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程序
【发布单位】81909
【发布文号】深国资办[2002]13号 【发布日期】2002-01-18 【生效日期】2002-0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
《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程序规定》的通知
(2002年1月18日深国资办[2002]13号)
为了加强对市、区属国有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活动的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的备案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1]651号)的规定,结合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我办制定了《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程序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程序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市、区属国有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活动的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的备案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1]651号)的规定,结合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市、区属国有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国有股用于银行贷款质押或发行企业债券质押;
(二)用于质押的国有股不在法律限制转让期限内;
(三)国有股用于国有股股东及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质押;
(四)质押国有股数量未超过国有股股东所持该上市公司国有股总额的50%;
(五)国有股质押已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有符合规定的资金用途和还款计划;
(六)质押经股东单位董事会审议决定;不设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决定。
第三条 第三条 市、区属国有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应向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国资办)提交以下资料:
(一)市级资产经营公司或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提交备案的文件;
(二)国有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国有股的证明文件;
(三)质押的可行性报告及公司董事会的审议决定;不设董事会的,提交总经理办公会的审议决定;
(四)质押协议副本;
(五)资金使用及还款计划;
(六)关于国有股质押的法律意见书。
第四条 第四条 市、区属国有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质押备案,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属国有股股东按照产权关系向所属资产经营公司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交本规定第三条第(二)
(三)(四)
(五)(六)项规定的备案材料;区属国有股股东向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交本规定第三条第(二)
(三)(四)
(五)(六)项规定的备案材料。
(二)市级资产经营公司和各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股股东的备案申请及备案材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报市国资办。
(三)是国资办对国有股股东的备案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备案条件的,予以备案。
第五条 第五条 经市国资办备案的,由市国资办签发《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表》(见附件)。申请单位凭该表到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依法办理国有股质押登记手续。
第六条 第六条 国有股质押后有关信息披露和债务清偿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第七条 本规定自二00二年一月二十日起实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
【发布单位】81909
【发布文号】深国资办[2001]243号 【发布日期】2001-12-30 【生效日期】2001-12-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市、区属国有企业认定办法》的通知
(2001年12月30日深国资办[2001]243号)
为贯彻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附件的通知》(深府[2001]8号文)和《转发关于进一步加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书有关配套政策补充意见的通知》(深府办[2001]42号文)的精神,我办制订了《深圳市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市、区属国有企业认定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市、区属国有企业认定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贯彻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附件的通知》(深府[2001]8号文,以下简称《意见》)和《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有关配套政策补充意见的通知》(深府办[2001]42号文,以下简称《补充意见》)的精神,落实市、区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的有关政策,规范市、区属国有企业认定工作,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适用《意见》和《补充意见》中有关政策的市、区属国有企业,应向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国资办)申请资格认定。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区属国有企业包括市、区属国有一级企业,市、区属国有一级企业子公司及其他市、区属国有企业。
下列企业是市、区属国有一级企业:
(一)企业产权直接隶属于市、区级资产经营公司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全资企业;
(二)市、区级资产经营公司的股权比例为51%以上(含51%)的绝对控股企业,或者市、区级资产经营公司的股权比例为25%以上(含25%)、为第一大股东、且有实际经营管理控制权的相对控股企业。
下列企业是市、区属国有一级企业的子公司:
(一)市、区属国有一级企业所属的全资企业;
(二)市、区属国有一级企业的股权比例为51%以上(含51%)的绝对控股企业,或者市、区属国有一级企业的股权比例为25%以上(含25%)、为第一大股东、且有实际经营管理控制权的相对控股企业。
其他市、区属国有企业是指不符合本条第二、三款条件,但其股东的市、区属国有净权益累计达到50%(含50%)以上的企业。具体计算方法为:拟认定企业各股东的市、区属国有股权比例×各股东在拟认定企业所占股权比例之和。
第四条 第四条 在计算股权比例时,经国家批准债转股的市、区属国有企业中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持股权,计为市、区属国有股权。
第五条 第五条 符合第三条第二、三、四款规定条件的市、区属国有股权或股权被司法机关冻结的,该企业的资格认定申请暂不受理。
第六条 第六条 向市国资办申请资格认定,应当明确与拟认定资格企业相关的各级产权关系和市、区属国有股权比例情况,并按下列情况逐级办理审核手续:
(一)市属全资、独资和控股的企业,由上级产权单位、资产经营公司(含授权经营集团)逐级审核,在申请报告上注明该报告所述产权、股权比例情况属实并加盖公章;
(二)区属全资、独资和控股的企业,先由其各级产权单位逐级审核,在申请报告上注明该报告所述产权、股权比例情况属实并加盖公章,再报区国资办审核,由区国资办在申请报告上注明情况属实并加盖公章;
(三)非市、区属全资、独资和控股的企业,由其各市、区属国有股东在申请报告上注明该报告所述本股东的股权比例情况属实并加盖公章。
第七条 第七条 向市国资办申请国有企业资格认定,应当提供以下资格:
(一)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国有企业资格认定申请报告;
(二)企业工商登记证明资料原件、已注明“与原件相符”字样并加盖企业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出示营业执照副本供核查);
(三)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与申请企业资格认定条件相关的股东企业工商登记证明资料原件、已注明“与原件相符”字样并加盖企业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出示营业执照副本供核查)。
第八条 第八条 经市国资办审核,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颁发《市、区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有关政策适用企业资格证明》,企业凭资格证明按照现行规定向相关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政策落实事宜;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不予颁发《市、区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有关政策适用企业资格证明》,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办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与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与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深民〔2010〕128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2008〕66号)及市政府《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实施方案(2010—2012年)》(深府办〔2010〕19号),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我局制定了《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与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九日
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与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深化社区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2008]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区社会组织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愿组成或举办,并在街道或社区地域范围内开展活动的,以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为目的,非营利性、公益性、服务性或互益性的社区社会团体和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三条 根据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类别,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登记;对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管理,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可以依法开展活动。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须由有关部门颁发许可证的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在登记前取得相关许可证,且进行登记后方可开展活动。
从事经营性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须进行登记后方可开展经营性服务。
第四条 区民政部门是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和备案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社区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或备案;
(二)对社区社会组织依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
(三)依法查处社区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
(四)负责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五)依法应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区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是社区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单位,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各自的职责对社区社会组织实施监督管理,通过提出建议、发布信息、制定导向性政策等方式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指导;
(二)通过转移职能、资金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三)协助登记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区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
(四)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社区社会组织的清算事宜;
(五)依法应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申请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规范的名称,社区社会团体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名称(区)+街道名称(+社区名称)+业务范围的反映+社团性质的标识名称”,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名称(区)+街道名称(+社区名称)+字号+行(事)业或业务领域+组织形式”组成;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三)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与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其中社会团体须有15名以上的个人或单位会员);
(四)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元人民币,但行(事)业规定有最低限额的除外;
(五)有规范的章程;
(六)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第七条 申请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的,由发起人或举办者向区民政部门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申请表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登记表;
(二)以社区社会组织名称为户名的银行存款证明;
(三)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章程草案及章程核准表;
(五)法律法规规定须前置审批的文件。
第八条 区民政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可向业务指导单位征求意见,必要时可委托专业机构提出评估意见,有关意见作为审批的依据。
区民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书面决定。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 尚未达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登记条件,但能正常开展活动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区社会组织,可向区民政部门申请实行备案管理。
第十条 申请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规范的名称,社区社会团体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名称(区)+街道名称(+社区名称)+业务范围的反映+社团性质的标识名称”,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由“行政区划名称(区)+街道名称(+社区名称)+字号+行(事)业或业务领域+组织形式”组成;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三)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其中社会团体须有10名以上的个人或单位会员);
(四)有规范的章程。
第十一条 申请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的,由发起人或举办者向区民政部门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表;
(二)场所使用权证明;
(三)章程草案。
第十二条 区民政部门在收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同意或不同意备案的意见书。不予备案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区民政部门应当将备案材料抄送社区社会组织所在街道办事处。
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经发展完善,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登记条件的,应当实行登记管理。
第十三条 同意备案意见书有效期为一年。社区社会组织应在同意备案意见书到期之日的15日前到区民政部门申请换发同意备案意见书;逾期不换发的,需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四条 社区社会组织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填写《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申请变更备案表》,到区民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解散、终止的,应按章程规定的程序解散、终止,主要负责人应于组织解散、终止之日起30日内填写《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申请注销备案表》,到区民政部门申请注销备案,并上缴同意备案意见书。
第十五条 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第十六条 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民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撤销备案,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一)从事非法活动或者不按章程开展活动;
(二)涂改、出租、出借同意备案意见书;
(三)超出或不按章程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四)拒不接受或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
(五)不按规定办理备案事项变更;
(六)设立分支机构;
(七)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七条 社区社会组织应建立民主议事制度,制定和修改章程、选举或罢免负责人等重要事项应按章程办理。第十八条 社区社会组织的财产和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社区社会组织财产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
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注销备案后,剩余财产应在街道办和区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用于发展其所在区域的同类型社会组织。
第十九条 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依法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根据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规模、业务范围和类别的不同,加强分类指导与管理,形成横向分类负责、纵向按级负责、条块职责清晰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与监督管理一体化网络系统。
第二十条 登记管理部门与公安部门定期交流社区社会组织情况,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登记、备案率。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2年。
第四篇:梁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梁平县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梁平府办发„2009‟55号
梁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梁平县国有资产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梁平县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县十五届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梁平县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有资产是指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表现形式为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土地、其他资产等。
第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第四条 国有资产管理包括产权的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资产的配置、使用、清查、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和监督等。
第五条 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集中化,占用权、使用权管理分散化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县财政局是梁平县人民政府授权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代表县政府行使县属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责,是全县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的组织、指导、协调、决策机构,对县政府管辖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根据上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修改县属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三)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和资产配置事项的审核;
(四)负责组织县属国有资产的清查统计、资产评估、纠纷调处;
(五)负责对规定权限范围内的产权变动、资产处置、担保行为、资产单位间的调剂进行审批;
(六)负责对规定权限范围外的产权变动、资产处置、担保行为、资产单位间的调剂进行审核,并报县政府审批;
(七)负责全县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八)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
(九)指导县级相关主管部门推进县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
(十)依照规定向所出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派出监事会;
(十一)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
(十二)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管;
(十三)向县政府和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工作。
第七条 县级各主管部门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根据县财政局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负责制定、修改本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三)负责组织本部门的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四)负责本部门范围内资产的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的审核工作;
(五)接受县财政局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其他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上级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
(二)负责资产的账、卡管理,对占有、使用的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三)负责本单位的资产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四)负责办理资产的配置、调拨、转让、报损、报废、担保行为等报批手续;
(五)负责资产的合理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六)负责设备验收入库、维修保养和基建项目建设过程及竣工验收等日常管理工作;
(七)负责对本单位拟开办的经营项目进行论证,履行资产投入的申报手续,并对投入经营的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实施专项登记(资产数量、价值、投资形式、投入单位名称等)和专项考核;
(八)向主管部门报告相关工作。
第三章 资产配置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三)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四)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第十条 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县财政局对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第十一条 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县财政局审核,并按照县财政局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县财政局按相关规定审核后,向县政府提出配置建议意见。(二)经县政府审批同意,各单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并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县财政局,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第十二条 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要购置资产的,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按照资产配置程序报批。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房地产,其产权证统一办理到县财政局或县财政局指定的单位,其中进行经营性使用的由县财政局或县财政局指定的单位统一管理,并对其收益作为财政性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管理。第四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转让及注销的一种行为。
包括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等。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重庆市产权联合交易所梁平支所统一挂牌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售。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向主管部门及县财政局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
第十八条 下列情况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县财政局审批:
(一)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价值在20万元以下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及单位价值在2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的处置;
(二)应收款项形成坏账损失,单项损失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
(三)对外投资形成损失,单项投资损失金额在20万元以下的;
(四)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等价值较大的资产处置净损失在资产总额的10%以下的。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资产处置由县财政局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
下列情况之一由县财政局会同纪检、财政、审计部门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
(一)应收款项形成坏账损失,单项损失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
(二)对外投资形成损失,单项投资损失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
(三)房屋建筑物、土地、车辆等价值较大的资产处置净损失在资产总额的10%以上并且净损失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提出申请处置国有资产的报告,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根据审批权限由县财政局审批或由县财政局上报县政府审批,并由县财政局对单位出具批复。资产处置应提交下列文件、报表、资产清册及相关资料:
(一)资产价值凭证(如购物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复印件等);
(二)资产报废的技术鉴定;
(三)评估机构出具的有关资产评估文件;
(四)报损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位、损失价值清册,以及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等。
(五)确认应收款项坏账损失、对外投资损失的有关依据;
(六)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明及资料。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无偿划拨、出售、报损、报废的国有资产及坏账损失、投资损失等,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凭县财政局出具的批复书,调整单位有关资产、资金账目。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出售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均属国家所有,上缴国库,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第五章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处置
第二十二条 企业的设备、房产、土地及其他固定资产依法进行转让时,须经企业主管部门同意,并履行报批程序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三条 企业价值2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转让方案和企业整体资产转让方案由县财政局审查,报县政府审批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转让的实施程序
(一)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经批准后,转让标的物须经县财政局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报告经县财政局备案后,方可作为转让标的价值依据。
(二)企业国有资产转让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通过重庆市产权联合交易所梁平支所统一挂牌面向社会公开竞价出售。
(三)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转让资金和拆迁补偿资金,按应收金额上缴县财政,由财政部门实行集中监管,用于国有企业改革,支付改革成本(含主管部门编制的部门预算专项工作经费)和职工安置费等。
(四)已实施破产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清算收益全额上缴县财政。
第六章 国有资产抵押、担保
第二十五条 下列资产不得抵押或担保:
(一)国家机关的资产;
(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三)依法不得抵押、担保的其他国有资产。
第二十六条 单位进行抵押、担保等经济行为,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核。提供抵押、担保的资产价值在20万元以下的由县财政局审批;20万元以上的由县财政局报县政府审批。
第七章 资产报告检查制度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在年末对本单位所占用的资产进行认真清理、盘点,并按照县财政局规定的报表格式及内容作出报告。
第二十八条 各单位在报送报表时,应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同时对国有资产变动、使用和结存情况作出文字分析说明单位负责人对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九条 每年县财政局根据各单位的资产报告,组织检查各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第八章 责 任
第三十条 国有资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吞和损害。各管理部门、资产使用单位及工作人员,都有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义务和责任,依法维护其安全、完整。各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领导责任制,行政负责人应对本办法在本单位的实施负责。
第三十一条 县财政局在国有资产管理中,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政府责令改正,并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三十二条 主管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财政局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放松资产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擅自批准产权变动的;
(三)对所管辖的资产造成流失不反映、不报告、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
第三十三条 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财政局和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按管理权限,由上级机关或所在单位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资产管理不善,造成流失的;
(二)不如实填报资产报表、隐瞒真实情况的;
(三)擅自转让、处置资产和用于经营投资的;
(四)弄虚作假,以各种名目侵占资产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五)对用于经营投资的资产,不认真进行监督管理,不履行投资者权益、收缴资产收益的。
第三十四条 主管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政负责人、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应负赔偿责任,并由有关部门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县属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商联,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指资产为县属国有资产。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均包括本数,所称“以上”不包括本数。
第三十八条 集体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十九条 不良资产的处置实施程序由县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规定相抵触时,以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具体解释,并负责组织实施、制订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9年4月1日起实施。原《梁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有关问题的通知》(梁平府发„2005‟66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国有资产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县纪委、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
梁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3月31日印
(共印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