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考申论热点: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文库
公考申论热点: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文库.txt始终相信,这世间,相爱的原因有很多,但分开的理由只有一个--爱的还不够。人生有四个存折:健康
事业和金钱。如果健康消失了,其他的存折都会过期。
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情感 2008年5月1日,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被称为“阳光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将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府的法定义务。这一根本转折显示了中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勇气,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之后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社会政府的责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地区行政效率的高低已成为该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树立行政机关透明、开放、清廉的良好形象,加快国际化、市场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但在当前政府部门实际运行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显得苍白而无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亟待提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还是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从总体上看,我国只是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框架,多数部门信息公开仍停留在浅表层面。由于主要领导认识程度的差异,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公开的状况也不平衡。由于我国的信息长期处于为政府所垄断的现状,注定了信息公开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取得大的突破。在很多官员眼中,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更是权力的象征,对这一公共资源的分配则往往能变现为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公开越多,做事会越难”,这种思维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水平上,不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
2、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阻碍信息畅通的误区。当前,在确保政务信息畅通中还存在着三个误区,这同样成为了条例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误区一,随意扩大政府文件保密范围。很多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印发文件的时候,出于谨慎,常常会有意扩大保密的范围,把一些不应当确定为秘密的事项确定为秘密事项。误区二,重形式轻内容。随着政务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一些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公开中,被动地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对信息公开的内容,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很多公众迫切需要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获取难。此外,在信息公开中,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分类和查询制度,缺少对信息的整理,在大量的信息中,公众想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很困难。一些网站所公布的文件和信息甚至是几个月都没有更新,还有一些政府网站成了内部网,公布的都是政府内部各处室之间的工作动态。误区三,重公开而轻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信息的简单发布。
3、政府信息公开上存在一些盲区。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是政府社会管考,试大网站收集理水平提高的重大进步,但是一些“信息”是否公开仍处于“盲区”。如一些级别会议记录、领导批示、人事财务问题、对社会稳定问题等。特别“危及社会稳定”会否成为行政机关“规避”公开的最大保护伞,值得观察。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其余都可公开。但第八条同时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稳定的概念有很大的弹性。现在所有的事件都牵涉到人,一牵涉到人,就涉及稳定问题。因此,此类信息公开尺度如何把握是个难题。
4、公开信息的分类缺乏操作性。政务信息一般可分为三类:可公开的信息、依申请可公开的信息和应当保密的信息。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操作性不强,尤其是信息公开和信息安全的界限还没有弄清楚,实施难度较大。条例虽具体规定了十几类信息是必须公开的,但仍给政府机关留有较大自由裁量的空间;要求信息公开的同时,又规定信息公开前要进行保密审查,送有关部门批准。信息公开是政府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的范围很广,哪些信息是可以公开的、哪些信息是不利于国家安全的,在理论上无法简单界定,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的形势下,二者之间的界限更难区分。
5、政务公开手段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手段大多限于宣传条幅、公告栏、公告手册等,运用网站公布的政务信息比重依然较小,运用新闻媒体公布的政务信息更是微乎其微。致使群众和企业获得政务信息的渠道不畅,有些已公开的事项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6、部分单位和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的现象。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应该既包括行政事务办理的结果又包括行政行为的程序。目前有关部门信息公开的形式普遍比较单一。有的单位只是将一些行政程序编印成册供政务信息使用者在现场查阅,或仅在办公场所设立《公开栏》。有的单位虽然将一些行政许可事项搬上了红盾信息网,但是要么只是公布了机关的工作流程、机构设置、规划方案、机关工作的制度等简单的信息,要么虽然公布诸如注册登记的相关信息,但是更新速度太慢,一年或两年以前的信息也赫然在列。除此,在公开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于抽象的现象,偏重公布最终结果,而对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公布较少。或者只公开那些不得不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的事项,把有可能影响部门利益的事项加以回避,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
7、政府信息公开变成了政绩公开,政务公开栏变成了政绩光荣榜,而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闭口不谈,尤其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二、成因剖析
1.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内尚有许多部门和工作人员认为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是本部门的权力。有的甚至认为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信息公开后,造成议论纷纷的局面,会影响社会稳定,存在着“让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将“信息”公开,对上级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采取拖延、敷衍的态度。
2.权力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漠,使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受阻。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质是推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意识问题。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把当行使政府职责看成是手中的权力而非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时,那么其政务公开必定是避重就轻搞形式,以种种借口推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尽可能缩小公开范围、压缩公开深度。目前,尚有不少部门认为,本部门负责的事务就是本部门的权利范围,不愿也不必让他人知晓。
三、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对策建议
如何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政府领导干部 “阳光意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操作性不强,信息公开的有效保障不多,信息公开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使得信息公开的程度取决于部门主要领导的“阳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官员要树立“阳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二者都是国家利益之所在,不可偏废。要使“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精神逐步成为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
2、完善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等基本制度。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但相关部门实施办法仍未出台。各个政府和各个部门应根据《意见》的要求,在2008年10月底前加快制定本级政府和本部门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特别是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条例》第四章“监督和保障”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考核评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年度报告制度、举报调查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责任追究等11项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条例的贯彻执行。
3、进一步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尺度。第一、法律、法规对某一信息有明确的公开或保密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当事人申请有权机关确认相应法律违宪和确认相应法规违法,相应信息则必须公开或保密。第二、法律法规对某一信息没有公开或保密的规定。除非行政机关有证据证明该信息公开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否则相应信息必须公开。第三、法律法规对某一信息有保密规定,但保密的范围、条件或对象不明确,相应信息是否能在某些范围内、在某种条件下向某些对象公开,则应取决于相应法律法规制定机关对法条的解释和法院以往对相应案件的判例。第四、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国家秘密就要适时进行变更和调整,该降密的降密,该解密的解密。同时,强化保密管理,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信息公开与保密提供保障,切实提高发现和查处泄密隐患、泄密事件的能力。
4、完善信息公开管理机制。要建立一整套的信息筛选和发布机制,建立相应的归类查询制度。在政府网站上,以专栏的形式,将群众急需的信息及时地向外发布。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调研,到基层群众中了解群众最想知道的信息,建立与群众的经常沟通机制。同时,在信息提供中应该强化服务意识,把它当成一种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向群众提供信息。
5、完善政府行政行为过程公开。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集中于结果公开、程序公开,而对过程公开基本上没有涉及。社会公众所期望的信息公开涉及面更宽,如官员财产情况,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过程等。应加大对于重大公共决策,过程的公开比结果的公开,及时公布“正在调查、讨论、审议、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如举办新闻发布会、在各种会议提供市民旁听席、开展意见征求会等。
6、进一步强调公民参与。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则上都应向社会公开。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法定的重点范围主动公开为公民、法人等政府信息申请提供便宜服务。如果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予以监督和追究。
7、渐进的将条例完善为法律。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统计法》等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相对应冲突的法律法规。同时,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能从行政法规尽快“升格”为法律,将更好地推进整个公权领域、公共领域的透明化,更为全面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总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只是打造“阳光政府”迈出了第一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无论从思想、行动到制度都非易事,这是一个不懈努力的长期过程。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步地扎实推进,脚踏实地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无须操之过急!
第二篇:当前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黎明
日期:2015-4-13 县级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基层环节,是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它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其是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进而关系到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实现。笔者撰写本文旨在通过法律角度,透视当前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
一、依法行政的内涵
依法行政的内涵可以从以下来理解:首先,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公共行政的承担者。其次,依法行政是指对公共事物的管理,既不是对私人事务,也不是对国家行政的管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国家行政与公共行政是不同的。其行政的领域是其他社会组织所无力、无法或不愿承担,只能由国家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再者,在依法行政中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居于国家和社会的统治地位,具有最高权威。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维护公民的权益,以实现公法的价值追求。在我国依法行政是一种积极保障与消极防范的有机结合,其目的不仅仅在于对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规范,防止滥用权力,并使受到不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权利及时得到保护,而且也在于保证政府能有效地维护法律秩序,保证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的生活条件。
二、当前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和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有所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有所提升。但由于目前我国还存在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执法经费得不到保障、行政法制监督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依法行政意识树立的不够牢固。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就必须使依法行政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才能依法行政,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作法。喊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把依法行政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一味强调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借口,制定土政策、土办法,抵制依法行政;有的片面强调行政相对人应当服从行政机关的管理,重权利轻责任,重利益轻服务;有的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只重视领导的讲话、批示,忽视法律的规范、引导功能,讲话没有准则,办事随心所欲,导致行政执法水平不高;有的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脱离实际,导致依法行政缺乏具体实际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上重人治,轻法治。行政干部队伍在知识结构和法律素养上有所欠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不能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缺乏运用法律决策、办事的能力。极个别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以权谋私、人情交易、金钱交易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规范性文件审核把关不严,违法“红头文件”时有出台。由于我国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和备案机制才刚刚建立起来,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县级政府对规范性文件审核把关不严,导致违法“红头文件”时有出台。这些违法“红头文件”主要特征:是有的规范性文件强化部门权利的条款多,提供服务的条款少,强调相对人义务的多,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的少,出现了不适当强化部门利益,以及部门利益法制化的错误倾向;有的行政机关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在规范性文件中违法或者超越职权设立收费、罚款事项,与法律相抵触;有的行政机关为了争权夺利,对同一社会公共事务,竞相出台规范性文件,造成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文件“打架”现象,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情况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违法干预市场竞争。一些地方政府为实现地方利益最大化不惜频频直接插手市场竞争,通过行政命令等强迫手段,用政府“有形之手”强制管辖行政部门消费特定产品,保护地方企业发展,推行地方保护主义。
(三)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不顺畅。推进依法行政,必须构建完善、系统、顺畅的工作体制。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它承担着依法行政工作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重要职责。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哪个地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搞的好,其依法行政也就搞的比较好,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也比较顺利。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的建设,在2001年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各级政府法制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体制与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从机构设置情况看,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乡一级政府未设置专门的机构。多数还是兼职人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依法行政工作体制呈现出上强下弱的“倒三角”态势,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基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政府法制机构内部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从知识结构看,目前,政府法制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是从行政工作岗位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学习,在法学理论、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从年龄结构看,尚未在总体上形成梯次的年龄结构。从个人状况看,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专业性较强,个人发展受限制,一些长期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得不到提拔重用,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法制办对于违法执法人员的处理只有“建议”权而没有直接处理权,严重影响监督效果和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对依法行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四)行政执法随意,违法行政问题突出。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主要的职能,是行政机关履行管理社会职能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能否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作用,最终要靠行政执法来落实。同时,执法活动直接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人民群众往往是通过行政执法来认识和评价政府,认识和评价法律,行政执法是否公正、廉洁,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威望和法律的权威,关系着依法行政的成败。一是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表现为:行政执法队伍过多、过滥;行政执法权分散;执法主体不合格;部门职能重叠,职能不清,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严重。二是行政执法“利益化”。目前,多数基层执法队伍经费的主要来源是罚款和收费,而且罚得越多,收的越多,返还的也就越多,使行政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执法就是罚款,执法就是收费已经成为个别执法人员的“准绳”。甚至有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给每个执法人员下达罚款任务,开展罚款竞赛。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着走,争管辖,争权利,争罚款,争收费。有的对于违法行为不是及时制止,而是任其发展,事后收拾“残局”,有的故意设置“圈套”,引诱行政执法相对人违法,然而施以重罚,陷民于不义。三是执法程序“随意性”。有的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申辩权;有的不告知行政执法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途径,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法律权利;有的颠倒程序,先罚款后定性;有的该适用普通程序的,却适用了简易程序,该适用简易程序的,却适用了普通程序;四是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偏低。从文化素质看,基层执法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0%,大多数为高中学历,甚至是初中、小学学历。从法律素质看,目前,大多数执法人员没有受过法律专业教育培训,缺乏行政执法所必备的法律素质,执法不懂法,随意执法,滥施处罚现象严重。从道德素质看,目前,部分行政执法人员原属社会无业人员,甚至是违法违纪人员,这些人在执法中“霸气”十足、“匪气”十足,违法执法、野蛮执法严重。
(五)法制机构不健全。法制机构的人员编制普遍偏少,又没有设立统一的准入资格、标准,与其所承担的职责不相适应,工作任务难完成。随着《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和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等工作的推进,各种各样的行政争议大量产生,特别是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难题在基层政府频繁发生,而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却大多缺编少员、力量薄弱,很多地方法制机构专职人员数仅为同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的一半,甚至更少。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推进,政府法制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政治、法律、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领导大多由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多数工作人员还兼顾其他工作,不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政府法制工作。从知识结构看,政府法制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是从行政工作岗位转行而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学习,在法学理论、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从年龄结构看,尚未在总体上形成梯次的年龄结构。从个人状况看,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专业性较强,个人发展受限制,一些长期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得不到提拔重用,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强。行政执法监督是规范行政执法的有效途径,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行政执法监督一般采取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和专项检查,下达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通知书、法制建议书,法制协调和行政复议等方式。虽然方式方法很多,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一是行政执法监督缺位。集中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活动数量偏少、范围偏小,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和全面化的执法监督格局,造成依法行政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二是行政执法监督滞后。认为监督就是查错纠偏,忽视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偏重于事后监督,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三是行政执法监督缺威。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对于违法行政行为,往往是就事论事,对事处理的多,对人处理的少,虽然违法行为得到了纠正,而违法执法者却很少受相应的惩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七)行政执法的强权性突出。缺乏民主性和程序抗辩是我国行政执法中的一大弊病。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关习惯于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视为行政管理的被动接受者,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式以直接干涉和命令服从为主,总是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很少进行平等交流,不能摆正行政关系之中双方当事人的位置,通过协商、对话或者赋予相对方足够的程序抗辩,使相对方在参与行政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行使其知情权和抗辩权,从而最终达到自觉自愿履行义务的目的。有的执法人中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申辩权;有的行政机关不告知行政执法相对人获得法律救济的途径,剥夺了行政执法相对人的法律权利;有的土地确权案件,房屋登记没有证据,仅凭草图或复印件作行政决定;有的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不经司法鉴定,自作主张,强行认定,使行政处罚不具备法定事实要件,导致因行政处罚主要证据不足而败诉。
(八)行政机关对行政诉讼的对抗性不容忽视。近年来行政机关对法院行政审判的配合程度有所提高,但不协调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行政部门对行政权受到行政诉讼的约束和审查,甚至当被告不理解,对法院行政审判存在消极对抗情绪。个别行政机关在诉讼中不能积极配合,甚至有的不答辩、不应诉、不出庭、不举证。作为行政民主化的标志,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加强部门领导对本部门工作的了解,而且能够促进领导了解民意,有利于案件及时高效处理。但在审判实践中,行政首长出于怕丢面子,怕担风险等心理,不愿出庭应诉,多数只派一般工作人员到庭应付,有的只委托律师出庭,行政首长出庭率极低。民告官不见官,导致行政相对人认为法院官官相护,情绪对立,致使行政争议难以处理,甚至形成缠访缠诉,法院处境尴尬,审判失去尊严。
(九)行政执法目的不正确。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行政事务的正常管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然而有些行政机关,其执法目的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行政执法带有强烈的利益色彩。目前,多数基层执法队伍正常经费不足,主要来源靠罚款和收费,罚得越多,收的越多,返还的越多,“执法养人,养人执法”,行政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着走,争管辖,争权力,争罚款,争收费,造成重罚轻管,以罚代管。(十)承担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机构较弱。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政治性、综合性、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大多与政府办公室混编,干部配备难以到位,编制在3人和3人以下,有的县级法制办人员还兼任政府办的其他工作,使法律赋予的职责无法履行。
(十一)“人治”思想未根除。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人治”思想根深蒂固,缺乏法治文化的长期熏陶。再加上建国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真正形成重法、奉法的良好风气。总体而言,依法行政还是一项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工作,在基层,尤其是县、乡级政府中依法行政的认识还没有及时跟进。有些行政部门的领导,“长官”意识强,在行政管理中只知道采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一些重大决策不是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而是凭个人感觉拍板。有的执法者,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抗法,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
(十二)行政管理职能设定不够科学、严谨。行政管理职能设定缺乏强制的可操作的法律规范。职能设定过于笼统、宽泛、不具体,有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有些政府机关管的事情过多,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情。有些政府部门之间职权交叉、重叠,引发行政执法争议,或者相互推诿、扯皮,降低了行政管理效能。
二、解决县级政府依法行政问题的建议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鉴于当前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民主政府、法制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
(一)加强普法教育,增强法律素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学习,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增强依法行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和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教育和督促行政执法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观念,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高度,加强行政执法宣传教育工作,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平息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要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活动,通过坚持经常性的上街宣传和固定宣传栏宣传、加大报纸、电视媒体宣传力度、深入社区、学校进行法制宣传等方式,开展行政诉讼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营造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促使行政执法人员特别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念教育,牢固树立现代行政执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提高理性层次,转变政府职能,由命令与服从的等级关系过渡到权力与权利的均衡关系,由官本位、权力本位过渡到民本位、权利本位,对政府权力运行的范围、方式和方向作合理调整和配置,促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二)推进机制建设,加强行政执法基础保障。要从健全和完善各项行机制入手,提高依法行政的保障水平。完善行政机关经费保障机制。行政执法队伍的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统一予以保障,其罚没收入不再返还,使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与部门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从源头克服利益驱动。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要科学安排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自觉服从并服务工作大局,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研研究,严格履行法定程序,逐步完善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集体审议、公开发布和上级政府备案审查等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采纳合理建议,使制定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轨道。与此同时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在乡一级政府设置政府法制机构,为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坚实的基层基础保障。强化政府法制机构权威,政府拟出台政策性文件,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涉法文件,应由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实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向政府法制机构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建立行政机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建议人大常委会或政府制定各级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的相关规定,明确出庭应诉的案件范围和出庭次数,由政府和行政法制部门对各级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塑造行政机关良好形象,促进“官民”和谐。
(三)提升队伍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秩序,推进依法行政。要把好用人关。严格准入条件,把好行政执法人员的入口关。要以《公务员法》的颁布为契机,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配套的政策性规定,为行政执法人员的入口设置良好的法律关。要争取通过5-10年的努力,确保所有的专业执法人员具备法律大专以上或相当的专业水准,其中,行政执法的分管领导,执法股室负责人,以及法制机构的全体人员均应具有法律专业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严格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坚持执证上岗,基本素质、基本条件不合格的不得颁发执法证,无执法证的不得上岗执法。对执法过程中的严重违法违纪人员,要吊销其执法证,并将其清除出执法队伍。加强现有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培训。要按照“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强对现有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业务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干部学校)这个大平台,通过在岗轮训,换发证培训,新颁布法律的培训以及其他的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实现对执法人员培训的定期化、规范化,以此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坚持逢进必考,逐步提高门槛,对新录用人员采用试用期的方式进行考查,考查合格后再允许其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对于严重违法执法人员,要坚决将其清除出行政执法队伍,从整体上确保行政执法队伍素质。通过开展“文明执法”竞赛,评选“文明执法单位”和“人民满意的执法者”等活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弘扬正气,使广大执法干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展现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加强与审判机关的沟通协调。建立行政机关与审判机关的良性互动机制。一方面,法院应充分发挥司法审查职能,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支持和帮助行政机关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和素养。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司法建议,有的放矢地研讨行政机关败诉原因,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程序规范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理念,改善行政执法作风。强化内部培训和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引领行政执法人员认真学习行政执法相关法律知识,深入研究专业知识,提高综合执法能力。严格履行告知、听证等制度,对案情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防止滥用行政裁量权,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四)坚持惩防并重,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防患于未然。坚决掐断行使行政权力与经济利益的联系。构建刚性的责任行政机制,坚决遏制行政腐败。刚性的责任机制应包括警示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刚性法治和监督体系等诸方面要件。警示教育是渎职行为的心理克星。实践证明,利用重大典型案例对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进行警示、训诫性教育非常必要且行之有效。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警示教育往往可以给受教育者以强大的心理压力,使责任意识成为权力运行的“影子”,以时刻提醒权力行使者筑守心理防线。但警示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警钟长鸣。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对所有的行政执法部门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坚决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刚性法治是治理行政“失位”、“越位”的法律克星。一旦行政“失位”、“越位”造成严重后果,构成渎职犯罪,决不以“执行公务”为了工作或其他理由而予以迁就,必须给予法律制裁,提升对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可以有效遏制并制止行政腐败。为此要完善相关的司法审查制度,扩大司法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受案范围,规定任何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存在行政不作为或行政“越位”,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有侵害或影响,原则上行政相对人均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促使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对渎职者形成一种压力,通过曝光、追查、处罚等过程,促使行为者知错改过,也警醒教育他人不再重犯。为保证公共权力行使中的正当性,甚至不惜牺牲一些效率作为代价,行政内部监督虽然很费钱,但还是很必要。要加强政府内部的层级监督,不断强化人大监督和政协、群众的监督,这都是遏制滥用行政权力和维护公民权利的“利剑”与“盾牌”。从制度层面最大限度地预防、遏制及惩治行政渎职行为,通过一系列责任追究制度,对公职人员消极不作为的恣意进行有效的制约,进而在权力与责任、职权与职责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平衡状态。
(五)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政府行政管理行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推行政务公开,是规范行政行为,实现依法行政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行政服务中心或“一站式”服务大厅,规范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行为,使之成为政府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各类行政管理活动,除法律、法规要求保密的之外,都必须依法向社会公开。政务公开内容包括职责范围、执法和办事程序、工作质量和收费标准、执法和办事时限以及行政违法责任和救济途径。同时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财政收支、干部人事任免、重大工程建设等作为政务公开的必备内容。
(六)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能力。县级政府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重点解决因企业改制、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及“三农”问题引发的涉及群体利益的社会矛盾,切实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和纠纷的激化,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要建立并完善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预测、应急指挥处置、抢险救援与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能力。
(七)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改革行政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要加大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评议考核力度,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行政机关执法状况的重要标准。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追究的范围和具体程序,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统一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收支不得以任何形式挂钩,县级政府不得向行政执法机关下达收费和罚款指标,不准搞变相返还。
(八)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力度。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着力解决法制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同其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县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都必须设立相应的专门的法制工作机构,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政策法律水平较高,驾驭全局、统筹协调能力较强的政府法制干部队伍;要将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力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要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审查,防止违法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同时要落实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保证文件的严肃性。推行重大决策合法性论证制度,实现政府决策法制化。要推动决策权、审批权等重要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防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现象的发生。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开展经常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九)实行职权法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红头文件进行行政管理的方式,已很不适应且弊端很大。一个处处不公开、随时都可能拿出“红头”文件作为秘密武器来约束别人时,老百姓将无所适从。面对一个朝令夕改反复无常的政府或部门,就不可能有稳定安全感。政府动辄以自已内部下发的老百姓一无所知的“红头”文件为借口去依“法”行政,其危害性不可小看。实际工作中,“红头”文件错了,难以找到责任人,“集体负责”往往谁也不负责。政府取消“红头”文件,说到底是自我剥夺权力,自觉限制滥用权力,从本源上杜绝随意的行政行为。既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活动理应向人民公开,民众理应对政府的活动享有知情权,政府的行为应尽可能透明。转变深化审改,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政府行政行为方式要从行政命令式向以“顾客取向”的伙伴关系发展。“顾客取向”表明了政府的服务性及与传统的服务不同。传统的服务方式是由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提供服务,维持管制等,而新的服务方式是从伙伴关系和合作关系为准则的,它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互相协商。平衡结构使政府趋向于用蹉商、谈判、解释、说服的方式,致力于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互动状态的构建与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种社会力量。行政权力应从集权过渡到分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分权管理,具有灵活性,能根据环境和行政相对人的需求迅速作出反应。更具有效率,下级行政管理人员接触社会机会多,了解问题症结,权力下放能使他们制定出解决行政的最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行政相对人。发挥创造性。好的观点、方法来源于实践中,同行政相对人打交道的政府工作人员,权力下放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责任感,从而产生更高的生产率。政府行政行为运作应从“公营”向“私营”发展。公营主要指由政府直接提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私营化能使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战略意义和优先发展的项目上。私营化的特点,就是在行政管理中注入市场规则和企业管理经营。它的目的是减少政府的官僚主义,提高服务质量;运用市场机制来进行管理,如向企业收取高额排污费来减少环境污染,鼓励私营企业投资公益事业等。鼓励竞争,把政府的部分事务,交给社会法人团体管理,可以提高效率。同时,行政管理应向信息化发展。推进政府部门办公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政府在网上设有自己的网络和网点,向公众提供不保密的政府信息和检索服务。通过电子支付电子文件交流,咨询、信息服务等方式,便于民众获得政府服务。通过政府网站,政府的目标、计划、意图可以让公众理解,还可获得公众的反馈信息,以改进政府的工作,这就等于让民众参与了政府的决策过程。掐断行政权力与经济利益的联系。防治腐败应当从规范行政行为入手,将任何可能滥用的权力限定在严格的范围之内并辅之以公开化程序化的措施,这是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腐败生于权力本身而且与权力的限制程度有关,对权力的限制越少,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大。“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腐化”这句名言至今仍发人深省。行政机关行使权力必须禁止与经济利益挂钩。要改变一个单位既是行政机关又是公司的“双轨制”现象,防止今天处罚别人当“裁判员”,明天又当“运动员”。不应同时履行行政职能,以杜绝“屁股指挥脑袋”的现象。应坚决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制度。行政机关要全面推行工资统一标准,会计统一核算,财务统一管理,采购统一招标。使公务员没有贵贱之分。使用大额经费必须集体研究,不搞“一支笔审批”。
结语
县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实际工作中,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行政行为大多数由县级政府作出,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并需要县级政府处理和化解。县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显现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都迫切需要县级政府对目前存在的如法制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低,执法监督难等突出问题作出部署和安排。要通过不断的建立健全法制机构,不断的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素质,不断的完善政府的执法监督工作等有效措施来保障县级政府真正的依法行政
第三篇: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政府信息公开)
2012浙江省考申论热点材料:政府信息公开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给定资料
材料1:
如果想提取自己的住房公积金,需要经过哪些手续?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所在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上查询相关信息。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我国4.5万个政府网站应当承担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职能,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但是,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发布的《中国行政透明度报告·2009》(以下简称“报告”)中,同样是省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在主动公开信息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在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公积金查询”栏目,可以查到关于申请住房公积金的所有信息,包括提取公积金的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机构和办理费用五个方面,报告调查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键入“住房公积金”、“公积金”等信息,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
报告指出,北京市主动公开信息的内容广泛,特别是行政收费信息公布及时、全面;通过明确公开时限和建立多部门公开信息的协调机制,保障了主动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政府公报出版的连续性强,分类细致,便于查阅;政府网站的集成度高、检索功能完善、栏目设置合理,发挥了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新闻发布会制度已经规范化;政府信息公开的指南和目录也较完备。
上海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作为议事协调机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行政级别高于主管部门--市政府办公厅。2009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新的“三定方案”明确了信息公开职责,并增设政府信息公开处为专门机构。根据《2009年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专职人员已经达到165人。
在主动公开信息的广泛性这一测评指标中,北京市政府比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得分高出9分。《关于印发北京市2009年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附件中,包含了具体的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从而获得了满分;在政府网站的检索功能测评指标中,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首页设有“搜索栏”,经过研究团队的实际测试,支持标题搜索、全文搜索、模糊搜索等多种搜索。
在“依申请公开”这一测评指标中,天津市成为报告特别提出的优秀范例。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依申请公开”栏目,可以在线填写并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而且申请时仅要求提供申请人姓名、证件号、联系方式等,没有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研究团队发起了5宗信息公开申请,都在法定期限内获得了回复。两宗拒绝提供信息的理由分别为:“请与市红十字会联系,因为不属于本单位公开范围”和“申请内容不明确”,没有违反条例之处,而且对不属于本机关公开的事项,提供了相关机关的名称或者联系方式,说理较为充分。
在这份报告中,得分超过60分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12个,及格率为40%。而在被测评的43个国务院下设机构中,及格的仅有银监会和商务部。
值得关注的是,被测评的各省(区市)与下属地市相比,总分往往领先下属地市十多分甚至二十多分,“这个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政府信息公开自上而下推行的现状,也说明了目前我国信息公开的资源集中于高层级政府机关。”王锡锌认为,“目前信息公开在地方政府落实得不好,越往基层落实得越差。95%以上的县级政府甚至没有专门负责信息公开的机构,而信息公开需求的重心在基层,资源配置的重心却在高层,二者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报告显示,在全国分区统计中,中南地区的平均得分最高。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行政透明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例。所以,我们建议推广信息公开的典型,着力解决中央与地方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同层级政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王锡锌教授建议。材料2:
2009年10月22日广州市财政局一公开政府“账本”,就引来大批想来“审一审”的市民。昨天和前天,首次公布市直部门预算的市财政局官网被市民“点爆”,大部分时间处于难以登录状态。广州市财政局的网站23日一度因为蜂拥而至的下载浏览而“瘫痪”了。
这是中国内地城市第一次在网络上将政府“账本”完全摊在了阳光下。点击打开后可以看到,文件完全由图片格式构成,占用了2.08G的硬盘空间。如果打印成普通杂志般大小,将会如两块砖头厚。此次公开的预算涉及从市委办到食检所的114个部门,每个部门的预算内容包括“部门基本情况”、“预算收支基本情况”、“项目支出基本情况”、“收支预算总表”,及详细的“收入预算总表”和“支出预算总表”。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明年只要我们的部门预算经过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就立刻上网,向社会公开。”
以最为庞大的、足足有18页的广州市教育局预算情况为例,人们除了可以看到教育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外,还可以看到农民工子女教育补助经费、技工教育支出等详细科目,以及每一所市属学校的预算收支情况。广州市的举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有关专家指出,这一举措是近年来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持续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化建设步伐的一个新高潮。
24日记者多次查阅这些部门的预算,但大部分时间都打不开,而且查阅起来并不方便,需要过许多道关卡才能看到预算真容。可能由于查阅人数较多,网站打开非常慢,打开一个页面要么打不开,要么显示不完整,需要不断刷新许多次才能打开。
部门预算公开采用的是简单的文件下载索引列表,需要逐个下载后才能观看,而文件完全由图片格式构成,占用空间很大,下载非常费时间。
记者打开预算文件后,发现预算内容还是比较详细的。如,在广州市社保局预算中,“项目支出基本情况”分为 “经常性专项支出277010.89万元”、“一次性专项支出10581.71万元”,并用文字叙述了各项支出的大致内容,如,“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政府资助资金17819.12万元”、“市高级技校1084.1万元:模具精密加工配套设备,新建课室多媒体及监控设备,更新教学电脑130台”。
不过,各部门预算都还有待进一步细化的地方,许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较为含糊,如广州市委办公厅的“支出预算总表”,只简单罗列了行政运行、专项服务、专项业务、事业运行等几项,而预算总额达到9548.83万元,公众对这些预算的具体去处并不太了解。公众十分关注的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在预算支出中没有找到相应踪迹。
材料3:
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土地市场问题,国土资源部在近日发布的《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中表示,该部门户网站专门开设“土地市场”频道,加强对土地市场信息的发布。今年,国土资源部将把政府信息公开纳入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中。
报告称,2009年,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集成中国土地市场网、中国城市地价网、中国国土资源报及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网站的相关信息,专门开设“土地市场”频道,设置了土地出让、供地计划、地价信息、用地审批、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政策法规、违法案件、土地资源概况、市场分析、理论探讨等栏目,建立有效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监管系统,权威发布各种土地市场信息。
2009年,该频道以及相关网站共上传监测监管系统数据90万余条,其中土地交易合同(包括出让合同和划拨用地决定书)33.9万条,发布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和供应结果三类信息共计7.8万条,对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有效引导土地市场预期,促进土地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土资源部认为,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是结果的公开,政策措施解读不够,行政审批过程公开不够,社会公众参与不够。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国土资源部将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各司局和单位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准确地公开所产生的政府信息;同时对条例施行前产生现依然有效的政府信息进行集中梳理,按照轻重缓急逐步予以公开。
同时将重点建立政务公开的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估制度,明确将考核的原则、内容、标准、程序、方式和奖惩,纳入到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中,把政务公开与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贯穿于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材料4:
“钓鱼式执法”被公众质疑有“罚款经济”利益驱动。为查究竟,北京律师申请上海市18个区县的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以及上海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19个执法单位公开近两年来处罚黑车的罚款数额,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上述机关应当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但很多人认为,北京律师很可能会得到“不尽如人意的答复”,因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没有具体规定什么可以公开?公开范围笼统、原则,不具有强制性。
这些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2009年7月中旬,重庆的车主们严重质疑市政管理委员会:为什么燃油税改革后,养路费和部分公路收费都被取消,而重庆仍然收取路桥费?政府应该公开路桥费的收支情况。但相关负责人却说:“此事敏感,不能说。”上海一孟姓业主,曾要求上海市虹口区城市规划管理局公开国际明佳城《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意见单》,该局以“该信息属于行政机关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因其内容不确定,公开后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为由,拒绝公开。
针对此,某法律专家建议:“法律必须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作出界定,否则实践中,行政机关常常以„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为借口,妨碍信息公开。”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政府机关、涉密单位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计算机信息系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机关、单位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比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对涉密信息系统实行分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保密设施、设备规划建设和配备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采取分级防护的措施,可以使涉密信息系统的防护重点更加突出,方法更加科学。而保密设施、设备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将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机关、单位在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与使用管理中的安全保密问题。
新修订的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这样规定,既强调依法保密,又强调依法公开,这就非常正确地规定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划出了清晰界限。
正如一个公民要保护自身信息的安全,一个国家也要保护自身信息的安全。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同时,也要看到,信息资源应该合理充分利用,掌握和使用信息也是一项权益,特别是公民有权利也有责任了解政府信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监督政府。不应以保密为由拒绝公开那些应依法公开的信息。信息保密和信息公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关键是要做到依法保密,依法公开,做到保放适度。该公开的不公开,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该公开的公开了,同样也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前,既有定密过多、范围过宽、解密不及时的问题,也有该定不定、该保不保、高密低定的问题;既有该公开而不公开的问题,也有不该公开而公开的问题。这两类情况同时存在,同样有害,都有违保密法的基本原则。
这次修订对保密与公开的关系作了充分考量。一是明确规定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二是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三是明确规定机关、单位定密不当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四是明确规定解密制度,设计了自行解密和审查解密两种解密方式。材料5:
今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网友提出的三类问题的回应出现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页面上。此前,6月25日,上海市市长韩正也曾在《地方领导留言板》发表公开信,对今年网友的46条留言进行分类回复。这些问题涉及住房保障、户籍制度改革、“世博大礼包”发放等热点话题。据悉,上海市已经出台具体解决方案,并在逐步实施中。
作为唯一一家覆盖全国的互联网官民互动平台,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经走过4个年头。截至目前,日均接收留言1300-1500条,有41位省级主要负责同志、157位地市级主要负责同志对网友留言做出公开回复。
“领导会看我们的留言吗?”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设立之初,工作人员接到网友电话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5个“80后”编辑会耐心向网友解释:留言板上所反映的问题,编辑都会交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专门工作人员,以供领导审阅、批示。
近年来,领导干部上网已成现实,国内政府门户网站数量已逾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网上民意重视的程度加强,“政府2.0”的概念逐渐流行开来,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认可,地方门户网站上纷纷出现了“留言板”、论坛等互动版块。
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认为,既然互联网已进入了Web2.0时代,电子政务也不能停留在单向传播阶段,应当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网民和党政领导可以进行双向的沟通。《地方领导留言板》便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搭建起来。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民网也不能回避,应当有一个地方,把大家对同一类问题的想法聚到一起。”廖玒说。
国家行政学院某教授认为,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事物,推动了公民参与政治,推动了民主化进程,有助于社会开放,利大于弊。
网友对网络问政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现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编辑们很少被问及诸如领导人会不会看到网上留言之类的问题了,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到网络问政的活动之中。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您认为哪个渠道最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问题,高达69%的受访者选择“网络”,而选择“信访”的受访者仅占2.5%。
正如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所言:“领导干部不仅要上网收集„网情‟,更要下网办好„网事‟,实现政民互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6:
政府网站为谁办?这看似一个简单而基本的问题,但在我们的网站实际动作中并没在得到很好的解决。因而会出现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一些政府网站往往以政府部门形象展示、自我宣传为主,充斥其间的很多是政府官员活动和讲话。即使是信息发布,也是以我为主。不是看网民要什么,而是看我想要发布什么。如果不想发布,则以保密需要为挡箭牌。而国外政府网站主要是从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二是一些网站的重要评价原则是领导满意不满意,而不是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第三个问题是目前很多政府门户网站内容客户意识不强,分类较乱,服务对象不明确。从我们国家地级、县级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内容分类情况来看,按照以用户对象提供服务的分类非常少,更没有形成个性化的定制体系。由于网站的建设理念不清晰致使定位不准确,浏览的人往往不知道这个网站的建设主旨是什么,要体现什么作用。
其实,政府网站服务政府与服务公民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因为我们的政府本身就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政府网站应该充分体现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因此,我们的网站建设首先是应体现亲民、利民、便民的建设思路。我们的政府门户网站应该树立民众第一的服务意识,把服务好网民作为就是最好的形象展示。
在政府网站的服务意识方面,美国政府网站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从设计的服务栏目,呈现的服务窗口,以及可以通过该网站进入的其他网站的便利程度和查询、搜索的便捷性来看,都是一流的。也就是说,通过该网站,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的服务公民意识。正如美国总统在关于电子政府的讲话中所宣扬的――这是美国的21世纪的政府,是你们的政府,是很容易接触的政府。从FIRSTGOV网站的首页所提供的服务来看,几乎包括目前网站所可能提供的各种服务,例如“关于我们、帮助信息、网站地图、搜索、高级搜索,主题选择,客户调查、参考资料”;而且在网页下面还有“隐私与安全,常问问题回答(FAQ)、联系我们,与我们连接等服务内容。这些内容的丰富提供,充分显示了网站的人性化服务特征。
作答要求
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二、对于保密和公开的关系问题,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浯言流畅,不超过200字。
三、××省正在研究全面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精神,请依据给定材料为其撰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的内容提纲。(20分)
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四、结合给定资料的具体事例,围绕“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打造阳光政府”,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语言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参考答案
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信息公开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央与地方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域发展不平衡和不同层级政府发展不平衡。第二,信息公开层级不合理。省(区市)信息公开情况优于下属地市,越往基层落实得越差。而信息公开需求的重心在基层,资源配置的重心却在高层,导致二者产生矛盾。第三,公开内容以政府为主,缺乏对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的公开,缺乏服务意识,并且政府网站的重要评价原则以领导是否满意为依据,同时政府门户网站内容客户意识不强,分类脚乱,服务对象不明确。第四,信息公开法律法规方面未具体规定公开内容,缺乏体制保障。公开范围笼统、原则,不具有强制性,增加了信息公开的推行难度。
二、对于保密和公开的关系问题,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的看法。(20分)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浯言流畅,不超过200字。
保密和公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首先,保密是公开的前提。凡涉及国家安全的事务,要分级保密,有序公开。其次,公开是保密的保证。公开是为了更好的保密。只有公民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可能更好地保护国家秘密。最后,保密和公开有着原则界限,不可混淆。因此,我们应当辩证看待保密和公开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关系,切实做到依法保密、依法公开,做到保放适度。
三、××省正在研究全面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精神,请依据给定材料为其撰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的内容提纲。(20分)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
为打造透明性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我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首先,通过明确公开时限和建立多部门公开信息的协调机制,保障主动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其次,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作为议事协调机构;第三,增设政府信息公开处为专门机构;第四,加强对基层政府的资金支持,帮助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第五,加强对政府人员引导和培训,培养其主动公开信息的观念。第六,完善政府网络等基础设施。
四、结合给定资料的具体事例,围绕“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打造阳光政府”,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2)语言畅达,条理清楚;(3)总字数800-1000字。
信息公开就能打造“阳光政府”
古代有个故事叫“三人成虎”,说的是第一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可以不信,第二个说街上有老虎,就将信将疑,第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就不得不信了。人们最终之所以会相信有老虎,是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只能选择相信谣言。
当前社会频发民告官现象和群体上访事件,虽然因素众多,但其中一条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公开,群众不了解真相,当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导致误判,产生怨气。细究原因,责任要归在政府等公共机构身上,因为它没有及时公开信息,导致了民众的误信错判。据媒体披露,在一些地方,群众之所以会阻挠一些项目建设、围堵政府大门、集体上访等等,原因就在于信息掌握不全面,对可能导致的后果拿不准。通过公开信息,让公众与政府一起关注重大决策,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但能化解社会矛盾。而且能增加群众与政府的向心力。
如何消除群众对政府的误判,保持政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笔者认为:必须打造务实政府、为民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阳光政府。政府是否务实、为民、依法、诚信,关键是要做到信息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群众最关注什么,就告诉群众什么,领导知道多少,群众也知道多少。只要信息公开透明,就会避免类似“三人成虎”这样事件的发生。
怎样做到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机制,依靠制度推进并予以规范。首先,推进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重大决策前组织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增加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听证事项、听证组织、听证程序、听证结果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要进行明确,并配套听证的监督与管理措施。其次,推进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实施重要事项公示,就是要让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和决策后的实施过程及时向社会进行公示,真实地向社会公开行政机关实施的,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事项。通过各种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公示,认真吸收、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采纳合理建议,认真答复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其三,推进重点工作通报制度。行政机关在推进重点工作的过程中和工作完成后,向社会进行通报,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并监督其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各项工作部署的执行有力和落实到位,确保抓出成效。其四,推进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行政务信息查询制度的目的,就是通过丰富和完善各种政务信息查询平台,及时、高效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务信息的多样化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民众的知情权,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总之,政府推进信息公开,不仅是施政观念的进步,而且是一种开放心态。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等措施来打造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既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增强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能够消除群众的疑虑和误判,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公考申论::食品安全
材料阅读
材料1:
李克强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下决心解决群众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他指出,今年要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典治乱必须重拳出击。一是严肃依法进行整治。要完善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让犯罪者承担应有的刑事责任,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使其不敢以身试法。二是强化企业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健全诚信体系,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要建立安全信用档案。严格执行市场退出机制,严重违法者不允许再涉足食品行业。三是落实政府监管职责。要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广覆盖的监管格局,消除死角盲点。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增强监管合力。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把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况和发生之初。对渎职失职行为要严肃责任追究,绝不允许在工作中推诿扯皮。改革和完善体制,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有关部门要组织督查。
材料2:
刘姨来自梅州,退休后搬到珠海跟儿子一起居住。她说,在这里耕种的居民有来自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的,有来自省内各地的居民,大家都是怕吃到施放农药、施放催长激素的蔬菜,所以就买来锄头、扁担、水桶开荒种菜,一个四口或五口之家,开一片50平方米的菜地就能解决蔬菜供应。“我种的韭菜要三个礼拜才能长成筷子长,而一些菜农三天两头喷激素,四五天左右就能收割,这样种出的韭菜敢吃吗?” 6
刘姨菜地旁边是钟先生的地,他也是退休后从内地迁到珠海来的老人。他说:“最可怕的还是头顶鲜花的青瓜。”他从菜地里摘了一条弯曲的青瓜,把瓜端举给记者看:“我们自家吃的青瓜结果时花就谢了,而市场上卖的头顶鲜花的青瓜都是用避孕药、雌激素涂抹的瓜,人吃了就会出现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等可怕的后果。”
与老年人开荒种地不同,在珠海某企业工作的白领陈先生采取的阳台种菜的方式,用花盆盛上土,在阳台上种植薯叶、西红柿、豆角等蔬果。
毒豆芽、“绝育”青瓜、毒肛豆……国内农产品问题层出不穷。珠海市盛宝自然博物馆馆长李盛炳认为:“现在监管技术也存在问题,就拿避孕药涂抹的青瓜来说,农产品检测不一定能查到,农产品激素是否超标还处于监管盲区。” 材料3:
今年41岁的谭某东是当地人,仅有初中文化。去年7月26日,谭某东从南海大沥镇买进550斤猪肉,运进自己所开的肉胶加工场予以“加工”。这些猪肉被一一切片后,丢进一种由猪血、硼砂、豆粉、糖、盐、水等物混合而成的“染色剂”里浸泡,使它们的颜色渐次变成牛肉色,总重量增加为700斤。接着,谭某东将上述“牛肉”运到自己位于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档口假冒牛肉批发销售。办案人员查扣“牛肉”当日,发现有97斤“牛肉”成功销出。经质监部门检测,其中硼砂的含量高达3800mg/kg。
谭某东向办案人员交代说,从去年1月开始,他用猪肉变“牛肉”的方法制作、销售假牛肉约16吨,销售金额约23.4万元。
检察官说,谭某东以6元/斤的价格买进猪肉,又以6元/斤的价格批发“牛肉”,赚的是猪肉增重后的价钱。估计购货者买进“牛肉”后,以真牛肉10多元一斤的时价转卖。
南海检察院检察官查询多种资料后说,硼砂具有增加食物韧性、脆度及改善食物保水性和保存度的功能,因此添加硼砂的食品蓬松而有弹性,不法人员常常添加到腐竹、肉丸、凉粉、面条、饺子甚至粽子、元宵中。但硼砂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连续摄入后会在体内蓄积,妨碍消化酵素作用,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危害,引起急性中毒等。婴儿、儿童和成人摄入量分别达到2~3克、5克、15克即可致死。我国明令禁止食品中添加硼砂,2009年,卫生部还将在肉类和肉制品中违法添加硼砂的行为,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材料4: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为切实加强“瘦肉精”监督管理,日前已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近日曝出的“牛肉膏”事件再次吸引了全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注意力。
据介绍,牛肉膏属于食品添加剂,主要原料是以牛肉或者牛骨经过酶化、酶制,就是熬煮、熬制,从中得到的一种肉或骨类提取物,这种提取物再添加谷氨酸钠(就是通常说的味精)和食用盐配置而成,具有浓郁的牛肉香味,是一种盐味的食品香精。主要作用是增香提味,使食品具有牛肉味,类似味精的作用。作为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获得国家规定的生产许可证生产,并且按照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使用,是合理合法的,也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但如果使用的是未经许可生产的食用添加剂或者超量超范围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关部门和餐饮业人士认为,食品添加剂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人利欲熏心,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管理上的漏洞。
据闫先生说,他开的饭店去年全年只有卫生监督站来查过一次,主要查米、面、油等,没有查添加剂。“他们可能没有技术手段,带来的仪器只能查一些主要的原材料,也可能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大饭店。”他说,即使是对米、面、油的检查也很随意,“来了以后就让我们把原材料拿出来,饭店完全可以检测时拿出来好的,平时用差的。”
据了解,由于食品添加剂属于国家允许使用的产品,因此,对于负责市场流通环节的工商部门而言,只要经销者的产品是具有生产经营资格的厂家生产,并获得添加剂经营许可证,就无法禁绝其上市流通。
而对于负责添加剂生产使用监管职责的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而言,目前能管住的只是“正规军”,即在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登记备案的正规生产企业和餐饮企业。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稽查专员米华阳介绍,目前对于纳入食药监督管理范围内的餐饮业,管理部门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办法。“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小作坊、小摊贩,这块的食品安全监管还是盲点。”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自行制定。由于缺乏统一专门性的监督管理办法,导致目前对小作坊和小食摊的管理归口多元,标准不一,存在诸多漏洞。
一些餐饮业者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认为,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食品生产经营的“小散户”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必须尽快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出台统一的专门管理办法,将其纳入严格的管理体系。材料5: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部门在一个蔬菜市场查获一批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共约1000公斤。
据介绍,一些商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
与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化工原料硫磺对人体健康有害。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河北昌黎县一些葡萄酒厂家,用酒精掺添加剂、香精、色素等调制后做成假冒葡萄酒,有的甚至根本不含一点葡萄原汁。之后,厂家再贴上各种国内外葡萄酒标签,冒充名牌葡萄酒销售,其中一部分在北京的城北回龙观交易市场销售。
材料6:
“地沟油”在武汉到底有多严重?一位在武汉从事16年地沟油收集和销售的梁新曝出了武汉“地沟油产业”内幕:500多名从业者、分8个区域运营,每个区的“老板”年赚一百多万。
他操着一口安徽口音说,没办法,最近风声紧。为什么还做这行?望着窗外的大雨,他无奈地回答:“我也想过退出这一行,但我能做什么?一没文凭,二没技术。如果离开,生存都有问题,回农村干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年成不好,还得倒贴……”
梁新:地沟油的职业回收时间分别为上午6点至下午3点,晚8点至深夜11点。地沟油主要来自快餐店、酒店等知名快餐店、肯德基、麦当劳以及食品店。其中酒店和火锅店是大头。武汉三镇有规模不等的餐饮企业上万家,每天产出餐厨垃圾800-1000吨。卖给我们时,有的酒店完全是当垃圾处理了,但也有酒店会收钱。每吨废油能够提取0.8吨食用油,一天最多就可炼800吨。
快餐店、街边中小餐馆、火锅店以及其他油炸摊点是主要销售对象。许多火锅店是连锁经营,涉及餐饮单位多,因此涉及消费人群特别广。特别是一些川味红油火锅用油量大、口味重,有的火锅店为节省成本,加重口味,甚至将“老油”反复使用。中小餐馆也是地沟油的重点客户。其实我们之所以能大行其道,都是这些店老板渴望低成本,希望赚更多的钱,否则也没我们生存的市场。每天上午都会有人出去销售炼制出来的食用油,一般都是装在塑料桶或铁桶里,每桶容量在360斤左右,每桶的市场价为600元。你想想,1.7元一斤,与粮油店散装油相比,都是几倍的差距,谁不愿意买。再说我们现在炼制出来的食用油,一般人也看不出来。
地沟油有很多用处,食用油是第一。此外,地沟油还能做肥皂的原料,加工成肥皂用于人体和衣物清洁时,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地沟油调些香精也能制成花生油,这种最为黑心了。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油标称纯正花生油,实际上是掺着廉价地沟油、大豆油、棕榈油的,这种劣质花生油有霉味、氧化味等刺鼻味。
材料7:
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经相关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深入调查采访发现,针对“瘦肉精”的监管链条看似完备,号称有“十八道检验”关,但实际上隐患重重。据了解,济源双汇公司已于17日起召回市场流通产品。截至目前,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
面对持续升级的“瘦肉精”丑闻,双汇集团16日、17日接连发表公开声明,除了对消费者表示歉意外,集团公司还作出决定: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要求下属所有工厂,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把食品安全落实到每一天。
在这家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品牌的官方网站上,和上述声明同样醒目的,还有其“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承诺与标榜。昔日头顶光环的明星企业,为何转眼即深陷泥潭而难以自拔?记者调查发现,在双汇集团态度暧昧的声明背后,隐藏着看似完备实则脆弱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十八道检验”一事,双汇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程序确实都有,但只是就企业内部加工环节而言。而据记者调查了解,恰恰是执行国家有关检验的硬性规定不力、以“抽查”取代“普查”,才导致了有害猪畅通无阻。
据了解,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明确禁止在养殖业使用“瘦肉精”。2009年3月,河南省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强化“瘦肉精”监管。按照职责分工,其监管的环节依次为:养殖、屠宰、流通、药品销售以及相关案件侦破等。
济源市畜牧局局长陈晓棉承认,尽管上述链条看似完备,但是监管仍然存在漏洞。据他介绍,针对“瘦肉精”问题,畜牧部门一般实行产地检验,以济源市为例,主要依靠畜产品检验检疫中心每月一次的抽查,按照省里制定的2%抽查比例执行。至于外地流入本地的生猪,只要其提供合格的检验检疫证明,并且耳标齐全,一般不再检验。进入屠宰环节后,则主要依靠企业自检。材料8: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段时间,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前天(15日),温州市工商部门在龙湾区状元镇发现一家黑作坊,大量出售“染色馒头”。
这个作坊位于温州市区的状元镇甘岙村甘中路,条件非常简陋。蒸笼就摆放在民房门外的地上,边上就是煤炭堆。作坊的地上满是泥泞,四处是发霉的墙壁,还摆着睡觉的床。作坊没有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工商执法人员没有在现场发现一颗玉米,但作坊出售的却是所谓的“玉米馒头”。
记者看到,作坊的台面上放了3瓶液体物和2包固体物。3瓶液体物分别是“柠檬黄60”、“甜玉米香精”、“金玉米香精”;2包固体物分别是“糖精钠”、“红苹果高活性干酵母”。现场一名女工表示,这些都是和面时直接加入的。“柠檬黄”、“玉米香精”和成的面是用来制作玉米馒头的;不加色素的面粉用来制作白馒头,为增加甜度和香度会加一些糖精和香精。女工说,量是加的多还是加的少,主要是凭手感。
网上传言这家作坊还有大量染色馒头卖给了附近的学校,在作坊里,工商执法人员查到一本账本,记录了3月22日到4月14日该作坊馒头的销售情况,作坊每天的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3月22日到4月14日,24天就卖出馒头约19.48万个。其中有1.1万个染色馒头卖给了附近的某职业技术学院。不过,该学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食堂不会从黑作坊采购染色馒头,他们食堂的包子馒头等食品都是自己制作的。
材料9: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统筹推进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效形成全链条监管;重庆、广东、辽宁、湖南等政法部门全力做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破工作,严惩并公布了“毒豆芽”、“墨汁粉条”、“染色花椒”等一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吉林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1300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深入社区摸排食品安全隐患线索;四川统一发布各食品监管部门、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广西加大投入力度,给监管一线增配了快速检验检测设备,用于快速筛查有可能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江苏、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地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广泛宣传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以及有关防范、惩处措施。
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积极探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措施、新机制,北京市明确对列入非法添加及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黑名单”的企业在京投资实施限制措施,相关责任人不得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求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的餐饮单位应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
材料10: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 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建设除了生产更多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外,还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同时,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一、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15分)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简要分析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要求:对原因的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超过300字。(20分)
三、假如你是某政府的工作人员,你将如何解决现存的食品安全问题?
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25分)
四、请联系给定资料,围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字数在1000-1200字。(40分)参考答案及材料点睛,详见下页
材料点睛
【材料1】材料1作为一个统领材料,通过国家领导人的会议报告探讨了本篇材料的核心问题,即食品安全问题。材料中不仅体现出其逻辑结构,也可以作为对策性要素以备答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时他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坚决把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的食品安全工作抓实抓好。
【材料2】材料通过一些案例、事例反映出现阶段农蔬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也通过部分专家的观点揭示出其频发的原因所在。“市场卖的蔬菜我都不敢买了。”刘姨一边松土一边说:“又是催长激素,又是农药,又是化肥,还有保鲜剂,这种蔬菜会损害人的健康。”
【材料3】材料通过谭某东将“猪肉”变成“牛肉”的案例反映出农副产品的安全问题,也揭示出利益驱动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4】以“瘦肉精”和“牛肉膏”事件为切入口,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不仅包括经营者利欲熏心,也包括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执行手段流于形式。
【材料5】案例论证食品安全问题。
【材料6】材料通过地沟油的案例,再次证明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可以得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个例,其存在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另外,利润的驱使和社会的观念问题对食品安全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材料7】材料仍以案例、事例形式反映食品安全的具体问题,即监管链的存在在制度层面上对食品安全具有保障作用,但监管执行层面仍有缺失。
【材料8】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调查数据等形式反映食品安全现状。
【材料9】材料通过各地的做法提出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具体策略,比如构建严格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开通举报电话,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宣传力度等。
【材料10】最后一段材料点睛升华,从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政府公信力和社会诚信问题。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材料中主要反映了我国食品领域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方面食品监管体制不顺畅,监管力度不够,产品监管处于盲区;管理方 式落后,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第二,企业方面,部分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且以小作坊、小摊贩分散化生产为主,生产条件差等。最重要的是利欲熏心,而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等。第三,社会方面,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淡薄。
二、参考答案: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主要原因表现在:第一,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专门的管理办法,归口多元,标准不一,各部门分工不明确,难以形成有效地协作机制。第二,政府监管督查力度不够,产品检疫中心对食品的抽查流于形式,方式简单,监管工作软弱无力,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落到实处;第三,农产品种植者及食品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与食品常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第四,监管技术手段简单,测量仪器落后,农产品激素监测技术处于盲区状态,小作坊等小规模经营制作食品工具落后,人为定量;第五,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资金投入和基金倾向存在漏洞与盲区。
三、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问题已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解决:
增强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对食品安全重点整治,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将食品安全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负责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及规范。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全社会形成链条监管,政法部门全力做好食品安全违规犯罪行为的查处、侦破工作,严惩安全违法犯罪案件,深入社区摸排食品安全隐患。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构建广覆盖的监管格局。坚决取缔非法作坊。
增加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增加财政支出,增配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快速筛查非食用物质及农产品激素含量。
推动舆论宣传。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工作,通过广播、电台、网络、公交车站等方式向公众广泛宣传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及有关防范、惩处措施。
加大食品安全传教育力度,提高公民意识,增强食品安全观念。
四、参考范文:
食品安全拒绝“道德危机”
农药蔬菜、假牛肉、硫磺姜、假葡萄酒、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近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不法企业与商农不惜使用各种手段销售非安全食品,诚信与道德的缺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必须下决心解决群众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势在必行,而道德建设重构与道德危机解除则将起着重要的意义。
风起于青萍之末。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道德宣传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上尚不完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监管不力,存在不执行、不负责的现象;第二,部分企业不诚信经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第三,消费者观念落后,缺乏维护自身权益意识。
道德建设是我们保障食品安全的灵魂,能为我们吃得好、吃得放心保驾护航。在食品安全突发的今天,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突出强调道德建设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首先,政府着力改善和修订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将依法治国、政绩观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化政治、经济、文化、司法体制改革,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惩处力度,有效保护和尊重有道德有食品安全意识的企业和个人,严惩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其次,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构建广泛的监管格局,消除食品安全的死角,针对严重危害社会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得当,保证程序化、透明化进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道德建设,必须企业自律。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坚持依法、公平竞争,互利互惠,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利益观,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建立健全诚信管理体系,把诚信管理与生产 11 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明确企业诚信建设目标,完善责任制度和诚信行为准则,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严格各项食品检查、保障制度与措施,防止不合格非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加强道德建设,必须社会参与。公众作为社会的细胞,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受害者。全社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倡导一种讲安全、讲义务、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培养安全意识,抵制假冒伪劣,鼓励公众举报不安全食品生产的小作坊或企业,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管的局面。
温总理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一个国家光是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主义发展时期,道德建设作为软实力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便是一个典型的负面事件。我们有信心只要更加重视道德建设,并辅以其他手段,筑牢诚信与道德的堤坝,就能彻底消弭让人揪心的食品安全事件。
2012年公考申论:下水道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6月23日傍晚时分,十年来最大一场雨“空袭”京城。
雨一直下,越下越大,陶然亭地铁站变成了“水帘洞”,西客站附近的莲花桥下变成了“游泳池”,南二环主路右安门路段断路,在大望路、安华桥这些地方,那些底盘高的SUV或许还能涉水缓慢前进,而不少小型汽车几乎变成了“潜水艇”。北京的交通开始逐渐瘫痪,从立交桥桥底到二环路,从立交桥桥面和地铁线再到机场航班,这场暴雨让北京俨然变成了水城,“城市内涝”也再次旧话重提。
每次一出现城市内涝的消息,各大门户网站基本都会将其顶至首页。而在某个城市“看海”,也成为网民们这个夏天最热衷讨论的话题。
类似“到武汉大学去看海”和“到北京地铁观瀑布”的各种调侃层出不穷,在这些调侃背后,却是这些昔日外表光鲜的城市,缘何在暴雨突袭下显得如此狼狈不堪?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昼如暗夜,75岁的刘维新已在北京生活近60年,他从未见过北京有这么大、这么急的雨。这场大暴雨,不仅让北京多个路段因严重积水陷入瘫痪、部分地铁线路被迫关闭,还有两名青年也因下车推雨中熄火的汽车掉入污水井中瞬间丧命。
“这样的天气实在罕见,也难怪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出现问题。”刘维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尽管在城市经济的研究领域享有盛誉,但他仍然无法理解,为何一向干旱缺水的北京会突然遭遇如此强烈的大暴雨。2、2011年1—5月,长江中下游多省市遭遇干旱,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但从6月起,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突现强降水,接连数轮降水过程的降水量创下近60年历史同期的最高值,使得不少旱区转眼间成为涝区。连日来,中国多个城市遭遇强降雨天气,武汉、杭州、南昌、北京、长沙、成都等地先后发生严重内涝,纷纷化身“东方威尼斯”,多个城市的防汛部门也因此进入高度紧张状态。
2011年6月以来,整个杭州城似乎都和水“杠”上了。水污染的阴霾未散,连绵不绝的大雨再次让杭州陷入一阵忙乱。雨声、叫声、喇叭声,被积水围困的人们满腹抱怨。一个高速运转的城市,轻易地被这场大雨打乱了节奏。截至6月15日下午3点,杭州市区共发现积水面积 12 100平方米以上、积水深度20厘米以上的积水点45处。这些积水点主要分布在江干区和拱墅区。而其中一些路段,诸如天城路文晖大桥东、德胜路上塘路口,每逢大雨几乎都会积水。
2011年6月18日,武汉市一辆公交车因水浸熄火,消防官兵救援被困在车顶上的乘客。当日,从凌晨开始的大暴雨袭击武汉,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积水严重,俨然一座水城,全城路面交通几近瘫痪。
2011年7月3日下午,成都暴雨倾城,引发严重内涝,交通大瘫痪。晚上10点,在成都街头见到,不少地方仍大量积水,暴雨造成的大范围交通拥堵现象还没有缓解。在成都南二环路附近,汽车排成几公里的长龙。这场暴雨,让成都成为泽国,城区内上百处低洼之处,积水至人膝部和半米之深,到处可见有汽车泡在水里无法走动……
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很多大城市的通病。
3、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在接受专访时称,城市普遍内涝,关键在于城市原有的排水设计没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面对这种突发性暴雨,任何城市都可能受涝。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较差,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存在着一个长期的历史原因。
事实上,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国内的其他城市,除极少数城市的排水管网建于解放以前,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均为1949年以后修建的。
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政府都面临技术低下、资金短缺等困难,加之当时城市规模仍相对较小、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等现实因素,政府相关部门对包括下水道在内的许多基础市政工程,原本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都比较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规划所所长谢映霞表示,以北京为例,老北京城1949年的排水设计标准往往只能应付一年一遇的强降水标准,在某些地段甚至只有0.3年一遇。“也就是说,一年淹两三次也是正常的。”
尽管此后北京市也曾多次对排水管网进行改造,但随着城市扩张,北京的排水设施仍然比较落后。
“这里面涉及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周玉文对此表示无奈。“最直观的就是城市化进程太快,但老城区还用老管网,原有的设施已无法承担起现在的责任。”
“作为首都,有着众多外来人口的北京也许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特例。但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轨迹都极其类似: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周玉文表示,城市化过程,不仅对原来地表径流的条件施以改变,也使得社会财富进一步向城市聚集。但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城市集中的人口和财富越多,抗灾能力反而越弱。
周玉文表示,“以前下雨可能把自行车一扛就过去了,但现在汽车泡水就会损失很大。遗憾的是,许多城市当时在设计排水系统时,根本未考虑若干年后的今天,马路上会有这么多汽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城市内涝其实就是我们国家城市的„富贵病‟。”
4、然而,在众多城市规划设计师的眼中,城市内涝则更加凸显了中国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不足的问题。
2010年7月4日,一场暴雨让成都也陷入瘫痪状态。成都水利专家陈渭忠表示,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地面硬化,柏油路、水泥路无法渗水,是内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懿更公开表示:“强降雨带来的严重内涝,不仅显示城市排水应急系统的脆弱,还揭示了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上、轻地下‟的弊病。”
对于这一点,城市规划师、《城市中国》杂志总监杨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国内很多城市建设都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现象,重面子工程,忽略地下设施。杨偲认为,地上设施越多,地下设施的建设成本越高,所以投入越晚,财政越紧张,如此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对于城市排涝规划建设问题,浙江省建设厅规划处处长姚昭晖认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是掣肘城市排涝功能的主因。“与近年来快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却跟不上步伐。面对倾盆大雨,城市排水系统„小马拉大车‟,显得力不从心。”
而江西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李日龙则认为:城市排涝规划建设存在限量,应当允许特大暴雨有一定的排水时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市扩张、人口规模扩大,排水系统的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很多城市历史欠账严重。
5、住建部2010年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一次城市调研,了解各地是否存在内涝的现象。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全国2/3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
在一些发达国家,防止城市内涝的问题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譬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其中,佛罗里达州就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在日本,甚至还有《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严格规定。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国也有一部《防洪法》,但在防城市内涝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则几乎是一片空白。同时,由于相关部门对于城市排水管网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人才的流失问题也已逐渐暴露出来,并且日趋严重。以前不少大学都曾在本科设有给排水专业,但由于近年环保事业蒸蒸日上,许多原来读给排水专业的人都转行去做污水处理,还有大批人才流失国外。许多高校甚至还取消了给排水的本科专业设置,以致目前全国真正能培养排水管网专业人才的学校已寥寥无几。一到出了问题,才发现能解决问题的人太少了。排水管网专业领域曾被人形象地喻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似乎真的像城市脚下的下水道,很有些寂寞清冷的味道。
6、2010年3月至今,包括重庆在内,广东、湖南和江西等地已连续遭受暴雨袭击,许多地方甚至成为“泡”城。记者连线中国科学院院士、气候专家秦大河,请他分析其背后成因。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调查发现——2010年5月,全国各地的气温明显低于历史同期水平。广东、重庆等地连续发生极端气候事件。
“应该说,这种气候状况与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对此,秦大河在电话中给出了明确而肯定的回答。他介绍,有关统计已表明,包括广东、重庆等地在内,南方地区3月以来出现的异常天气都与其有关。秦大河分析,2009年6月至今,赤道太平洋地区维持厄尔尼诺状态。“这对全球大气运动、气候变化造成明显影响。”此外,2010年还是厄尔尼诺现象次年。他举例说,我国1998年发生的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涝,就与前一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
此外,他还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也是造成特大暴雨事件增多的原因之一。“这个大的气候背景会长期存在。”
7、巴黎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统。这个处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从1850年开始修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
1851年,工程师欧仁尼·贝尔格兰为巴黎下水道系统的发展、清除和维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他发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和沉沙的机械,利用流水的冲刷效应将垃圾集中到定点以便清除;在小下水道中,他还设计了蓄水池,以增强冲刷力,避免下水道堵塞。到了1878年,巴黎已经拥有长达600公里的下水道网。
一战以后,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的“消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于是,巴黎的工程师们又开始新一轮扩容改造工程:修建4条直径为4米、总长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过净化站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流入塞纳河;另一部分则通过非饮用水管道循环使用,洗刷城市街面。二战结束后,巴黎市政府又进一步扩建了这一系统,使每家每户的厕所都直接与其相连。到1999年,巴黎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
经过不断完善,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约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还有专门针对雨季塞纳河水的“涨水站”以及安全阀,以及用于下大雨时保证排水效果的路边下水道等。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有意思的是,巴黎下水道还是一处观光旅游点,1867年巴黎承办世博会期间就开始向游客开放,陆续有外国元首来这座地下迷宫取经。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馆,如今每年客流量超过10万人。
巴黎有1300多名专业工人来维护下水道,包括清扫坑道、修理管道,寻找、抢救掉进或迷失在下水道中的人,用水淹的方式灭鼠,监管净化站等,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各类遗失物品,包括犯罪凶器和人们不小心掉落在排水道里的贵重物品。据说,每年工作人员都会接到大约3000个这类求助电话,而寻找到失物的几率高达80%。
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巨大,后期使用过程中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年工程,惠及今日。在多雨季节,巴黎人畅行无阻,地铁通道上不会挂“瀑布”,车子也不会变成“潜水艇”。8、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协会”,主旨是对下水道系统作全面评估,统一下水道建设以及排污标准,将老化的管道更新换代。1970年,日本召开“公害国会”,会上政府大幅修改 了《下水道法》,明确规定了下水道建设目的,并决定每年投入大量国家预算用作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建设及运营。日本首都东京的地下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最大的下水道直径在12米左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东京下水道的每一个检查井都有一个8位数编号,知道编号就能便于维修人员迅速定位。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向市民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9、美国在城市防涝方面采取立法与工程举措并重的手段。
美国早已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其多个州均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并制定了详尽的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如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分别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这些条例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以芝加哥为代表,美国鼓励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其他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
荷兰鹿特丹市位于海平面以下,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城区洼地众多,排涝压力颇大。为有效应对这种情况,鹿特丹开创了其独有的“水广场”防涝及雨水利用系统。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涝系统。由于雨水流向地势更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入大水池。雨水不仅可在水池间循环流动,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荷兰气候环境保护署专家阿瑙德·莫伦纳称,为有效疏解剧增的地表水,鹿特丹结合都市空间开发大量空旷广场、人行道与停车场空间,这些地方平时为公用设施,大雨到来时就变成储水空间。这就是其独特的“水广场”概念的由来。除上述国家以外,英国、丹麦、新加坡以及印度等国家在城市防涝方面也都以注重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而成为可资借鉴的目标。
10、前几年广东、广西等国内城市出现强降雨导致主城区被淹后,很多人提及了另一个城市青岛,尽管也是雨水频袭,却几乎没有内涝。而它的地下排水系统,是100多年前德国人占领青岛时修建的,共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总长度约为80公里。
青岛的德建排水管道从横断面来看,高约80厘米,上半部分呈半圆形,直径较大,简单地以水泥抹面,能在水量比较大的时候确保过水面积。下半部分呈“V”字形,约1/2高度的部分贴了白色瓷瓦,确保了污水在流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流速,光滑的瓷瓦能确保污物垃圾不会被毛刺挂住,减少了堵塞冒溢的可能。上大下小的蛋形结构,还可以让管道拥有尽可能大的承压能力。
德国人从1899年开始在青岛铺设的地下管网,至1905年青岛市欧人居住区排水管道铺设已具规模,并最早实现雨污分流。排水管道中的雨水斗带有反水阀,这样一来雨水冲刷的脏物只能进入雨水斗,而不会进入管道,因此不会造成管道堵塞——管道堵塞越少,排水井冒溢就越少——脏物也便于清理。德式管网不仅设计细致,管材质量也好。雨、污水井盖不仅有符号表明,还有大小之分。直到今天,黑色的管道井盖依然锃亮,没一点锈迹。
而地处章、贡两江交汇之处的赣州在辖区内降水近百毫米时,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
这是因为赣州有一套先进而科学的城市排水系统。而这一套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却是建造于几百年之前的北宋人刘彝之手。赣州的这套排水系统沿用古名叫“福寿沟”,全长12.6公里,直到今天,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
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据测量,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深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与志书上记载基本一致。福寿沟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逢雨季,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 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同时,还将福寿沟与城内的水塘相连,起到发挥调蓄的作用。水塘增加了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以此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
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11、曾有学者呼吁政府和公众应重视排水管网事业,“现在总有人说巴黎模式好,说德国人在青岛修的排水系统好,那是因为人家城市设计建设的理念就是百年大计”,“如果说当时我们的经济条件有限,那么我们现在经济发达,技术也不落后,我们有必要给百年以后的城市留点什么”。
应对城市内涝,除了运用工程的一只手,还要把生态的一只手加上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广州市规划院前总规划师袁奇峰说:“现在的异常天气越来越多,所以城市的应对方案应该更加高明。”所谓“生态的手”,是目前国际城市的普遍做法,即在城市中融入生态基础设施,用来应对突变和突发的情况,弹性非常好,原理类似于管理水库。
以往,农田、绿地有滞水和蓄水的功能,雨水落地后通过土壤的吸收、蒸发或通过地下水进入河流。但随着城市硬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量绿地、湿地、水塘消失了,雨水难以自行排除,90%的雨水要靠排水管网排走。
而生态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雨水自排的过程。袁奇峰举例,比如在蓄水池的旁边配上一个备用的排水站,没有必要把管子修得很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解决问题,投资比管网改造要少得多。或者是在设计城市景观的时候,加入这些生态基础设施的考虑,增加公园等绿地的滞水蓄水功能。
“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一整套生态基础设施的研究及建设,为城市配备一套防灾减灾的防护体系。”袁奇峰说,相比对排水管网的大修大调,这才是高明的做法。
鉴于此前教训,广州已经在生态基础设施方面有所行动。近日,华南理工大学一位给排水专家透露,广州将很快出台《广州雨水规划(2008—2020年)》,将“增加绿地,减少雨水径流”写入规划,未来在人行道、广场等地区要采用透水砖,屋面人工湿地使雨水回用,例如选择滞洪区、低洼地做蓄水景观。同时,广州的排水系统防洪排涝标准也有待完善,并争取提到五年一遇的标准。
12、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或城市,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台湾作家龙应台认为,一场大雨足矣。
她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了却不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雨果曾经说过,“下水道工程是良心工程”,在150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面对城市泄洪这个古老课题,和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不差技术也不差钱,差的是一颗为城市深谋远虑的责任心。
一场特大暴雨给我们上了难得的一课,雨过天晴后我们就要努力走出这样的困境。要走出逢雨必淹的尴尬,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者,必须怀着一颗对城市发展负责的心,彻底转变思维,重新审视城市建设和发展。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2”写到:“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很多大城市的通病。”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城市内涝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3—6”,分析并总结说明我国城市内涝的原因。(10分)
要求:准确、全面,300字左右。
(二)根据“给定资料7—11”提到的外国以及我国部分城市先进的排水经验,请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排水治理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300字左右。
(三)假定你是某市政府办公厅的工作人员,请根据全部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加强各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城市内涝的意见向下级各相关部门下发。(20分)
要求:(1)意见合理、可行,具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500字左右。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下水道,城市的良心”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
(2)语言通畅,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3)1000字左右。
(一)参考答案
1、城市作为一种高级的人类群居生活形式,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成熟和发展,其出现应该给人类带来更为充分的幸福体验。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以城市内涝问题为代表的“城市病”却日益凸显,暴露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不同步的矛盾。城市内涝问题,已成为我国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影响民众出行的同时更严重地淡化了民众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城市相比,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反映出我国城市管理建设中的很多漏洞,亟待从制度、建设理念等方面加以规范。
2、(1)城市原有的排水设施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是城市内涝的关键原因。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聚集,但老城区仍用旧管网,原有的城市配套设施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
(2)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造成城市地面硬化,柏油路、水泥路过多,无法渗水,也是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3)我国目前关于城市内部防涝的法律法规缺失。同时,由于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取消了给排水专业,使得专业人才缺失等问题日趋严重。
(4)极端气候也是造成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变暖均造成了我国特大暴雨事件的增多,并且这种气候条件将长期存在。
(二)参考答案
(1)完善城市下水道系统,采取洪水分滞、雨水蓄留、雨水渗透等措施,减轻防汛压力,提高城市雨、洪资源化利用的程度。
(2)聘请专业工人来清扫坑道、修理管道等,以维护下水道系统的良好运转。
(3)进行垃圾分类,对于一些不溶于水的垃圾和烹饪产生的油污应该避免其直接排入下水道,防止下水道恶臭和堵塞。
(4)加强防洪防涝方面的立法,制定出台城市排涝规划设计标准,弥补法律制度方面的空白。明确不同等级城市的不同排涝标准,合理布局排涝设施,确定排涝措施等。
(5)利用生态方法防洪防涝,因生态基础设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重建雨水自排的过程,应研究和建设一整套生态基础设施,为城市配备全方位防灾减灾的防护体系。
(三)参考答案
关于加强各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城市内涝的意见近日,我市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暴雨引发了市区严重内涝,造成街道成河、交通中断、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了我市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
因城市内涝波及面广、涉及部门多,为及时、有效、快速地加以解决,需要各相关部门携起手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这一难题。以下部门尤其应注意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气象部门要完善天气预警制度,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应充分运用各类传播渠道,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扩大灾害预警信息的公众覆盖面;从量、时、点等方面提高播报的准确度;加快推进建立预警信息的提前播报机制,使老百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防灾避险,也为各应急抢险部门留出准备的时间。
水务部门应建设协调统一的内涝防御应急体系;按照职责分工,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巡查,及时掌握水浸情况;根据雨情、积水情况,发布预警、调度信息;指挥和安排重大应急抢险工作,及时组织恢复内涝后的供排水设施运行。
另外,公安部门应实时观察道路水浸情况,及时疏导交通,并通知市排水主管部门及时处理;城管部门应规范市容卫生人员的作业规则,暴雨前及时组织人员清扫道路,水浸后及时清 扫路面;交通部门、通信部门等应完善城市内涝防御应急预案,及时恢复受水浸影响地区的交通、通信等。
(四)参考范文
下水道,城市的良心
雨果曾经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发达国家城市的“良心”,让你在雨中走路不会弄脏了裤脚,而我国城市的“良心”,则是在雨后带着我们一起去“看海”。
在这个夏天,从北到南,由东至西,身在不同地方不同城市的我们以同一种独特的方式品味了暴雨给我们留下的烙印。这个夏天南北方均罕见地遭遇了暴雨,在暴雨的“测试”中,我们的城市纷纷落榜,内涝几乎成了我国城市暴雨之后的普遍状态,逢雨必涝、一雨一涝。“去××看海”成为了流行句式,甚至有网友画漫画调侃,说“我们也住上了海景房”。
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城市建设也称得上是一路高歌,但为何只是一场暴雨的测试,却令我们的城市纷纷为内涝而头疼?而几乎不用担心内涝的青岛,其下水道系统却是德国人修建的,这对我们的城市下水道建设来讲,真可谓是一种讽刺。难道中国人就没有能力建设自己的城市下水道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能力上来讲,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水平在世界上都不低,至少不会比当年在青岛的德国人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是能够修好自己城市的下水道的。下水道修不好的原因,大概正像台湾作家龙应台说的一样,“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在内涝问题出现之后,社会各界把矛头直指一些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有专家直接指出,这是由于我们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重地表、轻地下”。对于看得见的地上设施,我们修得不比外国差,甚至有些城市建设得比发达国家都豪华。但是地下设施——我们的下水道,却不如几百年前的古人做得好。一些地方衡量城市发展、考核干部的标杆更多的是经济增速,似乎只有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广场气派、商业繁荣才是政绩,所以当面对花费多,却看不见、用得少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时,我们真正下的力气却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我们最缺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那颗为城市繁荣、民众福祉深谋远虑的责任心。要治理好城市内涝,应该首先端正我们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城市的建设中把广大人民的福祉作为最重要的考量。
城市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更是城市地下的“生命线”。城市下水道的建设不仅关系城市的排水效率,更关系着广大百姓的生活品质,同时也能够折射出我国执政者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我们要做“民心工程”、“良心工程”,而不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修好看不见的下水道,建设好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民生工程。
第四篇: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年03月13日 08:35
来源:陈仓区纪委
作者:任虎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中纪委提出的明确“两个责任”、落实“两个为主”和“三转”的新要求,陈仓区纪委解放思想、主动转变、聚力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清理议事机构,加大办案力量,重组调整内部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配备,提高了履职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一、当前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难题
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受到限制。由于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把握不准,在实际工作,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失位问题。一是越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由牵头部门承担完成的任务,纪委却主动或被动的承担,履行不该履行的职责。二是缺位问题,一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组织与协调的关系理解不透,注重组织,忽视协调,导致有些工作该分解的没有及时分解,该督办的没有督办,在治本抓源头工作中形成责任虚化、部门责任弱化、纪委责任泛化的局面。三是错位问题,一些地方纪委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对部门各负其责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认识不清,存在着包揽过多甚至替代职责的情况,分不清主次与责任,没有调动和发挥牵头部门的主体作用,往往是亲历亲为代替组织协调。四失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无果和问责追责不严等。
二是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日前,中纪委通报了四起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也折射出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程度不同存在一些问题。在目前“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会员卡腐败”等“四风”盛行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下,纪检监察干部也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律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三是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对一些国有企业调查情况来看,大多企业的纪检监察人员兼职过多,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培训少,业务知识欠缺,对纪检监察的业务不熟,工作能力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一些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不健全,正常工作难于开展。部分经营好的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办公设备陈旧老化配置低,困难企业就不用说了,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二、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认识,以改革的思路破解纪检监察工作难题,打好持久战。要深化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路、新要求、新部署的学习贯彻,力求学深、学透,以更好地掌握精髓、指导实践。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警醒起来,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二是聚力主业,强化执纪监督问责,打好攻坚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三转”要求聚焦执纪监督问责主业,整合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减少职能交叉、合理配置人员、加强监督和办案力量,探索新的派驻办法,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把不该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或参与的协调工作交还给主要责任部门,使纪检监察机关回归职能本位。坚持执好纪,切实加强对各级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严打“老虎”,勤拍“苍蝇”,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震慑作用。坚持问好责,加强行政监督,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持把好关,深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三是转变方式,坚持抓早抓小盯关键,打好歼灭战。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要善于抓住监督检查、案件查办、教育预防等纪检监察重点工作,从而带动全局工作推进,紧紧盯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盯住管钱、管物、管人、管项目的单位和干部。
四是提高能力,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省纪委“四个不准”“六个严禁”的要求,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对不适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调离,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队伍。切实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要稳定加强国企纪检监察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条件,以确保反腐倡廉各项政策落实。
第五篇:当前党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党务公开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党务公开工作是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尤其是对于基层而言党务公开至关重要,党务公开能够提高党员群众的知晓率,提高参与党务积极性。
一、存在问题
党务公开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本级公开,对下级、村社区党务的公开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不能做到及时公开,透明性和开放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致使公开规范性、严肃性不足。
公开内容规范性不够。虽然出台了党务公开的相关文件,对公开内容也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具体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公开事项不具体、内容单一、公开不及时的现象。仅仅公布一些文件、法规制度,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人权、事权、物权和财权等方面运作过程和结果公开不够,透明性和开放度还有待提高。
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虽然都制定了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或细则、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够强。部分单位存在应付检查,没有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及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有的单位只公开过程,不公开结果;有的不公开过程,只公开结果;有的重公开、轻反馈,或者例行公事,缺乏整改、跟进、督促和落实。
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
二、对策建议
党务公开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发展完善的过程。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单纯为了公开而公开,要更加注重研究党务公开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党务公开对实际工作的促进作用。
加强教育宣传。要全方位、多渠道深入宣传党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参与党务公开工作既作为一项权利,又作为一项责任,从而促进党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同时注重信息反馈和沟通,努力和党员群众形成互动,充分反映他们的愿望,体现他们的意志,始终把党员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这项工作的标准。
提高党务公开工作思想认识。党务公开工作力度关键在于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一是要主动公开,破除不愿公开、不敢公开的思想障碍,认真贯彻执行党务公开的有关规定,主动抓好应该公开的事项,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三是要建立广泛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认真组织开展党务公开的同时,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干部、组工干部、宣传干部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中聘请党务公开工作监督员,监督评议党务公开工作。严格落实责任。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才有推行“阳光党务”的自觉性。要明确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组织内的党务公开工作负总责;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党务公开具体工作。对于敷衍应付的,严格追究责任。
构建党务公开机制建设。一是要建立严格细致的考核机制。要及时制定完善相应的考核办法,强化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检查考核,切实增强党务公开的透明度,扩大党员的参与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二要在公开中注重信息的反馈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