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南坪中学幸福教育子课题开题报告重庆南坪中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
“西部区域性中小学幸福教育构建与实践研究”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子课题
幸福教育体系建构及建设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范国强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
二O一四年十月
新课改十余年、素质教育三十余年来,南坪中学迅速发展,成绩辉煌。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主要表现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整体薄弱,严重阻碍了学校持续深入的发展。
南岸区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优质均衡的现代化教育强区,搭建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框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改革,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南岸区教育发展面临的核心课题。为此,南岸区提出了围绕“幸福每一个孩子”这一核心理念,全面构建“书香南岸,幸福教育”体系的构想。
一、选题背景及课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体现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学生及其发展为本,同时也指以教师及其发展为本。幸福教育就是既要让学生当下和将来幸福,也要让教师现在和未来幸福,同时既关注个人幸福也关注群体幸福、既关注物质幸福也关注精神幸福的教育。幸福教育全面而深切地重视师生的人性、人生、生命,是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幸福教育以公平为其基本价值取向,关注教育中的每一个不同个体的幸福,关注每个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协调发展,因而是与时俱进的教育。
基于上述认识,契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和南岸区提出的“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南岸区教委在“十二五”期间明确提出了围绕“幸福每一个孩子”这一核心理念,把坚持立德树人,彰显素质教育作为核心任务,全面构建“书香南岸,幸福教育”体系的构想。让“书香”成就优质均衡的幸福教育,让幸福教育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为此我校选择了“幸福教育体系建构及建设
策略研究”子课题开展深入研究。
(二)课题意义
1.加快实现幸福教育,有助于促进教育进一步回归人本。幸福教育,不单指向学生幸福,同时也指向教师、家长及社会幸福;不单指向个人幸福,同时也指向群体幸福;不单指向物质幸福,也或更指向精神幸福。总之,幸福教育才更体现关照学生与教师、家长和社会:其当下与未来的幸福。
2.加快实现幸福教育,有助于转变师生现存的教育生态。幸福教育不仅关注教育结果,追求教育的优质,其同时也十分重视教育的过程,追求教育的积极、成功体验。通过优质教育教学发展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获得成功与快乐愉悦,自信与满怀憧憬,独立与创造精神。
3.加快实现幸福教育,有助于区域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促使师生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相互依赖,共同学习,彼此成就;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积极互动,家庭与社会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成为家庭与社会的文化生活高地。
4.加快实现幸福教育,有助于形成区域教育发展的完善体系。借助区域整体推进幸福教育的机会,努力构建全域性、学习型、终身性的大教育,打造书香浓郁、文化繁荣的学习型社会,为每一个公民的成功成才助力,为全区孩子和市民构建结构完善、就近拥有、终身相伴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二、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界定
幸福教育。教育,必须体现在为了人的幸福生活。无论是从人的本性还是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都必须把幸福作为“为人”的终极目标。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
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中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自己的一生。”教育是人的生命存在形式,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还基于生命的需要。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奠定完满人生的基础,学校所做的一切的事情都是为学生幸福人生的不断积淀,也是学生实现完满与幸福人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因此,在学校我们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尊重人的天性的基础上,适度挖掘人的生命潜能,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让生命绽放出更多精彩。这就是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随着终身教育的普及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教育和人的关系日益密切,呈现一种共生、融合的趋势。这种融合必须以幸福为根本,此乃教育之方向、教育之本意。
在体系构建方面,坚持“书香南岸,幸福教育”区域教育发展理念,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教育规划》和市、区、校《十二五教育规划》等政策和有关理论,构建幸福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任务、途径、评估等。在实践方面,构建我校幸福教育实施策略。
(二)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幸福教育研究,有诺丁斯秉持开放的幸福观,提出幸福作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幸福教育既存在于私人生活领域,又存在于公共生活领域。马丁•塞利格曼在其所著的《真实的幸福》书中认为:“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和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此外,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主讲的积极心理学在哈佛大学多有课程中受欢迎率排名第一,被师生们誉为“幸福课”,沙哈尔教授提出“健康加快乐等于幸福”的观点。
国内关于“幸福教育”、“幸福课堂”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中国知网查询,1990年以来与前者有关的论文有305篇,与后者有关的论文仅30篇,其中李明高的《幸福课堂:意蕴、特征与建构》一文比较系统,认为幸福课堂应该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生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孟万金提出先让学校幸福起来,并联合美国学者发起了《幸福学校国际联盟宣言》,倡导用5P教学策略来实现幸福课堂教学。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研究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人的全面幸福观,努力探索促进师生个人和群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行路径,努力实现幸福“每一个人”。
2.教育公平理论。本课题组认为幸福教育为教育的应有内涵,探索幸福教育如何关注全体,让人人获得幸福;如何在教育过程之中让师生共同体验幸福,满怀憧憬地走向未来。
3.幸福教育理论。本课题组将研究教育怎样实然地追求学生与教师身体、心理和伦理幸福,怎样通过幸福教育课堂使师生获得发展、进步、成功与快乐。
4.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形成的人类共同美德主要有6项,即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获得了这些美德即增进了人的积极品质和幸福感。课题组认为,积极品质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更有助于把师生引向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因为,根据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欲望层次越高快感越大。”因此,本研究中也将致力于研究师生积极品质如何养成,以便提升人们的个性品质、生命品质和生活品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1.实施幸福教育,促进教育进一步回归人本。2.实施幸福教育,转变师生现存的教育生态。3.实施幸福教育,建设学习型学校。4.实施幸福教育,形成教育发展的完善体系。
(二)研究目标
1.探索、揭示幸福教育内涵,研究、制定发展战略。2.通过研究,探索幸福教育的实现路径和方法。
3.通过研究,引领、指导学校内涵发展和师生幸福发展。
(三)研究内容
根据学校目前情况,本课题拟定主要研究内容为:
1.调查我校“幸福教育”现状及师生幸福感现状,并进行现状分析。2.开展幸福教育内涵研究、幸福教育国内外和国内区域间比较研究。3.探索学校幸福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和推进策略。4.研究并建构幸福教育校本课程及其实施策略。
5.探索和形成我校“幸福教育课堂”,总结提炼“幸福教育课堂”典型经验。6.摸索与推动我校特色学校建设,形成其推进策略,提炼学校“幸福教育”文化发展策略和“幸福教育”品牌塑造策略。
7.开展幸福教育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研究。8.开展幸福教育考核评估机制研究。
(四)研究对象
重庆南坪中学全校师生及教育教学社团活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进一步明确幸福教育的内涵和特征,跟踪国内区域幸福教育研究发展最新状况,为课题研究定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拟在课题研究中,采用比较标准的、适用于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抽取分师生,开展前后调查研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撰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幸福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必要梳理,开展理性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4.案例研究法。
(六)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立项阶段(2013.12—2014.2)
(1)学校成立总课题研究小组,开展选题、课题设计,开展子课题申请立项。(责任人:范国强、李文胜、朱玉恩;时间:2013.12—2014.1)
(2)各子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召开课题论证会。(责任人:李文胜、朱玉恩;时间:2014.2)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4.2—2015.7)
通过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观察研究等方法,探讨区域课程开发策略、实施幸福教育课堂策略、德育策略、特色学校建设策略和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积累典型案例;完成子课题研究任务,每个子课题小组撰写论文2篇,案例、课例、课堂实录、教学日志、教学后记等各10篇。总课题组完成中期报告(责任人:范国强、李文胜、李华荣、张树强、王太凤、朱玉恩)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5.8—2015.10)
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形成系统档案。向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提出结题申请,召开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和结题评审会。(责任人:李文胜、朱玉恩)
(七)研究假设
以全面发展理论、幸福教育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等为重要理论支撑,通过学校幸福教育发展战略建构和区域幸福教育品牌塑造,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不断完善区域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学习型社会,幸福师生、幸福学校、幸福家庭与社会。
四、研究措施
1.采取“三结合”方式开展研究工作。校长牵头学校总课题,调控研究全局;教科室做中坚,衔接总课题与一级子课题研究,完成总课题核心部分研究任务;各处室承担一级子课题研究任务,各年级、教研组、备课组全面参与,承担二级子课题研究任务,形成“上、中、下”三级课题研究格局。
2.实施项目制推进研究工作。实行子课题项目制,分解并落实所有研究任务,在项目组带领下完成各项项目工作。
3.建立评价与奖励结合的推进机制。各部门承担的研究工作,作为年度工作考评内容,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水平给予相应奖励,未完成任务者限期整改和通报。
4.设总课题秘书组。
(1)总课题秘书组设在学校教科室,人员包括学校科研骨干小组成员等。(2)秘书组负责项目申报和考评工作。
(3)建立定期学习、研究和例会制。在总课题研究和项目研究工作中,定期组织学习,召开研究会议和例会,秘书组定期汇总各部门工作纪要报总课题组。
(4)秘书组负责课题日常管理事务,定期编制和发布《重庆南坪中学“幸福教育”研究简报》,收集并整理研究档案等。
五、主要成果形式
(一)理论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比较完善的学校幸福教育体系。
2.通过差异教学等对实现“培养幸福的人”的幸福教育提出有说服力的实证。
(二)实践成果:
1.学校师生幸福感及学校幸福教育现状调查报告。2.学校幸福教育研究论文。3.学校幸福教育案例。4.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六、研究团队 1.课题顾问团队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范国强
成员:李文胜、李华荣、刘玉章、姜 年、李洪波、张树强 3.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范国强
主研人员:李文胜、李华荣、刘玉章、姜年、李洪波、张树强
七、经费预算
总预算30万,具体预算事项主要有: 1.资料复印、简报等:1万。2.书籍购买、资料查询等:2万。3.人员培训、专家顾问和咨询等:5万。4.学习、考察等:5万。
5.研讨会、论证会、交流会、评估会等:5万。6.项目任务考核评估等:5万。7.成果提炼、专著出版等:4万。8.其它:3万。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课题组
2014年10月
第二篇:重庆南坪中学12-13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考试-政治
(满分: 50分;
考分: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赏析漫画《井底之蛙新编》,在这里,让小青蛙发出这样的感叹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
B.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 C.宇宙变化的沧海桑田
D.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
2、德国之声电台播发的一篇文章中说:“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世界重大议题均无法获得解决,从气候保护、伊朗问题、朝核问题到联合国的改革等。”这说明中国是()
①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②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④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A.① ②
B.③ ④
C.② ③
D.① ④
3、李先生和TOM二十年前曾在一起求学,可重聚会又引出不少尴尬。TOM用热烈的拥抱相迎,李先生却想握手;李先生喝茶,TOM喝咖啡;李先生用筷子吃饭,TOM用刀叉进餐;李结账时,李先生要一个人付,TOM却坚持一人一半,AA制。这说明了()
A、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不同文明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B、中国文化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很难为外国人所接受
C、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的同时,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D、外国人太愚蠢
4、为了关心孩子的成长,小幽的母亲经常查看她的日记和作业,对小幽妈妈的行为,看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为了小幽的成长,小幽应无条件接受 ②关爱是一门艺术,小幽妈妈应该考虑小幽的感受 ③关爱他人时要尊重法律,符合相应的道德规范 ④侵犯了小幽的隐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5、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是()
A.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幅员广阔的发展中国家 B.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国家性质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6、在拉萨八廓街,不论是藏族、汉族还是其他民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在生活中互帮互助,心灵上相互沟通,用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小故事,组成了一首首民族团结之歌。汉族大嫂去买菜,出门时总是问一下藏族阿妈要捎点什么;藏族阿妈嗮太阳时,总是看着学步车里的回族小孩;蒙古族大哥上班还会随便把上小学的维吾尔族小姑娘送到学校大门口┈这说明()
①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
②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亲如兄弟
③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④各族人民友好相处,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7、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私营企业有较大增长。私营企业已占企业总量的72.5%,占资产总额的12.3%,占工业企业就业人员的44.4%。由此可见私营经济()①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 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得到国家的鼓励、支持和引导 ④扩大了社会就业,具有生机和活力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欢欢和乐乐在聊天时说起今后的四个愿望,你认为他们的愿望在期盼的时间内不可能实现的是()
A、2012年中考后到已建成新 农村的爷爷家体验田园式农家生活 B、2015年高中毕业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2020年姥姥家也能像自己家一样过上全面的小康生活
D、大学毕业后,经过30年的努力工作,自己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国家基本
实现现代化
9、利川市八届一次人代会于2011年11月23日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 新一届市人民政府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构。利川市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是()
A、利川市人民政府
B、利川市人民代表大会
C、利川市人民法院 D、利川市检察院
10、目前,一些地方在公开招聘中,出现了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招聘条件的事件。此类事件受到谴责是因为()
①祈盼公平,维护正义是人们的共同心愿
②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③公平总是相对的,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④ “量身定做”违背公平竞争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美国最近一个时期,奥巴马、希拉里等人先后宣布了美国将打造“跨太平洋体系”、签署“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亦即TPP)、在澳大利亚常驻武装力量等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美国战略剑指亚洲,围堵中国。有人惊呼霸权“重返亚洲”。读材料回答11、12两题
11、上述材料表明()。
A.全球发展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B.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和平的阻碍
C.美国实力强大,应该由它维护世界和平D.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12、面对上述国际形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B.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C.以军事建设为中心,提高国防实力 D.联合建立军事集团,与美国抗衡
二、简要回答(6分)
13、材料一:新华网福州报道
福州朱先生一家是低保户,每月只靠他400元的工资过日子,儿子在福州某重点高中读书,下半年就读高三了。朱先生说,以前就知道学校有一项贫困生可减免学费的措施,因为儿子反对,一直没有向学校申请,每次交学费就东借西凑。今年的学费实在没有着落了,才想起申请减免,可儿子一听,死活不同意,理由是申请之后学校会把名单公布出来,同学和老师
就都知道了。
材料二:中国扶贫基金会从社会各界招募的36名志愿者,组成12支分队,怀揣调查问卷,奔赴12个县市,对优秀特困高考生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对特困生所在高中的教师调查统计显示:尽管教师认为几乎所有特困生都能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但他们的观点表明,48.5%的特困生心理压力较大,有自卑倾向。⑴、上述特困生面对学校、社会的救助为什么感到“伤自尊”?(3分)⑵、你觉得助人者如何才能达到既助人又不伤害被助者自尊的目的?(3分)
三、阅读感悟(8分)
14、前日,武汉一电动车主因好心扶起不慎摔倒的八旬老太,反被老太太认定是撞人者。就在车主自认倒霉,准备赔200元了事时,在数名现场目击者的坚持下,交警判定这起事故并非交通事故,让车主离开现场。无独有偶,在江苏如皋,也有监控视频证实,一位老太太认定是在路边撞到自己的大巴司机,实际上是出手相助的好心人。如果没有了监控视频和目击证人,人们还敢做好事吗?网友“时事周刊”说:“大巴司机幸有铁证┈车前摄像头;有人证┈乘务员和乘客;没有糊涂法官,就得以迅速洗清冤白。但是,以怨报德的人总得不到惩罚,下一次扶起她的人还会这么幸运吗?”也有网友感慨,以后做好事一定要先备好视频和至少3个目击证人。在“这社会现状真让人唏嘘,难道老人都希望看到自己在路边跌倒时,行人都无视之匆匆而过吗?”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悟。
四、实践探究(12分)
15、材料一:十多年来,他以“雷锋传人”为荣,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二十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三十多年来,他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像雷锋那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就是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的郭明义。
材料二: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决定强调,全党全社会要遵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以郭明义同志为榜样,大力发扬雷锋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据悉,某校九年级⑴班准备就宣传、学习郭明义先进事迹,开展“学习模范传递爱心收获和谐”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⑴、你认为郭明义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至少两点)(2分)⑵、假如你是一名“郭明义爱心团队”成员,你准备参加哪些亲近社会的活动?你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3分)
⑶、你认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对郭明义进行宣传学习?(2分)⑷、请你就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制定出一份活动方案。(5分)
2012年秋南坪中学期中考试思品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5 DCCAB
6┈┈┈10
ABBCB
11┈┈12
BA
二、简答题
三、感悟题(8分)
14、提示:围绕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平(3分);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缺失的不仅仅是道德和诚信,还有相关的法律制度(2分);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公平等方面(3分)作答即可。教师可视情况酌情给分。
四、实践探究(12分)
第三篇:《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德阳市级教育科研课题
《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研究背景
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日本的腾飞有目共睹。在日本,以普及创造技法、开展民众创造能力的发明学校遍及各县,并把每年的4月18日定为发明节。
我国教育面临尴尬:我国已建国半个多世纪,却无一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未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大部分人在正规的学校里没有专门学过科技创新理论和方法。
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资料性知识”和“科学性知识”两大类,“资料性知识”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养成,也不能直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我们的老师甚至我们的教育在忙于让学生将一些所谓的知识烂熟于胸的同时,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陈旧的书柜,忘记了对他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资源非常紧缺的今天,这是一种浪费,知识的力量在于知识的转化与输出,创新是知识的高级输出,可以成倍甚至千万倍的发挥知识的力量,创造性地输出的内容才能反映了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和智慧。
目前,科技教育活动仅在一些省级、国家级示范性等学校开展得较好,在农村学校还非常薄弱,作为科研课题,更少。2007年5月28日,我们开展了学生科技素养的问卷调查,其中男生占54.5%,女生占45.5%,总抽样人数占全校学生的30.1%。(详见《学生科技素养调查问卷及报告》)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科学技术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反映出较好的情况,但对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判断、科学方法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对科学技术概念和术语的理解,有84.7%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有71.7%的初中生知晓“信息高速公路”代表了一种新技术,有83.8%的学生知道天气 预报的产生,有38.2%学生能正确理解“可持学发展”的概念。从中也反映出我校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十分重视,也较有效果,特别是在课堂中不仅能传授以往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有机结合当代科学的发展,将最新的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科学价值观的判断上,对“克隆人”的问题,有42.3%的同学认为不好,但有22.6%认为很好,有35.1%学生觉得无所谓或不知道。“克隆”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是科学技术有它的两面性,它既能造福人类,也能危害于人类。此项调查显示,同学的认识较为模糊。而对于原子能的最大应用价值,由于许多国家对核武器的使用有严格的声明和规定,因此有73%同学认为原子能最主要的应用在能源开发上,只有4.9%同学认为在军事方面。本人认为,加强对科学技术作用的宣传教育,对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尽管有75.7%的学生认为“学会学习”关键是要“学会科学研究方法”,但真正要达到学会学习的境界还有很大差距。
关于科学态度的问题,学生对参加各类科技制作和竞赛活动表现出相当冷淡,仅有20.8%的学生迫切想参加,而有32.8%的同学是尽量不参加或没必要参加,而更有93.9%学生竟然没有小制作、小创作或小发明的成果。有49.6%的同学每周一次也没有看《科技博览》,31%的同学每周只看一次,有72%同学课余经常阅读的是课外辅导书籍。说明当代中学生一方面是想从书本中获取更多的是教材知识,同时获得科技知识的途径还较少,更缺乏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缺乏创新的意识等,这些都有待于加强。
从上述调查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的科技素养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有: ⑴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学生无暇阅读科技读物,没有时间参观科技展览,没有兴趣制作科技作品,使学生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习惯性的向“书呆子”方向转变。
⑵从教育工作者本身来讲,对科技教育的认识不够,工作不够深入、形式比较单一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科技教育的兴趣和投入。调查显示,只有14.6%的学生认为当前中学科技教育很好,而有51.3%学生认为很不够,这不得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⑶当前社会上对科技的宣传和教育还缺乏力度和措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宣传并未深入到千家万户,对科技经费的投入还很不够,科研单位人员的待遇也较低。调查中发现只有11.5%的学生将来希望能在科研所工作,这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学校,却是一所有着良好科研传统、科研优势的学校,长期以来,学校注重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创新活动,培养科学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学校领导牵头、科研室负责同志具体操作,在2005-2006年下期确立了这一科研课题,并于2006年10月得到德阳市教科所的批准,得以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科技教育是以基础教育为依托,通过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协调,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同学们的自主的直接的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更多领域、更广的空间去探索、去求知。
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让学生以自主、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通过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结合,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本着在农村的初中生和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亲身实践,研究如何对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科技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提高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力,摸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新路子。
三、研究的指导思想
《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科学文化素质是青少年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技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念和态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习惯,为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时代内容。
中央有关部委指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科普资源,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我 3 国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切实努力,因此,科技教育将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基础教育的历史任务。
四、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为健康有序地推动我校科技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科技教育研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经学校研究决定,特成立我校科技教育研究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
科技教育研究活动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学校校长)
职责:负责全校科技教育研究活动的领导和考核等工作。副组长:(学校教导主任)
职责:具体分管全校科技教育研究活动的领导和考核等工作。副组长:(学校副校长)
职责:负责小学部科技教育研究活动的领导和考核等工作。副组长:(学校副校长)
职责:负责初中部科技教育研究活动的领导和考核等工作。组员:
职责:负责各部科技教育研究的协调工作等。2.顾问小组:
诚邀德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相关领导、专家,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有关领导、专业人员等作该课题顾问。
3、研究小组: 主研人员及职责:
职责:具体负责全校以及小学部的科技教育研究活动的规划、组织、策划、实施开展、对内对外的宣传等工作)
职责:具体负责初中部的科技教育研究活动的规划、组织、策划、实施开展、对内对外的宣传等工作)
职责:具体协助初中部和负责成教部的科技教育研究活动的规划、组织、策划、实施开展、对内对外的宣传等工作)
参研人员:
五、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1.学校初中学生、小学学生、从事该课题的教师。2.师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的互动、制约因素等。
六、本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使师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师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师生的科技创造能力。3.通过科技实践活动,使师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化为科技创新行为。4.构建一套适合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有以下内容:
1、辅导中小学生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社会调查,进行探究性实验并写成小论文,以及搞一些小发明。
2、辅导学生创作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引导少年儿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梦想,创作成短小的科幻故事。
3、农村中小学学校科技教育内、外环境建设的研究。
4、科学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的结合。
5、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小学校科技教育资源以影响社区科普教育。
6、如何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打造“特色科技型学校”。
7、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的研究等。
八、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㈠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有计划的实践研究,以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科技创新行为等。
2、比较法。通过一系列对比等研究活动,研究师生活动前后的科技意识、科技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变化等。
3、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末,对本阶段内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取得的新体会、新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形成有一定理论水准的技术成果等。
4、调查法。在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认真细致地设计出需要调查的问题,通过谈话、访谈、发放问卷、进行测验等,开展全面而具体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等。㈡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准备用3年时间进行研究。
1、准备阶段(2006年2月-2006年3月)
查阅资料,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确定课题研究的范围、途径,预计课题研究的意义。
2、调查阶段(2006年4月-2006年8月)
通过科学的调查得到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使之成为课题能取得预期成果的坚实基础。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发现在农村中小学中存在下列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一是师生的科技知识科技水平较低;二是科技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三是科技思维转化为科技行为的障碍;四是科技创造的原动力不足;五是教师科技教育水平不高;六是科技创造热情不够持久;七是构建科技氛围方面存在相当的难度等问题。
3、课题研究阶段(2006年9月-2010年7月)
按课题的设置、内容和步骤进行研究,及时获取和积累相应的科研资料,分阶段形成阶段性成果或研究论文,并根据研究的需要添加相应的措施,积极作好总结工作和结题的准备工作,具体如下:
2006年9月——2008年7月:学习相关理论,重点开展科技小发明方面的科技教育研究,并进行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的研究,小结取得的成果。
2008年9月——2009年7月:继续学习相关理论,总结反思前一阶段的成绩和教训,开展科技小制作并科技小发明的科技教育研究,小结本阶段取得成果。
2009年9月——2010年7月:继续学习相关理论,总结经验,开展科幻画方面的科技教育研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相关领导、顾问、专家的指导下,形成初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果。
4、课题结题论证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在德阳市教科所、绵竹市教科所和遵道学校科研室的指导下对课题研究所得数据、阶段性成果和结题论文进行论证,并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的有效性进行论证,完成结题工作。
九、预期成果和效果
1、理论性成果:提高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教育创新,推出体现先进教育理念、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内容和创新性方法的青少年实践活动方案。
2、技术性成果: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中小学师生的开展科技论文、小发明、小设想等科技教育的模式。
3、效果: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有提高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引导学生寻求积极向上的科学文化生活的内容,以改变目前学生中存在的沉溺于玩游戏、追星的情况,也减少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
十、保障措施 ㈠组织保障
认真落实课题的领导小组和课题的研究小组,学校校长挂帅,行政人员全体参与,组织有科研能力和科研爱好的老师参加研究,聘请我市有关教育科研的专家长期指导。
㈡经费保障
学校将安排《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的专项经费10万元左右,以保证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主要用于学术研讨会、资料的购买和复印,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和对教师研究的考核和奖励等开支。
第四篇:《提高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的绩效》开题报告与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提高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学科教
学中的绩效》开题报告与实施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会看到地理老师挂地图,摆各种模型利用简单的粉笔构绘出各种简化地理模式。有了多媒体了,又开始看到很多老师又开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各种地理情景和原理,出现多媒体大容量的满堂灌。显然二者都存在利弊,针对这两种现象,我们提出如何更好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最优绩效。为此,地理教研组成员,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开始展开对该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具体如下:
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
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 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各种地理情景的创设立求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五、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第六、运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过程
(一)、构建体系、实施方案、随时调控
1、宣传发动所有地理教师都参与课题组,并积极与电教中心相互协作配合。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3、我校的硬件设施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设了校园网络中心。本课题组可以随时优先使用以上各种资源。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5、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组织全体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挖掘教学潜力,要求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设计出基于信息技术、适合学生的新课型。经过学习、讨论、观摩等,我们在课上创设情境、提供资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反馈信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课题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注意日常研究中的记录、收集和材料整理,撰写论文。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去兄弟学校学习取经;购买了一些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实录VCD和课改资料,组织学习,启发思维,激发灵感。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课题组成员较好地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与“实践研究法”相结合。
“实验研究法”: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随机抽样办法,提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重点实验对象。进行重点实验时,对共变量实行有效控制,实验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法”:在自然状态下,围绕实验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通过观察、调查、测试等方法积累相关资料,作为实验结果分析的辅助材料,以提高实验效率。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在该课题的研究上迈出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
1、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较高业务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学科教师队伍。
2、学生信息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开发、建设了地理教学资源库。
(三)实验效果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识记、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参见表1)
表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年级调查人数感兴趣不感兴趣无所谓
2010级高一25178.49%13.15%8.37%
2011级高一25474.41%15.75%9.84%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结构,学生动手操作,勤于实践,自主、创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认知策略和思维过程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表2)。(表中四个班是高一年级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班在传统教室上课,实验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它课堂效果检测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表2:地理《洋流的分布规律》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课堂效果检测比较班级均分标准差r值显著性水平
高一(4)(5)对比班81.7011.602.370p<0.0
1高一(6)(7)实验班89.108.58
(四)理论认识
1、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品质创造了条件。
(1)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平台。
(2)现代信息技术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3)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造了情境化学习环境。
(2)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了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学习能力。
(4)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的存在方式和具体形态。
(五)教师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教师们均能随时将实验体会、感想和收获,撰写成教育论文,在课题实验进行期间,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参加了校、区、市现代信息技术论文征集,且多次担任校、区及全市公开教学观摩课任务。
四、课题成效
1、形成一批研究的物化成果。(1)内容较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库(2)多媒体课件、素材(3)教师论文(4)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2、汇总实验材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成果资料;
3、课题组结题报告、验收;资料归档、成果申报。
4、本课题的成果形式主要是课题论文、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可操作程序、软硬件资源、文本及音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