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读后感
我的大学读后感1
最近,我又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我的大学》。这本书是高尔基写的人生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告诉我们:只要有努力,就会有成功!
这本书主要讲了:高尔基在16岁时,阔别了他的家乡尼日尼以及最疼爱他的外祖母,带着不可破灭的决心和希望来到了喀山上大学,高尔基原本以为能在大学里过上舒心、安宁的好日子,但是命运好像要故意和高尔基作对,但高尔基并没有被命运所征服,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战胜了悲惨的命运,冲破了了强大的阻力,成为了著名的俄国的作家。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的震撼了,高尔基的命运是如此的悲惨,但是他顽强的与命运打“擂台赛”的精神竟是如此的'伟大!
真应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的大学读后感2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三部,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写:“高尔基怀着‘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的坚定信念来到咯山后的事情。”
我觉得高尔基很体贴人,因为当高尔基看到叶夫列伊诺夫家不富裕时,为了不给他添加压力,就当了搬运工来养活自己。后来,他遇到了古力·普列特尼奥夫,当他得知高尔基很贫困时,就让他与自己睡一张床,并建议他当一名乡村教师,他是多么和善啊!后来,高尔基在杰连克夫的面包铺当面包师的助手。可是,面包师总是偷东西,虽然高尔基提醒了他,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唉,我真为他感到可耻。
我觉得,虽然高尔基没有上大学,但是他上了另更好的一所大学,“社会大学”!
读《我的大学》有感
《我的大学》是“三步曲”中的最后一“曲”
了,前两部给我的感受很深,意犹未尽。出于好奇和渴望,我贪婪地又读完了它。
《我的大学》叙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
与成长经历。阿廖沙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他不得不住进“大杂院”,卖苦力,与流浪汉、形形色色的小市民接触交往,与知识分子交往,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阿廖沙无处栖身,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他一面学习各种知识,一面苦研书本,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了极大的进步,最终他投身到革命的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前途。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
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
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幻想自己做一个强盗,劫富济贫或者用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当时他还很年轻,当然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解答。接触了许多具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又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读完了“三部曲”,我总结了高尔基描写的底
层人民具有的一些特点:他们维护人的尊严。他们虽然穷,甚至过着赌博、酗酒和吵架的生活,但高尔基并没有把他们描写成可怜的,卑下的人们。他们有骨气,有正义感,容不得别人的侮辱。他们都幻想着合理公平的生活,不承认现存制度是永远不变的。他们对旧制度、剥削者,充满抗争的力量和勇气。甚至连胆小的鲁卡也敢于顶撞和用挖苦的话语回答老板。他们都具有优秀的品质、高贵的灵魂。比如沙金聪明,克列士勤劳,鞑靼人正直,娜塔莎纯洁等。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喜欢帮助人,同情人。甚至是慷慨无私的。阿廖沙也是如此。
真正说来,这“三部曲”,也是因为有“悲剧”才诞生的这悲剧,便是腐败的政府和腐败的政策。
“三部曲”叙写了阿廖沙的从悲惨的童年到走向
光明的故事。阿廖沙,或者说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面对黑暗如何坚持不懈勇敢奋斗,如何去追求光明;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