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2012年中国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09-2012年中国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正文目录
2008-2009年中国火电行业发展形势 第一节2008-2009年我国火电行业发展分析
一、我国火电行业发展政策
一、火电工业发展情况
二、火电行业EAM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第二节2008-2009年我国火电行业结构特征
一、火电行业结构问题的主要体现
二、火电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
三、对火电行业的建议
第三节2008-2009年国火电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
一、我国火电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二、我国火电行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我国火电行业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章2008-2009年中国火电环保产业分析
第一节2008-2009年我国火电行业与环境保护状况分析
一、火力发电行业发展环境
二、京都议定书使火电企业面临压力
三、环保部门严格火电项目审批
四、中国火力发电的环保忧患
五、中国火力发电洁净煤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2008-2009年我国火电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一、火电发展致使二氧化硫排放失控
二、火电行业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火电建设要与环保同步发展
四、火电企业面临环保关闭 第三节2008-2009年我国火电脱硫产业现状分析
一、火电脱硫市场急待规范
二、中国火电脱硫产业渴望自主技术
三、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四、火电脱硫产业成为投资热点
第四节2008-2009年我国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一、技术政策的控制范围和技术原则
二、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煤炭的清洁生产、加工和供应
四、煤炭清洁燃烧使用
五、关于烟气脱硫
第二章2008-2009年宏观政策要求对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的影响 第一节2008-2009年相关法律法规对火电行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及风险
一、《节约能源法》
二、《循环经济促进法》
三、《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四、《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规划》
五、《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二节2008-2009年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政策对火电行业的影响及风险分析
一、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政策
二、我国政府资源综合利用动态
第三节2008-2009年环境经济政策对火电行业影响及风险分析
一、绿色信贷和能效贷款政策
二、绿色贸易政策
三、绿色证券政策
第三章脱硝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应用 第一节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技术
一、关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技术
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技术市场化 第二节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技术
一、关于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技术
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技术市场化 第三节吸收法脱硝技术
一、关于吸收法脱硝技术
二、吸收法脱硝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选吸收法脱硝技术市场化 第四节吸附法脱硝技术
一、关于吸附法脱硝技术
二、吸附法脱硝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吸附法脱硝技术市场化 第五节等离子活化法脱硝技术
一、关于等离子活化法脱硝技术
二、等离子活化法脱硝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等离子活化法脱硝技术市场化 第六节生化法脱硝技术
一、关于生化法脱硝技术
二、生化法脱硝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生化法脱硝技术市场化
第四章脱硫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第一节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技术
一、关于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技术
二、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技术市场化分析 第二节湿式氨法脱硫技术
一、关于湿式氨法脱硫技术
二、湿式氨法脱硫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湿式氨法脱硫技术市场化分析 第三节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
一、关于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
二、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市场化分析 第四节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一、关于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二、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市场化分析 第五节荷电干式吸收剂喷射脱硫技术
一、关于荷电干式吸收剂喷射脱硫技术
二、荷电干式吸收剂喷射脱硫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荷电干式吸收剂喷射脱硫技术市场化分析 第六节干式催化脱硫技术
一、关于干式催化脱硫技术
二、干式催化脱硫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干式催化脱硫技术市场化分析 第七节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
一、关于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
二、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在火电污染物减排控制中的作用
三、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市场化分析
第五章火电行业节能减排蕴藏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一、我国CO2排放总量
二、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 第二节高效低排放的发电技术潜力巨大
一、技术应用现状
二、提高火电厂发电效率方法
三、高效低排放的发电技术前景 第三节未来中国火电行业的发展走向
一、中国火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二、清洁生产是火电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优化中国火电结构的起点与方向
四、发展水电改造火电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火电行业减排新技术发展 第一节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前景广阔
一、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优点
二、国外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发展
三、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第二节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技术发展迅速
一、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技术减排效果
二、国外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技术发展
三、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第三节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蓄势待发
一、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发展
二、我国火电行业集团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
三、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减排效果 第四节电站空冷技术顺应潮流,稳定发展
一、国家政策对电站空冷技术引导
二、电站空冷技术发展 第七章火电企业节能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第一节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及其对火电行业的意义
一、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现状
二、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现状
三、火电行业节能减排资金来源与CDM
四、火电行业企业实施CDM的意义 第二节火电行业清洁发展机制方法
一、清洁发展机制理论介绍
二、清洁发展机制基准线方法学
三、清洁发展机制的额外性
四、清洁发展机制流程
第三节火电行业与CDM结合领域
一、国外火电行业与CDM结合现状
二、大唐国际左云风电公司一期CDM项目
三、宁夏宁东风电二期工程CDM项目
第八章新排污收费制度对火电企业的影响 第一节新排污收费制度对火电企业影响
一、增加建厂投资和发电成本
二、有利于火电企业提高污染控制水平
三、有利于火电企业增加污染治理投资
四、有利于火电企业申请使用排污费
第二节新排污收费制度下火电企业的减排措施
一、现有火电企业需加大二氧化硫治理力度
二、对于新建的火电企业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第九章我国主要火电企业节能减排发展 第一节华能国际
一、公司简介
二、节能减排的思路与措施
三、企业节能减排发展进程
四、2005-2009年企业经营规模
五、2005-2009年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二节国电电力集团
一、公司简介
二、节能减排的思路与措施
三、企业节能减排发展进程
四、2005-2009年企业经营规模
五、2005-2009年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三节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节能减排的思路与措施
三、企业节能减排发展进程
四、2005-2009年企业经营规模
五、2005-2009年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四节上海电气
一、公司简介
二、节能减排的思路与措施
三、企业节能减排发展进程
四、2005-2009年企业经营规模
五、2005-2009年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五节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节能减排的思路与措施
三、企业节能减排发展进程
四、2005-2009年企业经营规模
五、2005-2009年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六节江省火电建设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节能减排的思路与措施
三、企业节能减排发展进程
四、2005-2009年企业经营规模
五、2005-2009年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七节火电建设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节能减排的思路与措施
三、企业节能减排发展进程
四、2005-2009年企业经营规模
五、2005-2009年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八节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节能减排的思路与措施
三、企业节能减排发展进程
四、2005-2009年企业经营规模
五、2005-2009年企业经济效益分
第十章2008-2009年火电行业融资体制 第一节2008-2009年中国电力行业融资体制
一、中国电力行业融资体制变革
二、电力企业仍需加快融资步伐
第二节2008-2009年电力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
一、电力行业资本市场融资步伐大大加快
二、电力类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力度空前 第三节2008-2009年外资资本投资火力发电情况
一、外资资本投资电力的历史和现状
二、外资资本进入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2008-2009年民间资本投资火力发电情况
一、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历史和现状
二、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火力发电行业的政策措施建议
第十一章2010-2012年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投资建议 第一节2010-2012年产业市场投资总体评价
一、火力发电行业是节能减排重点领域
二、火力发电行业节能减排投资现状
三、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资方式 第二节2010-2012年产业投资指导建议
一、节能降耗趋势为火电行业提供机遇
二、节能减排成为火电行业发展趋
第二篇:港口节能减排现状及措施浅谈
康汇实业 港口节能减排现状及措施浅谈
摘要:推进港口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每个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引 言
人类进入21世纪,和谐与发展已是永恒的主题,能源与环境也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能源是经济命脉,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在第十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2个约束性指标,即“节能减排”,并进行了相关战略部署。这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二、港口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港口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日益成为集运输、配送、仓储、加工、包装、增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平台,其能源消耗在整个交通行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抓好港口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是我国交通行业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国是港口大国,各种生产性码头泊位数量超过3.5万个。超过亿吨的综合性大型枢纽港口达到14个。因此港口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国家完成“十一五”规划中节能目标、改善港城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港口企业实现向现代交通业转型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需要。
港口节能管理措施包括港口建设运营期的装卸设备选型、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以及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节能理念和意识等方面。而港口的装卸设备生产能耗是影响港口能耗的最大因素,据统计,集装箱码头的生产用能占港口总能耗的80%以上,康汇实业 而主要装卸设备,如岸桥、场桥等用能最大。因此,优化装卸工艺流程、合理匹配装卸机械,对于降低港口装卸作业的能源消耗有着直接关系。辅助生产涉及到港口设备维修、港口辅助生产建筑物、道路及室内照明、给排水、供热及通风空调等多方面内容,忽略这些方面的节能管理也会给港口企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因此,做好港口的节能工作,降低港口能源消耗势在必行。
三、港口节能减排的措施与建议 1.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港口主管部门应健全节能减排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加强节能统筹工作,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能源浪费,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监察制度,加大行业内重点耗能设备和运输装备的抽查检测力度,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指标的设备要坚决淘汰。港口主管部门还应加大节能减排政策扶持力度,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重点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节能宣传培训、节能信息服务、节能表彰奖励以及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等给予政策支持。
2.从布局规划着手,实现“大节能”
首先从整个港口行业“大节能”的角度考虑,港口首先应该做好布局规划工作并认真落实,合理选择港址,构建综合性运输枢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充分利用港口区位优势、自然条件、腹地经济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建设层次分明、分工合理、大中小结合的港口体系,提高码头泊位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提高港口通过能力和效率。各地政府应该按照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做好本区域内的港口布局规划,以提高码头运转效率。
在新码头建设和老港区的功能调整中,应优化港区布局和码头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港口科学生产调度,减少单车单放空驶现象,降低设备空驶率,提高运输效率,合理配备装卸机械和工具,使工艺流程先进、合理、科学,从而降低装卸能耗。港口平面布置、装卸工艺、主要装卸设备的配置及选型等是在港口工程设计阶段确定的。对于新建港口工程项目,应优化装卸工艺和设备选型设计,选用低能耗、高效率 康汇实业 的装卸设备,优先选用以电能作为动力源的装卸设备。改进各类码头装卸工艺系统,使系统各环节能力匹配,提高装卸效率,降低能耗。加快对集装箱码头设备和散货码头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优先采用轻型、高效、变频控制的设备。
3.分货种、货类引进先进技术,有针对地进行(1)集装箱堆场轮胎龙门吊“油改电”技术
在集装箱码头,采用计算机辅助智能堆场系统,将原来单纯由人工进行的堆场管理转为智能化堆场管理,能减少翻箱量,从而减少翻箱能耗;采用智能配载系统,合理调配生产资源,能提高装船效率和装船准确率。
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即RTG)是现代化集装箱港口堆场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标准设备。这些移动式装卸和搬运设备一般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设备的动力源,而这些庞大的柴油发电机组不仅油耗高,而且噪声大、污染物排放多。
油改电式目前油改电式在各码头使用也不尽相同,有高空电车滑线式、低空电车滑线式和电缆卷筒式等几种形式。在作业时采用外接电源供电,需要转向时,再启用柴油发电机组。该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不足是将柴油发电机组长期闲置不用,平时也需要定期的运转保养,否则会对柴油发动机造成损害,而且一次性的投入改造费用较大。
(2)散货堆场的节能减排技术
带式输送机节能改造技术:带式输送机节能改造技术目前带式输送机节能改造技术主要包括:带式输送机电机运行数量控制技术,堆、取料机位置检测技术,电机电流检测技术,带式输送机降电压技术等。带式输送机的各种节能改造技术,都可以达到降低能耗和提高电机利用率的目的。
底开门卸车工艺:与翻车机卸车工艺系统相比,底开门卸车工艺系统相对简单,每套系统仅包括地面开关碰头、电控系统设备一套;卸车棚、维修起重设备及除尘设 康汇实业 备、给排水设备等。底开门卸车工艺底开门卸车工艺系统设备数量少,列车边行走边自动卸货,调度生产管理简单,仅需要对地面开关碰头进行操作。
港口散货堆场防风网技术:目前港口主要除尘措施有喷洒水、喷洒抑尘剂、覆盖防尘网等,具有一定的抑尘效果,但仍不能很好地解决粉尘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防风网是一种多孔障碍物,在其背面可形成低风速区,从而减少粉尘运动。
(3)装卸船时主要耗能来自于储罐及输油管道的加热和温度维持,耗能量巨大。在设计此类码头时,应考虑管线顺畅,尽量缩短管线长度,最重要的是考虑储罐及管线加热和温度维持时的节能。对于蒸汽消耗量较大的码头锅炉的选型,应考虑热电联产,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在油气码头及码头加油站点,采用先进的油气回收技术,收集油气码头和码头加油站点储运过程中蒸发的油气,消除油气挥发造成的安全隐患,减少空气污染。
(4)码头装运机械内燃机燃油消耗实时监控
港口内燃机设备主要包括轮胎吊、装载机、挖掘机、叉车、自卸翻斗车、集装箱转运平板车等,通过加装诸如上海康汇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精度燃油流量传感器之类的油耗监控设备,可以实现:
A、通过对统计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统计任意时段的油耗、里程、作业量,计算出每公里或每吨的油耗费用。对比差异较大的运行参数(如里程、时间、作业吨数、油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确定是正常消耗、异常损耗还是主动减耗。
B、通过对数据应用于装卸转运管理实践,简化计划与核算统计工作,通过油料消耗与作业量的结合,制订更为合理的作业机械调配及调度机制,使油料的管理从以经验为主的原始管理转为以实际量化数据为主的现代化管理,精确成本,推动节能降耗。
C、通过对油耗数据的实时监控,辅以其它引导手段,如节油奖励、加装超时怠速机械自行熄火装置等,可有效改善司机的驾驶习惯和行为,降低正常燃油消耗。
4.应用可再生能源 康汇实业 港口的辅助生产生活建筑能耗在港口企业能耗方面占有一定的比重,尤其是建筑物的供热及供冷方面能耗尤为明显,因此如何采用节能新技术实现港口辅助生产生活建筑物能源供应是港口企业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港口应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利用工作,将太阳能、地源热泵及海水源热泵技术用于采暖、制冷等方面在港区内的建筑工程中应用,并从中摸索出一些解决机组防腐和水质防沙等技术难题的方法,为淤泥海岸推广使用海水源热泵系统提供可借鉴经验。
四、结 语
作为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港口企业已经在管理、能源利用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效果显著。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港口节能减排技术必将得到更深更广的发展,这将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事业发挥支撑作用,并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01110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需求旺盛,建筑幕墙、交通运输业、化工业、电力设备业、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使铝型材消费断地增长,同时,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将不断出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世界铝型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世界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1)全球铝型材产量及产能分布 2001-2007 年,全球铝型材产量逐年增长,由2001 年的880 万吨增长至2007 年的147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01%。2009 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约95 个,生产企业约2200 余家,其中中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2)全球铝型材产量(3)全球铝型材消费量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 年的869 万吨增长至2009 年的155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 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1669 万吨。从地区来看,2001-2009 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中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2009 年,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中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2009 年占总消费量的63%以上。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 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比重已经超过50%,而中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2%,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2.国际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 从国际铝型材行业的竞争情况来看,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产量分布来看,全球铝型材材约60%的产量集中于中、美、日三国,多年来中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1/3。与美、日等国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不同,中国的产量增长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2000-2008 年,国内铝型材产量复合增长率超过35%。2008 年中国铝型材产量占全球的45.2%。以美、日、德等铝加工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 世纪末已基本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进程,建立了跨国集团公司,并进行全球化生产和经营,如美铝、加铝和海德鲁公司等;其中最典型的是美铝公司,几乎囊括了全部铝加工材品种,在全世界各主要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年铝加工材能力近200 万吨;而以日本、德国铝加工企业为代表,继续引导世界铝加工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在饮料罐板和高档PS 版基材等研发和生产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国际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世界铝型材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企业数量和规模不会有太大变化,产能和产量也不会有太大增长,而产品品种会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会更加精益求精,产品附加值更高,更加节能环保。具体来讲就是:在铝加工工艺上,向着更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发展。4.国际铝型材行业发展前景 铝型材因其具有质轻、价格低、可回收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行业。在目前全球强调节能环保的前提下,铝型材在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未来市场十分巨大,市场需求前景广阔。近年来,全球新能源环保产业增长速度较快,铝型材由于具有导热好、自重轻等优点,在太阳能和LED 等产业中将得到大量应用,发展前景看好。
二、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铝型材产量与消费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属门窗、建筑幕墙、铁路运输设备、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了铝型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从2003 年的275.45 亿元上升到2010 年的4131.8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7.24%;铝型材产量从2000 年的156.5 万吨增长到2009 年的860.0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84%;消费量从2000 年的161 万吨增长到2009 年的816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76%,预计到2012年中国铝型材消费量将达到1440 万吨。中国已成为铝
型材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表1: 2001-2009年中国铝型材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万吨)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产量 156.5 186.2 216.1 252.0 303.6 372.5 489.0 633.0 755.0 860.0 表观消费量 161 185 214 243 286 342 430 546 707 816 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内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能力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底,中国规模以上铝型材企业有824 家,资产总额达到2181.40 亿元,同比增长31.62%。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8.41 亿元,同比增长44.31%;销售收入4131.83 亿元,同比增长47.46%;实现利润总额142.05 亿元,同比增长54.10%。图表1: 2006-2010 年铝型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走势(单位:亿元,%)从不同性质企业竞争情况来看,中国铝型材行业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2010 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38.67%、28.95%、37.40%和63.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19.82%、25.36%、24.11%和11.65%。随着中国金属门窗、建筑幕墙、交通运输业、化工业、电力设备业、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铝型材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同时,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将不断出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011-2013 年铝型材行业仍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5.20%。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数据及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粗略估计2011-2013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8%,2013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8749亿元。2.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主要特点(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5-2010 年,铝型材行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9.20%。2010 年,铝型材行业资产总额为2181.40 亿元,同比增长31.62%。2005-2010 年,铝型材行业的销售规模也不断扩大,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5.20%。2010 年,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为4131.83 亿元,同比增长47.46%。图表2: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亿元,%)(2)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 不论是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还是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都占据了中国铝型材行业11%以上的份额。2010 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38.67%、28.95%、37.40%和63.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19.82%、25.36%、24.11%和11.65%,说明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中国铝型材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3)市场区域化分割非常明显 以建筑铝型材为例,行业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一方面,产能分布不均衡,目前60%以上的建筑铝型材生产企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及环渤海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受运输成本影响,建筑铝型材存在通常的行业销售半径,约为500 公里左右。产能分布的不均衡和销售半径的限制,决定了建筑铝型材市场竞争的地域特点较为明显。
3.中国铝型材行业工艺技术(1)行业技术水平特点 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铝型材行业技术水平已经相对成熟,产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铝型材工业的技术,主要表现在熔铸技术、挤压技术和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而以上三个环节的技术又体现在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近年来,中国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型材工业装备,包括同水平热顶铸造机(引进美国17 台)、内导式液压铸造机(引进英国5 台),各铝型材企业非常重视熔炼工序合金化、熔化、净化与均匀化处理,已基本上掌握了圆锭的铸造工艺。目前,国内铝型材行业挤压机装备呈现出三个特点:数量众多(约3100 台)、规格丰富(世界上所有的铝挤压机品牌都有,型号从1.5MN-125MN 都有)、小挤压机比重高(小于13.5MN 的挤压机占95%以上)。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目前部分企业已陆续引入国外先进挤压机生产线,与发达国家的技术
装备差距正在日益缩小。铝型材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穿孔挤压、润滑挤压、等温等速挤压、扁挤压、宽展挤压、分流组合模挤压、变断面挤压、水冷模挤压、快速连续挤压以及静液挤压等新挤压方法在一些企业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到一定的应用。目前国内约有700 条铝型材表面生产线,其中引进或关键设备引进的表面处理生产线有200 条左右,种类齐全,可以生产300 多种颜色的铝型材。阳极氧化着色、静电粉末喷涂、氟碳喷涂、电泳涂漆、化学着色、木纹处理等表面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行业内企业日益重视客户需求变化,表面处理能力在不断提高。生产所需模具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也使得研发成果得以充分应用。目前挤压仿真技术开始应用于铝型材生产中的模具制造工序,大幅提高了试模成功的比率,从而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新产品、新款式的研发和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首先,注胶、插条等隔热节能技术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应用,有效提升了铝型材产品的节能、环保效果;其次,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品种和款式不断推出,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及偏好。3)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在汽车、轨道车辆、航空、船舶和电子等领域的铝型材产品质量和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同时,后续加工能力普遍不强,对铝型材的后续加工率不足25%,且主要以铝门窗为主,铝材进一步加工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加强,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拓展产品应用领域。(2)铝型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已成为世界铝合金型材生产大国,但还不是铝合金型材生产强国。国内铝合金型材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级不高的现状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还需要继续加快和深化行业结构调整,以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近几年,中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铝合金型材生产线和工艺技术(包括大吨位的挤压生产线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基本掌握了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所生产的各种铝合金型材不仅在内在质量,如合金成分、强度、延伸率、几何形状等方面,而且在表面处理,如色彩、光泽、表面硬度、平滑性、耐光、耐候、耐腐蚀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产品已逐渐进入国际市场。资料显示,建筑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5%-40%,而在民用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面和地面四大能耗部分中,门窗的能耗又占到约50%。因此,世界各国都把门窗、幕墙作为实现节能的关键所在,从而对作为门窗主要材料的铝合金型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各种隔热铝型材(包括浇注式、灌注式和插条式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将成为本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当前,国内铝合金型材产品超过80%的产量应用于建筑门窗产业。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这必然对建筑门窗用铝型材的节能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国内中、高档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门窗产品向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从而要求不断提高铝合金型材的耐腐蚀、耐候性能以及装饰效果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是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4.中国铝型材加工的装备 随着我国铝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铝加工装备的科研、设计和制造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近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铝加工装备的科研、设计、制造已完成了从辅机到主机、从单体设备到整条生产线,从仿制到创新等过程的重大转变。而且在这一重大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我国著名的铝加工装备科研、设计和制造的著名企业,如洛阳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上海捷如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到目前为止,所有铝型材加工装备,从熔铸、挤压、热处理系列装备到在线分析、检测装备,国内都能设计制造。国产铝型材加工装备由于具有优良的性价比,在保证基本功能优良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项目投资,已为铝型材加工企业广泛采用,铝型材加工完全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装备的局面已经被基本改变,但部分高端装备还依赖于国外进口。
三、我国铝型材行业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中国铝加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仅是产量快速持续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而且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产品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转变。但在这种持续快速发展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足与问题,这对铝加工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1.行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中国铝型材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平均规模偏小,现代化铝型材制造企业与大批小企业并存,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粗放,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国内铝型材行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而部分高性能、高精度产品尚不能完全国产化,需要进口;另外,国内铝型材行业的产能地区分布也不尽合理,较大部分产能远离原料产地,部分地区产能严重过剩依赖外销。上述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容易引发企业间低端产品的过度竞争,行业整体难以获得生产和研发上的规模效益,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物流压力,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2.企业素养偏低,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素养偏低表现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低,而员工素质偏低则主要表现在操作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提高企业素养与员工素质是铝型材加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铝型材加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科技活动层次较低;二是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投入明显不足;三是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四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五是高级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中国铝型材行业是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发展起来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面对轨道交通、汽车、航空、电子、电力、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出新要求的环境下显得相对不足。近几年来,中国的铝型材总产量迅速上升,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仍然偏低,许多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3.节能减速排任务繁重,技术经济指标达标任重道远 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铝行业准入条件》,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铝加工行业的准入门槛,而且要求现有铝加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能耗、金属消耗和成品率等达到规定门槛。在未来不足3年内,使我国铝加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门槛水平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充满了挑战。我国铝加工行业2004-2007年技术经济指标与门槛水平的对照见表8,从表8中比较可知,除熔铸成品率已达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综合能耗,要达标十分艰巨。表2:中国铝加工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门槛水平比较4.一般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缺乏世界品牌和著名企业 2005年我国铝材已经是出口大于进口,但是我们出口的多是一般中低档产品,而进口的多是高科技产品。而且我国多是仿制国外的合金和品种,自己创新的合金和独特的品种很少,直到2007年3月7日,佛山凤铝铝业有限公司“无铅6020合金”才以“中国研制”的身份在国际变形铝及铝合金国际牌号注册表中注册成功。据统计,铝及铝合金共有300多个国际牌号,中国直到2007年3月份才只有一个,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国际牌号。实际上,至今除中国铝业公司外,中国缺少国内外公认的著名企业,也还没有一个国内外公认的铝材世界品牌。
四、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 2011 年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第一年,改革开放至今30 多年,中国的铝型材产业一直蓬勃发展。产品结构一直以建筑用材为主,随着中国工业水平和规模的不断提高,工业用材产量也逐年攀升。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力、机械装备制造业、家电等行业,对铝型材的需求迅速增加,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不断出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中国铝型材总产量和总消费上位居全球第一,2010 年铝型材出口70 万吨,“十二五”期间中国出口将会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十二五”期间中国铝型材工行业发展趋势为: 1.铝型材行业规模化外延式增长趋势走弱 中国铝型材工业仍处于规模化外延式增长后期阶段,从在建项目规模看,尤其在2011-2013 年,铝挤压产能仍有不小的增加。这是因为目前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市场激烈竞争造成的。为了以低价手段进行市场竞争,企业往往采取规模化生产,目的是摊薄成本,为此,企业纷纷上设备、增产能。这种没有差异性的竞争手段,对处于成熟期的铝挤压工业来说,奏效不会太明显,所以,这种规模化外延式增长趋势在“十二五”规划后期应体现趋弱走向。2.铝型材产品结构将出现明显调整 在工业领域,目前,我国工业铝型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约30%,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包括汽车制造业、轨道交通业)、装备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耐用消费品业(含轻工业)等,分别在我国铝型材应用中占比约10%、10%和12%。而同期的欧洲、北美和日本的铝型材消费结构中,工业耗用比例分别达到为60%、55%和40%,远高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差异反映出我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生产、开发和应用方面不足,同时还预示着我国工业铝型材消费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虽然在“十二五”规划期,国家仍要继续进行西部大开发,仍要加快城镇建设,但铝型材增量市场要比以前全国性的以房屋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市场小的多,从这个方面讲,建筑铝型材处于绝对供过于求的状况。目前有70%以上的铝挤压在建项目的产品定位是工业用铝型材,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在建工业用铝型材项目更是接近100%,铝挤压业界的实践也足以说明铝挤压产品结构调整的趋势。预计在未来5~10年,我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在铝型材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30%上升到2015年的45~50%左右。而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规划,未来10年内,工业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的比重将接近70%。3.立足技术创新、大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近几年来,通过国家重视技术创新政策的引导,我国铝加工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不论是已有企业还是在建、新建企业,都将会关注、重视和立足于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和市场竞争之本,并且将会下大力气进行创新技术的产业化,通过产业化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有专利技术,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4.拥有自主技术的国产设备将逐步取代进口设备 我国铝型材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发展很快,在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基础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铝型材加工装备和工艺技术将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突出的优点是性价比高,在国内外市场上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预见,在今后不长的一段时期内,拥有自主技术的国产设备将基本取代进口设备,只有少量特殊要求的高精尖设备还将由国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铝型材加工工艺将积极向短流程、连续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达到高效率、高品质、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而在铝型材产品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努力向多品种、高精尖方向发展,既能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和高新科技发展的需要,也将不断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5.各类型大、中、小铝型材加工企业和谐发展 我国铝型材加工企业在所有制上将继续多样化发展,国企、民企、合营、外资等齐头并进,在发展规模上将是大而强和专而精并存,共同组成中国的现代化铝加工工业。而且,现有企业都将努力改善和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增加产品品种,重在提高产品质量;在建企业都将选择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力求降低投资,尽快投产达产;新建企业都将慎之又慎,防止铝加工由投资偏热走向过热,即使必须新建,产品定位一定要选择高精尖,走向高端市场竞争。
第四篇:电镀行业的节能减排
电镀行业的一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这一定义概述了清洁生产是从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等八个方面通过审核咨询,发现问题,寻找清洁生产机会,提出并实施切实可行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电镀行业是当今全球三大污染行业之一,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也有大量的措施可以实施。电镀行业的生产企业和设备企业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应用了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
1、无氰电镀工艺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无氰镀锌基本上代替了有氰镀锌,减少了氰化物的排放。
2、低铬/三价铬钝化工艺的应用,减少了铬的排放。
3、工件的清洗采用喷洗、多级逆流漂洗等形式,可同时通过自控技术根据工件量对用水量进行控制,杜绝长流水现象,大大节约了清洗用水,同时减少末端污水处理的费用。
4、压缩空气的搅拌采用自控技术控制,需要时才开启,节约能源。
5、热能的回收技术,对冷冻机、空压机等热能进行回收,可节约部分能源。
6、电镀废水经预处理、深度处理后达到漂洗水标准,可直接回用于生产线,取代生产线的自来水洗部分用水。通过国内企业的研究和实施案例,回用率可达70%,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节约电镀行业60%~70%的自来水用量,同时大大减少排污,建设中水回用项目,才能保证电镀生产的稳定可靠进行,解决目前电镀生产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昕宇表面工程有限公司的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走在国内前列并有多项成功运行案例。
7、通过电镀园的建设,集约化生产,集中废水处理,减少小型电镀企业乱排、偷排的现象。
8、镀槽、过滤机底部设置托盘防漏、杜绝管道跑冒滴漏现象也是清洁生产的措施之一。
9、在不影响工艺的情况下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取代高能耗可控硅电源,节约电耗。
“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企业的自身内部寻找清洁生产机会,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篇:水泥行业节能减排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展望
1.我国水泥行业的现状
我国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水泥的产量近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的第一位。作为经济建设的最基本的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其地位。水泥工业也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的经济建设规模不断地扩大,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泥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尽管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低,很多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的档次比较低且有很多水泥达不到国家标准;有一些企业生产能力落后科技含量低,这些企业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水泥产业的布局不合理,产能分配不均匀;水泥生产企业的能耗比较大、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还严重的污染环境等。水泥生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 虽然我国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但水泥行业很多小水泥生产厂家仍采用小立窑和湿法窑等落后的工艺。这些落后的工艺能耗比较高,且热量不能得到很好地利用,造成我国水泥工业整体能耗比较高。水泥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的污染。水泥行业粉尘的排放量在我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目前我国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国家对环保问题也更加的重视,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下,虽然水泥生产中的粉尘排放量逐渐降低,但是污染问题仍然很严重。由此得出,水泥工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迫在眉睫。
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是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加强质量管理,合理使用原料和燃料、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废弃物,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产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产品性能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在使用时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水泥工业为“两高一资”行业,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泥、熟料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由此,可知水泥工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有助于减缓矿山生态的破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产生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清洁生产在水泥行业中的作用:
(1)实施清洁生产可以使水泥工业的环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减轻水泥工业的环境负荷。
(2)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在源头预防,避繁就简、去难就易,是水泥工业的环保工作技术难度减小。
(3)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比仅用末端处理的方法治理污染可大量节省资金。
(4)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可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清洁生产全方位、全过程地将产品的生产、使用和环境减负、环境污染融为一体,以降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负荷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强调在污染生产前进行综合预防,有效地防治或减少污染的生产和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主动行动经国内外许多实践证明能节约资源、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实行清洁生产是从根本上控制污染、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风险、促进工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3.目前水泥清洁生产技术
目前在水泥工业运用比较常见的清洁生产技术有:
(1)大力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新建、扩建、改建窑外分解窑,增加新型干法生产水泥的比重是提高水泥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
(2)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窑炉预热器和篦冷机的排风余热。该项技术使能源回收水平可达35~40kW·h/t 熟料。
(3)采用低阻高效的多级预热器系统和控流式新型篦冷机以及多通道喷煤管的应用,都能有效地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热耗。
(4)用高效粉磨机取代低效的球磨机,降低粉磨电耗。粉磨是水泥生产中主要的耗电工序,约占综合耗电量70%。我国水泥企业原来大多是采用低效的球磨机,效率只有3%~5%,现在普遍采用立式磨、辊压磨、挤压磨、高细磨等代替原有的球磨机;以大磨机取代小磨机,淘汰直径小于1.83 m 的小型球磨机; 改进粉磨工艺流程,增添预破碎机、选粉机;采用耐磨钢球、耐磨衬板及节能型衬板等。(5)同时,在水泥工业积极推动企业规模化,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这些有效的手段,得到明显的规模节能降耗效益。在水泥流通领域,要发展散装水泥等高效率低损耗的物流体系,建立好废旧建材的回收利用体系。以上新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技术进步。能使水泥按建筑设计要求正常水化、硬化,水泥石的结构致密度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
4.生产工艺的优化
技术创新,积极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为实现水泥产品和水泥行业的“再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1)改造粉磨工艺,发展粉磨技术减少电耗。在水泥生产中,每生产1吨水泥大约需要粉碎各种物料3~4吨,粉碎工艺过程的电耗占生产总电耗的60%~70%。选择先进的粉碎工艺,简化粉碎流程,改善传统粉碎作业方式,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磨电耗,已成为实现水泥生产节能降耗的关键。因此,水泥企业可以从改造磨前预粉碎工艺、球磨机内部改造和选粉机改造等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粉磨工艺的生态改造,实现节能降耗。
(2)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保障水泥产品质量,实现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型干法水泥是指采用窑外分解的新工艺生产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高效、优质、低耗、环保。该技术优点为迅速,热效率高,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热耗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一方面能消耗工业废渣和一定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另一方面与立窑相比,劳动生产率高5-6倍,能耗低,粉尘排放仅为立窑的1/5~1/10,产品质量稳定,强度标号高。
(3)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工业企业的“资源化”。仿照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使一家企业的废物(输出),变成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输入),形成“共生工业链”,实现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的封闭循环,即企业之间的共生原则。这就是“生态产业链”。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物质流和能源流沿着“生态产业链”逐级层次流动,原料、能源、废物和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环流结构,能源、资源在其中反复循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再生增值。
5.水泥行业发展趋势
5.1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水泥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全行业产能过剩的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未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应该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即在总量上应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改进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取缔小的水泥生产企业,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未来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环保不达标的落后的生产线将会被淘汰,新工艺会被广泛运用。水泥企业也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终形成以大集团为主导的区域性市场格局,使产业由追求量的增加转变为追求价值的增长。
5.2加大水泥行业技术创新
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实现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至关重要。我国水泥行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水泥生产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整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平台,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加大集成创新力度。用先进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设备改造传统的产业。要密切的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和市场的需求,在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5.3注重优质水泥的生产
虽然我国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但是大部分都是普通水泥,优质水泥很少,导致优质水泥的缺口很大。而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水泥的质量也有很大关系,混凝土强度每提高一个等级,水泥和钢筋的用量就会减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采用优质的水泥减少了资源的使用量,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5.4发展绿色水泥工业
水泥行业的绿色工业是指水泥企业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同行是又做出贡献。未来我国的水泥工业一定会向绿色工业发展。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现在的水泥生产技术要求来看,并不需要非常优质的原料,可以采用较低品质的原材料来代替粘土和石灰石的配料,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其次是采用绿色能源和可燃废弃物燃料,充分的利用再生资源,并加强余热的利用,利用余热发电,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加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各个水泥生产企业都要强制性的安装运行可靠、收尘效率高的电收尘器,减少粉尘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最终实现水泥产业的绿色工业,这样水泥企业才能存活得更长久。
6.结语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机会和潜力很大,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厂,从领导干部到岗位操作工,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积极的投入与参与,使企业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清洁生产的实施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使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水泥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刻不容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以“3R原则”为指导,通过清洁生产,实现水泥工业的“减量化”;技术创新,促进水泥工业的“再利用”;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的“再循环”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等途径,探究一条能推进贵州省水泥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把已完成使用价值的物质返回到工厂,经处理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原则”的生产模式,从设计、原料、工艺、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最小;同时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