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9:5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

第一篇: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

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

2007-08-01发布2007-08-15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1.适用范围

本实施规则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包括:家用电冰箱、食品冷冻箱和制冰机类;电风扇类;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类;家用电动洗衣机/脱水机类;储水式电热水器类;室内加热器类;真空吸尘器类;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类;快热式电热水器类;电熨斗类;电磁灶类;电烤炉、烤架、面包烤架类;家用厨房机械类;微波炉类;电灶、灶台、电烤炉类;吸油烟机类;液体加热器类;电饭锅类;冷热饮水机类;电动机—压缩机类。2.认证模式

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3.认证的基本环节 3.1认证的申请 3.2型式试验

3.3初始工厂检查

3.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3.5获证后的监督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认证申请

4.1.1申请单元划分

4.1.1.1原则上按产品类别、型式、规格、工作原理、安全结构、对产品电磁兼容性能有重要影响的零部件(见附件5中带*号的零部件)的不同划分申请单元(见附件1)。

同一申请单元内有多个型号时,应对同一单元内所有型号做出确切描述。

4.1.1.2原则上按申请单元申请认证。同一制造商、同一产品型号,不同生产场地生产的产品应作为不同的申请单元,但不同生产场地生产的相同产品只做一次型式试验,其他生产场地的产品需送样核查,并出具报告。

同一生产场地,不同制造商生产的相同产品,应作为不同的申请单元,必要时送样,进行一致性核查,并出具报告。4.1.2申请文件

申请认证应提交正式申请,并根据需要随附以下文件: 1)产品总装图、电气原理图、线路图等;

2)关键元器件和/或主要原材料清单(见附件4和附件5); 3)同一申请单元内各个型号产品之间的差异说明; 4)其他需要的文件。4.2型式试验

4.2.1型式试验的送样

4.2.1.1型式试验的送样原则

型式试验送样应从认证申请单元中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型式试验。根据需要,申请单元覆盖的其他产品需送样做补充差异试验。

申请整机认证时,整机内的关键安全元器件(附件4)应按对应要求单独送样进行检测。若关键安全元器件已获得有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国家认监委规定的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可免于单独送样检测,但仍需满足整机检测标准的要求。4.2.1.2送样数量

型式试验的样品由申请人负责按认证机构的要求选送,并对选送样品负责。整机产品的送样数量见附件3的规定,随整机检测的元器件的送样数量见附件4的规定。

4.2.1.3型式试验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

型式试验后,应以适当方式处置试验样品和/或相关资料。4.2.2型式试验的检测标准、项目及方法 4.2.2.1检测标准

认证检测依据的标准见附件2的规定,检测时应采用标准的现行有效版本。4.2.2.2检测项目 1)安全检测项目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强制性认证的安全型式试验检测项目为产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全部适用项目。

2)电磁兼容检测项目(有规定要求时)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强制性认证的电磁兼容试验的检测项目为电磁兼容标准规定的全部适用项目。4.2.2.3检测方法

依据标准规定的和/或引用的方法和/或标准进行检测。4.2.3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报告)型式试验结束后,检测机构出具《型式试验报告》。型式试验项目部分不合格时,允许申请人进行整改;整改应在认证机构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超过该期限的视为申请人放弃申请;申请人也可主动终止申请。《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报告)》是对申请单元内所有产品与认证相关的信息的描述,认证机构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组织编制《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报告)》,内容应准确、清晰、完整。

认证机构(检验机构)应及时向持证人提供《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报告)》,持证人应保证在生产厂能获得完整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产品描述报告)》。4.3初始工厂检查 4.3.1检查内容

工厂检查的内容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4.3.1.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

由认证机构派检查员对生产厂按照《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附件6)及国家认监委制定的补充检查要求进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检查。4.3.1.2产品一致性检查 工厂检查时,应在生产现场对申请认证的产品进行一致性检查。若认证涉及多个单元的产品,则一致性检查应对每“种”产品至少抽取一个规格型号。重点核实以下内容: 1)认证产品的铭牌和包装箱上所标明的产品名称、规格、技术参数、型号与型式试验报告上所标明的应一致;

2)认证产品的结构(主要为涉及安全与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应与型式试验时的样机一致; 3)认证产品所用的安全元器件、重要零部件和材料对电磁兼容性能有影响的主要零部件应与型式试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构所确认的一致。

在工厂检查时,对产品安全和电磁兼容性能可采取现场见证试验。4.3.1.3检查范围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应覆盖申请认证的所有产品和加工场所。

4.3.2检查时间

一般情况下,型式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初始工厂检查。特殊情况下,型式试验和工厂审查可以同时进行。初始工厂检查时,工厂应生产申请认证范围内的产品。工厂检查时间根据所申请认证产品的单元数量和工厂的生产规模确定,一般每个加工场所为1至4个人日。

型式试验结束后,工厂检查原则上应在一年内完成,否则应重新进行型式试验。4.3.3检查结论

检查组向认证机构报告检查结论。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检查组直接向认证机构报告不合格结论;工厂检查存在不符合项时,工厂应在认证机构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认证机构(检查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按工厂检查结论不合格处理。4.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4.1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由认证机构负责组织对型式试验、工厂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后,由认证机构对申请人颁发认证证书(每一个申请单元颁发一张认证证书)。认证证书的使用应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4.4.2认证时限

认证时限指自受理认证申请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时止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日,包括型式试验时间、工厂检查时间及检查后提交报告时间、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时间,以及证书制作时间。

型式试验时间一般为30个工作日(因检验项目不合格,企业进行整改和复试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当整机的安全元器件需要进行随机试验时,其试验所需时间超过整机试验时间,型式试验时间按安全元器件最长的试验时间计算。从收到样品和检验费之日起计算时间。

工厂检查后提交报告时间为5个工作日。以检查员完成现场检查,收到生产厂提交符合要求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报告之日起计算。

认证结果评价、批准时间以及证书制作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从收到认证费用之日起计算时间)4.4.3认证终止

当产品型式试验或工厂检查结论不合格时,认证机构应作出不合格决定,终止认证。

4.5获证后的监督

4.5.1获证后监督的内容

获证后的监督包括年度监督检查,以及认证机构对其认证的产品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

4.5.2年度监督检查

认证机构在进行正常监督检查时,应与工厂确定监督日期。工厂应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并有获证产品。同一生产场地、不同制造商,均应接受监督检查。特殊监督原则上采取不预先通知被检查方的方式进行。

持证人应在规定的周期内接受监督,否则按不能接受监督处理。4.5.2.1年度监督检查的频次

一般情况下,从第一次获证起,每12个月内至少对工厂进行一次监督检查。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用户提出投诉,并经查实为申请人/制造商/生产厂责任的;

2)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安全和电磁兼容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有足够信息表明生产者、工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4.5.2.2年度监督检查的内容

获证产品一致性检查的内容与工厂初始检查时的产品一致性检查内容基本相同。此外,还应检查“CCC”标志和认证证书的使用情况。

获证后监督的方式采用: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必要时可抽取样品送检测机构检测。

由认证机构根据《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见附件6),对工厂进行监督审查。《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规定的第3、4、5、9条是每次监督复查的必查项目,其他项目可以选查,每4年内至少覆盖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监督复查的时间,根据获证产品的单元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一般为1-2个人日。

4.5.2.3年度监督检查的抽样检测 需要时,对获证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抽样检测的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为切实保证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真实性,抽样场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市场/企业销售网点现场、生产线末端、仓库等)随机抽取。抽样检测由指定的检测机构负责。具体抽样方法和要求按认证机构有关规定执行。认证检测采用的标准所规定的项目均可作为抽样检测项目。认证机构可针对不同产品的不同情况,以及其对产品安全性能或电磁兼容性能影响程度,进行部分或全部项目的检测。4.5.2.4年度监督检查结论

检查组向认证机构报告监督检查结论。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检查组直接向认证机构报告不合格结论;发现不符合项的,工厂应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认证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按工厂检查结论不合格处理。

4.5.2.5年度监督检查结果的评价

监督复查合格后,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年度监督检查时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纠正措施,逾期认证机构应撤消获证产品的认证证书,获证产品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由认证机构对外公告。4.5.3认证机构的跟踪调查

认证机构应根据《认证认可条例》的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实施有效的跟踪调查,并根据跟踪调查的结果对认证证书的状态进行相应的处理。4.5.4获证后监督检查结果的评价

获证产品年度监督检查合格的,方可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不合格的,按照5.3规定执行。5.认证证书

5.1认证证书的保持5.1.1证书的有效性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不规定有效日期。证书的有效性依赖认证机构组织的获证后监督获得保持。对拒绝监督的工厂,认证机构应撤销其持有的认证证书。5.1.2认证产品的变更 5.1.2.1变更申请

获证后的产品,如果其产品中属于附件

4、附件5的元器件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等、或涉及整机安全/电磁兼容的设计、电气结构、发生变更,以及认证证书的相关信息、标准等发生变化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批准/备案的申请。5.1.2.2变更的评价和批准

认证机构根据变更的内容和提供的资料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可以变更或需送样品进行测试,如需送样试验,测试合格后方能批准变更。

原则上,应以最初进行全项型式试验的产品为变更评价的基础。5.2认证产品的扩展 5.2.1扩展程序

认证证书持有者需要扩展已经获得认证产品单元覆盖范围时,应从认证申请开始办理手续。认证机构应核查扩展产品与原认证产品的一致性,确认原认证结果对扩展产品的有效性。需要时,针对差异做补充检测或检查。确认合格后,可根据认证证书持有者的要求单独颁发认证证书或换发认证证书。原则上,应以最初进行全项型式试验的认证产品为扩展的基础。5.2.2样品要求

证书持有者应先提供扩展产品的有关技术资料,需要送样时,应按本规则4.2的要求选送样品进行核查。必要时,对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报认证机构核查。5.3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销

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销执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和认证机构的有关规定。

对不能接受年度监督检查/或抽样检测的持证人,认证机构应暂停其持有的认证证书。

对不接受年度监督检查和/或抽样检测的持证人,认证机构应撤销其持有的认证证书。

持证人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暂停、注销其持有的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应按照持证人的申请暂停、注销其持有的认证证书。

因获证产品停产等可接受的原因暂停认证证书的,证书暂停期限最长为12个月。暂停期限超过12个月而未能恢复的,认证机构应撤销该认证证书。证书暂停后、需要恢复证书时,持证人应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认证机构按初始工厂检查的要求对工厂进行检查,按每认证单元抽取一个样品进行一致性检查及指定试验。工厂检查和抽样检验合格后,准予恢复被暂停的认证证书。

监督检查结论不合格的,视监督检查不合格的程度,由认证机构决定暂停、撤销相关认证证书。被暂停认证证书的,持证人应在自暂停之日起的1个月以后、3个月以内提出恢复申请并接受工厂检查,逾期的认证机构应撤销被暂停的认证证书。工厂检查按照初始工厂检查的要求进行。如果工厂检查合格,方可恢复被暂停的认证证书;如果工厂检查不合格,应撤销被暂停的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应采取适当方式对外公告被注销、暂停、撤销的认证证书。6.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6.1基本要求

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 6.2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当认证仅涉及安全时,采用“S”认证标志:

当认证既涉及安全,又涉及电磁兼容时,采用“S&E”认证标志:

6.3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本规则覆盖的产品不允许加施任何形式的变形认证标志。6.4加施方式

可以采用国家认监委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标志(标签)、模制式、铭牌印刷三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6.5标志位置

应在产品本体明显位置上加施认证标志。

对于空调器等分体类产品应在主体机和分体机上分别加施认证标志。7.收费

认证收费由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附件1:申请单元的划分原则 附件2:家用电器认证依据的标准 附件3:产品型式试验送样数量的规定

附件4:安全元器件清单,重要零部件、材料清单 附件5:对产品电磁兼容有影响的主要零部件清单 附件6: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第二篇: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音视频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强制性认证工厂检查要求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音视频设备、信息技术设备

强制性认证工厂检查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工厂检查要求。本文中的工厂涵盖认证委托人(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进口商)、生产者、生产企业。职责与责任

工厂应规定与保证认证要求符合性和产品一致性等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

1.1 工厂应在其管理层内指定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并有充分能力胜任:

a)确保本文件的要求在工厂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b)确保认证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并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一致;

c)了解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的使用要求,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的条件,确保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标志的正确使用。

1.2 工厂应在组织内部指定认证联络员,负责在认证过程中与认证机构保持联系,其有责任及时跟踪、了解认证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或规定,并向组织内报告和传达。

认证联络员跟踪和了解的内容应至少包括:

a)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换版、产品认证标准换版及其他相关认证文件的发布、修订的相关要求; b)证书有效性的跟踪结果; c)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结果。

1.3 需建立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变更批准机制的工厂,应在其组织内任命认证技术负责人、并确保其有充分能力胜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变更的批准,确保变更信息准确及变更符合规定要求,并对产品的一致性负责。认证技术负责人应经认证机构考核认定。

关键件包括:关键元器件、重要部件和材料或关键元部件和材料。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确保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记录以及必要的外来文件和记录进行控制。

对可能影响认证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和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一致性的主要内容,工厂应有必要的设计文件(如图纸、样板、关键件清单等)、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2.2 工厂应确保文件的正确性、适宜性及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确保质量记录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的保存期不得少于24个月。

2.4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获证产品的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

a)认证的相关资料和记录,如认证证书、型式试验报告、初始/监督工厂检查报告、产品变更/扩展批准资料、监督检查抽样检测报告、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变更批准的相关记录等。这些资料和记录在证书到期后,仍需保存12个月以上;

b)工厂应保留获证产品的经销商和/或销售网点或销售信息,并按认证机构的要求及时提供;

c)认证产品的出入库单、台帐。3 采购与关键件控制 3.1 采购控制

工厂应在采购文件中明确关键件的技术要求,该要求应满足整机认证的规定,并与型式试验报告确认的一致。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应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

工厂应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3.2 关键件的控制

3.2.1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应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3.2.2 工厂应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的实施记录。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可包括:

a)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确保进货时证书的有效性。

b)每批进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或工厂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

c)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注:认证机构可根据获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以及工厂的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情况等因素,对获证工厂进行跟踪检查的分类管理,适当增加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的要求。

d)工厂制定控制方案,其控制效果不低于3.2.2 a)、b)、c)的要求。生产过程控制

4.1 工厂如有特殊工序,应进行识别并实施有效控制,控制的内容应包括操作人员的能力、工艺参数、设备和环境的适宜性、关键件使用的正确性。

注: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工序通常称为特殊工序。

4.2 如果特殊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应建立相应的作业指导文件,使生产过程受控。

4.3 对最终产品的安全和/或电磁兼容性能(有认证要求时)造成重要影响的关键工序、结构、关键件等应能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建立和保持生产作业指南、照片、图纸或样品等加以控制,确保最终产品与认证样品一致。例行检验、确认检验和现场见证/目证试验

5.1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对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进行控制,以确保认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5.2 工厂通常应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认证产品实施例行检验,其频次、项目、要求应不低于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若后续生产工序不会对之前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例行检验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应保存相关的例行检验记录。

5.3 工厂应组织实施认证产品确认检验,其检验频次、项目、要求应不低于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若工厂不具备能力,确认检验应由经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工厂应保留确认检验记录和相关实验室的认可证明。

5.4 工厂应接受现场见证/目证试验。现场见证/目证试验的样品在工厂检验合格的认证产品中抽取,按工厂检查员指定的项目和要求,原则上由工厂检验人员利用工厂仪器设备实施,检查员现场见证。检验结果应符合认证要求。检验试验的仪器设备与人员 6.1 基本要求

工厂应配备足够的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确保进货检验、例行检验设备的能力满足认证产品批量生产时的检验要求。

确认检验由工厂完成的,其设备能力应满足认证标准的检验要求。

检验人员应能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检验项目的要求并有效实施。

6.2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仪器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应有文件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应保存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记录。6.3 功能检查

对用于例行检验的设备应建立并保持功能检查要求。当发现功能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

功能检查结果及采取的措施等应予以记录。7 不合格产品的控制

7.1 工厂应对不合格产品采取标识、隔离、处臵等措施,避免不合格产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应重新检验。

7.2 工厂应收集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工厂检查、监督抽样检测、客户投诉等发现的认证产品不合格信息,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工厂应保存相关的信息收集、原因分析、处臵及防止再发生的措施等记录。

7.3 工厂获知其认证产品存在认证质量问题,应及时通知认证机构。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要求

认证产品一致性要求的主要内容有:标识;涉及安全与电磁兼容性能(有认证要求时)的结构;关键件等。

8.1 标识

认证产品铭牌和包装箱上标明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应符合标准要求并与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的规定一致。

8.2 产品结构

认证产品涉及安全与电磁兼容性能(有认证要求时)的结构应符合标准要求并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和工厂的规定一致。

8.3 关键件

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b)与经确认/批准或备案的一致; c)与工厂的规定一致;

d)采购关键件的数量应与整机出货数量相对匹配。8.4 变更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对可能影响认证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和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一致性的变更进行控制,程序的内容应符合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机构的规定,变更应得到认证技术负责人或认证机构批准方可实施。工厂应保存变更批准的相关记录。

8.5 标样/留样的管理

需标样/留样的认证产品,工厂应妥善保管和使用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标样/留样,应保存标样/留样清单及使用记录。

注:标样/留样通常指由检测机构标识出来的型式试验合格的认证样品。认证标志和证书的使用

工厂应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保存认证标志的使用记录。工厂对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等规定及认证机构的有关要求。延伸检查

认证机构如果在生产现场无法完成本文件要求的工厂检查时,可延伸到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等处进行检查。

第三篇:消防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编号:CNCA-09C-XX:2010 消防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消防装备产品(WTO通报稿

2010-xx-xx 发布2010-xx-xx 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目 录 1.总则(1 2.认证模式(1 3.认证的基本环节(1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1 4.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1 4.2 型式试验(2 4.3 初始工厂检查(2 4.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3 4.5 获证后的监督(4 5.认证的保持、变更、扩大、暂停、撤销和注销(5 5.1 认证证书的保持(5 5.2 认证证书的变更(5 5.3 认证范围的扩大(6

5.4 认证证书的暂停、撤销和注销(6 6.认证证书的有效期(6 7.认证标志(6 8.申诉和投诉(6 9.收费(7 附件1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单元划分说明(8 附件2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10 附件3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2 附件4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一致性控制要求(16 1.总 则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制定本实施规则。

1.2 本实施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认证。

1.3 本实施规则由通则及附件组成。

1.4 按本实施规则认证的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

2.认证模式

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 3.认证的基本环节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型式试验 工厂检查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获证后的监督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 4.1.1认证单元划分

认证单元划分原则见附件1《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认证单元划分说明》。

同一制造商、同一产品型号,不同工厂的产品为不同认证单元。4.1.2申请文件

认证委托人应向指定认证机构提交正式委托认证的申请,并随附以下资料: 1《消防产品认证申请书》;2委托方/制造商/工厂的资质证明至少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有关协议、合同等;3企业确认不侵犯有关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的自我声明;4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控制简述;5关键原材料/元器件/零配件或产品特性(如:设计、结构、工艺、工序、标志

等描述;6其他要求的文件。4.2 型式试验 4.2.1 型式试验的送样 4.2.1.1送样原则

原则上每个申请认证单元作为一个送样单元。单元内主型样品应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4.2.1.2送样数量

型式试验的样品由委托人按指定认证机构的要求选送,并对选送样品负责,送样数量及要求见附件2《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样品必须是近10个月生产并经工厂检验合格的产品,并且在产品有效期内;4.2.1.3 型式试验样品的处置

型式试验后,应以适当方式处置试验后的样品。国家有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4.2.2检验机构

检验由指定认证机构委托指定检验机构实施。4.2.3检验程序

4.2.3.1指定检验机构应在检验前对样品的完整性等进行核查。

4.2.3.2指定检验机构应执行本规则附件2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

证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所规定的检验依据、检验项目、抽样方法和判定 规则。

4.2.3.3检验结束后,指定检验机构应及时向指定认证机构提交型式试验报告。4.3 初始工厂检查 4.3.1 工厂检查人员

对型式试验合格的委托方,指定认证机构组织安排工厂检查组。检查组的人员由具有规定资质的人员组成。对同一工厂检查的检查员不少于2名。

4.3.2 工厂检查时间

工厂检查时间根据委托认证产品的单元及覆盖产品型号数量确定,并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一般每个加工场所为4—8个人日。

4.3.3工厂检查内容

初始工厂检查的内容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4.3.3.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检查按附件3《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规定进行。

4.3.3.2 产品一致性检查

产品一致性检查要求见附件4《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认证工厂一致性控制要求》。

4.3.3.3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检查至少应覆盖委托认证产品的所有工 厂。

4.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4.4.1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认证机构对产品检测和工厂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认证机构评定,认证结果符合要求的,按照认证单元颁发认证证书;认证结果不符合要求的,终止本次认证。

产品检测不合格,允许限期(不超过3个月整改,如期完成整改后申请产品检测复试一次;工厂检查不合格,允许限期(不超过3个月整改,如期完成整改后申请重新工厂检查一次;工厂检查存在不合格项,允许限期(不超过3个月整改,认证机构采取适当方式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产品检测复试和/或重新工厂检查整改结果均合格,经认证机构评定后颁发认证证书;逾期不能完成整改,或整改结果不合格,产品检测复试或重新工厂检查不合格,终止本次认证。

4.4.2 认证时限

认证时限是自正式受理认证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日,包括产品检测时间、工厂检查时间、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时间、证书制作时间。

产品检测时间自样品送达指定检测机构并正式受理之日起计算,产品检验时间应在公布的检验周期内完成,提交产品检验报告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

提交工厂检查报告不超过5个工作日,以检查组完成现场检查,收到工厂递交的不符合项整改资料之日起计算。

工厂检查时间、认证结果评价和批准时间及证书制作时间一般不超过60个工作日。

4.5 获证后的监督 4.5.1获证后的监督频次

4.5.1.1获证产品从证书批准之日起,即可安排证后监督。证后监督每年不少于一

次。

4.5.1.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 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用户对产品有投诉并经查实;2 指定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本实施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的符 合性提出质疑时;3 有足够信息表明工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 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4.5.2获证后的监督方式 1工厂监督检查和产品监督检验;2工厂监督检查;3产品监督检验。

4.5.3工厂监督检查内容及结论 4.5.3.1产品一致性核查

同本规则4.3.3.2的规定。产品一致性核查的结论为符合或不符合。4.5.3.2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监督检查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监督检查按附件3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规定进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监督检查的时间为每个场所

2-4个人日。监督检查内容由指定认证机构视具体情况按监督计划进行,监督既可在工厂,也可在使用场所进行。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监督检查的结论为推荐通过或不推荐通过。

不合格项的整改期限超过1个月的,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监督检查结论为不推荐通过。

首次获证后的第5年,应按附件3的规定对工厂进行换证检查。换证检查内容和人日数与初次工厂检查相同。

4.5.3.3 产品监督检验

产品监督检验既可从工厂抽样,也可在使用场所抽样,受检样品的选择、样品 数量及检验项目由指定认证机构规定。4.5.4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经认证机构评定,监督结论合格的,认证机构保持其证书;监督结论不合格的,认证机构按规定暂停或撤销其证书。

保持认证证书的,继续使用认证标志。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的,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

5.认证的保持、变更、扩大、暂停、撤销和注销 5.1 认证证书的保持

认证证书的有效性依靠通过指定认证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获得保持。5.2 认证证书的变更 5.2.1 变更的类型

5.2.1.1 不涉及产品安全使用性能的变更:商标变更;由于产品命名方法的变化引 起的获证产品名称、型号变更;产品型号变更、内部结构不变;委托方(制 造商或工厂名称或地址变更(没有搬迁等。

5.2.1.2 涉及产品安全使用性能的变更:制造商或工厂搬迁;产品认证所依据国家 标准、技术规则或者认证实施细则发生了变化;明显影响产品的设计发生 了变化,如获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元器件更换;委托方(制造商 或工厂的质量体系发生变化(例如所有权、组织机构或管理者发生了变 化等。5.2.2变更程序

5.2.2.1认证证书持有者需要变更已经获得的认证证书信息或产品时,应正式向指

定认证机构提交书面变更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5.2.2.2指定认证机构在接到变更申请及有关资料后进行审核,核查变更信息或产

品与原获证信息或产品的一致性,必要时安排变更工厂确认检查和/或确 认检验。

5.2.2.3根据变更确认的结果,按规定程序评定,符合变更要求的,经指定认证机构 批准后向持证人换发证书或发出变更确认通知,并更改相关信息。不符合 变更要求的,经指定认证机构批准后向持证人发出不予变更确认的通知。

5.3 认证范围的扩大

认证证书持有者在原有认证基础上增加新的产品单元、型号,应提出正式申请,经指定认证机构审查后,必要时安排的产品检验和/或工厂检查,综合评价合格后颁发或换发证书。

5.4 认证证书的暂停、撤销和注销

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销,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规定执行。自认证证书注销、撤销之日起或者认证证书暂停期间,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不得继续出

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暂停证书的恢复使用,应由证书持有者向指定认证机构提出申请,按规定进行产品检验和/或工厂检查达到的要求后,指定认证机构批准恢复使用证书。

6.认证证书的有效期

本规则覆盖产品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

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使用的,认证委托人应当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前90天内申请办理。

7.认证标志

认证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循《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使用认证标

志。

7.1 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本规则覆盖产品不允许加施任何形式的变形认证标志。

7.2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认证标志为:

7.3 加施方式和位置

可以采用国家统一印制的标准规格标志、模压式或铭牌印刷三种方式。如采用模压式或铭牌印刷方式,应注明产品的工厂代码。认证标志一般应加施于产品明显位置。

8.申诉和投诉

8.1委托方如对指定认证机构或指定检验机构的认证活动和/或做出的决定不满意,可提

出正式的申诉或投诉。任何人或单位对获证企业的产品表示不满意,可向指定认证机构提出正式的投诉。

8.2指定认证机构制定申诉、投诉程序,并由专门部门负责受理来自各方的申诉、投诉,经调查核实批准后,采取处理措施。

8.3指定认证机构保存所有产品认证申诉、投诉的处理结果记录。9.收 费

9.1认证收费由指定认证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收取。

附件1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单元划分说明 1.单元划分

序号产品 名称

单元划分说明认证依据标准型式试验样品数量 1 正压 式消 防空 气呼 吸器 面罩、供气阀、减压器型号规格不同的 产品为不同单元;2 面罩、供气阀、减压器供应商不同的产 品为不同单元。GA124-2004 主型产品:6具/每种型号 分型产品:2具/每种型号

注:1.气瓶容积、气瓶数量﹑警报器型号规格﹑警报器供应商不同可作为同一单元。

2.同一个单元,气瓶容积为6.8L的为主型产品,若无该型号产品,以气瓶容积最大的型号为主

型产品。主型产品的警报器型号规格和供应商由企业自定。

3.气瓶容积、气瓶数量﹑警报器型号规格﹑警报器供应商不同产品为分型产品。

2.关键件

序号名称技术要求外购/自制的特殊规定 气瓶1.气瓶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 规定。

2.气瓶上应有“压缩空气;气瓶编号;水压试验压力;公称工 作压力;公称容积;重量;生产日期;检验周期;使用年限;产品标准号;警示:发现纤维断裂或损坏,不应充装”字样 标记。

3.气瓶额定工作压力为30MPa。4.气瓶外部应有防护罩。外购、自制均可。制造者必须具备气瓶 制造许可。

外购者必须符合气瓶 安全管理法规的要 求。气瓶瓶阀1.气瓶瓶阀的开启方向为逆时针。

2.气瓶瓶阀在开启后应保证不会被无意关闭,如气瓶瓶阀开 启后不可锁定,那么开启手轮应至少旋转两周才能达到关闭 状态。

3.气瓶瓶阀上应设置安全膜片,其爆破压力应为(37~45 MPa。

4.气瓶瓶阀的输出端螺纹为内螺纹,螺纹尺寸为G5/8,其公 差应符合GB/T7307的规定。外购、自制均可。制造者必须具备压力 部件制造许可。外购者必须符合压力 部件安全管理法规的 要求 面罩1.面罩质量应分布对称,头带或头罩应能根据佩戴者头部的 需要自由调整,其密合框应与佩戴者面部密合良好,无明显 压痛感。面罩应有除去视窗结雾功能。视窗为大眼窗,应使 用透光性能良好的无色透明材料,并不应产生视觉变形现象。2.总视野>70%

双目视野>55% 下方视野>35° 外购、自制均可

序号名称技术要求外购/自制的特殊规定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1% 4 供气阀应设置自动正压机构,静态压力不应大于500Pa。外购、自制均可。制造者必须具备压力部件制造许可。外购者必须符合压力部件安全管理法规的 要求 减压器1.在气瓶额定工作压力至2MPa范围内,减压器输出压力应在 设计值范围内。

2.减压器输出压力调整部分应设置锁紧装置。

3.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与全排气压力应在减压器输出压力最大 设计值的(110~170%范围内。

4.安全阀的关闭压力不应小于减压器输出压力最大设计值。外购、自制均可。制造者必须具备压力 部件制造许可。外购者必须符合压力 部件安全管理法规的

要求 警报器1.当气瓶内压力下降至(5.5±0.5MPa时,警报器应发出连 续声响报警或间歇声响报警,且连续声响时间不应少于15s, 间歇声响时间不应少于60s,发声声级不应小于90dB(A。2.从警报发出至气瓶压力为1MPa时,警报器平均耗气量不应 大于5L/min或总耗气量不大于85L。外购、自制均可 压力表1.压力表的外壳应有橡胶防护套,外壳直径不应大于60mm。2.压力表的测量范围应为(O~40MPa,精度不应低于2.5级, 最小分格值不应大于1MPa。

3.压力表标度盘上警报压力值段和30MPa处应有明显指示。4.在暗淡或黑暗的环境下,佩戴者应能读出压力指示值。5.在防水性能试验后,压力表内不得进水。

6.当压力表同其连接的软管脱开时,在气瓶内压力为20MPa 的情况下其漏气量不应大于25L/ min。7.压力表的其它性能应符合GB/T1226的规定。外购、自制均可

注:1在初始申请认证及获证产品变更时,认证委托人须按产品型号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产品的关键件清单。清单中应包含关键件的型号规格、供应商名称、气瓶及气瓶瓶阀供应商制造许可证等信息。

2涉及气瓶及压力部件在中国境外生产及组装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3获证产品的面罩、供气阀、减压器等关键件不允许变更。如变更须按照新单元申报产品认证。

附件2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一、检验依据

GA124-2004《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二、型式试验项目 1.主型产品

主型产品型式试验项目为标准GA124-2004《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中技术要求规定的全部项目和标准“标志”、“包装”中的要求。

(1 结构(2 材料要求(3 佩戴质量(4 整机气密性能(5 动态呼吸阻力(6 耐高温性能(7 耐低温性能

(8 静态压力(9 警报器性能(10 面罩性能(11 减压器性能(12 安全阀性能(13 供气阀性能(14 压力表(15 高压部件强度(16 中压导气管(17 气瓶(18 气瓶瓶阀(19 人员佩戴性能(20 标志(21 包装 2.分型产品

分型产品型式试验项目为标准GA124-2004《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中的如下项目: A.气瓶容积﹑气瓶数量(1 佩戴质量

(2 标志

(3 整机气密性能(4 人员佩戴性能 B.警报器(1 佩戴质量(2 标志(3 警报器性能(4 人员佩戴性能

三、型式试验样品数量

主型产品每个型号6具,分型产品每个型号2具。

四、判定规则

按照GA124-2004《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进行判定,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该型号产品型式试验合格。检验项目出现一项不合格判该型号产品型式试验为不合格。

五、检验周期

检验周期是自正式签订检验合同之日起至上报检验报告实际发生的时间,具体时限如下: 序号 产品名称 检验周期(天 1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60

附件3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b 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c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d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2.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

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

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 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c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3.采购和进货检验 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3.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

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4.3 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4.4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

4.5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具体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要求应满足相应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

5.1 例行检验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 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 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5.2 确认检验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6.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

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 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 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6.2 运行检查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当发现运行 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7.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纠正、预 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 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8.内部质量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 内部审核结果。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 息输入。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14 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 的要求。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 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 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10.包装、搬运和储存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15 附件 4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一致性控制要求 为保证工厂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认证产品的生产应满足本文件 规定的一致性控制要求。1 产品一致性控制文件 1.1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文件,一致性控制文件至少应包括: 1 针对具体认证产品型号的设计要求、产品结构描述、物料清单(应包含所使用的关键元器件 的型号、主要参数及供

应商等技术文件; 2 针对具体认证产品的生产工序工艺、生产配料单等生产控制文件; 3 针对认证产品的检验(包括进货检验、生产过程检验、成品例行检验及确认检验要求、方法 及相关资源条件配备等质量控制文件; 4 针对获证后产品的变更(包括标准、工艺、关键件等变更)控制、标志使用管理等程序文件。1.2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一致性控制文件的其中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认证 实施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2 关键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以确保关键件和材 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关键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 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工厂应保存关键件和材料检验或验证记录、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3 批量生产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至少在以下方面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保持一 致: 1 认证产品的铭牌、标志、说明书和包装上所标明的产品名称、规格和型号; 2 认证产品的结构、尺寸和安装方式; 3 认证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和关键件。4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4.1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 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准则等。应保存检验记录。4.2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 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 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例行检验允许采用经验证的等效快速的在线检验方法进行。例行检 验至少应包括以下检验项目:结构、标志、包装、整机气密性能、动态呼吸阻力、静态压力、警报 器性能。工厂生产现场应具备上述相应认证产品检验项目的检验能力。16 4.3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 检验。确认检验至少应包括以下检验项目:佩戴质量、减压器性能、安全阀性能、供气阀性能、压 力表、高压部件强度、中压导气管、结构、标志、包装、整机气密性能、动态呼吸阻力、静态压力、警报器性能、气瓶瓶阀。工厂应具备确认检验项目的检验能力。5 获证产品的变更控制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变更控制程序,确保认证产品的设计、采用的关键件和材料以及生产工序 工艺、检验条件等因素的变更得到有效控制。获证产品涉及到如下的变更,工厂在实

施前应向认证 机构申报,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1 产品设计(原理、结构等的变更; 2 产品采用的关键件和关键材料的变更(型号、供应商、数量等; 3 关键工序、工序及其生产设备的变更; 4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条件和方法变更; 5 生产场所搬迁、生产质量体系换版等变更; 6 其他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的变更。6 认证标志 获准产品认证的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其生产企业应在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的背架印有产 品标志的旁边,加施一个认证标志,每台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一个。17

第四篇: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消防车产品

【发布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家认监委公告2004年第16号 【发布日期】2004-05-24 【生效日期】2004-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消防车产品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4年第16号)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产品的适用范围》(2002年联合公告第60号)规定,消防车产品已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由于消防车产品的专业性较强,专用部分安全问题较多,原有的《机动车辆类(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编号:CNCA-02C-023: 2002)已经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经商公安部并广泛征求有关企业意见后,国家认监委针对消防车产品专门制定了《机动车辆类(汽车消防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编号:CNCA-02C-023:2002/A1),现予以公告。

本规则自2004年8月1日开始实施,自2005年10月1日起,消防车产品须按本认证规则的要求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进口、销售和使用。自2004年8月1日起,申请人可以向指定认证机构提出消防车产品的认证申请。

附件: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编号:CNCA-02C-023:2002/A1

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汽车消防车产品

2004-08-01实施

1.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各类消防车。

2.术语

车辆的定义见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17350一1998 《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和代号》; 车辆的分类见GB/T 15089一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消防车的分类见GA114《消防车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认证模式

型式检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4.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4.1 认证申请

4.1.1 申请单元划分

4.1.1.1 不同生产厂的车辆不能划在同一单元。

4.1.1.2 不是同一类型的车辆不能划在同一单元(不同类型车辆是指GA114-1995《消防车型号编制方法》中规定的不同结构特征的消防车)。

4.1.1.3 专用装置主要结构及总成不同的车辆不能划在同一单元(如罐体结构,消防泵、消防炮参数等有两处及以上不同时)。

4.1.1.4 举高类消防车每一个型号为一单元。

4.1.1.5 底盘的承载能力相差大于20%或发动机功率相差大于30%的消防车不能划在同一单元。

4.1.1.6 泵的布置方式不同不能划在同一单元(如中置泵和后置泵)。

4.1.2 申请资料

认证申请所需资料见附件1。

4.2 型式检验

4.2.1 送样原则

应从认证申请单元中选取代表性样品送样进行型式检验。若新申请产品所采用的零部件或系统,在其结构、检测标准、检测项目不变的情况下,与已获证的产品所采用的零部件或系统一致时,可不要求另行提供。

4.2.2 送样

4.2.2.1 型式检验的样品由委托人送到指定的检测机构。

4.2.2.2 送样清单见附件2。

4.2.2.3 特殊情况由委托人提出申请,符合条件并经批准后可到生产厂进行现场检测。

4.2.2.4 型式检验样品及相关资料的处置

型式检验后,样品应退还委托人或按委托人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4.2.3 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见附件3。

4.2.4 消防车采用的底盘必须获得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对获得认证后,改装时没有变化的项目,消防车整车认证时不再进行检测。对已获得国家强制性认证或国家承认的自愿认证的零部件和系统,当零部件和系统的结构、检测标准、检测项目不变的情况下,消防车认证时不再进行检测。

4.2.5 消防车检测项目的划分

消防车检测项目分为消防车整车检验项目和主要总成件、附件检验项目两类。

4.3 初始工厂审查

4.3.1 审查内容

4.3.1.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按消防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附件5)进行。对于已经取得专用车产品CCC认证的企业,在做消防车产品初始工厂检查时,适当简化,免除重复审查内容。

4.3.1.2 产品一致性检查

1)认证产品的标识;

2)认证产品的结构及参数;

3)对认证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4.3.1.3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品的加工场所,产品一致性检查应覆盖申请认证产品。

4.3.2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时间

型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审查。

工厂审查时间根据所申请认证产品的单元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一般每个工厂为6-8人日。对于已经取得专用车产品CCC认证的企业,在做消防车产品初始工厂检查时,适当减少人日数,免除重复审查内容。

4.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型式检验结果的评价由检测机构做出;初始工厂审查的评价结果由工厂审查组做出;认证批准由认证机构做出。

4.4.1 型式检验结果的评价

当所有的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要求时,方可认为型式检验结果合格。若有个别检测项目不合格,但易于改进的,可允许重新送样进行检测,重新检测时再出现任何一项不合格,即认为型式检验结果不合格。

4.4.2 初始工厂审查的评价

4.4.2.1 如果整个审查过程中未发现不符合项,则审查结论为合格;

4.4.2.2 如果发现的不符合项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明显影响,不危及到认证产品符合安全标准时,工厂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及纠正措施,并报审查组确认其措施有效后,则审查结论为合格;

4.4.2.3 如果发现严重不符合项,或工厂的质量保证能力不具备生产满足认证要求的产品时,则可终止审查,委托人整改并自查符合要求后重新申请认证。

4.4.3 认证批准

认证机构对型式检验、工厂审查进行综合评价,型式检验和工厂审查均符合要求,经认证机构评定后,颁发认证证书(每一个申请单元颁发一个认证证书)。认证证书的使用应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

4.4.4 认证时限

认证时限是指自受理认证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时止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日,包括型式检验时间、提交工厂审查报告时间、认证结论评定和批准时间、证书制作时间。

型式检验时间为30个工作日。

提交工厂审查报告时间一般为5个工作日。

认证结论评定、批准时间以及证书制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

4.5 认证后监督

4.5.1 认证监督检查频次

4.5.1.1 一般情况下从获证后的第13个月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4.5.1.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获证产品出现安全质量问题或用户提出安全质量方面的投诉并经查实为生产厂责任的;

2)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有足够信息表明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4.5.2 监督的内容

4.5.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从获证起的4年内,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范围应覆盖4.3.1.1的全部内容。每个工厂的复查时间通常为2-4个人日。

获证后的第5年,应按4.3的规定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全面审查。

4.5.2.2 产品一致性复查

从获证起,按本规则4.3.1.2条的规定进行现场核查,并抽样检测。如果出现4.5.1.2条中所列情况之一时,应增加相应的型式检验项目。

4.5.3 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监督合格后,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如果存在严重不符合项,应立即停止使用认证证书和标志,并立即进行整改。其他不符合项则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逾期或整改仍不符合将停止使用认证证书和标志。整改仍不符合则撤销认证证书并停止使用标志,同时对外公布。

5.认证证书

认证证书的使用应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

5.1 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证书的有效性依赖认证机构定期的监督获得保持。

5.2 认证的变更

5.2.1 获证产品的变更

若获证产品需对其结构、零部件或系统等进行变更,须由企业提出申请,并向认证机构提交变更的资料。

5.2.2变更的评价与批准

认证机构对委托人提交的变更资料进行审查,确认原认证结果对变更项目的有效性。针对差异做资料审查/补充检测/工厂审查(必要时),对符合要求的变更给予批准或换发认证证书。

5.3 认证的暂停、注销和撤销

认证的暂停、注销和撤销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当消防车辆存在重大设计缺陷或安全隐患,并经查实确为制造者责任时,认证机构视具体情况和性质可暂停和撤销认证证书。

6.认证标志的使用规定

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6.1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略)

6.2 标志加施

获得认证证书的消防车,应在消防车前风窗玻璃内侧的右上方(按汽车前进方向)加贴规定的认证标志,认证标志的规格为5号,即尺寸Φ60mm。并应在产品的标牌上模压认证标志。

举高类消防车除按上款加贴及模压认证标志外,还应在臂架的明显部位上印刷或拓刷规定的认证标志。

7.认证收费

认证收费由认证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收取。

附件1:

消防车产品强制性认证所需资料

1.产品结构及技术参数说明

1.1 消防车一般结构特征

1.1.1 外观照片和外廓尺寸简图(两个都要);

1.1.2 车辆类别;

1.1.3 驾驶室型式;

1.1.4 车轴数和布置及驱动方式;

1.1.5 轮胎规格;

1.1.6 发动机型式及布置;

1.1.7 臂架型式(仅对举高类消防车);

1.1.8 控制方式(全液压或电液控制)(仅对举高类消防车);

1.1.9 支腿型式;

1.1.10 调平型式(支腿和工作斗)(仅对举高类消防车);

1.1.11 安全报警系统;

1.1.12 上、下互锁系统;

1.1.13 逃生救援装备;

1.1.14 消防泵型式;

1.1.15 强制冷却保护方式;

1.1.16 功率输出装置型式;

1.1.17 消防泵驱动型式;

1.1.18 消防泵布置型式(中置或后置);

1.1.19 消防炮型式;

1.1.20 泡沫液-水混合方式;

1.1.21 泡沫泵型式;

1.1.22 空压机型式;

1.1.23 比例混合器型式;

1.1.24 自保系统型式;

1.1.25 器材箱型式;

1.1.26 器材数量;

1.1.27 干粉炮型式;

1.1.28 干粉罐布置型式;

1.1.29 驱动气体种类;

1.1.30 随车吊型式;

1.1.31 照明灯具布置型式;

1.1.32 发电机布置方式;

1.1.33 通讯系统的相关参数;

1.1.34 图象传输系统相关参数;

1.1.35 定位系统相关参数;

1.1.36 防生化救灾系统相关参数;

1.1.37 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救灾系统相关参数;

1.2 尺寸及质量

1.2.1 车辆长、宽、高、轴距、轮距、前悬、后悬。

1.2.2 举升高度;

1.2.3 工作幅度;

1.2.4 支腿展开宽度;

1.2.5 器材厢尺寸;

1.2.6 罐体尺寸;

1.2.7 空载、满载状态下整车及各轴质量;

1.2.8 罐容积;

1.3 发动机

1.3.1 制造厂名;

1.3.2 型号;

1.3.3 型式(强制点火式、压燃式等);

1.3.4 汽缸数、缸径、行程及排量;

1.3.5 额定功率及相应转速;

1.3.6 最大扭矩及相应转速;

1.3.7 燃油型号;

1.4 传动装置

1.4.1 传动型式;

1.4.2 离合器的型式;

1.4.3 变速器型式、操纵方式、各档速比;

1.4.4 驱动桥型式及速比;

1.4.5 最高车速;

1.5 悬架结构及型式

1.6 转向机构

1.6.1 转向机构型式及助力方式;

1.6.2 最小转弯直径;

1.7 制动系统

1.7.1 行车制动系型式及结构;

1.7.2 驻车制动系型式及结构;

1.7.3 应急制动系型式及结构;

1.7.4 辅助制动系型式及结构;

1.8 车身结构

1.8.1 车门数量及开启方向;

1.8.2 器材厢数量;

1.8.3 器材厢门型式;

1.8.4 乘员室型式(与驾驶室一体或独立);

1.8.5 进、出水管路布置;

1.8.6 灭火剂输送系统布置;

1.8.7 器材的布置和固定型式;

1.8.8 副车架型式;

1.9 照明及信号装置

1.9.1 灯具的安装(汽车外形简图,并标出所有灯具在车上的安装位置,灯光颜色,数量);

1.9.2 反射器配置;

1.10 电气系统图;

1.11 管路图;

1.12 重要结构件应力计算;

1.13 发动机与泵的匹配计算;

1.14 制造厂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特殊说明;

产品认证检测项目所执行的技术标准

必要的认证检测项目的检验报告

生产企业概况:

4.1 生产情况(所申请的产品年生产能力及生产历史)

4.2 关键外购件登记表(包括:名称、型号、规格、供货单位、进厂检验项目)

4.3 生产企业的主要检测仪器设备登记表(包括: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精度、检定周期)

4.4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及机构框图(或表)

产品使用说明书及用户使用维修手册(包括磨合、保养范围)

通过产品认证部件的有关资料(包括底盘)

其它资料

附件2:(略)

附件3:

(一)消防车整车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1.标记

消防车的标记应符合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3.1条要求。

2.尺寸

2.1 外廓尺寸

消防车的外廓尺寸应符合GB1589-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和GB7956-1998《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表1和表2的要求,当车辆满载且外后视镜底边的离地高度小于等于1800mm时,外后视镜的外伸量应符合GB15084-199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的要求。

2.2 后悬

消防车的后悬应符合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3.3条要求。

3.侧倾稳定角

消防车的侧倾稳定角应符合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3.7.1条要求。

4.后视镜的安装要求

消防车的后视镜的安装要求应符合GB 15084-1994《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第6条的要求。

5.照明及信号装置

消防车的照明及信号装置安装应符合GB 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的要求。

6.内饰材料

消防车的内饰材料应符合GB 8410-1994《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的要求。

7.燃油系统及排气管

消防车的燃油系统及排气管应符合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11.7.1、11.7.2、11.7.5、11.7.6、11.8条要求。

8.防护装置

消防车的侧面防护装置应符合GB 11567.1-200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后下部防护装置应符合GB 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的要求。

9.号牌板

消防车的号牌板应符合GB 15741-1995《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的要求。

10.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消防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应符合GB1495《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表1的要求。

11.消防车行驶基本性能

(1)最高车速

消防车最高车速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表3的要求。

(2)加速性能

消防车加速性能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表3的要求。

(3)制动性能

消防车制动性能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1.4条的要求。

12.质量参数

(1)轴荷

消防车轴荷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1.2.4条的要求。

(2)整备质量

消防车整备质量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1.2.3条的要求。

(3)最大总质量

消防车最大总质量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1.2.4条的要求。

(4)质心高度

消防车质心高度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1.2.5条的要求。

(5)罐容积

消防车罐容积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表1的要求。

13.可靠性行驶试验

消防车可靠性行驶试验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1.6条的要求。

14.最大真空及密封性

消防车的最大真空及密封性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2.4条要求。

15.引水时间

消防车的引水时间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表5的要求。

16.连续运转

消防车的连续运转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2.6条的要求。

17.超负荷运转

消防车的超负荷运转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2.7条的要求。

18.出水管路密封和强度

消防车的出水管路密封和强度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2.3条的要求。

19.水炮喷射

消防车的水炮喷射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2.8条的要求。

20.泡沫炮喷射

消防车的泡沫炮喷射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3条的要求。

21.操纵手柄标牌、操纵指示

消防车的操纵手柄标牌、操纵指示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2.9和GA39《消防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22.最大吸深时泵的性能

消防车最大吸深时泵的性能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表4的要求。

23.干粉喷射系统

消防车干粉喷射系统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4条的要求。

24.罐防腐蚀

消防车罐防腐蚀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2.2条要求。

25.引水可靠性

消防车引水可靠性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2.5条要求。

26.稳定性

举高消防车的稳定性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5.1条要求。

27.臂架及梯架强度

举高消防车臂架及梯架强度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5.2条要求。

28.调平功能

举高消防车调平功能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5.4.3条和4.5.4.6条要求。

29.操作性

举高消防车操作性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5.3条要求。

30.安全工作范围极限

举高消防车安全工作范围极限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5.4.4和4.5.4.5条要求。

31.液压系统自锁和互锁

举高消防车液压系统自锁和互锁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5.4.7条要求。

32.安全系统要求

举高消防车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5.4.8、4.5.4.9和4.5.4.10条要求。

33.应急辅助装置

举高消防车应急辅助装置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5.4.13条要求。

34.臂架或滑车的锁止功能

举高消防车臂架或滑车的锁止功能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5.4.12条要求。

35.器材厢门

消防车器材厢门应符合GA39.4《水罐消防车通用技术条件》第5.4.9条要求。

36.防滑

消防车防滑应符合GA39.4《水罐消防车通用技术条件》第5.4.7条要求。

37.电气安全

消防车电气安全应符合GA39.4《水罐消防车通用技术条件》第5.8条要求。

38.防雨密封

消防车防雨密封应符合GB7956《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第4.1.5条要求。

(二)消防车主要总成件、附件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1.消防泵

消防泵应符合GB6245《消防泵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

2.消防炮

消防炮应符合GB19156《消防炮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3.消防枪

消防枪应符合GB8181《消防水枪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

4.消防接口

消防接口应符合GB12514《消防接口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B3265《内扣式消防接口》的要求。

5.水带

水带应符合GB6246《有衬里消防水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

6.破拆工具

破拆工具应符合GB/T17906《液压破拆工具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7.手抬机动消防泵

手抬机动消防泵应符合GA108《手抬机动消防泵》的要求。

8.隔热服

消防员隔热服应符合GA88《消防隔热服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要求。

9.消防员战斗服

消防员战斗服应符合GA10《消防员灭火防护服》、GA140《消防指挥服》、GA6《消防胶靴》、GA7《消防手套》和GA44《消防头盔》的要求。

10.空气呼吸器

空气呼吸器应符合GA124《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的要求。

11.消防梯

消防梯应符合GA137《消防梯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

12.高、中压卷盘

高、中压卷盘应符合GB15090《消防软管卷盘》的要求。

13.消防球阀

消防球阀应符合GA79《消防球阀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4.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救灾设备应符合GB16808《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5.分水器

分水器应符合GA11《分水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6.集水器

集水器应符合GA12《集水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附件4:

消防车产品认证须具备的生产和检测设备清单

一、生产设备

1.必须的机加工设备。

2.磷化、酸洗设备或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其它前处理设备。

3.整套烘涂漆设备。

4.钣金作业所需设备。

5.必须的焊接设备。

6.2吨以上天车或相应设备。

7.臂架焊装和校准设备(举高类消防车生产企业)。

8.100吨以上冲压设备(举高类消防车生产企业)。

9.探伤设备(举高类消防车生产企业)。

10.消除臂架内应力的设备(举高类消防车生产企业)。

11.液压元、器件调试台(举高类消防车生产企业)。

12.电器元、器件筛选台(举高类消防车生产企业)。

13.镗、磨设备(举高类消防车生产企业)。

14.生产用各种量具。

二、检验设备

1.9m以上深井(井直径大于等于1.5m)。

2.不小于100m3的水池(池深大于4米)。

3.消防车连续运转试验台(包括:)

①50mm通径,工作压力6.4MPa流量计。

②100mm通径,工作压力2.5MPa流量计。

③200mm通径,工作压力1.6MPa流量计。

④与上述流量计配套的管路及流量调节阀。

⑤1.5级0~-100kPa真空传感器表。

⑥1.5级0~2.5MPa压力传感器。

⑦1.5级0~6.0MPa压力传感器。

⑧转速传感器。

⑨0~150℃温度传感器。

⑩数据处理电脑及专用软件。

4.1.5级0~-100kPa真空表。

5.1.5级0~6.0MPa压力表。

6.1.5级0~10MPa压力表。

7.0~100℃温度计。

8.手持式光电转速表。

9.测角规。

10.角度仪。

11.符合GB7956-1998要求的泡沫接筒。

12.泡沫档板。

13.阿贝折射仪。

14.100ml量杯。

15.滴管若干。

16.0~3kg电子称(显示精度1克)。

17.5m,30m,100m钢卷尺各。

18.铅锤。

19.秒表若干。

20.试压泵。

21.符合GB7956-1998的干粉受粉盘150个。

22.消防泵试验台架。

23.取力器试验台架。

24.阀件试验台。

25.消防车质量称量设备。

26.防雨密封试验装置。

27.电击穿试验设备(有220V电压输入或输出的消防车生产企业,例如:照明消防车)。

28.电流、电压、电功率和功率因数测量设备(有220V电压输入或输出的消防车生产企业,例如:照明消防车)。

29.照度计(照明消防车生产企业)。

30.电绝缘测量仪(有220V电压输入或输出的消防车生产企业,例如:照明消防车)。

31.重一吨的重块若干(按随车吊的最大起重重量)。

32.满足要求的拉力计(带绞盘的消防车生产企业)。

附件5:

消防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检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2.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

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

3. 采购和进货检验

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

3.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验证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的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以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可由工厂进行,也可以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工厂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工厂应保存关键件检验或验证记录、确认检验记录及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明及有关检验数据等。

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4.3 可行时,工厂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

4.4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

4.5工厂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及零部件与认证样品一致。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工厂应制定并保持文件化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检验程序中应包括检验项目、内容、方法、判定等,并应保存检验记录。

5.1 例行检验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至少包括:外观及装配质量、制动和以下项目:

(1)罐类消防车:

铭牌、标记、罐体容量及轴荷、最大真空、7米引水时间、外部照明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2)举高类消防车:

铭牌、标记、罐体容量(适用时)及轴荷、支腿展开速度、臂架展开速度、回转速度、安全装置工作情况(工作斗满载)、安全工作范围(工作斗满载)、调平机构调平能力、外部照明及信号装置的位置、10次作业循环。

(3)特种类消防车:

铭牌、标记、升降机构速度(包括:升降、回转、俯仰)(适用时)、随车吊最大吊重(适用时)、稳定性试验(适用时)、随车吊工作范围(适用时)、发电机功率(适用时)、10次照明灯启动(适用时)、外部照明及信号装置的位置、洗、消及残液回收(适用时)、10次作业循环。

5.2 确认检验

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按一定比例、频次)至少应包括:铭牌、标记、外廓尺寸、制动性能、罐体容积(罐类、举高类)、轴荷、安全装置工作情况(举高类,工作斗满载)、安全工作范围(工作斗满载)、调平机构工作情况(举高类)、100次作业循环(举高类、特种类)、最大真空(罐类、举高类)、7米引水时间(罐类、举高类)、连续运转(罐类、举高类)、照明灯启动(特种类)、工作范围内随车吊起吊重量(特种类)、喷射性能(罐类、举高类)、支腿、臂架展开速度和臂架回转速度〔举高类、特种类〕、发电机作业噪声(特种类)、警灯、警报器及频闪灯工作情况。

6. 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用于检验和试验的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查,并满足检验试验能力。

检验和试验的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检验人员应能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地使用仪器设备。

6.1 校准和检定

用于确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试验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或检定应溯源至国家或国际基准。对自行校准的,则应规定校准方法、验收准则和校准周期等。设备的校准状态应能被使用及管理人员方便识别。

应保存设备的校准记录。

6.2 运行检查

对用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除应进行日常操作检查外,还应进行运行检查。当发现运行检查结果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能追溯至已检测过的产品。必要时,应对这些产品重新进行检测。应规定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功能失效时需采取的措施。

运行检查结果及采取的调整等措施应记录。

7.不合格品的控制

工厂应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方法、隔离和处置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对重要部件或组件的返修应作相应的记录,应保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

8.内部质量审核

工厂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程序,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认证产品的一致性,并记录内部审核结果。

对工厂的投诉尤其是对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投诉,应保存记录,并应作为内部质量审核的信息输入。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记录。

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工厂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规定的要求。

工厂应建立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结构等影响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因素的变更控制程序,认证产品的变更(可能影响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或型式试验样机的一致性)在实施前应向认证机构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10.包装、搬运和储存

工厂所进行的任何包装、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