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9:3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楠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楠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第一篇:楠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关于楠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陶娟 高云雷(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楠香村作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能源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于2013年8月21日深入楠香村进行为期5天的调研学习。现今将所得整理如下: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一、湘乡市龙洞镇楠香村现况

湘乡市龙洞镇楠香村是开国大将谭政的故乡,距湘乡市区12公里,紧靠湘韶线,湘萍公路横穿全村,交通便利。全村有党小组4个,中共党员40人,村支两委干部3人,14-35周岁的青年有364人。辖区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12个村民小组,312户,1156人,其中,耕地面积1585亩,水田989亩,山地3500亩,大小山塘43口, 有较大企业2家,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3户,200亩油茶基地1个,村集体林场800多亩,村级道路通畅率100%,楼房户达到85%,清洁能源用户占农户总数的89%,“五改一整治”到位率达93%,饮用安全卫生水的农户达100%,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干部党员奋发有为,村民群众积极创业,成绩层出不穷,楠香村正朝着“村庄更美、村民更富、民风更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先后获得“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湘潭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湘乡市先进党支部”、“湘潭市科普示范村”、“湘潭市能源建设先进单位”、“湘乡市文化示范村”、湘潭市“两型村庄”、“湘潭市生态能源示范村”、“湘潭市生态家园示范村”、“湘潭市文明卫生村”等。

二、楠香村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楠香村近年来,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修复谭政大将故居为契机,楠香村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了具有市场竟争力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现代农业,逐步把传统农村改造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文明的农村新社区,逐步把传统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逐步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和谐为本,打造新环境。村容村貌是一个“脸面”问题,干净整洁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形象的好坏。为此,楠香村科学制定规划,加大经费投入,狠抓基础设施配套,让村域范围内的群众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舒适、安逸,在文明村创建活动中取得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绩。

1、“五改一整治”。支村两委广泛宣传其重要意义,组织党员、组长到外地参观学习。对290多户家庭进行了“五改一整治”,全村到位率达93%,每家每户庭前院后栽种花卉苗木、葡萄、油茶等经济作物;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5台,发展沼气用户130户,液化气用户150户,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共280户,占农户总数的89%;饮用安全卫生水的农户达100%;在新建房屋时按要求逐步拆除旧房危房,楼房户达到85%。

2、道路。到目前为止,全村硬化道路13公里,水泥路入户率95%以上。村道实现全线亮化,共安装太阳路灯28盏和LED节能路灯60余盏,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3、电力。在市电力局的积极支持下,4组地段的75kw的变压器、6组地段和10组地段的50kw的变压器可分别增容到200kw、100kw和80kw,在2组地段新增一台100kw的变压器,全村线路提质改造,将进一步改善电力布局结构,提升用电质量,预计将满足将来20年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4、环卫。在市“城乡同治”精神的号召下,楠香村迅速行动,按照“村为主、组配合、户实施”的工作方针,通过“宣传、示范、活动、机制”四项措施,每月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并公示,实行“大评比小奖励”,根据平时检查结果年终评定文明卫生户,积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活动,目前已在组与组的中心位置高标准新建垃圾池30个,添置户外分类垃圾桶65个,目前进行的一户一桶(垃圾桶),一户两个池(沼气池、三格化粪池或沤肥池、焚烧池),一户三筐(废玻璃筐、废纸塑料筐、废金属筐),多项分类细化处理工作已得到落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5、水利。硬化水圳3km,山塘清淤1口,整修山塘2口,国土综合治理完成水渠硬化5000米,新修田间道3000米,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结构,促进了全村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6、绿化。在农户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塘边、水边、山边进行绿化,平均每人栽种15株良种油茶,每户栽种良种葡萄2根,既达到绿化的效果,又适当增加经济收益。

(二)发展为要,壮大新经济。产业发展是新农村的根本,是经济的支撑,是发展的推力。一直以来,楠香村始终致力于抓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让其口袋鼓得更快,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

1、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高档优质稻,稳定粮食生产,全村田地无一抛荒,年底已启动土地平整项目,进一步改善了灌溉条件;去年实现山地流转500亩,建立优质葡萄基地一个,成立“春之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第一期流转土地200亩建立特色蔬菜基地,已经流转土地200亩建立特种苗木基地;新引进插秧机两台、播种机一台、育秧设备一套,大型旋耕机两台,机械收割率达95%以上;村民周文建等带头发展“猪—沼—菜”、“猪—沼—果”的生态农业,年净利润达10多万元。

2、做强村级好企业。引进湖南转仑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期投入500万元,目前已实现山地流转500亩,建成6栋鸡舍、6栋鸭舍;原腰线厂实行产品升级改造,企业转型升级,生产玻璃马赛克。该产品是环保产品,无任何环境污染,无任何放射性,已通过环保部门的评审,公司于2011年8月12正式试产,是典型的产品转型承接项目,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去年公司在原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整改扩建,目前已和美国一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产销两旺。

3、发展劳务散经济。通过开展“一人学一技”等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了务工人员市场竞争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建立劳务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地劳务市场信息,为务工人员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准确、全面的务工信息。

(三)文化为魂,倡导新风尚。楠香村在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1、乡风文明展现在文化娱乐中心上。筹资30万元整修花园式村部,大将书屋藏书4000余册,去年在全国农家书屋评比活动中,荣获“全国优秀农家书屋”;进一步完善了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配置了音响、健身设施,引进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新装修了多功能舞厅。以前,村里的青年一到晚上聚会打牌,精神生活贫乏且不健康。现在,每天晚上都能在村部看见数十名妇女在跳广场舞,青年在远教教室进行学习,小孩在图书室里看课外书籍,还有一部分村民在文体活动室打球。这样,一家老小都在村部娱乐,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更净化了社会的风气。

2、乡风文明贯穿在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文明卫生户”、“最清洁户”、“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标兵”等评选活动并给予表彰,引导广大群众发扬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今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提高群众素质两大主题,举办政治理论学习、一人学一技、专业技术辅导和法律知识讲座共计6次,提高了村民的政策、法律水平和致富本领。

3、乡风文明渗透在文化走廊里。在村部外围的墙上,悬挂了10多块宣传板,从谭政大将的生平事迹,到楠香村的基本情况简介,从计划生育政策,到村务政务公开,都详详细细,一目了然。只要从这里经过,都会被这道独特的文化走廊所感染。

4、乡风文明体现在社会事业发展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孕检率达到98%;九年义务教育100%;电视机入户率100%,新增村村通卫星接收装置120台;新农合参合率98%;固定和移动电话入户率达95%,宽带网入户率占75%。深入开展了“千万帮扶工程”,党员干部联系困难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其日常的生活;走访创业户,引导他们发展好产业,作出更大的业绩。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大体架构已经具备,但是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一)农业生产是农村的日常性问题,但是随着劳动力进城和技术的更新给新农村的村民带来了困难。

1、劳动力年龄问题。在我们的走访中发现,种田的村民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平时一般还有媳妇或孙子辈的人帮点忙。虽然现在农村有收割机、插秧机,但是管理水田还需要撒农药、施化肥等,这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这些方面没有机器操作,还得需要老人自己动手去做,存在许多安全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2、技术和设备问题。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在的农业生产之中。但相关技术人员却是大多数农村比较短缺的。好多机器和技术村民很难操作与应用。所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大量的技术人员是现在新农村很急需的。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标准也在提高。但现在农村医疗条件距理想状态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农村的医师的医术还不能让广大村民信服。根据调查,大部分农村村民对村卫生医疗技术表示不满意,经常都是“小病难看好,大病看不了”,村民认为村里的医师虽然有多年的行医经验,但是医术不够高明,有很多的小病都要拖很才能好。

2、缺少医药给广大村民带来了不便。大多数村卫生所缺少某些病症的药物,而这些缺少的药物大多是一些经济效益不高的,不常使用的药物。这使得有些村民用药不方便,要去镇上的大药房去拿药。对于一些年纪较大、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来说是不小的困扰。

(三)医保作为国家关怀广大人民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广泛的得到了农民同志的赞誉,但是其中还是出现一些问题让我们深思。

1、医保的宣传不够简明。大多数村民对医疗保险的了解还不够多,就算曾今使用过医疗保险来报销医疗费用的村民对其报销的具体规则也了解不够,只知道医院说多少算多少,也没有去深究。而对那些不曾使用过医保的人来说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医保住院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也许对于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同志,我们应该找一种更简单明了的宣传方式。

2、在严格执行医保的同时,应规范其它的医疗消费。医保本就是为百姓谋福利而制定的,但有些偏远地区医院,在医保不涉及其它医疗消费肆意涨价,无形之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四)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相对于城里孩子优越条件,农村中儿童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

1、留守儿童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现在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不能得到足够的爱,对于社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和困难不能及时排除,这就给农村给社会留下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2、教育资源整合之后留下来的相关问题。现在乡村出现大量的中小学合并。整合之后出现了一些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上学的学校离家有几公里。一般的孩子从6岁就开始步行去上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离家远之后,学校附近的家庭餐馆就是大多数孩子的选择,非但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价格也有待商榷。

(五)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尽管近年来科技文化推广力度逐步加大,农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六)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少,除少部分村屯有篮球场、文化娱乐室外,绝大部分村屯在这方面是空白,没有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宣传阵地,代之是一些封建迷信低级庸俗活动的流行。

(七)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群众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

四、政策建议

针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本团队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报纸、标语等形式,把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等进行的广泛宣传、动员,做到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的认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把政府行为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新农村,前提是做好科学规划。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提必须有一个合法、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指导,统筹好来自各政府部门的公共资金,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保护农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果规划上不符合实际,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就可能导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付出了巨大努力,却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引起群众的抵触。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主要抓住三个环节的工作:

1、抓规划调研。要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切实掌握好农村资源、人口、产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真正摸清底子,客观分析优劣势,为下一步详细规划打好基础。二是扎实抓好规划制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及“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思路,加强对规划人员进行培训,精心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上量力而行,杜绝“大拆大建”,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不增加农民负担。三是抓好规划的落实。规划是蓝图,要靠全体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切实抓好规划龙头。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避免盲目建设。总之,只有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导发展,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的推进。

(三)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由于楠香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群众生活水平一般,想一下彻底改变农村现状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首先,要从农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搞新农村建设,不能过分强调高标准,而是要因地制宜,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在起步阶段,我村先是选择了农户直接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进行。如农民群众比较关注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中,我村应该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吸引农民投入自有资金参与建设。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各地的不同示范区域推广节能路灯、家用垃圾桶等项目。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2、加大政府对农业与村办企业政策扶持。村政府鼓励那些老人在家种田的子女回家边种田边创业,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村办企业设备不足,资金流也不充裕,在村里搞企业,又离不开农民。因此,政府给予政策上一定的扶持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有机会,使企业发展的更好。

3、加强对医保的监督、对农村卫生所的扶持、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大对医保的管理,建立监督体制,切实的保证医保惠民,防止“好政策、烂执行”的情况发生。农村由于人口少而散,使得村卫生所的经济效益不够好,卫生所对经济效益低的药物无经济支持,加大对部分经济效益不好的药物的扶持可以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提高卫生人员的素质,将现代的医疗方法和理念传达到乡镇,改变农村“小病难看好”的尴尬境地。

4、鼓励村民就近务工创业。如果父母亲不能给予孩子爱,孩子的情感就得不到正常、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无法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该兴办企业,鼓励村民就近务工。对有意愿创业的村民给予其大力的支持,从而保证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5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在农闲的时候可以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帮助,一个技术员对应一个村的技术支持。可以筹划在村子里兴建图书室,存放本地的相关地理农业等书籍以帮助村民增加常识。

(四)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的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牢牢地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针对发展较好的方面,确定相对高的建设目标和要求,通过扶持引导,促使其依靠机制创新、加快发展步伐,努力达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标准。二是对于已经稳定的方面,确定中等偏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发动农民积极参加建设,促使其通过产业开发、规模发展。三是针对于经济底子薄弱的方面,确定实事求是的建设目标,以解决温饱、改善环境、发展文明教育、增加农民收入等最为现实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等问题入手,加大投入。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

(五)建设新农村,必须选准突破口,夯实经济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没有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谈建设新农村,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只是空谈,是奢望。为此,我县把增强农村经济综合实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1、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紧紧围绕山、水等自然资源做文章,把我村丰富的山林、水力、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按照“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吸引更多的经济能人开发山、水等自然资源。

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发展劳务经济。一是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充分抓住“阳光工程”及职教中心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利机遇,采取政府“买单”、农民“选单”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鼓励各类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培训的质量和层次,努力实现培训就业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率。二是要大力组织劳务输入。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网络,加强劳务协作,主动与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较大的地区,在劳动市场信息、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协作关系,促进劳务输出合理、有序、稳定发展。三是要加大劳动力就地转移力度,积极开辟一些适合农民既不离乡又不离土的就业门路,开工建设一批工程量大、开发时间长、就业岗位多的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就地转移。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对农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可以增强农村自力更生的能力,减轻国家对农村的资金的扶持负担;二是有利于加快建设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三是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先进的思想传入农村,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逐步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楠香村作为开国大将谭政的故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进一步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积极主动融入市县相关旅游圈,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开发“农家乐”生态旅游业,开发垂钓、餐饮、农业生态观光等旅游项目,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六)建设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以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准选好支部书记,落实班子岗位责任制。

2、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

3、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调研感悟

这次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也对我们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在学校里的学生、作为在社会里的个人,我们也应该学会服从、付出、充满热情。大学生志愿者走基层、进农户,通过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践“三进三同”,使在校大学生能够更深入、更真实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长实践才干,砥砺个人品格。作为当代大学生,我平时生活、学习都在校园里,很难有机会深入农村基层、田间地头。虽然辛苦,但心情是愉快的,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生难忘的经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将来扎根基层农村、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努力,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为人民服务。

第二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人、1290个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占总劳动力的35.66%,高中以上文化的140人、初中652人、小学1214人。耕地面积5845亩、山林地面积250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269.9万公斤,生产总值9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50元。村财年固定收入14万元左右,集体债务己基本偿还。在本市的老区村中该村的经济发展属于中上或较好的水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给回潭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机遇。回潭地处“闽北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它与正在开发建设的浦南、武邵、宁武三条高速公路的五夫、兴田、将口等处互通口,以及横南铁路的将口站、兴田站都只有几个公里之距离,实属商家必争之地。

回潭人长期保持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村风文明,村民素质较好,民心稳定,干群关系密切,多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恶性案件,实现五年来全村没有在押人员。

二、当前发展现状与分析1、2006年的经济生产情况

全村的主要产业:(1)种植业以粮食、烟叶为主,今年种植烟叶面积近1000亩(目前为全市最大的烟叶村之一),平均亩产值约1500元,水稻面积4800多亩。此外,经济作物有竹荪、莲子、蔬菜等;(2)加工业。大米加工厂年加工稻谷量达2000万斤以上,其中多半数靠吸收周边乡、村的原料;(3)矿产业。萤石矿年上交村财3.5万元,上交镇财13.5万元;(4)改山造田520亩,现租赁给南平延潭公司作为育苗基地,每年村财收取租金5.5万元;(5)服务业。组建种烟专业劳服公司、机械耕作服务队、汽车运输队等;(6)积极转移剩余劳力。全年外出劳务约达50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8、76%,全年可得劳务收入200万元以上。从目前农民生活水平排比来看,较富裕的约有137户,占20%;较贫困的约有205户,占30%。

2、回潭村2005农户收支典型调查对比表

单位:户、人、万元类型户数人口劳动力种养

业收

入加工

业收

入劳务

收入其它

收入总收入合计生产

费总

支出占总

产值

%全年

总支

出占总

收入

%资本积累率 %食品费用(元)占%平均/人

(元)教育费用

(元)占%医疗费用

(元)占%人均

(元)衣着费用

(元)占%人均

(元)富裕型10432123.715011.31.9187.555.7929.76111.659.5340.5663405.041542280001.5230001.5535328001.75554贫困型10

3293.5301.640.765.91.5225.75.3690.19.52020045.963145007.636006.111221003.5065.6

(紧接上表)

文化娱乐(元)占

%人均(元)交通费

用(元)占

%人均

(元)人情往来(元)占

%人均

(元)通讯费用(元)占

%人均

(元)100000.53233251001.32331276006.82954471002.510956501.102014502.54526004.481000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贫困户与富裕户之间的差别在于:(1)

家庭劳动力少或素质差异大。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同样的10户人家,富裕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为1:2;而贫困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则为1:3.5;富裕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为89273元/年(如果扣除其中的一个富裕大户,较有代表性的数额为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生产总值为20818元/年);而贫困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才6583元/年;(2)贫困户只靠单一性的低、小、粗的种养方式,参与工副业生产的能力也很缺乏,年收入的90%都用于当年的生活开支,资本积累率才9.5%,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富裕户的资本积累率为40.5%。这就可以看出:贫困户将继续处于贫困线上的艰苦奋斗,而富裕户则将如虎添翼(他们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笔者认为这就是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3)从食品支出、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衣着消费的支出比例也可看出问题。富裕户组的食品总支出6634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5.04%,平均为1342元/年、人;而贫困组的食品总支出2020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45.9%,平均只有631元/年、人。教育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80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651元/年、人;而贫困组的总支出4500元,却占净收入的7.6%,平均才140.6元/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富裕组23000元,占净收入的1.5%,人均535元/年、人;贫困组的支出3600元,占净收入的6.1%,人均112元/年、人。衣着费用总支出:富裕组32800元,占净收入的1.75%,平均554元/年、人;贫困组2100元,占年净收入的3.5%,平均65.6元/年、人。文化娱乐费用总支出:富裕组10000元,占年净收入的0.53%,平均233元/年、人;贫困组650元,占净收入的1.1%,平均20元/年、人。交通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51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223元/年、人;贫困组145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45元/年、人。人情往来费用:富裕组127600元,占净收入的6.8%,平均2954元/年、人;贫困组2600元,占净收入的4.4%,平均81元/年、人。通讯费用总支出:富裕组4710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1095元/年、人;贫困组则基本为零支出。由此可见,当前老区农村的贫困农户,他们由于经济总量的收入低,所以在生活食品支出、教育费用投入、医疗费用支出、衣着费用支出、文化娱乐支出、交通费用支出等方面,虽然支出总量占自己净收入的比例都比富裕组高,但生活质量却比富裕组要低得多。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情交往(公共关系)、通讯工具等要素,富裕组的投入占到其净收入的9.3%,而贫困组则几乎等于零。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构想

回潭是建阳市委列入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个试点村之一。村两委领导班子文化素质较高,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团结战斗的队伍。

依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划如下:

1、生产发展: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初步规划要求到2010年,即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生产总值翻一翻,达到1820万元。

2、生活宽裕:要求以统一的恩格尔系数计算,食品费用支出占纯收入的30%,要达到1800元/年、人。其公式为:1800除以30%=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5年翻一翻。

3、乡风文明:坚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准则。全村上下从党支部做起,广泛开展持之以恒的深入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广大干部、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活动场所为阵地,广泛声张正气,抑制邪气,使之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言行准则。

4、村容整洁: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坚持尊重民意、农民是投入主体、政府是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原则。不紧迫不行,急于求成或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或搞劳民伤财更不行。

5、管理民主:回潭是个大村,有大几百户、大几千人口,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对财务支出,村务活动都坚持了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他又说:“对待村民的事情,只要是依法办事、依靠明确的制度办事,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好办事了。不然就会出乱子,就不能有序地工作,党支部、村两委就不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只要村干部有这种见解和行为,管理民主也就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了。

四、主要措施

调研组进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拿出了一份他们自己编写的《回潭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回潭村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村民的需求,今后五年回潭村必需围绕以下几点计划展开工作:

(一)增加村民收入。每年以13.5%的速度递增。主要措施如下:

第三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是**市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早在1929年该村就有200多人参加历史闻名的上梅第二次民众暴动,为建立**特别支部做出重大贡献。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686户、2594人、1290个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60人,占总劳动力的35.66,高中以上文化的140人、初中652人、小学1214人。耕地面积5845亩、山林地面积25000亩。2005年粮食总产量269.9万公斤,生产总值910万元,人均纯收入3050元。村财年固定收入14万元左右,集体债务己基本偿还。在本市的老区村中该村的经济发展属于中上或较好的水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给回潭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机遇。回潭地处“闽北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它与正在开发建设的浦南、武邵、宁武三条高速公路的五夫、兴田、将口等处互通口,以及横南铁路的将口站、兴田站都只有几个公里之距离,实属商家必争之地。

回潭人长期保持了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村风文明,村民素质较好,民心稳定,干群关系密切,多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恶性案件,实现五年来全村没有在押人员。

二、当前发展现状与分析1、2006年的经济生产情况

全村的主要产业:(1)种植业以粮食、烟叶为主,今年种植烟叶面积近1000亩(目前为全市最大的烟叶村之一),平均亩产值约1500元,水稻面积4800多亩。此外,经济作物有竹荪、莲子、蔬菜等;(2)加工业。大米加工厂年加工稻谷量达2000万斤以上,其中多半数靠吸收周边乡、村的原料;(3)矿产业。萤石矿年上交村财3.5万元,上交镇财13.5万元;(4)改山造田520亩,现租赁给南平延潭公司作为育苗基地,每年村财收取租金5.5万元;(5)服务业。组建种烟专业劳服公司、机械耕作服务队、汽车运输队等;(6)积极转移剩余劳力。全年外出劳务约达50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8、76,全年可得劳务收入200万元以上。从目前农民生活水平排比来看,较富裕的约有137户,占20;较贫困的约有205户,占30。

2、回潭村2005农户收支典型调查对比表

单位:户、人、万元类型户数人口劳动力种养

业收

入加工

业收

入劳务

收入其它

收入总收入合计生产

费总

支出占总

产值

全年

总支

出占总

收入

资本积累率食品费用(元)占平均/人

(元)教育费用

(元)占医疗费用

(元)占人均

(元)衣着费用

(元)占人均

(元)富裕型10432123.715011.31.9187.555.7929.76111.659.5340.5663405.041542280001.5230001.5535328001.75554贫困型10

3293.5301.640.765.91.5225.75.3690.19.52020045.963145007.636006.111221003.5065.6

(紧接上表)

文化娱乐(元)占

人均(元)交通费

用(元)占

人均

(元)人情往来(元)占

人均

(元)通讯费用(元)占

人均

(元)100000.53233251001.32331276006.82954471002.510956501.102014502.54526004.481000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贫困户与富裕户之间的差别在于:(1)家庭劳动力少或素质差异大。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同样的10户人家,富裕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为1:2;而贫困户每个劳力负担人口则为1:3.5;富裕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为89273元/年(如果扣除其中的一个富裕大户,较有代表性的数额为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生产总值为20818元/年);而贫困户平均每个劳力创造的生产总值才6583元/年;(2)贫困户只靠单一性的低、小、粗的种养方式,参与工副业生产的能力也很缺乏,年收入的90都用于当年的生活开支,资本积累率才9.5,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富裕户的资本积累率为40.5。这就可以看出:贫困户将继续处于贫困线上的艰苦奋斗,而富裕户则将如虎添翼(他们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笔者认为这就是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3)从食品支出、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衣着消费的支出比例也可看出问题。富裕户组的食品总支出6634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5.04,平均为1342元/年、人;而贫困组的食品总支出20200元,其恩格尔系数是45.9,平均只有631元/年、人。教育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80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651元/年、人;而贫困组的总支出4500元,却占净收入的7.6,平均才140.6元/年、人。医疗

费用支出:富裕组23000元,占净收入的1.5,人均535元/年、人;贫困组的支出3600元,占净收入的6.1,人均112元/年、人。衣着费用总支出:富裕组32800元,占净收入的1.75,平均554元/年、人;贫困组2100元,占年净收入的3.5,平均65.6元/年、人。文化娱乐费用总支出:富裕组10000元,占年净收入的0.53,平均233元/年、人;贫困组650元,占净收入的1.1,平均20元/年、人。交通费用总支出:富裕组25100元,占净收入的1.3,平均223元/年、人;贫困组145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45元/年、人。人情往来费用:富裕组127600元,占净收入的6.8,平均2954元/年、人;贫困组2600元,占净收入的4.4,平均81元/年、人。通讯费用总支出:富裕组47100元,占净收入的2.5,平均1095元/年、人;贫困组则基本为零支出。由此可见,当前老区农村的贫困农户,他们由于经济总量的收入低,所以在生活食品支出、教育费用投入、医疗费用支出、衣着费用支出、文化娱乐支出、交通费用支出等方面,虽然支出总量占自己净收入的比例都比富裕组高,但生活质量却比富裕组要低得多。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情交往(公共关系)、通讯工具等要素,富裕组的投入占到其净收入的9.3,而贫困组则几乎等于零。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构想

回潭是建阳市委列入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个试点村之一。村两委领导班子文化素质较高,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能团结战斗的队伍。

依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具体规划如下:

1、生产发展: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初步规划要求到2010年,即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生产总值翻一翻,达到1820万元。

2、生活宽裕:要求以统一的恩格尔系数计算,食品费用支出占纯收入的30,要达到1800元/年、人。其公式为:1800除以30=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5年翻一翻。

3、乡风文明:坚持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准则。全村上下从党支部做起,广泛开展持之以恒的深入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广大干部、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公共活动场所为阵地,广泛声张正气,抑制邪气,使之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言行准则。

4、村容整洁: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原则。必须坚持尊重民意、农民是投入主体、政府是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原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原则。不紧迫不行,急于求成或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或搞劳民伤财更不行。

5、管理民主:回潭是个大村,有大几百户、大几千人口,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对财务支出,村务活动都坚持了公开、公正、民主的原则”。他又说:“对待村民的事情,只要是依法办事、依靠明确的制度办事,大家也就没有什么异议了,好办事了。不然就会出乱子,就不能有序地工作,党支部、村两委就不能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我们认为只要村干部有这种见解和行为,管理民主也就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了。

四、主要措施

调研组进村时,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就拿出了一份他们自己编写的《回潭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根据回潭村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村民的需求,今后五年回潭村必需围绕以下几点计划展开工作:

(一)增加村民收入。每年以13.5的速度递增。主要措施如下:

1、加快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烤烟,力争到2010年达到5000担。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同时扩大经济作物莲子、竹荪、木耳和其它食用菌生产。

2、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批具有中等专业技术的人才队伍。同时做到有组织、有领导地向当地或外地二、三产业的转移。

3、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在贯通东西南北的三条高速公路即将畅通的有利时机,在不污染环境、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吸纳引进两、三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以解决村民的当地就业问题,增加村民收入。

(二)确保民富村也富。增加村集体财政收入,以确保公共事业举办力度。借鉴华西经验,改变目前的小农生产状态,提高生产的组织程度。坚持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与法则,运用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将农业逐步推向产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积极稳妥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财实力。

(三)加强公益事业建设。目前确定的共有五项:(1)通过五到七年的努力,将后门山一百多亩山地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公园;(2)争取上级支持,在三年内将古娄山建设成为一个村民健身活动的体育公园;(3)新街道延伸工种,搞好河滨居民小区建设;(4)建设一个设备完全、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广场,提高村民素质,丰富文化生活;(5)加强环境卫生建设。五年内要建设一个较大型的垃圾堆放点、35个垃圾池、配备6名卫生保洁员。同时,每年必须种植3000棵绿化树苗,五年后每条路和空坪、荒地都将是绿树成排成林,风景优美。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齐抓共管。

1、组织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监督小组,建设一支能歌善舞的文艺队,为宣传新农村建设新思想服务;

2、建设一支综合治理队伍,为村平安、稳定、团结服务;

3、建设一支党员义务服务队,为老弱病残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

4、由妇女主任牵头,组建几支妇女服务队。例如:扦秧队、采烟队、采茶队、计生服务队等,将全村“留守妇女”充分调动起来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五)加强民主管理,加快民主进程。

1、确实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和权利,让村民代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出谋出力;

2、加强民主监督小组建设,确实把敢说敢做、敢为百姓说公道话的人纳入民主监督小组;

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村务财务透明度,每月或每季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情况,诚心诚意让群众监督。

总之,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刚刚开始,村基础相对薄弱,要实现上述五年目标,必须依靠全体村民共同努力,还要根据村民的需求和意愿,经过艰苦奋斗、不断努力,把建设具有本村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办好。

[1]

第四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007-12-12 19:16: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高标准地制定了伍峪坪村建设长期和近期总体规划。为了了解掌握伍峪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力于近日对伍峪坪村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现场察看、与村组干部座谈和深入农户走访等形式扎实

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伍峪坪村座落在鄂陕交界,上津古城北麓的“三叉”地带,上湖路、郧漫路、上槐路穿境而过,因其区位独特,商贸发展迅速,民营工业不断崛起,新农村建设基础雄厚,成为上津镇的“副中心”,2005年被湖北省列为新农村建设1000个示范村行列。全村总人口3234人,796户,12个自然组,版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96亩,全村总收入千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二、发展现状:

根据上津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伍峪坪村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该村迅速掀起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居民生活区上等级形成规模。04至05年按村庄规划,在郧漫路和三叉路口集中迁移80户,统一规划建房,一律明清仿古,砖木混凝土结构三层。

二是农村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基本

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讯、通电视”等“五通”。组级公路拓宽,维修杨家坡——矛盾沟15公里;新修干沟一组4公里,玉皇滩天沟洞河西路公里;八里堰渠道维修投资42000元,新做堰头,渠道水泥加固800米;人畜饮水工程,因皂素厂污染,政府拨款32000元新解决200户吃水问题;全村农网改造现在已基本实现电力全村通;电讯铺盖率达50左右,有线电视已达60左右。

三是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区域内玉皇滩电站亿万元工程上马,红卫堤延伸工程开始,金钱河大桥开建,集镇中心区饱和向北开发,使伍峪坪村迎来建设发展的高潮。村委会一班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扩大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进厂打工。随着中天、百科、山东、宏盛四个皂素厂落户,陈家荣砖场、十漫高速砂料场、黄龙湾石料场不断兴起,拉动了地方经济

发展,每年有效输入当地富裕劳动力1000多人,同时工业园区建设也为商贸经济带来滚滚财源。

四是石咀子集贸市场初步成形。伍峪坪村的三叉路口位于金钱河与伍峪河的冲击扇区,地势开阔,用水方便,郧漫路、上湖路、上槐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且紧联集镇,是古镇未来发展的拓展区,随着红卫堤延伸工程启动,80户居民聚集落户,三叉路口饭庄、旅社、商店、建材、家电、汽车维修等50多家个体经商户镶嵌周围,一个集地域商品展销和土特产展销的鄂陕边界边贸市场初步成形。

五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移致富能力不断增强。伍峪坪村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5分),村委决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转移致富:在沙盘——王家湾公路沿线建蔬菜基地100亩,充实集贸市场;在渡口背后杨家坡,退耕还林100亩,发展山羊500多只,利用王家湾和伍峪坪充足阳光和水源发

展水稻,香料烟、黄姜等产业;利用郧漫路散居户发展庭院、果园经济……

三、存在问题:

一是饮水问题:由于工业污染,水管老化,有些地点无水源,70农户饮水问题仍未解决。如:1组、3组、4组、5组、6组、7组、10组水源欠缺,1组、2组、3组、4组水质污染,解决办是:新铺管道,净化水质。

二是用电问题:虽然全村电线已通,但有些组电力电压达不到标准,无法使用。如1、10、11组有线电视也不能开通,解决办法是:增加变压器台区,铺架高压线路。

三是环境污染、卫生垃圾问题:三叉路口、集贸市场、镇中、新农村是人口聚集地带,无公厕和垃圾箱,大量垃圾无处堆放,加之工厂较多,污染严重。

四是主干道硬化、绿化和路灯问题:大桥至新农村尚未硬化、绿化,没有安装路灯,三叉路口至王家湾、石咀子至道班也需要绿化,民房“三化一通”

还未达标。

五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产业调整无项目。该村土地少(人平不足5分)水田无法灌溉,原八里堰老渠几乎毁了,致使伍峪坪大片良田荒芜。

六是村活动中心建设迟缓,无村房,文化设施较落后,卫生所急需扩建。

四、发展建议:

1、广泛吸引外资,发展民营企业,在砖厂以东建千亩工业园开发区。

2、迁建加油站,在原址建交通大转盘,使三叉路口真正成为上津的交通枢纽;延伸红卫堤至伍峪坪河口两岸,建河堤桥、崖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五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高标准地制定了伍峪坪村建设长期和近期总体规划。为了了解掌握伍峪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力于近日对伍峪坪村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现场察看、与村组干部座谈和深入农户走访等形式扎实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伍峪坪村座落在鄂陕交界,上津古城北麓的“三叉”地带,上湖路、郧漫路、上槐路穿境而过,因其区位独特,商贸发展迅速,民营工业不断崛起,新农村建设基础雄厚,成为上津镇的“副中心”,2005年被湖北省列为新农村建设1000个示范村行列。全村总人口3234人,796户,12个自然组,版土面积2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496亩,全村总收入1.2千万元,人均纯收入2500元。

二、发展现状:

根据上津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伍峪坪村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该村迅速掀起建设热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居民生活区上等级形成规模。04至05年按村庄规划,在郧漫路和三叉路口集中迁移80户,统一规划建房,一律明清仿古,砖木混凝土结构三层。

二是农村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讯、通电视”等“五通”。组级公路拓宽,维修杨家坡——矛盾沟15公里;新修干沟一组4公里,玉皇滩天沟洞河西路2.5公里;八里堰渠道维修投资42000元,新做堰头,渠道水泥加固800米;人畜饮水工程,因皂素厂污染,政府拨款32000元新解决200户吃水问题;全村农网改造现在已基本实现电力全村通;电讯铺盖率达50左右,有线电视已达60左右。

三是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区域内玉皇滩电站亿万元工程上马,红卫堤延伸工程开始,金钱河大桥开建,集镇中心区饱和向北开发,使伍峪坪村迎来建设发展的高潮。村委会一班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扩大招商引资,动员村民进厂打工。随着中天、百科、山东、宏盛四个皂素厂落户,陈家荣砖场、十漫高速砂料场、黄龙湾石料场不断兴起,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每年有效输入当地富裕劳动力1000多人,同时工业园区建设也为商贸经济带来滚滚财源。

四是石咀子集贸市场初步成形。伍峪坪村的三叉路口位于金钱河与伍峪河的冲击扇区,地势开阔,用水方便,郧漫路、上湖路、上槐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且紧联集镇,是古镇未来发展的拓展区,随着红卫堤延伸工程启动,80户居民聚集落户,三叉路口饭庄、旅社、商店、建材、家电、汽车维修等50多家个体经商户镶嵌周围,一个集地域商品展销和土特产展销的鄂陕边界边贸市场初步成形。

五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移致富能力不断增强。伍峪坪村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人均不足5分),村委决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转移致富:在沙盘——王家湾公路沿线建蔬菜基地100亩,充实集贸市场;在渡口背后杨家坡,退耕还林100亩,发展山羊500多只,利用王家湾和伍峪坪充足阳光和水源发展水稻,香料烟、黄姜等产业;利用郧漫路散居户发展庭院、果园经济……

三、存在问题:

一是饮水问题:由于工业污染,水管老化,有些地点无水源,70农户饮水问题仍未解决。如:1组、3组、4组、5组、6组、7组、10组水源欠缺,1组、2组、3组、4组水质污染,解决办是:新铺管道,净化水质。

二是用电问题:虽然全村电线已通,但有些组电力电压达不到标准,无法使用。如1、10、11组有线电视也不能开通,解决办法是:增加变压器台区,铺架高压线路。

三是环境污染、卫生垃圾问题:三叉路口、集贸市场、镇中、新农村是人口聚集地带,无公厕和垃圾箱,大量垃圾无处堆放,加之工厂较多,污染严重。

四是主干道硬化、绿化和路灯问题:大桥至新农村尚未硬化、绿化,没有安装路灯,三叉路口至王家湾、石咀子至道班也需要绿化,民房“三化一通”还未达标。

五是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产业调整无项目。该村土地少(人平不足5分)水田无法灌溉,原八里堰老渠几乎毁了,致使伍峪坪大片良田荒芜。

六是村活动中心建设迟缓,无村房,文化设施较落后,卫生所急需扩建。

四、发展建议:

1、广泛吸引外资,发展民营企业,在砖厂以东建千亩工业园开发区。

2、迁建加油站,在原址建交通大转盘,使三叉路口真正成为上津的交通枢纽;延伸红卫堤至伍峪坪河口两岸,建河堤桥、崖湾

下载楠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楠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镇党委、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一、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学院:楷体,三号,粗体 班级:楷体,三号,粗体作者姓名:楷体,三号,粗体调查时间:2011年2月24日 调查地点:鞍山市千山区宁远镇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材料 三板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调 研 报 告三板桥镇位于普安县城西部,拥有土地面积62.24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62个村民组,共居......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共2篇)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共2篇)]篇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_ __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调查时间:xxxx年x月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和掌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所具备的优势,根据党校学习安排,就新农村建设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很多群众都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如今,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潮,农村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生机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