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洲对比,智能储物柜的解决办法在国内物流市场上需求如何?现有哪些较成熟的模式?

时间:2019-05-14 09:5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欧洲对比,智能储物柜的解决办法在国内物流市场上需求如何?现有哪些较成熟的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欧洲对比,智能储物柜的解决办法在国内物流市场上需求如何?现有哪些较成熟的模式?》。

第一篇:中国欧洲对比,智能储物柜的解决办法在国内物流市场上需求如何?现有哪些较成熟的模式?

因为现在国外,所以还是倾向于先说一些国外的应用模式。但这个技术在国内应用是必然的,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社会结构来说(稍后说明)。这个技术在中国能不能马上应用最关键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有没有足够的市场压力,和各种利益的博弈(稍后说明)。

还是想先说一下自己对这个技术的理解:

我们可以把智能储柜看成一个微型仓储,通过该终端进行的物流行为把消费者的行为也纳入了物流运行中来,使之成为免费使用的资源。(这一点很重要,配送终端的配送成本比干线运输要高很多)物流企业对于进行一定让利,以消除最终端配送的高成本(时间成本高于人力物流成本),是喜闻乐见的。

中国最后公里配送成本超过总成本的50 %

几个图片简述一下配送终端数量和成本,以及反馈时间的关系

1.配送反馈时间越短,所需的配送设施越多(越贴近终端,物流系统反应越快,比如一个小区一个智能储柜)

2.终端设备增加,一定阶段内运输的成本下降,超过临界点后运输成本亦增加(这里所说只是配送中心到储柜终端的运输,并不包括快递人员,下车、上楼、签收等一些列行为所产生的成本)

3.终端设备增加,总成本开始减少,至临界点时达到最低,随后开始增加(反应时间是一直相对减少的)

这三幅图是Amazon对其配送点的分析,几个要素关系相对客观,并建立在数据上。直接拿过来用于智能储柜的参考不严谨,但是期间的变化关系还是值得借鉴的。结论是找到最有的临界点,可以达到成本最小化,和反应时间相对最大化。

要效率最大化,光收件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智能储柜必须实现收派的双向功能,消费者利用它寄送,快递人员负责收货。当然这只是同一个技术的逆向运用而已,实现应该不难。

DHL在德国科隆做了相关的研究:

截取一些数据如图

研究的结果比较直白,一是节省了运输里程,成本;

二是分摊了配送时间,没有高峰端,配送人员和消费者都更方便轻松

DHL还是一如既往的整洁,干练啊

这里说一下顺丰:

顺丰的业务结构,类似总公司发动每一个快递员进行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斗,王卫先生自己说“奋斗在一线的快递员才是最可爱的人”,诚然,他们确实是最可爱的人。顺丰按派送区域将订单非配给每个快递人员 = 给每个人分了一块地,每人在自己分配到的区域上耕种,收成多少自己负责,顺丰是负责管理和分配,建立软硬件来支持这个模式。

顺丰通过该策略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扩张速度,但一个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个配送区域的负责人获得更大的权利,顺丰依赖于各地的配送人员,以至于许多区域高管带着人才出走,创办自己的快递公司。顺丰对于这种现象的对策就是,快,无论你通过怎样的经营,我都能比你快,从而产生消费者粘度,保持快速发展。

顺丰引进IBM为其优化信息系统,也是为了打造硬件水平上的绝对优势,国际上的物流大头如DHL、FedEx、UPS都是重型资产性的物流企业。顺丰引入新的物流硬件和系统,会进一步增加员工对公司的依赖性,所以我觉得顺丰肯定会是引进智能储柜的领头羊。这便是市场压力的作用

截取几个图片简述一下顺丰的配送流程:

无论是电话下单,还是网络下单,对于引入智能储柜都不会影响顺丰现有的接单调度流程。

影响的只是订单录入和运力调度之间的操作方法

我们可以想象,顺丰并不需要改变现有的网络下单模式,同样下单后,通过网络输送信息流和资金流,给予消费者一个密码用于打开特定的储柜,随后调度收件员统一收货并配送。(对硬件的信息系统提出了要求,也许IBM在做的优化就与之相关联,建立于绝对硬件优势上的信息流优势,才是核心竞争力)。如题主所说,Amazon也布局了很多自提点。正巧昨天购买了几本书籍,在亚马逊英国购买到瑞典,物流时间3天内,有自提点但很少,本想特意尝试一下,但对比价格后还是在国内购买了再请朋友捎带。如果茫茫多的自提点建立起来,一定是通过物流社会化,不可能单个企业自建物流也来一堆自提点。

介绍一种自提点成熟的模式:

最近正好在做皇家邮政的case study,瑞典几乎所有的自提点都被瑞典皇家邮政(Posten)所垄断,额 说个题外话,瑞典几十年前是最接近社会主义的国家。。从2001年起Posten引入了一种类似自提店的微型仓储,在全瑞典的各个城市进行该项业务。它是介于智能储柜和邮递员之间的一种业务,简单说就是有人服务的智能储柜,或者说是简约化了的便利店快递(顺丰现在深圳大力开发零售快递业务,准备搞3000+的顺丰便利店来开发便利店结合快递的业务)

智能储柜的应用形式,最终还是由市场来选择,至少在瑞典,人们倾向于有人服务的自提点。Posten为了保持全国3000+左右的自提点不至于成为纯物流成本,而在自提点加入了快消品的服务内容。如图:

清一色的快消品,香烟,口香糖,饮料,乐透抽奖。。

这一营业内容的引进,不光保持了自提点的收支平衡,甚至达到了一定的盈利。

为什么说在国内能否应用取决于利益的博弈:

因为现在国内的居住结构,或者是小区形式,或者是大院形式,已经出现了满足这一代收件功能的模式————小区物业&传达室

就拿母亲大人所住的小区数据来说吧: 小区人数 – 1200户 3600 人

平均每个月 80% 包裹物业代收,直接送达20 %平均每天包裹 65个

平均每个包裹滞留物业时间3天左右

物流公司业务量比较:申通20% 中通20% 韵达15% EMS10% 其他(包括顺丰)5%

最开始看到这个数据也很诧异,因为我最喜欢的顺丰竟然和天天,汇通等加起来才到5%的业务量,这样的数据完全不能支持其在老妈所住的小区布点的计划。且既然物业通过物业管理费的收入主动承担了此项业务,快递公司短期内又有什么利益压力去在广大的居民小区附近布点呢?

我们看另外一个景象,深圳罗湖,各种AAAAA写字楼,顺丰快递员,各种跑上跑下,那么在这里,是否应该布局一个智能储柜呢?我觉得短期内,国内对于智能储柜的真正需求在这里,业务密度最大的写字楼区。而这样的区分划分和7-11的选址策略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许这也是顺丰在深圳和7-11合作的原因吧。

国内智能储柜的商业模式:

由于初期投入成本的原因,现在国内对于智能储柜的商业模式,更倾向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即:由智能储柜生产商提供设备并支付生产和运营成本,物流企业通过利用储柜而达到减少物流成本的效果,并通过减少服务费用鼓励消费者使用储柜,而每次投递减少的物流成本就划拨给储柜生产商作为使用费用。从而达到消费者,生产商,运营商三者的共同获益,从而推广该投递方式。-----------------------

DHL(德国)对智能储柜应用的发展,适应各种功能,收、发,功能区分很好

储柜大小功能搭配也很合理(包裹&文件)密度稍大的地方,因为储柜高度限制,储柜的缺点也显现出来,如此长排的储柜是否能获得比有人参与服务的自提点更高的效益比,值得商榷,如果导入国内的高密度环境,更加是个问题,如下图

Tower24(德国)个人觉得最有想象力的储柜,为解决储柜高度限制而建成搭状的神器,内部构造较复杂

Buffer Box(美国)Waterloo大学原发,已被Google收购

SF Express(中国)觉得顺丰可以引进Tower的模式,毕竟中国的消费者密度较之欧洲要大许多许多,不过难道这种神器不应该先在日本出现么???

----------

智能储柜在国内,除了大公司如顺丰自营的以外,还产生了一种由储柜制造商出资,类似节能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在各小区建立储柜点对不同快递公司提供服务。个人推测是按件收取服务费(比如代存取1件收1元),而快递公司通过该服务可以省下超过1元的成本,并通过降地运费的手段鼓励消费者接受储柜的商业模式,大家共赢

最后送上一张物流行业最可爱的快递人员照片,赶紧去看同性恋大游行了

下载中国欧洲对比,智能储物柜的解决办法在国内物流市场上需求如何?现有哪些较成熟的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欧洲对比,智能储物柜的解决办法在国内物流市场上需求如何?现有哪些较成熟的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