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陇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赴昆明考察报告
关于赴昆明等地考察学习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的报告
(2013年9月30日)
委党组: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陇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业务开展,为加快推进和完善我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更优地服务本市中小企业,2013年9月12日至22日,由周祺年副主任带队一行五人,赴昆明、杭州、上海等地考察学习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经验,考察组与当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商会和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参观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现将学习交流情况报告如下:
一、昆明等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一)建立机构、集聚资源,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昆明市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立足中心企业服务,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形成服务联盟,建立互联互通网络,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研发设计、创业辅导、人员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担保等公共服务项目,到2013年初昆明市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融资担保公司200多家,其中国家级服务平台6家,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人员达到70余人,有力地保
金融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不仅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以合法、规范的形式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阳光借贷,实现了双赢;二是完善体制政策,防范融资市场风险。小微金融交易平台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限制投资者投资比例,降低了投资进入门槛,引入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保险公司等,一起为优质企业及项目进行市场化融资,一起为资金安全保驾护航;三是畅通融资渠道,服务效果显著。昆明小微企业金融交易服务有限公司自2012年7月开始试运营至今,累计为云南省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近4000万元,受益小微企业约两百家。仅2013年1月,就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000余万元,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得到了当地中小企业、民间资本的一致好评;四是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帮扶中小企业发展。昆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机构合作,打造昆明鲜花网上交易平台,使昆明鲜花香遍全国;五是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四)政府重视、资金扶持,鼓励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昆明市从工业发展资金中,单列1.5个亿,为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进行贴息,鼓励银行提高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形成市一级的“银政投”融资平台。同时设立奖励基金,为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单位领导集体给予资金奖励。引导资金发挥了显著的杠杆效应,以较少的投入盘活了中小企业融资大局。
台以及党建文化服务平台等14个专业化服务平台,可以说基本做到了规模大、种类全、档次高、质量优。是一个集创业、融资、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二、几点启发
(一)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兴办服务机构,是完善服务体系的前提
突出“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扶持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大化地提高资源配臵效率,加大对服务中小企业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坚持公益性和经营性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导、经营性服务机构为重要补充的服务网络。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应重点用于支持如孵化器、中小企业信息平台、担保公司、草根金融、培训基地等服务中小企业中介机构建设。当前特别要重视从市场准入、财税政策、法治环境等多方面,为面向中小企业的筹资融资、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经营管理、国际合作等中介机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二)加快陇南中小企业窗口平台建设,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陇南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的中心,也是中小企业的推进中心,是“政府搭台,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唱戏”。窗口服务平台将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举
差、成本增加,同时也制约了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引导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积极投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投入实体经济建设。
(二)加快市中小企业服务“窗口”平台建设。陇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作为本市窗口平台承建单位,应该发挥其服务资源中心位臵的作用。引进和整合优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资源,逐步形成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导, 专业化市场服务为补充的多层次、全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扩大中心服务的多元化,建议将服务平台建设成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放式服务体系联盟。
(三)引导发展民间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1.鼓励投资机构学习昆明经验,引导有投资实力的非银行业机构成立陇南小微金融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理财、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典当等非银行机构,开放民间融资市场;
2.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日常监管,引导借贷阳光发展,严禁跨越借贷“红线”,同时建议设立风险基金,使民间借贷风险可控,持续发展;
3.强化“物权”登记,普及金融知识,培养民间融资人才,为中小企业发展民间融资,营造良好条件。
(四)多方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扶持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扶持服务机构,首先要培育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指导服务平台在满足中小企业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服务产品,挖掘服务客户,用市场化服
第二篇:陇南市康县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陇南市康县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2016年9月5日
8月28日至8月30日,我有幸到陇南市康县及定西市陇西县、渭源县、安定区4地学习考察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创新性做法;医院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等业务工作综合管理情况;国医养生、中医药特色科室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及乡镇计生办、卫生院在新体制下的工作运行模式。此次考察虽然时间紧凑、考察地点多,但所选择的考察学习点都有亮点、处处都是精品,令人收获颇丰,既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又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做好的本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考察学习的主要收获
1.资源整合合力显现,陇家福幸福寓所各具特色。康县凤凰谷按照多资源共用的方式,在该村有效整合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陇家福幸福寓所等资源,建设村级“家庭互助中心”,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在乡镇一级,整合乡镇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资源,建设集养老、医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乡镇计生医养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高水平的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医疗保健等服务。
2.旅游养老结合紧密,医养结合示范点亮点突出。康县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以旅游景点为支撑,打造了医养旅游胜地。在医养示范点建设中,从各村实际出发,制定创建标准,
第三篇:赴昆明、重庆、上海老年公寓考察报告
昆明、重庆、上海老年公寓建设借鉴与启示市民政局考察组
(2007年11月29日)
为学习外地老年公寓建设经验,根据市政府研究市老年公寓建设专题会议要求,市民政局组织有关同志于11月16-23日赴昆明、重庆、上海三地考察学习。在当地民政部门的支持安排下,分别参观考察了昆明市老年公寓和昆明市寿星乐园老人院、祥和老年公寓,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歌乐山老人休养院),上海宝康老年公寓和上海市第三福利院暨民政老年医院。同时学习考察三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通过学习考察,获得了许多启发。现将老年公寓建设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地老年公寓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昆明市现有老年人口69.5万,占总人口的13.5%;拥有各种养老服务机构47个,床位571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8.2张。重庆市老年人口达455万,占总人口的14.6%,人口老龄化排名全国第六,拥有养老服务机构1275所,床位5592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12.5张。上海市老年人口达275.6万,占总人口20.5%,其中中心区达20.9%,近郊区达19.8%,崇明县达22.5%,浦东社区为19.4%;上海全市养老机构505家,床位数597353张,每千名老年拥有21.6张,上海另有老年医疗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70所,实际开放床位9982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3.63张;还有家庭病床6.1万张, 1
每千名老人年拥有2.2张。
二、三地老年公寓建设特点及比较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三地在老年公寓建设发展中,有许多共同点,值得学习总结和借鉴:
1、起步早发展快。上海早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中,65岁以上人口为7.37%,成为全国第一个老龄化城市。重庆、昆明两地近年来老龄化速度也都在3‰以上。人口老龄化迫切需要养老服务机构,上海早在1990年就在浦东建设了第一家老年公寓;重庆第三福利院、昆明老年公寓都始建于上世纪80代,通过20来年的发展,三地老年公寓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具有相当规模,设施档次和服务规范都走在前列。
2、养老设施投入大。重庆直辖以来共投入近10亿资金用于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其中财政和福利金投入达6.3亿元,社会力量投资2.3亿。上海仅“星光计划”一项,三年新建老年人服务机构83家,改造敬老院185家,增床位9000张,投入各类资金约17亿元,其中市级福利金投入2.12亿元。另外,三地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昆明市47家养老福利机构,属民政部门兴办6个,街道单位兴办13个,其他28个为民办;上海505家养老机构中,市、区县级养老机构29家,街道(乡镇)级养老机构21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231家,社会办养老床位数占51.6%。
3、养老必备医疗服务。即养老机构必须有医疗服务机构以之相配套,才能为老人提供医、护、养全方位服务。上
海第三福利院暨民政医院是养老机构与医院合二为一,医院床位90张,养老闲位10张,老人在看病不仅在护理、用药享受医保政策,而且在床位费上也可享受医保优惠。昆明市老年公寓是福利院、养老院和疗养院三院合一,拥有专业医护人员29 名,其中医师5名、护师8名、护士16名,占全院职工的23.5 %。重庆第三福利院有医师4人,护士5人,护理保健师40名。上海宝康老年公寓则为疗养院式公寓,按医院要求配备医护人员主,按医院模式进行管理。
4、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公寓建筑设计一般使用单边走廊,有利通风,且走廊应适度加宽,方便老人行走活动;高层公寓使用电梯,电梯采用医用宽大电梯,能容医用推车进出;低楼层公寓不设电梯,但楼梯设计平缓,台阶极低,并设有轮椅通行功能。公寓规划采用分区管理模式,即对生活自理老人、介护(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痴呆老人、民政“三无”对象等采取分区生活、分级护理;重庆第三福利院还设有单幢别墅型养老公寓,吸收家庭式养老对象。
5、公寓建设环境宜人。重庆第三福利院座落在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旁,风景秀丽,院内绿树成荫,为市级园林式单位;昆明市寿星乐园、祥和老年公寓位于昆明大观公园西门旁,一门之隔即通公园,成为老年人休闲活动理想场所。上海第三福利院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达1.19万平方米,院内辟有中心花园,小桥流水,环境十分幽雅。
同时,我们也发现三地老年公寓建设在规划、定位及其
经营管理上,有着各自明显特点:
一是经营模式各具特色。上海宝康老年公寓由宝钢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约3500万元,现由社会力量管理经营,老年公寓员工由宝钢集团指派,经营者负责其工资福利待遇,不需上交其他经费。昆明市老年公寓、重庆第三社会福利院、上海第三福利院为政府出资兴建,大部分工作人员为财政供养的事业编制对象,少数为临时雇工,经费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不足部分由财政补助。昆明市寿星乐园老年公寓、祥和老年公寓为社会力量兴办,政府按床位给予一定补助,接受社会爱心资助,自负盈亏。
二是服务对象各有侧重。上海宝康老年公寓收接对象主要是生活可自理和康复疗养型老人,不收临终型老人。上海第三福利院收治对象则80%为生活不能自理、需特级护理的卧床老人,80%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80%为宝山区所属居民;目前正在筹建800个床新公寓,专门为收治老年痴呆患者而设计。昆明祥和老年公寓利用当地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专门为外地老年来滇过冬而设计,为“候鸟式”公寓。重庆市第三福利院还成立了老人护理专业培训中心,向北京、上海等外地输送老人专职护工人员。
三是内部管理各显优势。上海第三福利院在管理上建立三个系统,即老人呼叫系统、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护理人员巡访电子登记系统,加强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并创新为住公寓老年人买意外保险,规避内部管理风险。重庆第三福
利院利用周边居民缺少医院现状,发挥院内医疗机构服务优势,向居民开放就医,获得少许赢利,弥补养老经费不足。
三、对我市老年公寓建设的启示
从三地老年公寓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的经验看,我市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老年公寓建设定位。老年公寓建设是社会化养老的一部分,从整个社会养老需求和老年人的愿望看,选择居家养老的为绝大多数。从上海的调查资料显示,希望在家中养老占92.1%,希望社会养老的为2.0%;昆明分别为89.2%和6.1%。养老机构主要是针对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以此为社会和家庭分忧。如果都把养老问题都推向养老服务机构,政府和社会是承担不了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首先必须坚持“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这一思想定位。
2、加快老年公寓建设步伐。我市目前人口老龄化达13.6%,其中三明市区人口老龄化达14%。而社会养老机构建设起步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市有社会化养老机构15家668个床位,其中社会福利院11家441个床位,有一定规模社会养老机构仅有永安市老年公寓一家,床位116张;全市每千名老人床位为1.85张,供不应求。因此,要加快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研究制定专门工作意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推进我市养老社会化服务,力争到“十一五”未,全市每千名老人床位达10张以上。
3、加强科学规划与设计。在建筑设计上,应适合老人生活活动特点,更各项设施、布局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在功能分布上,即考虑按老人健康情况进行分区管理,也可因地制宜,从个性化角度进行设计,如家庭公寓、家庭病房等,适应不同层次需求。在规划选址上,既要考虑交通方便和大多数老年不喜欢远离城市、远离居住习惯地方等因素,也要考虑周边环境因素,选址在空气清新、相对安静幽雅的地方建设老年公寓。
4、注重推进规范化建设。制定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意见,从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硬件设施,特别是管理服务上护理、医疗、餐饮、生活、康复娱乐、安全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可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评星认定,星级档次与核定收费标准、政策补助等经济利益相对应,同时加强行业日常监管,促进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开好头、起好步,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课题组长:魏炽芬
成员:刘用泰 冯先荣 叶宝生 费晏忠 周学斌(执笔)
第四篇:关于印发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
发文机关: 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陇政发〔2008〕25号 成文日期: 20080402 标 题: 关于印发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省驻陇南各单位:
《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2008年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总体应急预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在2005年《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的。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抓紧修订和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县(区)的总体应急预案和市直30个牵头部门的专项应急预案在2008年上半年内完成制定修订工作;未承担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任务的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在2008年8月底前完成制定修订工作;全市所有乡镇、村社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在2008年底前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修订后的县(区)总体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备案;市级专项应急预案要对照省上主管部门的有关预案并与之衔接,报市政府审定后发布实施;未承担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任务的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参照《总体应急预案》和省政府部门预案,结合实际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日
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甘肃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陇南市人民政府突出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 分级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等,影响和威胁我市甚至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煤矿、建筑等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治安、刑事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是我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预警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及跨县区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县区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市政府负责处置的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1.6 应急预案体系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间附件2)。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牵头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应急预案构成见附件4)。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制定印发,并报市政府备案。
(4)县区及其基层政权组织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县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备案。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6)举办重大节庆、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公众性聚集活动,主办单位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备案。
各类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2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市政府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应急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副市长和市军分区、武警陇南支队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以及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教育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广电局、市外事办公室、市商务局、市物价局、市粮食局、市信访局、市旅游局、市地震局、市物资局、人行陇南中心支行、市气象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委员会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议事和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部署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二)制定和修订《陇南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领导、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决定启动和组织实施本预案。
(四)根据需要陇南军分区和武警陇南支队组成救灾抢险队伍,参与应急工作。
(五)向省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2.2 办事机构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总值班室)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为市应急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由市政府办公室管理,承担市政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
2.3 专项指挥机构
市政府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设立30个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各类单一Ⅰ级和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副秘书长、副主任、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一)设立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工作。市地震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安监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粮食局、市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市气象局、市物资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设立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三)设立市水旱灾害应急指挥部(与现有市抗旱防汛指挥部合署),指挥重大和特大旱灾、暴雨洪水灾害和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武都区重点防洪城市、两江一水及重要支流超标准洪水、特大局地暴雨洪水和大范围人饮缺水应急工作。市水电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军分区、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扶贫办、市供销社、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电信局、市电力局、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四)设立市农业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全市因重大和特大病虫害、冻害等引发的农业灾害应急工作。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五)设立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暴雨、冰雹、暴雪、霜冻等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市气象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六)设立市森林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森林火灾应急工作。市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气象局、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七)设立市草原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草原火灾应急工作。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八)设立市处置外来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市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农业办公室、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九)设立市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消防支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设立市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市运管局、市交警支队、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一)设立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矿山(不含煤矿)及工业、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以及烟花爆竹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环保局、市乡企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二)设立市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市安监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乡企局、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三)设立市建设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行业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市建设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四)设立市爆炸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爆炸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中小企业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五)设立市核辐射和环境污染事故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辐射事故以及重大和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市环保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中小企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六)设立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七)设立市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市农牧局会同市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八)设立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林业重大和特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工作。市林业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邮政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九)设立市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草原重大和特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工作。市农牧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邮政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设立市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对社会开放的场所除外)发生的各类重大和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军分区、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信访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一)设立市通信网络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通讯、信息、广播电视网络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市电信局会同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等有关部门和各电信运营企业参加。
(二十二)设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以及相关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卫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安监局、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三)设立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四)设立市重大刑事案件和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刑事案件及较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五)设立市重大涉外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涉外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外事办公室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级法院、市检察分院、市公安局、市安全局、市商务局、市司法局、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六)设立市重大粮食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粮食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市粮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财政局、市发展委、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食药监局、农发行陇南分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七)设立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食品(食物)在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经营、消费等环节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八)设立市重大考试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各类重大和特大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市教育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九)设立市突发金融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突发金融事件的应急工作。人行陇南中心支行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财政局、省银监局陇南监管分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三十)设立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信访局、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4 工作机构
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决定事项;承担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提出建议,指导和协助县区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汇总、核查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报告应急委员会,为应急委员会决策提供依据。在应急委员会决定启动本预案后,通知并协调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具体实施。督促检查各县(区)、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承办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
2.5 县区机构
各县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其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2.6 专家委员会(组)
市应急专家委员会下设专家委员会。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建立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直接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同时,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城市应急中心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加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见附件3。
3.1 预测与预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预测预警系统,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做出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1 预测预警系统
以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为核心,主要依托气象部门的业务系统和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并结合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需要,形成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综合发布系统。
3.1.2 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相一致,一般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1.3 预警发布
当突发公共事件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Ⅳ级标准时,所在地县区政府要发布Ⅳ级预警信息;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Ⅳ级标准,但尚未达到Ⅲ级标准时,市政府要发布Ⅲ级预警信息;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Ⅲ级标准,但尚未达到Ⅱ级标准时,省、市政府将发布Ⅱ级预警信息;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Ⅱ级标准,但尚未达到Ⅰ级标准时,省、市政府将发布Ⅰ级预警信息。
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准确地向市政府报告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企业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针对性强的公告方式。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立即向市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影响的县区。Ⅱ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遇特殊情况,县区政府在向市政府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向省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对于个别特殊情况,确实难以在发生后2小时内全面、准确报告市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在发生后1小时内先行预报,并说明具体原因。应急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及时汇总核实上报的应急信息,重要信息和情况要及时上报,同时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批示、要求及时传达到有关县区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如涉及或影响到我市行政区域以外的地区,应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并协助做好处置工作;如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须向市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3.2.2 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先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3.2.3 应急响应
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要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等级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Ⅳ级标准时,所在地县区政府立即启动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报告;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Ⅲ级以上标准时,市应急委员会立即启动相应市级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向省政府及省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2.4 指挥与协调
需要市政府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市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和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市政府专项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县区和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协调有关县区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事发地县区政府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市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3.2.5 扩大应急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依靠一般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力量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实施扩大应急行动。
实施扩大应急时,除向省政府报告情况请求协调处置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装备、物资、资金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3.2.6 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指挥部在充分听取专家组意见后提出终止应急工作请示,报市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或市应急委员会批准,由现场指挥部宣布终止应急状态,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自行撤销。
3.3 恢复与重建 3.3.1 善后处置
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机构要快速介入,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 调查与评估 Ⅰ级、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市政府相关部门、单位要会同事发地县区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市政府提交书面报告。Ⅲ级、Ⅳ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县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要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并报市政府备案。
3.3.3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市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县区政府提出请求,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4 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发布事件发生的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报会、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等,通过省驻陇南和市内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和陇南公众信息网发布信息。应急保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广播电视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 人力资源
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队伍,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队伍以及水、电、油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以高装备水平。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的重要作用。
4.2 财力保障
各级政府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资金保障,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经费投入机制。
市、县区财政设立应急管理专项经费,并列入预算,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业务培训、宣传和演练等支出。
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鼓励公众、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助和援助。
4.3 物资保障
市经委具体负责市级应急物资储备的综合管理工作,主要是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级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市级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市商务局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级应急基本生活用品的供应及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储备管理工作。
县区政府应根据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4.4 基本生活保障
各级民政等有关部门要会同事发地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4.5 医疗卫生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卫生救助工作。
4.6 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交通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 治安维护
各级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要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 市场秩序维护
各级商务、工商、物价、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地市场秩序维护工作。依法打击、查处借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倒买倒卖救灾物资及调拨物资流入市场销售的行为。
4.9 人员防护 各级政府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向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转移和疏散。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10 通信、广播电视保障
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公用电信网络抗毁能力;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确保通信、广播电视播出畅通。要明确应急情况下行业内部各自的职责,确保紧急情况下指挥调度机构与实施保障企业协同运作。
4.11 公共设施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2 科技支撑
各级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各类科研教学单位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应急指挥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县区政府要结合而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
5.2 宣传和培训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调指导全市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编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通俗读本。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科协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规范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 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则
本预案由市政府制定,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按照本预案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本预案。
附件:1.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2.总体应急预案框架
3.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 4.专项应急预案构成
第五篇:陇南市武都区2011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
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武都区2011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各部门:
《武都区2011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〇一一年六月九日
武都区2011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扎实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建设,根据《甘肃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2011年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的通知》(甘管局发【2011】35号)和《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年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的通知》(陇政办发电【2011】99号)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全区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按照陇南市政府办公室统一要求,2011年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低碳新生活,公共机构做表率”。
二、活动时间
2011年6月11日至17日
三、活动方式及内容
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单位、本系统的特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要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一)广泛宣传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在宣传周期间,各乡镇、各部门公共机构要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由区环保局牵
头,工信局、发改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电力局、水务局、农牧局等单位负责,制作公共机构节能板报,举办图片展,并在盘旋路街心花园统一展出;由区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各单位悬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横幅;由广电局负责滚动播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专题节目和宣传标语;由政府办负责利用政务专网平台发布公共机构节能宣传信息。宣传内容包括:节能新产品、新技术、节能小知识和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意以及国家有关公共机构节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各乡镇、各部门要在办公区所在地段适当位置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在电子显示屏上打出滚动标语。通过开展上述活动,促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当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全民节能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低碳体验活动。6月13日定为“绿色出行日”,倡导全区各级公共机构工作人员低碳出行,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上下班。6月14日定为“低碳体验日”。全区各级公共机构除信息机房等特殊场所外,要求办公区域空调、公共区域照明停开一天;6层以下办公楼及其他公共建筑原则上停开电梯,高层建筑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景观照明灯、装饰用灯关闭一天。
(三)开展青少年节能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以“节能降耗从青少年抓起,从小树立节能降耗思想”为出发点,由区
教育局在全区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增强中小学生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
(四)开展“抵制商品过度包装”活动。各乡镇、各部门要向全体工作人员发出倡议,要求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提倡节俭,反对浪费,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带头使用环保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及洗漱用品。
(五)开展废旧灯管、电池回收活动。广泛宣传随意丢弃废灯管、电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普及废旧灯管、电池回收处理的相关知识,由环保局协调与处理资质的单位联合开展回收处理活动,倡导各级公共机构工作人员把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使宣传周活动既扎实有效又有声有色。
(二)突出重点,营造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以倡导节能低碳的工作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为宣传重点,增强广大干部职工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良好开局营造浓厚氛围。
(三)认真总结,及时反馈。节能宣传周活动结束后,各乡镇、区直部门要认真总结活动情况,并对今后的公共机构节能宣传、管理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于2011年6月18日前将书面总结和图片资料报送区政府办公室。区上将对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