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狐狸找朋友》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狐狸找朋友》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碎”等15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小礼物,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后,说出画面内容,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齐读后问:“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要想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只有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要求:
1、尽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三、检查效果。
1、出示生字词(生字加拼音)指名读,强调“宁”“岁”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正音。
四、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注意长句子的读法。
五、再读课文。要求:
1、努力把句子读流畅,争取把整篇课文读流利。
2、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课件出示列宁画像。简介列宁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用图像导入,在感官上给学生以初步印象,再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其一,通过几次通读课文,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与汉字反复见面,落实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其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分散识字的难点;其三,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与文本对话的实践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落实课标关于“整体感悟”的要求。
六、分段细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注意讲的是列宁多大时候的事,是在哪儿发生的事。弄懂“做客”的意思:到别人家,自己是客人。提醒学生“做客”的“做”,是“做工”的“做”。然后,自由读第一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列宁小时候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二)问:姑妈家的花瓶是怎么打碎的?要抓住“不小心”这个词,出示课件,使学生知道,在捉迷藏的时候,列宁没留神,碰了一下桌子,桌子一晃动,花瓶掉到地上,打碎了。由“不小心”这个词可以看出,列宁不是故意打碎花瓶的。
然后,自由读第二段。指导朗读。
(三)指名读第三段,想想这段一共有几句话。
问:第一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孩子们没注意打碎花瓶,还在互相追赶。要抓住“正玩得起劲”“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等词语,使学生明白这时表兄弟、表姐妹都没有发现列宁打碎了花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注意”“互相”在句子中的意思。
问:第二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姑妈看到了,问花瓶是谁打碎的。要指导学生读好姑妈的话,读出疑问的语气。
问:第三、四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的回答。表兄弟、表姐妹的回答用的是感叹号,说明语气十分肯定,要指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
列宁是怎么回答的呢?要让学生注意,虽然答话相同,但是低声说的,后面用了句号,语气不十分肯定。因为列宁是顺着表兄弟、表姐妹的话说的,他知道自己说了谎,所以不敢大声回答姑妈的问话。通过“低声说”和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列宁不是爱说谎的孩子。
问:第五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姑妈笑着说的话。要让学生知道,姑妈嘴上这样说,但心里明白花瓶是小孩子打碎的。
问:第六句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孩子们听了姑妈的话的反应。
列宁为什么没有笑?因为列宁正在为自己说了谎感到难为情,所以他没有笑。这又可以看出列宁一向是个诚实的孩子。
再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先讲花瓶打碎后孩子们没有注意,再讲姑妈知道了问是谁打碎的,接着讲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然后讲姑妈听了孩子们的回答说的话,最后讲孩子们的不同反应叙述的顺序十分清楚,句与句的联系十分紧密。
问:这段主要说了什么?主要说的是列宁当时没有告诉姑妈花瓶是他打碎的。
读讲这一段,要指导学生观察投影片。借助图画帮助学生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
(五)指名读第四段。
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决心改正错误?“不说话”“不高兴”说明心里难过。“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说明认识到说谎是不对的,决心改正错误。
再自由读这一段,知道主要说的是列宁写信向姑妈认错。
(六)指名读第五段。
问:姑妈在信上说了什么?
“你做错了事”,这里的“事”指什么?(指打碎花瓶和说了谎话)
想想看,列宁在给姑妈的信上说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从“妈妈叫他写封信……承认自己说了谎”和姑妈回信的内容可以知道)
再自由读第五段,知道说的是姑妈称赞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
七、拓展延伸,回归整体
模拟回信,训练表达。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列宁的身份说说如何向姑妈道歉。
设计意图:其一,抓住文本的空白处,模拟回信,进行个性化的补白,通过表达训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其二,通读全文,回归整体,对文章有更完整的印象,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其三,通读全文检查朗读训练的效果。
八、小结课文。说说你喜欢列宁吗?为什么?
小学二年级语文《狐狸找朋友》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狐狸找朋友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对待朋友要真心诚意,否则只想占便宜是交不到朋友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7个生字。
重难点
理解狐狸为什么找不到朋友。
乐学善思办法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读中受启发。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许多朋友吧!能和朋友一起学习、游戏该多高兴啊!看到你们这么高兴的样子,狐狸也从森林里出来找朋友了!他找到朋友了吗?这节课我们就到“快乐读书屋九”中学习《狐狸找朋友》这篇童话故事。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有两个字要读轻声,现在跟老师读一读(狐狸、朋友),同学们再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生读文前提示)
2.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看着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并争取和它交上朋友。(可求助老师、同学)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相信你们一定把课文读通顺了。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狐狸找到朋友了吗?
生自由读文,回答问题。
4.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白兔不跟狐狸做朋友了。公鸡也不跟狐狸做朋友了。狐狸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朋友)。[贴白兔、公鸡的图片]
三、品读感悟。
(一)狐狸和白兔交朋友。
1.它们为什么都不跟狐狸做朋友了呢?请你们找到描写狐狸和白兔交朋友的有关段落,再读一读并找到答案。(生再自由读文)
2.我们看看当初狐狸是怎样和白兔说的?(读狐狸说的第一段话)
狐狸想和白兔交朋友,骗取白兔对它的信任,你认为狐狸会用怎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说这句话呢?[出示填空:地说]
(可能会微笑着对白兔说,因为微笑会赢得别人对你的信任。还可能讨好地,故作亲热地,虚伪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体验来填空)
3.指导学生带着自己体会的表情、语气读一读狐狸说的话。(生练读,指名读,赛读,齐读。)
4.狐狸的这番话打动了白兔,它看到白兔高兴的样子便又说了这样一段话。(出示狐狸说的话)指名读文。
5.(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白兔,狐狸对你这样说你会同意吗?谁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明白狐狸这是在骗白兔,因为萝卜是要吃埋在地下的部分。)
6.从这儿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看出狐狸找朋友的.用意了,它可太虚伪和狡猾了。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把狐狸的狡猾、虚伪表达出来吧!
(生试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二)狐狸和公鸡交朋友。
1.白兔被狐狸骗了,不跟它做朋友了。狐狸又用同样的做法骗取了公鸡的信任,那公鸡为什么也不跟它做朋友了呢?(出示图片)狐狸又骗走了公鸡的小麦。
2.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小麦(出示小麦图片)。如果狐狸对你这样说,你同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狐狸就是想拿走露出地面的麦穗,因为它可以磨面粉,地下的则没有食用价值。)
3.狐狸心里想得多美呀,不但能找到朋友还能得到许多麦子。于是它说得更动情了,“十分亲热”也是狐狸装出来的。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狐狸对公鸡说的话。
生读文,生练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四、总结升华。
1.公鸡也被狐狸欺骗了,没和狐狸做朋友。如果你是公鸡或白兔你心里会怎样想,以后会怎样做?
预设:
(1)狐狸狡猾的本性还是没有变,怪我太相信他了,以后狐狸跟我说什么我都不相信了;
(2)它和我交朋友,就为的是骗我的粮食,这样的朋友要不得;
(3)我要告诉其他小动物都不要再上狐狸的当;
(4)学习更多的知识,就不会上狐狸的当。
2.狐狸找白兔、公鸡交朋友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是为什么呢?
狐狸嘴上要和别人交朋友,行动上却总想占便宜,所以最后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3.现在我们再来看文前提出的第2个问题,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找到朋友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朋友应以诚相待。)
五、识字。
1.刚才同学们的课文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看看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宝宝(屏幕出示),你们认识它们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这些字宝宝可淘气了,又藏到这段话中(把要认的字,编写一段话),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六、扩展阅读。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明白了怎样交朋友的道理。下面,让我们再来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里的一篇文章《狼来了》的故事吧!
读了这篇文章你又能明白什么道理呢?
1.自由读文。
2.交流收获。
七、总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在快乐读书屋中,你们不但认识了生字,还明白了交朋友应该以诚相待的道理。在拓展阅读中,又认识到谎言的害处。老师希望咱班每个学生对人都能真诚相待,彼此信任。让真诚、真实永远与你们相伴。
小学二年级语文《狐狸找朋友》教案3
第一课时
一、画像导人,简介列宁
1、课件出示列宁画像。
2、简介列宁,导人课文。
3、板书课题,为“碎”字正音。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用图像导入,在感官上给学生以初步印象,再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2、再读课文,通过查字典、问同学或老师,注上拼音读准其他生字。
3、再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设计意图:其一,通过4次通读课文,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与汉字反复见面,落实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其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分散识字的难点;其三,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与文本对话的实践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落实课标关于“整体感悟”的要求。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从课文中找出写列宁打碎花瓶的语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指导朗读,理解列宁打碎花瓶不是故意的。
2、找出打碎花瓶后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不同表现,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①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现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②指导朗读,体会对话中人物的.不同语气。
③对照文中的插图,加深理解列宁的心理活动。
3、阅读理解列宁回家后的表现。
4、读姑妈信中的话,体会含义。
5、小结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重点是阅读理解。其一,通过读一读、说一说,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其二,通过朗读指导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接触语言、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拓展延伸,回归整体
1、模拟回信,训练表达。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列宁的身份说说如何向姑妈道歉。
2、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在学生初读时达到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读出语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3、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在感悟列宁诚实品质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
设计意图:其一,抓住文本的空白处,模拟回信,进行个性化的补白,通过表达训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其二,通读全文,回归整体,对文章有更完整的印象,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其三,通读全文检查朗读训练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承接导入
1、在第一课时学生试说给姑妈写信内容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由说到写,以列宁的身份给姑妈写信。
2、出示写信的格式。
3、交待写信要求:先同桌互相说一说怎么写,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也可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写信,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内化情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实践活动
1、学生动笔写信,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2、评议2-3名学生的信,重点放在内容上,看是否真情表达。
设计意图:读说写紧密结合,使思维和表达训练落到实处,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统一。
三、积累内化
1、落实要求认识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②学生自识,同桌互识。
③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卡片读、组词等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全认识的可在书中画朵“小红花”作为奖励)
2、落实要求会写的字。
①按结构给生字分类,抓住重点,指导“互、事、瓶、赶”4个字。
②学习部首“走”并与“赶”进行区别。
设计意图:其一,在第一课时阅读中识字的基础上,巩固提高识字效果。其二,采取抓重点、找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悟出方法,把要求会写的字写好。
四、阅读拓展
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读课本中的《一张画》。
2、简单回答文后问题。
设计意图:课内带课外,充分利用教科书配套阅读课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丰富积累。
五、补充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读一读。
(1)()到()家去()。
(2)表()表()和列宁在()里捉迷藏,他们()追赶。
2、在括号处填上标点符号。
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笑了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狐狸找朋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狐狸找朋友的事,文中没有一句话明白表明狐狸始终没找到朋友的原因,但通过故事的讲述,读者自会悟出其中滋味:人与人之间需要真情付出,自私自利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狐狸找朋友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对待朋友要真心实意,不能只想占便宜,否则市郊不到朋友的。
2、正确、流利、有感求的朗读课文,准确表达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认识本课7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1、理解狐狸为什么找不到朋友。
2、胡萝卜、麦子应各食用哪一部分。
3、认识7个生字。【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有许多朋友吧!都谁有?这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朋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谁能说说平时你会和朋友做哪些事呢?是啊!能和朋友一起学习、游戏该多快乐呀!看到你们这么高兴,小狐狸也从森林里出来找朋友了!(课件)那它找到朋友了吗?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快乐读书屋八”中的《狐狸找朋友》这篇童话故事。
现在我们一起把课题写下来好吗?这个课题不太好读,有两个字要读轻声,是哪两个字?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语文书轻轻地打开124页,看看《狐狸找朋友》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谁能读一读书上面的 “阅读提示”?(课件)
2、师:请看大屏幕,这就是书上的阅读提示,谁能再读一读?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得正确流利。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问同桌,也可以问老师。听清要求了吗?好,开始读吧!
3、嗯,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这个故事有趣吗?那你们还想再读一读吗?现在请同桌互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的正确、流利,同时标出文章的自然段。好,快快开始吧!
3、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刚才在你们读的时候一些词语宝宝悄悄地溜了出来(屏幕出示),想认识它们吗?
(!)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这些词语宝宝里有两个字是多音字,谁知道?请看,谁愿意领着大家读一读吗?
露 卜
4.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认识了这些字宝宝,我们的课文才会读得更流利。刚才我们标出了文章的自然段,谁能说说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5.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端好,老师想请几个同学读课文,谁愿意读一读课文呢?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狐狸从树林里出来分别找谁做朋友?它找到朋友了吗?
6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谁能说说 狐狸从树林里出来分别找谁做朋友?[贴白兔、公鸡的图片] 那么,它找到朋友了吗?(板书:没有找到朋友)
(2)你怎么知道狐狸没有找到朋友呢?
(白兔不跟狐狸做朋友了。公鸡也不跟狐狸做朋友了。狐狸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朋友)。师:说得好,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请看大屏幕。这三句话正是狐狸找朋友的结果,作者在课文最后一句话中加上了 “始终”一词,你觉得“始终”是什么意思呢?(自始自终,从开始到最后)如果把它放到这句话里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呢?(狐狸自始自终没有找到一个朋友。)师:是啊,狐狸自始自终没有找到一个朋友,那么,白兔和公鸡为什么不跟狐狸做朋友呢?
三、品读感悟。
1.师:是它们不愿意交朋友吗?(不是)文中哪个词语让你们知道了白兔和公鸡愿意交朋友?(高兴,点头同意,点头答应)说得好,真是爱思考的孩子。那么,白兔和公鸡为什么愿意跟狐狸交朋友?(乐于助人,帮助别人)
(2)联系生活,想象感悟。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怎么种的?(耕地,播种,施肥,锄草。)你们觉得农民伯伯的工作辛苦吗?那么,我们想象一下白兔和公鸡在种胡萝卜和小麦的时候,它们辛苦吗?累吗?它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帮助,朋友)出示课件,“狐狸说的话”
师:是啊,此时此刻它们最需要的就是帮助,它们最需要的就是朋友。那么,就在白兔和公鸡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狐狸来了,读......你再读......多么可爱的小狐狸啊,多么善良的小狐狸啊!就在白兔和公鸡累得汗流浃背的时候,狐狸来了,读......你再读.......多么可敬的小狐狸啊,多么有爱心的小狐狸啊!就在白兔和公鸡累得腰酸背痛,直不起腰的时候,狐狸来了,读......你再读......多么体贴的小狐狸啊,多么善解人意的小狐狸啊!读......你再读......齐读......师:好了,同学们当你读完小狐狸说的话后,你觉得小狐狸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如果你就是小白兔,你就是小公鸡愿意跟狐狸交朋友吗?为什么?(我愿意,因为小狐狸善良,可爱,乐于助人)
师:同学们真是爱交朋友和孩子!可是狐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它是真心诚意地想帮助它们,跟它们交朋友吗?(不是)你怎么知道的?
2、联系课文,理解感悟。
(1)我从狐狸对小白兔说的话中知道它不是真心诚意地想帮助小白兔,跟小白兔交朋友。因为狐狸拿下面的,而给小白兔上面的,胡萝卜的果实在下面,上面的胡萝卜缨没有食用价值。(出示胡萝卜的图片)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胡萝卜,它的果实在哪里?(下面)上面的叫什么?(胡萝卜缨)能吃吗?
师:由此可见狐狸这是在骗白兔。从这儿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看出狐狸找朋友的用意了。什么用意?可见狐狸可太虚伪和狡猾了。谁还能说?
(2)我从狐狸对小公鸡说的话中知道它不是真心诚意地想帮助小公鸡,跟小公鸡交朋友。因为狐狸拿上面的,而给小公鸡下面的,小麦的果实在上面,下面的麦茬没有食用价值。请看这是小麦的图片。它的果实在哪里?(上面)叫什么?(麦穗)下面的叫什么?(麦茬)能吃吗?我们吃哪部分?(上面这部分麦子经过加工就磨成了面粉。)可见狐狸又再骗公鸡
(3)小结:大家看,狐狸跟小白兔交朋友,想骗小白兔的胡萝卜。(板书:胡萝卜)在跟小公鸡交朋友时,又想骗小公鸡的小麦。(板书:小麦)你觉得这是朋友应该做的吗?为什么?(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看来狐狸并不是真心诚意地去帮助它们,跟它们交朋友,而是有目的的,一心想占别人的便宜。
3、发挥想象,品读感悟。出示课件。
(1)看到小白兔和小公鸡都要上当了,当时狐狸的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呢?
预设:A你们真是大笨蛋,我不是想帮助你们,而是想要你们的食物。
B你们太傻啦,到秋天我就有食物了„„(2)感悟狐狸的语言。
师:是啊,狐狸的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它的嘴巴会怎样说?(出示)(亲热地说)读......你再读.......多么虚伪的小狐狸啊!还会怎样地说?(热情地说)读......你再读.......多么狡猾的小狐狸啊!还会怎样地说?(微笑地说)读......你再读.......多么阴险的小狐狸啊!还会怎样地说?(故意讨好地说)读......你再读.......多么可恶的小狐狸啊!还会怎样地说?(高兴地说)读......你再读.......齐读......多么自私的小狐狸啊!
师:小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骗局被揭穿,达不到目的)师:小狐狸的目的达到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联系课文,感悟理解。
(1)丰收了,狐狸拿走了小白兔和小公鸡的粮食。
(2)小白兔和小公鸡大喊大叫,十分生气。“观看插图,展开想象” 师:是啊,此时此刻你觉得白兔和公鸡生气的是什么?大叫的是什么? 预设:(a)狐狸狡猾的本性还是没有变,怪我太相信他了,以后狐狸跟我说什么我都不相信了;
(b)它和我交朋友,就为的是骗我的粮食,这样的朋友要不得;(c)我要告诉其他小动物都不要再上狐狸的当;(d)学习更多的知识,就不会上狐狸的当。
5、讨论。
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可是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收获的季节到了,白兔和公鸡为什么白白地让狐狸拿走胡萝卜和小麦呢?不给不行吗?(原先说好的,要讲诚信)你觉得白兔和公鸡是怎样的动物呢?(诚实守信,说到做到,)
五、总结升华。
1、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狐狸为什么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朋友?(1)狐狸嘴上要和别人交朋友,行动上却总想占便宜,所以最后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2)总结板书:小狐狸跟小白兔和小公鸡交朋友时,它拿走了人家的胡萝卜和小麦,所以最后一个朋友也没找到。板书:拿
2、拓展练说。出示课件。
(1)好了,同学们,自从小狐狸找朋友,欺骗了小白兔和小公鸡后,森林里的小动物都不愿意跟小狐狸交朋友了。小狐狸非常伤心,非常难过,现在它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林间的小路上,它多么希望能找到好朋友啊!可是小动物们谁也不愿意帮助它,小狐狸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帮帮它吗?(愿意)你会告诉小狐狸什么呢? 预设:A善良、坦诚、真实、心灵美、不骗人„„
B对待朋友要真心诚意,不能只想占便宜,否则是交不到朋友的。C人与人之间需要真情付出,自私自利不会有真正的朋友。D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2)同学们帮小狐狸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出了这么多的主意,相信小狐狸一定能够找到好朋友的。
六、总结收获。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师:好了,孩子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不但认识了生字,还明白了交朋友应该以诚相待的道理。在拓展阅读中,又认识到谎言的害处。老师希望咱班每个孩子对人都能真诚相待,彼此信任。让真诚、真实永远与你们相伴。
板书设计:
狐狸找朋友
白兔
胡萝卜
骗
没找到朋友
公鸡
小
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