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基金项目建议书--空调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方法(20150527)课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建立领域:建 议 人:建议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电子邮箱:立项建议书
空调系统非线性动态调节理论与控制方法 建筑热环境(E080301)
张吉礼,刘明生,陈滨,仲崇权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市凌工路2#大连理工大学3#楼417室
116024
0411-84707753, ***
zjldlut@dlut.edu.cn
2015年5月25日
大 连 理 工 大 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书
一、立项依据
(一)项目建议的背景
自“十一五”以来,大型公共建筑就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高是造成大型公建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大型公建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监测与能效诊断工作。自2005年起,建议人张吉礼也先后在黑龙江、辽宁、北京、山西、江苏、浙江、上海、新疆、深圳、以及美国的Omaha和Lincoln完成了超过200栋大型公建空调系统运行状况的勘测与诊断工作,完成了数十栋大型公建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节能改造方案及相关控制工程;建议人刘明生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在美国和中国开展了大量的暖通空调系统性能诊断与优化控制(即Continuous Commissioning,简称CC)工作。通过实地勘测与分析,特别是与美国空调系统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大型公建空调系统及其自动控制系统存在诸多严重的运行问题,再结合我国当前建筑节能减排和建筑功能提升的迫切需要,由此引起对我国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调节问题在运行、调试、设计、技术开发、基础研究乃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逆向”反思,形成了本建议报告,建议基金委将“空调系统非线性动态调节理论与控制方法”列入2016年国家基金重点项目指南,旨在针对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在运行控制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标准化的工程应用工作。
(二)项目建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我国的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粗放、调控模式不合理、不正确,是导致我国空调系统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差、运行能耗高的直接原因,迫切需要解决我国空调系统运行调节问题
在勘测的空调系统中,我国超过90%的系统没有自动控制系统。针对此问题,调研之初常常问业主:为什么不上自控?答曰:资金问题。而近几年来,资金已不是主要问题(有自控的空调系统投资比无自控的高20~30%),但实际中仍有很多的空调系统没有配置自控系统!此问题不能不让人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引起反思!此类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的模式主要是,一是管理员上班启动系统,下班关闭系统,期间很少对系统进行调控;风机、水泵定流量运行,运行效率很低(不超过50%),“大马拉小车”现象普遍。二是人员外出期间,房间空调正常运转现象普遍。三是几乎所有的新风系统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书
年处于关闭状态(原因是“费能、领导不让用”),过渡季丰富的新风冷量得不到利用,全年靠开窗通风换气。四是停机状态的冷水机组被作为冷冻水旁通使用的运行方式很多,美其名曰“便于调节冷冻水供水温度、节能”。当然也有许多管理比较好的系统,但最多就是管理员逐时记录空调冷热源系统的电量、供回水温度、压力等参数。
对于有自控的空调系统,其运行管理问题同样严重。一是“只测不控”,管理员将系统运行在手动、而不是自控状态,自控系统仅用来监测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其原因是“自动调控没有管理员自己手动调控放心”)。此类运行模式与无自控的空调系统没有什么区别,该问题在有自控的空调系统几乎普遍存在。当然,实际中还有很多系统在工程建设时就只安装了监测系统、没有控制系统,其结果也同样是只测不控。二是“误测误控”,此类自控系统主要是由于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对、器件损坏又没有及时维护、传感器漂移等问题,导致监测数据明显错误,进而导致空调系统运行工况错误;该问题在有自控的空调系统中极为常见。三是自控系统参数设置不对,典型的例子是循环水泵和送风机几乎全年定压差(定静压)运行,导致系统在冷热负荷比较大时可以节能运行,而在部分负荷时能耗反而增大,在过渡季工况转换困难。该问题极为常见,且被业主引以为豪:我们采用了变频技术!四是管理人员不会使用自动系统的问题极为普遍,其原因是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没有运行管理技术指南,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且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
由于我国的空调系统缺少必要的自控系统、或有自控系统但发挥不了作用、以及管理员“不会调”、“不敢调”、“不愿调”或“瞎调”等原因,不仅导致空调房间夏季室温过低(夏季温度降低1C,能耗将增加10%以上)、冬季室温过高(冬季温度升高1C,能耗约增加5%)、全年新风量不足、冬季干燥等诸多热舒适性问题;而且导致人为开窗通风现象普遍,且无组织新风量远大于系统设计的新风量(高层建筑更为严重),全年新风能耗较高;水泵、风机大流量运行,导致其始终处于高耗能运行状态(流量大1倍,能耗将大6~8倍),导致冷水机组运行效率低。上述问题也是许多按照节能50%的标准建设的节能建筑在实际运行中不节能的重要原因。实际调研中,管理员对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节能潜力等也很清楚,但又很无奈、不会调、不会改或者“那是领导的事”。总之,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粗放、调控模式不合理、不正确是导致我国空调系统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差、运行能耗高的直接原因。因此,迫切要求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升级等手段改变这一现状,提高空调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空调系统自身的自调节能力和水平,这就迫切需要标准化的空调系统运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书
管理与维护技术。
2.我国的空调系统在建成后缺乏必要的水力平衡和自控参数整定等工程质量监督环节,是导致我国空调系统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差、运行能耗高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解决我国空调系统及其自控系统的调适问题
首先,我国几乎所有的空调系统在建成后都缺少必要的风系统和水系统管网流量平衡、水力平衡(水力不平衡可导致风机水泵多消耗20%以上的能耗)过程,工程质量验收过程缺乏强制性的技术指标约束和监督。其次,对于有自控的空调系统,在建成后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运行参数校核、控制参数的整定(如阀门流量调节有效范围的确定等)是自控系统实现有效控制关键性环节;同时,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因此控制参数的整定通常需要一个完整的运行年的观察和调试。但遗憾的事,此类工作几乎没有人做、或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做。空调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建成后必须经过一个系统调适过程,该项工作在美国不仅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如各类Commissioning技术等)要求,而且有专业的Balance机构(管网平衡公司)去实施。因此,我国亟需构建空调系统、特别是有自控系统的空调系统建成后的调适技术、实施与质量监督机制和专业实施机构。
3.空调系统与其自控系统在工程设计中的严重脱节,是导致我国空调系统的自控系统功能差的根源,也是90%以上的空调系统没有配置自控系统的深层次原因,迫切需要解决我国空调系统及其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脱节问题
通常,空调系统与其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分工是,空调工程师承担空调系统工程设计,向电气工程师提出动力配电条件;电气工程师根据配电条件完成强电工程设计。随后,该工程再委托专业控制公司(设计院很少承担自控系统设计)完成控制系统的设计、软件开发、施工安装和调试。在上述分工明确的过程中,空调系统工程设计与其自控系统工程设计存在严重的技术脱节问题。
首先,空调工程师因缺乏对空调系统自动控制问题的研究和认知,很难提出系统的、合理的、标准化的控制策略、控制逻辑和控制方法;电气工程师和网络控制工程师也同样因缺乏对房间热工过程和空调系统的深入认知,很难提出同样要求的空调系统运行控制方法;最终只能根据控制工程师自身对空调系统运行过程的“理解”,完成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工程设计。其次,工程建成后三类工程师很难能够一起研究、讨论空调系统及其自控系统的运行和调适问题,控制公司也很少关心系统的调适工作,特别是空调系统全年运行工况的实现问题。此外,设计单位和控制公司又提不出空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书
系统及其自控系统的运行管理技术指南,直接影响了后续的技术培训和运行管理,即最终导致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的脱节。
上述空调工程师和控制工程师在空调系统控制工程设计中的脱节问题,是导致我国(不仅仅是我国)空调系统的自控系统功能差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仍将持续很多年。因专业脱节而导致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难”、“调适难”、“管理难”的问题,并由此形成了以牺牲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和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的空调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思维定式和传统习惯,才是我国当前仍有大量的空调系统没有配置自控系统的深层次原因(在我国经济条件明显改善、建筑功能要求持续提高的当下,增加20~30%的投资绝不是空调系统上不起自控系统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标准化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工程技术表达方法,彻底解决空调工程师和控制工程师专业脱节问题和系统运行管理问题。
4.国内外暖通空调与电气控制等学科专业设置上的脱节、跨学科交叉性基础研究的困乏,是导致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功能差的根本原因,且很难短期内有效解决,迫切需要尽早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空调系统与其自控系统在工程设计环节的脱节,可追索到国内外高校暖通空调、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专业设置上的条块分割;这一现实导致了暖通空调与相关学科专业间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存在明显的脱节,并形成了各自的专业思维定式。这样,在缺乏从实际工程和社会需求出发的宏观统筹下,很难实现暖通空调与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专业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的交叉融合和无缝链接,这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是导致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设计难”、“调适难”、“管理难”的的根本原因,是导致我国空调系统运行管理问题突出、调控功能差的根本原因,且该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针对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跨学科交叉性基础理论研究,建立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标准化的工程设计理论和方法,使得暖通空调工程师和控制工程师都能够“看得懂”、“用得上”、“容易用”,打通暖通空调与相关学科专业界限。建立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标准化的调适技术体系,使得工程监理公司和技术质量监督部门都能够“容易学”、“容易用”、“用得好”,把住暖通空调系统工程质量关。建立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标准化的运行管理技术体系,使得业主管理员“容易学”、“容易用”、“喜欢用”。
综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书
(1)对空调系统自动控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缺乏跨学科交叉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导致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功能差、制约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普遍应用的根本原因。暖通空调与相关学科专业之间的条块分割,决定了该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迫切开展跨学科交叉性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便于工程标准化应用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2)空调系统与其自控系统在工程设计环节存在的脱节、及缺乏标准化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工程技术表达方法,是导致我国空调系统的自控系统功能差、制约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普遍应用的机制上和技术上根源。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工程技术表达方法和工程技术实现方法,解决空调工程师和控制工程师专业脱节问题。
(3)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工程在建成后缺乏必要的系统调适技术体系和质量监督机制,是导致我国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功能差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空调系统自动控制调适方法和质量监督机制。
(4)空调系统自动控制运行管理模式粗放、调控模式不合理、不正确,以及缺乏必要的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培养体系,是导致我国空调系统运行管理问题严重的直接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构建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管理技术规程体系和培训机制,提高管理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三)立项的意义
鉴于我国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在运行、调试、设计、技术开发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国家基金委针对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非线性动态调节理论与控制问题,设立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通过开展跨学科交叉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为空调系统的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系统调适和运行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标准化的工程应用技术。
本项目的立项研究,对促进暖通空调学科与自动控制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建筑技术科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促进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对提高建筑系统用能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对营造舒适、健康、安全、环保的建筑环境,进一步提升建筑现代化功能,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对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发展,促进建筑、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社会发展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书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
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后,为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以霍尼韦尔和西门子等为代表的国外公司,将在工业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取得成功应用的自动控制技术,推广应用到建筑空调领域。最初以ON/OFF双位控制为主,随后逐步发展为以PID算法为核心的直接数字式控制(Digital direct control,DDC),控制系统的形式由传统的集中数字式、集散式系统,发展为总线式、网络集成式系统,系统的功能也由单向的信息传输、安全监测发展为信息监测、反馈控制,并迅速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图1汇总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
图1 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汇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人们开始重视被控对象(图1模块④)和执行系统(图1模块③)的动态数学模型(以传递函数为主)的研究,并基于动态模型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仿真(见图1模块⑨和⑩),主要用于以变流量(变风量和变水量)空调系统为主要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2000年以后,以多区域室内环境为控制对象的多区域空调系统解耦控制、室内温湿度关联参数解耦控制、不同空调循环回路间的解耦控制等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不仅体现在执行系统(图1模块③)和被控对象(图1模块④)上,而且体现在模型参考系统(见图1模块①)。针对空调系统大滞后和大惯性问题(见图1模块⑥),传统控制论中的Smith预估控制和基于CARIMA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等先后被用于空调系统的补偿控制;随后,基于模型优化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成为该领域预测控制的研究新热点。随着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在相关领域的成功,模糊控制和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书
经网络也被引入暖通空调过程控制,成为解决暖通空调系统大滞后、大惯性问题的新途径。2005年以后,随着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问题的凸显,空调系统关键热工参数和控制器关键参数的动态调整(见图1模块①、⑦和⑧)变得尤为重要,于是以模型优化和参数自调整为核心的自适应优化控制相继用于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中,并在变流量空调系统优化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应用。近几年,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新理念和新思路的出现,有线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开始用于空调控制系统,使得原有的集散式控制系统、总线式控制系统迅速向网络化(见图1模块⑤)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方便了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使建筑内不同专业系统之间实现多网融合成为可能。
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做了相关研究工作,但以下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系统性地解决:
1)空调系统非线性特性动态特性及其数学描述问题,这是解决空调系统自动控制难题的前提和基础。该问题包括:大型公建空调系统非线性特性的种类、存在和发生的时空条件和特征、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后果及其数学描述等。
2)基于非线性特征的空调系统动态调节问题,这是解决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标准化工程设计、实现系统节能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该问题包括:室内外条件变化下空调系统中各个系统和设备的动态调节机制、工况转换机制、先后顺序调节机制和方法等。
3)空调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问题,这是解决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标准化工程设计、技术描述的前提。该问题包括:适于空调系统不同类型非线性特性的控制理论和方法,控制方法的适应条件与实现方法等。
4)空调系统非线性控制工程应用的标准化问题,这是解决该类控制工程问题的必要措施。该问题包括:适于工程应用的空调系统非线性特性标准化描述、适于工程应用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的标准化描述、工程应用标准化调试技术等。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具有分布参数特征的大型公建空调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既表现出很强的多参数、多回路耦合特性,又表现出大滞后和大惯性特性,既有时变特性过程,又有随机性和模糊性过程。要实现空调系统非线性动态调节与自动控制,首先应将控制论的思想、理念引入空调系统运行调节过程,采取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方法,重点针对空调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书
在运行调节中表现出来的耦合问题、大滞后和大惯性问题、时变问题、随机性和模糊性等非线性问题,系统化地研究其非线性特性、动态调节理论及其自动控制方法,开发相关控制技术、并示范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空调系统多参数、多回路耦合特性及其解耦调节理论与控制方法
重点研究:空调系统参数空间分布特性、不同参数间耦合特性和回路间耦合特的动态时空特征及其数学描述,研究空调系统参数或回路解耦过程动态调节理论、及其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开发自动控制技术。
(2)空调系统大滞后和大惯性非线性特性及其动态调节理论与控制方法 重点研究:空调系统大滞后、大惯性动态特征及其数学描述,研究空调系统大滞后、大惯性系统动态调节理论与非线性预测控制理论和方法,开发智能控制技术。
(3)空调系统时变环节的非线性特性及其动态调节理论与控制方法
重点研究:空调系统时变环节的动态特征及其数学描述,研究空调系统时变过程的动态调节理论、及其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开发智能控制技术。
(4)空调系统随机过程的非线性特性及其动态调节理论与控制方法
重点研究:空调系统随机性非线性动态特征及其数学描述,研究适于解决空调系统随机性过程的线性化方法及其控制理论和方法,研究空调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开发智能控制技术。
(5)空调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工程应用标准化方法研究
重点研究:研究适于空调系统非线性特征的自控系统网络架构,研究空调系统典型过程的控制逻辑、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的工程应用标准化描述方法,研究空调系统关键控制参数的优化设置方法、自控系统关键参数优化设置方法,研究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建成后的标定与调适方法,开发工程标准化设计与调适技术。
(二)项目研究目标
(1)揭示大型公建空调系统在运行调节过程中的非线性环节及其动态时空特性,解决其数学描述问题;
(2)建立大型公建空调系统动态调节、特别是非线性环节的动态调节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实现其工程应用的标准化描述;
(3)建立大型公建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特别是非线性环节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实现其工程应用的标准化描述,建立工程应用标准化设计技术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议书
(4)开发大型公建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工程应用的标准化方法,编制工程技术指南,实现工程示范应用;
(5)开发大型公建空调系统自动控制运行管理标准化技术和方法,编制技术指南,实现工程示范应用。
四、建议人
(1)张吉礼,博士,中共党员,大连理工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能源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辽宁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主要研究方向有:暖通空调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理论与技术,高效热泵制冷设备与系统等。
(2)刘明生,博士,美籍华人,中国中组部第二批“千人计划”获得者,大连理工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教授、博导。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筑与工业节能领域的科研、教学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在能源系统连续诊断与整体优化控制方面的学术成就,广泛地应用于美国建筑、工业和军事设施节能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有: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控制,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
(3)陈
滨,女,博士,大连理工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环境与新能源研究所所长。1999年3月在日本国立千叶大学获流体力学博士学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可持续住宅建造模式与健康室内环境、建筑系统设计及技术应用决策平台构建理论等。
(4)仲崇权,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国家863计划先进控制技术领域主题专家,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信号检测、嵌入式系统、现场总线及控制网络等。
第二篇:说课的理论与方法2010
说课的理论与方法
湘南学院 陈章顺
一、说课概述
(一)说课及其特点
1、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完成备课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辅助手段或方法向教师同行、教学研究人员、领导等系统、全面地介绍自己对某一节课(或某门课程、或某单元、或某主题、或某知识点等)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教研活动。然后通过听者评析,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式。
2、说课的特点
(1)简易性与操作性
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限制,又不牵涉学生,简便易行。既可以是纯口头表达方式,也可以利用实物、实验、投影、音像等教学媒体辅助说课,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性与实践性
说课的准备过程是教师分析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尤其是说课不仅要说“怎样教”,还要说“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迫使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深入领会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思考教学中各种做法的理论依据,认真反思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确立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意识。可见,说课活动体现了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特别是说课的过程可以使教师有机会从理性上进一步审视教材及其自己的处理和最初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发现备课中和将要实施的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种种疏漏,说课后再经过修改教学设计,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完善教学过程。说课还需要教师去写讲稿和演讲,这又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3)交流性与示范性
说课既能展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他人一种示范,也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无论是同行,还是教研员都会在评议说课、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中获益,为说课者提供最实际最贴切的指导。
3、说课的局限性
首先,看不到教师临场发挥,处置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看不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际效果。这自然在评议上就有局限性。
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说得好,但教得不好,或教得好而说得不好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不能简单和孤立地看待教师说课的好与坏。而应该要把说课评价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关系
(l)相同点
①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②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③主要作法相同,都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不同点
①概念内涵不同。说课是属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而备课仅仅是为上课所做的准备工作,重点是思考如何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步骤,是如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属于教学活动中的起始环节。
②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将如何根据备课去上课。
③目的不同。说课主要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它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而备课是直接为上好课、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的。
④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研讨活动;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教学准备活动。
⑤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而备课重在教学准备和设计,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
2、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有自己的特点。
(1)说课与上课要求不同
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具体做法或效果直接呈现在听课者 面前;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依据或理论基础,特别要善于把自己可能的实际教学过程及结果描述出来或让听课者自己想象出来。
(2)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3)说课与上课的效果表现不同
上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呈现在学生的行为表现上,说课所体现的教学效果需要听者凭借经验和理论推导才能想象出来。因此,在说课中一定要注意体现教学所引起的学生的反应或行为表现。
(4)说课与上课的目的、形式、内容、评价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具体如下表所示:
总之,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查,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
二、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说课,首先要求教者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 “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中的地位与编写者的意图,大纲中的教学建议与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说明本课时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理解越充分,教学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要从思想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或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意思说,只要我们抓住皮袄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都会顺顺溜溜。这“领”就是教材中的重点。教师说教材一定要说明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以及确定的教材依据和学情依据。即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么提出来的?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二)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此部分内容可单列,也可插在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当中,将学情作为分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来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教学对象是什么样的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因为学生不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就应该不一样。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情况(这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有所选择,可多可少)。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起点能力分析
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
4、学生的表现 预测学生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存在的问题、难点等。
(三)说方法与手段――介绍选择哪些方法手段
说教法,就是说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说学法,即拟引导学生通过什么样学习方法来配合教法,以期有效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说教具,简要介绍需要使用的教学媒体或设备及其理由。
(四)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即整节课主要由哪些教与学的活动组成,各部分的顺序及分别占用多少时间,每一活动教师做什么,学生如何做等。(即课的结构的具体内容)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听者也才能判断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 “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详细讲解。
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如果能说明学生在每一活动环节或步骤中的具体表现则更好。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解决难点运用什么办法,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等。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各部分占用的时间。
6、说明板书设计。
(五)说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简要介绍自己教学设计的创新性与独特性,希望达到的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学生学习的显著成效是什么?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地指出由于什么原因可能会引发的缺陷或不足之处,自己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如何弥补等。
三、说课的方法
我们了解了说课的基本内容,那么具体的说课方法是怎样呢?
(一)选好要说的课
教师备课,通常每一个课时都需要编写教案,但是每一个课时不一定都要说课。这就有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说课的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课的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即选择那些有研究价值,老师又能驾驭的课;二是选课也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说课选择,可以说一课书的整体教学,也可以着重说某一课时的教学,甚至还可以说某一重点、难点的教学。一言一蔽之,说课尽可能突破一点,有所收获,面面俱到反而会收效甚微。
(二)掌握说课的程序
教师说课从准备到说课而后评析可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学生的学习情况)
2、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3、设计教学过程,弄清教学理论依据
4、写出讲稿,说前演练
5、登台说课 ①自我介绍
②介绍说课内容的标题 ③说教材
④说学生及学习情况 ⑤说教学目标 ⑥说重点、难点
⑦说教学方法及所使用的教具 ⑧说过程(包括板书设计)⑨说估计的教学效果 ⑩说可能存在的问题
6、说后评议。
说课的整个过程可用如下图表示:
(三)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鉴于说课与备课、上课的以上关系。教师在说课中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领导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详细讲课。
3、说课不是“背教案”也不是“读教案”,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要熟练地说清楚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将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步骤明确,有理有据,口齿清楚。
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是15分钟左右的时间。
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上的内容。
6、注意运用教学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
7、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 论。要提倡创新,但不能全盘否定常规教学,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
四、说课的评价标准
下面提供郴州市教育局教科所提出的说课评价表供大家参考:
第三篇: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量三者之间达到相对满意的目标工期是可以实现的。2.3 进度控制的原则
1)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分解原则
由于工程项目组成复杂,参与建设的各方主体较多,为了有利于各方建设主体制定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和对建设进度目标控制,必须将建设项目总进度目标进行分解,建立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体系。
2)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原则
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分级控制就是按不同建设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时间对建设总工期(或施工工期)的不同影响程度进行分级控制。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分级,可采用ABC分类法。(附录ABC分类法)
3)建设进度与投资和质量的协调控制原则
如前所述,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与投资和质量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控制时,必须兼顾建设投资目标和质量目标。只有当对建设进度目标、建设投资目标和建设质量目标进行统筹协调时,才有可能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投资)、最快的建设速度(进度)和最佳的产出效果(质量),多快好省地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2.4 进度控制的指标
1)基本:实际费用(AC)、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ACWP)、已完成工作预算费用(BCWP)、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挣值(EV)、计划价值(PV)
①实际费用[Actual Cost(AC)]:在给定时间内为完成工作而发生的并记录在案的总费用。
②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Actual Cost of Work Performed(ACWP)]:请见“实际费用” ③已完成工作预算费用[Budgeted Cost of Work Performed(BCWP)]:请见“挣值”。④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udgeted Cost of Work Scheduled(BCWS)]:请见“计划价值”。
⑤挣值[Earned Value(EV)]:已完成工作的价值,用该部分工作的预算价值表示。又被称为“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BCWP)”。
⑥计划价值[Planned Value(PV)]:经批准的分配给待完成计划工作的预算,也被称为计划工作的预算费用(BCWS)。
2)偏差:进度偏差(SV)、费用偏差(CV)、完工偏差(VAC)
①进度偏差[Schedule Variance(SV)]:用来对项目的进度绩效进行测量,其值为挣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值(EV)与计划价值(PV)之差,即SV=EV-PV。
②费用偏差[Cost Variance(CV)]:用来项目的费用绩效进行测量。其值为其值为挣值(EV)与实际费用(AC)之差,即CV=EV-AC。当CV为正时,表示项目的费用绩效较理想;当CV为负时,则表示项目的费用绩效不佳。
完工偏差[Variance at Completion(VAC)]:分配给项目的总预算(BAC)与总的完成时估算(EAC)之差,即VAC=BAC-EAC,表示预估的费用超支量或费用结余量。
3)指数:进度绩效指数(SPI)、费用绩效指数(C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TCPI)①进度绩效指数[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SPI)]:用来对项目进度的完成效率进行测量,其值为挣值(EV)与计划价值(PV)之商,即SPI=EV/PV。当SPI≧1时,表示项目进度良好;当SPI<1时,表示项目进度滞后。
②费用绩效指数[Cost Performance Index(CPI)]:用来对项目费用的使用效率进行测量。其值为挣值(EV)与实际费用(AC)之商,即CPI=EV/AC。当CPI≧1时,表示项目的费用使用效率较理想;当CPI<1时,则表示项目的费用使用效率偏低。
③完工尚需绩效指数[To-Complete Performance Index(TCPI)]: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在剩余项目工作中必须达到的费用绩效指数。
4)预测:完成时预算(BAC)、完成时估算(EAC)、完成尚需绩效指数(ETC)①完成时预算[Budget at Completion(BAC)]:为项目工作所制定的所有预算的总和,也就是项目总的计划价值。
②完成时估算[Estimate at Completion(EAC)]:预计项目工作完成时的总费用,其值为实际费用(AC)与所有剩余工作的完成尚需估算(ETC)之和。EAC既可以根据项目至今为止的绩效水平进行计算,也可以由项目组织根据其他各种因素进行估算。
③完成尚需估算[Estimate to Complete(ETC)]:估算的为完成剩余工作所需的费用。2.5进度控制的原理
进度控制的原理主要有:系统控制原理、动态控制原理、信息反馈原理、弹性原理 1)系统控制原理(1)施工项目计划系统
为做好项目施工进度控制工作,必须根据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目标要求,制定出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系统。其中有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季度和月(旬)作业计划,这些计划组成进度计划系统。计划的编制对象由大到小,计划的内容从粗到细。编制时从总体计划到局部计划,逐层进行控制目标分解,以保证计划控制目标落实。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2)施工项目进度实施组织系统
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劳动调配、材料设备、采购运输等各职能部门都按照施工进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落实和完成各自任务。施工组织各级负责人,包括项目经理、施工队长、班组长及其所属全体成员组成了施工项目实施的完整组织系统。
(3)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组织系统
为了保证施工项目进度实施还要有一个项目进度的检查控制系统。自公司经理、项目经理,一直到作业班组都设有专门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检查汇报,整理实际施工进度的资料,并与计划进度比较分析进而进行调整。不同层次人员负有不同进度控制职责,分工协作,保证计划按期实施。
2)动态循环控制原理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控制,也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过程,全过程可分为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再计划,即从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开始,经过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实际进度的信息,比较和分析实际进度的信息,分析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找出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确定调整措施,再修改原时度计划,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而又不断上升的系统。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改变不科学的理念和做法,转动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从进度计划管理技术上来讲一般有如下三种措施:原计划目前还基本合理,通过压缩紧后几道工作的工期,制定赶工措施;原计划需要微调,对不合理的工作部分调整,并制定整改方案;原计划已经不符合当前项目的实际,或者通过整改措施也不可能完成计划的关键节点,重新制定项目计划。
控制工程项目工期。一般至少一个月就要对进度计划进行一次PDCA循环分析,及时总结进度执行中的经验和教训,接着就进入下一阶段的循环。周而复始,严格管理程序,即控制了项目进度,又提升了进度计划管理的能力。相当长时间对进度失去监控是进度管理失败根源之一,距离合同竣工之日时间越短,进度整改措施方案可选择性就越小,增加额外项目成本也就越多。
3)信息反馈原理
信息反馈是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环节。施工的实际进度是通过信息反馈给基层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人员,在分工的职责范围内,经过对其加工,再将信息逐级向上反馈,直到主控制室。主控制室整理统计各方面的信息,经比较分析作出决策,调整进度计划,使其符合预定工期目标。若不应用信息反馈原理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则无法进行计划控制。
4)弹性原理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工期长,影响进度的原因多,在确定进度目标时,应进行实现目标的风险分析。编制施工项目进度计划时应留有余地,使施工进度计划具有弹性。在进行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时,便可利用这些弹性,缩短有关工作的时间,或者改变它们之间的搭接关系,使拖延了的工期,通过缩短剩余计划工方法,仍然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和对计划实施检查的跟踪控制,分别记载各项目开工日期及完成日期;实际开工日期及完成日期;项目计划完成工时数、实际完成工时数及尚未完成工时数;项目计划完成工程量(以投资或实物量)、实际完成工程量及尚未完成工程量等。
(2)计算进度 计算公式为
工时进度率项目实际完成工时数100%
项目计划完成工时数项目实际完成的投资100%
项目计划完成的投资或工程量进度率(3)计算进度偏差
进度偏差项目计划完成总工时数(1-工时进度率)(1-工程量进度率)或进度偏差=项目计划完成总投资额
计算结果,若进度偏差为正值,则表示工期延迟;反之,则表示工期提前。(4)计算综合进度
由于施工过程中各工种完成的工程量其计量单位不同,为了表示整个工程的综合进度,一般都是以工程项目的投资额来表示。
(5)绘制进度控制表
按不同控制层级分别绘制决策型、管理型和操作型进度控制表。(6)撰写进度报告
按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控制周期(年、季、月、旬、周)编制进度报告。3.2 进度控制的曲线比较法
1)S曲线比较法
S形曲线能直观反映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所存在的偏差,并对后期工程进度进行有效的预测。工作量的具体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实物工程量、工时消耗、费用支出额或相应的百分比来表示,并按工程建设进度计划绘出计划进度的S形曲线。随着建设进度定期检查计划实际完成程度,并绘制实际进度的S形曲线。
S形曲线比较法的使用说明:
① 工程实际进度状态分析:如果工程实际进度绘制的点落在计划进度的S形曲线左侧,表明此时刻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前,如图中的a点;反之,如果按实际进度描绘的点在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计划进度S形曲线的右侧,表明此时刻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拖延,如图中的b点。
②进度偏差分析:在S形曲线比较图中可以直接读出进度偏差值。≨ta表示ta时刻比原计划进度超前的时间,≨ya表示此时刻超额完成的工程量;≨tb表示在tb时刻进度已拖延的时间,≨yb表示此时刻已拖欠的工程量,如图所示。
③ 预测总工期分析,以实际进度的S形曲线提供的进度信息,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以预测出对未来不同的进度时间所应完成的工作量,可以作出实际进度的S形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求出工程建设项目进度的预测工期,与原计划工期比较,即可以判断工期的提前或延误的可能时间,图中的≨T表示工期延误时间。
④选择不同的检查日期,用S形曲线比较法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的动态跟踪控制。
2)“香蕉”曲线比较法
“香蕉”曲线是由两条具有同一开始和同一结束时间的S形曲线组成,如图所示。一条曲线是按原网络进度计划的最早开始时间安排的进度绘制,称为ES曲线,另一条曲线是按愿望进度计划的最迟开始时间安排的进度绘制,称为LS曲线。然后,按实际进度绘出实际进度曲线,即R曲线。
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进度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
实际进度曲线R落在“香蕉”曲线的范围之内,表示工程进度正常,属理想状态;实际进度曲线R在ES曲线的上方,则表示工程实际进度超前元计划进度;实际进度曲线R在LS曲线的下方,则表示工程实际进度落后原计划进度。
“香蕉”曲线比较法控制工程建设进度的使用说明:
①采用“香蕉”曲线比较法,不仅可以判断工程实际进度的执行状态,而且还可以按实际进度曲线R所提供的进度信息,来预测未来实际进度的发展趋势,如图所示,由实际进度曲线采用趋势预测法所获得的预测进度曲线(虚线所示)
②“香蕉”曲线比较法,不仅可以定性地判断实际进度的执行状态,而且可以反映出进度的偏差值,为进度控制提供决策信息。如图中,≨ta表示在检查日期建设进度提前完成的时间或≨ya表示在检查日期建设进度提前完成工程量的百分比。
③选择不同的进度控制时点ta,可以跟踪判断建设进度不同执行状态,是提前还是延后。
④利用“香蕉”曲线的终点与预测实际进度曲线终点的横坐标的相差值,可以估计实际进度未来完成状态,即工期是提前或是工期延后,图中的T表示工期偏差,又称为整体偏差。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3)挣值分析法
挣值管理为组织提供了对项目范围、进度和费用进行整合的管理方法。通过比较项目计划与项目实际的执行情况,挣值管理能够清晰而起客观地反映项目的现状,并预测项目的未来。正是由于挣值管理的这一出色表现,人们称它为“亮灯管理”。
挣值管理绩效分析和预测的方面为进度分析和预测、费用分析和预测两方面。挣值管理关键实践包括:
①建立绩效测量基准(PMB)—将项目分解到易于管理的层次 —明确分配管理责任
—为每项工作任务制定分阶段的预算 —为所有的任务选择挣值测量技术 —在整个项目范围中维护PMB的一致性 ②根据基准测量并分析绩效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记录资源的使用情况 —客观测量项目实质性工作的进程 —用挣值测量技术获取挣值数据 —分析并预测费用、进度绩效 —报告绩效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施工进度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附录
ABC分类法
首先求出各项活动时间的影响频率,公式如下:
fiti
t式中:ti为
第四篇:《计划、执行与控制的系统方法》培训报告3.25
《计划、执行与控制的系统方法》的培训报告
培训时间:2011.3.11-3.13
培训地点:长春
培训内容:计划、执行与控制的基本原理;明确项目范围;进度计划、执行与控制;费用计划、执行与控制。
第一部分主要学习了“计划、执行与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了“项目”的概念,它是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不可复制的,和日常工作是不同的。学习了什么是计划、控制,计划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如果要想干好一个项目,计划至少要占用60%的精力。通过092F项目,已经深刻的理解了计划的重要性,只有前期通过做大量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执行的计划,才有利于项目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目前我们的计划有时计划和实施两层分离,做完计划不能很好的执行,一方面计划做得不好,两一方面执行力差。
执行力差的原因:缺乏意识;缺乏能力;文件不具备可行性;缺乏执行型项目文化;缺乏有效机制(组织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领导作用;过程繁琐等因素造成项目执行力差。以后我们在这方面如何做,才能提高项目的执行力。
第二部分主要学习了“明确项目范围”。项目范围包括项目描述、项目分解、工作描述三部分。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制定一个实际 “供热系统项目”,掌握了项目描述、项目分解、工作描述如何做。期中项目分解尤为重要,项目分解的越细,越有利于项目的执行。
第三部分主要学习了“进度计划、执行与控制”。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里程碑计划、甘特图计划、网络计划技术。里程碑计划、甘特图计划比较好理解,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过。重点讲了网络计划技术,通过网络图的形式表示出项目各工作的相互关系,尤其对于复杂的项目更为适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制定的 “供热系统项目”来实际演练如何做网络计划,这样更能有利于掌握此技术。
第四部分主要学习了“项目的费用计划、执行与控制”。主要包括:资源计划、费用估计、费用安排、费用控制。通过此部分的学习,我觉得资源计划在项目中的非常重要。资源包括:人、设备、材料。我们在制定计划中,很少考虑人的资源,其实人的资源在项目中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公司同时开展了三个项目,好多部门都在担心人力资源可能有问题,但实际没有一个关于人力资源的计划,人力资源如果有问题实际会影响项目的进度与质量。
通过此次项目管理的学习,对于项目的管理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争取把学到的项目管理知识应用到092F项目的实际工作中。
韩家茹
2011.3.25
第五篇:探究如何运用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改进煤炭企业物资管理
摘要:改革物资供应体制,重新定位煤炭物资供应工作重点,引入物流理论和方法,改进煤炭企业的物资管理。
关键词:物流;供应商;供应链;物资管理 入物流概念重新定位工作重点
煤炭企业的各类物资消耗总额大约占原煤成本15%左右。按理说,物资供应部门的管理工作应重视,但长期以来煤炭企业一直把物资供应部为附属部门,从人员配备到职能化分工都比较
。物资供应部门只是采购供应和保管发放这种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煤炭企业的发展。应当以降低成本为核心,引入现代物流思想, 论文格式资供应部门的工作重点重新定位,以便提高企 核心竞争力。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美国物流协会认为物流是有计划地将原材料、品及成品由生产地送达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控制。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煤炭企业物资供应部门工作重点应转移到挖掘”第三利润源泉”上来进而到产业经营上来。由单纯的供应转向全方位管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资供应管理工产生经济效益,做为一个区域产业来经营。二是多煤炭矿区城市都是先有矿区、后有城市,煤炭在一个区域自成体系,应将煤炭企业物资供应一个产业来管理,按照国际物流的要求运作才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在做大做强煤炭企业集团的过程中,通过资本运作如兼并、重组、联盟等形式推动煤炭物流的产业化、集团化和专业化的发展。2 改进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体制
目前,多数煤炭企业物资供应体制还是以矿务局为主体的供应部门,分别对设备、配件、材料的采购和储备管理,各矿再设相应的部门和仓库。局为一级库,矿为二级库,有的区队、车间还设三级库。采购权限不统一,局、矿均有不同权限的采购权,形成多头管理、多级采购、层层设库的现象。导致了煤炭企业在仓库布局、物资存放、装卸搬运等环节配套不合理,采购不规范,成本高,材料超储积压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经济效益,就要引入物流理论和方法,组建煤炭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实行集中管理、集中采购、采中仓储、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通过体制改革可以达到如下目的:首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仓储布点科学合理、物流运转费用最低。其次有利于实行供应链管理、建立买卖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集中采购后,采购量增大,有力地吸引了大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协作关系。集中采购后,煤炭企业还可以将物资供应的市场卖给各个供应商,并可通过物资洽谈会、招标、比质比价等形成,公开公平地选择实力雄厚的供应商。这样,不仅采购价格大幅还可以推行阳光采购,杜绝不正之风。立基于物流的供应商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一种短期的、松、两者之间作为竞争对手的关系。基于物流的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模式,即合作模式受到越来企业的重视。该模式下,供应商和采购商互相方为“伙伴”,双方保持一种长期互惠的关系。建立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目前,很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仍然是相互对立合作伙伴关系,使得企业不得不在采购环节加验、监督管理力度,无形中加大了管理成本。从价值链分析,采购方、供应商是行业价值链上的节点成员,在考虑自身利益,获得合理利润的同要兼顾其他成员的利益,互惠双赢,这才是链成员发展的长远目标。面对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采购商与其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是提升其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要发展合作关企业对选择的合作伙伴要充分信任,并且要充信息共享,这是建立合作模式的两个主要条件。合作模式下供应商的管理(1)审慎选择供应商供应商的评价选择是合作运行的基础。传统的供应关系已不再适应全球 加剧的环境,企业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柔产、快速反应,企业的业务重构就必须包括供应评价选择。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其的标准是产品质量;其次是价格、交货提前期;柔性和品种多样性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选择供应商时,考核的标准主要是看供应商能 源不断地提供没有瑕疵的产品,考核的对象不括产品,往往涵盖了产品生产的过程,也就是 求供应商具有符合标准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成术、服务和持续供应能力等方面具有综合的优 别是供应能力必须长期稳定;而且考核应是一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根据对供应商考核的结果, 段地逐步扩大采购其产品的规模,以降低供应应能力不稳定的风险。选择供应商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自展战略、方向和自身管理能力来选择合适的供。根据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可以把供应商分为类型:①高成熟度的供应商属于“稀缺资源”,尽管各方面运作都比较成熟,但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也比较大;②中成熟度的供应商虽然经验并不充足,而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但这也决定了其可塑性比较强;③低成熟供应商具有一般的内部管理能力,缺乏自身的发现能力。所以,选择供应商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2)供应商的风险防范。供应商的风险来自多方面,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供应商的道德风险,技术风险,IT技术的缺陷风险,经济波动的风险等。对供应商的主要风险防范,一是对供应商的道德风险防范。主要措施有:与供应商企业建立密切的、长期的、互利的合作关系,使供应商实施道德风险的机会成本增加,在可预期的长期利益的诱导下,供应商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冒险;建立长期而全面持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绩效的供应商进行鼓励,如增加订货、给予更优惠的价格折扣等。二是对供应商的技术风险防范。主要措施有:首先采供双方要经常进行有关成本、质量控制、市场动态等方面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以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便于价格的确定和质量的把关;其次,采购方应及时将所需物资的质量变化情况、工艺变化、设计改变等对物资、零配件提出的新要求告知供应商,以利于供应商能够及时调整生产,满足要求;第三, 论文格式供需双方应该进行深入、充分的交流,共同探讨技术、设计、生产过程等多方面的细节,使双方就产品品质的预期及实现途径达成共识。
(3)适时对供应商进行激励。要保持长期的双赢合作关系,适时对供应商进行激励是很重要的。
激励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价格激励,给予更优惠的价格和更灵活的支付方式,价格的确定要充分考虑供应商的合理利润;②订单激励,即对业绩好的供应商给予更多的订单;③商誉激励。即对象恪守合同、注重信誉的供应商给予大力宣传,并在技术更新和人员培训方面对供应商进行援助等方式激励;④淘汰激励,通过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或供应商淘汰不合格的需方,双向选择,增强双方的危机感,促进双方创造更佳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