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剑出鞘降群魔(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9:3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剑出鞘降群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剑出鞘降群魔》。

第一篇:七剑出鞘降群魔

七剑出鞘降群魔

2011年9月6日,湖北省通城县公安局召开媒体通报会,披露一起由公安部督办的“2011-179”号特大贩毒案侦破内幕。在此案中,通城县公安局历经半年的缜密侦查,先后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48名,包括1名外国人;收缴毒品海洛因620克,毒资三十多万元,以及贩运毒品车辆2辆和一批吸贩工具。此案破获后,该局受到公安部张新枫副部长的高度表扬。

人们不会想到,侦破这起大案的主力,竟然是一个由6名主侦人员、外加1个编外“翻译官”组成的专案小组。在通城这座边陲山城,这支人数不多的缉毒小分队,因屡破奇案,被业内冠以“七剑”的美誉――

锐察线索,顺线深挖

通城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位于湖北省的最南端,素有“一脚踏三省”、“七山一水二份田”的称誉。独特的地理地形位置,造就通城人敢闯敢拼的性格。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通城人就下南粤办厂、上埔东打工,常年有十几万人在天南地北务工经商。大家不断将金钱等财富汇回的同时,也将各类型犯罪形式携进原本平静的通城。尤其是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通城俨然成为中部地区的“金三角”,一度被省厅挂牌整治!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通城县公安局于2006年组建禁毒大队,由“老刑侦”胡海水担任大队长。由于警力财力的限制,禁毒大队只有6名在编民警,面对全县1375名登记在册的吸毒分子,工作繁重而危险。

2010年底,禁毒民警在冬季扫毒行动中,从一名吸毒人员处获知:租住在县城隽水镇的袁琦(男,29岁,通城县大坪乡人)大量收购吸毒人员盗卖的各种机动车,采取用毒品海洛因折抵现金、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毒品贩卖。联想到当时县城摩托车被盗案猛增,毒品价格波动异常,大队长胡海水意识到此案不寻常,立即将情况上报。经分管副局长童远志批准,由胡海水为首的6人专案组成立。专案组一边展开工作,一边上报咸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技侦支队,请求技术支持和协调外部工作。

通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饶杰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破案高手,有着“警界神探”的称号。他在初步了解案情后,进行全盘部署,并上报通城县委县政府,争取专案经费10万元,为案件的侦办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咸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又将案情上报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和公安部禁毒局,公安部将此案列为毒品目标管理案件,代号“2011-179”。

时值隆冬,专案组冒着严寒的天气,通过日夜走访调查,逐步摸清袁琦贩卖毒品的部分事实。为了彻底弄清贩毒分子的犯罪网络,他们没有急于对袁琦实施抓捕,而是由分管副局长童志远牵头,以侦办摩托车被盗案件需要为由,分别向刑侦、治安、巡逻等警种及全县各派出所等单位负责人布置工作,要求各单位在侦办摩托车被盗案件和贩毒案件时,如需抓捕嫌疑人,必须报告,防止打草惊蛇,影响专案工作进程。

专案组一面通过“大情报”系统分析袁琦的活动轨迹,一面布置特情寻找下线及毒品来源。通过侦查,专案组了解到袁琦的活动范围主要是隽水城区及大坪乡,他本人很少离县外出,毒品来源应该由他人提供。

2011年2月上旬,专案民警发现袁卫国(男,33岁,通城县大坪乡人)、吴国琪(男,26岁,通城县大坪乡人)与袁琦来往密切,时常帮袁琦“发货”(贩毒)。顺着这一条线,胡海水带着组员进一步挖掘。很快,一个叫李波的年轻人进入警方视线。

李波,男,24岁,通城县隽水镇人,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没有吸毒或盗窃等违法犯罪前科,与袁琦交往密切,而且经济消费水平超常。胡海水马上通知教导员何红卫、副大队长葛江平、杨雄一起研究案情。众人分析李波可能是一条潜水的鱼,于是制定了详细的捕鱼计划。

通过一个月的缜密工作,专案组初步画出一条贩卖毒品的“路线图”:袁琦是一条在外蹦跳的小鱼,从以上班为遮掩的李波手中拿货(海洛因);李波平日三点一线地上班,没有外出贩毒的迹象,他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潜得更深的上线。

那么,这条“大鱼”又是谁?

2011年3月中旬,专案组通过多种努力,终于获知李波的上线甘瑜(女,26岁,邻县崇阳人)贩卖毒品海洛因的线索,她的丈夫魏寿刚(男,27岁,通城县隽水镇人)则是另一起贩毒案件在逃的人员。

专案组悄悄地深入调查,发现魏寿刚的舅父舒神明(男,40岁,通城县隽水镇人)就住在魏寿刚隔壁。舒神明没有正当职业,却开着一辆豪车,生活也奢华,经济来源不明。

由于舒神明原来开过摩托车修理店,认识许多民警。专案民警不与其公开接触,通过技侦手段发现他出境频繁,平均每半个月出县一次。彻查舒神明的来去踪迹后,民警们不禁为之一振:舒神明多次开车从邻县湖南临湘市桃林收费站上京珠高速,终点为广东省佛山市,停留一两天后又原路返回。

舒神明在佛山既无亲友又无正当生意往来,其贩毒嫌疑陡然上升。

上线老外,佛山落网

2011年3月下旬,咸宁市局技侦支队又传来一条好消息:一个叫聂鹏飞的男子(37岁,通城县关刀镇人)从广东佛山带回200克海洛因,拆零外卖。

专案民警转而调查聂鹏飞,获知他就是舒神明的外甥女婿,曾多次与舒神明一起开车前往广东佛山。

至此,专案民警终于揪住舒神明的狐狸尾巴,其以家族成员聂鹏飞、甘瑜等人为基础,组织利用三、四级下线李波、袁琦、袁卫国等人贩卖毒品海洛因的网络也逐渐明晰。

舒神明为人多疑,具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到广东佛山市后一般都关掉通讯工具,更换联络方式,活动极为隐蔽。专案组决定派经验丰富的副大队长葛江平带领2名民警对他贴身靠近,以追溯他的上线。

葛江平一行6次南下广东佛山,日夜工作,终于查知舒神明在佛山市有一个名叫“阿芳”(本名陈连利,21岁,河南永城人)的女友,他每次到佛山市都在陈连利租住地落脚。

2011年4月下旬,葛江平等人又跟踪舒神明来到佛山。一天晚上,舒神明鬼鬼祟祟来到一个公用电话亭,尾随而至的葛江平听到他用简单的英语和普通话如“yellow”(黄色)、“明天上午”等词,在电话里与对方交流。等他离开后,葛江平迅速从这部公用电话提取到对方的电话号码。

次日上午,陈连利离开住处,11时回到住处。当天下午,舒神明就乘长途汽车返回通城。葛江平立即将情报向大队长胡海水汇报。二人商量后断定,陈连利很可能去交易毒品,然后将毒品交给舒神明带回通城;但电话里说英语提供货源的神秘人还没有现身,抓捕时机仍不成熟。

5月上旬,结合侦查发现和咸宁市公安局技侦支队提供的情况,专案组查明舒神明每次到广东佛山市,一般先与住在广州市的一名外籍毒贩联系,再由陈连利到外籍毒贩指定的地点交易,交易成功后,舒即把毒品带回通城。

5月23日,专案组获知舒神明近日准备再去佛山贩买毒品,遂将情况上报。通城公安局立即成立战时指挥部,由局长饶杰亲自挂帅,并兵分两路:一路去广东佛山、广州,择机进行抓捕;一路在通城集中待命,待广东抓捕成功后,通城本地随即动手,争取一网打尽该贩毒团伙。咸宁市禁毒支队政委胡卫东也亲自南下广东,在前线带队。

5月25日,舒神明到达佛山,再次住进陈连利的租住屋。他与陈连利一起外出打电话、吃饭、到银行取钱等一举一动,都被专案民警监控。

26日早晨6时,一直与舒神明联系的神秘外籍人从广州来到佛山,双方约定12时进行交易。但此时出现一个意外情况: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外籍人及陈连利的手机信号突然消失,茫茫人海中,到哪里去寻找这3个人呢?

教导员何红卫、副大队长葛江平临乱不惊,迅速将情况反映到通城县局指挥部。指挥部经请示咸宁市局领导批准,紧急调用在广州、珠海等地出差的咸宁、赤壁等兄弟县市的民警,参与对外籍人、陈连利住处前后通道、路口及佛山长途汽车站的布控,并通过湖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联系广东禁毒总队,要求广东禁毒总队派员协助监控与抓捕。

从26日上午9时起,在广东省禁毒总队、技侦总队的大力支持下,佛山市技侦支队、刑侦支队及南海区盐步公安派出所精干力量,积极配合专案组工作。众人忙了整整一天,连饭都顾不上吃。下午5时,一直蹲守在陈连利租住地附近的葛江平等人终于看到舒、陈二人现身了。

舒神明和陈连利分乘两辆出租车,来到佛山市南海区华山公寓,下车后,陈东张西望地走进27楼,舒则在附近电话亭内等候,显然是在用公用电话操作毒品交易。

6时许,陈连利匆匆出来,赶回住处与舒神明会合。见抓捕时机已经成熟,抓捕民警分成两组同时行动。一组迅速控制住舒神明、陈连利,从陈连利挎包内搜出毒品海洛因620克;另一隐蔽在外籍毒贩住处楼道口的抓捕小组,将随后出来的尼日利亚人欧克多(音译,男,40岁)抓获,并对其住处进行搜查,收缴毒资18万元、毒品添加剂烟酰胺65.23克。专案民警连夜将三人押回通城。

全面收网,斩草除根

与此同时,通城本地的抓捕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

5月26日中午12时,饶杰从全局抽调156名精干干警,分别组成12个抓捕组、5个路口盘查拦截组、12个侦查守候组、4个搜查技术组以及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和机动增援组共计30个战斗小组,着便装配民车在县公安局会议室集结待命。全体参战民警除主要负责人外,全部关闭通讯工具,集中食宿。分管副局长童远志将12份早已准备好的抓捕对象的个人资料、相片、法律文书、尿检板等用牛皮袋密封好,交给抓捕组负责人,严令接到行动指令方可打开。

在获得佛山市成功抓捕疑犯的消息后,当晚8时,侦查守候组陆续进入各自阵地,掌握嫌疑人动向,防止其外逃。晚上11时30分,抓捕对象均已归巢,抓捕时机成熟,饶杰一声令下,政委易一鹏、分管副局长童远志等局党委成员分别率领各小组迅速行动,同时开始抓捕。

5月27日零时至7时,警方先后抓获聂鹏飞、甘瑜、袁琦等贩毒嫌疑人15人,抓获吸毒人员30人。

抓捕行动成功后,专案组的6名民警与抓捕组一起,组成12个审讯组,连夜展开审讯攻坚。但是,他们还面临一个难题,在小小的通城,到哪里找一个既能用英语对话、又懂得公安业务的人来审讯欧克多呢?

关键时刻,从四庄乡派出所抽调来的副所长葛子飞毛遂自荐,用流利的英语与欧克多展开对话。原来,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葛子飞早就预料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地小县迟早会遇到涉外案件,就坚持自学英语。见此,全局领导陡然松了一口气。

审讯是一项斗智斗勇的心理作战,贩毒犯罪嫌疑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反审讯能力和极强的侥幸反抗心理,至27日下午,仍无一人交代。6人专案小组马上向局领导申请,要求葛子飞作为编外“翻译官”加入专案组,参加审讯工作。

自27日晚开始,舒神明、陈连利、欧克多相继被突破。三人除了交代5月26日的犯罪事实外,还交代了自2011年以来,他们在广东佛山累计贩卖毒品海洛因两千余克等8起犯罪事实。经过初步审讯,舒神明交代自己因为前几年赌博输了所有家产,闹得妻离子散,破罐破摔,遂走上吸毒、贩毒的不归路。

其后,聂鹏飞、李波、袁琦、袁卫国、甘瑜等21名犯罪嫌疑人也相继交代了有关犯罪事实。

至此,这个由舒神明苦心经营多年、以家族成员为主的特大贩毒犯罪团伙主要成员全部被抓获,遍布在通城全县11个乡镇及周边县市的吸贩毒网络被彻底摧毁。

2011年7月12日,公安部张新枫副部长在通城县公安局《关于湖北省公安机关破获袁琦、舒神明特大团伙贩毒案的情况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此案破得好,应表扬……”同时,公安部禁毒局也发来贺电:“……灵活运用侦查谋略,紧紧抓住西非裔人员与内地毒贩交易关键环节,将西非裔主犯成功抓获,为其他省市有效打击西非裔贩毒团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紧接着,在禁毒大队成立时就是中坚力量的葛江平副大队长,承担了专案提请逮捕、移送起诉的主要工作。一次,为了抓紧时间工作,他吃饭时不小心被鱼刺卡到喉咙,动了手术后,伤口一直不能很好地愈合。县医院通过全面检查,怀疑葛江平患有恶性淋巴肿瘤,应尽快治疗。

但是,葛江平没有退缩,一定要坚持到将案子圆满移送起诉后再去医院治疗。有时,见他喝一口水都疼得直皱眉,大队长胡海水感动得眼眶都湿润了,劝他早点去住院。葛江平总是说案子重人手少,对自己的病一笑置之。他的妻子甚至跪求他去医院治疗。然而,此时专案工作已进入移送起诉的公关阶段,大量工作需要一名精通业务、熟悉本案的同志来胜任,如果调换负责人,将影响起诉的法定时间,带来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葛江平思前虑后,以超人的毅力决定暂时放弃住院治疗。在其后整整一个月的日子里,他排除杂念,白天带领专案组成员对在押的13名嫌疑对象进行最后一轮系统审讯,晚上加班加点整理材料,编制各类汇总表。

2011年8月23日,这个由公安部督办的“2011-179”号毒品目标管理案,被顺利起诉至咸宁市人民检察院。次日,葛江平拖着瘦弱的身体,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武汉市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经检查,他被确诊患有中期淋巴癌!教授说,要是早来1个月,病情不至于恶化到这么严重的程度!

同事们闻讯,无不潸然落泪,默默在心里为他祝福,祈求战友早日战胜病魔,早日归队,继续“七剑下天山”,继续为铲除毒魔贡献自己的热血……

【尾声】

2011年9月6日,在《侦破“2011-179”号毒品目标管理案暨葛江平先进事迹》通报会上,通城县公安局政委易一鹏为该局拥有这么一支英勇善战的缉毒小分队而骄傲,并慷慨激昂地赋词一曲,以表心迹:

笑傲江湖二十载,不负少年头。看街头巷尾,群魔乱舞,心事悠悠。把剑昂望,英姿飒爽下山城!

鄂粤转战千万里,豪气留楚佩。数英雄儿女,为民拂忧,长现威猛。金戈铁马,拼葬荒丘心亦休!

实习编辑/孙青云 谢利芳

第二篇:苦练内功降“氯魔” 科技创新出效益

苦练内功降“氯魔” 科技创新出效益

——记全国劳动模范北京自来水集团马宝山

马宝山,男,1956年出生,满族,是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来水亭物资有限公司氯库班班长。他在氯库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曾经先后荣获过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城市建设十大英才、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群众知名度最高的北京十大明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为首都安全供水、城市环境保护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年“五一”前夕,在经过北京市和全国公示的基础上,马宝山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液氯专家”、“氯魔降伏师”,这是人们对北京自来水集团氯库班班长马宝山的尊称。马宝山与液氯打交道已30年了,负责全市18座水厂用氯的仓储、保管和发送,每年经他手的液氯达2000多吨。为了保证首都的安全用水和市民生命安全,他数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刻苦攻关,终于研制成功多种规格的氯瓶维修专用工具,总结开发出一整套有关液氯使用、仓储、运输的科学管理工艺,被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领导誉为“北京液氯专家、首都环保卫士”,业内人士都尊称他为“氯魔降伏师”。

潜心钻研攻克技术难关

存放液氯的钢瓶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故障瓶和超重瓶,如何把其中的液氯安全地排放出去,是困扰行业几十年的大难题。过去一旦遇上坏瓶,就只能小心谨慎地装上车,退回北京化工二厂进行抽空、维修。修理一个瓶的费用约为300元,而瓶中的液氯也被抽出,等于白白扔掉3000多元,这一里一外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我就不信这个邪”,凭着这股敢于拼搏的韧劲,马宝山决心自己动手研制专用抢修工具,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他废寝忘食,搬书求典,进行大胆的设想和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当第一台专用工具成型之后,他大胆试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一道工序。为了解决密封帽上下左右以及前后都能自由移动的难题,使钢瓶封堵与密封帽严密地结合,先后12次修改设计方案,每修改一次方案都需要重新设计、绘图、制作和组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道道难关终于闯了过来,最后研制成功一种氯瓶气嘴专用工具和抢修工作台,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家和企业节省了大笔开支。

在此基础上,马宝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带领职工不断改革,大胆创新,潜心研制发明40公斤小型瓶“带氯摘阀门”、“跑氯堵漏”工具、500公斤大型氯瓶维修专用设备、1000公斤大型氯瓶维修专用设备多种规格的氯瓶专用工具五、六种,困扰同行几十年的氯瓶阀杆弯曲、折断、开关不灵,造成跑氯或维修不便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2001年,北京市有关化工专家、北京市公安局对专用抢修工具经过鉴定,得出“这是一台实用有效、安全可靠的专用工具”的结论;2003年这些专用抢修工具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并取得了专利证书,并开始向全国供水行业推广,为国家和集体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变废为宝促进企业发展

多年来,每当马宝山看到在公安部门的监护下,将故障氯瓶拉到边远山区无人处,进行带氯放气减压,强行换瓶阀,将氯气放入到洁净的空气中,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大量资源,马宝山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一直苦苦地思索着:白白放入空气中污染环境,能不能放入别的介质中变废为宝呢?

为了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他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经过研究和实验发现,氯气能溶于生石灰中,生产出次氯酸钙;溶于液碱中生产出次氯酸钠,两种产品相比较生产次氯酸钠更好,用途更广。市场上的“84”消毒液,主要原料就是液氯。他眼前一亮,如果能收集利用坏瓶中的液氯,制作成次氯酸钠,变废为宝,就能成为企业创收的途径,这不正是商机吗?他抓住机遇,带领氯库职工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成功地使用液碱吸收残氯,研制生产出了“来水亭牌”次氯酸钠消毒液,并取得了国家认证标准。实验成功后,很快在小范围得到推广,并形成小规模生产。产品被广泛用于清水池洗刷,管线的冲洗,游泳馆、水上乐园娱乐场所、公交车辆消毒及“84”消毒液厂家供货等。这样既开辟了新的工作岗位,分流了企业职工,增加了职工收入,又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企业发展。

在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的过程中,该氯库担负着为本市几大厂家提供 生产消毒液的原料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直接为北京居民输送消毒液的职责。由于该生产线日产能力只有一吨左右,为了保障全市几大消毒剂分装厂家和用户的供应,马宝山带领职工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克服时间紧、工作量大、人员少等重重困难,开足马力生产次氯酸钠。他不顾身患糖尿病,一连15天吃住在单位,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长时间不得休息,腿肿了,手也肿了,但一望着门外排队等候提货的长龙,他说:“我能顶得住,我们一定要取得抗‘非典’的胜利。胜利了再休息,踏实。”在他的带动下,通过技术改进和全库人员的共同努力,产量由以往的日产1吨左右,迅速提升到日产15吨,最高达30吨,生产效率创记录地连翻几翻。在抗击“非典”初期15天时间里,他们累计生产次氯酸钠消毒液320吨,占到了市场供应总量的60%;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主要原材料液氯每吨上涨1000多元,液碱也从原来的每吨1500元涨到2300元,成本直线上升的情况下,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到了“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销售过程中坚决不提价”,对稳定当时消毒液市场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北京取得抗击“非典”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01年来,来水亭公司通过销售次氯酸钠消毒液,为企业创造了近500万元的销售额,这既保护了环境,减少了资源浪费,又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科学总结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

早在1984年马宝山刚刚担任氯库班长时,在一次检修氯瓶的工作中,由于导管突然暴裂,刺鼻的氯气顿时弥漫了整个车间,由于当时设备陈旧且没有一个完备的操作规程,大家干活凭的是经验和“感觉”,虽经处理泄漏得到了控制,但其影响和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通过这一教训使他深深地体会到,落后的管理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还有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事故。惟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健全规范的操作过程,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集体的利益和职工的身心健康。于是,他调动每一名职工的积极性,既为制度、规范的修订出谋献策,同时大家也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学习锻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从氯氨钢瓶的装卸运输、仓储码放、检修保养、使用操作等40余项操作工序的重新修订和规范工作,为确保安全供水、优质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自来水集团正式改制后,北京的供水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宝山意识到,随着企业的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仅凭原有的知识、经验、观念和思想意识,已无法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了。自那以后他基本上把所有空余时间都放在了图书馆,并先后多次走访化工厂请教,到钢瓶生产厂家取经,对钢瓶的生产工艺、特性、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修改,终于编写了一本比较完整的《氯瓶维修保养及使用方法》内部参考学习书。此书为本单位氯库职工学习提供参考,同时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他还将此书分别送给了集团各水厂有关人员,并根据水厂以前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和处理经验,进行了整理,编制了一套坏瓶处理抢修的预案,到水厂讲课交流、现场演示,把经验传授给水厂职工。

近几年来,微机的出现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为了尽快熟悉掌握这一新事物,让它在生产中发挥更大效益,他又带领职工积极投身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建立并完善了“计算机管理钢瓶系统”。这套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档案方式,从钢瓶购入开始建立档案,做到时时监控,不论钢瓶在哪里都可全过程跟踪管理,记录在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程序,从而实现了安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规范管理。这套系统可以快速有效地排除钢瓶隐患,争取抢修时间,降低危险程度,达到钢瓶终身监控的最终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证明,效果非常好。

作为一个供水企业的职工,并不是非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善于观察、总结,不断完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是马宝山最有感触的体会。

传经送宝为同行带去福音

马宝山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和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使他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声望,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影响,他多次被邀请到有关单位授课,为同行传经送宝。

北京市公安局在朝阳区芙蓉宾馆举办了“液氯安全管理培训班”,请马宝山同志为来自全市各行业191个用氯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授课,讲述钢瓶维修、抢修方法等。通过讲课,既传授了安全知识,同时树立了企业形象,扩大了企业知名度。

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请马宝山帮忙,在路上警官道出实情:大兴化工厂20年前购入一瓶500公斤液氯,历经风雨侵蚀,现瓶体己严重破损面目全非,其两处阀门也早已锈死,随时有跑氯的危险,已请两家化工厂修理,都没有办法。被市局列入重大危险事故隐患之一,要求必须十万火急地请专家迅速排险。在排险现场,当地公安部门早已布好警戒线,马宝山小心翼翼地轻吊慢放,将该瓶装上车,然后警车为其开道,一路护送到自来水集团氯库。经马宝山等人一连几天的紧张工作,利用研制的专用工具,成功地把一整瓶液氯抽放出来,不仅安全顺利地排除了险情,而且还将抽出的液氯制成了4吨次氯酸钠,为企业创了收,更重要的是排除了作为市重大安全隐患的“毒气弹”。

北京化工四厂、天津自来水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化工二厂„„,很多与氯打交道的单位都留下马宝山同志的身影,不少外省市同行纷纷打来电话请教或登门取经。看到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被同行业认可,马宝山感到压力与动力共存,他决心今后通过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为同行业们带去更多的福音。

马宝山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并没有在鲜花和赞扬声中陶醉。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应该向前看,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人活着就该学会面对未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是他几十年工作生涯的真实写照,新的荣誉只会激励他更加勤奋工作,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氯库班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为首都的安全优质供水、为城市环保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七剑出鞘降群魔(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剑出鞘降群魔(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