小没有家教的逆子,终日惦记着父母的那点家产,与父母爭财夺利而吵闹,甚至诉诸法律?!这样的父子关系,能使家庭和谐吗?!《孝经》中讲:“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若能够养成好的习惯,就能够如《大学》中所讲:“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事众也”。能够做到孝亲父母,就是“明理”的良好开端。这就叫“父子有亲”。

所谓“兄弟”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家庭中的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天生的亲情关系,我们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接受着同一个父母的关爱,吸允着同样的乳汁长大,我们的身上流着同样的血,这就铸就了永远无法替代的亲情感。不论是同父同母,或者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都是一样的。做哥哥姐姐的,要比弟弟妹妹出生得早,应该时刻对他们有关爱亲情,弟弟妹妹也从小就会依赖哥哥姐姐。在家里,只有哥哥姐姐让着、保护着弟弟妹妹,才会显示出浓厚的兄弟姐妹情。做哥哥姐姐的应该用理解、包容、原谅的态度对待弟弟妹妹。这样才会受到弟弟妹妹的尊敬。“兄亲”才会“弟恭”啊!所以,“家中论情不论理,论理家中不安宁”。这就叫“长幼有序”。

所谓“夫妻”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而后天进入家庭的亲情关系。过去所讲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六亲(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父母和岳父母、叔伯姑舅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儿女和侄亲、内亲)”关系中,“妻族”也是后天新建立的亲族关系。那么,维持这层关系的根本,则是夫妻关系的和顺。在家里,夫为阳、为钢(纲)、为主;妻为阴、为柔(目)、为从。一般而言,养儿育女、洗衣做饭、日常家务,以妻子为中心,家内事务由妻子主持,所以说“女人是男人的心”,“女人就是家”。创造财富、买房修屋、教化子女,以丈夫为主,外部事物由丈夫主持,所以说“男人是女人的胆”“男人就是业”。丈夫体贴妻子,妻子忠诚丈夫,夫妻共同承担家庭和家族的责任,“夫妻有情”嘛!这个关系如果处翻了,夫妻关系就要出问题了。说到这里,我要给孔老夫子喊喊冤了,老夫子 曾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却遭到了几十年的批判,说孔老夫子“污蔑女人”。其实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是在片面地理解圣人的话。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理解接受圣人的观点。孔圣人的观点是,“作为女人,应该充分发挥其阴柔醇厚的本性,做好丈夫的参谋和助手,不可„越位‟去替代丈夫处理外部事物”。就像是今天的企业团队,“总经理”是企业的直接管理执行者,不能越位去操持“董事长”应该做主的事情。女子无才如何持家?总经理无才如何管理企业?圣人所讲的“才”,是越位的“才”,而不是才华的“才”。如果你是“董事长”,你愿意让你的“总经理”权力越位吗?所以,作为妻子的女人,不论其才华有多大,在社会上的能力有多强,在家里应该恪守女人的本性,这样才会维系好家庭的和睦,否则夫妻关系必定生变,夫妻关系的稳定,将直接影响整个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幸福。而今天,受“莎士比亚烂漫爱情观”影响的青年男女,用浪漫的爱情作为建立家庭的基础,生活在戏剧或者小说里。经不起真实生活的磨难,也承担不起对家庭其他成员的责任,更难以原谅、理解、包容夫妻对方的短处,所以,也就出现了大量的离婚现象,造成家庭破裂,给家庭、家族和社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我曾在讲座中,把一个家庭类比成一颗果树。父母老人如树根,男女夫妻像树干、兄弟姐妹似树枝、儿女孩子是花果。孝养父母如给树根浇水施肥,整棵树才会茂盛;夫妻树干要有很大的力量委屈自己去支撑着整棵大树;兄弟姐妹情系着朵朵粒粒的花果;花果吸允着整棵树的亲情养份而快乐成长。你说,如果夫妻这根树干没了,那么,家庭

这棵树的树根、树枝、花果会是什么结果呢?不过,今天的科学已经能够嫁接树木了,也就是说今天的家庭也能够“嫁接”了。无论嫁接再好的树木,外表可能好看,可接出来的“花果”必定不是“原味”,单亲或者重组家庭中的老人和孩子,精神并不一定快乐,家庭也不一定和谐。这就叫“夫妻有别”啊!

所谓“朋友”关系,也是后天建立的“友情”社会关系。因缘份而相识、相交,“情投意合”而结为知己,无话不谈,甚至这种“友情”超越亲兄弟之间的“亲情”。这种关系的维系,靠的是“真诚”,“诚则有信”啊!为什么古人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呢?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同学、战友、同事、同僚、合作者,乃至于我们朝夕相处的社会大众,都可能成为“知己朋友”。朋友之间,能够相互取得彼此的信任,就是因为彼此相处的真诚,才会取得彼此的信任。“诚”则有“信”啊!如果对待朋友,没有了真诚、坦诚的态度,那么,这个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会遭到朋友的疏远。这就叫“朋友有信”。

所谓“君臣”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工作中所处的上下级关系,这种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服从关系,怎么去领导别人,或者怎么去服从领导,这种规律和原则我们必须明白。如果不明白这种规律原则,就会使团队中的关系一塌糊涂,甚至是一盘散沙。那么,做领导的,尊重、关爱了属下,属下就会对领导真诚、尽忠。一个团队的存在,就必定会有上下级之分,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区别。领导者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领导者应该用什么去吸引、凝聚大家呢?不一定需要领导者的某一方面专业才华横溢,只要有受人崇拜的好德行、受人敬仰的魅力,就足以领导大家了。“君仁”才会“臣忠”啊!朋友们,如果你将来做了老板,当了领导者,你应该怎么做呀?今天的时代,就是考验领导者的时代。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是经济发展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财利”而生存,又以拥有多少“财利”而衡量人的生存价值,所以,今天做领导的也自然会用某种手段驱赶属下去给自己“敛财”。属下所敛到多的“财利”与领导比例分成而已。这样就是“领导与属下是利益关系”。为了“财利”,领导可以不讲究自己的德行,也可以不讲究自己的魅力,只需要用“财利”吸引属下,用势力控制属下就可以了。不过,这种建立在“财利”基础上的领导与属下的关系,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关系,“财利”之争,最终会因“财利”而相互争夺,反目成仇。今天的企业管理,大部分企业领导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属下员工的跳槽、背叛。为什么呢?这也正如《孟子》所讲:“敬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魇!”“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以上我们所探讨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和规律。总而言之,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以来所铸就的人生价值观念,就是“为别人活着”。正如《孟子》所讲:“乐人(民)之乐者,人(民)亦乐其乐;忧人(民)之忧者,人(民)亦忧其忧。”明白了这些人伦规律,把握 与人相处的原则,那么,不论在家庭、在单位、在社会,与人相处得就会开心愉快。否则就会与人相处得紧张痛苦。

任何时候社会的构成离不开“政治、文化、经济”。“政治”主导社会的一切。政治的稳定,决定着工、农、商、科技的发展,政治是社会稳定与混乱的根源,《中庸》中讲:“人道敏政,地道敏树。”“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古往今来,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改朝换代的政治统治,就是我们华夏民族历史的主流。“德高望重”的当权者,会是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主宰国家的时间会长一些,能有几百年,如《中庸》中讲:“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德寡昏庸”的统治者,就会被取而代之,主宰国家的时间会短一些,可能会有几年或者几十年,如《孟子》中讲:“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的天下者,未之有也”。“文化”制约着政治,先进积极的思想文化,将会促成光明的社会政治;消极贪婪的思想文化,也将会促成污浊的社会政治。譬如,一家人,怀着为了家庭其他成员幸福的态度,而参与家庭财富创造生活,那么,家庭就会亲情浓厚,快乐和谐;如果一家人,是怀着为了个人拥有财富享受的态度,而参与家庭财富创造,那么,家庭就会因此亲情破裂,众叛亲离。所以,《礼记》中讲:“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物质保障。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富足安定的生活,就来自于工、农、商等不同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健康的经济发展,将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也同样会给社会造成混乱。一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和收入,如果不是健康的,就会导致家庭矛盾的激化,甚至还会给家庭带来灾难。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同样也是如此。《大学》中讲:“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乱世造英雄,盛世出英才”。什么样的社会环境状态,将会成就什么样的人才。不同的社会环境就如不同的天气变化一样。下雨的天气,会成就卖雨伞的;高温天气,会成就卖空调的;盛夏季节,会成就卖裙子汗衫的;寒冬季节,会成就卖大衣皮靴的。关键要我们会“看云识天气”,要在什么样的天气中,去应对不同的生活,适应不同的生活。下雨的天气,不带雨伞,就会被雨淋;盛夏高温天气,穿着棉衣大皮靴,不就成了傻子?!不过,无论在什么样的天气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干净整洁健康的生活,如《孟子》所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论在什么环境生活中,我们不能失去做人的原则,人的“尊严”和“气节”不能失去。一旦失去了尊严气节,就等于失去了做人的本性。所以,无论我们生存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中庸》中所讲:“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应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就是说“我能做什么,我会做什么”。不能做那些既损害别人,又伤害自己的事情。今天我们常说某人,“那人修养太差了”“那人素质太低了”。那些人素质低到哪里了?修养差到哪里了?就是那些人的举止言谈,相对于圣人的教诲标准,没有达到相应的意识境界,“公共道德”观念不够而已。就我们在座的诸位,为人处世的道德观念、素质修养,达到圣人的教诲标准了吗?我们只不过是在“五十歩笑一百步”罢了。所以,我认为,就我们在座的所有年轻朋友,目前都会有一个愿望:当我走进社会生活中的时候,“我一定要做一个人人尊敬,才华出众,事业有成的人”。那么,怎样做才会实现我们的愿望呢?我们下一次再接着探讨“如何修身”。谢谢大家!

第三篇:短文两篇《美腿与丑腿》《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1

短文两篇《美腿与丑腿》《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1 点击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鉴赏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隽水的语言。感受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不懈的拼搏中度过自己的一生。锁定重难点

重点:鉴赏真挚的情感和耐人寻味的哲理。难点:文中“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的内在联系。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你了解《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吗?你知道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吗?这些名人给人类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伟大的作品,更有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表现出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精神世界,共同感受伟人的超凡风彩。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一、《美腿与丑腿》 1整体感知

(1)了解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他博学多才,他是爱国者、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回走上独立之路。在富兰克林年轻时,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谦逊;决心获得这十三种美德,并养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表,每一个美德占去一页,画好格子,在反省时若发现

当天未达到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当富兰克林七十九岁时,在那本不朽的自传中,花了整整十五页纸,特别记叙了他的这一伟大发明,因为他认为他的一切成功与幸福受益于此。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效仿这种方式,有所收益”。(2)学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3)讨论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明确】乐观积极的人受人喜爱、尊敬从而获得幸福,悲观消极的人令人生厌、憎恶,因而一生不幸,希望人们摒弃消极悲观,拥有积极乐观。

文章以“美腿与丑腿”为题,联系全文,试分析它们各象征着什么? 【明确】“美腿”象征优点、长处、积极的一面;“丑腿”指缺点、短处、消极的一面。2研读探究

(1)作者开头就说:世界上有两种人。通读全文概括这两种人分别指什么样的人。【明确】分别指乐观积极的人和消极悲观的人。(2)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运用了排比,这样写句式整齐,语言流畅有气势,强有力地说明了万事万物总有两面性,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3)第三、四段中,作者连用了六个“如果”,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这样写更富有逻辑性,同时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4)在第三节中作者为什么说:“如果这种性情是天生的,这些怏怏不乐的人倒是更堪怜悯”? 【明确】“更堪怜悯”是针对这种性情是天生的而言,以铺垫下文由模仿而成习惯的人还是可矫正的。

(5)阅读最后一节,说说“美腿仪器”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可以测知一个人是否只有悲观,只注意别人丑腿的仪器。(6)本文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已观点的?

【明确】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抽丝剥茧,层层分析,运用正反对比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乐观的好处,悲观的危害,同时作者还成功运用了例证法和喻证法。3阅读迁移

注意观察你周围的人,找出一两个像富兰克林所说的因乐观而幸福的人或因悲观而不幸的人,并对他们作简短的描述。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 1介绍罗素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又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什么而活着》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2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 3 小组讨论,理解画出的句子 师生探讨理解以下句子(教师投影)

(1)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2)身边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了„„(4)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5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概括作者一生有哪几种追求?(2)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3)当你面对“为何而生”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思考?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点拨。【明确】(1)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的笔法,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命题作了响亮的回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2)“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3)无统一答案,学生自主作答,教师作向导。6 齐读课文 7 拓宽探讨 谈谈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现。

第四篇:短文两篇《美腿与丑腿》《我为什么而活着》高中语文教案

1了解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鉴赏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隽水的语言。感受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不懈的拼搏中度过自己的一生。锁定重难点

重点:鉴赏真挚的情感和耐人寻味的哲理。难点:文中“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的内在联系。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你了解《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吗?你知道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吗?这些名人给人类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伟大的作品,更有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表现出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精神世界,共同感受伟人的超凡风彩。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一、《美腿与丑腿》 1整体感知

(1)了解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他博学多才,他是爱国者、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回走上独立之路。在富兰克林年轻时,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谦逊;决心获得这十三种美德,并养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表,每一个美德占去一页,画好格子,在反省时若发现

当天未达到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当富兰克林七十九岁时,在那本不朽的自传中,花了整整十五页纸,特别记叙了他的这一伟大发明,因为他认为他的一切成功与幸福受益于此。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效仿这种方式,有所收益”。(2)学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3)讨论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明确】乐观积极的人受人喜爱、尊敬从而获得幸福,悲观消极的人令人生厌、憎恶,因而一生不幸,希望人们摒弃消极悲观,拥有积极乐观。

文章以“美腿与丑腿”为题,联系全文,试分析它们各象征着什么? 【明确】“美腿”象征优点、长处、积极的一面;“丑腿”指缺点、短处、消极的一面。2研读探究

【明确】分别指乐观积极的人和消极悲观的人。【明确】“更堪怜悯”是针对这种性情是天生的而言,以铺垫下文由模仿而成习惯的人还是可矫正的。

(5)阅读最后一节,说说“美腿仪器”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可以测知一个人是否只有悲观,只注意别人丑腿的仪器。3阅读迁移

注意观察你周围的人,找出一两个像富兰克林所说的因乐观而幸福的人或因悲观而不幸的人,并对他们作简短的描述。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 1介绍罗素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又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什么而活着》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2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 3 小组讨论,理解画出的句子 师生探讨理解以下句子(教师投影)

(1)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2)身边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了„„(4)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5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2)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3)当你面对“为何而生”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思考?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点拨。(2)“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3)无统一答案,学生自主作答,教师作向导。6 齐读课文 7 拓宽探讨

谈谈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现。

第五篇:《短文两篇》(《美腿与丑腿》《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鉴赏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隽水的语言。

3.感受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不懈的拼搏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真挚的情感和耐人寻味的哲理。

难点:文中“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

你了解《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吗?你知道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吗?这些名人给人类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伟大的作品,更有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表现出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富兰克林和罗素的精神世界,共同感受伟人的超凡风彩。

二、研读课文:

(一)、《美腿与丑腿》

1.整体感知:

(1)了解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他博学多才,他是爱国者、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回走上独立之路。在富兰克林年轻时,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十三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谦逊;决心获得这十三种美德,并养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表,每一个美德占去一页,画好格子,在反省时若发现当天未达到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当富兰克林七十九岁时,在那本不朽的自传中,花了整整十五页纸,特别记叙了他的这一伟大发明,因为他认为他的一切成功与幸福受益于此。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写道:“我希望我的子孙后代效仿这种方式,有所收益”。

(2)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的观点。

(3)讨论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乐观积极的人受人喜爱、尊敬从而获得幸福,悲观消极的人令人生厌、憎恶,因而一生不幸,希望人们摒弃消极悲观,拥有积极乐观。作者的主张:希望人们乐观积极,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要往好处想。

文章以“美腿与丑腿”为题,联系全文,试分析它们各象征着什么?

明确:“美腿”象征优点、长处、积极的一面;“丑腿”指缺点、短处、消极的一面。

2.研读探究

(1)作者开头就说:世界上有两种人。通读全文概括这两种人分别指什么样的人。明确:分别指乐观积极的人和消极悲观的人。

(2)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论证什么观点?作者又是怎样来论证这个观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排比;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采用举例论证法。

(3)①第三段采用对比论证法。作者具体的谈了乐观的人与悲观的人分别是怎样对待这个两面性的世界。

(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写乐观人的有:“顺利的际遇”“有趣的部分”等等。

尤其要注意写悲观的人的字词:“只是坏的一面”“怏怏不乐”“格格不入”“吹毛求疵”“令人厌恶”“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恶习”“怨天尤人”等等。

提问:作者为什么用“吹毛求疵”和“恶习”等词?体会作者的情感。(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明确:对待事物,我们不可“吹毛求疵”,一切只看它坏的一面,而“养成了习惯”可能看问

题就只是看坏的一面了。那么乐观结局会怎样,悲观的结局又怎样?乐观带来幸福,悲观带来悲哀与不幸。(学生读悲观带来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看问题时,更强调哪个方面?(强调看优点,要乐观)

穿插一个故事。说一位老太太天天哭泣,因为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开洗衣房,二女儿卖雨伞,下雨的时候老太太就担心大女儿的洗衣房生意不好,天晴的时候就担心二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所以天天哭。有一天,她的邻居告诉老太太反过来想,结果老太太天天笑呵呵的。引导学生讨论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②第四段采用比喻论证法。本段写朋友的处世方法,他的朋友是如何处世的呢?(请学生读出相应的话。)

明确:“如果对他的丑腿比对他的好腿更为注意”,朋友的态度,只是“有所疑忌”;“如果此人只谈起那条丑腿,不注意那条好腿”,结果,“不再和他作进一步的交往”。美腿与丑腿的寓意:美腿是优点、长处;丑腿是缺点、短处。

(3)阅读最后一段,说说“美腿仪器”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可以测知一个人是否只有悲观,只注意别人丑腿的仪器。

(4)本文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已观点的?

【明确】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层层分析,运用正反对比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乐观的好处,悲观的危害,同时作者还成功运用了例证法和喻证法。

(5)总结文章思路怎样?

明确:作者开篇提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苦与乐这一论题,然后举出现实生活中几组互为对比的例子,再在这些例子的基础上,分析乐观的和悲观的两种人对待事物的相反的观点,以及由相反的观点导致的不同的命运,重点分析悲观的人的命运,最后以美腿和丑腿为喻,告诫那些悲观的人要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作者论证的思路:提出观点一举出实例一对比论证一比喻作结。

3.阅读迁移:你认为你自己是个悲观的还是乐观的人?说说看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

1.介绍罗素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又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什么而活着》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略讲)

2.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结构

全文结构:总(第1段)──分(第2-4段)──总(第5段)

(1)概括作者一生有哪几种追求?

(2)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4)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5)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

明确:(1)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开门见山的文学的笔法,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命题作了响亮的回答: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3)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一是了解人类心灵;二是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4)“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5)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确实罗素他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6.总结:这篇文章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见它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样的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既重大又往往被人忽视。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用文学的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动的亮出了自己的思想。

8.讨论:①作者在文中提出三种支配自己一生的激情,其中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说说理由。明确:各抒己见,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②同学们,你们都还青春年少,在你看来,你们应该为什么而活?

明确:各抒己见,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罗素在这篇短文中提出自己因三种理由而活: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中学生人生阅历较浅,这三点究竟哪一点最能引起自己共鸣,可能答案各异,甚至难以回答。但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后两种理由并加以具体阐发。第一点理由应允许学生讨论但不宜过于渲染。“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的讨论重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附:板书设计

论点 : 不同观点导致苦乐两种不同的人生

遭遇有顺利有不顺利

摆事实诗文的美和瑕疵

人的优点和缺陷、长处和短处

美腿与丑腿论证 :乐观的人讲道理

悲观的人悲观的原因及后果

检测人生观的“大腿仪器”

结论:告诫悲观者“不可再去注意人家的丑腿了”

悲观产生的原因 :

恶习→态度、心理行为→严重后果,真的悲哀与不幸

我渴望爱情 带来狂喜 摆脱孤寂 构造美好生活

追求知识 了解人类的心灵 全人类领悟自然科学 参透社会科学 真善美会么

而同情苦难者 不幸的儿童 可怜的老人 无辜的平民

下载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浅析西方哲学与儒释道关于生的意义[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浅析西方哲学与儒释道关于生的意义[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