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文体常识 书 说 表 序 铭 记

时间:2019-05-14 08:1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文文体常识 书 说 表 序 铭 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文文体常识 书 说 表 序 铭 记》。

第一篇:古文文体常识 书 说 表 序 铭 记

1.说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2.表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 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6.传 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7.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马说》《五柳先生传》《与朱元思书》综合训练检测

《送东阳马生序》《马说》《五柳先生传》《与朱元思书》综合训练检测

选择题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泠泠(1íng)作响箪(dān)瓢屡空烨(yè)然

B.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

C.兹若人之俦(shòu)乎 食(sì)马者足肤皲(jūn)裂

D.互相轩邈(miǎo)窥(kuī)谷忘反右备容臭(xiù)

2.作品、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

A.赤壁——杜牧——唐代

B.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代

C.马说——韩愈——唐代

D.五柳先生传——吴均——晋朝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窥谷忘反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同舍生皆被绮绣

4.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比喻排比 排比拟人

B.拟人对偶排比拟人

C.比喻对偶排比拟人

D.比喻对偶拟人比喻

5.句中加红字解释有误的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猿则百叫无无绝(极)。

B.直(一直)视无碍,争高直(笔直)指。

C.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在上面)蔽。

D.一百(数词,十地十倍)许里;猿责百(数词,极言多)叫无绝

阅读理解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词语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无从致书以观

(3)弗(不)之怠。(4)既加冠

(5)执经叩问(6)门人弟子填其室

(7)稍降辞色(8)腰白玉之环

2.翻译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选问从什么角度表现学习的艰难,目的何在?

4.作者幼时“家贫”却能得以“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二)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红的词。

(1)从流飘荡()(2)猛浪若奔()(3)互相轩邈()

(4)横柯上蔽()(5)窥谷忘反()(6)蝉则千转不穷()

2.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简答题

(1)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3)第三段划线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造饮辄尽:

(3)箪瓢屡空:(4)宴如晏如也:

(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6)期在必醉期: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1)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

(四)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的意思相同得以项是()

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

2.解释加红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才美不外见。(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策之不以其道。(6)食之不能尽其材。

(7)执策而临之。(8)其真无马邪?

3.翻译句子

(1)其真不知马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安求其能干里也?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简答: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4.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5.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6.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7.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一、1.C2.D3.B(A.反-返;C.食-饲;D.被-披)4.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又“若奔”可以判断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5.A

二、(一)

l.(1)跑(2)取得、得到,这里是买到之意。(3)懈怠,不放松抄写

(4)已经,(5)请教。(6)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7)脸色(8)腰佩

2.(1)(当我)成年时,(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而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毫无羡慕的意思。

(3)因为这样,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3.行路难,生活难表现学习的艰难:目的是勉励马生。

4.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二)1.(1)顺、随。(2)好像。(3)远。(4)树木的枝干

(5)通“返”,返回。(6)转通“啭”鸟叫声。

2.(1)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2)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3.(1)总起奇山异水。

(2)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三)l.(1)体会、领会。(2)往,到。(3)经常是空的。

(4)安然自若的样子。(5)空寂。(6)希望、愿望

2.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记不为五斗米折腰

3.(1)态度率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2)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4.不求甚解

5.不汲汲于富贵。

6.“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记叙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四)《马说》阅读及练习

1.A

2.(1)只是(2)吃(3)通“现”(4)犹,尚且(5)用鞭子打

(6)通“才”(7)面对(8)通“耶”

3.(1)是真的不识马呀。

(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力的本领来喂养它。

(3)有怎能让他日行千里呢?

(4)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

4.(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5)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6)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7)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下载古文文体常识 书 说 表 序 铭 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文文体常识 书 说 表 序 铭 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