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挖掘传统文化 重修阎王庙 开发我县旅游新资源的建议

时间:2019-05-14 08:0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挖掘传统文化 重修阎王庙 开发我县旅游新资源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挖掘传统文化 重修阎王庙 开发我县旅游新资源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挖掘传统文化 重修阎王庙 开发我县旅游新资源的建议

关于重修阎王庙挖掘传统文化 开发我县旅游新资源的建议

阎王庙位居我县近德固乡东吉

七、西吉七两村交界处,是一处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典庙宇。相传,战国后期黄河流经我县,横水肆虐,祸害一方,秦始皇跑马修堤,堤口因水势太大始终难合,故修阎王庙以镇之,堤口始得合拢。百姓感其德,纷纷顶礼膜拜,自此阎王庙名声大震,闻名遐迩。该庙宇原占地十余亩,庙内有阎王大殿、玉皇阁、奶奶庙等,殿堂庙宇雕梁画柱,鳞次栉比,气势磅薄,巍峨壮观。阎君金身铁面,不怒而威。更有正月初八庙会增色添彩,时骡马列市,商贾云集,南北戏楼遥相呼应,剧团杂耍接踵而至。其处,陌路九曲,行人隐约,状若游龙齐聚于此,故有九龙口之美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贸易之隆威震冀鲁豫三省数县,令人叹为观止,堪称南乐一大景观。北宋时期宋辽在这里经常发生战争,为防范辽国入侵北宋在庙宇北侧建有烽火台。该庙宇数千年多次毁于战乱,曾几毁几修,历经沧桑,尤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文物古迹毁于一旦。现虽残埂断壁,但仍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为重塑阎王庙之形象,当地乡贤和仁人志士慷慨解囊,集资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所修殿堂与原规模极不相称。为发展我县旅游事业,再树阎王庙之威名,我们建议重修阎王庙的主要殿堂,使其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参观敬仰的旅游胜地。

1、因该庙宇位于我县马颊河湿地公园南端(吉七闸)附近,应该将阎王庙旅游景区与马颊河湿地公园风景区一并设计建设。

2、在恢复原庙宇基础上,借鉴陕西省周至县、山西省阳泉市等地的阎王庙建设经验,合理谋划和设计。

3、多方筹资,可以采取企业赞助、社会捐助,政府资助等形式筹资建设。

第二篇:关于西沙群岛资源保护与旅游适度开发的建议

关于西沙群岛资源保护与旅游适度开发的建议

关于西沙群岛资源保护与旅游适度开发的建议

编号:

0232

时间:

2013-04-11

发表人:

szx

查看:

5079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旅游”由此西沙旅游引起人们关注。西沙群岛的旖旎风光、美妙海底世界、洁白贝壳沙滩、变色海水、美丽泻湖作为旅游处女地至今鲜有旅游者涉足。西沙群岛的旅游资源具有开发世界级海洋旅游潜质。西沙群岛远离大陆海阔天高、环境原生态其神奇、神秘、神圣气氛引起国人神往。适度开发西沙群岛旅游扩大海南海洋旅游空间吸引高端游客参与满足求奇、求新、求知、求乐心理需求是海南做大做强海洋旅游的必然选择。目前初期拟开放位于永乐群岛西北边缘的北礁区域开放北礁不与永兴岛及其附近岛屿的军事活动发生冲突。北礁是由珊瑚贝壳组成的礁盘落潮时出现24平方公里的泻湖泻湖内海洋生物丰富景象奇异。西沙群岛自古就是我国神圣领土通过旅游开放宣示主权显示存在与管制将有力粉碎越南妄图侵占西沙群岛领土野心。

西沙群岛生态环境由于近三十年来人为活动增加与频繁多部门未能很好协调导致管理不到位资金人员投入不足保护力度不够。过去长驻一些岛屿上的渔民滥捕乱采采取非法具作业或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性掠夺生产方式近海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不少海域珊瑚礁已经死亡。珊瑚死亡除了与人为活动、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外还主要与喜食珊瑚虫长棘海星大量繁殖有关。

西沙旅游应贯彻我国《海岛保护法》的“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坚持保护优先前提下适度开发即小面积开发大面积保护;由于西沙群岛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水电紧缺不能接待大批量游客只能适度开发。

为此建议:

1、西沙开发旅游应采取杠杆提高准入门槛推出高端低强度旅游活动并通过开发促进保护。为了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应组织渔民转向水产增养殖、在礁盘区底播增殖鲍鱼、海胆、海参、各种贝螺、热带海藻幼苗建立海底牧常同时开展抗风浪深水箱养鱼养殖高价值鱼类如各种石斑鱼、军曹鱼等。减少海岛近海捕捞强度。适当增加远海、大洋上层鱼类灯光延绳钓等捕捞作业。

2、设立西沙群岛海鸟国家自然保护区。西沙群岛鸟类共计六十多种常见有白鲣鸟、军舰鸟、海鸥、蓝翡翠鸟等。东岛有6万多只鲣鸟栖息于麻枫桐树林之间是我国鸟类最密集的海岛被称为鸟岛。每天早出晚归之时成千上万只穿梭飞行遮天蔽日、蔚为壮观。1981年东岛被划为省级白鲣鸟自然保护区。由于有大量海鸟栖息地表1~2米厚鸟粪层是天然优质有机肥。岛上树林中还有野化黄牛出没形成独特海岛生态系统。目前保护层级较低投入不足应升格为国家级。

3、设立西沙群岛海龟自然保护区。海龟、玳瑁是我国二级保护海洋生物。几十年前海南沿岸有些沙滩是海龟产卵地现在已经绝迹。海龟玳瑁是国际公认的珍稀保护海洋生物西沙一些岛礁是我国海龟玳瑁的最后一块产卵地。海龟玳瑁对于它的产卵地有很强的回归认知能力。保护它的产卵地生态环境稳定不受人为干扰或破坏对于维系海龟玳瑁种群延续十分必要。应将海龟玳瑁产卵海岛(如中建岛与七连屿)划为海龟自然保护区确实采取措施有效予以保护。

4、设立西沙群岛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2006年西沙群岛考察中发现西沙海域活的造礁石珊瑚覆盖大多在40~80%之间共记录到造礁石珊瑚约200种。西沙群岛是我国最大珊瑚礁分布海域之一珊瑚礁是热带海洋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集中海区。保护好珊瑚礁生态系统对保护西沙海洋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稳定至关重要。在相关海区建立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推动珊瑚礁修复技术应用投放海星天敌法螺种苗杀灭长棘海星。珊瑚礁也是重要的海洋旅游资源为今后开展潜水旅游、海钓旅游提了资源条件。

5、设立西沙群岛热带观赏鱼、观赏贝国家自然保护区。西沙群岛珊瑚礁观赏鱼种类有300多种主要有蝴蝶鱼科、雀鲷科、隆头鱼科、刺尾鱼科等。西沙海域观赏贝类有287种(含经济贝类)。除了食用贝类外不少都观赏贝类海南的四大名螺凤尾螺、唐冠螺、鹦鹉螺、万宝螺以及虎斑贝、白玉贝、瓜螺等在海南沿海几近绝迹。现只出现西沙个别海区而且越来越少。其中的鹦鹉螺、库氏砗磲贝是国家一级保护海洋生物。观赏贝是海南旅游工艺品的主要原料。海口桂林洋由台资带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热带观赏鱼养殖基地年产10亿尾以上。作为观赏鱼、观赏贝的种质资源原产地设立西沙热带观赏鱼、观赏贝国家自然保护区十分必要。

6、设立西沙群岛国家地质公园。第四纪是地质历史年代最新的一个阶段现有自然环境大多形成于第四纪人类起源也与第四纪气候变化相关。我国国土地貌环境大多与第四纪陆相地质作用有关而只有海南西沙有第四纪海相地质沉积发育其沉积产物为海滩岩(生物砂岩)在国内其他地区所未见。西沙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展示的是石岛“老龙头”处罕见的第四纪生物砂岩海蚀地貌包括海蚀崖、海蚀龛、海蚀台、海蚀槽等等。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石以及七连屿海蚀地质作用产物洁白纯洁的生物沙滩。海滩岩对了解南海的形成演化历史提难得物证皆因海滩岩中有许多徽古生物化石。海滩岩具有护岸功能减缓海浪侵蚀造成海岸陷落是珍贵地质遗迹资源有很高的海洋科普认知价值。

7、设立西沙海底沉船天然博物馆。西沙群岛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必经之海由于古代科技不发达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很弱不少岛礁海域都有沉船。一些沉船经过琼海渔民近20年来发掘完整的水下文物留存不多。仅有北礁沉船遗址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国最南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华光礁沉船已由国家水下考古部门正式打捞出水其海底文物目前展出于海南省博物馆。建议在北礁沉船原址建立海底天然博物馆在潜水导游陪同下开展沉船水下观光考察。此类科普、科考专项旅游只接待少量高端潜水游客。

8、设立西沙东岛国家森林公园。西沙群岛地处我国南热带气候区高温高湿季雨丰沛;植物生长茂盛四季常青。森林类型为珊瑚岛热带常绿林完全不同于海南本土的茎花、板根及粗大藤本等特征的热带雨林。这种森林类型只在南海诸岛所独有也完全不同于我国大陆现有森林类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很大科研价值。珊瑚岛常绿乔木林包括白避霜花林(也称抗风桐)主要分布于永兴岛、东岛、赵述岛等。另外还有珊瑚岛热带灌木林、滨海沙生植被、湖沼植被、人工植被等。抗风桐是典型珊瑚岛树种树高10米左右枝干苍劲湾曲生长如同麻疯病人手指一样因而得名。羊角树多生长在珊瑚石沙地或贫脊海滩上它的生长对保护岛屿沙滩改善海岛生态环境起到很好作用。东岛有我国数量最多的白腹鲣鸟栖息于麻疯桐林内或树冠上;鲣鸟以鱼为食使林下堆积大量鸟粪等于为麻疯桐林施肥促进麻疯桐林生长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过去30年间岛上暂住渔民曾大肆炊伐林木作为燃料造成对森林破坏。因此以东岛为主建立西沙森林公园保护海岛生态环境开发生态旅游大有裨益。

9、设立三沙市七连屿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带。按国际上湿地分类三沙市永兴岛毗邻的七连屿是我国典型的珊瑚礁湿地。在我国丰富的湿地类型中珊瑚岛礁湿地在国内只有南海诸岛独有。在三沙市七连屿建立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将大大丰富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类型具有鲜明地域性独特性与珍稀性特色。自2004年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颁布6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共37座名单中海南无一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因而突显设立三沙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申报设立三沙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为陆域面积最小海域面积最大的我国新兴边防地级市配套城市特色景观资源。湿地公园保护对象是珊瑚岛礁生态系统包括岛上盐沼植物近岸沙滩、岩礁、海水、珊瑚礁盘以及依托礁盘生长的各种鱼类;虾蟹贝类、海藻、海参、海胆、海星、海蛇等海洋生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将海洋湿地资源纳入以保护促开发的良性循环轨道。同时湿地公园也是三沙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彰显三沙市旅游资源的优异性。

近期经国务院批准颁布《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2-2020)全省设立海洋保护区24个包括“西沙群岛海洋保护区”、“西沙东岛白鲣鸟保护区”。“西沙群岛海洋保护区”囊括西沙全境涵盖海陆区域。设置大而统之的海洋保护区缺乏针对性难以对不同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也难以反映西沙群岛丰富的资源现状。故此认为应在“西沙群岛海洋保护区”名下细分不同保护对象设置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海底沉船博物馆等不同类别。历史实践表明设立大而统之的自然保护区不能有效解决海洋生物海岛森林地质地貌历史人文资源的科学保护。海南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设立西南中沙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海龟、玳瑁、虎斑贝等保护区面积达240万公顷。由于面积过大力不从心、资金不足、保护不力长期形同虚设。目前西沙群岛尚没有一处国家自然保护区不能适应有效保护南海各类资源的要求。西沙群岛有我国特殊的海洋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珊瑚礁高生产力的生态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了优越生存条件是海洋渔业的产卵尝索饵场迥游通道。成为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聚集区海洋生物物种基因库、海洋天然药物资源库。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库氏砗磲贝、鹦鹉螺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海龟、玳瑁等。珊瑚礁——泻湖湿地海洋生态系统蕴含了丰富的经济鱼类、观赏鱼、龙虾、海参、鲍鱼、鱿鱼、贝类等物种其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难以估算。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近海渔业资源衰退至西沙群岛渔船增加人员日益增多致使海域资源与生态面临沉重压力。另外不能不指出西沙海洋生态安全还受到来自外部的威胁与破坏。目前西沙群岛虽在我国牢固管制下但时至今日越南政府对西沙仍狂妄提出领土要求。越南渔船非法入侵我领海及管辖海区掠夺海洋资源从未停止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设立不同类别国家级海洋生物自然保护区域开展日常海洋执法强化对西沙海域综合管理关系到捍卫国家主权不受侵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需要。

西沙群岛处于南沙群岛前哨在南沙群岛趋向复杂与长期纠纷态势下西沙群岛中转补给基地战略地位日益突出。要“寓维权于开发”设立层级高、针对性强、面积较小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建立保护机构保障资金投入组建专职队伍制定保护措施以实施有效的保护。体现我国对西沙群岛的管制与开发是宣示主权最有力行动。

转办意见

请渔业厅于2013年8月31日前对提案作出答复。

转办时间:2013-04-11

下载关于挖掘传统文化 重修阎王庙 开发我县旅游新资源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挖掘传统文化 重修阎王庙 开发我县旅游新资源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