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风雨操场建筑设计说明

时间:2019-05-14 09:3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风雨操场建筑设计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风雨操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篇: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风雨操场建筑设计说明

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多功能体育馆

建 筑 设 计 说 明 设计依据

1.1 新安学院规划及单体设计任务书。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深圳市政府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设计规范。1.3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用地红线图。2 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

拟建的新安学院新校园项目位于南山区沙河东路以东,北环大道以北,龙珠四路以西、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区域,本项目地块中有一东西向市政道路将本地块分隔成南北两区,同时地块中部还有南北走向的高压走廊。项目场地呈不规则多边形,用地局部地势有一定的高差变化。

2.2 设计规模

新安学院校园项目按在校生3000人规模规划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北区规划为配套服务区及体育活动区,总建筑面积为3.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宿舍楼、食堂及教工宿舍、多功能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及其他体育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等用房。整体风格统一、美观、大方,体现现代高等学府的严谨、务实、新颖的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宗旨

3.1 注重建筑整体布局,使校园内部空间一体化,合理利用现有地形,创造

良好群体公共建筑广场空间关系,体现综合性教育学院建筑特色。

3.2 注重绿化环境设计,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及绿化资源。

3.3 注重单体设计,使其完善细腻,功能合理,造型上体现教育建筑自我特色,体现人文建筑的特性。

3.4 立面造型简洁,大方得体,颜色搭配协调,经济实用,体现教育建筑的严谨、务实、大方美观的特色。单体设计构思 4.1 学生宿舍楼

学生宿舍楼采用单边走廊布局形式,采光良好,宿舍单元内部功能布局

合理,平面紧凑经济,并在交通体系位置设置学生活动平台,注重学生的活动及人流集散空间的设置,底层设置架空层,局部设置学生活动室,多方面考虑学生活动及运动的空间,为其提供半室外的全天候活动空间。4.2 食堂及教工宿舍综合楼

食堂综合楼功能组织上分区明确,就餐人流与厨房服务人流完全分开,不产生交叉干扰,教工宿舍出入位于建筑西侧。食堂每层均设有厨房,每层厨房均可通过内部食梯及内部楼梯相互联系,各层之间既可独立

操作又便于相互联系。

4.3 多功能体育馆

多功能体育馆用地红线内外有6米左右高差,因此,多功能体育馆结合地形特点,设计成半地下空间,室内作为篮球场及羽毛球练习场,技术经济指标 北区规划技术指标:

北区用地总面积: 37283.90 m2

屋顶作为活动场地及绿化用地。这样既丰富建筑空间,又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场地面积及校园绿化用地。

4.4 环境设计

尽量利用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多方面考虑学生活动及运动的空间,建筑物底层设置架空层,将绿化引入建筑物内部,并与内庭院相结合,内外空间相渗透穿插,空间景观效果良好,4.5 防噪措施

校园北区的外部噪声主要来源于城市干道,从目前的交通分析,主要是广深高速及沙河东路,北区临沙河东路一侧主要是学校运动场,以此将噪音隔离在宿舍区以外,并以多重常绿乔木分隔运动场及沙河东路,确保校园有较安静的环境,且宿舍多采取底层架空方式,就将噪音的干扰减倒最低限度。

4.6 造型设计

灰白质感外墙,局部玻璃幕墙,仿木质百叶,黑色横向通长金属栏杆以及彩色跳跃的实体栏板等造型元素的运用,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氛围,简单体块分离切割的造型手法,造就了体型简洁大方,虚实对比强烈,稳重中不失细节处理,立面造型充分展示教育建筑的自我个性。各单体建筑造型手法一致,强调建筑群体的整体性,各单体建筑造型新颖,颜色搭配协调,美观大方,与高校教育气氛相适应,体现教育群体的严谨、务实、现代、新颖的现代建筑风格,展现自我个性。

用地编号2006-513-0059

北区建筑总面积: 34533.99 m 其中:计入容积率面积: 32368.49 m 调整容积率面积: 29786.88 m 包含: 学生宿舍: 19459.46 m 教工宿舍: 1889.64 m 食堂: 3199.51 m 配套服务设施: 998.60m多功能体育馆: 4239.67 m核增面积: 2581.61 m包含:宿舍架空层: 1630.02 m体育馆架空绿化: 951.59m不计入容积率面积: 2165.50m地下室面积: 2165.50 m底层占地面积: 8395.92 m北区容积率: 0.80 覆盖率: 22.5% 机动车停车位: 9

5其中:地面停车数:

地下停车数: 消防设计 2 2 2 2 2 2 2 2 位

59位

36位

6.1 建筑部分

消防车道均可直接到达建筑物周边进行扑救,特殊情况下消防车可进入校园内部,通过广场硬铺地及绿化草坪到达建筑扑救登高面进行消防扑救,各建筑间间距满足消防防火间距。各单体室内疏散距离均满足消防规范。

6.2 给排水部分

本工程室外消防水源引自周边市政给水管网,分别从两个不同的市政道路引入两个DN200给水管来满足园区室内、室外生活消防用水,园区给水管道成环网布置,每隔110米左右布置一个地上或室外消火栓。结构 7.1 设计依据

地震设防烈度7度。基本风压Wo=0.75KN/ m2。

7.2

设计荷载

宿舍:2.0KN/ m2(其中厨房、卫生间按2.0KN/ m2,悬挑、阳台按 2.5 KN/ m2)

食堂:2.5 KN/ m地下车库:4.0 KN/ m2

楼梯:宿舍(2.0 KN/ m2)、教室、食堂(2.5 KN/ m2)

上人屋面:2.0 KN/ m2 7.3 结构形式

本工程主体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其中食堂地上3层,4-8层为教工宿舍。,1#及3#宿舍楼均为8层。2#宿舍为

地上8层,地下一层为设备房及车库。

7.4 基础形式

拟采用浅基础或预应力管桩基础,具体情况待地质报告后确定。给排水设计 8.1 概况

本工程包括一栋多功能体育馆,一栋食堂和三栋宿舍楼六栋建筑及总建筑面积34533.99 m2。其中多功能体育馆一层,食堂及教工宿舍为八层,三栋宿舍楼均为八层。给水系统有生活给水、消火栓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

8.2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3 生活给水

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最高日用水量为480m3/d,一至五层供水直接采用市政压力供水,六至八层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有地下生活水池的水泵房,生活水池贮水120m3。

8.4 排水

污水:生活污水量接近生活用水量,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均伸顶通气,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雨水:屋面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小区雨水管道,路面雨水也汇入小区雨水管道,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8.5 消防

消火栓系统:本工程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屋面设有12m3屋顶水箱供火灾初期十分钟消防用水。本工程地下室设有150m3地下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有消火栓加压泵二台(一用一备)。室外设有消火栓水泵接合器二套,供消防车使用。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5L/S。电气

9.1 电力负荷级别与负荷计算

负荷级别:消防负荷为一级,客梯及生活水泵为二级,其余为三级。负荷计算:多功能体育馆负荷密度70W/m2,Pe=294kw, kx=0.8,Pjs=235.2kw;食堂负荷密度40W/m2,Pe=167kw, kx=0.7,Pjs=117kw;宿舍楼负荷密度30W/m2,Pe=454.4kw, kx=0.7,Pjs=318kw;合计计算功率:P=670.2KW。

9.2 电源与变压器选择:

电源引自市10KV专用线路(或环网线路),学院内设变配电所一座,内设变压器。功率因数补偿到0.95。在学院由两路专用10KV电源供电时,备用电源引自两路低压供电的应急母线,在其余情况下,均由备用发电机组供电。

9.3 低压配电:

主要及重要负荷均采用放射式供电,线路敷设经由电缆桥架、竖井再穿管引向负荷点,一、二级负荷均由两路供电,消防负荷末端切换,耐火电缆供电,其余经桥架、电井敷设的电缆均选用阻燃型。

9.4 避雷与接地:

在屋顶设置避雷带,利用建筑结构中的主钢筋焊接成引下线和接地网,避雷接地,电源接地及其他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形成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9.5 综合布线及有线电视:

各幢建筑内布设综合布线系统,设置通讯网络有线电视,信号取自有线电视网。

第二篇:新安学院校园南区教学综合楼、科研实验楼、图书馆及科技交流中心建筑设计说明

新 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南 校 区

建 筑 设 计 说 明 设计依据

1.1 新安学院规划及单体设计任务书。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深圳市政府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设计规范。1.3 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用地红线图。2 工程概况 2.1 地理位置

拟建的新安学院新校园项目位于南山区北环大道以北,龙珠四路以西、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区域,校区地块中有东西向沙河东路将本地块分隔成南北两区,同时地块中部还有南北走向的高压走廊。本项目为校区南地块,场地呈不规则多边形,用地局部地势有一定的高差变化。

2.2 设计规模

新安学院校园项目按在校生3000人规模规划建设。南区规划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综合楼、科研实验楼、图书馆及科技交流中心。整体风格统一、美观、大方,体现现代高等学府的严谨、务实、新颖的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宗旨

3.1 注重建筑整体布局,使校园内部空间一体化,合理利用现有地形,创造

良好群体公共建筑广场空间关系,体现综合性教育学院建筑特色。

3.2 注重绿化环境设计,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及绿化资源。

3.3 注重单体设计,使其完善细腻,功能合理,造型上体现教育建筑自我特色,体现人文建筑的特性。

3.4 立面造型简洁,大方得体,颜色搭配协调,经济实用,体现教育建筑的严谨、务实、大方美观的特色。单体设计构思 4.1 教学综合楼

教学综合楼包括教学楼和行政楼,实现两者一体化设计,使两者风格

一体化。教学楼采用回廊中庭式布局,形成三个庭院,底层局部架空,空间既有贯穿通透,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作为主要使用空间的教室多南北向布局,通风采光效果具佳;辅助空间如交通、卫生间等多布置在建筑端头且东西向的不利位置,既合理利用了空间,又将不利因素对教室的干扰减到最低。行政楼结合教学楼与用地特点,成弧形布局,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既形成校园广场空间,又丰富了建筑单体的造型。

4.2 科研实验楼

建筑布局采用回廊围合式平面布局方式,中间围合成内庭院,上部局部透空,光线充足,在交通组织上将交通体放置实验楼左右两侧,适当放宽缓冲空间作为学生课余活动平台,同时改善内庭院的通风及采光。底层局部架空,将外部空间及绿化引入建筑内部并与建筑内庭院空间相结合,形成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与穿插,空间具有流动性,空间及景观效果良好。

4.3 图书馆及科技交流中心

结合用地特点,将图书馆及科技交流中心进行一体化设计,功能上独立,形式上一体。学生人流、工作人流、入库书流、出库书流区分明确,流线简洁清晰。图书馆依然采用底层局部架空的设计手法,与内庭院结合形成内外空间过渡的灰空间。平面布局上,引入“可变空间”与“不可变空间”的设计理念,即一条不可变的主轴线空间,沿线主要布置交通核、卫生间等辅助空间,主轴线的两侧为“生长”出来的“可变空间”,也就是在在统一层高、拄网的前提下,这部分使用空间的性质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科技交流中心设计结合总图规划,将主入口设计在靠近校园南区主入口的南侧,这样既使人员流线简洁,又可将科技交流中心作为校园整体形象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4.4 环境设计

尽量利用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多方面考虑学生活动及运动的空间,建筑物底层设置架空层,将绿化引入建筑物内部,并与内庭院相结合,内外空间相渗透穿插,空间景观效果良好,将灵动的水系穿插建筑之中,成为建筑设计中的活泼元素。广场景观设计运用柱廊、铺地等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地势进行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大中有细”,创造良好景观视觉效果。

4.5 防噪措施

校园的外部噪声主要来源于城市干道,从目前的交通分析,对校园南

地块造成噪音干扰的主要是北环路,次要为沙河东路。

校园的教学建筑远离北环路,避开主要交通噪声源,并以绿化,广场

相隔,底层多处架空,保证有安静的环境;沙河东路两侧建筑,尽可能与干道保持较远的距离,并以多重常绿乔木分隔及底层架空方式,使有较安静的环境。

4.6 造型设计

校园南区整体风格以极具质感的红砖为主,红砖质感外墙与硬朗的白

色线条相互穿插错落,以及通透的玻璃幕墙、金属构架等造型元素的运用,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氛围,简单体块分离切割的造型手法,体型简洁大方,虚实对比强烈,稳重中不失细节处理,立面造型充分展示教育建筑的自我个性。各单体建筑造型手法一致,强调建筑群体的整体性,各单体建筑造型新颖,颜色搭配协调,美观大方,与高校教育气氛相适应,体现教育群体的严谨、务实、现代、新颖的现代建筑风格,展现自我个性。技术经济指标 南区规划技术指标:

南区总用地面积: 53975.50 m2 用地编号2006-513-0058

南区总建筑面积: 45328.0 m

2其中: 计入容积率面积: 45328.0 m2

调整容积率面积: 40900.0 m2

包含: 教学综合楼: 17810.88 m2(层数≤7F)行政楼: 4995.48 m2(层数≤6F)

(包括教师阅览室:825.40 m2)科研实验楼: 7708.38 m2(层数≤5F)(包括专业阅览室:729.50 m2)图书馆: 6185.26 m2(层数≤5F)科技交流中心: 4200 m2(层数≤5F)

核增面积: 4428.00 m2 包含:教学综合楼架空层: 1600.00 m2 图书馆架空层: 800.00 m2 科研实验楼架空层: 1160.00 m2 交通连廊: 868.00 m2

底层建筑面积: 9428.39 m2 南区容积率: 0.76 南区覆盖率: 17.46% 机动车停车位: 84位 6 消防设计 6.1 建筑部分

消防车道均可直接到达建筑物周边进行扑救,特殊情况下消防车可进入校园内部,通过广场硬铺地及绿化草坪到达建筑扑救登高面进行消防扑救,各建筑间间距满足消防防火间距。各单体室内疏散距离均满足消防规范。

6.2 给排水部分

本工程室外消防水源引自周边市政给水管网,分别从两个不同的市政道路引入两个DN200给水管来满足园区室内、室外生活消防用水,园区给水管道成环网布置,每隔110米左右布置一个地上或室外消火栓。结构 7.1 设计依据

地震设防烈度7度。基本风压Wo=0.75KN/ m2。

7.2

设计荷载

教室、实验楼:2.0KN/ m2

图书馆书库:5.0 KN/ m图书馆其它:2.5 KN/ m2

楼梯:实验楼、图书馆(2.0 KN/ m2)、教室(2.5 KN/ m2)

上人屋面:2.0 KN/ m2 7.3 结构形式

本工程主体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7.4 基础形式

拟采用浅基础或预应力管桩基础,具体情况待地质报告后确定。给排水设计 8.1 概况

本工程包括一栋实验楼,一栋教学综合楼,一栋行政楼和一栋图书馆及科技交流中心建筑和交通连廊,总建筑面积45328 m2。其中试验楼为五层,教学综合楼七层,图书馆及科技交流中心五层。给水系统有生活给水、消火栓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

8.2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3 生活给水 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最高日用水量为480m3/d,一至五层供水直接采用市政压力供水,六至八层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有地下生活水池的水泵房,生活水池贮水120m3。

8.4 排水

污水:生活污水量接近生活用水量,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均伸顶通气,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雨水:屋面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小区雨水管道,路面雨水也汇入小区雨水管道,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8.5 消防

消火栓系统:本工程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屋面设有12m3屋顶水箱供火灾初期十分钟消防用水。本工程地下室设有150m3地下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有消火栓加压泵二台(一用一备)。室外设有消火栓水泵接合器二套,供消防车使用。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5L/S。电气:

9.1 电力负荷级别与负荷计算

负荷级别:消防负荷为一级,客梯及生活水泵为二级,其余为三级。负荷计算:科研实验楼负荷密度60W/m2,Pe=482.2kw, kx=0.8,Pjs=385.7kw;行政楼负荷密度100W/m2,Pe=500kw, kx=0.8,Pjs=400kw;教学楼负荷密度40W/m2,Pe=712kw, kx=0.8,Pjs=569.6kw;图书馆及科技交流中心负荷密度30W/m2,Pe=300kw ,kx=0.8,Pjs=240kw;合计计算功率:Pjs=1595.3KW。

9.2 电源与变压器选择:

电源引自市10KV专用线路(或环网线路),学院内设变配电所一座,内设变压器。功率因数补偿到0.95。在学院由两路专用10KV电源供

电时,备用电源引自两路低压供电的应急母线,在其余情况下,均由备用发电机组供电。

9.3 低压配电:

主要及重要负荷均采用放射式供电,线路敷设经由电缆桥架、竖井再穿管引向负荷点,一、二级负荷均由两路供电,消防负荷末端切换,耐火电缆供电,其余经桥架、电井敷设的电缆均选用阻燃型。

9.4 避雷与接地:

在屋顶设置避雷带,利用建筑结构中的主钢筋焊接成引下线和接地网,避雷接地,电源接地及其他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形成总等电位联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9.5 综合布线及有线电视:

各幢建筑内布设综合布线系统,设置通讯网络有线电视,信号取自有线电视网。

下载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风雨操场建筑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安学院校园北区学生宿舍、食堂、风雨操场建筑设计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