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21:2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垂柳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垂柳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

第一篇:垂柳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诗歌赏析

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蕴藉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物诗。

“绊惹春风别有情”,起句突兀不凡。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绊惹”,撩逗的意思。象调皮的姑娘那样,在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的季节,垂柳绊惹着春风,时而鬓云欲度,时而起舞弄影,真是婀娜多姿,别具柔情。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偏不老实道来,而要说是垂柳有意在撩逗着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了,真是出神入化之笔。明杨慎《升庵诗话》举了唐宋诗中用“惹”字的四例:“杨花惹暮春”(王维),“古竹老稍惹碧云”(李贺),“暖香惹梦鸳鸯锦”(温庭筠),“六宫眉黛惹春愁”(孙光宪),说它们“皆绝妙”。其实,唐彦谦的“绊惹”,列入“绝妙”之中,当亦毫无愧色。

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这里,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人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这一问,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

“江”,可以理解为长安附近的曲江。《中朝故事》载:唐代曲江江畔多柳,号称“柳衙”。“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此二句是说,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连饭也不敢吃,而白白饿死。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不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吗?“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是多么含蓄而深刻呵。

比唐彦谦稍早的诗人曹邺,他在《捕鱼谣》中写道:“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真是直陈时弊,淋漓痛快。《垂柳》所讽刺的对象,同《捕鱼谣》一样,但他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用事隐僻,讽喻悠远”(《升庵诗话》),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

写法上,唐彦谦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垂柳的妩媚多姿,别有情韵,却无不写得逼似,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增补诗话总龟》引《吕氏童蒙训》谓:“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垂柳》的妙处,正是这样。

杨慎在评论唐彦谦《垂柳》时说:“咏柳而贬美人,咏美人而贬柳,唐人所谓尊题格也”。(《升庵诗话》)可惜这个评论只说对了表面现象,他只在“尊题格”上做文章,而未能看出诗人“咏柳而贬美人”的实质。(邓光礼)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馀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东)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汉中)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阆中)、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汉中。

第二篇:诗歌鉴赏答案

201

202.B(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A无可厚非:无可非议。C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有困难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D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绸缪,缠缚,引申为修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不合语境,语境中只有做准备的意思,并不强调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203.【 参考答案】(3分)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答案解析】A.“左支右绌”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B.使用范围错误,“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C.用错对象,“相敬如宾”比喻夫妻相互尊敬。D.不合语境,“焚琴煮鹤”指糟蹋美好 事物。

204.D(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错用对象;A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B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205d 206 【答案】B 【解析】A善刀而藏:善:擦拭干净。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B.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多与无搭配。C.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D.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207答案、C C 项“胶柱鼓瑟”形容拘泥不知变通。A项“俯拾即是”指一弯腰就能拾到,形容某种东西很多,随处可得。多用于文章、语言方面,也用于地上可拾取的物。该句说“名贵宝石很多”,不可能随处可得,应改为“琳琅满目”。B项“天壤之别”比喻极大的差别,但二者使用前提必须是一褒一贬,李白和杜甫的两种风格都是褒扬对象,与“一褒一贬”的使用前提相矛盾。D项“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这里指贪官悔过,用词和语境不合。可改为“追悔莫及”。

208.(3分)B 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A.外延错误。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著。C.不合语境。风言风语:私下议论、暗中流传的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D.望文生义。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也用以称颂师长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209.(3分)【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解析】金兰之交: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比喻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B.胸无宿物:指胸中没有成见,很坦荡 C.敬谢不敏:谦词,称自己没有才智而谢绝。不用于拒绝无理要求 D.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210、B(B、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A、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C、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望等。D、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211.A(兄弟阋墙: 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现常比作从前生活中稀少的、值得回忆的往事。也作“吉光片裘”。此处用“雪泥鸿爪”。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不名一钱: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褒贬不当。)212c

213.C(A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B行不由径: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C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D多形容恳切地教导。)214

215.答案D(A项,“坐地分赃”:原指盗贼固定在某处瓜分赃物,后多指匪首等在家里分取同伙盗窃的财物。坐地,固定在某个地方。B项,“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C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D项,“擿奸发伏”:揭发奸邪,检举阴私,使无处可藏。擿,揭发;奸,奸邪、邪恶;发,检举;伏,阴私)216

217.B(应为“耸人听闻”。“骇人听闻”所指的内容通常是真实可信的;“耸人听闻”所指的内容是夸大的,甚至是有意编造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18.【参考答案】(3分)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答案解析】A.“左支右绌”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B.使用范围错误,“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C.用错对象,“相敬如宾”比喻夫妻相互尊敬。D.不合语境,“焚琴煮鹤”指糟蹋美好的事物。

219.(3分)答案:B(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据句意应是“令人侧目”。A.风声鹤唳: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C.另辟蹊径: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D.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

220.C(A、指才能比别人稍强,也是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B、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C、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D、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221

222

223.C(A.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朋友。《诗经》中把儿童的发髻称作“角”,后来人们习惯称童年时代为“总角”。B.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C.“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符合语境。D.流金铄石: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酷热。)224b 225D项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26.C(A应改为“津津乐道”。A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或文辞。现在也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或模仿B耳提面命:形容恳切的教导,是褒义词。D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此处应该用“如火如荼”)227.(3分)D

解析:D项,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A项,从长计议:放宽时

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应改为“从长远考虑”。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228.(3分)A(A.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B.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C.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D.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229.C(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A.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B.目光如豆:形容人目光短浅,贬义。D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

230.A(B.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用在此处不恰当。C.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D.呼之欲出:①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十分生动。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231、C比喻学识渊博的人,符合题意(A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B指人们的拥护或反对,和语境逻辑不合D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这里与“前景”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宜将“前景”改为“希望”。)232

233.C(A项,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B项,聚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C项,杀身成仁:泛指为正义或理想而献出生命。D项,焚膏继晷:点燃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234【答案】C(A文过饰非:形容用虚伪的言辞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B琵琶别抱:比喻妇女改嫁。C含英咀华:比喻细细体会诗文中的精华。D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分上下。)235.C

236、B(A、项中的“一发不可收拾”是指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应改为“一发而不可收”。B、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C、解释: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近义词: 为虎作伥、为虎傅翼 助纣为虐.D.“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表达的意思跟语境相反。)

237.C 解析:A.语义重复。B.褒贬误用,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D.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此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238、答案C 解释A流金铄石:能使金石融化,形容天气极热。B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C金玉满堂: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D坐拥百城: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第三篇:诗歌鉴赏答案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1:形象类

(一)景物形象

题型:某诗/某句/某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氛围?

答题步骤:描绘画面——概括特征

例题: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夏日图景?

(《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参考答案:久雨不停,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木浓荫,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诗人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夏日田园风光。

【常见意境(氛围)特点术语】

幽寂冷清、幽僻冷寂、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清幽明净、明媚绮丽、清新明丽、淡雅幽远、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奇景”类常见特征概括词:

壮美奇绝、壮观雄奇、壮丽辉煌、离奇险怪、奇异璀璨、雄浑阔大、五彩缤纷、惊心动魄等。

【景物描写作用类】

题型:前*句的写景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简绘画面——概括特征——看是否交代了什么?渲染了什么氛围?烘托了人物什么心境?奠定了什么感情基调?为下文写什么做了铺垫?

(关于作用记住五个词:交代、渲染、烘托、奠定、铺垫)

例题1:《古诗文训练(1)》第7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捣练子·夜如年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1)“斜月下,北风前”两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交代时间、节令气候(1分),渲染了一种冷清暗淡的气氛(1分),烘托了思妇凄苦的心境(为下面写思妇的凄苦心境作铺垫)(奠定凄婉的感情基调)。(1分)

例题2:《古诗文训练(5)》第6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①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②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①飞星:指牛郎星和织女星。②金风玉露:秋风白露的美称。

(1)上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上片通过写纤薄绚丽的云彩,广远的银河,清凉的秋风白露(1分),渲染了冰清玉洁/富有仙味/诗情画意/淡雅纯净的氛围(1分),烘托出牛郎织女心灵的高尚纯洁(或:爱情的圣洁)(1分),为后面写他们温柔缠绵的相会(或:颂扬他们忠贞的爱情)做铺垫(1分)。

(二)人物形象

题型:诗/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人物特征(所处环境、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性格等)+身份

例题1:柳永的《蝶恋花》和晏殊的《蝶恋花》分别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

柳永《蝶恋花》:刻画了一位在夕阳斜照下登楼望远(登高望远而引起无尽离愁),想要借醉酒狂歌来排遣相思,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消瘦憔悴的志诚男子形象。

晏殊《蝶恋花》: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而彻夜未眠,登高望远而不见所思,欲寄书信却不知何处的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

例题2:白居易的《轻肥》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此诗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

例题3:白居易的《杜陵叟》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因天灾之困而颗粒无收,又遭长吏强行收税而不得典卖田地,过着衣食不继日子的农夫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深受天灾之困和赋敛之苦,忧愤难抑的农夫形象。)

(三)事物形象

题型:这首诗/词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物征(外部特征、内部品质,用两三个词概括)+物名

例题1:顾况的《子规》塑造了怎样的子规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年年啼血、积冤不平的子规形象。

例题2: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

参考答案:刻画了色淡香浓、体性轻柔、迹远品高的桂花形象。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2:技法类

题型:这首诗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赏析/简要分析诗中的**形象。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结合手法分析——指出表达效果

注意:分析手法要结合手法的特征去分析,并指出其表达效果,记住常见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术语。

(一)景物类:写景手法

【写景常见方法】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官(视、听、味、触、嗅)结合、工笔、白描等。

例题1:《期初检测》第2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问: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

①白描(1分),写了青绿分明的南山、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简笔(粗线条)勾勒出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1分)

②远近结合(1分),远写青绿分明的南山,近写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层次分明地描绘出一幅雨后乍晴清新明媚(或“清明和暖”)的画面(1分)。

③虚实结合(1分),虚写随风飘扬的柳絮,实写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丰富了诗歌的意境,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1分)

④点面结合(1分),先整体描绘了雨后乍晴的清新景象,再重点写葵花的向阳怒放(1分),突出葵花的欣欣向荣(1分)。

⑤对比(1分),诗人将随风飘扬的柳絮与始终向着阳光的葵花对比(1分),突出葵花的欣欣向荣之态。(1分)

例题2:《期初检测》第3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步骤:①指出情景关系(1分)②描绘颔联画面(1分)

③概括画面氛围(1分)④指出所抒感情(1分)

【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1分)。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1分)(或“凄清冷寂、寒冷凄清、肃杀凄凉”等),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1分)。

(二)人物类:描写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1、正面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或其他修辞、表现手法。

2、侧面描写:景物烘托、他人衬托。

题型:诗人如何塑造某某形象?

诗/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手法——描述分析(引关键词)——形象特征(性格、情感等)

(注:看不出手法的,可以直接引关键词进行分析)

例题1:《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如何塑造思妇形象的?

参考答案:①景物烘托:诗人描绘了月辉倾泻、久久徘徊的景象,渲染了柔和迷蒙的氛围,烘托出思妇心中绵长的思念之情和挥之不去的愁绪。

②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描写了思妇“卷不去”“拂还来”的动作(或:想“卷去”、“拂”走惹人愁思的月辉,可是“卷不去”“拂还来”)以及一系列心理活动,将思妇的相思之苦及凄婉落寞写得形象生动。

例题2:白居易的《轻肥》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满”、“皆”、“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宴的宦官是一大帮。“骄”、“夸”等就刻画出宦官骄横跋扈的神态;而“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

例题3:白居易的《杜陵叟》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因天灾之困而颗粒无收,又遭长吏强行收税而不得典卖田地,过着衣食不继日子的农夫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深受天灾之困和赋敛之苦,忧愤难抑的农夫形象。)诗人先用白描手法写出农夫土地受灾的严重情况,然后用第一人称直言他们难抑的愤怒之情,使农夫的悲惨牵动人心。

(三)事物类:描写方法

【刻画事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1、正面描写: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2、侧面描写:(他物)衬托/反衬

题型1: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抓关键词句分析手法——指出表达效果

例题1:《古诗文训练(4)》第6题(1)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③学不成。

(1)这两首诗的第一句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用了拟人手法。李诗写柳枝追随东风翩翩起舞,“逐”字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生机可爱)。唐诗写柳枝有意挑逗春风别具柔情,“绊惹”形象地写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妩媚多姿)。(拟人,1分,正确描绘两句诗,1分,指出李诗柳的“蓬勃生机(生机可爱)”,1分,指出唐诗柳的“调皮”1分。)

题型2:这首诗/词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概括物征——抓关键词句分析特征——结合手法指出诗人情志

例题2: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1分)。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1分)。诗人以桂花自比(1分),孤芳自赏地写自己的高洁/表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1分)。

【或:诗人抒发了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1分),并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操(1分)。】

(四)情感类:抒情方式

【常见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时结合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反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抒怀、用典、以小见大、抑扬等。

题型: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指出表达效果

例题1:柳永的《蝶恋花》是怎样表现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情景交融。词人写春草铺地如茵,夕阳余晖下,闪烁着一层如烟似雾的光色,渲染了一种迷蒙凄美/感伤的意境,烘托出主人公因相思而孤独寂寞的心情。

例题2: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作者主要运用哪种方法来抒发情志的?

参考答案:用典。作者连用“新亭对泣”“中流击楫”“小儿破贼”三个典故,表达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加强了词增强了气势。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3:语言类

(一)“诗眼”类

题型:某诗/某联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①理解或解释词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逐句或逐联分析);

③指出其作用。【集中表达了……(中心)/对表达……起到关键作用/笼罩全篇,丰富意境】

例题:杜甫《月夜》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独”为本诗诗眼。“独”,单独,孤独。前两联写闺中的妻子虽有儿女相伴,但儿女尚小未能懂得母亲牵挂父亲之意,因而她只能独自望月思念丈夫。“独”字写出了妻子的孤单身影及内心的思念无法向人诉说排遣的孤单寂寞。颈联通过写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形象写出妻子的望月之久,更突出她的思念之深,孤独之重。而如何才能结束思念之苦、孤独之愁,便自然引发了尾联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独”字精炼地概括出妻子望月的孤单、内心因思念而起的孤独,表达出思念之深切。

(二)“炼字”类

题型:某联/某句中的**用得好,请(找出)并做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释义——描绘诗句——指出表达效果(手法/特征/情感)

例题1:杜甫《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中“坼”,“浮”两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境赏析之。

参考答案:“坼”,即分裂,“浮”,即浮动。写洞庭湖广阔无垠,好像将吴楚两地分隔开,天地日月都在洞庭湖上浮动。这两字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雄伟气势/恢弘气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例题2:请结合诗意赏析杜甫《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二字。

参考答案:“自”,径自,自顾自地。祠堂台阶的草径自变得碧绿,映出一片油绿。“空”,白白地,徒劳地。黄鹂在柏树叶中徒劳地婉转啼鸣。这两个字给本来春意盎然的美景蒙上了一层冷僻的色彩,写出此处的幽寂荒僻,委婉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先贤功绩被人遗忘的现实的忧伤,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落寞。

(三)语言风格类

题型: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怎样?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风格——结合诗句、手法分析——指出表达效果

例题: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语言风格如何?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豪放飘逸。(1)以丰富大胆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幅幅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运用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四万八千丈”)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

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豪迈奔放、沉郁顿挫、婉约细腻、悲壮慷慨等。

各类题材诗歌常见语言风格: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送别诗:意蕴深远;

边塞诗:悲凉慷慨;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

讽喻诗:沉郁激愤;宫廷诗:缠绵宛转。

常见诗人语言风格: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 自然:谢朓、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浑悲壮:屈原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雄壮豪迈:王昌龄

豪放磅礴:曹操 旷达俊爽:杜牧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4:情感类

题型1:这首诗/某联/某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题步骤:描述或概括诗句内容——(手法)——指出感情

例题:顾况的《子规》:后两句“若教恨破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如果所有的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让子规栖身呢?后两句以反问的语气,由鸟及人,抒发了作者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题型2:诗人借咏某物/写某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概括事物特征/概括景物特征——(手法)——指出感情

例题:顾况的《子规》:诗人借咏子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人借咏积冤不平的子规,托物言志,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第四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答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编写人:岳成坤 审核人:窦金波

1.(1)解析:B项,“塞天昏”的“昏”字,不是用以表明时近黄昏,而是用以形容草原上大雨刚歇,经强烈阳光的照射,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这是草原初晴时的显著特征。E项,“对游猎生活的向往”不当,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答案:BE

(2)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试作简要赏析。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意象分析,总结景色特点。颔联“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图景。

参考答案: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图景。

2.(1)解析:B项,“愁”最容易潜入的机会有两条,还有一条,即心中有愁情的人借酒浇愁,待酒醒后眼见残月斜照窗棂,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愁”会冲破防线,悄悄爬上心头。C项,颈联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答案:BC

(2)《宋诗略》评论这首诗写愁“有神无迹”。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作者在题目中着一“愁”字,然后就让它贯穿全诗的四联。作答时,要仔细分析每联中是如何体现“愁”字的。

答案:这首咏愁之作,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诗歌首联写“愁”来、去的特点和于人身、心的体现;颔联写“愁”产生的时间;颈联写“愁”的情状;尾联总结性地写“愁”无处不在。整首诗无一“愁”字,却从多个方面表现了“愁”,可谓“有神无迹”。

3.(1)解析:B项,“对当今朝廷的不满”有误,应为“对当今政治的隐忧”;E项,“轻松自然”不正确,应为“深沉婉曲”。

答案:BE

(2)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

解析:抓住这句诗中的关键动词“驱”“越”“顾”,结合全诗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写出了诗人奔波的辛苦和飘忽无定。“顾”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1)解析: B项,“既成陡转”有误,这里应是“对照”或“对比”;E项,“消极隐退避世的情怀”不正确,应为“飘然出世、无意旁骛的情怀”。

答案:BE

(2)本曲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选择两三例分析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

解析:在这首小令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但读来并不觉得生硬,这主要得益于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依据注释,通读小令,找出所运用的典故,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用典:①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自比管仲、乐毅,作者以出山之前的诸葛亮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②陶渊明脱离官场、归隐田园时“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借陶渊明之“松菊”表达自己清高自傲,超然独立的胸怀;③西晋张翰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莼羹、鲈鱼,辞官归家,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故土田园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的惬意之情。

专题入门(三)熟知常考7大题材,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定基调)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4.定感情:表达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4.定情感:①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怀;③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④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4.定情感:①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

(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4.定情感:①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②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4.定情感:①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②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④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

好愿望。

(六)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4.定情感: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七)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4.定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

2017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017全国卷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14.C、D

15.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017全国卷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14.BD

15。忠诚豪迈,对国家忠心耿耿,有赤子之心;重视亲情,对兄弟饱含深情厚谊;品性旷达,这首诗一改以往送别诗的缠绵悱恻,反之鼓励苏辙,叮嘱其在契丹统治者面前,显示出朝廷的尊严,显示出自己非同寻常的人格。在传统意义凄凉的分离场景中流露出一丝清雅,一份自豪,不得不让人称赞其旷达的品性。

第五篇:语文诗歌鉴赏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答案

小瓜劳动产物 感谢捧场

P12开始

现场练习部分我认为不用做 有需要的同学可自行参考诗歌下面的答案解析--这里只提供强化训练答案 蓝色字为诗歌标题 页码已标注 如发现遗漏 自己看着办 小瓜已经很努力的找了 无奈有几个实在找不到答案 就选了几个解析 酌情选抄 好吧 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整理工作

好事近P12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减字木兰花P12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寄远P15 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西江月·黄龄庙(又题阻风三峰下)P20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乌衣巷、人月圆、山坡羊·燕子P20 1这三篇作品君通过意象 表达了深沉之感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梦中作P23 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雨P26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晚泊岳阳P2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云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喜外弟卢纶见宿P31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梦中作 P34 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秋兴(其六)P36 借古讽今

对乱后长安深含痛惜之情,对王朝中兴充满感慨叹息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P39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东坡P42(打死改题目的!!酌情选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P45 清冷、幽静

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送魏大从军P48(酌情选抄)

这是送别友人从军之作。此诗不同于一般送别诗那样儿女情长,而是激励友人立功沙场,并抒发自己的慷慨豪情。魏绛,这里借指魏大。首二句写从戎的背景,军情紧急,是为御边保国之举。次二句点明送别之地,并相约立功沙场。

五、六句写从军所往之地,地势险要,足见从戎者责任重大。末二句以汉将留功之典故,明确表露对友人扬名塞外之期待。全诗气势慷慨激扬,虽为勖勉友人,实亦可见诗人自身“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之三十五)的精神面貌。

陈子昂借用四个历史上的抗敌名将来比喻魏大,以此激励友人,更表现了诗人自己一片忠心报国的情怀,因此全诗的格调才会如此慷慨激昂。同时诗人在使用四个典故时注意变化,将历史人物、眼前景物和临别情怀完全交融在一起,又表现出作者纯熟的技艺。

“匈奴犹未灭”,诗人在首句就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

“魏绛复从戎”,魏绛是春秋中期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附近的少数民族联合,曾说“和戎有五利”,八年中,九合诸侯,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诗人把魏绛“和戎”改为“从戎”,表明了诗人对当时边防战事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魏绛和魏大恰恰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表达出来,别有一番风味。既表达了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的惆怅之感,又表达了为国立功的宏愿,气概慷慨雄壮。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后汉书 • 窦宪传》载,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登金陵凤凰台P50(可参考P57现场练习部分)

在这里李白化用了陆贾《新语》中的“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的说法,用来寄予自己的内心怀抱。其中的“长安不见”又内含远望之“登”字义,既与题目遥相呼应,更把无限的情思涂抹到水天一色的大江、巍峨峥嵘的青山与澄澈无际的天空当中。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P53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寄远P55 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春日即事P58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晚泊岳阳P60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P62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云上“行怀”,写出了使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P64 采用的手法是对比(反衬),表达的情感是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孤雁P67 尾联以“野鸦”来陪衬孤雁,感情浓烈,爱憎分明。孤雁是思群念友,悲鸣不已,痛苦劳累,迫切焦急;野鸦则鸣噪纷纷,了无意绪,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两相比照,更见得孤雁的孤单可怜,处境险恶,也可看出野鸦的鄙卑无聊,冷漠刻薄。

金陵酒肆留别P69 化抽象为具象,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P71 ①对偶,“秋月”与“春花”上下相承,写时流逝之快。②比喻,将“人情”比作“云”,突出人情冷漠,不可捉摸。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兼有夸张,时光短促,人生短暂,暗示隐退之意。

好事近P74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次石湖书扇韵P77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临江仙P80 ①侯词中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陕口送友人、送蜀客P83 思念故乡之情

华清宫、过华清宫P85(选抄)第一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外“飞雪暗云”的寒冷天气与宫内“绿树碧檐”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再通过“无人知道外边寒”的控诉,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封建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在华清宫游乐歌舞,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的史实的吟咏,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吴融的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写华清宫,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呢,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一片暖融融,统治者的生活自然悠闲,外面的寒冷,他们亦毫无觉察,这样下去,结果很难设想。值得指出的是,吴诗用对比,很有特色。一般诗作对比,总是两两相对。而该诗则脱了窠臼,一、四句写宫外,二、三句写宫内,该算是手法之奇了。崔橹的诗主要用了“分述”的手法。作者写衰落的华清宫,一、二句言白昼之情:从登山入宫之道写起,御辇之道修得很齐整,昔日御驾来时,气派也是不小的,而如今,朝代衰了,帝也不来了,道路上便杂草芜生了。再写华清宫中之景,由于久无人居,宫中树便长得又高又密。层层绿树环抱,各种花卉相拥,皇宫仍是一片碧绿景象。但空室无人,那碧绿给人的就不是生机,而是充溢着寒冷的气氛,使人感到阴森,乃至恐怖。

三、四句写夜间之景:到了夜里,华清宫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然而,光有月光照楼影,再无欢歌笑语声,那玉人倚楼、望月赏景的画面,已消逝得无踪无影。想到“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贵妃)同凭阑干立”(唐·元稹《连昌宫词》)的昔日的情景,人们自然会伤神黯然了!由于诗人用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吴融的诗也好,崔橹的诗也好,都让读者对繁盛之宫和凄冷之宫有了强烈的印象和感受。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P88 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心情”只要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感谢小瓜吧!!!

下载垂柳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垂柳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巩固答案

    参考答案——诗歌鉴赏巩固高三语文A部2011-1-27 写在前面: 答案只是参考,只供同学们做完之后的比照与反思望同学们自觉,努力! (1分)③对世俗之事已经淡漠、麻木。“老去万缘轻”,写......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垂柳阅读答案参考(五篇材料)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我喜欢在一个晴朗的午后,端上一杯香茗,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垂柳阅读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垂柳在北方广大地区,感......

    故乡的垂柳爱情诗歌

    故乡的垂柳我梦中的柳想起那婆娑的倩影思乡的情便萦绕我心头离家时阿妹挥动着小手就像风中舞动的柳条妩媚而又轻柔回头看你和垂柳一样端庄清秀故乡的垂柳飘在我梦中的柳忘不......

    2018五三诗歌鉴赏答案(五篇模版)

    [第150页 第1题] [答案]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答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答案 第一课时 【探究案】 1、 【简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 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

    《望岳》诗歌鉴赏及答案

    诗歌鉴赏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下面对《望岳》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

    江苏十二年诗歌鉴赏及答案

    2004-2014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 一、(2004江苏卷 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