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家庭农场,推进农村文化产业

时间:2019-05-14 09:2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家庭农场,推进农村文化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家庭农场,推进农村文化产业》。

第一篇:建设家庭农场,推进农村文化产业

建设家庭农场 推进农村文化产业

建设家庭农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乡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已是势所必然,农村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同时,如何加速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文化发展后劲,是很多文化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是紧扣农民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农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发展后劲。

背景回顾: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模式的提出和确认,对于我国目前刚刚走上规模化发展阶段的乡村与农业旅游的提升转型来说,正是一个具有广阔创新空间的发展机会。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工作指导要求、管理服务制度、相关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人才支撑政策、家庭农场的联合与合作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相当一大部分已经迈上小康之路。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突出表现在: 第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一些娱乐项目是“带彩”的便是对输赢几个小钱来消遣时间,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第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待遇低、水平不高。尽管乡有文化站,但专职干部不专用,经常被抽调去做其他应急的工作。在机构改革中,有些文化站面临被取消编制的危机,致使专职干部人心慌慌。而村里的文化室多是为创建而设,一室多功能,随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改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第三,领导重视不够,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农村文化土壤荒漠化,关键是因为缺乏能够提供健康休闲的场所和配套设施。人力、财力、物力供应不足是目前许多农村文化建设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农村文化的贫瘠我们政府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第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 1

建设? 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第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村只留下老少两头,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家庭农场建设有益于提升乡村旅游

“家庭农场”,是一种土地集中、集约经营和农业经济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国际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新方向,特别是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农业都市化”趋势正引领着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型,即由传统的单一农作物生产模式向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定制化“生产——服务一体化”模式转变。德国于1983年对其1919年制定的《市民农园法》进行修订,着力促进传统农业由生产型向以农耕体验与休闲度假为特征的农业旅游转变;日本也在1990年实施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推动50至100公顷的大面积体验型休闲农园的旅游化发展。

中国自1982年开始实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关于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改革与科学化,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

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提出了“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些政策使长期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对土地集中、集约化经营与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散的矛盾得到了根本性解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提出和确认,也正体现了中央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路上的长期一贯性和连续性。

“家庭农场”是以土地种植大户为基础、在不改变农地性质的前提下实现集中、集约化经营的土地经营模式,从我国乡村和农业旅游发展的需求上看,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和农业旅游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土地集中需求与土地使用权分散的矛盾,为乡村和农业旅游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在此基础上的乡村和农业旅游,可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相对集中的规模性土地资源为基础,向三个方向来进行提升和转型发展。

一是观光农场。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对特色农业、景观农业、设施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形成的以观光旅游为主导功能、辅以乡村餐饮、家庭或乡村酒店住宿、农特产购物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产品。这种农业旅游借助农作物自身的花期、专门设计的农业种植景观以及从乡村中提炼的景观元素(如传统民居、溪水、麦垛、粮囤、稻草人)等为资源,把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和服务业有机结合,融合发展,能够大大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

二是休闲度假农场。是以传统或现代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以体验农耕文化为主导功能的休闲、度假农业旅游产品,多以具有农耕文化体验和科普意义的林果采摘园、农耕体验园、租赁农场(私家采地)、度假农庄等为产品特征,通过旅游服务的综合配套,构建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农耕文化体验、科普教育、餐饮、住宿等一体化的旅游服务体系,是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一种模式。

三是创意农场。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的影响和引导下,通过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其他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农产品为原料,通过第二产业的深加工,将农产品转化为食品、饮料、创意工艺品等加工产品,再通过创意策划和文化包装,并与农场的乡村环境、旅游服务设施相结合,打造成一个具有时尚感、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农业旅游园区,最终出售的是经过两次产业升级的高附加值农业旅游产品。

从我国乡村和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来看,我们经历的是一个从农民小业户经营的城郊“农家乐”起步、逐步过渡到以土地承包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乡村和农业旅游要克服初期阶段的规模小、经营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进入具有集约效益的产业化发展阶段,“家庭农场”这种新的土地集中经营模式,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广阔创新空间的发展机会,对于我国刚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乡村和农业旅游的提升、转型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已经涵盖了谷物种植业,蔬菜种植业,水果种植业,园艺作物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家畜家禽饲养业等农业生产行业。从总体上看,以谷物种植业和蔬菜种植业为主。各地区特色明显,如宁波慈溪市逍林镇,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型家庭农场;嘉兴海盐县沈荡镇重点发展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金华金东区主要是借发展“四季水果”采摘旅游业的契机,重点鼓励支持水果种植型家庭农场

发展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鼓励农户通过承租、承包、转让、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结合起来,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的规范与管理,及时有效调解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产生的土地纠纷;通过平整土地,采取相互置换的办法把土地调整连片,因地制宜的扩大土地经营面积,逐渐实现土地向拥有较高生产技术能力的家庭集中,合理引导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变现有土地制度中的土地承包期短、土地不固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现实状况,同时将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赋予家庭农场主,促进家庭农场真正成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奖励标准,优先支持较大规模农场的发展,提升农场主的积极性;通过加大对农场借贷资金的贴息比率,减轻农场主的借贷压力;通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优惠贷款”,“专项资金”等形式加大对农场资金需求的支持力度;在现有的补贴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对农技培训费用和生产配套设施的补贴力度,特别是对农场参保费用的补贴力度,降低市场风险。

(三)进一步加强协作互进建设

推广农场发展的先进经验,将多个家庭农场组合起来,成立家庭农场联合会,以合作经营和共同经营等方式,促进家庭农场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特别是在种植、农技、资金信贷、配套设施利用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发展农户间合作型家庭农场,以共同利益为合作基础,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扩大家庭农场规模优势,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积极鼓励农场协会发展,政府可以赋予农场协会一定职能,并由政府列出专门预算,通过向农场协会提供农技支持、融资信贷、市场信息等服务,提升其自我管理与营运能力。

(四)尽快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

在总结各地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家庭农场的参照标准,对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条件、注册资金、用工状况、农机数量等方面做出详细而量化的规定,建立家庭农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家庭农场的运作效率。根据家庭农场生产类型的不同,结合其生 3

产经营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认定和规范标准,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将建设现代农场的目标层层分解,即家庭农场在建设时要“有规模、有标识、有场所、有配套”,在农场的经营管理中实施“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终目标。

(五)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结构的多样化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场主的经营理念,推广新型集约化农业经营结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向农场主介绍诸如“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多种经营;加快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农场在现有经营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场生产的生态效益;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借助农业生产特有的人文景观,以兴办“农家乐”“休闲农场”的方式,开展多样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六)提升农场主的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培训中介机构,按照实用、先进、高效的原则,积极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家庭农场主的产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大力提升家庭农场主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对年轻家庭农场主的培养,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储备力量;采取多种培训方式,鼓励家庭农场积极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增强农技支撑能力;加强与国内外拥有较强科研实力的涉农高校的合作;鼓励大学生兴办家庭农场或者进入家庭农场工作,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七)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农技部门与家庭农场结成“一对一”服务机制,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供农资购销渠道、传播市场化信息。完善农技推广体制,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家庭农场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开展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拓展农资连锁经营覆盖范围,依托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以及其它网络系统,为农场经营提供市场信息服务;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的发展和壮大,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建立农场协会,促进农场之间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针对农场经营特点,设置不同险种,降低因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资金、项目安排上,除了保障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核定的农业补贴、补助、开发资金、奖励资金以及贷款以外,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保障制度、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制度,以降低家庭农场市场经营风险。在税收政策上,对新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进行税收减免,特别要加大对农副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其政策待遇要与其他经营主体相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农业、水利、国土、交通、农技等部门要以家庭农场发展需要为目标,优先安排重点项目,保障农场发展有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在奖励政策上,可以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设立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基金。对全部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给予适当的补助和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其从事二、三产业。对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家庭农场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其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经营。

结 语

家庭农场与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它既是一种农业新业态,又是一种旅游新业态。它既可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保持农村青山绿水与民俗文化、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旅游休闲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下列目标:依托现有山水田园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融入现代时尚、舒适、便利、健康元素,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是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 4

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篇:家庭农场建设标准

通州区家庭农场建设标准

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民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利用家庭承包土地和流转土地,从事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我区实际,家庭农场的具体建设标准如下:

1、家庭农场经营业主须有本区农村户籍;

2、以家庭经营为主导,长期雇工人数不超过家庭劳动力,且家庭农场净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

3、经营规模要达到标准且相对稳定,有土地流转手续,流转年限5年以上。家庭农场按粮食种植、蔬菜园艺种植、养殖、种养结合、全托管服务和其他类等 6种不同类型,经营规模标准分别为:(1)粮食种植类:粮食种植面积 100 亩以上;(2)蔬菜园艺种植类:露天生产面积 50 亩以上,设施栽培面积30 亩以上;(3)养殖类:生猪年出栏 500 头以上,肉禽年出栏 2 万羽以上,蛋禽存栏 5000 羽以上,山羊年出栏 500 只以上,奶牛存栏50 头以上,水产养殖面积 50 亩以上;(4)种养结合类: 主要产业规模达到上述标准下限的 70%以上;(5)全托管服务类:服务土地面积 200 亩以上;(6)其他类: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农产品销售及农业服务等年收入 5 万元以上。

4、“三有”即有必要的农业机械装备、有反映家庭农场收支

情况的财务记录、有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

5、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能,具有一定的农业科技水平,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有示范带动作用。

6、家庭农场要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经营主体。

第三篇:家庭农场

一、家庭农场的概念: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集约化经营:“集约”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在同一经济范围内,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言之,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经营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商品化经营:是指农业从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向企业经营方式转变,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过程。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农业商品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家庭农场的发展:

2008年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到家庭农场,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2016年甘肃省一号文件中要求各级财政要给予家庭农场重点扶持。

时至今日,国家农业部已经明确,2016年农业补贴要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倾斜,国家在农业项目扶持多以提供财政补贴为主。

三、家庭农场申报:

认定条件

(一)、家庭农场经营者具有临泽县农村户籍或者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是具有农业生产经营权的自然人,且在临泽县境内从事农业生产。

(二)、农场主年龄须在十八周岁以上,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三)、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在农场内常年固定从业的家庭成员不少于 2 人,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可以季节性雇工。

(四)、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即农业净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80%以上。

(五)、家庭农场根据产业分为种植业、养殖业、种养结合三种类型。拥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生产设施,围绕所从事产业,规模适度经营,相对集中连片。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有较完整的生产经营情况记录、产品质量可追溯、“三品一标”有认证、生产技术有规程和财务收支记录健全。

(六)、拥有从事农场生产经营的场地,经营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农场用地应是依法取得、合法拥有、能够提供有效证明的土地,既可以是家庭承包经营土地,也可以是经营权流转获得的土地。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必须具有规范的土地承包、流转合同,流转的土地期限不低于5年。

(七)、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能力。

(八)、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有示范带动作用。

认定标准

创办家庭农场具体标准为:

(一)种植业:小麦、大田玉米、制种玉米、小杂粮及油料种植集中连片,面积在200 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集中连片,面积150亩以上;露地瓜菜种植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设施农业面积20亩以上;制种玉米150亩以上;中药材150亩以上;其它种植150亩以上。

(二)畜牧业:肉牛年饲养量在50-100头以上;奶牛年存栏 30-50头以上;羊饲养量300只以上;生猪年饲养量在200-300头以上;母猪饲养量100-200头以上;蛋鸡年饲养量5000-10000只以上;肉鸡年饲养量10000-20000只以上;水产业年出售量2000—4000公斤以上。

(三)林果业:林木、种苗、花卉,面积在50 亩以上;红枣、特色林果,面积在50亩以上;林下种植面积在50 亩以上;造林营林100亩以上;林下养殖100亩以上;森林旅游100亩以上。

(四)综合性家庭农场:进行种、养综合经营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100亩以上。

申报认定程序

(一)、申请办理家庭农场登记的,选择自愿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或镇经管站审查后到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经管局)领取家庭农场认定登记申报表。

(二)、农场主对照认定条件,经衡量符合家庭农场申报条件和标准的,向所在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填写《临泽县家庭农场认定审批表》。经镇初审无误后,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经管局)复审,经过实地考察,复审通过的,登记备案,并做出认定资格批复。

家庭农场认定登记须提交材料:

(一)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二)镇经管站审核意见及家庭农场申报表;

(三)家庭农场经营者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

(四)家庭农场内固定从业人员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

(五)土地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原件、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回)。

以上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经管局)、镇经管站、申报方各一份。

日常管理

(一)、认定批准的家庭农场,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年审复查,家庭农场必须做好工作总结,并填写《家庭农场年表复查》,于次年10月底前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经管局)复查。复查工作按照家庭农场的必备条件和发展要求,重点复查农场的土地使用规模、生产经营状况、对其他农户带动示范作用、社会声誉、遵纪守法、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情况。

(二)、每年开展一次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并对选出的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进推荐参加市级、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被命名为县、市、省级示范性的家庭农场可优先享受农业产业化相关扶持政策。

(三)、对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家庭农场,其资格予以撤销,由工商部门吊销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并及时通报县直有关部门和所在镇。

1、家庭农场经营者不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和管理,常年雇佣其他劳动者的;

2、家庭农场在申报和复审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舞弊行为的;

3、家庭农场因经营不良,资不抵债破产或被兼并的;

4、家庭农场经营中违反国家相关政策,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

5、家庭农场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6、家庭农场不按规定要求按时提供年审材料,拒绝参加年审的。

四、家庭农场的补助政策:

县财政2016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择优选择一定数量的家庭农场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进行重点扶持培育。所需扶持贷款须经本人申请,各镇审核推荐,县农业、财政、林业、畜牧等部门实地复核后列入扶持范围予以扶持。其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每户贷款额度不超过100万元,给予利率的50%贴息扶持;被认定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的,每户贷款额度不超过80万元,给予利率的50%贴息扶持;被认定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的,每户贷款额度不超过60万元, 给予利率的50%贴息扶持。同时,重点对家庭农场通过产权交易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并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获得贷款的,优先给予贴息扶持;对家庭农场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产销对接、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参与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三品”认证、注册商标、品牌认证的优先给予贴息扶持。

五、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扩大知名度,获取社会认同,与时代合拍,参与市场竟争,分享改革红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二是有利于合理流转土地,激发农业生产活力,保护双方权益。通过规范化建设家庭农场,可以加速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减少弃耕和休耕现象,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率。

三是有利于科技应用。通过家庭农场适度的规模经营,能够机智灵活地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和生产手段,大大提高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投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四是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可较好地解决一般农户在结构调整中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

五是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家庭农场有一定的规模,并进行工商登记,更加注重品牌意识和农产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将得到有效保障。

六、我镇农业发展的建议

待完善

第四篇:家庭农场

材料一:

申请书

本人……,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家住……,原有土地亩……,流转土地亩……,农场位于……,用于种植……/养殖……,(猪/牛/羊/鸡……头/只,是/否具备《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该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年收入……元(标准要求10万以上),从业人员……人(不得多于家庭劳动力),常年雇工……人(无常年雇工或雇工人数不超过家庭劳动力),且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有生产经营记录,有会计核算资料,经营规模达到申请条件,现特申请办理家庭农场。

申请人: 年月日 材料二:

证明

本村村民……,原有土地亩……,流转土地亩……,农场位于……,用于种植……/养殖……,(猪/牛/羊/鸡……头/只,是/否具备《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该农场以农业收入为主,年收入……元(标准要求10万以上),从业人员……人(不得多于家庭劳动力),常年雇工……人(无常年雇工或雇工人数不超过家庭劳动力),且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知识和技能,有生产经营记录,有会计核算资料,经营规模达到申请条件。

特此证明

签字且盖章

年月日

材料三:流转合同复印件

材料四:养殖需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复印件

第五篇:家庭农场

[经济热点]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家庭农场”概念理论上

毫无意义,实践上会引起混乱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在这个文件中首次提到了“家庭农场”,并且鼓励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

本人不知道这个概念是谁提出来的,出台的目的是什么,他有没有搞明白什么是家庭农场。

从现有的文件看,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家庭农场,但依据现有的信息判断,家庭农场这个概念基本上毫无意义。

要弄清楚家庭农场是个什么东东,就需要比较几个概念:

1、“家庭农场”与“家庭经营”:仅仅是规模大小不同吗?如果是,那么——

2、“家庭农场”与“大户”:两个概念在一块出现,应该也所区别,仅仅是因为家庭农场需要注册吗?如果是,那么——

3、“家庭农场”与“商业化农场”:二者都需要注册,区别是什么呢?仅仅是家庭农场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吗?那么——

4、“家庭农场”与“家族企业经营的农场”:家族工商企业经营农场,并且以家庭成为为主要劳动力,二者还有什么区别吗?仅仅是因为“家庭农场”的主人是农民吗?如果由此认为“家庭农场”是一个新概念,那么农场的注册就应该很重要了。可是农场的注册和农户的“天然”注册有什么实质区别吗?无论是家庭农场还是农民,其经营的土地都是不能作为破产清算标的的。

由此看来,“家庭农场”这个概念在理论上毫无意义,仅能看成是某些人追求决策影响力的一个工具而已。

非但如此,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很可能会引起实践中的混乱。

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在根本上否定了农户作为经济单位的合理性,好像农户经营的土地不是农场,这个认识不但无知,而且会成为地方ZF通过强制力推动土地集中的借口。这样的事情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出现。今天和某省财政厅某位主管农村综合改革的领导座谈,从他口中听出了“大干一场”的渴望,恨不得明天就在本省实现大规模集中经营,完全不了解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目前中央领导班子将要调整,好多地方的农业改革决策者们都希望在新领导上台后秀秀拳脚,都像整出点动静来,且不知这样的政绩渴望带来的往往是农民利益的损害。

下载建设家庭农场,推进农村文化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家庭农场,推进农村文化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农场项目建设申请书

    平塘县“家庭农场”项目建设 申请书平塘县委、县政府、县直各相关部门: 我是本县牙舟镇村民,名叫王永红,女,外出务工多年,深感在外打工的艰辛,多年来一直想回乡创业。最近几年深......

    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分局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绥垦局办文[2008]8号)精神,结合我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本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计划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分局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绥垦局办文[2008]8号)精神,结合我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本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乡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已是势所必然,农村文化建......

    关于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汝城“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该县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

    宁乡县家庭农场建设问题及对策

    2013年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宁乡县家庭农场建设问题及对策 学校: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学部:生命科学学部 专业:园林 年级:2012级 班级:2班 学号:201241904226 姓名:陈俊 摘要......

    家庭农场项目建设选择及管理方法(范文)

    家庭农场项目建设选择及管理方法 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生产经营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特点,这就对家庭农场生产项目的投资选择与管理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农业......

    家庭农场章程(最新)

    赵县奇诺家庭农场 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农场的经营行为,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鼓励支持发展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