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
20xx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2
自7月22日以来,驻乡村振兴服务队第一时间集合队伍,统一思想,树立“入驻即开工”的工作理念,迅速转变工作角色,扎实做好前期调研、对接联系等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针对服务队工作如何开局、如何开好局这一课题,我们认真思考和谋划,确定了“谋定而后动”的思路,并迅速铺开各项工作。
(一)学习先行,在交流思想中深化认识。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以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员学习,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市委和区委相关会议精神,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农村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编印《乡村振兴名词释义》(第一期)、《乡村振兴先进经验杂谈》等学习材料,制定《服务队学习制度》,并要求每名队员建立学习档案。集体学习后,每一名队员谈认识体会,在学习交流中加快工作转轨、思想融合,也帮助队员尽快掌握情况、熟悉工作、融入氛围。同时,先后与镇政府领导就乡村振兴有关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共识、密切协作,为下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明确分工,保障服务队高效运行。为确保服务队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运转,统筹考虑干部熟知领域和工作特点,对乡村振兴服务队内部职责进行明确,成立了综合组、组织组、项目推进组三个工作任务小组,工作任务组主要围绕保障工作运行、完善组织机构、推进项目落地三个方面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压实了工作责任。
(三)深入调研,推进工作稳步开局。在前期学习研讨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人口情况、产业经济、党组织建设、村级工程项目情况、历史文化、前期帮扶情况、村级工程及项目推进情况、村内当期亟待解决问题、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等8个方面的调研提纲。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全体队员到联系的10个村居及所在片区进行详细调研,进村入户掌握第一手资料。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4
xx村委会是xx镇的贫困行政村之一,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xx村“两委”立足村情积极探索和实践,抓住民生根本,聚力乡村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了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一、基本情况
xx镇xx村委会距xx市区4公里,村委会下辖8个自然村,9个村小组,有住户254户,人口987人,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921人,占总人口的95.4%。属全市12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之一,全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89户、319人,占总人口的33%,于20xx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xx村党总支共有党员67名,设立有4个党支部。近年来,xx村“两委”以基层党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办事公道正派、能力强、有威望的党员和群众充实到了村“两委”中,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高票选举出连任多届的村党总支书记,同时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加强党的领导。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力度。三是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加大智慧党建在农村基层的推广使用力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提高工资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四是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村组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健全完善乡村治理制度。紧扣脱贫攻坚工作中反映出来的村民较关注的农村低保、危房改造、临时救助等问题,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重点聚焦乡村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与时俱进建章立制,让公序良俗有规可依,移风易俗有章可循。一是层层召开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围绕“四会一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规民约)对《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进行了修订,对村组殡葬改革、厕所革命、自来水管理、村道管护、整洁村庄、绿化亮化等管理制度进行了健全完善,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树立婚育新风,使xx村逐步树立起村组用制度管事、村民遵制行事的规则。二是在全村9个村小组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到移风易俗、客事办理各个环节的主体作用,专门负责对本村客事办理进行组织和监督。同时,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红白理事会管理工作,带头执行红白理事会规定,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乡风。强化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红白理事会的指导、监督、管理力度,培育广大群众自觉移风易俗、遵守公序良俗共享文明新风尚。
(三)切实推进乡村建设。一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按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评定标准,积极开展以村委会创建精品示范村“六有”、村小组创建美丽村庄“五有”、农户创建“三美带头示范户”的示范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创促建,推动乡村振兴。二是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开展好村组村庄、产业、道路等方面建设规划,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乡村建设。三是加强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延伸覆盖力度,落实好路长制保障村道路畅通,加强村小组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四是因地制宜开展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措施,健全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五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村小寄宿办学条件,抓好常态化控辍保学。提升村卫生健康管理水平,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工作。
(四)不断推进依法治村。建立村民道德讲堂,开展“红黑榜”评比活动,挖掘和宣传村内的孝老敬亲、“文明家庭”等典型;评选模范榜样,让村民随处都能受到熏陶;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卫生清理等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村口义务值守;组建了篮球队,左脚舞队,每年举办农民文化体育节,充实了村民的生活。加强法律进村工作,选取一批懂法律、政治素质好、宣讲水平高的村民,引导并培训其担任“法律明白人”,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推动xx村形成了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依法治村氛围。
(五)努力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xx村立足稳定增收目标,清理盘活村内各类资产资源,建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资产性经营活动,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了产业带动、资产经营、股份合作等集体经济发展增收模式,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村共种植花椒3000余亩,种植软籽石榴33亩3080株,全村有肉牛、黑山羊养殖户近10户,肉牛存栏100多头,黑山羊存栏800多只;有一百多人外出务工经商创业。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从的1700元到20xx年已达17240元,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空壳”零效益到20xx年收入达12.87万元,让村党组织有能力、有财力投身于乡村治理和建设。
三、经验成效
(一)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全村所有小组道路全部硬化为水泥路,村内户外道路已全部硬化,建垃圾填埋场1个,排污沟400米,种植绿化树500棵,垃圾池16个,垃圾焚烧炉2个,垃圾箱2个,购买垃圾桶260个发放到农户。新建及改造卫生厕所222座,已全部投入使用,全面完成旱厕拆除工作。目前,20xx年9个村民小组垃圾清运费每人每月24元,已全部收交结束。制定了环境卫生四项制度,实行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房前屋后由农户负责包保,村间道路到户包保,平时保洁员清扫,每月1日为全村大清扫日,并充分利用红黑榜进行每月的包保情况进行亮相,形成村委会监督各小组,各小组互相监督,小组长监督各农户,农户互相监督的监督检查机制,各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二)服务群众更加贴心。xx村积极利用微信交流平台,村委会与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建立微信群,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与党员建立支部交流群,村民小组长与村民建立小组交流群,每个群里都有负责人和信息员,定期将村委会的动态、活动通知、典型事迹等上传至微信群。进群后,党员、群众可轻松获取村委会建设和服务方面的最新资讯,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项事务的办事流程、反映问题并寻求服务,还可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村民交流,加深邻里之间的交流。工作人员也可通过微信及时解答村民的问题,做到村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有事在微信群反映,没事也进群聊聊”已成为xx村大多村民的习惯。
(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发扬。xx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清幽的自然景观,勤劳善良的xx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地发展,创造着属于人类、也属于自己的文明。xx村通过深度挖掘突出的历史遗迹、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从“石阶回梦-古石梯”到“幽谷欢歌-响水河”,一段段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一处处历史悠久的.古迹,每一处都蕴含着文化,每一寸都承载着乡愁,如今成了独一无二的“xx十二景”。借彝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开展相应传统活动,讲好传统村落故事,传承彝族特色文化,让村落活起来。如今,xx这个彝族传统村落正逐步成为当地一张亮丽名片。
(四)乡村治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理事会协商议事,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驻村工作队牵头,与xx司法所联合,免费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岗和法律服务宣传员,建立法治讲堂,每年开展法律宣传4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00多人次。加强平安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矛盾纠纷化解率100%,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近5年来,xx全村未发生越级上访事件、未发生刑事案件。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5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全面加快我乡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实现全年目标,根据《xx县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围绕县委“xxxx”战略,结合我乡实际,就逐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快实现人才振兴
(一)选好“领头羊”。利用农村“两委”换届回头看的机会,对新一届“两委”干部工作能力、威信、群众认可度、解放思想程度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同时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尤其是班子年龄结果较大的村。
(二)建好“在外”人才库。把科学识别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本土人才库,收集本土在外优秀人才,加强日常联系,鼓励返乡创业。
(三)鼓励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挖掘村内能工巧匠,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村熟的优势,鼓励他们参与乡村治理,自主创业,把农村闲散劳动力汇聚起来,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组织实施好强筋麦“两个一万亩”种植大方建设。xx乡在把准粮食功能主产区定位的基础上,采取对上争取和对外洽谈“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106国道两侧分别组织实施县农业农村局20xx年度强筋小麦一万亩和“济麦44号”优质强筋小麦订单式农业一万亩,共涉及17个村,惠及群众近2万人。
(二)巩固提升“果蔬小镇”名片。一是推广“小拱棚”蔬菜种植。xx乡“小拱棚”蔬菜种植基地位于西目寨、东目寨、后王庄、仁义庄,主要采取辣椒、甘蓝“两茬连种”和甘蓝、西瓜、甘蓝“三茬连种”等种植模式,每亩纯收入可达1万元,该项目投入小,易复制,预计年底可推广至3000亩。二是搭建“院校合作”平台,建立博士生实验基地。邀请xx工程大学园林学院王xx教授一行,对xx乡水木红颜草莓种植基地和河北华柇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稳步推进仁义庄“千亩湿地”项目建设。与广宗县辰光集团签订协议,投资1000万元用于仁义庄千亩湿地开发建设。一期工程,xx集团开发利用坑塘、集体土地200余亩,开展鱼类养殖、特色中药材种植,预计年总产值达900万元左右。二期,公司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造高标准民宿和颐养中心项目,推进仁义庄千亩湿地发展提档升级。
(四)xx村玫瑰花种植基地。依托县玫瑰花种植基地,在西目寨村西,建设占地20亩的玫瑰花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大棚19座。
(五)招商引资促进闲置资产“再生”。充分利用关停企业和闲置土地开展招商引资,对接xx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多次到乡原xx厂区考察,该公司将投资1.5亿元用于高速公路护栏板及智能扒架生产销售,年利税3000万元,实现闲置、空闲厂房土地“再生”。
三、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做到乡村生态宜居
(一)打好“整治仗”。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确保各村生态宜居。二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契机,稳步推动“厕所进北屋”专项行动,现已在4个村进行试点推广使用,并确定后大槐树村整村推进。三是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工作。全乡累计建设污水处理站点22座,其中,前大槐树和后大槐树村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可有效解决周边8个村一万多名群众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村庄卫生整治成果得到有力保障。
(二)打好“保护仗”。一是摸清底数。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在全乡范围内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开展“地毯式”排查,逐一建立问题台帐并进行跟踪销号。二是长效管控。充分利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鼓励举报等措施,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企业和个人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全乡耕地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打好“发展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通过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村级带头人、致富能人、村级大户、能工巧匠等共同参与,带动群众增收。
四、推进移风易俗,转变落后思想
(一)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巩固提升各村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惠民功能。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和扶持农村乡土文化能人“搭班子、建队伍”,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
(二)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好红色资源保护,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支持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农户、美丽庭院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乡范围内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6
20xx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7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8
一、基本情况
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也是5年过渡期的第一年,我镇扎实开展各项衔接工作、成效显著。xx镇地处xx市东北部,距城区15公里,秀丽梓江蜿蜒北来,穿境而过,全镇区域面积9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94.15亩,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11元。我镇正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确保实现乡村振兴全覆盖。
二、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全力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每季度开展1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机制,全覆盖排查所有农户,并严格按照监测户识别程序开展认定,6月新纳入监测户1户。建立764户脱贫户、监测户结对帮扶机制,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5个脱贫村和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共18人。并严格落实管理考核、经费保障支持和关心关爱等政策。全力聚焦农户“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等关键指标对标补短,落实兜底保障1147人,不断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2、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序推进。一是通过发布招工信息、上门工作交流,发动易地搬迁户有劳动能力户外出务工或就近务工方式切实增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收入,确保收入增涨且稳定无返贫现象发生。二是通过召开坝坝会、座谈会等方式,制定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管理办法,并公示上墙,确定人员管理和维护,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3、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常态化帮扶机制。定期对全镇低收入人群进行排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或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人群按程序及时纳入低保保障。20xx年xx-xx月全镇共103户、135人按程序纳入农村低保保障,4户5人按程序纳入城镇低保保障。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解决其家庭暂时性经济困难,20xx年xx-xx月共救助20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94300元。
(二)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面貌
我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围绕“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目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实、规范运行、长效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环境质量,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目前已实施整村推进厕所革命项目1726户(20xx年完成741户),投入勾背式垃圾箱195个,人居环境水平大幅提升。
(三)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衔接
面临传统农耕模式产出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新情况和大量土地被撂荒、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生产的能力低的新问题,基于梓江的天然优势资源,我镇准确提出了建设“梓江明珠美丽xx”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探索出了一条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人才建设“三步走”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1、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以加强组织建设为重点,着力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成效。一是在创新机制中彰显组织力。“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厚植梓江流域区位优势,成立了xx镇乡村旅游发展党支部和产联式生猪产业园党支部,让各村的“单打独斗”变为“统一行动”,有效保证了产业的多样性和规模化;二是在党员教育中彰显组织力。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充分发挥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不断激发干部群众携手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内生动力;三是在选人用人中彰显组织力。通过换届实现大年龄、低学历“两个直线下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
2、产业发展繁荣乡村振兴之“根”。产业兴则经济兴,立足自身农业大镇实际,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产联式合作社为切入点,整合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加强组织引导,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围绕“规模成片、优质高效、绿色生鲜”目标,引进优质业主、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青花椒、蔬菜种植、中药材、金牧粮牧草、香桂等多种作物的种植,打造梓江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二是构建“产联式”发展模式。正在构建“公司+村集体+联合社+农户寄养”的产联式发展模式,在xx镇大垭村、大庙村发展生猪养殖项目,建设55000、年出栏24000头的规模育肥猪场,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投产;三是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机械化耕种唤醒沉睡的撂荒地,推进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利益共享,推广“公司+农户”、“种管收”理事会等合作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性服务组织。
3、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之“枫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而乡村旅游是xx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全面启动梓江流域乡村旅游整体规划。一是科学规划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建立“企+村+民”三方合股模式,同时兼顾各方利益,深入挖掘xx“帝师祖宅四合印”等旅游资源,打造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示范带;二是夯实基础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目前梓江桥头休闲文化广场项目建设、井江村“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力推进;三是加大宣传打响xx旅游知名品牌。通过各官方媒体、自媒体发布xx镇乡村旅游信息,成功打造“芍药春天”“向日葵花海”“轿顶山红高粱”“大地民谣演唱会”系列梓江特色农旅活动,正积极参加“诗酒之乡运动xx”20xx年中国全民健身走大赛,新晋旅游资源大镇格局正在形成。
4、人才建设传承乡村振兴之“魂”。一是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乡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二是推动扶贫干部向振兴先锋转变。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努力把全镇党员干部锻造成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能成事”的“铁军”,把到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三是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坚定不移跟党走,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动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是xx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要深挖xx生态优势,形成磅礴人气,以此拉动城区居民到xx消费、娱乐、休闲。一是要强化规划引领,启动实施梓江流域乡村旅游整体规划,以基础完善、业态多样、服务周全为重点,采取引进新项目建设、个体户联合兼并重组相结合,开发休闲农业、农耕体验、生态旅游、体育运动、文艺创作、休闲度假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形成有规模、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乡村旅游项目。二是要建立“企+村+民”三方合股模式,兼顾各方利益,实现旅游景区、业态更新、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多方共赢,打造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示范带。三是要建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承办全市性旅游、集会活动,举办梓江休闲、亲近自然、体育锻炼、棋牌竞技等主题集会。
(二)巩固提升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兴则经济兴,我们要在禁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的基础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利用好xx的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打造酒粮种植基地、丰富鲜活果蔬产品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围绕“规模成片、优质高效、绿色生鲜”目标,突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高效化、品牌化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绿色蔬菜、优质水果,努力打造梓江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二是要适度规模发展现代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组织+保险”利益链接机制,打造生猪、肉牛、活鱼和小家禽产业示范点。三是要注重适度深加工,提升质量效益,打造区域品牌。
(三)鼓励外出就业回乡创业。一是要引导外出务工,通过发布招工信息、加强就业指导和鼓励老工带新工等办法,再鼓励青年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外出创业。二是要鼓励回乡创业,以规模种养、乡村旅游为重点,争取一批回乡创业项目。切实搞好回乡创业引导和服务工作。三是要加强职业培训,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个人自愿的原则,紧贴市场需求,为农民工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培训。
(四)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发展。加强集镇硬化、美化、绿化、亮化、静化、清洁化管理。实施乡村旅游计划,以儿童游乐、基础提升、休闲观光、体育锻炼、餐宿服务、棋牌垂钓等为重点,努力引进科学规划、游乐投资、景区建设等企业共同打造以梓江流域为重点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9
20xx年,xx乡紧抓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狠抓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止返贫监测。严格按照国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各项操作要求和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的各项日常工作,持续推进我乡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提升。进一步做好“xx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推广使用工作,积极向群众宣传推广,确保农户准确高效申报,拓宽群众自主申报渠道。强化预警信息处置。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网格员等作用,不定期对所有农户以及县级反馈的预警信息,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20xx年收到县下达的一次预警信息为20xx年xx月-20xx年xx月防止返贫致贫部门预警信息,共117个人,方边村10人、柳畈村2人、闵山村42人,泥潭11人,xx人,上畈25人、xx人、土库3人。均已开展入户核查,并填写了预警线索处置表,各村均未发现返贫致贫人口。强化问题数据整改。结中排查、督查暗访、数据比对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数据,及时进村入户予以核实,并在信息系统中及时修正。
二是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坚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对20xx年省、市、县脱贫攻坚督查暗访、考核评估等发现问题开展“回头看”,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分村分网格开展常态性排查,确保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20xx年上半年职校生雨露计划正在按照要求进行摸排。
三是抓好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工作。20xx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目前已下达三批,xx乡第一批项目共7个,涉及6各村,分别为:xx村薏仁米加工、闵山茶旅观光项目、xx村中药材种植项目、方边村中药材种植项目、上畈易地扶贫搬迁农业发展基地项目、下潭易地扶贫搬迁茶果基地和xx村易地搬迁点人饮提升及道路排水沟建设工程项目,目前均已开工,都在有序建设中。第二和第三批项目已接到县下达通知,已将通知发给各村,并要求各村准备前期的公示公告。
四是抓好稳岗就业和金融扶贫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和电话访问等形式,对乡内16-59周岁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专项调查,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监测户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帮助支持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同时,乡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坚持定期调度,严控贷款逾期风险。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0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X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业也大都是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因此,我市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走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努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真正使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X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第二,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争取建立院士站、博士后流动站,积极引进一批前沿科技站位高的外脑群体。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第三,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聚焦精准,持续发力。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级和乡镇层面的“盖被”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强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重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改造,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1
今年以来,大家坚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二十字”总想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整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牧村“三变”改革等着重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农牧村发展、农牧民增收,主想做了以下几次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研究安排。始终坚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想领导为组长的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先后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全县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调整优化XXX次联村单位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选派XXX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及后进村第一书记(其中乡村振兴试点村X名),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二是紧盯脱贫攻坚,全面贯彻“一户一策”。用“过筛子”的办法对XXX次村(社区)开展困难户摸排工作,完善贫困户基础信息,规范建档立卡村贫困退出的有关资料,围绕产业增收、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潜在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全部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规划,并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规划与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乡村振兴着重工作和联村单位帮扶规划有机衔接,确保了帮扶措施有项目支撑、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退出验收准绳。
三是注重计划引领,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在全面贯彻“五次倾斜”的基础上,将县财政结转结余资金50%用于扶贫,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高起点谋划、高准绳建设,全力破解水、电、路、房、网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农牧村环境不美的问题。统筹整合资金XXX万元,编制完成了XXX次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计划》工作,确定了X次发展条件好、班子建设强、群众居住集中的村,启动了XXX项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XX次富民产业培育项目、XX次省市县美丽乡村及万村整洁示范村项目,确定的XX次项目预计XX月底全部建成。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整理修复、“多城同创”、全域无垃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配齐配全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网络,统筹推动城乡绿化美化亮化、老旧楼房风貌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提高,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四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发展特色产业。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加大细毛羊“两年三产”、黄牛冻配改良、牦牛复壮改良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复壮改良牦牛有XX万头,冻配改良黄牛有XX头,细毛羊穿衣XXXX万只以上。大力发展肉苁蓉、文冠果等沙产业,种植梭梭XXXX余亩、肉苁蓉XXXX亩、文冠果XXX亩、锁阳XXX余亩、藜麦XXX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XXX万亩。由县财政专列XXX万元资金,引领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积极谋划建设鹿文化产业园,加快“XXX”等系列生物保健产品的升级换代研发,精心组织开展“互联网+农牧业”和休闲农牧业开发等工作,推进绿色有机畜产品“进城”“上网”,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五是全面推动“三变”改革,着力激发发展活力。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6次村先行开展试点,以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源评估等工作,加快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发展模式。至目前,我县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资”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制定出台《肃南县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牧业设施确权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通了县级农牧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结合现实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变+乡村旅游”等新途径,有效推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六是培育文明乡风,优化治理体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对XX名第三届XX“榜样的力量”典型模范和XX户第一届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奖励。全县XX次农牧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借助“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好人墙等,褒扬好人好事、鞭笞丑行陋习,通过道德约束的力量,有力提高了农牧村的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是一个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复兴,广大群众的期待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县存在的主想问题是:一是计划引领作用缺失。目前,除制定了XX次村的乡村建设计划外,涉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容的农牧、民政、司法、爱卫、文明等有关行业部门和职责单位及各乡镇还没有完成相应的专项计划或方案制定,在引领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中缺乏统一性,对指导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全面准确,缺乏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项目部署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使项目资金在规划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整合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思维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部门单位、乡村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既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还有等、靠、想依赖思维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承接主体不强。全县涉农龙头企业不足,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个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强、农牧户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下一步,大家将以此个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安排新想求,仔细学习借鉴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县委负总责、乡村抓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职责人、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职责制和工作机制,坚强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进取对表、积极作为,把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部署,想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四次优先”具体想求贯穿于思路确定、政策出台、职责落实、措施落地等方面,着力推进农牧业全面转型、农牧村全面发展、农牧民全面进步。
一是坚强计划引领高起点布局。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现实需想等,严格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总体计划,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真正体现次性特色。坚强分类推动,对于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的中心村,在壮大富民产业的同时,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步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中心村;对于城郊村,按照城市准绳改造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和随着人口转移迁出逐步萎缩的行政村,以环境修复治理为着重,全面打造农牧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紧紧围绕市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安排,先期启动实施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服务产业融合带、避暑休闲度假带,以“四带”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二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加强各方协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以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体系,将“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按照区域型和产业型两次类型,大力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培育力度,持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培育XX次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红色教育型、传统村落型、民俗体验型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打造XX家乡村精品民宿,发展XX户以上品牌农家乐。
三是坚强高准绳整理城乡人居环境。以垃圾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改圈改厕、绿化保洁为着重,推进环境整理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加快XX次集镇和XX次农牧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及XX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扎实推动厕所革命,规划3年内新、改建厕所XX座(A级厕所XX座、其它厕所包括农牧户“早改水”厕所XX座),其中20xx年新、改建旅游厕所XX座,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和游客服务的软肋。坚强农村人居环境整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统筹,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建设,每年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力争20xx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示范村达到XX%。
四是坚强高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着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涵养文明乡风,坚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高组织力为着重,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持续推进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广泛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主想内容的八城同创活动,切实强化村民谨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推进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2
xx村位于xx镇南部,距县城约20公里,距xx镇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3.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50亩,林地面积7850亩,水域面积160亩。辖18个村小组,总人口1106户3530人,村干部6人,党员57人。主要产业为烟叶、白莲、翻秋花生、水稻、大棚蔬菜等。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脱贫户142户523人,监测对象17户65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是4户18人,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有13户47。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工作部署,20xx年第二季度,xx村继续保持政策稳定、坚持“四个不摘”,在持续做好“三业提升”的基础上,紧扣住房保障这一重点,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四个不摘,政治站位有高度
(一)拧紧履责担当责任链。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统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成立以驻村领导为组长,驻村干部、村干部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组。落实“包村指挥长”制度,建立每周专题研究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长效机制。拧紧驻村领导、挂点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多级一体责任链条。
(二)筑牢政策保障防护墙。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帮扶政策连续稳定。推进资源向乡村振兴聚集,围绕产业、基础设施等重点,科学谋划20xx年项目库,及时对接落实批复项目。全村20xx年项目库谋划项目4个122.7万元。截至目前,已批复项目一批次2个32.5万元,分别是秋口烟叶产业发展配套烤房项目(26万)和xx村寨下垅农业发展配套机耕道建设(6.5万),目前已完工。第二批次批复项目1个45万元,为xx村平塘灌溉工程,该项目目前已开工。
(三)建强结对帮扶主力军。建立驻村领导牵头、驻村干部督导、村干部包片工作机制。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好用好管好乡村党组织带头人。坚持每周五帮扶日制度,推行三段式工作法,配备信息录入员一名,为三类人员等重点对象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镇村及工信局共计33名帮扶工作队员实现对脱贫户及三类人员帮扶全覆盖。
(四)用好监管督导指挥棒。针对镇级每月下发的考评工作要点,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村书记对村干部帮扶情况负责,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对帮扶单位干部帮扶情况负责,驻村领导对全村帮扶工作负责。采取资料集中联审、随即上户抽查等形式,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工作不到位,驻村领导对其进行约谈提醒,造成不良影响的,上报镇级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政务处分。同时,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紧盯三类人员,防止返贫有准度
(一)三线并行精准筛。一是农户申报。利用村务公开群、政策宣传栏等载体,加大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农户自主申报二维码宣传力度,方便群众自主申报。二是干部摸排。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结合疫情防控、社会综治工作,乡村两级实行网格化全面排查,动态发现重点对象。三是信息比对。针对县各行业部门信息对比分析反馈的预警信息,对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进行上户核实,积极构建群众申报、干部摸排、数据比对“三线并行”监测机制。
(二)三级研判精准纳。一是村级研判。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上户核实,每月进行一次三类人员情况梳理与研判,拟纳入的按要求上报镇振兴办。二是镇级复核。对摸排发现对象,配合镇乡村振兴办调查组复核,通过上户调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全面摸清重点人员综合情况。三是县级反馈。对县级产业、就业、低保、医保等行业比对反馈信息进行核实,及时准确掌握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及时上报,做到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今年以来,全村共新识别纳入三类人员3户14人。
(三)三措并举精准扶。一是明确帮扶干部。村里三类人员统一由驻村领导、村书记、驻村干部具体帮扶,压实镇村主体责任。二是制定帮扶计划。对所有三类人员情况进行梳理,因户施策制定后续帮扶计划,找准帮扶着力点。三是落实帮扶举措。有劳动能力的,落实产业指导、公益性岗位、交通补贴、介绍务工信息等帮扶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依规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开展扶志扶智;对突发严重困难的,落实临时救助、帮助申请防贫保险等。
三、突出“三业”提升,激发动力有温度
(一)产业发展提质效。巩固烟莲稻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翻秋花生等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健全“三金一技一红利”利益联结机制,xx村大棚蔬菜基地累计带动脱贫户30余人,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坚持翻耕育苗保存量,探索退果退渔扩增量,推行“六个统一”提质量,全村落实早稻面积620亩。目前,全村共动员带动帮扶对象种植早稻37户92.7亩,烟叶2户79亩,油菜33户66.7亩。
(二)充分就业稳增收。围绕“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目标,实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带动就业、集体经济吸纳就业六轮驱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不少帮扶对象外出务工受影响。对此,xx村抢抓春节期间重要时机,通过微信公众号、印发宣传单、上户动员等方式,加大务工政策及岗位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现场招聘会、企业务工环境参观等活动,因人送岗,提升就业。今年来,全村累计为园区送工20余人。保持环境保洁员、河道保洁员、生态护林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总体稳定,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18人,目前全村帮扶对象劳动力转移就业外出务工241人。
(三)鼓励创业强保障。结合脱贫户自身条件及发展意愿,做好帮扶规划,鼓励其返乡创业,通过开设店铺、发展特色种养、从事电商新经济业态等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完善金融帮扶政策。大力宣传推广“农业振兴信贷通”,对有发展需求的农户进行全面摸排,通过政府贴息形式,解决脱贫群众发展生产中的资金难题,帮助其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村累计发放农业产业振兴贷24户119.9万元。
四、围绕住房安全,解决问题有速度
(一)全面开展摸排。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村干部例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住房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筑牢底线意识。同时,突出防范重点,下沉一线进行摸排,坚持常态巡查、动态监控相结合,防止住房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突出农民主体。多方位加强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农村房屋安全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引导工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房屋安全意识,提高排查整治房屋安全隐患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以拆促修的方式,鼓励引导农民自主拆除存或修缮在安全隐患的季节性生产用房、杂物间,对新建房屋统一规范面积和房屋风格,突出农民群众在农村房屋整治、环境提升中的主体地位。
(三)抓实问题整改。对摸排发现的房屋因户施策制定整改举措。一是拆除一批。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对安全等级为D级且无维修加固保留价值的危旧土坯房、搬迁户应拆未拆的老旧房予以全面拆除。二是劝离一批。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要求,对辖区内的“老人住老(危)房”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采取搬进自有安全房、投亲靠友、集体房屋过渡等方式,不落一人进行劝离安置,确保其住房安全。三是修缮一批。对主体结构安全、结构完整的空心房,进行维修加固,并重新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确保住房安全等级达到B级以上。四是防护一批。立足赣南客家宗族习俗实际,对周边安全隐患未消除的公共宗祠、厅堂等房屋,设置安全警示牌,督促提醒宗族尽快予以修缮。
截至目前,全村共劝离老人住老房3户,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5户,修缮并张贴标识牌23处。全村彻底消灭了老人住老房、农户住危房情况。
五、推进政策落实,成效巩固有力度
安全饮水持续稳定可靠。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现覆盖全村所有村民。每年开展水质鉴定,确保水源水质安全,农户安全饮水率达100%。
健康帮扶筑牢返贫防线。落实“保障线”和“3+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推行重大疾病专项免费治疗和慢性病门诊审批制度。村级卫生室按时坐诊,提升村级卫生医疗条件。
教育帮扶资助应享尽享。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联系,全面梳理脱贫户家庭子女就学情况并建立基本信息台账,积极争取落实寄宿补贴、“雨露计划”等教育帮扶政策,扎实开展控辍保学行动,着力解决脱贫学子家庭教育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助推教育公平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xx年,全村为秋季申报“雨露计划”25人次、3.75万元。全村未发生一例因贫辍学现象。
兜底帮扶改善“底线民生”。严格按照“村民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审核、民政审批、公示与发放”程序公平公正精准识别低保对象,推动低保与脱贫成效巩固拓展有效衔接,并建全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应保尽保、一户不少”。截至目前,全村兜底保障农村低保人口96户180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81人,农村低保政策在巩固脱贫成效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社会帮扶弘扬新风正气。健全脱贫激励机制和反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用好爱心帮扶超市载体,以积分兑换形式引导脱贫户培育良好家风、参与环境整治,实现帮扶与扶志并举。
六、汇聚攻坚合力,乡村振兴有广度
能人带动助力加快振兴。全面落实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工作部署,坚持“四个一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三请三回”,把外出的乡土人才请回来;把村“两委”中思路活、劲头足、办法多的干部用起来。以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为载体,积极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村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5名。黄上游、黄锡文等脱贫户成长为种植大户、致富能手,发展烟叶面积超80亩。
“三个顾问”强化人才支撑。发挥好“法律、技术、财务”三个顾问作用,通过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形式提升普法实效、促进社会和谐;通过提供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政策指导,增强群众致富本领;通过指导村居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加强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增强基层组织内生动力。邹贤秀等农户纠纷问题在法律顾问的参与下,获圆满解决。
移风易俗弘扬乡风文明。深化帮扶扶志感恩教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开展“道德讲堂”“创业论坛”“感恩奋进”等系列宣讲活动,弘扬文明乡风;组织开展农民趣味运动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改革纵深推进,成为全省名片。
环境整治建设秀美乡村。全域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落实了环境整治经费、组建工作队伍。选聘村庄专职保洁员18名,设立生活垃圾收集点12个,垃圾桶98个,做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常态化。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建立河道综合整治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推进“厕所革命”,实施“清洁家园”工程,落实“门前三包”,开展“文明清洁户”“乡风文明模范户”评比活动,建立全民参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3
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及省、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为指导,多措并举促进乡村振兴。
一、多措并举,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xx镇牢牢把握“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工作主线,立足长远,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完善人才工作制度,把人才振兴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人才振兴工作的领导,着力夯实党政人才队伍基础,确保人才振兴工作常抓不懈。积极抓好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水平,并积极开展人才工作座谈会,做好人才信息采集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同时,xx镇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同时切实抓好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知识更新培训,通过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专题研讨会、知识分子座谈会,抓好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和人才工作的科学民主决策。
二、拓宽思路,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xx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本镇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贡柑、三华李、优质稻、休闲农业等产业,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观光旅游首选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同时,xx镇引进霞兴xx集团生态生猪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完成征地540亩,计划总投资6亿元,将在xx镇打造一个xx地区标准的大型养猪产业园,计划养殖种猪1万头,肉猪30万头,定于xx月xx日举办动工仪式。
xx镇抚育生态公益林47458.6亩,平均59.7亩/户,产值约5585万元,20xx年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金97.6万元。辖内小水电12座,装机容量5300千瓦、年发电量1400万千瓦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xx年的5.92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8.13万元。
xx镇按照“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富民兴村产业。全镇种植贡柑4597.9亩、水稻5980亩、蔬菜472亩、三华李300亩、砂糖橘70多亩,以及毛竹33994.5亩等林下经济。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xx年的8797.6元增加到20xx年的10913.2元。
20xx年组织开展粤菜培训、柑橘种植、电商销售、三华李种植等各类培训1086人次。发放有机肥、种苗等农资4.866万元,成立电商助农扶贫服务站点1个。通过精准帮扶、技能提升、产业致富,带动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和实现就业45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xx年的5850元增加到20xx年的10430元,实现脱贫75户227人。xx、xx、xx、xx、xx五个村全脱贫。
三、对症下药,有序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xx村整顿工作。
根据摸排存在问题对症下药,已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坚决撤换“四不”支部书记1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六讲六比”作风建设,加强支部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强化xx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多管齐下加强对村级各类经费使用监管。严格规范村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聘请大政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审核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规范各类开支管理,有效解决xx村委会账务混乱问题。三是全面加强村级党建阵地建设,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已完成xx村委会新办公场所建设,预计20xx年7月可投付使用。四是强化综治信访工作力度,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加大日常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力度,积极破解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困局。20xx年xx月,xx村党支部顺利通过xx县委组织部软弱涣散整改验收,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xx镇从严抓落实,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发展党员、选人用人自查自纠工作。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坚持“三个在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两个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规范村“两委”办事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多措并举推进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一是通过公职人员带头拆带动其他群众配合拆,通过党员“设岗定责”协助做好拆除后“后半篇文章”。二是针对自身短板,积极与其他乡镇沟通交流,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寻求符合xx实际的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进度。三是结合“一线双联”“民情夜访”“组团服务、网格治理”扥活动载体,加大进村入户工作力度,班子成员带领团队利用晚上的时间进村入户宣传,做思想工作,谈心听诉求,动员群众主动支持配合。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4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永和乡脱贫攻坚开展情况报告如下,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工作开展情况脱贫攻坚工作
(一)落实责任不打折扣当前,我乡结合“两联一进”和“大走访、大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活动,走访群众,加强各项惠民政策宣传以及继续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一是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做到脱贫摘帽后,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不摘;二是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帮扶到人”的扶贫要求,进一步压实压紧帮扶、驻村干部责任,要求帮扶责任人及时更新户档资料;三是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力度,持续深化驻村工作队责任,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要求。四是扎实开展“1+n”帮扶力量暨“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每月召开联席会,落实联席会责任要求,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
(二)驻村帮扶持续推进一是结合“两联一进”、“大走访”活动,全覆盖入户走访贫困户评定脱贫质量,对脱贫质量不高的已脱贫户做好“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二是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党政一把手”走遍贫困村、贫困户的方案方针,我乡8个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各自负责村的贫困户进行全覆盖走访,乡党委书记对我乡149户贫困户中的120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走访,剩余的28户进行电话交流走访,其中联合村的高小林目前联系不上,已安排帮扶责任人与村书记、主任负责联系并调查了解基本情况。
(三)就业帮扶促农增收为切实提高永和乡脱贫户、群众增收,使他们收入能够稳定、不返贫,永和乡积极动员各村组织群众和脱贫户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招聘会,同时将现场招聘会引进永和乡。我乡组织50人次到黄埔大酒店参加现场招聘会。
(四)项目建设方面目前,我乡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项目有2个。其中,永和乡草坡村党参加工厂项目240万,现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12.8%。城沟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370万,按照县级领导的要求需要对项目规划内容进行从新编制。草坡村壮大集体经济100万项目,即札挞藏家农家乐打造,编制方案已完成并上报县上,由县上上报州上审核。涉农整合项目已全面开工,并在7月底前完成。乡村振兴工作: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要求,开展全域旅游环境整治村庄洁美行动,对全乡7个村村寨内外环境卫生,河道、道路沿线垃圾进行了大清理,同时将卫生保洁工作责任压实给村两委;按照村容村貌整治,对有碍观瞻,丧失功能的建筑物进行拆除,目前草坡村、斜坡村、联合村已全面按照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要求,对房屋进行撤除,并对村内空地进行绿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落实力度有所弱化。部分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到村开展工作的次数少,一些工作流于形式,未将“大走访”、“大调研”及“两联一进”做实,落实力度较弱。
(二)个别人员内生动力还需加强。我乡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政策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个别贫困户还存在,要钱要物,对扶贫工作产生了依赖性,还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
(三)老龄户中收入问题亟待解决。永和乡贫困户中因年龄超过65岁而不能担任生态护林员的,在此次清理过程中共有21户38人其中五保户4户4人。这些户生态护林员岗位取消后收入骤减,从而影响脱贫质量,给我乡的脱贫攻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社会矛盾。
(四)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目前草坡村党参加工厂项目240万,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12.8%,但是资金未拨付无法支付前期费用和项目进度款。城沟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370万,从新编制方案时间紧、难度大,对项目按期完成的进度将有所推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脱贫攻坚方面一是落实政策强宣传,结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加强与联系户的沟通,了解联系户的所求所需和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做好脱贫攻坚政策的解释,加强脱贫攻坚典型的宣传和推介,强化就业政策的宣传,积极引导脱贫户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确保收入稳定。二是通过“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活动核实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指标达标情况,对照20xx年最新指标情况逐户核实,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于不达标的情况及时梳理、因户施策、对标补短,防止出现返贫。三是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细化措施,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得到落实。四是对标省、州、县相关文件,继续做好档案资料规范整理,档案资料及时更新。
(二)乡村振兴方面一是结合我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示范村建设详规,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全力发展优势产业(花椒种植)、打造我乡的特色产业。二是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统筹有序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制定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具体行动计划,全面配套添置污水处理站、水源地保护、垃圾填埋场、垃圾池、垃圾清运车等收集设施,真正建立起户集、村收、乡运的办法,实现增点扩面。三是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抓手,积极继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民宿示范打造等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各村突出优势发展乡村特殊产业,鼓励引导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积极投身到乡村发展创业中,拓宽可持续增收渠道。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5
20xx年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首要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现就今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明确镇党委书记是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具体抓落实。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锚紧责任链。压实村两委的主体责任,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具体到点、落实到人;压实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实施,引导已脱贫人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和组织已脱贫人口参与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压实帮扶干部责任,贫困户脱贫后坚持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户不少于1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
二、巩固拓展成果,有序推进工作
1、扎实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期对所有已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了解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充分发挥村民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力量,对低收入人口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农村常住居民进行排查、识别。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重点关注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了镇村排查、县级审核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经排查截至5月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1793户2375人、特困人口662户674人、边缘易致贫户27户83人、脱贫户567户1753人。
2、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有序。完成了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首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的双丰村蔬菜大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8月上旬建成发挥效益。3月底前,完成了20xx年度形成的扶贫资产核查清算和确权工作;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3、完成总结和档案整理工作。完成了镇20xx年以来脱贫攻坚系统性工作总结和三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并审核后上报了县脱贫攻坚《篇》编辑部。委托档案整理第三方公司,扎实推进镇村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整理,目前镇级档案已经基本完成,村级档案分村推进。
三、突出衔接重点,接续落实政策
1、金融扶贫。全镇现有存量贷款408.7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2、光伏扶贫。加大对全镇10个光伏扶贫电站的现场管护,定期登录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实时排查解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告警、低效运行、故障损毁等问题,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稳定发挥效益。
3、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等人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返乡回流”、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岗就业。持续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录入国办系统。截至5月底全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8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18人。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总人数高于去年水平,确保应就业尽就业。
4、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林业等资金,开发保洁、宣传、巡逻等公益岗233个,其中光伏公益岗199个、人社公益岗7个、林业公益岗17个、乡村综合财力公益岗10个。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全面排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
2、持续跟踪监测。动员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为重点,持续开展跟踪监测,重点监测家庭收入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并与相关部门站所加强对接联系和数据比对,对因自然灾害、意外变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救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
3、强化精准帮扶。一是对于因病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及时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和帮扶范围。二是针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家庭现状、发展能力、实际需求和真实意愿,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制定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坚持提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决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
20xx年,xx乡紧抓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狠抓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止返贫监测。严格按照国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各项操作要求和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的各项日常工作,持续推进我乡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提升。进一步做好“xx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推广使用工作,积极向群众宣传推广,确保农户准确高效申报,拓宽群众自主申报渠道。强化预警信息处置。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网格员等作用,不定期对所有农户以及县级反馈的预警信息,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20xx年收到县下达的一次预警信息为20xx年xx月-20xx年xx月防止返贫致贫部门预警信息,共117个人,方边村10人、柳畈村2人、闵山村42人,泥潭11人,xx人,上畈25人、xx人、土库3人。均已开展入户核查,并填写了预警线索处置表,各村均未发现返贫致贫人口。强化问题数据整改。结中排查、督查暗访、数据比对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数据,及时进村入户予以核实,并在信息系统中及时修正。
二是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坚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对20xx年省、市、县脱贫攻坚督查暗访、考核评估等发现问题开展“回头看”,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分村分网格开展常态性排查,确保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20xx年上半年职校生雨露计划正在按照要求进行摸排。
三是抓好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工作。20xx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目前已下达三批,xx乡第一批项目共7个,涉及6各村,分别为:xx村薏仁米加工、闵山茶旅观光项目、xx村中药材种植项目、方边村中药材种植项目、上畈易地扶贫搬迁农业发展基地项目、下潭易地扶贫搬迁茶果基地和xx村易地搬迁点人饮提升及道路排水沟建设工程项目,目前均已开工,都在有序建设中。第二和第三批项目已接到县下达通知,已将通知发给各村,并要求各村准备前期的公示公告。
四是抓好稳岗就业和金融扶贫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和电话访问等形式,对乡内16-59周岁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专项调查,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监测户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帮助支持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同时,乡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坚持定期调度,严控贷款逾期风险。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2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xx年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xx年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xx年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3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永和乡脱贫攻坚开展情况报告如下,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工作开展情况脱贫攻坚工作
(一)落实责任不打折扣当前,我乡结合“两联一进”和“大走访、大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活动,走访群众,加强各项惠民政策宣传以及继续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一是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做到脱贫摘帽后,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不摘;二是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帮扶到人”的扶贫要求,进一步压实压紧帮扶、驻村干部责任,要求帮扶责任人及时更新户档资料;三是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力度,持续深化驻村工作队责任,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要求。四是扎实开展“1+n”帮扶力量暨“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每月召开联席会,落实联席会责任要求,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
(二)驻村帮扶持续推进一是结合“两联一进”、“大走访”活动,全覆盖入户走访贫困户评定脱贫质量,对脱贫质量不高的已脱贫户做好“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二是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党政一把手”走遍贫困村、贫困户的方案方针,我乡8个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各自负责村的贫困户进行全覆盖走访,乡党委书记对我乡149户贫困户中的120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走访,剩余的28户进行电话交流走访,其中联合村的高小林目前联系不上,已安排帮扶责任人与村书记、主任负责联系并调查了解基本情况。
(三)就业帮扶促农增收为切实提高永和乡脱贫户、群众增收,使他们收入能够稳定、不返贫,永和乡积极动员各村组织群众和脱贫户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招聘会,同时将现场招聘会引进永和乡。我乡组织50人次到黄埔大酒店参加现场招聘会。
(四)项目建设方面目前,我乡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项目有2个。其中,永和乡草坡村党参加工厂项目240万,现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12.8%。城沟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370万,按照县级领导的要求需要对项目规划内容进行从新编制。草坡村壮大集体经济100万项目,即札挞藏家农家乐打造,编制方案已完成并上报县上,由县上上报州上审核。涉农整合项目已全面开工,并在7月底前完成。乡村振兴工作: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要求,开展全域旅游环境整治村庄洁美行动,对全乡7个村村寨内外环境卫生,河道、道路沿线垃圾进行了大清理,同时将卫生保洁工作责任压实给村两委;按照村容村貌整治,对有碍观瞻,丧失功能的建筑物进行拆除,目前草坡村、斜坡村、联合村已全面按照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要求,对房屋进行撤除,并对村内空地进行绿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落实力度有所弱化。部分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到村开展工作的次数少,一些工作流于形式,未将“大走访”、“大调研”及“两联一进”做实,落实力度较弱。
(二)个别人员内生动力还需加强。我乡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政策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个别贫困户还存在,要钱要物,对扶贫工作产生了依赖性,还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
(三)老龄户中收入问题亟待解决。永和乡贫困户中因年龄超过65岁而不能担任生态护林员的,在此次清理过程中共有21户38人其中五保户4户4人。这些户生态护林员岗位取消后收入骤减,从而影响脱贫质量,给我乡的脱贫攻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增加了社会矛盾。
(四)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目前草坡村党参加工厂项目240万,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12.8%,但是资金未拨付无法支付前期费用和项目进度款。城沟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370万,从新编制方案时间紧、难度大,对项目按期完成的进度将有所推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脱贫攻坚方面一是落实政策强宣传,结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加强与联系户的沟通,了解联系户的所求所需和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做好脱贫攻坚政策的解释,加强脱贫攻坚典型的宣传和推介,强化就业政策的宣传,积极引导脱贫户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确保收入稳定。二是通过“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活动核实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指标达标情况,对照20xx年最新指标情况逐户核实,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于不达标的情况及时梳理、因户施策、对标补短,防止出现返贫。三是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细化措施,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得到落实。四是对标省、州、县相关文件,继续做好档案资料规范整理,档案资料及时更新。
(二)乡村振兴方面一是结合我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示范村建设详规,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全力发展优势产业(花椒种植)、打造我乡的特色产业。二是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统筹有序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制定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具体行动计划,全面配套添置污水处理站、水源地保护、垃圾填埋场、垃圾池、垃圾清运车等收集设施,真正建立起户集、村收、乡运的办法,实现增点扩面。三是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抓手,积极继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民宿示范打造等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各村突出优势发展乡村特殊产业,鼓励引导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积极投身到乡村发展创业中,拓宽可持续增收渠道。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4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系列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于后。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健全“三大机制”,防止返贫致贫。一是健全稳定增收机制。一方面,县财政年初预算3000余万元用于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发展xx黄羊、金银花、茶叶等农业产业,鼓励引导农户通过自主发展、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形式参与利益分配,获得收入;另一方面,落实技能培训、资金奖补、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扶持措施,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20xx年,全县累计开设公益性岗位3895人,可实现人均增收6000元;引导“三类户”外出务工人数达4.1万人,可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超去年同期水平0.5%。截至二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73元,同比增长13.4%。二是完善动态监测机制。组建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组成的帮扶监测队伍,对所有农户开展动态监测,县级建立20xx万防返(致)贫专项助困基金,对排查发现的“三类户”家庭,落实“一户一策”管理,分层分类开展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锁定“三类户”716户228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60户817人,已销号86户245人;边缘易致贫户404户1284人,已销号不再帮扶361户116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2户185人正在进行帮扶补短。三是完善社保兜底机制。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医保等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截至xx月底,全县低保兜底保障对象达8620户27807人,临时救助1031户2873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1.56亿元,切实守住了防止返贫致贫的底线。
(二)凝聚“三大力量”,用情接续帮扶。一是深入对接定点帮扶。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积极对接新一轮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省档案馆、省委网信办、xx水泥和省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先后选派6名帮扶干部常驻xx,其中,挂职任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1名、第一书记3名、工作队员2名,并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定点帮扶xx工作有力有序,总行200万元防返贫项目资金已开展发挥作用,其在xx实施的金融、教育、医疗、产业等各类扶持项目成效明显。二是扎实开展社会帮扶。积极对接香港社会各界扶贫促进会定点帮扶工作,首批7个项目带贫成效显著,捐资建设的赶场敬老院已建成投运,华润希望小镇已完成规划编制,即将进入建设阶段。与xx省xx市合作开展的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东西部协作事项正加快推动。三是接续推进驻村帮扶。今年xx月底,按照国省统一安排,我县对全县驻村帮扶力量进行了集中调整轮换,目前,新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xx月中旬,举办了为期3天的新一轮驻村帮扶力量出征仪式暨业务培训会,全县47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集结点验、誓师动员、充电补钙,为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三)突出“三大重点”,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围绕xx建设“生态经济发展高地”定位,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以国、省级园区创建为抓手,以种养循环为重点,全产业链发展xx黄羊、金银花、大叶茶、核桃、优质粮油等优势农业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存栏xx黄羊18.1万只,xx大叶茶、xx金银花、xx核桃基地面积分别达16.6万亩、18.6万亩和34.6万亩。xx黄羊、长赤翡翠米进入全国区域品牌价值前100强。二是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农”工作综合示范片部署,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推进、试点示范,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红光镇、长赤镇)、示范村10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0个、示范村20个,力争今年创建省级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5个,市级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10个。三是全面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充分运用扶贫领域工程项目清理、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等成果,分类摸清20xx年—20xx年各渠道用于扶贫领域的项目资产底数,开展确权颁证。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产权归属明晰、权利义务匹配、运营管护高效、受益分配合理、资产处置合规、风险化解可控”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产持久高效运行。xx月中旬,成功筹办全国加强中央衔接资金管理使用培训班,我县围绕中央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作大会交流发言,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各省局领导的高度肯定,承接了xx、xx、xx等多地学习考察活动。本周获国家乡村振兴局邀请,将为xx省xx县作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业务辅导。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重点人群监测帮扶。对新增的监测对象及时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对短期能补短完成的限时消除风险,风险长期存在的持续跟进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如期全面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并按照《xx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细则(试行)》,坚持全面覆盖、重点核查,坚持实事求是、动态监测,协同推进、分类施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对照时间节点,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加快推进掉边掉角农户搬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东西部协作、驻村帮扶等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三是精细谋划筹备各类考核。主动对接上级主管单位,提前掌握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和东西部协作考核内容,并对照考核指标分解任务到各相关单位,提前查漏补缺,确保考核取得优异成绩。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5
20xx年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首要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切实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现就今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明确镇党委书记是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具体抓落实。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锚紧责任链。压实村两委的主体责任,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具体到点、落实到人;压实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实施,引导已脱贫人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和组织已脱贫人口参与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压实帮扶干部责任,贫困户脱贫后坚持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户不少于1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
二、巩固拓展成果,有序推进工作
1、扎实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期对所有已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了解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充分发挥村民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力量,对低收入人口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农村常住居民进行排查、识别。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重点关注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了镇村排查、县级审核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经排查截至5月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1793户2375人、特困人口662户674人、边缘易致贫户27户83人、脱贫户567户1753人。
2、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有序。完成了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首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的双丰村蔬菜大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8月上旬建成发挥效益。3月底前,完成了20xx形成的扶贫资产核查清算和确权工作;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3、完成总结和档案整理工作。完成了镇20xx年以来脱贫攻坚系统性工作总结和三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并审核后上报了县脱贫攻坚《篇》编辑部。委托档案整理第三方公司,扎实推进镇村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整理,目前镇级档案已经基本完成,村级档案分村推进。
三、突出衔接重点,接续落实政策
1、金融扶贫。全镇现有存量贷款408.7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2、光伏扶贫。加大对全镇10个光伏扶贫电站的现场管护,定期登录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实时排查解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告警、低效运行、故障损毁等问题,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稳定发挥效益。
3、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等人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返乡回流”、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岗就业。持续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录入国办系统。截至5月底全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8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18人。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总人数高于去年水平,确保应就业尽就业。
4、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林业等资金,开发保洁、宣传、巡逻等公益岗233个,其中光伏公益岗199个、人社公益岗7个、林业公益岗17个、乡村综合财力公益岗10个。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全面排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
2、持续跟踪监测。动员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为重点,持续开展跟踪监测,重点监测家庭收入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并与相关部门站所加强对接联系和数据比对,对因自然灾害、意外变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救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
3、强化精准帮扶。一是对于因病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及时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和帮扶范围。二是针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家庭现状、发展能力、实际需求和真实意愿,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制定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坚持提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决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6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全面加快我乡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实现全年目标,根据《xx县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围绕县委“xxxx”战略,结合我乡实际,就逐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快实现人才振兴
(一)选好“领头羊”。利用农村“两委”换届回头看的机会,对新一届“两委”干部工作能力、威信、群众认可度、解放思想程度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同时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尤其是班子年龄结果较大的村。
(二)建好“在外”人才库。把科学识别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本土人才库,收集本土在外优秀人才,加强日常联系,鼓励返乡创业。
(三)鼓励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挖掘村内能工巧匠,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村熟的优势,鼓励他们参与乡村治理,自主创业,把农村闲散劳动力汇聚起来,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组织实施好强筋麦“两个一万亩”种植大方建设。xx乡在把准粮食功能主产区定位的基础上,采取对上争取和对外洽谈“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106国道两侧分别组织实施县农业农村局20xx强筋小麦一万亩和“济麦44号”优质强筋小麦订单式农业一万亩,共涉及17个村,惠及群众近2万人。
(二)巩固提升“果蔬小镇”名片。一是推广“小拱棚”蔬菜种植。xx乡“小拱棚”蔬菜种植基地位于西目寨、东目寨、后王庄、仁义庄,主要采取辣椒、甘蓝“两茬连种”和甘蓝、西瓜、甘蓝“三茬连种”等种植模式,每亩纯收入可达1万元,该项目投入小,易复制,预计年底可推广至3000亩。二是搭建“院校合作”平台,建立博士生实验基地。邀请xx工程大学园林学院王xx教授一行,对xx乡水木红颜草莓种植基地和河北华柇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稳步推进仁义庄“千亩湿地”项目建设。与广宗县辰光集团签订协议,投资1000万元用于仁义庄千亩湿地开发建设。一期工程,xx集团开发利用坑塘、集体土地200余亩,开展鱼类养殖、特色中药材种植,预计年总产值达900万元左右。二期,公司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造高标准民宿和颐养中心项目,推进仁义庄千亩湿地发展提档升级。
(四)xx村玫瑰花种植基地。依托县玫瑰花种植基地,在西目寨村西,建设占地20亩的玫瑰花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大棚19座。
(五)招商引资促进闲置资产“再生”。充分利用关停企业和闲置土地开展招商引资,对接xx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多次到乡原xx厂区考察,该公司将投资1.5亿元用于高速公路护栏板及智能扒架生产销售,年利税3000万元,实现闲置、空闲厂房土地“再生”。
三、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做到乡村生态宜居
(一)打好“整治仗”。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确保各村生态宜居。二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契机,稳步推动“厕所进北屋”专项行动,现已在4个村进行试点推广使用,并确定后大槐树村整村推进。三是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工作。全乡累计建设污水处理站点22座,其中,前大槐树和后大槐树村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可有效解决周边8个村一万多名群众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村庄卫生整治成果得到有力保障。
(二)打好“保护仗”。一是摸清底数。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在全乡范围内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开展“地毯式”排查,逐一建立问题台帐并进行跟踪销号。二是长效管控。充分利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鼓励举报等措施,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企业和个人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全乡耕地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打好“发展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通过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村级带头人、致富能人、村级大户、能工巧匠等共同参与,带动群众增收。
四、推进移风易俗,转变落后思想
(一)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巩固提升各村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惠民功能。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和扶持农村乡土文化能人“搭班子、建队伍”,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
(二)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好红色资源保护,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支持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农户、美丽庭院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乡范围内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7
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及省、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为指导,多措并举促进乡村振兴。
一、多措并举,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xx镇牢牢把握“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工作主线,立足长远,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完善人才工作制度,把人才振兴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人才振兴工作的领导,着力夯实党政人才队伍基础,确保人才振兴工作常抓不懈。积极抓好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水平,并积极开展人才工作座谈会,做好人才信息采集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同时,xx镇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同时切实抓好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知识更新培训,通过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专题研讨会、知识分子座谈会,抓好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和人才工作的科学民主决策。
二、拓宽思路,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xx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本镇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贡柑、三华李、优质稻、休闲农业等产业,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观光旅游首选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同时,xx镇引进霞兴xx集团生态生猪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完成征地540亩,计划总投资6亿元,将在xx镇打造一个xx地区标准的大型养猪产业园,计划养殖种猪1万头,肉猪30万头,定于xx月xx日举办动工仪式。
xx镇抚育生态公益林47458.6亩,平均59.7亩/户,产值约5585万元,20xx年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金97.6万元。辖内小水电12座,装机容量5300千瓦、年发电量1400万千瓦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xx年的5.92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8.13万元。
xx镇按照“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富民兴村产业。全镇种植贡柑4597.9亩、水稻5980亩、蔬菜472亩、三华李300亩、砂糖橘70多亩,以及毛竹33994.5亩等林下经济。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xx年的8797.6元增加到20xx年的10913.2元。
20xx年组织开展粤菜培训、柑橘种植、电商销售、三华李种植等各类培训1086人次。发放有机肥、种苗等农资4.866万元,成立电商助农扶贫服务站点1个。通过精准帮扶、技能提升、产业致富,带动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和实现就业45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xx年的5850元增加到20xx年的10430元,实现脱贫75户227人。xx、xx、xx、xx、xx五个村全脱贫。
三、对症下药,有序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xx村整顿工作。
根据摸排存在问题对症下药,已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坚决撤换“四不”支部书记1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六讲六比”作风建设,加强支部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强化xx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多管齐下加强对村级各类经费使用监管。严格规范村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聘请大政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审核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规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规范各类开支管理,有效解决xx村委会账务混乱问题。三是全面加强村级党建阵地建设,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已完成xx村委会新办公场所建设,预计20xx年7月可投付使用。四是强化综治信访工作力度,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加大日常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力度,积极破解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困局。20xx年xx月,xx村党支部顺利通过xx县委组织部软弱涣散整改验收,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xx镇从严抓落实,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发展党员、选人用人自查自纠工作。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坚持“三个在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讨论决定重要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两个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规范村“两委”办事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多措并举推进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一是通过公职人员带头拆带动其他群众配合拆,通过党员“设岗定责”协助做好拆除后“后半篇文章”。二是针对自身短板,积极与其他乡镇沟通交流,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寻求符合xx实际的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进度。三是结合“一线双联”“民情夜访”“组团服务、网格治理”扥活动载体,加大进村入户工作力度,班子成员带领团队利用晚上的时间进村入户宣传,做思想工作,谈心听诉求,动员群众主动支持配合。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8
20xx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9
xx村位于xx镇南部,距县城约20公里,距xx镇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3.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50亩,林地面积7850亩,水域面积160亩。辖18个村小组,总人口1106户3530人,村干部6人,党员57人。主要产业为烟叶、白莲、翻秋花生、水稻、大棚蔬菜等。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脱贫户142户523人,监测对象17户65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是4户18人,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有13户47。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工作部署,20xx年第二季度,xx村继续保持政策稳定、坚持“四个不摘”,在持续做好“三业提升”的基础上,紧扣住房保障这一重点,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坚持四个不摘,政治站位有高度
(一)拧紧履责担当责任链。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统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成立以驻村领导为组长,驻村干部、村干部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组。落实“包村指挥长”制度,建立每周专题研究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长效机制。拧紧驻村领导、挂点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多级一体责任链条。
(二)筑牢政策保障防护墙。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帮扶政策连续稳定。推进资源向乡村振兴聚集,围绕产业、基础设施等重点,科学谋划20xx年项目库,及时对接落实批复项目。全村20xx年项目库谋划项目4个122.7万元。截至目前,已批复项目一批次2个32.5万元,分别是秋口烟叶产业发展配套烤房项目(26万)和xx村寨下垅农业发展配套机耕道建设(6.5万),目前已完工。第二批次批复项目1个45万元,为xx村平塘灌溉工程,该项目目前已开工。
(三)建强结对帮扶主力军。建立驻村领导牵头、驻村干部督导、村干部包片工作机制。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好用好管好乡村党组织带头人。坚持每周五帮扶日制度,推行三段式工作法,配备信息录入员一名,为三类人员等重点对象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镇村及工信局共计33名帮扶工作队员实现对脱贫户及三类人员帮扶全覆盖。
(四)用好监管督导指挥棒。针对镇级每月下发的考评工作要点,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村书记对村干部帮扶情况负责,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对帮扶单位干部帮扶情况负责,驻村领导对全村帮扶工作负责。采取资料集中联审、随即上户抽查等形式,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工作不到位,驻村领导对其进行约谈提醒,造成不良影响的,上报镇级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政务处分。同时,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紧盯三类人员,防止返贫有准度
(一)三线并行精准筛。一是农户申报。利用村务公开群、政策宣传栏等载体,加大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农户自主申报二维码宣传力度,方便群众自主申报。二是干部摸排。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结合疫情防控、社会综治工作,乡村两级实行网格化全面排查,动态发现重点对象。三是信息比对。针对县各行业部门信息对比分析反馈的预警信息,对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家庭进行上户核实,积极构建群众申报、干部摸排、数据比对“三线并行”监测机制。
(二)三级研判精准纳。一是村级研判。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及时上户核实,每月进行一次三类人员情况梳理与研判,拟纳入的按要求上报镇振兴办。二是镇级复核。对摸排发现对象,配合镇乡村振兴办调查组复核,通过上户调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全面摸清重点人员综合情况。三是县级反馈。对县级产业、就业、低保、医保等行业比对反馈信息进行核实,及时准确掌握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及时上报,做到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今年以来,全村共新识别纳入三类人员3户14人。
(三)三措并举精准扶。一是明确帮扶干部。村里三类人员统一由驻村领导、村书记、驻村干部具体帮扶,压实镇村主体责任。二是制定帮扶计划。对所有三类人员情况进行梳理,因户施策制定后续帮扶计划,找准帮扶着力点。三是落实帮扶举措。有劳动能力的,落实产业指导、公益性岗位、交通补贴、介绍务工信息等帮扶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依规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开展扶志扶智;对突发严重困难的,落实临时救助、帮助申请防贫保险等。
三、突出“三业”提升,激发动力有温度
(一)产业发展提质效。巩固烟莲稻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翻秋花生等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健全“三金一技一红利”利益联结机制,xx村大棚蔬菜基地累计带动脱贫户30余人,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坚持翻耕育苗保存量,探索退果退渔扩增量,推行“六个统一”提质量,全村落实早稻面积620亩。目前,全村共动员带动帮扶对象种植早稻37户92.7亩,烟叶2户79亩,油菜33户66.7亩。
(二)充分就业稳增收。围绕“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目标,实施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带动就业、集体经济吸纳就业六轮驱动。疫情防控大环境下,不少帮扶对象外出务工受影响。对此,xx村抢抓春节期间重要时机,通过微信公众号、印发宣传单、上户动员等方式,加大务工政策及岗位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行动、现场招聘会、企业务工环境参观等活动,因人送岗,提升就业。今年来,全村累计为园区送工20余人。保持环境保洁员、河道保洁员、生态护林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总体稳定,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18人,目前全村帮扶对象劳动力转移就业外出务工241人。
(三)鼓励创业强保障。结合脱贫户自身条件及发展意愿,做好帮扶规划,鼓励其返乡创业,通过开设店铺、发展特色种养、从事电商新经济业态等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完善金融帮扶政策。大力宣传推广“农业振兴信贷通”,对有发展需求的农户进行全面摸排,通过政府贴息形式,解决脱贫群众发展生产中的资金难题,帮助其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村累计发放农业产业振兴贷24户119.9万元。
四、围绕住房安全,解决问题有速度
(一)全面开展摸排。提高政治站位,通过村干部例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住房突出问题整治工作,筑牢底线意识。同时,突出防范重点,下沉一线进行摸排,坚持常态巡查、动态监控相结合,防止住房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突出农民主体。多方位加强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农村房屋安全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引导工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房屋安全意识,提高排查整治房屋安全隐患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以拆促修的方式,鼓励引导农民自主拆除存或修缮在安全隐患的季节性生产用房、杂物间,对新建房屋统一规范面积和房屋风格,突出农民群众在农村房屋整治、环境提升中的主体地位。
(三)抓实问题整改。对摸排发现的房屋因户施策制定整改举措。一是拆除一批。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对安全等级为D级且无维修加固保留价值的危旧土坯房、搬迁户应拆未拆的老旧房予以全面拆除。二是劝离一批。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要求,对辖区内的“老人住老(危)房”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采取搬进自有安全房、投亲靠友、集体房屋过渡等方式,不落一人进行劝离安置,确保其住房安全。三是修缮一批。对主体结构安全、结构完整的空心房,进行维修加固,并重新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确保住房安全等级达到B级以上。四是防护一批。立足赣南客家宗族习俗实际,对周边安全隐患未消除的公共宗祠、厅堂等房屋,设置安全警示牌,督促提醒宗族尽快予以修缮。
截至目前,全村共劝离老人住老房3户,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5户,修缮并张贴标识牌23处。全村彻底消灭了老人住老房、农户住危房情况。
五、推进政策落实,成效巩固有力度
安全饮水持续稳定可靠。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现覆盖全村所有村民。每年开展水质鉴定,确保水源水质安全,农户安全饮水率达100%。
健康帮扶筑牢返贫防线。落实“保障线”和“3+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推行重大疾病专项免费治疗和慢性病门诊审批制度。村级卫生室按时坐诊,提升村级卫生医疗条件。
教育帮扶资助应享尽享。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联系,全面梳理脱贫户家庭子女就学情况并建立基本信息台账,积极争取落实寄宿补贴、“雨露计划”等教育帮扶政策,扎实开展控辍保学行动,着力解决脱贫学子家庭教育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助推教育公平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xx年,全村为秋季申报“雨露计划”25人次、3.75万元。全村未发生一例因贫辍学现象。
兜底帮扶改善“底线民生”。严格按照“村民申请、村委会评议、乡镇审核、民政审批、公示与发放”程序公平公正精准识别低保对象,推动低保与脱贫成效巩固拓展有效衔接,并建全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应保尽保、一户不少”。截至目前,全村兜底保障农村低保人口96户180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81人,农村低保政策在巩固脱贫成效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社会帮扶弘扬新风正气。健全脱贫激励机制和反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用好爱心帮扶超市载体,以积分兑换形式引导脱贫户培育良好家风、参与环境整治,实现帮扶与扶志并举。
六、汇聚攻坚合力,乡村振兴有广度
能人带动助力加快振兴。全面落实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工作部署,坚持“四个一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三请三回”,把外出的乡土人才请回来;把村“两委”中思路活、劲头足、办法多的干部用起来。以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为载体,积极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辐射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村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5名。黄上游、黄锡文等脱贫户成长为种植大户、致富能手,发展烟叶面积超80亩。
“三个顾问”强化人才支撑。发挥好“法律、技术、财务”三个顾问作用,通过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形式提升普法实效、促进社会和谐;通过提供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政策指导,增强群众致富本领;通过指导村居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加强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增强基层组织内生动力。邹贤秀等农户纠纷问题在法律顾问的参与下,获圆满解决。
移风易俗弘扬乡风文明。深化帮扶扶志感恩教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开展“道德讲堂”“创业论坛”“感恩奋进”等系列宣讲活动,弘扬文明乡风;组织开展农民趣味运动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改革纵深推进,成为全省名片。
环境整治建设秀美乡村。全域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落实了环境整治经费、组建工作队伍。选聘村庄专职保洁员18名,设立生活垃圾收集点12个,垃圾桶98个,做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常态化。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建立河道综合整治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推进“厕所革命”,实施“清洁家园”工程,落实“门前三包”,开展“文明清洁户”“乡风文明模范户”评比活动,建立全民参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0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2、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污水处理、堤岸截污、生态水系等治理和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3、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1
一、基本情况
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也是5年过渡期的第一年,我镇扎实开展各项衔接工作、成效显著。xx镇地处xx市东北部,距城区15公里,秀丽梓江蜿蜒北来,穿境而过,全镇区域面积9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94.15亩,地区生产总值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11元。我镇正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确保实现乡村振兴全覆盖。
二、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全力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每季度开展1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机制,全覆盖排查所有农户,并严格按照监测户识别程序开展认定,6月新纳入监测户1户。建立764户脱贫户、监测户结对帮扶机制,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5个脱贫村和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共18人。并严格落实管理考核、经费保障支持和关心关爱等政策。全力聚焦农户“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等关键指标对标补短,落实兜底保障1147人,不断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2、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序推进。一是通过发布招工信息、上门工作交流,发动易地搬迁户有劳动能力户外出务工或就近务工方式切实增加易地扶贫搬迁户收入,确保收入增涨且稳定无返贫现象发生。二是通过召开坝坝会、座谈会等方式,制定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管理办法,并公示上墙,确定人员管理和维护,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3、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常态化帮扶机制。定期对全镇低收入人群进行排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或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家庭困难的人群按程序及时纳入低保保障。20xx年xx-xx月全镇共103户、135人按程序纳入农村低保保障,4户5人按程序纳入城镇低保保障。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临时性生活困难的,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解决其家庭暂时性经济困难,20xx年xx-xx月共救助20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94300元。
(二)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面貌
我镇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围绕“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目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实、规范运行、长效治理的环境管护格局,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环境质量,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目前已实施整村推进厕所革命项目1726户(20xx年完成741户),投入勾背式垃圾箱195个,人居环境水平大幅提升。
(三)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衔接
面临传统农耕模式产出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新情况和大量土地被撂荒、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生产的能力低的新问题,基于梓江的天然优势资源,我镇准确提出了建设“梓江明珠美丽xx”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探索出了一条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人才建设“三步走”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1、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以加强组织建设为重点,着力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成效。一是在创新机制中彰显组织力。“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厚植梓江流域区位优势,成立了xx镇乡村旅游发展党支部和产联式生猪产业园党支部,让各村的“单打独斗”变为“统一行动”,有效保证了产业的多样性和规模化;二是在党员教育中彰显组织力。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充分发挥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不断激发干部群众携手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内生动力;三是在选人用人中彰显组织力。通过换届实现大年龄、低学历“两个直线下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
2、产业发展繁荣乡村振兴之“根”。产业兴则经济兴,立足自身农业大镇实际,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产联式合作社为切入点,整合产业发展优势资源,加强组织引导,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围绕“规模成片、优质高效、绿色生鲜”目标,引进优质业主、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青花椒、蔬菜种植、中药材、金牧粮牧草、香桂等多种作物的种植,打造梓江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二是构建“产联式”发展模式。正在构建“公司+村集体+联合社+农户寄养”的产联式发展模式,在xx镇大垭村、大庙村发展生猪养殖项目,建设55000、年出栏24000头的规模育肥猪场,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投产;三是创新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机械化耕种唤醒沉睡的撂荒地,推进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利益共享,推广“公司+农户”、“种管收”理事会等合作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性服务组织。
3、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之“枫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而乡村旅游是xx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全面启动梓江流域乡村旅游整体规划。一是科学规划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建立“企+村+民”三方合股模式,同时兼顾各方利益,深入挖掘xx“帝师祖宅四合印”等旅游资源,打造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示范带;二是夯实基础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目前梓江桥头休闲文化广场项目建设、井江村“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力推进;三是加大宣传打响xx旅游知名品牌。通过各官方媒体、自媒体发布xx镇乡村旅游信息,成功打造“芍药春天”“向日葵花海”“轿顶山红高粱”“大地民谣演唱会”系列梓江特色农旅活动,正积极参加“诗酒之乡运动xx”20xx年中国全民健身走大赛,新晋旅游资源大镇格局正在形成。
4、人才建设传承乡村振兴之“魂”。一是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乡村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二是推动扶贫干部向振兴先锋转变。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努力把全镇党员干部锻造成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能成事”的“铁军”,把到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三是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坚定不移跟党走,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善治,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动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是xx最大的优势和特色,要深挖xx生态优势,形成磅礴人气,以此拉动城区居民到xx消费、娱乐、休闲。一是要强化规划引领,启动实施梓江流域乡村旅游整体规划,以基础完善、业态多样、服务周全为重点,采取引进新项目建设、个体户联合兼并重组相结合,开发休闲农业、农耕体验、生态旅游、体育运动、文艺创作、休闲度假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形成有规模、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乡村旅游项目。二是要建立“企+村+民”三方合股模式,兼顾各方利益,实现旅游景区、业态更新、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多方共赢,打造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示范带。三是要建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承办全市性旅游、集会活动,举办梓江休闲、亲近自然、体育锻炼、棋牌竞技等主题集会。
(二)巩固提升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兴则经济兴,我们要在禁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的基础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利用好xx的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打造酒粮种植基地、丰富鲜活果蔬产品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围绕“规模成片、优质高效、绿色生鲜”目标,突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高效化、品牌化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绿色蔬菜、优质水果,努力打造梓江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带。二是要适度规模发展现代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组织+保险”利益链接机制,打造生猪、肉牛、活鱼和小家禽产业示范点。三是要注重适度深加工,提升质量效益,打造区域品牌。
(三)鼓励外出就业回乡创业。一是要引导外出务工,通过发布招工信息、加强就业指导和鼓励老工带新工等办法,再鼓励青年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外出创业。二是要鼓励回乡创业,以规模种养、乡村旅游为重点,争取一批回乡创业项目。切实搞好回乡创业引导和服务工作。三是要加强职业培训,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个人自愿的原则,紧贴市场需求,为农民工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培训。
(四)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发展。加强集镇硬化、美化、绿化、亮化、静化、清洁化管理。实施乡村旅游计划,以儿童游乐、基础提升、休闲观光、体育锻炼、餐宿服务、棋牌垂钓等为重点,努力引进科学规划、游乐投资、景区建设等企业共同打造以梓江流域为重点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2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3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X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业也大都是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因此,我市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走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努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真正使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X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第二,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争取建立院士站、博士后流动站,积极引进一批前沿科技站位高的外脑群体。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第三,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聚焦精准,持续发力。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级和乡镇层面的“盖被”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强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重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改造,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4
今年以来,大家坚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二十字”总想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整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牧村“三变”改革等着重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农牧村发展、农牧民增收,主想做了以下几次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研究安排。始终坚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想领导为组长的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先后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全县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调整优化XXX次联村单位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选派XXX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及后进村第一书记(其中乡村振兴试点村X名),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二是紧盯脱贫攻坚,全面贯彻“一户一策”。用“过筛子”的办法对XXX次村(社区)开展困难户摸排工作,完善贫困户基础信息,规范建档立卡村贫困退出的有关资料,围绕产业增收、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潜在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全部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规划,并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规划与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乡村振兴着重工作和联村单位帮扶规划有机衔接,确保了帮扶措施有项目支撑、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退出验收准绳。
三是注重计划引领,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在全面贯彻“五次倾斜”的基础上,将县财政结转结余资金50%用于扶贫,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高起点谋划、高准绳建设,全力破解水、电、路、房、网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农牧村环境不美的问题。统筹整合资金XXX万元,编制完成了XXX次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计划》工作,确定了X次发展条件好、班子建设强、群众居住集中的村,启动了XXX项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XX次富民产业培育项目、XX次省市县美丽乡村及万村整洁示范村项目,确定的XX次项目预计XX月底全部建成。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整理修复、“多城同创”、全域无垃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配齐配全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网络,统筹推动城乡绿化美化亮化、老旧楼房风貌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提高,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四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发展特色产业。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加大细毛羊“两年三产”、黄牛冻配改良、牦牛复壮改良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复壮改良牦牛有XX万头,冻配改良黄牛有XX头,细毛羊穿衣XXXX万只以上。大力发展肉苁蓉、文冠果等沙产业,种植梭梭XXXX余亩、肉苁蓉XXXX亩、文冠果XXX亩、锁阳XXX余亩、藜麦XXX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XXX万亩。由县财政专列XXX万元资金,引领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积极谋划建设鹿文化产业园,加快“XXX”等系列生物保健产品的升级换代研发,精心组织开展“互联网+农牧业”和休闲农牧业开发等工作,推进绿色有机畜产品“进城”“上网”,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五是全面推动“三变”改革,着力激发发展活力。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6次村先行开展试点,以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源评估等工作,加快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发展模式。至目前,我县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资”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制定出台《肃南县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牧业设施确权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通了县级农牧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结合现实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变+乡村旅游”等新途径,有效推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六是培育文明乡风,优化治理体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对XX名第三届XX“榜样的力量”典型模范和XX户第一届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奖励。全县XX次农牧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借助“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好人墙等,褒扬好人好事、鞭笞丑行陋习,通过道德约束的力量,有力提高了农牧村的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是一个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复兴,广大群众的期待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县存在的主想问题是:一是计划引领作用缺失。目前,除制定了XX次村的乡村建设计划外,涉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容的农牧、民政、司法、爱卫、文明等有关行业部门和职责单位及各乡镇还没有完成相应的专项计划或方案制定,在引领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中缺乏统一性,对指导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全面准确,缺乏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项目部署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使项目资金在规划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整合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思维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部门单位、乡村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既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还有等、靠、想依赖思维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承接主体不强。全县涉农龙头企业不足,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个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强、农牧户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下一步,大家将以此个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安排新想求,仔细学习借鉴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县委负总责、乡村抓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职责人、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职责制和工作机制,坚强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进取对表、积极作为,把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部署,想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四次优先”具体想求贯穿于思路确定、政策出台、职责落实、措施落地等方面,着力推进农牧业全面转型、农牧村全面发展、农牧民全面进步。
一是坚强计划引领高起点布局。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现实需想等,严格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总体计划,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真正体现次性特色。坚强分类推动,对于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的中心村,在壮大富民产业的同时,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步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中心村;对于城郊村,按照城市准绳改造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和随着人口转移迁出逐步萎缩的行政村,以环境修复治理为着重,全面打造农牧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紧紧围绕市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安排,先期启动实施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服务产业融合带、避暑休闲度假带,以“四带”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二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加强各方协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以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体系,将“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按照区域型和产业型两次类型,大力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培育力度,持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培育XX次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红色教育型、传统村落型、民俗体验型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打造XX家乡村精品民宿,发展XX户以上品牌农家乐。
三是坚强高准绳整理城乡人居环境。以垃圾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改圈改厕、绿化保洁为着重,推进环境整理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加快XX次集镇和XX次农牧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及XX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扎实推动厕所革命,规划3年内新、改建厕所XX座(A级厕所XX座、其它厕所包括农牧户“早改水”厕所XX座),其中20xx年新、改建旅游厕所XX座,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和游客服务的软肋。坚强农村人居环境整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统筹,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建设,每年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力争20xx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示范村达到XX%。
四是坚强高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着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涵养文明乡风,坚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高组织力为着重,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持续推进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广泛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主想内容的八城同创活动,切实强化村民谨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推进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
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报告15
20xx年以深化基层民主管理为主线,以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为重点,统筹推进基层政权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制度和组织基础,民政局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肩负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重要职能任务,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奋勇当先、积极作为,切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贡献力量,现就我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突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着力提高农村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保护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职责所系。我局全力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强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渐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保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探索构建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急难问题综合救助的梯次救助模式。探索建立贫困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的工作协调、信息核对、受理办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三、切实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布局,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建立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专业康复机构、支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活动;鼓励和引导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社区开展精神障碍康复工作;推进农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殡葬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文明、移风易俗,促进乡村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