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精神心得体会1
第xx届东京奥运会在世人的期待中盛大开幕了东京奥运会正式揭开大幕。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文艺演出既像一出戏剧,又好像一次摇滚音乐会,整个开幕式演出贯穿了数不清的英国元素。牧歌中的炊烟,莎士比亚的诗句,劲爆的摇滚……
整场开幕式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一是开幕式的场景很有创意,在体育场上没有什么极为华丽的舞蹈,也没有过于绚丽的烟火,却是一片安详宁静的田园风光。这完全不同于北京奥运会,东京碗里俨然形成一座小型村庄——有人在放牧,有人在休息,水车轻轻地转动,羊儿们静静地吃草,还可以看到大树,小山,还有草地。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们感觉很是亲切。二是主火炬的创意,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的.想象:没有用名人点然主火炬,而是用象征美好的花瓣,由代表希望、充满阳光的七个体育青年点燃,同时也把不息的奥运精神传递给了世人。三是圣火火炬手进入体育场时,特意安排建筑工人们也亮相镜头,建筑工人们在短短四年内,用血和汗给了全世界一个莫大的惊喜,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最有趣的地方是:看似优雅的交响乐团中,竟然出现了一个一只手敲钢琴,一只手玩手机的身影——憨豆先生!憨豆先生放回手机,却忽然要打喷嚏,以手捂鼻,令人捧腹。之后,由于要卫生纸擦鼻子,憨豆先生竟做出了更搞笑的举动——一手用雨伞敲钢琴,另一手拿纸巾,擦完鼻子后又不慌不乱扔到了紧邻的钢琴上,音乐结束,憨豆先生不但没有收尾,反而一直在敲琴。突然醒悟的憨豆先生赶紧匆忙收尾,但紧张的他却又放了一个屁。这诙谐的英式幽默引得东京碗内盛满了笑声。
北京奥运会看的是场面,东京奥运会看的是创意!
奥运精神心得体会2
奥运精神随着奥运会在世界各地的举行,内涵不断扩充,影响甚巨,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引领人类社会向上的精神动力。 传承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把北京奥运的梦想“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One Dream,连接整个世界。重要的不仅是金牌,而是传承奥运精神,全民解放思想。
闲侃解放思想之一:解放思想必须解除旧的观念束缚
解放思想必须解除旧的观念束缚。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放飞思想,实质是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冲破旧观念的束缚而发生的观念变革。这个问题提起来简单,冲破旧观念的束缚一直是我们民族100多年来的不懈追求。从戊戍维新到“五四”运动,从谭嗣同甘愿以死唤醒民众到李大钊慷慨就义,均是为了中华民族能够解放思想,冲破旧的观念。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传承奥运精神,解放思想才刚刚破题,思想解放的道路任重道远。
当前,解放思想首先要冲破三道束缚。一是从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和思维中解放出来。必须再次破除社会主义是“巴黎公社”、是“苏维埃”、是“一大二公”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能够尽显人民自由的社会。决不是哪种定格的制度模式。二是从封建主义思想残余中解放出来。封建主义的思想束缚了我们民族5000多年,它充斥于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十七世纪以来,一直是阻碍中国进步的发展的最大障碍。三是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对立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坚决破除“姓社”、“姓资”问题,不仅仅是科技生产领域,更重要的是政治文化领域。
传承奥运精神,让自由的`思想飞翔......
奥运精神心得体会3
奥运会是一项家喻户晓的大型的受人欢迎的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100多年来,奥运会在延续,奥运精神也流传至今,就像奥运圣火的火焰熊熊燃烧,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发着拼搏的芳香。这次,我的思想主题则只有十六个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砾志拼搏,走向成功。”
1928年奥运会之前的四个月,贝蒂·罗宾逊才第一次参加比赛。她在自己的第一个室外比赛中便创造了100米的世界纪录。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个女子径赛项目的,罗宾逊以半米的优势赢得决赛,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参加比赛。她还得到了一块4×100米接力的银牌。三年之后,罗宾逊在一次飞机失事事故中严重受伤。第一个发现她的人还以为她已经死了,将她装在汽车后备箱里直接送到了殡仪馆。整整七个星期,罗宾逊处于昏迷状态;随后的两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来。罗宾逊仍想重返短跑赛场,但是她的膝盖再也不能完全弯曲了,所以她无法再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势。但是,她还能跑接力!1936年,贝蒂·罗宾逊作为美国4×100米接力队的一员赢得了她的第二块奥运会金牌。
然而,并非每一位奥运运动员都能获得奖牌。奥运史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金牌的闪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奥运精神:阿克瓦利,这位坦桑尼亚马拉松选手,当他带着伤痛最后一个跑过终点线时,整整花了3个半小时。在他们心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几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例论证了我的观点,奥运精神真伟大啊!他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活力。
不过,虽然不是运动员,但却有着同样的奥运精神的,那么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奥运精神,激励亿万人民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通过宣传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努力营造有利于成功举办奥运的舆论氛围。参与奥林匹克事务、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长期的追求。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深入和普及,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十分宽阔的舞台,也将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奥运精神心得体会4
我国跳水天才众多,中国跳水队也被称为梦之队。其中诞生不少跳水皇后,比如郭晶晶,在跳水运动中绝对的强者。早早退役的她如今又复出了,将以国际泳联代表的身份担任跳水评委。在孩子和工作面前,她选择了工作。另外一位跳水皇后陈若琳,中国最多的奥运金牌获得者,5枚奥运金牌。此次将担任东京奥运会跳水比赛裁判。
东京奥运会增加了冲浪、滑板、攀岩、空手道四个项目,增添这些项目无疑是为了自己多拿几块金牌,作为东道主,肯定会变着法子为自己谋金牌的福利。还增添了一些隐藏项目,比如,比如柔道的混合团体。这个单项等于是直接送给日本一块金牌。反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不过也能理解,也只有东道主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多拿几块金牌。
与上届奥运会比,东京奥运会男女混合项目从里约的9个增加到18个,女性选手比例在历届奥运会中达到最高。增加的男女混合项目包括射箭混合团体赛、田径4x400米混合接力、柔道混合团体赛、铁人三项混合团体接力以及射击三个男子项目变为男女混合项目等。
得益于“促进男女平等”这项大原则,乒乓球混双成为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颇受中国国球爱好者关注。目前,奥运会上乒乓球有男、女团体,男、女单打4个单项,这次增加混双后,乒乓球奥运金牌总数将达到5枚。
总之,我们现在是强国,已经不需要用体育成绩来说话,已经不需要体育成绩来提高全民的自信。我们现在只想着中国代表团能一切顺利,成绩很重要,尤其对于运动员来说,但今年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安全!
奥运会是一场全球盛典,也是一个大课堂。中国人办奥运会是第一次,这个第一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明昨日的绚丽与今天的新貎,也使中国人学到了很多东西。中国人举办奥运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加深对世界了解的过程。
奥运会是学习奥林匹克精神的大课堂——7年筹备,奥运知识走进了千家万户,全国各地举办了成千上万场奥运知识讲座和竞赛活动。“奥运进社区”、“奥运进校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也都可以感受到全民了解奥运的热潮。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奥运知识课,有的大学还开设了“奥运文化讲堂”。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了解,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伟大进步。
奥运会是学习体育知识的大课堂——有些体育项目,很多中国人过去听都没听说过,现在谈起来却如数家珍。当你听到邻居老太太饶有兴味地说起篮球比赛中的“3分球”,你一定不会再觉得大惊小怪;当你看完中国女子佩剑团体以一分之差痛失金牌后,一定会有兴趣上网查一查佩剑比赛的来龙去脉。正是从这一场场激烈的竞赛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体育知识,这些知识也增加了很多青少年对一些项目的兴趣,激发起我们更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奥运会是学习国际知识的大课堂——一场奥运会的开幕式就等于是一堂各国和各地区概况的介绍课,很多人从服装、旗帜了解了过去很少了解的国家和地区。伴随着各项比赛的展开,伴随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展览、演出活动的`展开,我们在自己家门口有了更多了解世界的机会。奥运会让我们学到了国际知识,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奥运会是学习文明礼仪的大课堂——通过举办奥运会,一场“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很多城镇、学校、机关、企业都印发了文明礼仪手册,宣传普及各种礼仪规范。在奥运会的推动下,服务水平在升级,公民素质在提高,生活环境在改善。微笑的中国人迎来了世界的微笑,我们用礼貌热情接待八方宾客,也赢得了世界对我们的尊重。
在奥运会这个大课堂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更体会到了学习的力量。虽然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活动,我们缺少经验,但我们凭着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用开幕式的成功赢得了世界的喝彩。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不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子精神,不断超越自身向前迈进的吗?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漫长而艰难的发展道路上的一站,过了这一站,我们还要接着往前走,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2016精彩纷呈的里约奥运会已经结束,昔日的“东亚病夫”,已成为世界上的体育大国。我们从只有一位运动员参赛,到416位健儿参加26个大项、210个小项的比赛,从田径项目上的孤独身影,到兵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射击、体操等领域的全面开花,奥运金牌的光辉照耀着中国。看着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在里约体育场馆,作为服务于基层农商行一名普通员工的我,也深深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本届奥运会中国民心态的成熟自信,让爱国情感更趋深沉理性。在许多年轻一代的眼里,代表祖国出战,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放弃英国国籍代表中国出战的华天,在里约获得马术三项赛第八名,创造了中国马术征战奥运所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当有媒体问华天:只有你一个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马术比赛决赛,会孤独吗?他的回答是:一起战斗的还有我的祖国。是的,奥运健儿身后,站立着的是13亿走向自信自强的中国人民。有他们在,体育健儿永远不会感到孤独;为他们而战,世界一定会见证更多中国精彩。
女排精神代代传,从1981年获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以来,作为我国三大球率先走向世界的队伍,中国女子排球队九次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代代相传的女排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运动员前仆后继,为国争光。
中国女排的奋斗精神历久弥新,这种精神不只属于中国体育,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四年一届的奥运会、通过每一场比赛、通过每一次扣杀与救球,把坚忍不拔、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传递到下一代手中,让传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年轻一代的手中有无限可能。但是多少人说着梦想,却不过是空想,唯有挫折中前行、不磨灭初心,梦想才有价值。在国人眼里略显沉闷的里约奥运,在后半段终于被“女排精神”点亮,正是因为女排姑娘们让人看到,在历经繁华、走过低谷后,“女排精神”在里约写下了最新的版本。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经历风雨,恰如歌中所唱的,“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才能慢慢实现”。
女排精神首先是爱国精神。爱国不需要空谈,爱国需要行动。郎平可以在国外悠闲地生活,可以大把地捞钱,可以任性地美容、种花养草,但她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创业,“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根在中国,在中国女排处于低迷状态时,祖国需要我”,仅此一句,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心中的英雄!
奥运之美,绽放在体育健儿们 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中。总书记深刻指出:“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高手云集的奥运赛场上,没有“一分一分咬牙顶”的顽强坚持,何来女排冲出“死亡之组”、勇夺冠军的惊喜与奇迹;缺少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大男孩”孙杨也无从克服困难奋力摘金夺银。从女将钟天使和宫金杰为中国实现自行车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乒乓球队包揽四金傲视群雄,拼搏精神激励着奥运健儿们奋勇向前,不但构成赛场上一道闪亮的风景,也生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
近几年,国内舆论环境更加理性成熟,大家不再唯金牌论,更多的关注运动员是否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竭尽全力超越自己,所有人也尽情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与幸福,这也正是奥林匹克精神所在。其实,反思我们的工作也如此,组织工作绝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迎接检查、通过考核,拿名次、争先后,而是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优化党员队伍、使党的理论政策深入人心,从而使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各社会阶层和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我们只有对组织工作的定位有一个准确、深刻的认识,才能使工作不跑偏,认真负责对待工作。
当运动员克服伤病、年龄等困难,顽强地站在赛场上拼搏的时候,深深地震撼、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任何人都会在工作中都会遇到难题,作为基层组织工作者,同样也面临许多困难,例如,党员队伍年龄、学历、职业参差不齐,乡镇工作随机性强,突发事件多,工作纷繁复杂等等。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懈怠工作的借口,我们的工作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针对每一道难题,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真正落实各项工作,在自己的“奥运战场”上迎难而上、挑战自己。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大家会对世界纪录的刷新、极限的突破有更多的期待,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包含了对新的极限的冲击、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是的,打破常规、要求进步是我们本该有的干劲与冲劲,工作不能满足于现状,上级要求什么干什么,机械地完成工作,我们不仅要干好,更要思考有什么需要突破和改进的地方,切合实际地创新工作方法,在贯彻上级政策和精神的同时,求新求变,开创新的途径,建立新的载体,通过丰富的工作内容更好地吸引广大党员和群众,扩大基层组织工作的影响力。
奥运赛场上,永远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参赛运动员背后都有教练、医疗、技术团队支持,团体比赛更是如此,团结一致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内涵,中国也有古语: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身为组织工作者,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动员各方力量做好组织工作,而我们工作的目的也在于团结所有人,凝心聚力投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
工作就像一次奥运之旅,我们的目标是强基固本,强壮党的根基,提高党组织的“免疫力”和“战斗力”。在工作中遇到诸多障碍时,要有克服难题的信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工作不能得过且过,要有改变突破、不断进取的决心。我们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才能团结鼓舞更多人,万众一心,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