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3-0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通过研读课标,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无疑是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路径上了一剂强心针。在之后的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真正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贴合真实生活情境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将生活真实的情境带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关的真实且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诱发孩子们产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审美、文化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提出也为“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提供了课程依据和专业支撑。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坚持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转变,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所得。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更加强调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堂应回归到语文本身,阅读教学中借助任务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速度的要求,并有量化指标;重视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培养想象力;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本体紧密相连,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此外,更重要是要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二、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格。

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深入学习、研读,切实做到在学习中反思,不管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

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五一假期期间,我对20xx年新出台的语文课标进行了仔细研读,以便明确教学的新方向。

新的课标首先呈现的就是目录上的变化:从原来的三大部分变成了六个模块。它将课程内容的介绍更加的详细化,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做出了规定,明确了“教什么”和“学什么”,并且增加了学业质量模块,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业成绩。而且在课程目标单列了一条核心素养内涵。“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足以见得核心素养在我们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在大单元备课过程中的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标不谋而合。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不仅仅是核心素养,新课标还新增了学习任务群的设置,任务群的设计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了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也正好契合了我们语文教材的双线并进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要教授孩子们基础知识,更要在人文精神上下功夫。

在学段目标中,也由之前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转变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新课标非常注重孩子们的'阅读,第一学段的阅读鉴赏中就增加了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更要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的阅读经验。这不仅仅是课标对于阅读的要求,语文本就是一个积累的学科,阅读对于语文来说至关重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更要注重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增加阅读量。

课程标准非常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用心领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时以新课标为引领,更精准的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7

要教好小学科学课这门功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吃透课标,把握整个体系,因此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我知道课程改革并不只是使用某种版本的新教材。它是一种理想,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正在追求、正在实现着的理想,它承担着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需要的职责。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2、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育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变课程的统一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告诉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批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基础上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习方式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新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1、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它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

三、让学生勤动手,发挥主体作用。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总想弄明白,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

首先科学课中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

其次要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实验。单纯教师一个人边讲边做地忙活,学生只是干巴巴地听着、看着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印象不深,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只告诉学生去干什么,而不告诉学生怎么干,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拔、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己学会动手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8

字字入心研课标,沈思笃行提素养。20xx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于今年4月份新鲜出炉,学校在第一时间为全体教师购买了新课标,暑假通过认真研读《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使我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了解和钻研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全面、准确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浅谈自己学习收获。

一、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课标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课标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在板书给学生时,做到一笔一画,特别是低年级写字时,每一个字要分析字形、结构、占格,在每次教学时,要尽量留10分钟进行识字写字,只有保证充足的识字写字时间,抓好课上有效的时间,认好字、练好字、学好字。

二、阅读教学重在平时。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侨情做作的腔调。在教学一二年级时,学生们爱唱读,把音拖得长长的,我想,根据课标的教学目标,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多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而不是学生拖腔怪调的吼声。课标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语文教学并不是只把课本的'课文会读会背,还要培养学生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所以,低年级语文老师就该与家长相互配合,在校内、家中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习作教学强调儿童生活实际的连接。《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低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加强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用心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让我的课堂有浓厚的语文味和快乐的笑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9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

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让举出生活中的圆柱有一个同学脱口而出电线杆。有68%的学生同意,32%的学生不同意。于是我让他们下课后仔细观察。课后学生们都跑到校园中电线杆旁纷纷争论有的同学说出了不是圆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学也心服口服改变了认识。这个问题是不容易从学生的记忆中挥发掉的。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0

最近,我又认真的学习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四、转变教学方法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因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信心。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1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7月6日-7日,我们语文组也进行了两天的集中培训,再结合之前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强调日积月累、长期修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急功近利。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教师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和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相结合。

总之,本次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2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这么一句很朴素的话,却是我梦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以下是我对新课标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纯粹的'课堂组织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课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新知,巩固了新知识。在这里,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丰富,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这样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

也使学生越学越有趣,更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己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人人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7月6日-7日,我们语文组也进行了两天的集中培训,再结合之前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强调日积月累、长期修习、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急功近利。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教师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和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相结合。

总之,本次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

要教好小学科学课这门功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吃透课标,把握整个体系,因此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我知道课程改革并不只是使用某种版本的新教材。它是一种理想,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正在追求、正在实现着的理想,它承担着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需要的职责。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变课程内容和课程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2、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育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变课程的统一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告诉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批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基础上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习方式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新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1、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它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

三、让学生勤动手,发挥主体作用。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什么事总想弄明白,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

首先科学课中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

其次要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实验。单纯教师一个人边讲边做地忙活,学生只是干巴巴地听着、看着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印象不深,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只告诉学生去干什么,而不告诉学生怎么干,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拔、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己学会动手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

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让举出生活中的圆柱有一个同学脱口而出电线杆。有68%的学生同意,32%的学生不同意。于是我让他们下课后仔细观察。课后学生们都跑到校园中电线杆旁纷纷争论有的同学说出了不是圆柱的理由。同意是的同学也心服口服改变了认识。这个问题是不容易从学生的记忆中挥发掉的。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

开学前,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感到收获甚多。现就这次的培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7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之一。这么一句很朴素的话,却是我梦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以下是我对新课标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的数学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纯粹的课堂组织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课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学生的求知心弦,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新知,巩固了新知识。在这里,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丰富,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这样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

也使学生越学越有趣,更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数学

成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就动机中的自己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人人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成功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励性评语。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允许学生犯错。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数学的进程也会有差别,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要制造出许多的失败者。因此,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评价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帮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爱学、乐学,必定会获得教学上的进步。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8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xx版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感触最深的是20xx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9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更加强调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堂应回归到语文本身,阅读教学中借助任务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速度的要求,并有量化指标;重视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培养想象力;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让语文学习与生活本体紧密相连,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此外,更重要是要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二、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格。

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深入学习、研读,切实做到在学习中反思,不管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0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

1、驾驭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我们现在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和欣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能力较弱,教材侧重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构建有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础。

3、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4、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

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初步形成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1

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完善,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学习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从新的课标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小学数学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第三、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2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近期,认真的研读了《小学标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科学的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思想上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以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下就来谈谈我的体会——科学新课程。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我明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科学素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将来的科学研究学习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做到三维目标。以前我只是吧注意力放在科学概念上,现在我认识到过程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这是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注意探究式的教学

科学的教学不单单只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或者说是科学上的相关科学知识,这样的话这就不是科学课,科学概念、知识的掌握要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而的来的,而实验过程最主要的就是探究,在做实验前一切都只是个人的猜想,猜测,是没有事实来支持的,只有在完成实验以后才等得到结论,而实验的过程中如何操作,如何处理得出结果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为了验证结论而去实验,而是为了研究去实验,原先的假设或许是错的。但是我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个结论而去实验,对于数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加以分析,甚至,当这个实验叫复杂,很难准备时就干脆取消这个实验改为我现场做或者干脆不做,而是我口述的形式向学生表达结果以及知识点,现在想想这个的做法很不好,这不是一个科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这违背了科学的主旨——探究,没有探究就不能称之为科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注意这点。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但是我必须承认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以及自生的主管能动性,他们的成绩必然存在一些差距,在面对这些差距时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合理的分组,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小组活动实验的效率,同时对于小组成员的分工也能预先制定好,大大提高效率。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组成一定的结对同学,带动后进生学习。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科学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研读新课程标准后,我对将来要走的路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在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精心选择和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3

最近,我又认真的学习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教师必须要对教材重新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四、转变教学方法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因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信心。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4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探究的乐趣、信心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探究而获得。所以达成了探究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学科的意义。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三、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只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同伴、自我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

5.评价的时机:全程化。评价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且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和调控。评价时空要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教师可以利用地方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料设计校本课程,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当地的有关人文社会资料及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小学科学在新的课标、新的理念下,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小学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我想,只要每个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在亲自动手操作,动手试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通过研读课标,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无疑是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路径上了一剂强心针。在之后的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真正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贴合真实生活情境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将生活真实的情境带到课堂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关的真实且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诱发孩子们产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审美、文化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的提出也为“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提供了课程依据和专业支撑。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坚持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地朝着“真实课堂”转变,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所得。

下载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核心素养

    【课标】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修订主要变化及教学实施建议 原创2018-01-22钟秉枢 上周,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市核心素养会议心得体会 济南燕山学校(小学部)王蕾 2017年9月28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济南市小学英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讨培训会》。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试听盛宴,它为我们......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和整合的概念,是指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因应生活情境的需求而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或技术能力、态度。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

    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语文核心素养我认为是通过语文教学对老师或学生人文精神及文化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一个老师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教学能力......

    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

    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听名师谈“核心素养”有感 九龙小学 徐润丽 毛主席曾说:“三天不学习, 赶不上刘少奇”。在这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作......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