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检验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研究

时间:2019-05-14 09:0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T检验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T检验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研究》。

第一篇:T检验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研究

T检验

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研究——以湖南永州为例

/论文关键词:农村;城镇;学生;红色旅游;卡方检验;t检验

论文摘要:通过卡方检验和独立梓本的t体验可知,经济落后地区来自城镇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了解红色旅游;在红色旅游宣传媒介的使用数量上城乡学生不存在差异,且仅在“电视”媒介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学生更偏爱“电视”来了解红色旅游;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影响因子的评价大致相当,差别不大,两者均看好红色旅游的发展却不愿意在将来从事有关红色旅游的工作。

一 研究背景

国外的旅游认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相对成熟,研究成果也有很多,且大量集中于目的地形象认知和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认知的研究中,由于旅游者的认知属于心理学范畴,与行为的关系密切,因此,旅游认知也一直附属于旅游者行为特征的研究中,1978年,波兰学者A·Szwichten—berg采刚问卷方式对旅游者进行调查,找到了相应的旅游认知行为特征,Cr0mpt0n(1979)认为,目的地的选择行为特征表现为感知性约束条件如时间、金钱、旅行能力以及目的地形象)相互作用的函数I。80年代后的研究将心理学相关知识广泛引入进来,如Shih(1986)提出了价值与生活方式的概念,他认为感知和形象是目的地选择的决定因素,May0EdwardJ&JarvisLance(1981)提出旅游的决策过程受到个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J0seffink&AlfredK0bsa(2002)基于潜在旅游者的认知和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个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国内的研究成果也主要体现在目的地形象认知和旅游地居民认知的探讨上1,从潜在游客类型或旅游形式人手探讨其认知和行为特征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李丽梅、保继刚(2000)研究了中山大学大学生旅游认知和行为特征;吴峰山(2005)调查了山西体育旅游潜在客源市场的认知和行为特征并提出发展对策。

我国学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成果颇多,大量集中对红色旅游基本问题的研究、基于红色旅游资源,提出发展对策,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问题讨论热烈,以红色旅游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相对较少。然而从已有的资料来看,暂未发现涉及潜在旅游者对红色旅游认知的文献,更不用提针对落后地区学生红色旅游认知的研究,因此,对其认知特征的探讨将是红色旅游研究的一个有益补充。从时间来看,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迄今已逾三年,今年正好处于纲要的中期阶段,在这个时候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作一个回顾性的评价,意义重大。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端,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改革开放以来,永州经济发展同全国虽亦步亦趋,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和周边先进地区,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因此,将其作为经济落后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 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城乡学生在红色旅游的认知存在差异”的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07年4月对永州市九中、永州市三中、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及湖南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涉及初中、高中、大专及本科层次。因认知研究的范围广泛,体系复杂,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知觉、评价和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据此,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基本资料和对红色旅游的认知特征资料,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部分题项采件J多选题形式.共发放问卷64O份,回收580份,回收率90.6%,剔除非永州籍问卷及其它无效问卷,共整理出有效问卷488份,有效率为84.1%。

基础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采用交叉分析、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的t检验,针对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卡方检验是用于检验两个名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独立样本的t检验用于检验来自正态总体的两个彼此独立的样本之问的差异。P值表示检验的显著程度,P值越小,说明显著程度越高,本次卡方检验和t检验中所设定的显著程度为0.05。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1.背景数据总体特征分析

男女比例分别为41.6%和58.4%;米自农村的学生占75%,来自城镇学生的占24%,其他占l%;初中生10.04%,高中生26.7%,中专生19.67%,高职生15.4%,大学生27.66%;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00元以下占3.29%,200—500元占3.48%,500—1000元占11.89%,1001—2000元占8.2%,2001—3000元占7.79%,3001—5000元占8%,5000元以上占14.34%,不知道的占43.o3%。以上数据男女、年龄、学历背景结构合理,来自农村的学生多、家庭年收入较低,均符合永州目前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居多的客观情况,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填写了了解红色旅游的259份,占44.7%,其中农村学生占69.9%,城镇占29.1%;通过电视来了解红色旅游知识的比例最高,达到了60.1%。其它媒介按选择比例高低依次为他人介绍(17%)、网络(12.1%)、广播(5.8%)、杂志(2.7%)、报纸(2.2%);学生外出进行红色旅游最注重的因子是服务质量、讲解水平和知名度,72.2%的学生看好红色旅游,但60.3%的学生不会选择红色旅游的相关工作。

2.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了解程度差异分析

对城乡学生与其了解红色旅游的程度做卡方分析得到P值为0.005<0.05,说明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了解程度有显著差异,比较两者卡方统计量,可知来自农村的学生了解红色旅游的实际频数(151)小于期望频数(164.1),而来自城镇的学生了解红色旅游的实际频数(66)大于期望频数(52.9),因此,统计上认为,来自城镇的学生要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了解红色旅游。

3.城乡学生关于红色旅游信息来源渠道的差异分析

(1)信息渠道使用数量的差异分析

对城乡学生关于红色旅游信息渠道使用数量应用t检验作独立样本的均值检验,由于方差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概率0.196大于0.05,所以方差齐的假设条件满足,此时在方差齐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t检验,得t值为一1.127,由于双尾显著性概率0.261>0.05,所以接受均值相等的假设,即统计上认为城乡学生在媒体使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2)各信息来源渠道的差异分析

从上表可知,城乡学生仅在“电视”媒体上的卡方检验的P值为0.002<0.05,说明城乡的学生在“电视”这一渠道的使用上有显著差异,经进一步分析两者卡方统计量,可知来自农村的学生使用“电视”渠道的实际频数(83)小于期望频数(93),而来自城镇的学生通过电视了解红色旅游的实际频数(50)大于期望频数(40),说明来自城镇的学生更偏好“电视”这一渠道了解红色旅游。

4.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出游决策影响因子评价的差异分析

(1)城乡学生对出游决策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的差异分析

影响红色旅游出行的因子共设计10个,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法,其中1分~没有影响,2分~有点影响,3分—一般,4分~很重要,5分~特别重要。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得分后,应用t检验对城乡学生对因子的综合评价作独样本的均值分析,由于方差齐性检验的显著性概率0.844>0.05,所以方差齐的假设条件满足,在此前提下进行相应地t检验,t值为一1.436,南于双尾显著性概率0.153>0.05,所以接受均值相等的假设,即统计上认为城乡学生在红色旅游的出游决策影响因子综合影响的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

(2)城乡学生关于出游决策影响各因子评价的均值差异分析

一般而言,里克特量表1~5等级评分在1~2.4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问表示中立,3.5~5之间表示赞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表2中显示城乡学生最为重视的因子都是服务质量,对各因子的态度大致一致,隶属同一水平,仅在“宣传力度”和“购物品质量”两个因子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水平,即来自城镇的学生看重宣传力度和购物品质量,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以上两因子的态度为中立.

5.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未来发展态度的差异分析

城乡学生在对红色旅游将来前途看法的卡方检验值为0.132,且与未来是否从事与红色旅游有关的工作的态度关联的卡方检验值为0.315,均大于0.05,也就是说城乡学生在以上两一问题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四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永州的学生关于红色旅游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应从总体上加强教育,但相较而言,(1)永州农村学生对红色旅游的了解程度相对更低,因此,需要下更大的气力对这一群体进行红色旅游的宣传;(2)城乡学生在信息渠道使用数量上不存在差别,仅在“电视”这一媒体上出现差别,来自城镇的学生要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偏好使用这一渠道来了解红色旅游,因此,可多利用“电视”对来自城镇的学生宣传红色旅游;(3)城乡学生在红色旅游出游决策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单个因子上,无论何种户籍的学生都对服务质量要求共高,城镇学生在“宣传力度”和“购物品质量”两项影响因子在均值上与来自农村的学生分属不同水平,要求相对较高;(4)无论学生是何种户籍来源,在红色旅游前途看法和将来是否从事有关红色旅游工作上表现一致,即看好红色旅游,却不愿意在将来从事红色旅游相关工作,因此,改变学生现有态度有助于红色旅游未米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提示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学生关于红色旅游的差异,重在“是什么”,对“为什么”等问题未能深入探讨,需要另文阐述。未来还应对永州学生红色旅游认知做时间序列上的动态研究,揭示其历史演变规律。

第二篇: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提出

城乡学生学习差异很大。差异有课堂教学上的也有学科上的。

比如说学科,就拿英语来说,城郊结合部中学同时招收城乡学生。由于城乡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水平十分悬殊,而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感到难教。在初中生刚入学时,我们对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即使有些学生语数成绩挺好,英语却一窍不通。而城镇学生从小学、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学习英语,父母把他们送到各种英语班去学习、熏陶。这些学生相对来说语音语调较好,课堂上更乐于表达,而且笔试成绩也稍理想一些。城乡本身的差异让一批小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很多孩子对英语的学习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再比如说课堂教学上,有时你举个生活鲜例,举个时事新闻,觉得能引起学生兴趣,但往往和你产生共鸣的是城里学生,乡里学生见闻少,反应也慢,动手能力就更差了。事实证明农村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不及城市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城里的孩子聪明、见识广;城里教学质量高。

二、原因分析

影响城乡教学质量不同有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成长的背景不同

首先,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城市里的学生家长重视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好的情操,这对学生长大成人后能否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决定性因素。其次,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城市的学生生活丰富,家庭教育的基础实。父母常带孩子外出,可以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见识的多,对事物的反应能力自然比较灵敏。而在农村成长的孩子,特别是大山里的孩子,看到的只是蓝天白云,群山牛羊,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景象,这样怎么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呢?这就是学生成长背景的差异。

二、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

城里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或至少读过几年的书,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因此,他们的孩子从咿呀学语就开始接受一些特殊的教育和家庭的熏陶,上小学之前就学会数数,会背古诗,会讲故事,会唱儿歌,上学后家长每晚陪在孩子的身边,指导孩子做作业,三天两头了解学生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而乡村学生家长一部分没有文化,有点文化的还要忙于自己的生计,孩子上学前只要吃饱穿暖,上学后几乎就交给老师,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务工子女更不用说,家长每天早出晚归为生活而奔波别说辅导孩子的作业,就连给孩子吃一顿热饭都很难做到,这些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任道奔驰,老师为他们的学习费尽心血。

三、家长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同

城里的学生家长,对于有助于孩子学习的,都会尽力支持、满足。给孩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孩子在物质方面,不会因缺乏某样东西而影响学习。而农村家长,特别是务工人员,很大部分人未必能做到如此。有的家长甚至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已尽了家长义务,认为学习方面的事应由老师、学校负责。把孩子成龙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几乎不过问。比如,一年级学生,还不认识字;有些作业需要家长帮助学生去读、去理解,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就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去完成;有的没有铅笔、有的没有本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四、教学条件及设施不同

大多数城市学校教学环境优雅,教学设施一流,配有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活动室,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等因有尽有。这样的设施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农村教学设施简陋,教育经费紧张,特别是山区,陈旧的教室,破烂的桌凳,坑坑洼洼的水泥黑板,别说是电脑、电视,就连老师备课用的小黑板、纸张都十分紧缺。这样的条件下怎样来搞好教学,怎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就上述原因,如何才能让农村教育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答案已经很明显。学生的教育问题其实是一种文化资本的问题,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继承的文化资本不一样,这是一种隐形资产,会一直影响学生的未来甚至就业等各个方面。这只能从教师自身素质抓起。学校方面要提供各种教学设施配合教师上好高质量课堂;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耐心辅导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事业;同时家长应该付诸行动采取有效措施配合学校教学工作。最后,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农村教育得到更好发展。

三、有效策略

1.推行主体性学习法,形成教学序列化

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原则,尊重城乡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启发点拨为主线,以学生小组合作与竞争为基调,把探究体验、交际运用贯穿始终,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主体性学习法 ,初步形成了序列: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呈现问题,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其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参与的状态以及整个学习活动的效果,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特点:

首先,问题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其内涵。其次,问题要“主体化”,应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再次,问题要“梯度化”,要呈现出由易到难的层递性。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创设情景的方法有很多,如用实物巧设情景,以动作演示情景,借图画烘托情景,用生活呈现情景,用电教模拟情景,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新学习的内容

2.实施有效作业策略,促成英语学习习惯优化

作业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间接评价的重要环节,更是拓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需要。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1)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别,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设定不同的目标和作业难度,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通过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再分层,这样做既可以激励进步的学生,也可以鞭策退步的学生。

(2)多种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多种类型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保留适量传统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设计能使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的作业,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a.动手操作性作业,如英语贺卡的制作、英语名片的设计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b.调查探究性的作业,如在学数字的时候,教师请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所有的数字,如家里的电话号码、邮编、自行车牌照、小汽车牌照等,使学生深入生活,丰富对生活的体验,培育其探究精神。

四、结束语

城乡学生的学习差异较大,这无疑给我们教学工作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缩小城乡学生的学习差异,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面积提高教学的质量。

下载T检验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T检验浅论经济落后地区城乡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差异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