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8省彩票资金审计未公布结果 地方整改收缴奖金
18省彩票资金审计未公布结果 地方整改收缴奖金
“违法犯罪”、“国家彩票”首次出现在中央部委文件中,引发业界猜测。
以对18省(自治区、直辖市)彩票资金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为由,近日,彩票主管部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先后下发相关通知,专家向《中国经营报》解读称,文中首次出现的某些措辞,或许预示着彩票领域将迎来重大变化,而业界此前的期待则指向体制变化,即更为独立的监管力量出现。
另有地方福彩工作人员向记者爆料称,当地彩票发行机构在“看到”审计反馈的问题后,要求员工上缴此前获得的奖励等资金。而民政部则宣称已经完成整改78%。但事实上,国家审计署自2014年11月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彩票资金与专项审计,截至今年初结束,并未公开审计结果。
记者从相关部门证实,主管部委、各级发行、销售机构已经收到“18省彩票资金审计”问题反馈。但对于审计结果何时向公众公开,目前尚无确切消息。
此外,民政部将于近日成立督察组就整改进行督查,《公益金宣传管理办法》初稿已经完成,这意味着彩票资金管理将进一步规范化。截至本报发稿时,民政部未予回复记者的采访要求。
最大审计“保密”
2014年11月,国家审计署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彩票资金专项审计一事以来(以下简称18省审计),关于彩票资金使用的问题就引发热议。
“历年来对彩票行业的审计都是例行审计,偶尔抽查。这次18省审计可谓史无前例。” 一位地方审计工作人员称,此次审计行动并非审计机关的例行工作,也不在常规审计工作计划中,而属于临时追加的项目。由国家审计署特派办负责,力度空前、引人注目。审计组一周工作六天,且没有让地方审计人员参与。
传闻中,审计报告会在今年年初公布,但迄今仍无消息。近期,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总局关于切实落实彩票资金专项审计意见加强体育彩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发布《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福利彩票专项整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内容均指出根据18省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其中民政部宣称已完成整改78%。
民政部《通知》中指出,部分省市工作中存在违规违纪、滥用资金、制度缺失、管理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通知未进一步指出具体问题有哪些。据地方福彩人士爆料,有地方福彩中心开始对工作人员之前获得的奖金等资金进行“收缴”,人均额度近万元。
“很多没有编制的人员,全靠年底这些奖金补齐工资,这样一来,让编外人员很不公平。而各地机构中编外人员数量几乎近半,这是过去遗留未解决的问题。”爆料人也承认相关资金管理上缺少监管。
对此,彩票专家程阳表示,彩票机构内部差别很大,人员编制混乱是普遍现象。彩票行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人才引进和市场化机制,但近年来的机构改革如同“开倒车”,暂停或取消市场激励机制,导致彩票行业人才流失,工作人员消极怠工。
“不知道怎么花钱合理,只好什么都不花,连一些常规的宣传费也不敢使用。”一位地方发行机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审计带来的压力,现在发行机构谨小慎微。“不仅如此,管理模式也在调整,人员调动、派彩方式等都有所改变。”
另据知情人透露,多地发行机构曾被叫到相关部门抄写审计反馈问题,且被要求不得向外泄露。
首提“国家彩票”
相较于《彩票管理条例》,八部委文件和民政部的《通知》阐述中,首次提及“国家彩票发行机构”和“国家公益彩票”,这或许意味着国家彩票概念即将出笼。
中国彩票行业沙龙创始人、亚洲责任博彩联盟创设主席、AGB(亚洲博彩)资讯中国彩票首席顾问苏国京指出,国家彩票的概念是指各国政府在设立、发行彩票时,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出发,并不针对或者倾向于任何部门而设立、发行的彩票。这就意味着原有彩票发行机构概念,有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外延。
就国家彩票概念而言,未来彩票公益金的覆盖范围将越来越广,可以涉及民生、文体、环保、医疗、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
此外,苏国京还表示,《通知》提出“坚决打击利用互联网违规销售福利彩票的违法犯罪行为”,将互联网违规售彩定义为“违法犯罪行为”也属首次,可见互联网彩票整顿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但八部委文件和《通知》的下发只是第一步,整顿是否具有延续性,八部委联动机制能否常态化仍是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位接近民政部的人士透露,目前仍处于落实整改工作的阶段,督查小组准备成立,具体的工作计划要等到5月份制定。另外,关于信息公开制度上,除现有的公告制度外,各地方或许也将考虑制定统一的公告制度,并且《公益金宣传管理办法》,初稿已完成,正在征集意见阶段。
寄盼体制改革
近年来,我国彩票年销售额持续以近25%的速度增长,互联网售彩更一度引发资本市场热逐。但其出现的问题也一再被公众聚焦。业界对改革的寄望强烈,而此次国家彩票概念的出现,被专家认为可以解读为对业界期望的一种回应。
彩通咨询联合创始人曾繁荣表示,现有体制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如彩票资金分配比例、公益金使用、发行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彩票机构自我约束机制、监管机制等制度上的不完善,都是造成彩票行业乱象不止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可以把更多的环节交给市场,例如销售、营销、设备、系统等。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曾繁荣如是说。
曾繁荣表示,目前彩票行业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实际已存在多年,只是在审计和当前政策环境下,显得更为敏感。他认为,公益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机构并未从制度上分离,以及现有制度执行不彻底,是造成变相使用公益金、占用公益金资源的主要原因。
苏国京认为,财政部颁布的《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虽然做出了制度规定,但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造成执行不到位和公益金使用不当等问题不断出现。
本文章由《》整理发布
www.xiexiebang.com
江门防水补漏
第二篇: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调查整改结果
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调查整改结果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1年第3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审计署对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20个省)电力、钢铁和水泥等行业2007年至2009年节能减排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并于5月13日向社会公告了审计调查结果。近日,我署对相关地方和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及时追回资金,加快项目建设
至2011年7月底,20个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已督促11户企业将挤占、挪用的0.57亿元资金全部归还原渠道;将26户企业套取、多得的1.44亿元资金全部收回;5个省专户存储差别电价收入3.69亿元,4个省扣除发电企业多得脱硫电价款1.67亿元,并按规定使符合标准的发电企业享受脱硫电价款21.2亿元。同时,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四川、吉林等14个省有关部门督促企业建成未按期完工的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298个,共实现节能量726万吨标准煤,如内蒙古自治区督促46个节能项目完工,节约标准煤145万吨;辽宁、黑龙江等7个省有关部门督促173个污水处理厂和146套火电企业脱硫设施运行达标,新增化学需氧量减排量29.2万吨,新增二氧化硫减排量28.6万吨,如辽宁省督促64套火电企业脱硫设施达标运行,实现减排二氧化硫15.76万吨;河南、浙江等8个省有关部门督促18户钢铁企业安装烧结机脱硫设施30套,形成年二氧化硫减排量
4.43万吨;吉林、黑龙江、河南3省有关部门督促相关企业按标准和规范处置污泥量67.23万吨。
二、切实规范管理,加大执法问责力度
针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20个省的纪检监察、发展改革、财政、环保和物价等部门注重加强监督检查,促进严格管理、规范推进,并依法追究有关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截至2011年7月底,有关地方已督促49户企业完善或正在完善939万千瓦装机容量火电项目的审批手续,关停或拆除小火电机组49.25万千瓦;督促182户企业采取等量淘汰、完善审批手续等方式,纠正违规建设炼铁产能5086.05万吨、炼钢产能6138.77万吨、轧钢产能437万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673.9万吨、炼钢产能1415.2万吨;督促85户企业停止建设、停产整顿或完善审批手续,涉及水泥产能3905万吨,淘汰或列入计划准备淘汰落后水泥产能772.15万吨;湖北、山东等9个省已依法处理处罚105名责任人员,如河南省人民政府针对林州优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虚假关停小火电机组的问题,分别给予了安阳市主管工业副市长、林州市常务副市长等6名相关责任人行政记大过等处分。
三、坚持标本兼治,完善规章制度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和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十分重视此次节能减排的审计调查结果,对审计调查揭示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
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健全和完善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支持生物柴油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等相关政策法规。同时,组织力量联合开展了对淘汰落后产能、电价执行、节能工程建设项目进度、小火电机组关停、钢铁违规建设项目、皮革企业废弃污染物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地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加快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进度,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地方政府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规或违反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等问题的发生。截至2011年7月底,黑龙江、广西等8个省取消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土地、税费和电价等优惠政策;浙江、重庆等12个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审计建议制定和颁布了57项节能减排的相关管理规定,其中仅浙江省一个地方就出台了7项办法或制度。
第三篇:20个省份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调查整改结果公布 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仍然存在
20个省份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调查整改结果公布 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仍然存在时间:2011-10-11 10:18:10 来源: 作者: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审计署10日发布今年第38号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布了20个省份有关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调查整改结果。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审计署对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20个省、区、市电力、钢铁和水泥等行业2007年至2009年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和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违规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问题没有完全杜绝,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还不够彻底。近日,审计署又对相关地方和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跟踪调查发现,至今年7月底,20个省份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已督促11户企业将挤占、挪用的0.57亿元资金全部归还原渠道;将26户企业套取、多得的1.44亿元资金全部收回;5个省专户存储差别电价收入3.69亿元,4个省扣除发电企业多得脱硫电价款1.67亿元,并按规定使符合标准的发电企业享受脱硫电价款21.2亿元。针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截至今年7月底,有关地方已督促49户企业完善或正在完善939万千瓦装机容量火电项目的审批手续,关停或拆除小火电机组49.25万千瓦;督促182户企业采取等量淘汰、完善审批手续等方式,纠正违规建设炼铁产能5086.05万吨、炼钢产能6138.77万吨、轧钢产能437万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673.9万吨、炼钢产能1415.2万吨;督促85户企业停止建设、停产整顿或完善审批手续,涉及水泥产能3905万吨,淘汰或列入计划准备淘汰落后水泥产能772.15万吨;湖北、山东等9个省已依法处理处罚105名责任人员。
此外,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对审计调查揭示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健全和完善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支持生物柴油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等相关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