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听哈佛大学教授的建议:中国留学生求职前如何培养竞争优势?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听听哈佛大学教授的建议:中国留学生求职前如何培养竞争
优势?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吸收更为先进的教育知识。中国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美国大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些美国的商学院中,甚至出现了被中国学生“占领”的现象。
那么,在美国大学教授的眼中,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听听几位哈佛大学教授的建议吧。
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的学生有何不同?
Fernando Reimers 教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政策项目主任、比较教育与国际领导力教育专家):
从哈佛教育学院的申请者来看,我觉得中国学生大多在某一个领域做得很好,但是比较缺乏广泛的阅历。大部分中国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直接读研,而很多美国学生会选择先工作,再考虑要不要申请深造。这段工作的经历让美国学生变得更成熟,更明确自己的目标,在研究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也会更为顺利。Helen Haste 教授(国际政治心理学学会主席、哈佛教育学院访问教授、英国巴斯大学心理学名誉退休教授):我认为中国学生“注重和谐”,而这利弊参半。一方面,中国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社会中,都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但另一方面,这也使得中国学生容易墨守陈规,很少思考现状以外的其他可能性。中国学生需要更开阔的视野、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并不只是努力做一个“好人”就好。还要懂得娱乐、运动,多去体验生命中不同的可能性——这些正是西方学生更擅长的。Robert Selman 教授(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教育与人类发展学专家):
总体来说我对中国学生的印象非常好。我带的中国博士生、或是参与答辩的中国博士生逐年增多,他们没有一个人是不成功的,学术研究都非常厉害。也许夸张了,但事实就是如此。
问题是,哈佛教育学院的博士申请越来越难。600人申请,但录取名额只有30个。所以,在申请时你一定要知道如何突出自己的特点。
Richard Weissbourd 教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及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儿童及家庭心理学家):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中国学生同样如此。但是在我印象中,中国学生普遍承受了较重的学业压力,他们参与学习非常主动,渴望在学习方面得到认同。同时,中国学生对于道德问题也十分关注。比如这学期,教育学院许多中国学生都选修了我开设的“道德问题与家庭教育”一课。Joseph Chen(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办公室项目主任):如果比较中美学生的话,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不同:第一是学习动机的不同。中国学生追求成功,注重按部就班取得成绩,喜不喜欢都要做;而美国学生从小慢慢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动力。如果可以将中国的自律和美国的兴趣结合起来最好。第二是世界观,对成功的定义不同。中国学生对成功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的定义比较物质化,认为成功的路径较为单一,认为宏观上比较难改变世界。而美国学生从微观着手,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在改变世界,对成功的定义也是多元化的。
中国留学生应如何更好地适应美国的学习环境
Richard Weissbourd 教授: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入手。首先,学校应该更加主动地了解中国学生群体,他们的特性和需求,帮助他们适应美国的教育和生活;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在入学前,应该尽量熟悉美国社会的情况。比如利用在线资源关注美国时事。另外,适当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之后再来读研,也能帮助中国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Helen Haste 教授:中国学生需要学会在一种结构更为松散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学会自主批判性思考。他们需要更深入地融入西方的环境,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Joseph Chen 教授:主要有四点:第一,了解课堂文化:认真做好课前阅读,学会问有启发性和批判性的问题,学会记笔记,能够融入课堂讨论;第二,要有独立批判的能力:学会从更广泛的渠道科学地吸收知识,不道听途说;第三,为人际交往做好前期准备:要善于观察美国人在交往中释放的信号,了解美国人的兴趣点,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打破思维定势。第四,积极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关注细节,比如如何接受指令、如何和同事相处等。多参与活动,在实践中慢慢学习。
中国教育(者)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Fernando Reimers 教授:
我认为中国的教育者应该告诉学生:不要着急,放慢脚步,鼓励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去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积累更多的经历、增加阅历、经验和成熟度。Helen Haste 教授:我认为教育系统要从应试性逐渐转变为自主性,中国应该有很多学者正在朝此努力。Robert Selman 教授:
我认为需要有更多中国学生承担起国际研究的工作。美国大学中应该有更多中国背景的老师任教,担任起中国或亚洲事务研究的工作。我认为这很重要,意义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