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2023-0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报社实习工作总结》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1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xxxx》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xx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xx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用老师的话讲,记者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在这20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北京城。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印。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平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记者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采访稿中,负责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门我用了城管部门这个称谓。主任在审稿时指出这个称谓过于笼统,让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确认之后城管部门变成了xx街道办事处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告诉我,越是这种责任单位,名称越要具体,绝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在和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老师总能细心留意身边的细节。记得在采访盲人老人为簋街制作忙问地图时,我观察到的是两位老人半小时完成一份、因此,我从老人效率高的角度采写。然而,老师告诉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图上的地名只有40来字,半个小时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个盲文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我明白采访时不仅要观察,还要细心。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前不久的纸陷包子和华南虎事件使大众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给新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无论新闻线索来自何方,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我们都必须深入现场采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做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记得有一次,市民张先生打来热线,称他家附近的小学不到8就播放广播操音乐,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第二天清早,我们来到**小学门口。直到8点后也没有任何动静。在询问学校保安和小区居民后得知,开学第一天学校为调试喇叭才一早播放音乐,正常的广播操是在10点之后。听了这话,我不禁嘀咕,就因为一句话,我们就得起个大早赶到这里,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对于记者再普遍不过,虽然很多时候在做无谓的劳动,但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亲历而为。

在报社,我发现很多记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理工科的记者作新闻也非常优秀。的确,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在我的采访中,有一次是关于网上银行密码被盗的经济犯罪新闻。当当事人拿着2米多长的银行对账单给我们看时,我发现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我很难理解。于是,我立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了网上银行的具体流程和网络黑客的基本情况。这件事也提醒我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儿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受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应深入,提前了解所采访的领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报社,很多稿件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冷藏”。我们采访的一篇关于社区轮椅篮球队就曾遭遇这种情况。因为是北京唯一一家社区轮椅篮球队,我对这条新闻抱有很大希望。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见报。我一度灰心地认为这篇稿子被判了“死刑”。但是,在9月16日残奥会轮椅篮球决赛当天,这篇稿子作为热线版头条刊登出来。我终于体会到上课时,老师所谓好新闻是靠“养”出来是怎么回事了。这篇关于普通残疾朋友积极参与轮椅篮球的新闻在残奥会这个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在轮椅篮球决赛这天登,其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大大提高。因此,被“冷藏”的稿件不一定是没有价值,当新闻结合“时效”“事宜”“时机”时,新闻刊登的时间就要由传播主体追求的传播“效果目标”而确定。

灵活变通是记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有些时候做新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很多新闻是在换了一种思路后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师采访某盲人学校时,我们原定思路是采写一篇类似会议新闻。由于活动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难挖掘出亮点。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录音器的盲人记者。这似乎有点不同寻常。于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对这位盲人记者进行了采访。没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和老师一合计,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选题。随后,一篇感人的《xxxxxxx》出炉了。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是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适合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到最辛苦还是赶稿子,但辛苦归辛苦,我的写作水平却大大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新闻点,偏离采访主题,写的稿子常常被改的面目全非。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找到那么点儿感觉。休息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编辑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一些生硬的数据转手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

在实习期间,我与老师合作一共发表了八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短短几周,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特别是手把手带着我的xx。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2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一、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二、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三、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四、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五、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记者采访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六、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近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义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发觉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也许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面对一些你无能为力的事情,当发现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应该始终保有自己的原则就好了。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3

从2月27日开始我和其他七名同学在学院安排下在通辽日报社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短,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我所实习的通辽日报,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我被分到记者部,通辽日报因为是党报,所有记者部只能报道正面的新闻,不能报道负面新闻。

因为我刚来报社,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第一周时间基本上没有给我安排什么任务,只是让我自己去外面拍摄一些照片,然后拿给记者牧人老师看,拍了很多照片,反复拿给牧人老师看了两三次,最后才在牧人老师的指导下,选出两张拍的效果比较好的照片,传给了编辑。在第一周的实习时间里,虽然我拍了很多的照片,但是很多照片都不能用,在这一周拍照片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摄像的知识,虽然以前在学校里也学过新闻摄影,但是自己的摄像水平还是不合格的。以前,总以为拍照片很简单,很容易,可是来到报社以后才明白,想要拍出一张好照片对于新手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一张好照片一定要包含某一新闻涵义,反映一定的新闻事实,否则拍出来的照片就没有意义。一张好照片还要选择好拍摄的角度,拍摄的距离,曝光情况等等,而且拍照片的时候手要稳,不能抖,否则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会很虚,放大后更是模糊,这样的照片都是不能用的。经过这一周的拍摄,在报社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拍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辽日报因为是党报,政府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政府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数量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在报社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

在实习的第二周,牧人老师带我去采访了清谷新禾的董总,董总讲述了他的小杂粮是如何赢得了大市场。清谷新禾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从最初的粗放式出口杂粮,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集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精加工、植物提取、项目研发于一体的集团化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产品包括荞麦、大米、面粉、植物油、果蔬、有机非转基因饲料、植物提取物等8大系列近百个品种。我们还参观了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厅,看到很多杂粮食品,还有用荞麦皮做的枕头、床垫、坐垫等。董总还招待我们品尝了他自己公司生产的荞麦茶,还谈到了政府对公司的扶持,并且希望政府可以做好企业间的组织协调的工作

等。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虽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只是在旁边听,但是从牧人老师和董总的问答中,我发现了一些提问的技巧,觉得很受用,对我今后的采访会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并不是每天都在报社,朝九晚五的按班照点的工作,随时都要准备到现场、到基层去采访,而不是呆在办公室里看报喝水。在实习第八周的时候,一天早上到报社时,并没有说有什么采访任务,8点多的时候牧人老师突然说今天要下乡采访,马上收拾东西就出发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采访的目的地科左后期的'西佰花镇,那天要采访的是一个农民,他从一家小小的农机修理铺,逐步发展到今天,成立了公司,自己研发农机,申请了专利,还得到了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的扶持。除了采访他本人,采访生产车间、库房等,还采访了车间的工人以及与他合作的经销商,当地的农业种植户和来购买农机的农民等。那天一起去采访的还有电台、电视台的记者,他们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采访。本来说只要一上午就可以完成采访的,可一直到下午4点多的时候,我们才往回走,回到报社时已经6点了,大家都已经下班了。这次下乡采访虽然辛苦,但是从不同媒体记者的提问中,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觉得很值得。

在这次的实习时间里,我还得到了几次自己独自出去采访的机会,例如采访通辽职业学院为科区供电所送锦旗,采访正开大药房为雅安灾区捐款的活动等等。在采访正开大药房为雅安灾区捐款的活动的那天,我很早就来到了活动场地,准备好,当捐款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就忙着拍摄捐款现场的照片,虽然只需要一张照片,但我还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很多张的照片,已备选择。活动结束后我又访问了该店负责人几个问题,然后回去整理资料,等到下午该店负责人把活动资料传给我后,就开始忙着写稿子,在活动中,正开大药房十几家店共144名员工及3个合作商进行了捐款,这次活动为雅安灾区共筹集善款30300元。这些信息必须都是确切的,不能模糊不定。这是我第一次没有报社老师带着,自己一个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很怕做不好,把事情搞砸了,但是也有点小兴奋,自己单独出去采访,能更好的锻炼自己,找出不足,加以改进。这是一次很好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是报社老师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才放心让我一个人去采访。这次采访很成功,心里很开心,是对自己表现的肯定。平时有什么想法也都会及时的跟记者提出来,好的点子都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并且让我放开手独立去做。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觉得最辛苦的就是赶稿子,虽然辛苦,但是我的写作水平却有了大大的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重点,偏离采访主题,

写出来的稿子常常需要报社老师改正很多地方。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能够抓到重点。没事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看那些评出的好稿子,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稿子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

短短两个月的实习时间即将结束,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既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又包括在采访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前在学校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的机会,但是到了报社以后发现,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次的实习,让我有机会把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去完成采访工作。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我深刻的感觉到记者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新闻就要冲到最前面。采访时还要注意采访的重点,思考读者想要知道些什么,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使自己的新闻有阅读的价值。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虽然我学习了四年的新闻理论知识,但是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熟练,更是很少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还有就是知识面窄,记者需要了解各方各面的事,最起码说的时候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有就是不够细心,不善于观察。这些都是我在今后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4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解放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中国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今年暑假,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我们市里的报社实习,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日报要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随手在桌上拿了份报纸看起来。可是报纸总有看完的时候,无聊加透顶。指导我的老师可能因为有点亲戚的关系对我还是比较热情的,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没有跟其他老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其他老师的不冷不热让我有些压不过气来。在这方面,回家后我有过深刻的反省,但总好像走不出这个关卡。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对于地方媒体记者而言,生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风平浪静的,缺乏冲突的,在平常甚至庸常的生活中去做新闻,似乎是很多记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新闻发现力、判断力显得特别重要。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在写人物通讯周汉高时,经老师指点在通讯的开头部分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误将消息的导语强加到通讯上,写成既不像通讯也不像消息的样式,使得通讯的特点完全没有突出出来。通讯不需要把它的每个点都举出例子,要抓住重点来写例子,例子要简短而有力,将通讯的点归纳起来,抓住重点,将不重要的点结合到其他点上,事例要有针对性,且将事例简要归纳,有些事例可以一笔带过,有些事例用典型事例来写。

会议新闻把握重点,首先将会议内容重点讲一下,接着是主要领导的讲话,再其次人员的讲话。主要领导的讲话要比其次人员的讲话详细,突出重点。其次再会议内容方面,讲清楚会议要求、会议目的。另外,关于会议的参与人员,如果是市领导,要讲清楚召开会议的人员,如果不是市领导,可以一笔代过,甚至省略不写,只要将出席人员、出席部门讲清楚。

对于地方报纸报道省级电视电话会议,首先记录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谁的`话比较重要就要主要记谁的话,对讲话也要技巧性地记录,抓住它的核心词、关键词。在写作的时候,要把地方的内容突出出来,省级不必重点写。

记者跑会议是不可避免的,但“泡会议”只能的来呆板的书面材料,“赶场子”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拿来材料,鼠标一点,新闻一篇,大名一签,读者爱看不看丢在一边,有人形容这样的记者为“会议记者”、“材料记者”,会议报道再多,也出不了精品杰作来。

会议新闻的报道既“易”又“难”,容易的是,对会议新闻的报道只要按照“模式”行事:会议程序+出席会议的重要人员名单+领导讲话+会议主题的相关内容=会议新闻。这类模式会议新闻,审稿少麻烦,既轻松省事又有把握见报。然而这样的会议新闻“往往千人一面,枯燥无味”,成为读者不想看的新闻。要让会议新闻的报道“出彩”,则是老大难问题。

在这次实习期间,我跟老师共同合作了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一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特别是手把手带着我的亚军老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XX年2月到5月,几个月的实习让我感慨非常也唏嘘非常,作为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带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带着天然的轻松心情带着年轻的资本去进行了一次实战蜕变。

XX年2月23日,我一本正经的来到了大众日报社找到了我的实习老师张国栋,他简单的问了我一些新闻写作的经验并在网上搜了一下我以往的写作成果,对我说:“咱们报社稿子并不多,你得多加加油。”就这样,我的实习生活开始了。2月28日,我接到了新的一年里第一个新闻报道任务——关于农民工求职观察的3000字通讯稿。回想起来,对济南的公交、地图毫不了解的我,为了完成一篇稿子,一个人跑遍了在济南市召开的每一场招聘会。当我拿着手机百度怎样到达人才市场的时候,当我自己迷路在天桥区小梁庄街手机又没电的时候…突然所有简单的事情都开始有了跟我对着干的苗头,我开始怯懦了,我怀疑我能不能坚持下去。就这样一步步走来,当我将第一篇稿子交给老师并得到肯定,当我随即又接到了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然后慢慢地习惯一次一次的压力,并且千方百计去攻克每一个难关。当所有的困难都再没有最初时那么坚不可摧的时候,真庆幸,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又坚持了一下。我曾经以为自己学了三年半的科学文化知识,足够撑起一片天来拯救全世界,才发现,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所谓“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于完成一次采写任务来说,并不是主要武器,问题的关键,反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技巧——人与人的交流。

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的磨合,我们是去学习的,要主动与同事交流,了解单位和行业情况。也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也许你奔波劳碌了许久后却徒劳无功。不要气馁,其实你的每个付出、每个行为都会以不同的形式让你有所收获,不知不觉。

3月11日,我被老师安排跟着省纪检委去出差报道厉行节约的情况,同行的还有齐鲁晚报和山东卫视的记者。5个半小时的车程,刚开始我不知道该和大家聊什么也插不上话,我坐在车里,好像很突兀,后来我厚着脸皮主动跟我身边的齐鲁晚报的x静说话,打开了话匣,从记者的薪水、记者的无奈到新闻理想、做新闻的初衷,一路上嘻嘻笑笑很轻松的过去了。

到了乳山已经是下午两点,简单休息了一下我便被叫去开会商量怎么报道,因为都是平面媒体,所以我跟齐鲁晚报记者郭静一直商量怎样切题,郭静很熟练很自然的跟我商量说可不可以从公车的使用入手并问我的意见,由于在路上聊天也算是挺熟悉了我也很随意的指着文件回答道,“可以说一下公车从定点维修、定点保险这种做法上节约。”就这样我很自然的加入了这个很专业的会议。两个小时后我们定下了所有的方案,所以第二天的采访进行得很顺利。遗憾的是,这篇我以为很用心的3000多字的稿子没有发表,老师老师说稿子宣传气浓、不客观,给pass了。我们都知道新闻要真实客观,“真实”容易做到,但“客观”却难以达到,经历过挫折,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差的还很远。报社实习工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需要充分地磨合。有时候一两次的失败挫折反而是好事。没发稿子虽然遗憾,但是我从这次的事情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我也结识了很多其他领域的记者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关于新闻的知识。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5

按照学院里的安排部署,我们新闻系大三的学生要在这学期进行实习锻炼。经过一番周折,我被安排到河南商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

说实话,相比于院里在其他报社实习的同学,我们的实习道路更为艰辛,除了需要更多财力支持外,还有幸得到了特殊“照顾”——长久等待的心理煎熬。

在我看来,这段等待要比高价实习费对我的刺激来的更猛烈些。的确如此,报社长久的杳无音信,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尽管之前曾经在一家党报社短暂临职,不过想起都市报记者的那种独行侠形象,我还是禁不住有些小激动。

在中青大厦一楼入口处有条商报标语:我们还只是第二。从这些言语标识中,我知道这是一家自信的报社,外加一拨儿自信的记者。

报社总编助理关老师,体型高大,是我们的大师哥,经典动作是习惯性地晃动着与自己身体不太对称的小脑袋,在埋头读报一段时间后,会猛地抬头,两眼圆睁,以作深思状,他在说每句话前,必会先积攒足够多说话所需的气息。刚进报社,他就把我们6个实习生纠集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我知道报社在大家实习这条路上设了不少门槛儿,不过这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好事多磨。我现在可以向你们保证,商报会是众多报社中让你们收获最多的。”

是的,好事多磨,既然如此,那就磨吧。

一、牛刀小试

毫无征兆地,我被安排到了经济新闻部。关老师的随手一挥,着实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在我想来,经济新闻属于比较专业的领域,诸如地产、财经等门类,对于我这个文科出身的人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一点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当我怀着略有不安的心情说着带有推脱意味的话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却安慰我说,慢慢来。

报到的第一天,总是那么地让人刻骨铭心。

徐主任原是给我安排了两位老师,一位姓陈,另一位也姓陈。两位老师很有特点,陈清利老师体型肥胖,笑起来颇给人一种弥勒佛的感觉;陈薇老师虽然本是女儿身,可是你看她走起来路来的派头,两只胳膊甩得老高,颇有一股男儿气概,别人笑称她为“企鹅”。

每天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实习生需要轮流接创富热线。商报每周二至周五会有一个创富版,主要是针对一些有创意的特色项目进行推广,为创业者之间进行合作提供一个平台。负责创富版面的是郑雪老师和纪宇老师。

郑雪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给人一种亲切感,初到报社,我甚至以为她也是实习生,想来真是被她的美貌“欺骗”了;纪宇老师外看穿着打扮时尚前卫,内含丰富的`采访写作经验,是位老江湖的资深新闻从业者。

临近下班的时候,负责创富版的郑雪老师来到我们两个实习生身边,问我们哪个周六下午没事,我一想定是有采访,于是自告奋勇满口应允。

后来了解到,每周六下午,商报会有一个互助公社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创业的中小企业者,每周会选择不同的主题内容,然后邀请一些营销方面的专家或者成功的创业老板,与到场的中小企业者一同交流,或传授生意经,或分享经验。而这个活动的负责人正是郑雪老师,我周六要参加的也正是这个活动。

那天是3月13号,针对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那期的主题定为“商家维权”。

下午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邀请来的律师在听取了现场商户遭遇的种种侵权案例后,对症下药,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维权。当天,我按照郑雪老师的嘱咐,针对商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律师的解答,在采访本上写了密密麻麻几大页,也正是在那天,我大脑里装了不少商家维权方面的知识。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我回去自己尝试着写下。晚上回到寝室,我先在网上搜索了原先互助活动的稿子,比着葫芦画瓢,洋洋洒洒写了1000多,然后传给了老师。

周一下午,老师在指出几点不足外,告诉我说稿子基本还可以,就是数有些少,因为互助公社每周的版面几乎是一整版,每周二刊发。

就这样,我后来便长久的跟着郑雪老师,共同负责每周的互助公社活动以及创富稿。

周一便是3.15了,按照徐主任的安排,我上午留在了学校,走访学校设置的一个投诉点。转悠了一上午,问东问西,生怕丢掉每一个细小处。不幸的是,真的是好事多磨,第二天竟让我脚上先磨了个鸡眼。无奈之下,只好买来鸡眼膏,只是走起路来还是一颠一颠的。为了怕老师知道自己腿脚不便而影响采访,我只有忍着脚的疼痛,没有告诉老师。

等到花儿快谢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在周二见报了。看到自己通过键盘敲打成的汉变成铅印刷体的时候,便是自己最为幸福的时刻。

二、展露锋芒

过后几天,生活略有沉寂,我进入到了实习生必经的读报时代。每天早上拿来四家都市报,挨个儿看个究竟,进行分析比较。无可否认,这段静下心来读报的经历对自己确有帮助,对于刚进门的我们,完全可以倡导“拿来主义”,只不过在“拿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创造。

不久,实习的脚步便加快了。每天上午我便老早来到报社,接听创富热线。在别人眼中,接热线可能是个单调乏味、纯属机械运动的活儿,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商报的创富热线主要是接听一些创富口信,或者是对于我们之前推广项目的反馈,寻求项目人联系方式的一种途径。从这个角度看,热线的繁多与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之前稿件的质量高低。

其他时间,我主要跟着郑雪老师出去采访,发现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项目写成稿子进行推广,由于创富版是免费帮创业者进行项目推广的,加上推广的都是一些特色、创意项目,因而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爱。很多时候,创富热线会响个不停,最频繁的时候甚至达到每3秒一个热线,经常会听到商家怀着感激的心情在电话的一端说道:“你们的这个栏目办得很不错,是真正为我们商家着想,希望你们越办越好。”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便为自己作为一个商报人而自豪不已。

实习生活开始进入正轨后,我便开始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工作日外,为了让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我每周六也继续工作。上午跟着陈薇老师参加商报的藏金鉴宝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玉器、瓷器以及画收藏等方面的知识,下午跟着郑雪老师组织每周的互助公社。两个月下来,经济新闻部的记者我几乎跟了个遍儿,学到了不同经济新闻题材的写法,收获颇丰。

三、自我反思

这段实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包括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记得有一次,郑雪老师让我走访一些大型超市,了解当时市场上奶粉的价格情况,以及涨价原因。因为之前大多是跑创富这条线儿,对于市场调查这方面确实经验不足。终于,当我大摇大摆走进超市,来到货架前向销售员亮明身份以及目的后,销售员的态度立马由晴转阴,他们像见了瘟神一样开始躲避我的问答,无论我说什么,他们只是冷淡的记住了那条单一的回答:不知道,不了解。

不知道,不了解。这几句空洞的回答让我有些无奈。我只好拿起采访本对价格进行记录,没想到销售员看到后,竟然赶忙上前阻止,并且告诫我:再不走的话,便叫保安把你轰走。

这时候,我的走投无路让自己感到有些恼怒,可是此时的自己就像被关进太上老君炼丹炉的孙猴子,任凭你使尽浑身解数,却依然于事无补。最后,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还是无功而返。

回到报社,没有完成任务的我有些羞愧。幸好的是,最终老师还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了奶粉的一些情况。

晚上回到寝室,看到郑雪老师给自己发了一封邮件。在这封邮件里,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了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了解到记者工作的不易,也知道了进行市场调查有学会运用技巧,包括“坑蒙拐骗”。而对于我这个毛头小子,仅仅两个月的实习确实还显得不够。

四、结语

如今,两个多月的实习已经结束,但自己亲身采访的情景还犹然在目。

离开报社后的最初几天,还真有些不习惯。本来已经融入报社的我突然意识到,今后,在向别人做介绍时,那句开头语“您好,我是商报记者”已经不能再挂在嘴边。

最后,感谢这段时间给我帮助的商报老师,感谢学院,感谢国家。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今后的自己也可以像你们那样,做个理想中的独行侠。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6

今年已经是第八届东盟博览会了,大三的我们,学校给了我们7天的时间作为实习周。10月19日,我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实习,我是物流专业的,这样的实习基地再适合不过了。

匆匆来到报社实习7天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从前期的懵懂到清晰,迈进现代物流报社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社长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他是广西专刊主任,也是《东盟物流》执行副总编,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广西专刊这一块。

在社长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广西物流市场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总监莫总建议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网络上相关的物流知识。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的宗旨是:专注·专业·影响力,主要一个星期出两版。一般情况下,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现在才发现,我们虽然物流专业,但是理论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们就必须去亲身体验,去接触物流公司和物流园区及有关的钢材市场等。我们这几天,全是围绕着现代物流·中国东盟博览会专刊这一期的报纸而展开全面工作。

第一天,伴着激动的心情,我们一大早就赶过了报社。早上是总监对我们进行培训,了解报社一些情况后,分好组,下午我们就开始行动了。这次的任务是推广,也就是为现代物流东盟专刊拉一些赞助,从报头的新闻到最后一版的广西大小型企业的广告宣传,主要是这份报纸是唯一指定进入东盟分会的报纸,所以我们做起来也会有较好的说服力。

我和另一个同学主要负责去北大客运中心的那两个建材市场,顶着烈日,我们带着资料一家家去问,有些人当我们才说完我们的身份,马上用“没空”来搪塞我们,就这样被拒之门外了。一家一家过去了,快走完第一个建材市场了,我们依然是两手空空,什么成果也没,顿时失去了信心,拉一个内容还真不容易呀。当时我们几个小组的人都要相互打电话问情况,问对方拉到了吗,原来大家还都是一手空。当时很心灰意冷,原来理想中现象跟现实差别是如此的大呀!我们彼此问:“还继续吗”,虽然很累很累了,当时早已口干舌燥,但我们仍继续,不管什么结果,至少我们要发完这些报纸和内刊吧。

走到第二个建材市场,也许是我们的方法改进了一下,他们的`态度竟然不同了,有些还会很乐意地接过了报纸。此时,我们越干越来劲了,在行动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正,不断地积累经验,终于不负有心人,我们竟意外地拉到了两家做广告的,我们拉到的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啦!第一天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第二天,我们带着报社开的发票去收钱啦,总承诺商家,在东盟专刊一定会出现贵公司的名称。虽然很累,但对我们最有利的是,我们直接与商家接触,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和他们有了一种外交关系,对我们以后都是很有帮助的。

实习的第三的,是东盟的第一天了,我们精神待发,因为我们新的挑战又来了。今天的任务就是去发报纸——我们的努力成果。免费发放报纸,实际上总监是让我们去了解南宁各个行业对物流的了解情况,对南宁的市场进行初步调查。我们依然是去北大客运中心那两个建材市场。果然所料,他们大部人都对物流不够重视,一张物流报对他们而言,可有可无,有免费的就要,甚至有人对我们说,对不起,我们不需要这些。很现实的一个情况,广西的物流并没有发展起来,仍然是很落后的。

第四天,终于开始真正的调研了。我们跑遍了物流园区及一些建材市场及二手车市场等,南宁的物流园总体上都很简陋,设备很不齐全,有些就是几个托盘摆在那里,很不可思议,离我们课本学的竟是如此大的差别,不亲身来体验还真无法想象现实中的情况,如果没来见习过,我们或许还沉浸在大学生对未来的美好蓝图里呢。

第五天,终于可以到东盟实地去采访了,我们凭着前几天的经验,很快地就完成了工作,而且还乐在其中。

……

短短的7天实习,却让我们收获很多,从一个只懂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到实地考查,甚至跟一些高层领导接触并形成了社会交际关系,不管是对我们的毕业论文还是以后的就业,都是很受益的。这次出来实习是最累的,但是很值得了。

29号,这天是周末,我们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了。这一天是我们的庆功宴。社长给我们做出成绩的同学们发了红包,做为相应的报酬。还给我们颂发了实习证书,此时真是我们最振奋人心的时刻呀,个个拿着这本证书,别说有多么激动了。下午报社组织我们一起去打球,气排球和羽毛球,快乐中让我们感受着很强的凝聚力,在不舍中我们结束了这场比赛。晚上便是我们的庆功宴了,这是别提有多开心,最让我受获的,是餐桌上的礼仪,总监给我们讲了很多,听得我们津津乐道。

这一个星期来,通过多方面学习,对现代物流报有了深一步认识和提高,但同是也发现了自身存有不少缺点。无论经验还是认识都有待提升。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无论我们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的行业,这一个星期的第一次实习将会是我人生的导航。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7

时间过得飞快,两周半的实习期结束了,从证券行业转到广告行业,我首要面临的是角色转换,从电话营销员转换成广告从业人员,在思想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两者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事电话营销,无需面对面接触客户,只要在电话中与客户交谈、沟通,解决问题即可。还可以自己选择交谈对象。而现如今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广告从业人员,必须多学习相关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甚至以后要面对面的与客户交谈、讲解,而更多的被他人所选择。诸如种种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进行这种角色转换,尤其是我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联系的。

由于刚刚接触广告行业及时间有限,也只能先了解些基本情况。广告部的高云姐给了我一份关于广电报广告刊登价格表,相应的版面也有打些相应的折扣。看了几期广电报后,我整理了下,广电报是以读者关心的社会热点为关注点,版面内容涉及到社会、经济、民生,有专访、评论、热点话题、百姓故事、有别具特色的独家报道,还有各频道热播的剧场、剧情快递、节目预告、娱乐周刊新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真的'就像主题打得“想离离不了,生活真需要!”

初入报社的我,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新鲜,但新鲜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困扰,以前的工作经验和现在有着千差万别(包括现在刚刚接触中广cmmb业务),最怕大家跟我说些专业术语,于是我就记录着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记录也是我刚刚养成的习惯。

逐渐心里上慢慢适应了,跟同事们也熟悉起来了,我便开始请教前辈们一则广告整个作业的流程。

1、首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要投放的时间、版位、版面、规格、颜色、折扣(折扣的多少与产品的所属行业、投放的版面规格、次数和产品的投放历史有关)

2、确定版面和折扣

3、给客户报价(完整的媒介投放排期表)

4、跟进、协调、等待

5、签订合同(报社口头预留版面及确定好稿件及到款时间)

6、下单(媒介部执行)

7、确认稿件与款项

8、刊登、寄样报和发票

期中我也帮忙一起装订邮寄报纸,还曾两次把报纸送到客户公司去。

上述只是我实习工作中的一小部分,除了剪报、看书及帮忙做些琐碎工作之余,我还虚心请教前辈们,吸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在与前辈们的交谈中,让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也是我早就知道的):出来工作,要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学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类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有关广告学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

2、业精于勤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3、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8

通过在晨报两个月的实习工作,对报社这一传统媒体有了个人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初步形成了对传统媒体经营,采编,发行等几方面的认识。

在个人的认识基础上,又产生了对传统媒体的经营管理的一些想法。具体如下:

一、发行。

报纸的发行,特别是一份市场化经营的报纸,要面对竞争,他的发行渠道,发行数量,就要到市场接受饱和度。这个度不是量的无限扩大,不是范围的无限延伸。而是发行效率的有效性和客户的接受程度的合理结合。在具体发行工作上,要以行业合作为主要方向,在行业中选择适合报社自身的进行深度合作。

二、行政体系。

现有的'行政管理框架:采编、发行、广告、印刷、行政管理人员等几个方面。这些环节当中直接与广大读者和客户直接见面的是哪一环节呢,是发行。发行出去的是我们的产品,最终产品。反馈回的是第一手的消息。因此,我们的采编人员的工作方向,印刷的质量,广告的重点,应该在发行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分析。因此发行工作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建议成立发行工作管理委员会。该机构负责协调发行与其他机构的协调,信息交换工作。另外,经营采编人员的分离原则的贯彻执行。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必须分离。抑或可以走编采人员承办的方式,进行经营。

三、广告问题。

广告问题,关系到报社的荣辱兴衰,必须在体制内外进行创新。同时借鉴其他媒体的优秀的广告模式。在人员控制上,在绩效的管理上必须走精益生产的道路。

四、采编问题。

对内容的新鲜性,对报道的深度的把握。对新闻热点的反映的灵活性。对待百姓的亲切性。对待版面设计的风格性均要由采编人员完成。因此问题是如何形成报纸的风格。

五、战略规划。

在中国入世、奥运等题材下,充分说明了国际性的特点,如何适应或者说引导国际化背景下的北京读者,客户。这成为了今后报社发展规划的应有方向。

发行工作中零售与征订的选择

发行工作是报纸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制约因素。同时,报纸的发行工作也制约到报社的其他环节的工作总结。在报纸的发行模式中,零售与征订是两种最为基本的模式。如何进行选择。

一、依据报纸的类别进行划分。首先根据报纸有其自身的属性划分:党报,机关报,都市报,财经报等等。其次根据报纸的读者群落划分,如精英读者,大众读者等。最后根据现有的发行渠道覆盖的范围,发行队伍的素质进行选择。

二、依据报纸自身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选择。报纸这一特殊的文化产品同其他工业产品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如导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报纸应该采取不同的发行策略。总之,报纸要结合报社,读者,发行队伍三方面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发行。大道报纸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发行渠道的建设问题。发行渠道:自有发行渠道,委托发行公司发行,同时采取以上两种模式。根据报社的需要进行判断如何选择。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9

在XX年7月至八月我来到了xx日报社进行我的毕业实习,决定考研的我选择了分散实习,以前总是听学长学姐说集中实习是大学四年中最刻苦铭心的回忆。在还没有来到报社进行实习之前,在我的心中已经想过很多有关实习的内容,甚至对没有选择集中实习而感到后悔,但是经过了这次实习,证实了我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我获得了很多很多。

此次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专业的知识,更多的是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关注了以前从未关心过的事情,增长了关于专业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在这次实习期间,我更进一步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了做新闻的氛围和记者这份职业的特色。比起前两次寒暑假的实习有了新的体会,新的感想。主要有了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真真切切的认识了党报,实实在在的做了一回记者

《xx日报》是xx市的党政机关报,在没有来到报社之前,我对于党报的性质、办报原则、党报的编辑过程以及发行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它的强烈的党性;也知道了这份报纸是不对外销售的,它主要是发送至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各个单位党政机关的报纸;更懂得了它的办报原则和指导方针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

《xx日报》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保持着为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是我最大的感受。这份报纸是一份四开四版的,每天出版(星期天除外),而且都是对xx重大新闻的报道,一般有一个版面是《人民日报》上国家的重大新闻,偶尔有两个版面是转载新闻。同时《xx日报》还有两个特刊:《文化前沿》(星期一出版)和《财智时代》(星期三出版)。在实习期间,我还发现在《xx日报》上又是刊登的新闻会是这两三天之内的新闻,而并非所有新闻都是当日的。根据陆定一先生“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的报道”这个定义,这样发布新闻也是合情合理。是我以前那种古板的想法有了不同,也是我保持着学习的好奇心。

同时在实习期间,我还对xx日报社摄影部有了些许的了解,进去实习后才知道,原来一般记者出去采访是不需要拍摄新闻图片的,要上报的主要图片都是由摄影部派人去拍,而新闻记者只是负责记录现场和撰写新闻稿,图片会由摄影部的记者直接发送到主编那里,分工非常明确致使我的相机完全没有发挥作用也使我没有发表新闻图片,但还是拍摄了一些难得的新闻照片留着给自己做纪念了。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关于记者采访内容的感受,因为是党报所以《xx日报》的记者们采访的群体基本上都是市委市政府,个政府职能分支部门,采访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工业、农业、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与政府政绩政府政策相关的内容。很少有其他方面有趣的内容与晚报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一眼便可以看出来。一般有些软新闻都还是谋杀案、天文奇观之类的事件。

这感受这份党报的性质之后,我跟随老师先后采访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仙桃市考察团、市委常委考察园区经济建设、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等,通过对这些人物这些事情的采访进一步使我感受到了《xx日报》的性质以及加强了对党报内容的了解和党报新闻的采写。

二、实习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准和新闻敏感性

此次实习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彭老师对于新闻的敏感性以及他对于报纸的热爱,对于记者这份职业的喜爱。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准和新闻素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成为我在实习期间不断前进不断努力的动力。

指导老师是90年代初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新闻媒体单位工作已近,在报社也可以说是主笔记者了。他主要负责每个星期《财智时代》的撰写和编辑工作,是这份特刊的主编。这份特刊主要是报道经济方面的新闻,主要采访的就是各大银行、信用社、政府税收部门以及各种经济报告会。与这些单位和部门打交道需要对国家经济政策非常了解,还要掌握各大银行的办行原则以及他们的借贷款方针政策,更主要的是要把我他们对xx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做出贡献。对于一个大四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真是个难题,因为这里面关于经济专业方面的知识非常多。

第一天去报社,听完老师的介绍我整个人都蒙住了,这是以前完全没有关注过的方面,并且我对经济这块非常的不敏感,虽说对国家重大的经济政策会有所掌握,但是真正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老师说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关注经济、了解经济并且学会看经济新闻,掌握经济新闻,培养对经济的敏感。要求我每天向他汇报自己关注过的新闻。就是经过老师这样的指导和教育,我开始去琢磨去研究经济领域,慢慢的我对经济新闻越来越敏感。

虽然实习的时间很短,我可以想象初彭老师当初刚进军经济领域时的样子,他肯定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我不知道也不懂得的努力,他肯定读了很多关于经济的书籍,看了许多经济报纸,浏览了无数的财经网页。只有他有这样深厚的功底才可以教育在这么段的时间内对经济领域有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他似乎时刻保持着新闻的敏感性,时刻关注重大事件的发生。这是我在他身上学到的重要知识,这将对我以后工作或者学习才产生重大作用。

(三)保持高度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新闻事业

实习回来后,听到很多同学说通过实习他们对新闻行业都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还有同学说以后绝不从事新闻工作。听到这样的说法,心里怪怪的。从自己整个一个多月的实习来看,我不并觉得新闻媒体如此不堪,也没有同学们那么强烈的想法。

还记得当初选择这样专业的时候,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个行业,这份工作,直到现在我依然喜欢。即使听到过很多关于这个行业不好的'传言,但我仍然深深的爱着这个领域。我喜欢去实习,这样我可以看见更多社会上的美好与不堪、了解到更多的有用的没用的信息、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的方法。这些都使我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学会了全方位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我而言,这些经历和经验是多么的宝贵,也许它可以为我扫扫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办公室里,所有记者的笑脸和认真工作的神情鼓励着我,他们保持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累,盯着烈日冒着大雨的出去采访,这样的职业素质值得我学习。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也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中,只有这样才可能真实的感受新闻媒体的魅力,才会对新闻记者这个职业产生敬意。这个暑假下来黑了好多好多,但是这是值得的。

有所收获当然也会有所欠缺的地方,经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的不足与不成熟。一是自主挖掘新闻线索的能力不强。因为指导老师是负责特刊,每个星期才出一次,所以忙完老师分配的任务后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在这段空闲时间内,自己没有去主动挖掘新闻线索而是坐在办公室看报纸、浏览网页或者跟着其他记者出去跑跑,没有全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动手能力及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平时在学校写的新闻很少,加之锻炼的机会少,并且要撰写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的新闻是有难度的,但也是由于平时的不积累、不锻炼才会造成此种现象在实习期间出现。这些体会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将会是我以后人生路上的重要的课程。

在整个实习期间共发表了6片新闻报道,其中四篇是头版头条。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10

一、见习目的

这次见习的目的在于了解媒体发展的前沿信息,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下学期专业实习工作以及学习方向奠定良好基础。

二、见习时间

20xx年12月2日——20xx年12月15日,共两周。

三、见习单位和部门:

江西日报社《江西日报》副刊部

四、见习内容

此次见习主要是学习副刊部的老师们是如何选题、如何约稿、如何写稿、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审稿、如何校稿、如何配图、如何排版等等。

五、见习心得

这次,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报社见习,在这宝贵的两周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在报社的见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报社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感到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几点: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1、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2、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3、关于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细心。

4、关于校稿

校稿工作至关重要,除了校对错字别字外,还需要注意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通常校稿要进行三到四遍。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编辑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编辑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见习不过两周,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1

在XX年7月至八月我来到了xx日报社进行我的毕业实习,决定考研的我选择了分散实习,以前总是听学长学姐说集中实习是大学四年中最刻骨铭心的回忆。在还没有来到报社进行实习之前,在我的心中已经想过很多有关实习的内容,甚至对没有选择集中实习而感到后悔,但是经过了这次实习,证实了我的选择是没有错的,我获得了很多很多。

此次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专业的知识,更多的是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人、关注了以前从未关心过的事情,增长了关于专业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在这次实习期间,我更进一步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了做新闻的氛围和记者这份职业的特色。比起前两次寒暑假的实习有了新的体会,新的感想。主要有了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真真切切的认识了党报,实实在在的做了一回记者

《xx日报》是xx市的党政机关报,在没有来到报社之前,我对于党报的性质、办报原则、党报的编辑过程以及发行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它的强烈的党性;也知道了这份报纸是不对外销售的,它主要是发送至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各个单位党政机关的报纸;更懂得了它的办报原则和指导方针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

《xx日报》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保持着为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是我最大的感受。这份报纸是一份四开四版的,每天出版(星期天除外),而且都是对xx重大新闻的报道,一般有一个版面是《人民日报》上国家的重大新闻,偶尔有两个版面是转载新闻。同时《xx日报》还有两个特刊:《文化前沿》(星期一出版)和《财智时代》(星期三出版)。在实习期间,我还发现在《xx日报》上又是刊登的新闻会是这两三天之内的新闻,而并非所有新闻都是当日的。根据陆定一先生“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的报道”这个定义,这样发布新闻也是合情合理。是我以前那种古板的想法有了不同,也是我保持着学习的好奇心。

同时在实习期间,我还对xx日报社摄影部有了些许的了解,进去实习后才知道,原来一般记者出去采访是不需要拍摄新闻图片的,要上报的主要图片都是由摄影部派人去拍,而新闻记者只是负责记录现场和撰写新闻稿,图片会由摄影部的记者直接发送到主编那里,分工非常明确致使我的相机完全没有发挥作用也使我没有发表新闻图片,但还是拍摄了一些难得的新闻照片留着给自己做纪念了。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关于记者采访内容的感受,因为是党报所以《xx日报》的记者们采访的群体基本上都是市委市政府,个政府职能分支部门,采访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工业、农业、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与政府政绩政府政策相关的内容。很少有其他方面有趣的内容与晚报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一眼便可以看出来。一般有些软新闻都还是谋杀案、天文奇观之类的事件。

这感受这份党报的性质之后,我跟随老师先后采访了xx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仙桃市考察团、市委常委考察园区经济建设、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等,通过对这些人物这些事情的采访进一步使我感受到了《xx日报》的性质以及加强了对党报内容的了解和党报新闻的采写。

二、实习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准和新闻敏感性

此次实习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彭老师对于新闻的敏感性以及他对于报纸的热爱,对于记者这份职业的喜爱。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准和新闻素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成为我在实习期间不断前进不断努力的动力。

指导老师是90年代初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新闻媒体单位工作已近,在报社也可以说是主笔记者了。他主要负责每个星期《财智时代》的撰写和编辑工作,是这份特刊的主编。这份特刊主要是报道经济方面的新闻,主要采访的就是各大银行、信用社、政府税收部门以及各种经济报告会。与这些单位和部门打交道需要对国家经济政策非常了解,还要掌握各大银行的办行原则以及他们的借贷款方针政策,更主要的是要把我他们对xx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做出贡献。对于一个大四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真是个难题,因为这里面关于经济专业方面的知识非常多。

第一天去报社,听完老师的介绍我整个人都蒙住了,这是以前完全没有关注过的方面,并且我对经济这块非常的不敏感,虽说对国家重大的经济政策会有所掌握,但是真正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老师说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关注经济、了解经济并且学会看经济新闻,掌握经济新闻,培养对经济的敏感。要求我每天向他汇报自己关注过的新闻。就是经过老师这样的指导和教育,我开始去琢磨去研究经济领域,慢慢的我对经济新闻越来越敏感。

虽然实习的时间很短,我可以想象初彭老师当初刚进军经济领域时的样子,他肯定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我不知道也不懂得的努力,他肯定读了很多关于经济的书籍,看了许多经济报纸,浏览了无数的财经网页。只有他有这样深厚的功底才可以教育在这么段的时间内对经济领域有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他似乎时刻保持着新闻的敏感性,时刻关注重大事件的发生。这是我在他身上学到的重要知识,这将对我以后工作或者学习才产生重大作用。

(三)保持高度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新闻事业

实习回来后,听到很多同学说通过实习他们对新闻行业都完全失去了兴趣,甚至还有同学说以后绝不从事新闻工作。听到这样的说法,心里怪怪的。从自己整个一个多月的实习来看,我不并觉得新闻媒体如此不堪,也没有同学们那么强烈的想法。

还记得当初选择这样专业的时候,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个行业,这份工作,直到现在我依然喜欢。即使听到过很多关于这个行业不好的传言,但我仍然深深的爱着这个领域。我喜欢去实习,这样我可以看见更多社会上的美好与不堪、了解到更多的有用的没用的信息、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的方法。这些都使我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学会了全方位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我而言,这些经历和经验是多么的宝贵,也许它可以为我扫扫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办公室里,所有记者的笑脸和认真工作的神情鼓励着我,他们保持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累,盯着烈日冒着大雨的出去采访,这样的职业素质值得我学习。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也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闻采访与写作之中,只有这样才可能真实的感受新闻媒体的魅力,才会对新闻记者这个职业产生敬意。这个暑假下来黑了好多好多,但是这是值得的。

有所收获当然也会有所欠缺的地方,经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的不足与不成熟。一是自主挖掘新闻线索的能力不强。因为指导老师是负责特刊,每个星期才出一次,所以忙完老师分配的任务后还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在这段空闲时间内,自己没有去主动挖掘新闻线索而是坐在办公室看报纸、浏览网页或者跟着其他记者出去跑跑,没有全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动手能力及写作水平有待提高。平时在学校写的新闻很少,加之锻炼的机会少,并且要撰写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的新闻是有难度的,但也是由于平时的不积累、不锻炼才会造成此种现象在实习期间出现。这些体会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将会是我以后人生路上的重要的课程。

在整个实习期间共发表了6片新闻报道,其中四篇是头版头条。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2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一、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二、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三、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四、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五、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记者采访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六、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近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义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发觉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也许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面对一些你无能为力的事情,当发现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应该始终保有自己的原则就好了。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3

时间过得飞快,两周半的实习期结束了,从证券行业转到广告行业,我首要面临的是角色转换,从电话营销员转换成广告从业人员,在思想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两者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事电话营销,无需面对面接触客户,只要在电话中与客户交谈、沟通,解决问题即可。还可以自己选择交谈对象。而现如今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广告从业人员,必须多学习相关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甚至以后要面对面的与客户交谈、讲解,而更多的被他人所选择。诸如种种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进行这种角色转换,尤其是我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联系的。

由于刚刚接触广告行业及时间有限,也只能先了解些基本情况。广告部的高云姐给了我一份关于广电报广告刊登价格表,相应的版面也有打些相应的折扣。看了几期广电报后,我整理了下,广电报是以读者关心的社会热点为关注点,版面内容涉及到社会、经济、民生,有专访、评论、热点话题、百姓故事、有别具特色的独家报道,还有各频道热播的剧场、剧情快递、节目预告、娱乐周刊新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真的就像主题打得“想离离不了,生活真需要!”

初入报社的我,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新鲜,但新鲜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困扰,以前的工作经验和现在有着千差万别(包括现在刚刚接触中广cmmb业务),最怕大家跟我说些专业术语,于是我就记录着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记录也是我刚刚养成的习惯。

逐渐心里上慢慢适应了,跟同事们也熟悉起来了,我便开始请教前辈们一则广告整个作业的'流程。

1、首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要投放的时间、版位、版面、规格、颜色、折扣(折扣的多少与产品的所属行业、投放的版面规格、次数和产品的投放历史有关)

2、确定版面和折扣

3、给客户报价(完整的媒介投放排期表)

4、跟进、协调、等待

5、签订合同(报社口头预留版面及确定好稿件及到款时间)

6、下单(媒介部执行)

7、确认稿件与款项

8、刊登、寄样报和发票

期中我也帮忙一起装订邮寄报纸,还曾两次把报纸送到客户公司去。

上述只是我实习工作中的一小部分,除了剪报、看书及帮忙做些琐碎工作之余,我还虚心请教前辈们,吸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在与前辈们的交谈中,让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也是我早就知道的):出来工作,要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学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类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有关广告学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

2、业精于勤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3、不断锻炼自己的胆识和毅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4

从2月27日开始我和其他七名同学在学院安排下在通辽日报社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短,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我所实习的通辽日报,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我被分到记者部,通辽日报因为是党报,所有记者部只能报道正面的新闻,不能报道负面新闻。

因为我刚来报社,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第一周时间基本上没有给我安排什么任务,只是让我自己去外面拍摄一些照片,然后拿给记者牧人老师看,拍了很多照片,反复拿给牧人老师看了两三次,最后才在牧人老师的指导下,选出两张拍的效果比较好的照片,传给了编辑。在第一周的实习时间里,虽然我拍了很多的照片,但是很多照片都不能用,在这一周拍照片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摄像的知识,虽然以前在学校里也学过新闻摄影,但是自己的摄像水平还是不合格的。以前,总以为拍照片很简单,很容易,可是来到报社以后才明白,想要拍出一张好照片对于新手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一张好照片一定要包含某一新闻涵义,反映一定的新闻事实,否则拍出来的照片就没有意义。一张好照片还要选择好拍摄的角度,拍摄的距离,曝光情况等等,而且拍照片的时候手要稳,不能抖,否则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会很虚,放大后更是模糊,这样的照片都是不能用的。经过这一周的拍摄,在报社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拍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辽日报因为是党报,政府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政府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数量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在报社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

在实习的第二周,牧人老师带我去采访了清谷新禾的董总,董总讲述了他的小杂粮是如何赢得了大市场。清谷新禾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从最初的粗放式出口杂粮,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集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精加工、植物提取、项目研发于一体的集团化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产品包括荞麦、大米、面粉、植物油、果蔬、有机非转基因饲料、植物提取物等8大系列近百个品种。我们还参观了该公司的产品展示厅,看到很多杂粮食品,还有用荞麦皮做的枕头、床垫、坐垫等。董总还招待我们品尝了他自己公司生产的荞麦茶,还谈到了政府对公司的扶持,并且希望政府可以做好企业间的组织协调的工作

等。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虽然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只是在旁边听,但是从牧人老师和董总的问答中,我发现了一些提问的技巧,觉得很受用,对我今后的采访会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并不是每天都在报社,朝九晚五的按班照点的工作,随时都要准备到现场、到基层去采访,而不是呆在办公室里看报喝水。在实习第八周的时候,一天早上到报社时,并没有说有什么采访任务,8点多的时候牧人老师突然说今天要下乡采访,马上收拾东西就出发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采访的目的地科左后期的西佰花镇,那天要采访的'是一个农民,他从一家小小的农机修理铺,逐步发展到今天,成立了公司,自己研发农机,申请了专利,还得到了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的扶持。除了采访他本人,采访生产车间、库房等,还采访了车间的工人以及与他合作的经销商,当地的农业种植户和来购买农机的农民等。那天一起去采访的还有电台、电视台的记者,他们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采访。本来说只要一上午就可以完成采访的,可一直到下午4点多的时候,我们才往回走,回到报社时已经6点了,大家都已经下班了。这次下乡采访虽然辛苦,但是从不同媒体记者的提问中,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觉得很值得。

在这次的实习时间里,我还得到了几次自己独自出去采访的机会,例如采访通辽职业学院为科区供电所送锦旗,采访正开大药房为雅安灾区捐款的活动等等。在采访正开大药房为雅安灾区捐款的活动的那天,我很早就来到了活动场地,准备好,当捐款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就忙着拍摄捐款现场的照片,虽然只需要一张照片,但我还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很多张的照片,已备选择。活动结束后我又访问了该店负责人几个问题,然后回去整理资料,等到下午该店负责人把活动资料传给我后,就开始忙着写稿子,在活动中,正开大药房十几家店共144名员工及3个合作商进行了捐款,这次活动为雅安灾区共筹集善款30300元。这些信息必须都是确切的,不能模糊不定。这是我第一次没有报社老师带着,自己一个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很怕做不好,把事情搞砸了,但是也有点小兴奋,自己单独出去采访,能更好的锻炼自己,找出不足,加以改进。这是一次很好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是报社老师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才放心让我一个人去采访。这次采访很成功,心里很开心,是对自己表现的肯定。平时有什么想法也都会及时的跟记者提出来,好的点子都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并且让我放开手独立去做。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觉得最辛苦的就是赶稿子,虽然辛苦,但是我的写作水平却有了大大的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重点,偏离采访主题,

写出来的稿子常常需要报社老师改正很多地方。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能够抓到重点。没事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看那些评出的好稿子,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稿子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

短短两个月的实习时间即将结束,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既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又包括在采访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前在学校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的机会,但是到了报社以后发现,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次的实习,让我有机会把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去完成采访工作。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我深刻的感觉到记者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新闻就要冲到最前面。采访时还要注意采访的重点,思考读者想要知道些什么,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使自己的新闻有阅读的价值。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虽然我学习了四年的新闻理论知识,但是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熟练,更是很少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还有就是知识面窄,记者需要了解各方各面的事,最起码说的时候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有就是不够细心,不善于观察。这些都是我在今后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5

今年已经是第八届东盟博览会了,大三的我们,学校给了我们7天的时间作为实习周。10月19日,我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实习,我是物流专业的,这样的实习基地再适合不过了。

匆匆来到报社实习7天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从前期的懵懂到清晰,迈进现代物流报社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社长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他是广西专刊主任,也是《东盟物流》执行副总编,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广西专刊这一块。

在社长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广西物流市场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总监莫总建议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网络上相关的物流知识。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的宗旨是:专注·专业·影响力,主要一个星期出两版。一般情况下,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现在才发现,我们虽然物流专业,但是理论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们就必须去亲身体验,去接触物流公司和物流园区及有关的钢材市场等。我们这几天,全是围绕着现代物流·中国东盟博览会专刊这一期的报纸而展开全面工作。

第一天,伴着激动的'心情,我们一大早就赶过了报社。早上是总监对我们进行培训,了解报社一些情况后,分好组,下午我们就开始行动了。这次的任务是推广,也就是为现代物流东盟专刊拉一些赞助,从报头的新闻到最后一版的广西大小型企业的广告宣传,主要是这份报纸是唯一指定进入东盟分会的报纸,所以我们做起来也会有较好的说服力。

我和另一个同学主要负责去北大客运中心的那两个建材市场,顶着烈日,我们带着资料一家家去问,有些人当我们才说完我们的身份,马上用“没空”来搪塞我们,就这样被拒之门外了。一家一家过去了,快走完第一个建材市场了,我们依然是两手空空,什么成果也没,顿时失去了信心,拉一个内容还真不容易呀。当时我们几个小组的人都要相互打电话问情况,问对方拉到了吗,原来大家还都是一手空。当时很心灰意冷,原来理想中现象跟现实差别是如此的大呀!我们彼此问:“还继续吗”,虽然很累很累了,当时早已口干舌燥,但我们仍继续,不管什么结果,至少我们要发完这些报纸和内刊吧。

走到第二个建材市场,也许是我们的方法改进了一下,他们的态度竟然不同了,有些还会很乐意地接过了报纸。此时,我们越干越来劲了,在行动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正,不断地积累经验,终于不负有心人,我们竟意外地拉到了两家做广告的,我们拉到的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啦!第一天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第二天,我们带着报社开的发票去收钱啦,总承诺商家,在东盟专刊一定会出现贵公司的名称。虽然很累,但对我们最有利的是,我们直接与商家接触,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和他们有了一种外交关系,对我们以后都是很有帮助的。

实习的第三的,是东盟的第一天了,我们精神待发,因为我们新的挑战又来了。今天的任务就是去发报纸——我们的努力成果。免费发放报纸,实际上总监是让我们去了解南宁各个行业对物流的了解情况,对南宁的市场进行初步调查。我们依然是去北大客运中心那两个建材市场。果然所料,他们大部人都对物流不够重视,一张物流报对他们而言,可有可无,有免费的就要,甚至有人对我们说,对不起,我们不需要这些。很现实的一个情况,广西的物流并没有发展起来,仍然是很落后的。

第四天,终于开始真正的调研了。我们跑遍了物流园区及一些建材市场及二手车市场等,南宁的物流园总体上都很简陋,设备很不齐全,有些就是几个托盘摆在那里,很不可思议,离我们课本学的竟是如此大的差别,不亲身来体验还真无法想象现实中的情况,如果没来见习过,我们或许还沉浸在大学生对未来的美好蓝图里呢。

第五天,终于可以到东盟实地去采访了,我们凭着前几天的经验,很快地就完成了工作,而且还乐在其中。

……

短短的7天实习,却让我们收获很多,从一个只懂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到实地考查,甚至跟一些高层领导接触并形成了社会交际关系,不管是对我们的毕业论文还是以后的就业,都是很受益的。这次出来实习是最累的,但是很值得了。

29号,这天是周末,我们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了。这一天是我们的庆功宴。社长给我们做出成绩的同学们发了红包,做为相应的报酬。还给我们颂发了实习证书,此时真是我们最振奋人心的时刻呀,个个拿着这本证书,别说有多么激动了。下午报社组织我们一起去打球,气排球和羽毛球,快乐中让我们感受着很强的凝聚力,在不舍中我们结束了这场比赛。晚上便是我们的庆功宴了,这是别提有多开心,最让我受获的,是餐桌上的礼仪,总监给我们讲了很多,听得我们津津乐道。

这一个星期来,通过多方面学习,对现代物流报有了深一步认识和提高,但同是也发现了自身存有不少缺点。无论经验还是认识都有待提升。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无论我们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的行业,这一个星期的第一次实习将会是我人生的导航。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6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xxxx》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xx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xx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用老师的话讲,记者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在这20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北京城。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印。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平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记者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采访稿中,负责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门我用了城管部门这个称谓。主任在审稿时指出这个称谓过于笼统,让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确认之后城管部门变成了xx街道办事处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告诉我,越是这种责任单位,名称越要具体,绝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在和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老师总能细心留意身边的细节。记得在采访盲人老人为簋街制作忙问地图时,我观察到的是两位老人半小时完成一份、因此,我从老人效率高的角度采写。然而,老师告诉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图上的地名只有40来字,半个小时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个盲文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我明白采访时不仅要观察,还要细心。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前不久的纸陷包子和华南虎事件使大众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给新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无论新闻线索来自何方,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我们都必须深入现场采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做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记得有一次,市民张先生打来热线,称他家附近的小学不到8就播放广播操音乐,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第二天清早,我们来到**小学门口。直到8点后也没有任何动静。在询问学校保安和小区居民后得知,开学第一天学校为调试喇叭才一早播放音乐,正常的广播操是在10点之后。听了这话,我不禁嘀咕,就因为一句话,我们就得起个大早赶到这里,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对于记者再普遍不过,虽然很多时候在做无谓的劳动,但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亲历而为。

在报社,我发现很多记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理工科的记者作新闻也非常优秀。的确,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在我的采访中,有一次是关于网上银行密码被盗的经济犯罪新闻。当当事人拿着2米多长的银行对账单给我们看时,我发现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我很难理解。于是,我立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了网上银行的具体流程和网络黑客的基本情况。这件事也提醒我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儿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受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应深入,提前了解所采访的领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报社,很多稿件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冷藏”。我们采访的一篇关于社区轮椅篮球队就曾遭遇这种情况。因为是北京唯一一家社区轮椅篮球队,我对这条新闻抱有很大希望。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见报。我一度灰心地认为这篇稿子被判了“死刑”。但是,在9月16日残奥会轮椅篮球决赛当天,这篇稿子作为热线版头条刊登出来。我终于体会到上课时,老师所谓好新闻是靠“养”出来是怎么回事了。这篇关于普通残疾朋友积极参与轮椅篮球的新闻在残奥会这个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在轮椅篮球决赛这天登,其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大大提高。因此,被“冷藏”的稿件不一定是没有价值,当新闻结合“时效”“事宜”“时机”时,新闻刊登的时间就要由传播主体追求的传播“效果目标”而确定。

灵活变通是记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有些时候做新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很多新闻是在换了一种思路后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师采访某盲人学校时,我们原定思路是采写一篇类似会议新闻。由于活动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难挖掘出亮点。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录音器的盲人记者。这似乎有点不同寻常。于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对这位盲人记者进行了采访。没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和老师一合计,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选题。随后,一篇感人的《xxxxxxx》出炉了。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是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适合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到最辛苦还是赶稿子,但辛苦归辛苦,我的写作水平却大大提高。最初写稿,我总是抓不住新闻点,偏离采访主题,写的稿子常常被改的面目全非。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找到那么点儿感觉。休息时,我会仔细对比我和老师的稿子,揣摩老师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报社内部的评报栏,看编辑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虽然还不能像老师一样,将一些生硬的数据转手变为一篇顺畅生动的文章,但是经过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师改正的地方越来越少,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

在实习期间,我与老师合作一共发表了八篇文章,这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不过短短几周,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特别是手把手带着我的xx。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7

第一天到报社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的成长;在苦和累当中学习着各种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再写入新闻消息中。

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xx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实习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第三,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在业务方面,我觉得我们要想要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融入这个社会,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学以致用。记得第一天的工作时将PDF中的文字打出来,整理完后我才发觉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用软件转换格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技能。这说明学习得还不够扎实!后来写稿中,我也发现我们的理论学习与现实操作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堂上学的一般都是通识的,在工作中,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甚至每一个职员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如此,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力学好通识,让它日后与实际工作接轨,学以致用,发挥它的价值。

第二要做好准备。要写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

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第三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平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第四要终生学习。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习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老师经常写一篇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习。保持终生学习,才能时时进步。第五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如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一篇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

第六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最后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习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习真的过的很有意义。通过这次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社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报社的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8

一、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约稿。在约稿时,要向各地老师详细介绍杂志社的情况和供稿的酬劳,方式等问题。

5、回访。即在收到稿件后对供稿者的回复;在稿件被录用后对供稿者的通知,寄稿费等工作。约稿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便进入了下一个实习项目,即编辑。

(二)编辑

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处理即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篇幅长度编辑成所需的长度;词语的应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后,细细校正文章格式、错字标点等。如有需要,添加“教师评语”。

这是我在杂志社的最后一项实习内容,也是较难的一项实习内容。这些具体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简单。在编辑过程中,我也曾出现过一些错误,但在翁老师的帮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顺利完成编辑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学习许多知识。

四、实习收获

通过在学校期间的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知晓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想法。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这次实习虽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却为我即将开始的工作生活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很感激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实习机会,很感激徐老师对我的帮助,同时,也很感激《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对我的培养。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老师,杂志社对我的培养。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9

通过在晨报两个月的实习工作,对报社这一传统媒体有了个人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初步形成了对传统媒体经营,采编,发行等几方面的认识。

在个人的认识基础上,又产生了对传统媒体的经营管理的一些想法。具体如下:

一、发行。

报纸的发行,特别是一份市场化经营的报纸,要面对竞争,他的发行渠道,发行数量,就要到市场接受饱和度。这个度不是量的无限扩大,不是范围的无限延伸。而是发行效率的有效性和客户的接受程度的合理结合。在具体发行工作上,要以行业合作为主要方向,在行业中选择适合报社自身的进行深度合作。

二、行政体系。

现有的行政管理框架:采编、发行、广告、印刷、行政管理人员等几个方面。这些环节当中直接与广大读者和客户直接见面的是哪一环节呢,是发行。发行出去的是我们的产品,最终产品。反馈回的是第一手的消息。因此,我们的采编人员的工作方向,印刷的质量,广告的重点,应该在发行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分析。因此发行工作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建议成立发行工作管理委员会。该机构负责协调发行与其他机构的协调,信息交换工作。另外,经营采编人员的分离原则的贯彻执行。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必须分离。抑或可以走编采人员承办的方式,进行经营。

三、广告问题。

广告问题,关系到报社的荣辱兴衰,必须在体制内外进行创新。同时借鉴其他媒体的优秀的广告模式。在人员控制上,在绩效的管理上必须走精益生产的道路。

四、采编问题。

对内容的新鲜性,对报道的深度的把握。对新闻热点的反映的灵活性。对待百姓的亲切性。对待版面设计的风格性均要由采编人员完成。因此问题是如何形成报纸的风格。

五、战略规划。

在中国入世、奥运等题材下,充分说明了国际性的特点,如何适应或者说引导国际化背景下的北京读者,客户。这成为了今后报社发展规划的应有方向。

发行工作中零售与征订的选择

发行工作是报纸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制约因素。同时,报纸的发行工作也制约到报社的其他环节的工作总结。在报纸的发行模式中,零售与征订是两种最为基本的模式。如何进行选择。

一、依据报纸的类别进行划分。首先根据报纸有其自身的属性划分:党报,机关报,都市报,财经报等等。其次根据报纸的读者群落划分,如精英读者,大众读者等。最后根据现有的发行渠道覆盖的范围,发行队伍的素质进行选择。

二、依据报纸自身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选择。报纸这一特殊的文化产品同其他工业产品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如导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报纸应该采取不同的发行策略。总之,报纸要结合报社,读者,发行队伍三方面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发行。大道报纸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发行渠道的建设问题。发行渠道:自有发行渠道,委托发行公司发行,同时采取以上两种模式。根据报社的需要进行判断如何选择。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10

一、见习目的

这次见习的目的在于了解媒体发展的前沿信息,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下学期专业实习工作以及学习方向奠定良好基础。

二、见习时间

20xx年12月2日——20xx年12月15日,共两周。

三、见习单位和部门:

江西日报社《江西日报》副刊部

四、见习内容

此次见习主要是学习副刊部的老师们是如何选题、如何约稿、如何写稿、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审稿、如何校稿、如何配图、如何排版等等。

五、见习心得

这次,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报社见习,在这宝贵的两周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在报社的见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报社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感到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几点: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1、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2、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3、关于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细心。

4、关于校稿

校稿工作至关重要,除了校对错字别字外,还需要注意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通常校稿要进行三到四遍。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编辑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编辑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见习不过两周,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下载报社实习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报社实习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9篇报社实习工作总结1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1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xxxx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

    大学生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大学生报社实习工作总结1 (一)跨出第一步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共5篇)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报社就是采集,编辑和出版报纸,并以报纸为传播媒介向一定区域的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大众传播机构。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好坏......

    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报社实习总结报告 从1月18日开始到现实,已经差不多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

    报社实习心得

    2007年9月4日,怀着对新闻无比的憧憬崇敬心情,开始了我在某某报专刊部机动组实习为期近四个月的实习生涯。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

    报社实习总结

    实习目的:为了更好的锻炼、培养新闻学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和社会 交往的能力,也为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经验和心理准备,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素质,同......

    报社实习心得

    XX年9月4日,怀着对新闻无比的憧憬崇敬心情,开始了我在某某报专刊部机动组实习为期近四个月的实习生涯。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