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佛镇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石政发【2011】21号
石佛镇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规范石佛镇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阳谷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应急预案的工作原则。政府领导原则。应急预案是政府的预案,明确概括政府对救助工作的领导作用和责任;分工负责原则。预案中涉及的有关灾害预防、预警、紧急响应、相关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等环节,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划分确认;协调一致原则。预案明确综合协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到职能间的相互衔接,共同完成应急任务;重点突出原则。预案突出落实救助工作各个环节的相关内容,强调救助保障手段和资金的落实。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洪涝灾、风雹灾、台风灾、地震灾及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各村分别负责各自辖区内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二、灾害预警和灾情报告
(一)灾害预警。各类灾害经市各指挥部发布预警后,镇政府传达,各村(社区)贯彻。
(二)报告灾情。自然灾害发生后,各村(社区)必须立即向镇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初步灾情,并迅速组织调查核实灾情。灾情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采取的措施,生产、生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镇政府有关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镇政府主管领导报告,根据灾害等级启动应急预案。
三、预案启动的条件及方式
(一)预案启动的条件: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本预案即行启动:
①农作物绝收面积5千亩以上; ②倒塌房屋100间以上; ③因灾死亡5人以上; ④5级以上严重破坏性地震;
⑤直接经济损失估计3000万元以上。
市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时,我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启动。一般灾害由受灾的各村(社区)先行处理。
(二)预案启动的方式:灾情发生后,镇政府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同时颁布实施我镇应急预案。
四、应急反应机构
(一)应急组织机构由指挥决策机构、综合协调机构和具体工作组组成。
(二)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的人员组成及职责。指挥长由分管副镇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党政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民政所、农经中心、财政所、水利站、交管所、农服中心、国土所、派出所、安监办、建管所、卫生科、文教科、粮站、用电站、广电站、电信支局、武装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应急指挥部负责整个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民政科:承担视灾情临时成立的镇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综合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组织指导自然灾害救助捐赠;组织转移安置灾民;确保24小时内应急物资运送到位,确保应急期内灾民的基本生活;负责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
水利站:承担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全镇防汛抗旱、抢险工作,对主要河流、水库实施调度,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农经中心:协调交通、邮电、电力、医药、商贸等部门的抢险救灾工作;负责镇级救助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并按照调拨和供应工作。财 所:紧急提供自然灾害应急资金,负责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安排、拨付。安排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基建项目,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
交管所:负责修复中断的国道、省道,内河交通安全和救灾打捞;负责迅速调集抢修队伍,做好被破坏道路、桥梁的抢修工作;负责调集抢险救助物资运输车辆(船只)并减免相关的各类收费;
建管所: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督促执行房屋建筑工程和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做好灾后恢复工程设计施工、施工管理等工作;负责协助灾区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水、气设施,保证灾区水、气正常供应。负责镇区规划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国土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协调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农服中心:负责帮助指导灾后农业生产自救。
卫生科: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力量,抢救伤病员,对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
文教科:负责转移受灾师生,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
派出所: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指挥和火灾、爆炸的扑救工作。安监办:承担自然灾害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次生灾害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的组织。
用电站:负责尽快恢复被破坏电力设施,保证灾区电力正常供应。电信支局:负责抢险通讯的保障工作和灾后通讯设施抢修。粮 站:负责救助粮食调拨和供应的组织、协调工作。广电站:负责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武装部:负责协调民兵的抢险救灾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抢险救灾工作,并完成镇自然灾害指挥部赋予的救助任务。
指挥部办公室人员根据灾害类型分别由镇水利科、国土所、民政所和承担主要自然灾害救助职责的单位负责人参加。办公室视工作需要,成立人员抢救、工程抢险、转移安置、交通恢复、生活保障、物资保障、通讯保障、宣传动员、恢复重建等工作组,迅速有效地组织抗灾救助工作。其主要职责为向各工作组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负责灾情和救助工作信息发布;及时收集、评估灾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助工作情况;协调救助工作过程中的职能交叉;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救灾准备
(一)救援人员的组成:紧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受灾地区的干部和群众组成。遇重大灾害时,由武装部协调民兵参加抢险救灾。
(二)救援物资的储备:紧急救援物资包括抢险物资和救助物资两大部分。抢险物资由水利、交通、通讯、建设、农经中心等部门储备和筹集;救助物资由民政、粮食、卫生、农经中心等部门储备和筹集。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设施、抢修道路、抢修电力、抢修通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抢救伤员的药品及其它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救助物资实行镇级储备,做到救助部门专门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灾害发生后,供货单位实行昼夜24小时值班制,确保随时供应。救助物资包括粮食、方便食品、帐篷、衣被、饮用水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按自然灾害救助需要,全镇必须储备的救助物资数量为:帐篷10顶,粮食1万公斤,副食品:方便面2000包、饼干50公斤、矿泉水1500瓶,棉衣裤100套,棉被80条。当救助物资不敷救助需要时,各级物资、粮食、贸易部门要紧急调运物资,确保供应。
六、应急反应行动
(一)转移安置和组织。发生突发性灾害对人的居住和生活造成威胁时,必须进行转移安置,转移安置由所在村(社区)组织实施,并发出转移安置通知或进行动员。安置地点一般采取就近安置。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镇有关部门要安排运输力量,按指定的路线进行转移,保证转移安置地和灾区的社会稳定;保障转移安置后灾民的生活,解决饮水、食品、衣物的调集和发放;在灾区要防止如火灾、疫病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对转移安置灾民情况进行登记;转移安置情况及需解决的困难要及时上报。
(二)灾情的统计和报告。灾情发生后,各村(社区)要及时组织人员对灾害损失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汇总后上报。镇汇总灾情后及时向阳谷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三)紧急救援行动。
1、组织干部、群众进行紧急救援工作,协调民兵进行紧急抢救、抢险工作;
2、组织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3、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进行道路、设施和线路的抢修;
4、灾区急需的救援物资,紧急状态下采取征用或采购的办法,灾后由政府有关部门结算。救助物资运输的道路、工具、经费,救助物资的安置、保管、登记、发放、使用按有关规定办理;
5、救助捐赠的组织。根据灾区的急需情况确定捐赠物资的品种、数量,通过政府发文,新闻媒介公告,发动社会力量向灾区捐款捐物。民政部门、慈善分会分别按有关规定负责管理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运输和发放工作。
(四)其他有关事务
根据灾情,必要时可在灾区建立前方指挥部。及时向阳谷县报告灾情,争取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救助资金和物资支持。重大灾情的宣传报道按有关规定执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宣传救灾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互助互济,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七、附则
(一)预案的宣传教育和训练演习。预案制定后,要变为社会和群众的行动,向社会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增强救助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重点地区、重点部门要进行演练,如灾民的转移安置、伤病员的抢救等。
(二)各村(社区)要根据本预案成立相应的抗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职责,同时将分工名单上报镇党政办。
(三)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广宁县天隆汽车出租有限公司文件宁隆[2014] 6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救援工作,提高道路运输自然灾害救援保障能力,保障灾害期间车辆和有关设施及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公司道路运输管理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1指导思想
公司以建设“以人为本,创造和谐”为重要指导思想,落实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救援工作,坚持“防、避、抢”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重于抢、有备无患”的方针,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处理指挥体系,以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常备不懈的救援指挥体系,确保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司各部门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点。
1.2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防范、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措施果断、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2定义及事故类型
本预案所称的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暴雪、洪水、冰冻、霜冻、大雾、高温、干旱、雷电、冰雹等天气气候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突发事件影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灾害。
3应急预案体系
3.1指挥组织
公司成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中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按照“统一指挥、分工合作”的原则,明确职责与任务,开展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救援工作。
(1)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张雄
副组长:黄敏
成员:张瑛 朱家金 陈丽媚 陈致锜
3.2领导小组职责
统一领导全公司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有关应急救援的保障工作。负责公司《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预案演练,负责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抢险中人力和物力的调配和落实,负责评估应急救援行动及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根据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情况,领导小组组长或指派副组长及其他成员赶赴事件现场指导和协调有关救援工作.3.3办公室职责
负责自然灾害预防和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是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对工作的日常工作部门,具体负责对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的业务基础管理工作、台帐的建立、监督检查,运力信息的汇总、分析协调,对突发事件中运力处置和保障预案实施。
4报告内容及程序
4.1报告内容
1、基本情况:事故及险情发生的单位或车辆牌号(设施名称)、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2、简要经过:事故及险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车辆毁坏情况;
3、经济估计:事故及险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原因判断:事故及险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5、控制情况:事故及险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处置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6、相关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问题,如车型、车况、核定人(吨)数、实载人(吨)数、所在线路,或货物名称等;
7、报告联系: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4.2报告程序
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遇突发自然灾害时,驾驶员必须立即将有关灾害具体情况报告给公司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如果是第一现场发现者应同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根据事件的大小决定是否报告公司的总经理,须报总经理的应立即将其有关情况上报至总经理,总经理根据事件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公司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当公司总经理接到有关政府、部门应急救援指令时,也可直接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救援。5预案启动程序
启动程序:当车辆在运输所在地政府发出自然灾害预警时,驾驶员必须立即报告公司安全科和总经理,由公司总经理发布启动预案的指令。或者当公司总经理接到有关政府、部门应急救援支援指令时,也可直接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进行救援。公司各应急救援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车辆、装备和维修物资奔赴救助现场进行抢险工作。
我公司是一个专业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业,按照国家自然灾害属地管理原则,当公司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遇突发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我司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抢险救援工作,同时由总经理决定启动本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对车辆进行安全处置。
6应急救援保障(车辆和设备储备)
应急处置队伍:公司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为公司的应急救援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应急专业知识的培训。
物资准备:公司指定两台车作为事故抢险使用,随时确保这两台车辆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准备部分事故抢险所必须的设备设施。
指挥调度权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长有权指挥、调度各应急抢险人员、车辆和有关应急救援物资。
应急资金保障:公司财务室必须加强应急资金的管理,确保抢险工作中各项费用的支出。
通讯和信息报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的收集、风险分析判断,各应急人员应保证准确、及时报送信息,以便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7应急救援措施
7.1内部救援
当车辆在运输途程中遇突发自然灾害时,车辆驾驶员或押运人员必须做好自救互救措施,首先应保障人员自身生命安全,其次才保证车辆财产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将车辆和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公司有关领导和人员接到预案启动指令后,应立即根据指挥人员的指示将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设施送到事件现场,对遇害人员和物资进行抢救。同时,在抢险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的保护工作,以防扩大事故受害范围和事故损失。遇难或被困车辆必须在自然灾害彻底消除或解决之后,方能正常行驶。
7.2支援政府抢险
当政府需要公司提供事故抢险时,公司应严格按照政府指令将人员和物资运输到指定的地点,并接受事故抢险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
8应急救助结束
当自然灾害结束时,应急救助工作也基本结束,公司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本次救援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评。以便对预案进一步修改放完善。9预案演练
公司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道路运输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编制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处置、救援演练和专项演练。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普及运输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0一四年七月十日
第三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救援保障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救援保障预案
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具有突发性,为减轻灾害损失,必须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前,根据预测、预报、警报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急措施。
一、建立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机制和制度
1.建立健全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引发事故灾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成立以煤炭行管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明确“三防”任务和责任,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和检查相关工作。加强雨季期间调度和值班工作。做到领导到位,隐患治理计划到位,信息接收与值班工作到位。
2.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部门要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汛情、水情,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并与煤矿企业做好信息沟通,当辖区内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全县所有煤矿进行预警。
3.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在雨季安排专人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水量变化情况。
4.建立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制度。在雨季前要全面检查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
二、加强预防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基础工作 1.必须查清全县煤矿及附近地面水系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熟悉水库、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极端天气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存在隐患的应当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2.在雨季来临之前,要组织力量对辖区的河道、江河大堤、河道中障碍物彻底清挖疏通一遍,保证有足够的蓄水能力和水路的畅通。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的矿井,对井口工业广场要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有效防止地表洪水倒灌矿井。 3.要定期对供电设施、排水设施、防雷电装置进行维护检修。雨季到来之前,要组织进行一次联合检查,确保雨季时各种疏排水设备、设施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 4.必须按设计规定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之间必须留设防水煤柱。 5.要准确、及时地将矿井的采、掘工程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纸上,定期收集相邻煤矿和关闭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井田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地表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危险的情况。
6.对地表因采动形成的裂缝要及时充填加固;对采煤后形成的塌陷坑要及时进行彻底治理;对关闭废弃的煤矿井筒要充实填死;煤系地层露头部位有漏水时,要及时注浆加固处理。 7.企业应当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系统。保障通讯系统畅通、使用可靠,保障压风自救系统、防尘系统可靠有效,提高矿井防、抗灾能力。
三、认真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1.要认真组织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的重点:
(1)位于矿井周边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易引发山洪地段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2)与矿井连通的采煤塌陷坑是否填平压实;
(3)井口标高低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矿井是否采取防范措施;
(4)开采防水保护煤柱是否采取了加固和阻隔工程措施;
(5)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已关闭的废弃煤矿是否充满填实;
(6)矿井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可靠;
(7)煤矿周围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以及洪灾可能导致溃坝、溃堤、淤积危险河道等自然灾害威胁的,是否落实了防范治理措施;
(8)预防暴雨洪水预警机制和制度是否建立等。
2.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分类定级,制定专门治理计划,落实治理责任、方案、资金、人员、物资、期限和安全预案,并在当地汛期之前完成整改并组织验收,确保整治到位。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四、建立健全预防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体系
1.将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落实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抢险救灾队伍并签订协议,每年雨季前要进行一次救灾演练。加强对职工防范暴雨洪水知识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互救、自救能力。
2.发生因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煤矿淹井险情后,要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3.要建立健全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增置大型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
第三节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针对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等灾害引发的事故成立了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的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事故信息的上报。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其相关数据。
第四节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以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监控中心为信息交换平台,形成政府、矿业管理、监察与煤矿企业为一体的信息网络。
第五节 发生自然灾害后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一、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常规避灾措施
经验表明越是长时间未暴发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其危险程度越高,危险性越大。因此,当处于长期未暴发的泥石流沟威胁区或正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区时,应高度警惕。通过预测、预报确定为山体滑坡、垮塌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需要对矿区内人类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同时应制订和执行必要的疏散计划,按轻重缓急次序将人员及有关重大设施逐步迁移到安全区内(能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者除外),常规避灾计划需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和执行。
1.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矿区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的形成,而且可以降低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发生频率,即使发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2.矿井不要建在沟口、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矿井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山区的绝大多数沟谷今后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矿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矿井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坝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3.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要主动清除道沟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4.当地面变形速度加大,滑坡征兆越来越明显时,要及时搬迁到安全的地方。但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永久性搬迁场地难以找到或搬迁经费短时间内难以落实等原因,还要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避灾措施,尽量减轻滑坡造成的损 失。
要想成功避灾应从以下几方面准备: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滑坡隐患区附近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矿区避灾的临时用地。避灾场地原则上应选在滑坡两侧边界之外,不宜选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地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离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要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要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理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3)预先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具体工作的负责人。
(4)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既可方便群众生活又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自然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夜晚发生自然灾害较白天发生的损失更大。因此,特别是雨季的夜晚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
二、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紧急避灾措施
接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短期预报或警报,某区域即将在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发生一定规模的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时,要应对被危害区居民及设施应采取紧急疏散避灾或保护措施,人员需强行迁至安全区,其疏散避灾计划内容包括:
(一)疏散区包括灾区及受影响的所有范围;
(二)疏散时间10分钟;
(三)疏散交通运输工具为现场所能利用的所有工具;
(四)疏散路线安排:由地势低处向地势高、开阔地带转移。
撤退灾区人员
(1)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要立即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急时撤到安全地点。
(2)救灾时,首先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遇难人员,并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避灾时,人员在救灾负责人的带领下,有组织的按指定的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撤离时,要至少两个人一组同行,不准单独行动。
避灾措施
一般要建立临时躲避棚,躲避棚的位置要避开沟道凹岸或面积小而又低平的凸岸及陡内峻的山坡下。应安置在距村庄较近的低缓山坡或高于10米的阶台地上,切忌建在较陡山体的凹坡处,以免出现坡面坍滑;当前三日及当天的降雨累计达到100毫米时,处于危险区内的人员应撤离。只有当降雨停止二小时以后方可返回住地,切忌雨小或刚停时即返回矿区;当听到沟内有轰鸣声或主河洪水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意识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马上就要到来,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避灾时应注意:不要顺沟方向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侧山坡距,但不要停留在凹处。
三、抢险救灾措施
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或暴雨洪水发生过程中,对遭受危害的人与动物应进行抢救,使危害降至最低程序,其内容包括:
(一)组织抢险专业队伍;紧急抢修各类临时防护工程,使之排除险情;
(二)对受灾人员的紧急救护和安置;
(三)密切监视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或洪水的发展动向,严禁灾害重复出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或洪水发生过后,对灾区应立即进行救灾工作,内容包括:
1.协助灾区人民安排好必要的生活;
2.帮助恢复交通、生产,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3.向有关主管部门如实上报灾情,争取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
四、发生透水事故处理
1.矿井发生透水事故后,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向矿办公室汇报,并要求在班组长和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险,就地解决加固工作地点,堵住漏水点,以免事故扩大;如情危急,水势很猛,水压很大,无法抢救时,就要有组织地避开压力水,迅速撤离到地面或上一水平。
2.煤矿负责人接到透水报告后要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值班室报告,并通知有关人员撤离。
3.透水后,应尽量将水引入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全力以赴排水。
4.透水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应尽快、准确核查井下人员,如发现人员被堵井下,则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抢救。
5.对被淹区停止供电。
6.迅速启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六节 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的场所,设计及周围情况的分析,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和撤离人员,由现场指挥生产的带班井长负责执行,发生灾害事故后,人员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由现场指挥生产的人员带领,沿既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非事故现场人员要做好配合现场的撤离工作,紧急疏散人员及疏通交通障碍。
第七节 险区危的隔离
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向井口汇报外,煤矿应迅速组织抢救,尽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堵住出水点,防止事故扩大,如水势很猛,无法抢救时,应组织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至上一水平或地面,根据事故点和可能波及的巷道,通知有关人员撤出危险区。
第八节 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矿井发生淹井、透水、自然灾害等重、特大事故后,必须由县政府煤矿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指令,调动矿山救护队进行检测,探明灾害性质、波及范围、人员分布、救灾的人力和物力、迅速而慎重地制定具体的方案,确定营救遇难的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一、检测工作的有关规定
1.矿山救护队指挥人员应亲自参加组织和参加检测工作,布置检测任务,保证检测小队所需的器材,说明检测任务的具体计划和注意事项,给检测小队以足够的准备工作时间。 2.井下设待机小队,并用灾区电话和检测小队保持不间断联系,检测小队人数不少于6人。
3.进入灾区检测,必须携带探险绳、氧气呼吸器等必要的装备,视线不清时应用探险棍探测前进,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
4.检测小队进入灾区时,规定返回或通讯中断,待机小队立即救援。
5.进入灾区前,应考虑到退路被堵后应采取措施,小队返回应按原路,如果不按原路返回,必须有检测任务的指挥员同意。
6.检测进行中,应在巷道交叉口设明显的路标,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
7.进入灾区时,小队长在队列之前,副小队长在队列之后,返回时与此相反,在搜索遇难人员时,小队队形应与巷道线斜交前进。
8.检测小队人员应有明确分工,分别检查通风、气体含量、温度、顶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把检测结果标在图纸上。
9.在远距离和复杂巷道中检测时,可组织几个小队分区段进行检测,在检测中发现遇险人员要积极进行抢救,并将他们护送到通风巷或井下基地,然后继续完成检测任务,在发现遇险人员的地点要检查气体,并做好标记。
10.检测工作要仔细认真,做到有巷必到,凡走过的巷道要标注留名,并绘出检测路线示意图。
11.检测结束后,小队长立即向布置检测任务的指挥员汇报结果,指挥员及时向救援中心汇报,制定下一步检测及救援的方案。
二、抢救遇险人员的规定
1.在引导及搬运遇险人员通过窒息区时,要给遇险人员佩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
2.对有外伤、骨折的遇险人员要作包扎、止血、固定等简单的急救处置。
3.搬运伤员时要尽量避免震动,防止伤员精神失常时打掉对员的口具和鼻夹而造成中毒。
4.在抢救长时间被困井下的遇险人员时,应有医生配合。
5.遇险人员不能一次全部抬运时,应给遇险者佩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多名遇险人员等待时,矿山救护队应根据“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难后易”的原则进行抢救。
三、水灾事故的救援及控制
1.井巷发生透水事故时,矿山救护队的任务是抢救被困人员,并恢复井巷通风。
2.处理矿井水灾事故时,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要了解矿井情况、水源、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具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其进入的通道等,并根据被堵人员所在的地点、空间、氧气、瓦斯浓度以及救出的被困人员所需的大致时间,制定相应的救灾方案。
3.矿山救护队在侦察时,应判定遇险人员的位置、涌水通道、水量、水的流动路线,巷道及水泵设施受水淹程度、巷道损坏和堵塞情况,有害气体(CH
4、CO、H2S等)浓度及在巷道散步情况和通风情况等。
4.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时,第1个小队一般应进入下部水平救人,第2个小队应进入上部水平救人。
5.对于被困的井下人员,其所在地点高于透水水位时,可利用打钻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如果其所在地点低于透水水位时,则禁止打结,防止泄压扩大灾情。 6.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有全矿和水平被淹危险时,在下部水平人员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区放水。如果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主要排水设备受到被淹威胁时,可用装有粘土、沙子的麻袋构筑临时防水墙,堵住泵房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7.矿山救护队在处理矿山水灾事故时,小队长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透水如果威胁水泵安全,在人员撤往安全地点前,小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泵房不被淹。
(2)小队逆水流方向前往上部没有出口的巷道时,要与在基地监视水情的待机队保持联系,当巷道有快被淹没危险时,要立即返回基地。
(3)排水过程中,要保持通风,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
(4)排水后进行侦察、抢救人员时,要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和掉底。
(5)救护指战员通过局部积水巷道,在积水水位不高、距离不长时,也要十分慎重,应选择熟悉水位、了解巷道情况的队员通过。
8.处理上山巷道透水事故时,矿山救护队应注意下列事项:
(1)防止二次透水、积水和淤泥的冲击。
(2)透水点下方要有能存水及存沉积物的有效空间,否则人员要撤到安全地点。(3)保证人员在作业中的通讯联系和安全退路。
第九节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治救治
对于伤员的急救工作,有三级急救组织构成:一级是井下现场的急救;二级是井上现场的救治;三级是医院的救治。井下现场的救治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急救队员的救治由救护队长负责进行,医院的救治由医院的院长负责进行。
现场救护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抢救伤员脱险并进行急救,对危重伤员的转送做好必要的医疗准备工作,根据伤情及条件,在现场可就地进行下列急救工作。
1.矿工现场急救
当有人受伤后,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矿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2.急救员现场急救
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智、脉搏、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四肢有无畸形及伤口出血等,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胞、有无腹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摩擦音及异常活动,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负苏急救,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利挽救。
3.第三级医疗急救组织由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第一、二级急救后转送来的伤员,发现伤员严重出血、呼吸道损伤、开放性胸腹部损伤、休克或开发性颅脑损伤等,应立即手术抢救。
第十节 应急救援保障
一、内部保障
煤矿成立救灾小组,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了各岗位的责任制度、值班制度、培训演练制度。
其主要任务:
(1)做好灾害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处理初期事。
(2)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参加救护人员需要佩带氧气呼吸器并做好自身的安全技术工作。
(4)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的处理工作。
(5)搞好矿井职工自救与互救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外部保障
煤矿与救护队签定矿井联合救灾协议。
第十一节 应急培训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的效果,要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或演练是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日常工作。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的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遇险人员做好防护并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煤矿应急培训范围:
1.职工全员的培训;
2.专业工种应急救援的培训。
煤矿应急培训的内容:
1.报警;
2.疏散;
3.各类灾害的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的培训。
演练的基本内容:
1.基础训练: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基础,主要包括队列、体能、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
2.专业训练: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
3.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
具体的培训工作由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培训科、培训中心负责编制计划,在职工培训计划中单独使用,训练、学习、演练工作由急救领导小组组织进行。
第四篇:**镇2019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某政〔2019〕11号
关于印发《某某镇2019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镇直各单位: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规范某某镇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某某镇2019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凤阳县某某镇人民政府
2019年1月20日
某某镇2019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规范某某镇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1、本预案是某某镇人民政府处置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行动方案。自然灾害发生后,与县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救灾工作。
2、本预案适用于地震、干旱、沙尘暴、低温冷冻、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异常现象造成的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应急反应。
二、突发性自然灾害受灾等级划分
根据我镇突发性自然灾害特点,结合近年来开展救灾工作的实践,将我镇自然灾害划分为特大灾害、重大灾害、中等灾害和一般灾害四级。
1、特大灾害。凡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大灾害:
①农作物成灾面积超过500亩的;
②倒塌房屋超过100间的;
③人员死亡超过3人的;
④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
2、重大灾害。凡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重大灾害:
①农作物成灾面积200亩的;
②倒塌房屋50-100间的;
③人员死亡2人的;
④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的。
3、中等灾害。凡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中等灾害:
①农作物成灾面积100亩的;
②倒塌房屋10-50间的;
③人员死亡1人的;
④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的。
4、一般灾害。凡未达到中等灾害标准的自然灾害,均为一般灾害。
三、应急反应机构
总
指
挥:
姓名
职务
副总指挥:
姓名
职务
成员:
姓名
职务
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民政办,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民政办和镇直各单位抽调。
四、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行动
为确保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紧急救助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使受灾群众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安置和救助,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等级,镇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采取以下应急救助行动。
(一)特大灾害应急救助行动
1、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现场指挥部,协调指导救灾工作,具体负责实施抗灾救灾工作。
2、立即向镇应急办及县民政局报告灾情,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10时前汇总灾害信息,向市民政局报告。坚持24小时值班,专人值守。
3、收集、评估、报告灾情信息。每4小时与受灾村庄联系一次,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接到灾情信息后2小时内编发快报,报送县民政局,并及时向镇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情况。
4、指挥部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会商会,对灾区抗灾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5、及时派出由镇领导带队的抗灾救灾工作组,赴灾区慰问灾民,查灾核灾,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及灾区需求,帮助指导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6、及时以镇政府名义向县民政局申请救灾应急资金。镇指挥部办公室协调交通部门紧急调运救灾物资。
7、镇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每日9时前向指挥部报告一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8、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9、视情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
10、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和党委、政府关于抗灾救灾的指示精神。
(二)重大灾害应急救助行动
1、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指挥部协调指导救灾工作。灾害属地村庄具体组织和实施抗灾救灾工作。
2、立即向县民政局报告灾情。执行零报告制度,每日10时前汇总灾害信息上报,坚持24小时值班,专人值守。
3、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每日8时前向指挥部报告一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重大情况随时报告。指挥部及时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会商会,对灾区抗灾救灾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4、收集、评估、报告灾情信息。每4小时与受灾村庄联系一次,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
5、及时向新闻单位和社会公众通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6、镇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情信息,分析灾区形势,落实救灾措施,并协调有关部门迅速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组。
7、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镇政府派出抗灾救灾联合工作组赴灾区慰问灾民,查灾核灾,了解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和灾区需求,帮助指导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8、及时以镇政府名义向县民政局申请救灾应急资金。指挥部办公室协调交通部门紧急调动救灾物资。
9、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抗灾救灾的指示精神。
(三)中等灾害应急救助行动
1、由镇政府统一领导,具体负责组织抗灾救灾工作。惠民办公室协调指导抗灾救灾工作,保证24小时值班。
2、镇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灾害信息,召开灾情会商会,分析灾区形势,落实抗灾救灾措施,并协调有关部门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组。
第五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很有必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我们这个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龙卷风、水灾、雪灾、冰雹、雷击等。为确保破坏性自然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灾行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把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及其应急行动
(一)学校救灾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成员:各科科长
(二)救灾领导小组的应急行动
1、掌握灾情,制定救灾对策。
2、向上级汇报灾情。
3、组织全校教职工参加抢险救灾行动。
4、根据灾情的发展,请求有关部门进行支援。
二、发布灾害预报时的应急反应
当发布自然灾害预报时,临时应急行动如下:
1、召开救灾指挥部会议。加强监视,随时报告异常现象,做好临时预报。
2、根据灾情发展情况,组织学生疏散。
3、加强对实验室、图书馆、主控室等重要部门、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
4、加强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及时平息各种谣言和误传。
5、对易燃、易爆、毒气、疫病等自然灾害源进行检查,进行必要的处理。
6、做好灾后应急的准备和必要的物资、资金储备工作。
7、采取强制措施,保持学校秩序稳定。
三、发生严重破坏性灾害应急反应
(一)由救灾领导小组迅速组建救灾行动小组并指挥开展工作。
救灾行动小组分成五个小组。
①抢险救灾组:全校青壮年教职工;
②医疗救护组:学生科、教务科、校医;
③治安保卫组:校园管理组成员、保安;
④生活安置组:总务科、工会;
⑤通信联络组:办公室。
(二)救灾行动小组职责
1、抢险救灾组:抢救被压人员,排除险情。迅速组织力量对重要设施进行排险、抢修,尽量避免自然灾害的扩大,防止水灾、火灾、毒气泄漏事件的发生蔓延。
2、医疗救护组:开展救护、防疫工作。
3、治安保卫组:加强学校治安管理,保卫要害部门。
4、生活安置组:安置师生,提供食品、饮用水、帐篷、防寒衣物以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特别做好孤、幼、残人员的安置及死难者的善后工作。
5、通信联络组:负责通信联络保证信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