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扩建项目

时间:2019-05-14 09:1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扩建项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扩建项目》。

第一篇:基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扩建项目

关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你院报来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经组织专家技术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报告书》结论。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位于滁州市醉翁路与西涧路交叉口东北侧。2012年5月4日我局以滁环评〔2012〕77号批复了《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年8月6日以滁环评函〔2015〕142号同意了儿童专科医院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本项目位于现有项目西侧,总投资2.6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730万元。本项目占地面积44000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主要建设专家楼和食堂,二期主要建设门诊医技楼、住院楼、地下室及配套的公用、辅助、环保等设施,设置床位297张。我局同意该项目按照《报告书》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内容、环境保护措施、总量控制方案及下述要求进行建设。

二、该项目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杜绝无组织排放。污水处理站密闭运行,收集的废气经离子除臭器处理后通过不低于15米高排气筒排放,氨气、硫化氢有组织排放执行《恶臭污染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污水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标准。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设施处理后送至房顶排放,且废气排放必须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大型”标准要求。

2、项目应实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规范设置污水排放口,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医院病区与非病区污水应分质收集处理。医院废水应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各种特殊排水须分别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措施处理后,再收集至医院污水处理站,与生活污水一起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相关标准后排放。

3、选用低噪声设备,对空调系统、排风系统、备用发电机、停车场等噪声源采取合理布局、封闭、安装减振消声设施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区标准要求。

4、落实医疗废物收集和暂存措施,污水处理站污泥和经消毒、毁形等预处理后的医疗废物、手术残物,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处理,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二次污染。生活垃圾交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5、建设单位应按《报告书》要求,全面落实本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切实保证外排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按要求规范化设置排污口。

6、营运期强化全员环境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报滁州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备案。

7、本项目涉及的电磁、辐射类设备,建设单位须请有资质单位另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8、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按《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加强扬尘治理。施工期采取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等措施,确保施工场界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有关标准要求。施工期产生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废弃物等定点收集,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9、若项目的规模、地点或者防治污染措施发生重大变动,你单位应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向我局报告,且待正式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

三、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项目主体工程投入运营前,须向我局申请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四、请滁州市环境监察支队按照《滁州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跟踪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负责该项目日常环保“三同时”管理,并加强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

2015年11月18日

送:滁州市环境监察支队

第二篇:在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的致辞

在滁州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

开工仪式上的致辞

(2012年8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金秋送爽、果实飘香,在“国庆”佳节即将到来

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滁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滁州市城市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建设项目的开工仪式。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滁州市人民政府向莅临开工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向为工程开工奠基付出艰辛努力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

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甲医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高职教育为主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

校。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城市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今天,这所即将开工建设的医院,是三家联手、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合作打造的结果,是医疗卫生和职业教育跨领域、跨行业合作的有益探索,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推动儿童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我市卫生界的大事,也是教育界的大事,更是扩大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儿童健康的一件实事。我们衷心希望:

一、要保证工程进度。施工单位要调集精兵强将,运用先进技术,严格施工程序,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要保证工程质量。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部门

要本着对市委市政府和滁州人民、对自身信誉和形象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保质量、保进度、保概算”的总体要求,精心安排,严格管理,把好工程质量,确保把这项工程建成一项经得起群众和时间考验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样板工程。

三、要保证工程安全。项目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强

化责任意识,抓好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切实把精力用在项目上,把办法用在落实上,把业绩留在工地上,保证工程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的跟踪审计和监督,把工程打造成廉政工程、放心工程、满意工程。同时,希望三家合作单位加强协作,精诚团结,共谋发展,努力把附属医院打造成特色鲜明、技术先进、服务完善、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医院。

最后,祝工程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祝各位领导、来宾和同志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三篇:云南第一人民医院申报2018云南科技奖励项目

附件 2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申报2018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

项目

项目名称:利用非洲爪蛙研究叶酸和尼克氨酸治疗神经疾病的分子机制 主要完成人:李杰晶,杨相彩,孙鹥,徐亚,范欣,张桂前,高玉红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简介:本成果阐明了两种维生素(叶酸和尼克氨酸)对神经嵴发育的调控机制,为神经嵴发育畸形、神经嵴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物研发奠定了研究基础。项目针对RFC(还原性叶酸转运蛋白)调控神经嵴发育机制,首次克隆并就其对神经嵴发育的调控进行了研究,揭示RFC可通过调控叶酸/5-MTHF及其后续的一碳单位循环而调控神经嵴发育,进一步筛选和验证了下游靶基因。此发现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在神经嵴诱导与迁移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调节神经嵴的发育是叶酸等营养因子影响多种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项目首次发现尼克氨酸(NA)能打破脑胶质瘤细胞内钙的平衡,使胶质瘤细胞内钙持续升高,引起细胞内质网(ER)和细胞质之间钙分布改变,同时激活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和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反应,从而有效诱导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但不能杀伤神经元。此外,项目还揭示NA可以上调脑胶质瘤TRPM7钙离子通道的表达,使得Myosin IIA发生磷酸化解聚,抑制细胞迁移前缘结构(leading edge)的形成,从而抑制脑胶质瘤的迁移功能,同时也影响了依赖于细胞骨架的转运(影响非洲爪蛙色素小体的转运)。该发现提示NA可通过靶向于胶质瘤细胞的钙系统而诱导其凋亡,从而有望成为有效的胶质瘤治疗药物。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候选人共同承担相关的课题设计,科研实验工作,数据收集、整理,论文合著、发表。

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本项目目前已经发表相关SCI研究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17.355,SCI他引频次累计18。

项目项目名称: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标记定位肺内微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陈志明卜梁彭俊杨金伟吕梁张利斌 杨维新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肺内微小病灶的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对越小的病灶定性诊断越困难,对处于肺癌高发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患者,对病灶的积极干预,有助于对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是非常有益的。

目前国内外,对肺内小结节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CT引导下Hook-wir定位,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但因Hook-wire定位针一端位于肺内,一端位于体表,随呼吸运动会形成牵拉、移位,易造成肺组织损伤而出现咯血,血气胸,疼痛及定位偏差,而且定位后需立即实施手术;经皮穿刺病灶时,注入各种液性材料的方法。但液态物质易溢出或扩散至结节外的肺组织或胸膜腔,影响定位的精确性,同时溶液可能进入肺血管而引起肺栓塞的潜在风险;依靠各种设备等进行定位,但因受呼吸运动,操作者的依赖性较高、分辨率低难以清晰地显示毫米级的结节;放射性同位素粒子定位,该方法定位模糊且存在辐射危害;CT引导下置入微弹簧圈,术中在DSA透视下行VATS手术,该法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无DSA的医院,开展较困难,同时术中操作者和患者均接受辐射.该项目采用术前在CT引导下于病灶边缘置入一个定位弹簧圈,根据病灶距胸膜的距离选择不同规格的第二个标记弹簧圈,标记微弹簧圈展开在针道中,一端连接定位弹簧圈另一尾端悬挂于胸膜壁层胸膜外。在胸腔镜进入胸腔即可看到标记弹簧圈,触及定位弹簧圈后即可进行病灶切除,标本在定位弹簧圈的指示下可迅速冰冻切片,快速得到病理结果,指导下一步操作和治疗。

本项目的开展,使这部分高危病人得到了及早诊断和治疗,使这些患者避免了术后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进一步的治疗。为患者及社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同时该组患者年龄在39--68岁,大部分是社会的工作人员,使这部分患者能继续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故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研究现在经卜梁教授、彭俊教授、陈志明教授,在云南省各地州、市开展的胸部微创外科新进展学习班巡讲中,对该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共举办6次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学员400多名。本研究发表论文5篇。(北大版核心期刊1篇,SCI论文4篇)。

由于及早诊断和治疗,使这些患者避免了术后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进一步的治疗。为患者及社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同时该组患者年龄在39--68岁,大部分是社会的工作人员,使这部分患者能继续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故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项目

项目名称:常规腹腔镜器械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系列改良及应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余闫宏,肖民辉,杨峻峰,张科,肖龙,齐书武,章卓睿,申杰,邹岷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2011至2017年,我科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常规腹腔镜器械LESS泌尿外科手术183例(包括经脐、经腰、经腹股沟3种入路),含22余种手术方式(包括17种三、四级手术),并施行了以下原创或改良技术,初步突破了LESS技术瓶颈,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学习曲线,填补了国内空白。1.原创性单孔腹腔镜下绕圈打结法:常规腹腔镜器械持缝线短头绕过放松的缝线长头形成线圈后,将短头穿过线圈拉出,形成第一个结;反向操作形成第二个结,快速可靠易学。

2.改良带线缝针牵引暴露法:将缝针预弯呈鱼钩状的2-0微乔线置入术野,原创性地经腹壁刺入腹腔镜疝气针,夹持线尾并带出腹壁,此时用该缝针,以适当张力和角度灵活牵拉暴露,必要时,置入多个带线针牵引。有效解决手术暴露,穿刺点无明显瘢痕。3. 改良DJ管置入法:于拟置入D-J管相应处原创性地用4-0微乔线缝合标记,线尾超过D-J管近端少许;经D-J管近端置入斑马导丝软头,穿出开放的远端并伸直;导丝软头引导D-J管顺行完全置入后拔出导丝;此时D-J管近端可轻松置入切口上方管腔;牵拉缝线上移D-J管至线结露出,剪去缝线,此时D-J管即留置在恰当位置,快速可靠。

4.自制 “1环1套3通道”装置:原创性地将3个Trocar裁短成不同长度,位于腹壁切口外,常规直型腹腔镜器械即可自然形成操作三角,镜头和器械可在Trocar间灵活互换,而Trocar长短不一,有效避免Trocar间 “打架”问题,降低了手术难度。

5.首次进行术者姿势工程力学初步研究:经脐途径时,患侧高斜卧位,术者放松坐位,曲肘约90°时,腕关节与脐处于同一水平面;显示屏位于术者正对面,屏幕中点与术者抬头平视时的双眼为同一水平面;术者双眼—单孔切口—目标脏器—显示屏4点处于一条直线。此“双面一线”术者姿势,其腰颈肩肘腕等均不易疲劳及慢性损伤。

6.手术创新:应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单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并患侧肾无功能患者,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脐部伤口不明显。

本项目12次在国家级、省级继教项目及学习班进行学术推广,在省内27家医院进行应用推广,临床效果佳,术后伤口美容度好,得到广泛好评。已发表论文7篇,主编相关学术专著1部,实用新型专利2项正在审核中,培养研究生4人,职称晋升2人,省内6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社会效益优良。

经专业机构检索和专家评价,认为国、内外未见与本课题相同的常规腹腔镜器械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系列研究文献报道,课题中5种原创和改良技术研究国内外均未见相同报道。1种手术国内外均未见相同报道。课题总体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项目名称: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种植成功率的机理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马艳萍、李永刚、武泽、胥琴、李云秀、林娜、俞健梅、和祯琳、高梦莹、邓莲、白云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辅助生殖技术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胚胎种植率仍停留在较低水平。本项目在胚胎筛选、移植时机、子宫内膜准备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安全、有效、经济的技术指标,包括:(1)率先提出17-β雌二醇可以优化子宫内膜,特别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反应不良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优化并推广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2)确定并推广胚胎移植的孕酮阈值及最佳移植时机,简化并推广囊胚培养的患者选择标准,有效提高胚胎利用率,降低多胎妊娠和异位妊娠等医疗风险,降低患者就医成本;(3)首次筛选出调控人胚胎干细胞分化和多能性的关键趋化因子,为IVF-ET助孕过程中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本项目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4篇、国内核心期刊9篇。出版专著7部,其中主编2部、参编5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4人,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级10项、省级6项,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接收进修学习人员100余名。

本项目成果中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准备的优化方案、胚胎移植的孕酮阈值及最佳移植时机、简化的囊胚培养患者选择标准均通过继续教育项目和马艳萍专家团队的医联体模式推广应用于国内51家医疗机构。其中,国内推广覆盖北京、山西、江苏、浙江、湖北、甘肃、福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上海、陕西、山东14省,省外共19家医疗机构;省内推广覆盖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州、红河州、玉溪市、普洱市、保山市、大理州、丽江市、德宏州11个地州市,共32家医疗机构,其中昆明市13家。研究单位所在医疗机构年门诊量持续增长,2017年达29万人,IVF治疗患者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极为显著。

该成果引领了云南省生殖医学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胚胎质量、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IVF-ET种植率和单次取卵周期妊娠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胚胎,减少移植胚胎数、显著降低多胎妊娠和异位妊娠等医疗风险,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更符合辅助生殖技术最终目标——足月单活胎,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

项目

项目名称:试管婴儿精神体格发育及出生缺陷与NKX2.5、TBX5基因关联

主要完成人:李利 杨景晖 米弘瑛 许小艳 姜艳 李永刚 麻新梅 刘熠 齐心月 段见英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本项目前瞻性观察研究NICU病房150例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出生情况、新生儿期并发症情况,并追踪随访试管婴儿0-2 岁的体格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标。首次在国内对先心病相关基因基因编码区1、2和TBX5基因编码区4、5、8在试管婴儿中有无变异进行了研究。

项目为试管婴儿的安全和健康提供遗传和临床依据,减轻试管婴儿父母的心理负担。本项目推广应用单位通过加强对试管婴儿新生儿期并发症、出生缺陷及体格精神发育异常的防治,减少平均住院日1-2天,降低住院费用,提高试管婴儿生存质量,减轻了试管婴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撰写了4篇论文,均为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该研究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分别在第十六次、第十八次、第十九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交流,表明该研究结果已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值得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结果为试管婴儿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一定的遗传和临床依据,减轻试管婴儿父母的心理负担。该研究中试管婴儿新生儿期生存质量、出生缺陷及体格精神发育监测与随访在我院及省内各级医院推广应用7年余,对提高试管婴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项目

项目名称:合胞素-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孙鹥、郑永唐、杨相彩、徐亚、朱红艳、范欣、张桂前、郑志、井敏敏、刘旭功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简介:人类内源性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ERV)是远古逆转录病毒感染人类基因组后留下的遗迹,其组成约占人类基因组3%~8%,目前可分为至少31个家族。多项研究表明,人类内源性病毒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HERV-W多表达于胎盘中,最近的研究发现它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中也有表达。然而,对这些HERV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知之甚少。合胞素-1(syncytin)是HERV-W家族的囊膜蛋白,由538个氨基酸组成,在已检测的23种人体组织中,syncytin主要在胎盘中表达,少量表达于睾丸。本项目首次发现syncytin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而健康人外周血中不表达,从而深入研究syncytin的功能及应用。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主要技术内容 本研究小组在研究中,首次发现syncytin mRNA和蛋白在8个白血病或淋巴瘤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有表达,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细胞中不表达,而且syncytin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白血病患者病情相关,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外周血中变异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比值下降,syncytin的表达也会随之下降,反之亦然,提示syncytin对于白血病及其疾病进展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随后我们对syncytin表达的白血病类型及其细胞进行进一步细化,发现白细胞syncytin的表达可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表型的发展和/或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AML中表达syncytin的白血病细胞的百分比有作为AML患者长期免疫力较差指标的潜力。我们也对syncytin在白血病细胞中发挥的具体功能进行探索,首次证实了syncytin过表达可引起白血病细胞凋亡,可引起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以及自噬性细胞死亡,提示syncytin对于白血病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索。

应用推广情况

已在12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包括昆明市内多家三甲医院和地州医院等,对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效益情况等

在本项目支持下目前已经发表SCI研究论文3 篇,累计影响因子5左右,中文核心期刊2篇,中文科技核心期刊4篇,相关研究成果被多家单位采纳应用,且创造经济效益每年每家医院上百万元以上。培养研究生6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5人;4人晋升职称。项目负责人孙鹥入选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

项目

项目名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

主要完成人:郑瑞、孙鹥、蒋雅先、蒋杰、徐宁、李嘉嘉、周超、李艺坤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肠杆菌科分离数量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自1999到2013年15年间不断增高。细菌耐药机制多样化,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亦不断增高。给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带来了严重威胁。

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云南省的多家医院均有检出,产碳青霉烯酶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最为常见的机制。

成人与NICU病房的新生患儿分离到的CPE菌株所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存在很大不同。儿童及新生儿病患分离到的CPE菌株均全部携带金属酶基因包括:blaNDM-1和blaIMP-4,引起NICU病房小规模爆发流行中检测到的肺炎克雷伯菌所携带的blaNDM-1基因位于一条约50kb的IncFI型质粒上,并可以通过接合试验转移到大肠杆菌J53,导致接合子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升高。该质还粒同时携带另外一个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1。MLST分型显示所有的2014年1月22日到2014年3月31日之间分离到的产NDM-1型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均属于ST105型。这些CPE菌株同时还携带其他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包括:qnr、aac等。

总之,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云南省多家不同医院检出,已经不再是散发,耐药形式严峻。碳青霉烯酶基因可通过质粒介导的传播方式进行水平传播,导致耐药性在不同菌株之间迅速散播。医院环境可以成为CPE菌株存在的温床,并引起院内小规模的院内爆发流行。可以预期云南省CPE的流行情况将会愈演愈烈,应采取有效的院感措施最大程度的限制这些细菌的传播流行。因此,应当定期(比如每个星期)对院内环境中、医护人员定值、各种操作器械上存在的细菌的种类及数量进行监测,采用平皿空气培养以及水倾注的方法,对细菌进行半定量及计数。对于潜在的致病菌,应当将其鉴定到种的水平。对院内各种环境中存在的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有所掌握,一旦其种属发生改变时,或者出现明显的致病菌时,即应该引起重视。

项目

项目名称:云南省部分少数民族女性HPV筛查及分型检测与宫颈癌预防策略

主要完成人:吴晓梅、夏雪山、袁涛、赵婷、宋玉竹、王炳辉、朱克伦、李晓、李圆月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 推荐单位: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重要技术创新点: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伴随宫颈异常的细胞变化的必须条件。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人群多聚居于边疆欠发达地区,在云南省境内进行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阐明HPV传播规律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与昆明理工大学生科院通过长期HPV感染流调合作(1)阐明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育龄妇女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建立了宫颈癌规范化的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了宫颈癌规范化的HPV筛查标准流程及HPV感染者的监控和诊治流程;(2)阐明云南省少数民族女性HPV感染状况与基因型分布和不同基因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完善了国内少数民族HPV感染及分型检测相关数据;(3)明确高危性HPV E6/E7 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上述研究为云南省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研究数据及相关发现也填补了国内少数民族HPV感染及分型检测研究领域的空白。应用推广情况: 对于携带HPV的患者进行分层管理,进一步检测HPVE6E7及TCT及阴道镜的筛查,对只有HPV感染,及HPV并CIN的患者,HPV并宫颈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监测与治疗。并在云南省部分地区进行推广。对感染者个人信息,宫颈癌发生于病程进度、HPV感染情况、基因分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癌发生及病程进展的相关性。该研究建立起HPV筛查→HPVE6E7基因诊断→TCT→阴道镜→宫颈活检”完整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服务体系,并向西双版纳、丽江、临沧等地的8-10家医院推广,临床应用筛查13000妇女,对此人群达到95%的预防效果,建成可向全省推广的宫颈癌早诊早治及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预防技术体系。为全省及邻近东南亚国家预防宫颈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诊断,有效预防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通过对云南各地州人感染HPV患者或携带者类型分析,阐明云南省宫颈癌患者或HPV携带者的基因分型,为云南省今后的宫颈癌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经验。

效益情况: 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愈的机率就越大。宫颈癌如能早期治疗, 5年生存率可达70-95%, 但是晚期治疗5年生存率仅5-10%,因此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绝大多数宫颈癌癌症患者在患病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等病情进展到症状明显而不得不就医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需采取综合治疗,治疗费用明显增加,治疗副反应增加,而且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因此我们推广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给患者带来福音。项目项目名称:肠道微生物组与肠肝疾病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项目完成人员:耿嘉蔚

张志刚

柳陈坚

吴韬

范红 唐晓丹

董树强 左赞 岳伟 张茹薏

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以率先创建的肠道微生物与肠肝疾病研究平台(乳酸菌基因组研究、肠道微生物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临床样本库)为技术支撑,立足人类与健康领域需求,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围绕微生物、肠肝轴、肠肝胆重大疾病,系统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参与肠肝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并有了以下的重要科学发现:

1、首次阐明正常人肠道微生物存在空间异质性。

2、首次提出结直肠癌相关微生物组在肠道分布具有时间和空间异质性,验证了“Driver-passenger”模型的合理性。

3、首次发现肝性脑病患者存在肠道微生物群丰度和物种数降低,鉴定出一种新的含尿素酶的肠道增氨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4、首次发现胆道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失衡,胆道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具有同源性。

代表论文8篇(SCI 6篇),单篇IF 9.213,总IF 30.428。SCI他引168次,被国外Philip C Brookes(The ISME Journal,IF9.664)、Claire Duvallet(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Jasmohan S Bajaj(Journal of Hepatology,IF12.486)等著名学者引用,对研究理论结果充分认可。乳酸菌发酵核心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我省建立了肠道微生物与肝肠疾病协同研究网络,覆盖14个地州,成果在39家医院推广应用。专家评价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技术水平和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国内领先水平,在肠肝疾病相关肠道微生态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 项目

项目名称:人参皂苷Rg1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效果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及应用

完成人:李燕、陈立、梁蔚蔚、李树德、邓紫玉、王科化、田薇 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重要技术创新点: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相对和(或)绝对缺乏导致的内分泌代谢病。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糖和脂类的代谢器官,也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在维持血糖平衡等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肝损伤可导致葡萄糖和血脂代谢失调,进而导致许多其他代谢紊乱,并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表明,T2DM患者肝脏易于受损,特别是在血脂水平高的T2DM患者中。约21-78%的T2DM患者出现脂肪肝并引发肝损伤。然而目前T2DM导致肝损伤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中药“三七”中富含人参皂苷Rg1,在临床中我们对2型糖尿病伴肝损伤的患者给与“三七”制剂(七生力片、血塞通等)治疗,七生力片是从我国名贵药材“三七”中提取分离的有效单体人参皂苷Rg1制成的肠溶衣片剂(每片含Rg115mg),结果显示患者血糖平稳,血脂有一定下降,降低肝脏转氨酶,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得到一定缓解。

本课题建立了由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脂肪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了人参皂苷Rg1保护T2DM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抗肝细胞凋亡机制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同时也探讨了人参皂苷Rg1 对T2DM大鼠的血糖,血脂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建立T2DM大鼠模型,开发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2)用人参皂苷Rg1治疗后:①明显降低血糖和降低胰岛素抵抗;②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形态和改善肝功能;③明显调节血脂和降低炎性因子。(3)机制为:①通过下调Caspase-3而起到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肝脏损伤;②通过下调Bax和上调Bcl-2而增强线粒体稳定性,进而缓解细胞凋亡,而保护肝损伤;③通过下调JNK磷酸化水平而抑制JNK(MAPK)信号通路,起到抗炎和抑制细胞凋亡,而保护肝损伤。

本课题揭示了T2DM大鼠肝损伤是由于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细胞发生凋亡而引起的。临床应用含有效单体人参皂苷Rg1的“三七”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作用。对云南的地方产业中药“三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潜在的重大社会经济价值。

推广应用情况:

本课题共撰写论文7篇,其中SCI 2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项。已在我院及省内1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培养青年教师5名;锻炼了一支代谢性疾病药物开发和应用的科研团队;晋升职称3人(其中副高1名、中职各2名)。获科技奖励情况:2016卫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第四篇: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项目第一次环境信息公示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项目第一次环境信息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本项目以前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受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委托,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国家环保总局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06]28号)第八条有关规定,现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进行公示,以便广泛了解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以及环保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本次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欢迎公众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建设项目概况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项目选址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赣东大道),项目建设规模为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30000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6000m2),建筑占地面积2400m2,建筑层高为地上10层地下2层。项目估算总投资14001.06万元,资金来源均为企业自筹。

施工期主要影响有: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及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营运期主要影响有:医院综合废水、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柴油发电机燃油烟气、污水处理站臭气、设备噪声、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站污泥。

二、征求公众意见的联系方式

见本公告后,如有相关建议和意见可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相关方取得联系,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1)建设单位及其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联系人: 何书记

联系电话:*** 2)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江大南路280号

邮编:330029

联系人:操工

联系电话:0791-88328770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

(一)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评价工作等级。(2)正式工作阶段:进一步进行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及监测,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3)编制报告书阶段:汇总资料和数据,提出环保措施和建议,给出结论,完成报告书编制。

(二)主要工作内容(1)工程分析:介绍工程概况、项目建设地点环境概况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现状,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在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并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2)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分析本项目所在地各级政府、规划及环保部门的意见。(3)环境质量现状: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对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和评价。(4)环境影响预测:对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5)公众参与:采取环境信息公告、调查公众意见等公众参与方式,进行公众参与,在环评中反应公众参与的反馈意见,并给出采纳或不采纳的结论。(6)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一)项目的投产后将会给该地方带来的整体社会效益影响;

(二)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

(三)对评价区所关心环境问题;

(四)本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五)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您预计本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六)从环保角度出发,您对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项目是否赞成(赞成、基本赞成、无所谓、不赞成);

(七)对本项目环境保护方面其它意见或建议。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对本项目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可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上述联系方式以书面署名形式向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联系和反映、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及身份证明,供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特此公告。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3年5月3日

下载基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扩建项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滁州分院扩建项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