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民生—加强住房保障06
关注民生—加强住房保障06
一、重要论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谈住房问题
住房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住房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框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在2008年12月国办以131号文发下来的,在这个文件中要求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困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
二、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一)问题/原因
2008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一是廉租住房建设加快。据原建设部、民政部2005年的调查和测算,全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约有1000万户,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8年底,通过新建、购置廉租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等多种方式,以实物方式解决了250多万户的住房困难。同时,累计发放租赁补贴达到229万户,基本上实现了国务院关于到2008年底对申请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的目标。
二是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增加。2008年全国经济适用房新开工9000多万平方米,竣工6000多万平方米。
三是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在扩大。截止到2008年底,中央累计支持改造煤矿棚户区28万户,去年第四季度启动了对林业、农垦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在我国取得了新的进展,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初步形成了包括财政投入、税费减免、信贷支持、土地供应等政策体系。2008年以来,中央加大了对财政困难地区廉租住房保障补助的力度。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追加投资补助中也适当提高了对廉租住房建设的补助标准。调整了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方向,明确这项资金用于租赁补贴开支后有结余的,可以用于购买、改建或者租赁廉租房支出。同时,也出台了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的资金支持政策,明确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完善了住房保障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二)对策措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增加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2009年工作目标已经明确,中央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一手抓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增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一手抓制度建设,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健全体制机制,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同时,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快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落实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政策,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要。
第二篇:关注民生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关注民生切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县房管局刘祚华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200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住房保障已成为一项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民生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将成为政府安居工作的重点。同时,拥有合适、稳定增的住房既是个人和家庭温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加快保障性住房的落实,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用以指导各级地方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实现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
保障性住房是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由政府主导建设分配租售的住房项目,现阶段主要是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做好这项工作既可保障部分居民无法完全由住房商品化解决住房需求这一社会问题,同时住房使用对象基本确定,分配销售过程未完全市场化,又可防止像普通商品那样受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影响而出售率低的积压房现象,项目本身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是建设领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工作,研究探索保障房建设模式十分必要。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说,近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目前已尼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财政投入机
制。主要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省市县财政一般预算安排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安排的资金,省市县财政一般预算安排工作资金等。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累计下拔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我1547亿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及省政府《关于积极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的若干意见》(赣府厅[2006]35号)的文件精神。为使我县城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经过县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作进展顺利有序,现将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的成效
截止目前我县累计新建廉租住房6.61万平方米,共1166套,总投资7670万元;经济适用住房2.089万平方米,共216套,总投资1795万元;新市民公寓4.173万平方米,共624套,总投资4500万元;(以上投资不含土地投入)
1、2008年第一期新建廉租住房一栋,共78套,建筑面积4374平方米,套形面积5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新建经济适用住房 2栋96套,建筑面积9311平方米,套形面积70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已完成摇号分配入住手续;第二期新建廉租住房建筑面积4830平方米,共1栋72套,其中二居室50
平方米共48套,一居室40平方米共24套,柴间72间,总投资570万元。并于2010年元月28在县会议中心公开现场摇号确定申租对象72户,并已办理入住手续。新建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共3栋120套,柴间120间,总投资960万元,并于2010年元月28在县会议中心公开现场摇号确定申购对象120户,并已办理入住手续。
2、2009年我县廉租住房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共七栋400套,户型面积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500万元。工程项目已经竣工,并开展了该项目的申请受理申租工作,并已办理入住手续。
3、我县2009年在洪门工业园C区兴建新市民公寓9837平方米,共计96套,总投资约900万元,工程已完成。2010年9月8在县会议中心公开现场摇号确定了96户申购对象,现正在办理入住手续。
4、2010廉租住房建设用地规划面积25.2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34 万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共10幢624套,于2010年6月17日完成工程招投标。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间节点进入实物工作量,现阶段已全面主体封顶。力争2011年5月交付使用。
2010新市民公寓建设项目位于洪门工业园C区,用地规划面积27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19 万平方米,共8幢528套,户型面积为二居室50平方米。现已进入二层施工阶段,预计2011年8月交付使用。
二、城区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情况
1.2010年全县基本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个,拆迁面
积2.41万平方米,改造户数293户,总投资3000万元。
2.县梅窖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部拆迁完毕。总拆迁面积1.02万平方米,完成拆迁户数95户,开工新建安置住房0.9681万平方米。
三、采用住房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截止目前我县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2.5万元。
1、2008年发放住房补贴51万元,发放户数350户; 2、2009年发放住房补贴76.41万元,发放户数514户; 3、2010年发放住房补贴75.09万元,发放户数512户;
第三篇:关注民生
今见《新华时报》一篇《关注民生,勿止于造势》的时评也颇有点想法,文章说一些地方在关注民生问题上,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满足与刷标语造声势,喊空口号,搞花架子,扎扎实实为百姓办事的却很少。举例说有的地方喊出口号要今年实现“村村通公交”但记者到那里相对偏远的乡村一看,却八字没有一撇。有的地方腾出个房子,挂个“医务室”的牌子,弄几个游医一坐诊,就算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了。根本是在糊弄老百姓。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想一下为什么会屡有这种现象:大跃进时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在又有说话的巨人,惟恐话说得不过头。个中问题还是没有放正位置,没有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隐中似有“父母官”之患。在关注民生上,不把老百姓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没有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是想着自己的利益功绩,想着如何迎合与上级领导,想着如何对自己的仕途有好处。对于关注老百姓的这些往往有点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能应付的尽量应付,能回避的尽量回避。往往哗众取宠,无脚踏实地,做虚功,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老百姓确实是很注重实际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所关注的。有些领导干部所关心的可能是自己的“政绩”、所坐的轿车的档次。他的命运掌握在他们的上司手里,为此迎合上司,那效力与上司的事是必须做到位的。如古人所言,往往“日策马,侯权者之门„„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为了拜见尊颜,甚有“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椐,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政绩如何,老百姓说了不算数;仕途升迁,目前老百姓作不了主;开门七件事绝大部分老百姓自己也无能把握——要看领导,要看老板。“关注民生”有时往往会劳苦而功劳不大,或劳而无功,甚至会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那么虚做、呼口号、流于形式的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没有雨点是最好的工作方式了。大家心照不宣,心里你知我知就可以了,能糊弄一番老百姓,让老百姓心里热一会就可以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红薯”只是戏曲中的台词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更是遥远千年的事了。“采菊东篱下”见的毕竟是荒山野水,没有那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的现代都市的情趣的
第四篇:关注民生(本站推荐)
班级姓名
2012热点专题:执政为民惠民生,多措并举保民生
1、列举身边的民生问题?
答: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物价上涨过快;养老保障体制不健全;饮水、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严重;房价过高;社会治安不稳定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2、列举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关心民生方面的举措?(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举措)
答: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取消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阳光工程;采取措施限制房价、药价、菜价等;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⑤党和政府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4、上述举措说明了什么?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表明我们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公民的生存发展权、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劳动权等。
5、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重要性)
国家: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有利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利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社会: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个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
6、我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①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③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④是由现阶段的我国主要矛盾决定的。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⑧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⑩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7、面对民生问题,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志向,增加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和祖国的发展;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运用所学知识为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等
8、国家怎样改善民生问题?(就民生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改善民生提供法律保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具体答案: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途径)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改善民生提供法律保障。④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⑥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⑦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等
9、列举为改善民生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努力?
答: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标准更高的扶贫开发政策;重视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城市社会保险体系;加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加大对农业地区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位。等
10、河北省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措施?
通过“三年大变样”,改善公共环境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贯彻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制度;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
11、列举近年来我国政府保障民生的法律。《新义务教育法》《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
12、谈谈颁布这些法律的必要性。
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3、请你为贯彻落实这些有关民生的法律提出建议?
答:政府机关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加强依法治国方略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公民要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14、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和政府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和国策?落实什么样的发展观?
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国策: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15、请为解决“教育、就业、“三农”奉献你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实现?
金点子;①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②就业:对下岗工人进行免费技能培训,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三农”: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反映渠道:①我们可以采取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②我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我们可以给国家有关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等方式。
16、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2、解决民生
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请简述理由。答:(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五篇:求真务实是关注民生的作风保障
求真务实是关注民生的作风保障
内容提要:关注民生,共享和谐,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倡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对于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要使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得根本性的转变,必须从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正确理解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切实履行求真务实的实践要求。唯有这样才能为关注民生提供作风保障。
关键词:求真务实 思想路线 作风建设 关注民生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关注民生,共享和谐,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践行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思想,工作作风必须得到彻底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良好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是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提出的根本性要求。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能否得到进一步的转变,最根本的就是领导干部能否从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正确理解求真务实的深刻内涵,能否切实履行求真务实的实践要求。
一、从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把握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真”?“真”就是真实、真理、符合规律性。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真;符合实际,尊重规律,也是真。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什么是“实”?“实”就是实际、实践、实事、实际效果。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不隐瞒,是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花架子,是实;想实招,鼓实劲,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实。所谓“务实”,就是在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实践、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办事,就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
“求真”和“务实”是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体,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影响和促进。“求真”是“务实”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务实”是“求真”的根本途径,没有深入的实践,就不可能“求”得“真”。“求真”是为了更好地“务实”,“务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求真”。
当前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求真务实究竟是“求”什么“真”、“务”什么“实”呢?胡锦涛同志曾精辟地将其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原则;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这“四求四务”和“三个根本”,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求真务实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中,形成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脉相承而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要求。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邓小平同志在“实事求是”前加上“解放思想”,强调要不断打破思想束缚,避免思想僵化,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与时俱进”,强调紧跟上时代步伐,把握时代变化,反映时代要求,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求真务实是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求真务实”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目的和 1 实现目的的手段统一起来,强调要以联系实际、深入实践、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的努力,来求得真理、探得规律。因此,求真务实是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实践的要求,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革命的、科学的理论对于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但是,它尤其重视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曾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泽东同志也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认识世界,要落实到改造世界的行动上。人们当然要用思想来支配自己的行动。但是“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需要有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神圣家族》),需要人去实践、去实干。只有这样,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认识、美好的理想,才能逐步变为现实。所以邓小平同志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如果说“实事求是”作为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所着重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和认识任务的话,那么,将“求真务实”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所着重突出的则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科学精神和实践任务。在党的思想路线的阐述中对“求真务实”的强调,可以说是进一步突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感和实践精神。
在新形势下,胡锦涛同志紧扣现实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从端正工作作风入手,把工作作风和思想路线联系在一起,将求真务实视为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这既抓住了当前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同时又将这种全局性的工作估量和思想指导置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基础之上
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根本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对于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
1、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我们党80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我们的党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能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因为他们能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样,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创立出来,也是因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敢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坚持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开拓创新,积极倡导和践行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以能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因为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新实践,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总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我们党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所取得的光辉理论成果。
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关键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程,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这都是求真务实的结果。我们党之所以能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完成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关键还是得益于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
相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因背离求真务实的精神而走弯路、受挫折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由于背离求真务实的精神,搞本本主义,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主张“毕其功于一役”,照搬俄国革命的“城市中心论”,反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结果给党和军队造成极大危害。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 2 于没有坚持求真务实精神,违背了客观规律,搞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大跃进”,结果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
2、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法宝。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务光荣而艰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盲目蛮干,拒绝科学理论指导,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的路子;脱离实际,坐而论道,论不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眼高手低、虚妄空谈,谈不出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因此,我们必须戒虚、戒伪、戒浮、戒燥、戒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只有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才能成为现实。
3、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顾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民意”、“民利”、“民心”究竟是什么?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怎会知晓?靠喊口号、说空话、作秀、摆花架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离开求真务实,群众的实际情况很难了解,实际困难不可能解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4、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的迫切需要。
总的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广大党员干部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和优良作风,树立了崇高形象,赢得了人民赞誉。但也不可否认,在坚持求真务实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查蜻蜓点水,反映情况瞻前顾后,迎合领导“口味”;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一些超越阶段的大动作;习惯于做表明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同党的宗旨和性质格格不入的,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格格不入的。如果任其蔓延,就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削弱党的力量,严重危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毋庸置疑,热热闹闹一阵风,反不了形式主义;只听顺耳恭维,拒听逆耳忠言,制止不了弄虚作假;光发文件不抓落实,刹不住不良风气。为了防止务虚名而招实祸,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党风正、作风正、学风正。
三、求真务实关注民生的基本要求
1、强化三种意识,打牢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行动上做到求真务实,首先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坚持求真务实的重要性,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只有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求真务实。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
二是要强化国情意识。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要坚持开展基本国情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牢记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增强工作的紧 3 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又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三是要强化规律意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成果深刻地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体现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之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之中。我们要坚持用这些宝贵成果教育党员干部,使大家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说到底,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自觉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处理三个关系,狠抓贯彻落实
马克思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坚持求真务实,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文件上、号召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做到求真务实,必须紧紧围绕落实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这才是求真务实的真谛和归宿。要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上。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落空。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经验证明,在抓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既要坚持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意克服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教条式做法,又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二是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认真纠正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的衙门作风,又要着眼未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追求长期效果,坚决防止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三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
3、突出三个环节,提供制度保障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落实求真务实,制度是关键。求真务实,不仅表现为一种作风的源泉,更是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在这方面,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内容也很多,包括坚持和完善各项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联系群众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等等。在这里,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其中,尤其需要突出三个环节。
一是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干部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的成果;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还要有周密完善的方法,既要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又要听取一般干部群众的意见;既要听取机关内部的意见,又要听取服务对象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只有使干部的工作成绩得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进一步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
二是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做到求真务实,必须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的工作实绩选拔使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在督促领导干部做到求真务实上要有硬措施,对那些不能做到求真务实、经过组织教育 4 和帮助又不愿改正、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要坚决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要坚决杜绝“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的现象的发生。要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民主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是完善的监督机制。激励干部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违背求真务实精神的各种不正之风和错误做法,保证干部全面准确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保证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决策和各项职务行为负责。要着力健全问题发现机制,扩大信息来源,前移监督关口,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着力健全错误纠正机制,促使发现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防止小错拖成大错。要着力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干部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该给什么处罚就给什么处罚,决不袒护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