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漯河舒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案件分析专题

时间:2019-05-14 09:0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漯河舒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案件分析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漯河舒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案件分析专题》。

第一篇:论漯河舒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案件分析专题

论漯河舒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案件分析

一、前言

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具有正规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现管理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管理小区有沙田莱茵风景、天鹅湖、沙田锦绣天地、沙田新空间、沙田宜居等。主要案件是业主不交物业费和拖延缴纳物业费,本文就此问题展开分析。

2015年物业公司管理着5个住宅小区,共计3600户,到2015年12月30日交物业费业主2520户,有1080户不交物业费或拖欠物业费,是物业公司运行艰难,亏损状态,员工工资发放都成问题;发动员工对欠费业主进行督促缴纳物业费,收效甚微。经公司研究决定到法院起诉拖欠和不交物业费业主。

二、案件背景描述和分析

2016年2月1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并受理980户拖欠物业费业主,2月20日法院对拖欠物业费业主下发出庭通知书,随机就有520户业主提出愿意在5天内交纳没交物业费,并要求物业公司撤诉;到开庭前已经缴纳物业费业主有860户,开庭到庭业主只有10家,经法庭审理,要求没有缴纳物业费120户业主在30天内缴纳完成,到期有112户业主缴纳了物业费,还有8户是联系不上业主而结束此次收取物业费诉讼案件。

三、问题识别与分析

业主不交物业费现象在其他住宅小区也同样存在,拖欠比例不同而已。问题一是业主攀比效应,有一户不交其他业主进行跟风;问题 二是业主找问题或找话题进行不交;问题三是小区硬件设施不到位,业主不满意不交物业费。这三个问题在河舒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占比分别是:6:3:1。

四、为题原因分析及根本原因确定

问题

一、是业主攀比效应:那个住宅小区都有与物业公司或开发公司及政府官员有亲密关系,给他们开绿灯或优惠政策,结构是这些客户还有亲密朋友同样住宅一个小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进行交流信息,是不对称信息公开化,而造成蝴蝶效应。

问题

二、业主在交房或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要求物业公司给予答复或解决,物业公司给予答复或给予解决,业主不满意而开始不交物业费。

问题

三、小区硬件设施不到位,业主不满意不交物业费,主要集中在业主委员会几个人当中,要进行说服才行。

五、建议

1、物业服务要周到、费用收取要透明,没有缴纳物业费业主要公开进行公示;

2、多坐一些有利于业主活动,增加被次信任度,减少矛盾,增加和谐度;

3、基础设施要到位,保养和维修要及时;

4、服务范围要公开,并进行监督和改进、服务合同要完善。

5、要不断更新服务质量和创新意识,是服务小区充满活力。

6、增加物业宣传力度。

六、总结

根据以上物业公司诉讼案件分析,物业公司要不断总结业主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引进地方文化、提高和业主情商和互动,降低抵住情绪,提高服务质量,是物业收费工作有所提高和改善。

案例分析撰写人:财大MBA 16级春季二班赵书昌 日期:2016-04-30 3

第二篇:论当前证据不足不予捕案件后续情况分析

本文由-利博亚洲|易发国际 174.139.208.170 提供

论当前证据不足不予捕案件后续情况分析

论文摘要 在审查逮捕案件中,以证据不足不予批准逮捕的案件占总数比例不低。此类案件事实不清楚、社会关系不稳定、法律监督难度高,同时往往后续处理时间长,社会风险较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侦查监督部门的重视。如何解决证据不足不予捕案件的后续处理,必须深入研究此类案件的特点,兼顾程序与实体,变被动为主动,拓展监督途径,强化监督效果。

论文关键词 证据不足 侦查监督 后续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实践中,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经审查后以证据不足不予批准犯罪嫌疑人,同时向公安机关发出《不予捕案件补充侦查提纲》和《释法说理书》,要求公安机关继续侦查相关事项,并在补充侦查完毕后,依法提请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批准逮捕,如撤销案件或作其他处理及时通知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证据不足不予捕案件的后续处理情况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在监督途径、监督效果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办案基本情况

在补查重报的案件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根据《补充侦查提纲》补充相应证据,符合逮捕条件,某检察机关依法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如李某涉嫌寻衅滋事案,在首次提捕时因缺少鉴定材料,某检察机关以证据不足不予批准逮捕该犯,后公安机关补充价格鉴定再次提捕,经审查某检察机关综合证据材料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第二,根据《补充侦查提纲》补充相应证据,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构成犯罪,但综合证据情况,不具有逮捕必要性,某检察机关依法以无逮捕必要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如张某涉嫌故意伤害案,张晓鹏因琐事与邻居发生争执,后将对方打伤,审查中,承办人发现《法医学鉴定意见书》中鉴定记录与分析存在出入,因此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经补充侦查,司法鉴定所出具《答复函》,并将鉴定书中的阅片记录做了更改,鉴定结论仍为轻伤。此时证据材料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张某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但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系邻里关系,因琐事发生纠纷,双方均有一定过错,社会危害性较小。另外张某愿意赔偿被害人损失,且系北京人,有固定住所,因此无逮捕必要,某检察机关依法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

第三,根据《补充侦查提纲》补充部分证据,但证据情况无实质进展,仍不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某检察机关依法以证据不足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要求公安机关继续侦查。如郭某涉嫌诈骗案,被害人陈述与郭某供述出入较大,证人证言等其他材料均无法证明郭某存在诈骗行为,某检察机关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后公安机关补充了部分证人证言,与之前证据相吻合,但仍无实际进展,因此某检察机关再次以证据不足不予批准逮捕。

第四,仅补充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口供,无任何新证据,某检察机关依法以证据不足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要求公安机关继续侦查。如陈某、张某涉嫌非法拘禁案,因医疗纠纷陈某、张某伙同他人与被害人在医院内谈判,双方就此事供述不一致,证据情况不足以认定

新利18Luck|大世界娱乐城 174.139.208.172

本文由-利博亚洲|易发国际 174.139.208.170 提供

非法拘禁,某检察机关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再次报捕时无任何新证据,某检察机关再次以证据不足不予批准逮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证据不足不予捕案件不同于不批准逮捕案件和无逮捕必要不予捕案件,此类案件仍处于事实不清且犯罪嫌疑人不在押、监管较为松散的情况,相对风险较高。根据侦查监督的职能,为避免案件久拖不决,检察机关有必要对此类案件的后续处理问题继续进行监督,但实践中有关如何进行监督存在诸多问题:

(一)后续监督途径有限

一般证据不足不予批准逮捕案件办结后,承办人会就补充侦查事项与公安机关沟通,阐明需要继续侦查的内容。案件的补充侦查情况因案而异,造成取证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尤其在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后会更为明显,因此对补充侦查的困难客观存在,导致牵涉时间较长,同时检察机关办案任务较重,承办人不能就同一案件随时对公安机关进行督促,也缺乏其他有效的监督途径,相应的监督困难也无可避免。

(二)后续监督方式较为被动

部分公安机关承办人会对案件的进展情况同侦查监督部门沟通,就补充证据情况是否符合逮捕条件进行询问,有一定良好效果,但所占比例极小。这就导致侦查监督部门的监督较为被动,很大程度依赖公安机关的主动性,从检察机关角度出发,加强监督若依靠承办人频繁向公安机关询问案件进展必然事倍功半,不利于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成本。

(三)案件后续处理不及时通知侦查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发出的《不予捕案件补充侦查提纲》中均注明如撤销案件或做其他处理应及时通知检察机关,但实践中,公安机关补充相应证据后,在取保候审期间直接移送审查起诉,一般不会通知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的侦查监督部门,这就导致侦查监督部门不能及时了解案件进展,不利于监督的开展。

(四)后续监督权威性不足

目前,补侦再次报捕率过低,排除部分案件客观上取证困难及公安机关工作量过大、警力不足等因素,不可否认存在侦查监督权威性不足、补充侦查不力的情况。犯罪嫌疑人被不予批捕后,强制措施由拘留变为取保候审,时限较长,侦查压力大大减小,在巨大的工作量下,公安机关往往会忽视补充侦查,造成有些证据因时间间隔过久而未能获取,或者没有足够时间完成取证,待取保候审时限届满,或再次提捕或做其他处理均达不到证据要求,从而导致案件久拖未决,不利于树立司法公信力。

三、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监督权威性

树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权威性是强化监督效果的前提条件,否则所谓监督只能是一句空话。首先,提高案件承办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强化案件证据情况和分析定性的把握,厚积薄发,使得对公安机关的监督有的放矢、树立威信;其次,增强监督的约束力,对于公安机关的监督不能仅限于督促和指导,还应提高约束力,才能有效达到监督目的。对于公安机关的不作为或不合理做法,应当有选择的发出《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通知书》,虽然并无法律强制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监督的效果。

(二)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监督效果

首先,承办人在审查案件后,认为证据不足的除列出补侦提纲,还应根据取证难度将案

新利18Luck|大世界娱乐城 174.139.208.172

本文由-利博亚洲|易发国际 174.139.208.170 提供

件分类登记,然后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公安进行督促。例如:缺少某一份鉴定材料或其他因时间问题未能及时取证的,属于经过一定时间,肯定会补充完毕的,可以根据公安提供的工作说明或电话联系得知出具该材料的具体时间并予以记录,待时间届满后督促公安机关结合该补充证据情况,再次提捕或者做其他处理;缺少的证据需公安进一步工作的,属于补充侦查时间不能确定的,可以定期(一个月或两个月)进行询问,了解进展情况并督促和指导进一步的取证工作。

其次,承办人对自己承办的案件分类登记后,对于一定时间内无进展或进展过慢的案件,应在全处进行汇总,以公文形式统一向公安发出督促侦查名单,增加公安机关紧迫感,并要求对方说明补充侦查不力的原因及困难。

最后,对于取证确实有困难的,承办人应当结合案件情况,与公安机关共同探索化解矛盾的方法,不能存有案结即了的思想,要发掘问题的根源,做好息诉工作。

(三)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谋求建立长期工作机制

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有着“打击犯罪”的共同使命,同时肩负着法律监督的职责,因此必须加强相互沟通联系,谋求建立长期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证据不足不予批捕案件的后续监督效果。公检两方应以定期会议的方式就证据不足不予批捕案件进行通报,就继续侦查、矛盾化解等问题交换意见、及时通报进展。尽量减少过去电话沟通的方式,转而通过书面形式交换意见,使得工作进展有据可查,提高监督效果。

新利18Luck|大世界娱乐城 174.139.208.172

第三篇:论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分析

论文摘要 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具有快速、及时、高效、便捷的优势,不仅可以及时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而且符合法院审判价值,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案件逐年增长以及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现状,提出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基层法院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多年司法实践,总结交通事故案件调解工作经验。通过剖析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适用调解机制提供帮助。

论文关键词 基层法院 交通事故 调解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因涉及身体伤害,触及当事人切肤之痛,与当事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法官精准的审判水平,而且需要法官在案件处理上给予受害者及其家属心理上的抚慰,更适合用和谐的方式处理。调解因具有处理时间短、工作效率高、社会效果好、节省司法资源的优势,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中适用调解机制,不仅能达到及时、高效、便捷的化解矛盾,而且符合诉讼的价值追求,做到案结事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必要性

1.交通事故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截至2010年12月底,东莞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超过92万辆,驾驶人超过128万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6,原东莞市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4371宗;2007受理交通事故案件4610宗;2008受理交通事故案件4719宗。自2009年1月1日起,原东莞市人民法院撤销,新成立东莞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法院。2010仅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029宗,2011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454宗。

2.交通事故案件处理急迫性

交通事故案件大多涉及受害者身体需要及时救治,如果按照传统的审判程序时限处理,即使适用简易程序,解决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审阶段约需三个月时间,若再加上二审及执行阶段,受害者拿到赔偿款大概需要一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于急需等钱治病的受害者是无法承受的诉讼之痛。因此,寻找一种快速处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3.基层法院案多人少压力较大

以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民三庭为例,共有法官7人,2011年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454宗,已结案件3152宗,人均结案数为450.28宗。因此,基层法院适用调解机制能够节约司法成本,缓解案多人少压力。

(二)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可行性

1.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特点

交通事故案件涉及的案情一般比较简单、涉案标的额相比其他民商事案件较小、法律关系较为明确、赔偿标准比较明确具体,而且交通事故案件具有偶发性和车辆购买保险的特点,保险公司是主要的赔偿义务主体,比较适合调解。

2.交警部门前期处理,当事人具有调解意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交警部门的行政调解作为交通事故案件提起诉讼的前置必经程序,交警部门的行政调解对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交警部门具有多年丰富的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经验。交通事故案件经过交警部门的勘查,询问调解意愿,事故责任认定等一系列过程,到法院受理阶段,一般经历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家属,其希望得到赔偿、抚慰的心理更加迫切,希望案件能够得到迅速处理,因此希望调解的意愿更加强烈。

二、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存在的困难及不足

(一)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存在的困难

1.保险公司调解意愿较低或参与调解人员权限不足

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的赔偿义务人,保险公司同意调解是调解成功的关键因素。但由于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利润,除非降低赔偿数额,否则保险公司拒绝调解。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内部制定的赔偿标准低于法定的赔偿标准,且较为苛刻,如精神损害抚慰金不赔偿,医疗费扣除社保用药等等,在法院审理中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是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医疗费并不扣除社保用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法院要求原告调解的话,有可能损害原告的利益。这样造成了调解难度的加大。另外,参与调解的多为东莞本地的保险公司,东莞本地的保险公司多为分公司或者中心支公司,受省级保险公司的分级管理,赋予的调解权限不足。而且,参与调解的保险公司授权人员多对调解程序不尽熟悉,并且公司授权范围也较小,调解难度较大。

2.交警部门与法院审判标准未统一

交警部门对如何划分事故责任及行政处罚具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相关赔偿标准的掌握不一定清楚。在审判实践中发现,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以交警部门的答复作为抗辩,如责任比例的问题,车辆与行人相撞司机与行人负同等责任,交警答复是各赔偿一半,这是与法律规定相矛盾的。这样导致调解时,当事人不知应该听法官的还是交警的,导致调解不成。

3.基层法院之间审判标准未统一

基层法院的审判标准不统一,虽然东莞市三个基层法院对交通事故案件的审判标准大部分是统一的,但在一部分证据认定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东莞市周边各地的赔偿标准差别较大,如佛山市,当事人在城镇居住满一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赔偿标准是按照城镇户口计算,并且交强险和商业险在一个案件中一并处理。在深圳市,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按照伤残等级来确定的,一个伤残等级是10000元,而在东莞市是一个伤残等级5000元。不同地区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赔偿,这样就导致了“同命不同价”现象,当事人心理落差很大;法院进行调解工作时,很难取得当事人信任,调解工作较难开展。

(二)基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存在的不足

1.审判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交通事故案件的调解因涉及当事人人数众多,法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居中调解。但对于一个法官有时候一天要安排六个庭审,在每个庭审半个小时的紧迫时间内,在下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在庭外等待开庭时,法官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予以调解。由于案多人少,每个法官的时间有限,也成为调解难的一大原因。

2.法官调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东莞市基层法院是非常年轻的群体,法官平均年龄在三十多岁,以东莞市第二法院为例,截至2010年11月法官平均年龄是33.6岁。很多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进入法院系统,为法院注入年轻的活力。不少年轻法官对法律的规则及程序有着清楚的学理认识,更注重法律的审判流程,不注重调解,认为判决更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另一方面,由于年龄阅历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年轻法官较为缺乏调解的经验和技巧。

三、提高基层法院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与保险协会的沟通,促其认识到调解的重要性

1.加强与保险协会的沟通,宣传调解的优势

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的赔偿义务主体,法院应向其宣传调解的好处,提高其主动参与调解的积极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调解的好处有:(1)减少理赔环节。交通事故的交强险和商业险在东莞地区的审判实践是分案处理,是车方赔偿给伤者之后再向保险公司索赔第三者商业险,若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时,车方需向法院另案起诉保险公司。如果是调解的话,在调解过程可以达到交强险和商业险同时处理,避免了车方在赔偿给伤者之后再次向保险公司索赔商业险,减少了保险的理赔环节。(2)节省理赔成本。根据保险公司的商业性质,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接受的调解方案是协商赔偿金额低于法院判决金额。原告方是用减少的金额换取保险公司的快速赔偿,因此,调解对保险公司是非常有利的。(3)节约司法资源。调解的及时高效,不仅当事人可以节省诉讼费和律师费,而且可以及时领取赔偿款医治伤痛,降低诉讼成本。并且,对于案多人少的基层法院来说,可以节约出宝贵的司法资源处理重大疑难案件。

2.对保险公司进行普法宣传,促其统一内部赔偿标准

保险公司不愿调解的一大原因是误认为调解的赔偿金额高于保险公司内部的赔偿标准,保险公司不仅不通过调解方案,反而影响了调解人员的业绩。其实保险公司内部制定的赔偿标准部分不符合法律规定,过于苛刻严厉,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支持。法院对保险公司进行普法宣传,对其理赔人员予以指导,使保险公司内部赔偿标准与国家法律相统一,这样理赔人员的授权范围也会得到扩大,进一步促进保险公司的调解意愿。

3.参与保险协会评价活动,敦促保险公司主动参与调解

法院参与保险协会对保险公司的评价活动,对积极参与调解的保险公司和调解人员予以表扬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保险公司主动参与调解。

(二)加强与交警部门的联动,共同促进调解工作开展

1.加强与交警部门的沟通,统一法定赔偿标准

法院应加强与交警部门的沟通,对处理交通事故调解的人员进行法定赔偿标准的指导,对负责调解工作的交警予以培训,促使交警部门与法院统一赔偿标准,有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

2.交警部门调解成功,法院给予司法确认

交警部门在调解成功后,应告知当事人及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由法院出具裁判文书,赋予调解协议法律强制力。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内容时,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便捷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同时,达到充分保障自身权益的目的。

3.交警部门调解不成功,应给予当事人权利保护指引

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不成功时,交警部门应及时指引当事人保护自身权利,比如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先予执行等诉前保护措施,以保护自身权益。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法院调解能力

基层法院调解能力的加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统一基层法院之间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

如前所述,由于周边基层法院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不统一,造成部分当事人不愿意调解。鉴于此种情况,应统一基层法院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在一定条件允许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全省或者部分地区基层法院开展联席会议,统一全省或部分地区的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如珠三角城市统一交通事故案件的赔偿标准和证据认定标准,以促进调解工作的开展。

2.加强法官培训,提高调解能力

法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法官调解能力:一是培训法官调解能力,邀请法院调解能手或者调解学术专家一起探讨调解方法及技巧。二是树立正确的调解观念,正确看待调解,不可轻视调解工作。

3.设立人民调解员机制,吸收公民参与调解

设立人民调解员机制,吸收优秀的公民参与到调解工作中,社会各界热心的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公民均可参与调解,包括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律师、保险理赔员以及具有多年调解工作经验的社区委员、具有调解经验的村委会委员或者其他行业的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由于具有较多的社会基层调解经验,调解更加亲切,更能深入当事人心中,增强当事人的同感及信任,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吸收公民参与调解,也是体现司法阳光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4.加强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指导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也能促进理论的升华。为了更好的做好调解工作,提高法官的调解能力,法官必须注重调解的理论研究。在工作时间中不断积累调解工作经验,并形成一定的学术成果,为同行提供参考,为调解工作贡献力量。

四、结语

在现代交通日益发展、机动车数量逐年激增的形势下,交通事故案件也在逐年增长,这案多人少的基层法院带来巨大压力。调解机制是缓解这种压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调解也是实现司法为民、能动司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调解机制在基层法院交通事故司法实践中发挥优势,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xx省衡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使用不合格红砖建筑美食街商住楼的案件分析

**省衡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使用不合格

红砖建筑美食街商住楼的案件分析

案情介绍:

当事人:**衡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凭资质证书经营)、建材零售、水泥制品加工。

2003年5月18日,根据群众举报.当事人在**县美食街商住房建筑中使用了劣质的红砖。5月19日***工商局公平交易局的执法人员在该公司承建的美食街商住房建筑工地上,对使用的红砖进行了抽样送检。该批红砖在美食街商住房3号楼工地使用,规格为12x24CM。当事人以0.15元/块的价格从莱溪某砖厂购进,数量为3万块。2003年5月27日,抚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认定该批红砖的强度平均值和最小抗压强值均达不到国家标准,为不合格产品。

***工商局认为:当事人在商住楼中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第13条的规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49条,***工商局决定给予当事人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该批不合格红砖,并处56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当事人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后,未提出行政复议,也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银行缴纳了罚款。

争议:

在建筑工地对建材质量进行检测,并对使用不合格建材的当事人进行查处的案件不多,***工商局也是初次介入,本案在办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争议包括:

一种意见认为,建筑工程工地属于生产领域.按照国家工商局的职能划分,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对于在生产领域涉及的产品质量案件没有权力查处。

第二种意见认为砖厂将生产出的红砖买到了建筑工地,相对于红砖这个产品,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流通领域,工商局对该产品的质量监管是正确履行职能。

评析:

本案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筑用红砖是否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的范围;二是在建筑工程的工地上的建筑材料应该是处于生产还是流通领域,其中第二个问题是本案的焦点。

一、《产品质量法》在第二条中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红砖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无疑应当纳入《产品质量法》调整的范围。

二、相对于红砖这个产品,如果是在砖厂生产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是属于生产领域。但是在建筑工地上的红砖应该是完成了红砖的生产过程,进入到了流通领域了。作为承担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管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其质量问题进行查处是在职责范围内正确履行职能。

三、之所以会产生流通和生产领域的争议,应该是对相对物的认知不同而产生的。从房屋或商品房的角度来讲,建筑工程工地应该是属于生产领域的范畴,但是相对于建筑材料,比如:砖、钢材等,建筑工程工地应当属于流通环节,工商局并没有对房屋的质量做出结论和认定,而是针对红砖的质量展开案件的调查和处理,应该说整个的活动是没有超越工商部门法定职责范围。

撰稿人:***

下载论漯河舒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案件分析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漯河舒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案件分析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