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

时间:2019-05-13 21:4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

第一篇: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

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这种文体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的篇幅不少。学会阅读散文,对提高中学生的读写能力非常重要。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读文章可以采取这样的读法: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将这种读法用于散文的学习上,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初读:由形入神,领悟文旨

人们常用“形散而神聚”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所谓“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材料。散文的内容涉及面广,跳跃性大,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过去和未来。这些内容常常从表面上看互相之间并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也很难说是按照什么样的时间或空间顺序组织在一起的。“形”是指散文的形式特点,“神”是指蕴含在“形”之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神聚”即文旨集中。阅读散文首先要从“形”入手,一口气读完,即使有少数不甚明了的地方,也不会影响到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暂时放着,读过之后问自己,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思考这些问题,即是在逐步由“形”及“神”。为了快速而准确地把握散文的“神”,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句子:(1)文眼句或中心句。如《挖荠菜》中的“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句。如《枣核》的最后一段。(3)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如《安塞腰鼓》中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等。(4)首尾照应的句子。如《紫藤萝瀑布》的起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和结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5)文章的标题。如《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提醒幸福》等。有些散文写得比较含蓄,一下子不容易抓住提挈的语言,就可以对事件一一分析,寻找它们的共同点或行文指向,想一想这些内容都与什么有联系,作者写这些都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也能从中比较顺利地领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读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读。”所以,阅读的第一步即是要努力把握文旨。这是比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因为散文形散,所以只有首先抓住了文旨,才提起了文章的纲,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也只有从表达文旨的需要出发,评判写作上的优劣得失,才有了合理的依据和标准。

二、细想:寻找线索,理清思路

优秀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体现在结构上有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把一幅幅迥然不同的画面、一个个纵跨时代的历史事件和天南海北的风土人情连成有机的整体。线索是结构的核心,抓不住线索,就理不清思路,就弄不清作者行文的初衷。抓线索读散文的方法是:一要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可以在过渡段或过渡句中找到;二要善于辨识体现线索的语言标志,如间隔反复的句子等。散文常用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1)具体事物。如叙事散文《枣核》中的枣核,《小橘灯》中的小橘灯,《背影》中的背影。这类事物看上去很平常,却常常寓含着特殊的深意。如小橘灯是小姑娘自制的,从价值上看废物利用并不值钱,提着它走山路也“照不了多远”,但是,它使人想到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和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1.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往往通过以下手法来实现: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三是虚实相生,借助设想、想象,曲折地表达好恶与爱憎;四是运用象征或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将真意婉转而出。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应该把握好这四个方面。

2.中学生对于散文,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与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在语言文字修养中,词语的辨析与运用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本专题中的词语辨析主要是指成语的辨析与实词(主要是同义词)、虚词(包括关联词)的辨析。而这些词语的辨析又是同病句修改、修辞常规、语言得体等语文素质综合在一起的。

散文形式多样,变化无穷,因此,大多数同学在阅读散文时常常感到有些困难。这里给同学们介绍

一些阅读散文的方法。

一、寻找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弄清它安排组织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

材组材的意图。例如阅读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这条线

索;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就要找出“歌颂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条线索。aM

二、分析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因

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

析。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可以从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

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热闹、杏花的如霞似锦、梨花的素淡皎洁,领略到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过程,并体会《春》一文在形式上的美。<$.B

三、进入散文的意境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例如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就要

充分发挥想像力,作柳宗元的同游者,和他一道欣赏竹树环抱、水清鱼游的自然美景,并且与作者

一起来感受小石潭的清凉荒寂,“情怆幽邃”,从中体会出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7

四、体会文章的感情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在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感情,以便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例如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文,就要注意体会作者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感情;阅读张洁的《挖荠菜》一文,就要体现出“我”与荠菜 的特殊感情;阅读冰心的《小橘灯》一文,就要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对“小橘灯”的深切怀念之

情。

五、把握散文的技巧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写作特色,包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

色。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散文的能

力。例如阅读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就要注意把握此文的这样几个技巧:借物抒情,托物言表;

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首尾照应,突出中心;记叙、抒情有机结合。

五、散文阅读常见题型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整体感知应运作于动手答题之前。多数阅读的第一题就是提问整体感知中的写作内容或写作意

图,感知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所以多数信息应从文中来。针对标题的设问往往也是整体感知。

因为标题或限定话题,或限定内容,或表达中心思想,或抒发感情。

①从文章标题入手,看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程、照应、段落层次等方面理清思路,动笔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如:总起、总结句,过渡句,议论抒情句,抓住主旨;

②理出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旨。

人们常以“形散而神不散”来说明散文的文体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组织材料结构成篇比较自由,可以谈古论今,表现方法也不拘一格,叙事、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都可以运用。一篇散文还要有一个明确而又集中的中心思想,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不散”,就是说在中心思想约束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取材、组材,去安排结构和确定表现方法。

人们常以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把散文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又常常有写景抒情、托物抒情两类。不论阅读哪一类散文,都应注意以下问题:

1、了解散文的选材特点。散文选材自由广泛,时间、空间跨度大,但大都有独特的角度,要仔细体会这类选材的用意、好处。但也有的散文,往往又集中地叙述一件事、一个人,但不管怎样,散文的选材,都注意选取恰当的角度。

2、体会散文中的联想。散文常常以丰富的联想起到揭示中心、抒发感情的作用。例如,《白杨礼赞》中,由白杨树“朴实、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性格联想到与白杨树具有同样品质的北方农民,从而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广大抗日军民。

3、掌握散文的结构、线索。散文的结构是不拘一格的,它看来似乎散漫,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一会儿又谈古论今,但即使它结构成篇比较自由,表现方法不同,中心思想却是明确而集中的。优秀的散文,总有一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整体。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全文叙事写人抒情的主体脉络。打个比方,线索就仿佛一根穿起珍珠的金线,文章的材料是珍珠,穿珍珠的金线就是线索。作为线索的可以是人、某个物品,也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的感情变化。找到文章线索,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荔枝蜜》的线索就是贯穿全篇的对蜜蜂感情的变化。

4、分析散文的抒情方法。散文中常有抒情。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接抒发对某人某事的爱憎。间接抒情也叫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分析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要找到作者赞美的事物与用做象征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托物抒情才可能自然。因为每篇散文的抒情方法都不一样,因此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赏析句子,答两点:1 语言(修辞)2 表达的情感

浅谈初中阶段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散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我认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在此我只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狭义的散文――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因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景散文和状物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主角,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还具有独立的思想、情感等内涵价值。最具有诗情画意,也是最受读者青睐的一类。因此,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十分必要。总的来说,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并欣赏其优美的语言。

我在教学实践中通常让学生用“四步自问”的方法来分析一篇散文。

1、文章写了什么景物?

2、景物有什么特征?

3、怎样来描写的?

4、为什么这样描写?

也就是同学们都知道的四点阅读要领:

首先,要明确所写景物。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要抓住景物特征。包括对景物外在形态的描写和内在气质的揭示。

第三,要明确写作方法。包括行文思路和表现手法等。第四,要明确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我以其中的一段为例进行引导,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析这类课文的具体方法。之后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例如:我以课文第四段春花图为范例,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就按上文阅读要领思考以下问题:

1、本段写了什么景物?

2、这种景物有什么特征?

3、运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逐项引导学生回答出:

1、写的是春花。

2、有多、艳、香的特点。

3、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运用了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调动多种不同感官即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多角度来感受春花的美。运用衬托也就是蜜蜂和蝴蝶的参与来突出花的特点。

4、突出春花的美好,从而从春花的角度来表现:春天是让人喜爱的,值得赞美的这一主题。课文的其他段落就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互相探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课文的写作意图学生会很快就能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引导学生的又一例文。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时,先让学生自问:本段写了什么?在明确写的是夏秋季的百草园的景物之后。再问:怎么写的?在反复阅读和讨论之后,归纳出:

1、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

2、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

3、采用以一概全的布局和从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写作顺序。

4、准确词语以及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为什么这样写?突出百草园确实是儿童的乐园。里边有好看的、好玩的、好听的、好吃的,它色彩艳丽,富有生机。由此,学生自然而轻松的就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在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主要抓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一段课文,尤其是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指导学生从干、枝、叶三者的外形特点,来理解白杨树的正直、倔强、不折不挠和力争上游的精神。通过外形特征来理解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而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团结奋进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主旨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崔晓光

摘要:通过阐述自己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例子,论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速读去确定散文(狭义)的不同“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散文的表现特征,采用“抓住重点语段”、“抓住议论抒情语句”、“抓住事物的特点,联系生活”等方法,来把握散文的主旨。

关键词:散文的“类型”;表现特征;主旨;

散文只会将作者创作的广阔世界,暗示给细心观察深微体会的读者们。正是这种特质,使散文成了不少地市近几年中考语文的压轴试题。那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散文上有所突破呢?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散文的另一个特质——“形散神不散”。内容形式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可主旨意蕴却聚焦在一个点上,总是鲜明生动、意气贯通。所谓“似散而实聚”是之谓也!正因如此,阅读散文时只要抓准了“神”,就等于找到了解读散文的金钥匙。

那么,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主旨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类型”散文的特征入手,采用不同的方法感悟主旨。

一、速读,观其“型”

散文在结构和行文上,追求一种“自然之节奏”,那种意态像“散步”,似“闲谈”。要想准确把握住散文的主旨,就应当速读文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的占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感悟,发现其形式上的特征,对其“类型”进行定位。确定它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还是注重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抒情散文(不是学术上的严格分类,是就选材、表达等形式上的特征而言)。叙事类的,是以写人为主,还是叙事为主;抒情类的,是以写景为主,还是状物为主。

对于抒情散文,我们还要进行细处追究。写景的,要看是寄情于景,如《荷塘月色》;还是寄情于景的同时,又议论抒情,如《听潮》。状物的,要看是纯粹的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如《我的小桃树》;还是直抒胸臆、表达爱憎,如《白杨礼赞》。

二、精读,悟其“神”

通过速读,在分析、综合文章信息的基础上,确定了散文的“类型”,就完成了把握主旨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不同“类型”散文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采取如下方法把握主旨。

1.抓住重点语段,品味主旨。

对于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我引导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的方法,品味主旨。

这类散文通过记叙、描写来抒发感情,在选材上往往从细处落笔,重视侧面暗示。无论侧重写人,还是叙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现特征:写人,形象不求丰满但很鲜明;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所抒之“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鲜明”、“集中”的特点使得叙事散文中常常有集中表现主旨的段落。抓住这些段落和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便不难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平中见奇、拙中见巧的散文艺术精品。文章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父亲的背影。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是全文的焦点,如同电影的慢镜头,非常细致、清晰,我们只要认真品味这部分重点语句,注意它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前后联系,就不难体会出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父爱的深深感悟。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买橘送别”一段课文,并找出父亲买橘过程中一系列的动词和作者看到父亲举动时的表现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触。几分钟后,同学们开始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同学从“探”“攀”“缩”“微倾”等词语中,体会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艰难,再联系上文“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和下文中“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便很容易感受到了文章抒写的“真挚的父爱”。看到父亲的举动,“我”的主要表现就是两次流泪,这正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怜惜、痛爱之情。而“父子之间真挚的关爱之情”就是本文要表现的主旨。

2.抓住抒情、议论的词句,分析主旨。

对于抒情散文中,寄情于景又议论抒情的“写景散文”和直抒胸臆、表达爱憎的“状物散文”,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标出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语句,通过这些句子分析主旨。

这类散文以表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抒发感情为主,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爱憎,抒情、记叙、议论熔于一炉是其重要表现特征。由于议论就是作者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见解。那么,文中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语句往往体现或暗示散文的主旨。我们在阅读散文时,可以借助这些议论抒情的句子来找到主旨。

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行文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暗中控制,形式上很随意。教学本文,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读后,他们对作者抒发什么情怀,表达什么主旨,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

为训练同学们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我提出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再读文章,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读完后,同学们发现全文以抒情和叙述为主,也有议论的词句。

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同学们再读文章,边读边找出文章中的议论句或者表达作者感受的词语。不少同学在首段中找到了“惊奇、喜悦与感动”,在15段中找到了“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同学们通过分析这些了句子,再联系作者叙述的材料就不难发现,作者写此文就是抒发初到北大,特别是初见北大图书馆的惊奇,能成为北大学生的喜悦和北大、北大人对自己人生巨大影响的感动、感激之情。直抒胸臆,表达爱憎是抒情散文的最大特点,所以抓住了抒情散文议论抒情的语句也就等同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如《听潮》中“我喜欢海,溺爱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白杨礼赞》中“„„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这些抒情议论的词句或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本身就是文章的主题。

3.抓住事物的特点,联系生活,揣摩主旨。

散文所抒写的感悟来源于人生,来源于自然,无论其选材多么的无比广阔,所写的总是作者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此,抓散文的主旨,一方面要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另一方面,对于纯粹的寄情于物(景)、托物言志,缺少议论语句的抒情散文,可在抓住所描写事物特征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或作者的生活经历),揣摩主旨。

抓住事物的特征,联系人类生活

作家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倾透到具体的事物之中,但事物折射出的却是普遍的人生意义。阅读这类散文,我们只要通过阅读把握住作者所写事物的特征,再联系人生,就不难发现其主旨。

如《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作家林清玄笔下的一株小小的百合花,生活在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忍受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去实现自己的美好追求:“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最后“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同学们了解了百合花的经历后,再联系人类生活,就会顿悟: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这就是文章的主旨。

抓住事物的特征,联系作者生活

有些散文抒写的是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反映的是他所经历的特定时代的一代(或一类)人的人生。如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中“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青藤,正是抗战时期,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忍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作家对常青藤“繁茂苍绿”的祝福,所包含的正是他对民族光明前景的信念。

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了一棵多次遭受风雨摧残仍屹立风中的小桃树,最终,“那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嫩红的花苞,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教学中,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时,收集贾平凹的生平事迹,让同学们了解作家是在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课堂上当了解了“小桃树”的经历特征后,我让学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结果同学们恍然大悟:“小桃树”的经历不正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青年的遭遇和追求吗?小桃树上挂着的“嫩红的花苞”,不正像青年心头在**年代没有熄灭的希望吗?

《听潮》作者鲁彦的妻子说“鲁彦说过,他爱大海,人生就像大海。”“我想,这句话也许能帮助读者理解《听潮》。应把作家对大海的感情和作家对人生的态度联系起来。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追求作品的意境同追求人生的道路是一致的。”这句经典的话,不仅告诉我们鲁彦散文《听潮》的题旨,也生动地佐证了联系作者生活经历阅读散文的科学性。

阅读散文,就像认识事物一样,只有抓住了它的特征,才能搞清其本质,把握其主旨。然而,要成功把握住散文的主旨,只注意这些方法还远远不够,还需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调动自己的人生经验,还要通过多读,培养良好的语感。

下载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是指文学性较强又没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记叙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