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0年
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0年
繁荣:体系众多,流派纷呈
近30年的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史,是一部成绩辉煌的历史,其显著标志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
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
这一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上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的“文体学”传入中国,自此以后,我国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中心”。这种以“文体为中心”的写作教学模式,其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文体中心”的作文训练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的特征及模式的把握能力,通过训练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写作规范。
至上世纪80年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等以“文体中心论”为指导,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这一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
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系列。这一训练模式在我国当代作文教学界有普遍影响,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但“文体中心”训练模式对我国作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也较大,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湖南特级教师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也是“文体中心,模仿为主”这一流派中有影响的教法。不过,与“模仿---创造”不同的是,“快速作文教学法”最为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速度问题。杨初春把自己的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课和理论指导型课。尽管这个体系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是这个体系真正落实的是技法模式训练,概括出的写作技法有数十种。例如,在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这一训练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受到理论界一些人士的质疑,认为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并且“缺乏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快速作文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作文教学界需要重新认识“快速作文教学法”的价值。
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
“文体中心,模仿为主”的作文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提高学生实际作文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因为决定文章成败的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的模仿,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也就是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于是,作文教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常青很早就提出了“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分格训练所谓的“格”,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
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他把每种文体按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五条线索系统组织成256格,每一格就是一种“语段写作公式”。例如,分格训练中的“加格”语段,有这样三种格式:
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动作+心理活动+话。这样的“语段写作公式”实际上是用概括出的文章内容的思维语法或一般思维模式来训练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像、表达的能力。从主观上看,分格训练法已经注意到写作智能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但是,它关注到的写作智能只是一种表层的语言思维模式,而不是写作思维过程的深层思维操作模型,因此从客观效果来看,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胐胐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侧重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三级训练体系的总体结构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观察又分为一般观察和深入观察,前者指定向观察、机遇观察、科学现象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人物观察、内心世界观察;后者指比较观察,反复观察,观察与体验、联想、想象、调查的关系。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
分析训练又分为“分析起步”和“分析入门”两个阶段。前者是指提出问题、给予解答、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分析角度(条件分析、因果分析、演变分析);后者指多角度分析、特点分析、本质分析、意义分析、分析和知识、分析与联想、分析与情感。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是文章结构的训练,后来增加了语感训练,采取的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结构训练。表达训练也分为“语感训练”
和“章法训练”两个阶段,前者主要包括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形象感训练,后者主要包括角度、裁剪、层次、衔接的训练。这一训练体系符合写作“物——意——文”转化规律,是写作规律“双重转化”与“三级飞跃”的具体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写作学习规律。
“语言与思维结合”训练模式是由北大附中章熊提出并成功实验的作文教学模式。章熊认为,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维的条理性则是相同的,作文教学应该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他认为写作训练应该包括语言练习、形式逻辑训练、想象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阅读与分析练习等五个方面。这种训练体系的特点是:它不是以语言知识和思维知识为体系的核心,而是以思维训练为手段,并通过思维训练来设计训练系列,通过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模式符合心理学、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语言与思维对应,以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寻求语言,语言思维同步共进,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
上世纪80年代,许多有远见的语文教师意识到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重视“写作过程”的结果,如果重视“过程训练”,必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许多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方法,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这个模式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和上海于漪为代表。他们的做法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这种作文教学体系既摆脱了“熏陶式”的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又摆脱了“模仿式”作文教学方法的束缚,是我国作文教学开始由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的有益尝试。但是在这种训练体系中,写作基本能力及写作过程能力的训练还处在手段地位,它仍以训练文体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
“文体、过程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1-6册)所设计的写作训练体系。这套作文教材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来安排初中第一、第二、第三学年的作文基本训练,同时又按“作文过程”---列提纲、写初稿、修改、打开思路、收集积累作文材料、语言和文风、审题和构思等的训练项目来组成初中作文的另一训练线索,故可称“文体、过程平行双轨”训练模式。这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作文过程训练体系。
“三线并行”写作训练模式。这是扬州师范学院上世纪80年代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所创设的一种写作训练体系。所谓“三线并行”是指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三线索的并列安排。第一条线索是“写什么”的由简到繁的序列---单纯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一番情、一种理,复杂的一事多人、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由物及人等。另外两条线索是关于“怎么写”的:一条是写作手法---结构手法、表达手法等;一条是写作过程---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表达、修改和思维能力。这个体系完全消解了文体中心论的作文教学观念,在把训练方向转向写作过程的同时,还将思维能力的训练纳入了作文训练的视野。
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是对“熏陶模式”、“模仿模式”的超越,它形成了以“过程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是对“文体中心”作文教学思想的反思,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淡化文体,重视过程”开了先声。
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
针对学生大都怕作文、恨作文的心理,许多优秀教师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作文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于是诞生了一批以增强作文兴趣、作文乐趣为宗旨的作文教学模式。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产生较大影响的体系。
“兴趣作文”教学法。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央教科所中学语文教研室申报的一个题目为“农村兴趣作文教学训练体系研究与实验”的课题。这个训练体系的目的就是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改变目前农村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这一课题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
“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这是将学生的作文用多种形式发表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发表方式多种多样,有全班宣读、学校广播站广播、利用手抄报或校园报刊发表乃至公开出版,等等。
“活动作文”教学法。“活动作文”训练模式又称“现场演示”
作文教学法或“题型作文”教学法。它是由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提出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李白坚在2000年第1期《写作》杂志上介绍说:
“演示作文教学法是一种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演示活动为作文内容,通过游戏演示活动,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并大规模提高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的作文教学法。”李白坚的作文教学体系是一个“大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其中小学部分称“快乐大作文”,初中部分称“趣味大作文”,高中部分称“创新大作文”。
在教学方法上,小学的“快乐大作文”运用的是“现场演示”的作文教学法,而在初中和高中的训练则运用“题型作文”教学法。所谓“题型”,就是“题目类型”,相当于问题、话题,是复合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概念。题型作文向生活汲取素材,更依靠课堂现实活动创设情境。题型作文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活动写作、写作活动”式的作文,或者“游戏性”作文。“活动作文”模式主张“训练大于理论”、“训练先于理论”、“活动大于技法”、“活动先于技法”、“实践大于理论”、“实践先于理论”。这一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真正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了写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写作的心理思维活动,从而完成了写作任务,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符合“活动课程原理”。
除了以上四大流派之外,颇值得一提的是“新概念”作文。1998年由上海《萌芽》杂志社等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了新世纪新的写作训练模式。“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征文启事》中说,“新概念”提倡“二新一真”:“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爱、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这一模式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它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
第二篇:反思总结 论遗憾与成长
反思总结 论遗憾与成长
从步入工作到如今已有两年了,这两年我学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我改变了许多,但也有一些执着在心里坚守。
这个段时间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得到了不少的锻炼。学习生产工艺,学习岗位操作,学习安环知识,也许还有,学习做人?都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挫折,少不了打破曾经的幻想,而我认为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就是挫折的开始,是打破幻想的开端。曾经幻想的生活,曾经憧憬的自立,到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困难。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要一群青春不散的朋友,想要每天欢愉的心情。。心比天高的悲哀应该就是命比纸薄了。好吧我可能是还没有睡醒。也许你的成长是很轻松的,也许你不用顾忌太多琐碎的让人厌烦的无趣的种种因素,也许你从一开始就有着很高的起点,那么,门在左手边。既然我们无法达到精神的共鸣,那么友尽。。
好像是扯远了,今天我们要说工作,对,工作。
责任 自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职业素养的人,我的家教不允许我以敷衍的心态去做事情,可惜在上学的时候没有体现出来,呃因为那时还小。。步入工作才是我成长的开始,我是这么认为的,以往从不用为生活而困扰,不用考虑太多所谓的有的没的,真可谓是没心没肺的生活,责任感,我没有太多的定义。直至工作了,爸妈断了我的生活资助,并且明确告诉我要考虑自己的人生了,要为自己的未来打拼了,直到这时候我才开始考虑所谓的责任。我要工作,我要养活自己,将来我还要结婚,还要养活我的家人,这些就是我的责任。
收获 我开始学着工作,对,是学着工作,在学校里真的没有人教你怎么去工作,学到的知识技能,要转变为工作的能力真的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我们要认认真真的工作。你犯了错误不会有人来给你擦屁股了,你闯了祸没有人来为你承担了,你的工作失误有可能会对自己对他人造成很沉重的后果,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必须足够端正。很庆幸自己从一开始就明白了这些,所以,我学会了很多,学会了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学会谨慎进行每一步操作,学会去了解身边的每一项安全隐患。我抛却了曾经的迷惘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工作者,我开始来承担责任,我开始认真地生活着每一天,同时我也为此付出了很多,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这就是所谓成长。
失去 再来谈一谈失去,就是这样,得到了一些总要失去一些。我开始工作,开始去认知责任,开始来为自己负责,却也失去了很多欢乐。我远离我的家乡,远离我的亲人,远离我的朋友,我真的很想你们,见一见你们,真的好难。我开始认识新的朋友,开始接触新的事物,可是,已经成人的我们再来接受新的东西真的好难,尤其是,友谊。失去的,总比得到的快。那大学里的朋友们,到现在还有多少再联系?是淡了还是倦了?其实是远了。所谓虚假,所谓虚伪,真的不怪我们,我们已经开始背负责任了,我们开始感觉的压力了,我们开始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恶意了,所以我们开始伪装自己了。我们一面伪装着自己,一面发现别人也在伪装,好烦,好累,开始厌倦了。我不喜欢伪装,我不喜欢带着面具,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想要结识真正的友谊,好难。我想要来一场旅行,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来一场激情徜徉的狂欢,远离虚情假意的问候,我想飞到亲人的身旁,感受那血脉的温暖。好难。失去了时间,失去了纯真,失去了欢乐,失望了。但所幸没有失去希望。失望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是有限的,但不能失去希望,因为他是无穷的。有收获,同样有失去,有失望,但从不会失去希望,这也是成长。
改变和坚持 人总是要变的,变则通达,达则生生不息。我有缺点,任性,自我,粗心,这六个字足以概括了我的所有缺点。在工作中这些缺点为我造成过很多麻烦,我的处事方式也让我的罪过很多人,我不怕得罪别人,但,总归不好。粗心这个毛病,我很早就改掉的,因为在工作中粗心是最不可以原谅的。我做事情,不太估计别人的感受,我做对的事情,我做让我开心的事情,我做我喜欢的事情,那么问题就来了。。人不能那么自我,这是我现在的认知,所以我也一直在慢慢地改正这些,现在看来也还是不错的,至于任性?我早已经没有任性的资格了,在工作中,可没有人惯着你的臭毛病。
前一段时间有些事情让我有些郁闷和纠结,为什么我明明做的比别人多,我明明做的比别人好却得不到认可?我明明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问题究竟出在哪呢?后来我仔细的想了好久才明白,问题还是出现在我这,我做的还是不够,我做的多,没有让该知道的人知道,我做的好没有让该知道的人知道,我付出的多,同样也没有让该知道的人知道。我要不要改呢?我要不要学的想别人那样去表现?考虑了好久还是算了吧,那样得来的东西太累的。可笑的坚持。我经历的并不算多,但以小可以见大,我想生活中的挫折会越来越多,我遇到的让人不愉悦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我的改变也会越来越多,但是有一些东西我会中坚守这心里。我坚信温暖,人与人之间温暖和谐才是主旋律;我坚信善良,我们的每一分善意都会收获更多的温暖;我坚信真诚,真诚的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无论我会做多少改变,温暖善良真诚永远是我坚守在心里的信条。有改变,有坚持,我在成长着,我不会变成我讨厌的模样。
有收获,有失去,有改变,有坚持,这是我在经历的成长,他那么美丽却又有着诸多遗憾,问世间为何有诸多遗憾?一花一婆娑,一岁一枯荣,遗憾也是生命的一个过程,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遗憾,生命就有缺陷。
第三篇:作文:遗憾
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凋零的花朵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融入泥土滋润万物;断翅的鸟儿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唱出动人的音符;失明的贝多芬是遗憾的,然而《第七交响乐》却令人震撼;断臂的维纳斯是遗憾的,然而它的美可却让全世界惊叹。
遗憾是一粒包裹着苦涩的糖,甜蜜是它的后味。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除的李白的命运是苦涩的,然而他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曾让多少文人墨客心向往之;陶渊明的抛官弃职是令人遗憾的,然而他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曾让多少人砰然心动。他们抛却了那份苦涩的外衣,体味到了那份遗憾背后的甜蜜,他们的人生也因此变得美丽,变得超凡脱俗。
遗憾有时也可以是一种优点。有一位左臂残缺的少年向一位教练请教摔跤,这位教练只是让他重复训练一个动作。在一次比赛中,他出乎意料地夺得冠军。他大惑不解,求教于教练。教练告诉他,破解这一招的唯一方法是抓住对方的左臂,这正是教练教他的那一着。
遗憾也是一种美丽,不必去为你的相貌遗憾,你有一颗真诚的心;不必去为今朝的失足遗憾,明日的成功会更辉煌。水流不必为自己的软弱遗憾,他可以哺育万物,滋润苍生;蜜蜂不必为天生的瘦小而遗憾,他酿造的蜂蜜深受人民喜爱。
遗憾不是无能,他是另一种意义的收获;遗憾不是软弱,他是另一种形式的伟大;遗憾不是失意,他是另一个方向的追求。
遗憾是一种美,一种超越常态的美,它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泽被万物的神奇。这种美更让人向往,更诱人追求。面对繁花成落英,新颜换旧貌的遗憾,我们未免伤感;面对今朝的失足,我们总会悔恨;面对贫困家境,我们未免心痛。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从伤感、悔恨,心痛的背后发掘那独特的美,生活就会变得美丽而诱人。
面对遗憾,请用别样的心情去挖掘美丽,喜迎未来。
遗憾是一种似乎实在又似乎飘渺的东西:它是一轮映在水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它是一场富丽堂皇却最终消散的美梦;它是一株朴素淡雅转瞬即逝的昙花;它是一棵枝繁叶茂却不能结实的果树;它是一曲婉转悠扬却略带伤感的小调;它是一枝阵容整齐但缺乏灵魂的球队;它是一篇充满悬念却没有结尾的文章。
它是一场神奇的足球赛,始终占握着场上的主动,却最终输掉最后的比分;他是一次战争,虽然赢得了多次战役,但最终却一败涂地;它是风啊!虽然呼呼地吹着,却始终夹杂着一股炎炎的热意;它是雷啊!虽然怒吼着,却未曾伴随着一点雨滴;它是电啊!虽然歇斯底里地撕咬着,却未能扯开一片乌云。
遗憾是一种心理感觉:它是在你走过了千座山 万条河之后,却才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之后的懊丧;它是在你修好一座摩天大楼之后,却发现没有装电梯的后悔;它是你摆好棋谱信心十足地迎战对手,却最终被杀得片甲不留的悲凉;它是古人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无奈;它们是苏轼笔下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它是淳于髡对齐威王“酒极则乱,乐极则悲”的劝解。
它是一种令你感到大喜大悲的感觉;它是一种令你感到大起大落的感觉;它是一种令你感到大彻大悟的感觉。
它是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的感觉,他会令有的人感悟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睿智;它会令有的人感悟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真理。
遗憾,它又是一种药物啊!坚强的人当它是强心剂,奋发图强;懦弱的人当它是麻醉剂,从此一蹶不振。
我们会把它当什么呢?我们应当把它当成什么呢?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吧。你还会遗憾吗
你还会遗憾吗
已近深夜,草庐中,忽明忽暗的火光闪烁在你的眉宇之间。面对眼前这个自称汉室之胄的人,你胸中那团埋藏许久的火焰被猛地点燃。
你告诉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可与曹、孙三分天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终于,你被他泪沾袍袖的诚意所感动。自比管仲、乐毅的你,放下了躬耕陇亩的淡泊生活。一直以来,静观天下,称为卧龙的你总算出山,带着你一统天下、振兴汉室的鸿鹄之志,踏上了这片充满硝烟的政治舞台。
于是,你将你馥郁的才华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整个蜀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贤能之士,思得明君”,你的一番话,轻轻点开了君主心头的迷津。于是紧接着,张松献图,定计收马超。取得益州后,定军山一役,你给了曹军的沉重一击。终于,多少次在烛火下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你,看到了玄德进位汉中王、魏蜀吴三分天下这一幕。振兴汉室,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了。
陆逊营烧七百里,蜀国对吴国一仗大败。白帝城中,残阳夕照,你心情沉重地叩开先主的大门,泪流满面,不知所言。你只好拼命地点头,回应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已报陛下知遇之恩!”殊不知,就是这一句,这一句承诺,为你的人生压上了最后一个沉重的担子。
皱纹悄悄爬满了你的额头,满头银发也早已见证了岁月的流逝。“报——”正在批阅公文的你被探子的声音打断,“丞相,街亭失守了” 老马失前蹄,你大惊——街亭失守,导致此次北伐全盘皆输!你只好退回汉中,紧接几次北伐也屡遭挫败。
终于,你积劳成疾,你来到了五丈原。重病缠身的你抬头仰望着星空,月光无色,偶尔掠过的风声也有些凄凉。你想起了先帝临终的托付,对后主恢复汉室的句句承诺,以及蜀中无将的局面,默然凝视着这个一身的最后归属地.......你,会遗憾吗?
——穷尽毕生的心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在光复汉室的最后几步台阶上倒了下来,再也动弹不得!但你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明白,你已将这一生的才华知识献给了光复汉室的路上,从一座城池到独霸一方,与魏、吴三分天下的蜀国!你同样知道,自己已经做到了“志当存高远”的自我目标,你也知道,你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精神、故事将名垂青史,你努力光复汉室的爱国之心将永远激励后人——
真的,你还会遗憾吗?
暮色苍茫,你看了看这个世界,疲惫地闭上了眼睛......人生就像是雨后的石子小街,蜿蜒、坎坷,被许多使其洁净的水所装点,而一点点的激动、兴奋、忧伤、渴望便是这一汪汪的清露。其中有一汪水,叫遗憾,它看似很藐小,却能明人心境。
在记忆的一角,一只乌鸦从天上飞过,似乎预示着不祥。我和同桌在科学教室里聊得热火朝天。我面对着他,手中正拿着一只烧杯,漫不经心地洗着。等自来水将这只烧杯冲洗干净时,我用力甩去中间的水,只听“啪啦”一声,玻璃渣子溅满了整个水池然后弹跳着。全班安静下来,老师掩着怒气走下来,看着水池中静静躺着的玻璃碎片,淡淡地扔下一句:“下周买好一个,赔到科学教室。”
我愣住了,这下看来要被父亲批评了。回到家,父亲正翻着我的作业本,见有许多不该错的地方,开始与我冷战,我心想:“现在说,不是火上浇油吗?”于是将话收到了嘴边。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我久久没有告诉父亲,而烧杯自然也没有买。又是一节科学课了,只见语文老师捧着备课本说:“科学老师生病了,由我代上语文课。”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又是一周一节的科学课时间了,上课时,老师没有提起什么,仿佛是淡忘了。就这样,我凭借着自己的不诚实,度过了一天、一周、一月、一年……
弹指一瞬,我已经从小学毕业,成为了立达的一分子。或许小学的科学老师已经淡忘,但这小小的错误却成了大大的遗憾埋藏在我的心底。
从此,我不再敢不诚实,因为,我感受到了所要付出的代价--煎熬与良心的自责。每当我在回味这一汪汪清露时,都因此而明亮了心灵。是它们使我渐渐学会如何在这雨后的、蜿蜒、坎坷的石子路上行走;是它们令我学到了诚信和负责;是它们使我反思与奋进。
第四篇:教学改革反思
教学改革反思
张晓杰
时间过得真快,开学已经一周了。尽管假期学习就已经知道了要课堂改革并尽可能做足了课堂改革的心理准备,可是这场改革还是打了我个猝不及防,相信不单单是我,还有很多我的同胞。改革的优点好处我们已然深深了解,但是真的操作起来还是有难度,通过这一周初试小组合作教学,感慨良多,困惑更多。
课堂改革的好处固然很多,比如说在这刚开始的一周,孩子的新鲜劲还没有过,三分钟热度还存在,确实调动了很多孩子的积极性,尤其是中下游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前所未有的课堂模式深深吸引了他们。但是在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也陷入了困惑。因为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英语作为非母语的课程,孩子刚开始学,所掌握的知识很少,我不知道小组讨论究竟能讨论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学生自主学习完毕,破难存疑后,查阅完词典和全解,就没有什么问题问老师了,最多也就是某个生词不会读,因为学生不会音标。可是这样也不能代表全会全懂了呀。通过这一周的教学,感到累是次要的,觉得课堂很难展开,进度如蜗牛一样艰难前行,原来一节课的内容如今两节课才能完成,整个课堂枯燥乏味,不断地讨论——成绩好点的帮助后进的读会掌握单词句型——组长检查——组内分角色表演——组间竞赛。但归根就底,就是各种方式的问答和读。
二是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预习课和展示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恐怕会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尽管也对小组长及各组员的责任 有了明悟额的划分,但由于孩子较小,时常忘记自己的职责。
三是整堂课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十分头疼,在小组讨论时,及时我穿梭于各组之间,还是有学生钻空子聊天,更有甚者用所学句型做调查时干脆用汉语问。
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深知,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我还没有抓住这次改革的精髓。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导学案的设计,使之有效的辅助学生自学,同时积极的向同组和其他学科组老师请教,尽快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路子。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目前,中学新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走进了师生的学习生活中。作为一名教师,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了少许的收获与经验。现将这这些经验、反思与各位教师共享,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生天生所具有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自尊心,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是他们掌握知识的前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会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遇到挫折他们会退缩,会偷懒,会萎靡不振,对自己会失去信心。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关健。我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注重以下几点的: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研究,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操作验证一下。通过提问让学生不断相互总结补充、逐渐完善最终的正确答案。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能力。个别的题或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对其讲解的勇气及讲解过程中的优点,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借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品德。
3.充分利用学习小组。一带十,十带百,既让学习不太好的同学通过努力掌握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又能让学习游刃有余的学生在与别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有轻有重,因材施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由于学生的智力、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教育自始就强调要“因材施教”,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让能“飞”的学生先“飞”,能“跑”的学生先“跑”,而只能“走”的学生也要他们学着慢慢的“走”,坚决不能让他们停止不前。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习是让学生学会“学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学会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特别是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方法。“自学”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自学”并不是意味着老师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只是让学生自己学,“放羊式”的教学不是“自学”。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反思,总结,让它逐渐完善,趋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