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与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

时间:2019-05-13 21:2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世界与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世界与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

第一篇:对世界与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

对世界与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

摘要: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随着全球污染加剧,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 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环境破坏、酸雨污染等。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而且专家预测,全球气候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我国的环境问题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产生、加剧。我国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把环境 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并在污染源治理、达标排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主要 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国家环境 重点保护区域、流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仍十分严峻。据统计,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607.2亿t,COD排放量为2109.3万 t,氨氮排放量为223.2万t;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 别为2450万t、1095万t、905万t和1646.6万t;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761万 t,生活垃圾堆放量为6667.5万t。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酸雨污染日益突出, 其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上第三大重酸雨区;我国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据我国和世界银行专家估算, 仅大气和水污染造成 的损失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 每年因缺水影响工农业生产总值2 000 亿元, 减 产粮食2 000 亿 kg。可见在我国, 环境污染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切实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 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 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也正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 和文化生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这个阶段正是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各种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因 而各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生产力有着极大解放,刺激了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有时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 一性。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首先,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大多数人对于许多根本性环境问题缺少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 取环境知识。进而,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普遍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

其次,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从总体上来看,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在我国,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 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最后,环境立法不完善。现行环境法律的一些条款过于原则和宽松,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 制需要,有些领域至今无法可依。其次环保机构薄弱,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地方环保机 构未列入政府序列,有的地方甚至无环保机构。一些环保任务很重的基层环保执法人员严重 缺乏,难以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致使污染严重的项目“遍地开花”,环境保护工作处于“失 控”状态。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已经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一,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由于有些法律法规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显得滞后,实施起来也就带来诸 多弊端。所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应及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环境 保护工作才能在法律的配合或强制约束下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应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可以在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多次听取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报告,就对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的实施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且坚持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 合,组织并一直坚持进行中华环保世纪行和环境执法大检查等活动。

二,提高全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 公民的环境意识与守法观念,切实展开系统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校教育面向可持续发展,使受教育者都具备可持续发 展的道德水平和科技知识。利用在职培训,大众媒体和组织工作组、宣传队下乡等手段进行社会教育。

三,生物补救,环境物质循环的自然过程,是以动态平衡的方式进行的, 微生物在当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职能,我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和选择,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动植物广泛地运用到发展中国家里,用来美化我们身边的环境,以及水的再利用,水土流失地区的恢复,采矿区的复原例如露天采矿,或者更广泛更长期利用, 例如人工造林增加温室气体的沉降植物工程。进一步加大生物补救能力。结束语: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我们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具 有充沛的精力和开放的思想,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是促使环境向有利方向转化的一支强 大力量。我们应提高自我的环保意识,尊重环境的价值,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运用科技和法制手段来提高保护环境问题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人为活动引起的不必要的破坏,尽可能地提高更多的人的环境意识。同时要能及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周围 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批评和制止。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我们要承认发展与保护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矛盾,但更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促进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环境保护也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为此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沉重。环境债,如何还?迟还不如早还,早还早主动。

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同时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国以往走的是传统工业化道路,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现在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全新发展之路。

要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必须尽快抛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走出这样一条新路子,经济发展的问题解决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发展与保护正是在这里找到结合点的。

要抓住重点求突破。要抓好工业污染整治,我国经济到今天这个发展阶段,再不能不论项目优劣,一概统吃统上了,务必严把各类新建项目准入关。要加强动态监督,对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必须盯住不放,哪里污染严重,就重点监管哪里;对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坚决予以关停。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相对于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必须努力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要像对待工业污染项目一样,不折不扣地抓好污染治理工作。

要创新机制促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目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使企业治污逐步从外力推动、外部监管转变为内生、自觉的行动,从“要我治污”转向“我要治污”。继续探索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继续营造有利于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政策环境;继续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继续探索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与城乡土地开发相互结合、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要积极探索实践“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的路子,着力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加快形成全社会节约降耗、减量排放、再生利用的机制。

我们既要下决心治理环境污染,又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依法办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处置各类环保问题,是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确保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手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抓紧依法处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努力把环保

信访量降下来,切实防范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事件。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真正把保障环境安全作为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要全面排查环境污染问题,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的要主动向人民群众通报整治方案,并抓紧开展整治工作。要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不断提高环保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篇:浅谈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水土流失急剧、濒危物种增加、天然湿地大量消失、人工林树种单一等等,都是我国环境的忧患。因此,对于环境的保护措施就显得分外的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巨资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生态环境总体上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本篇论文就浅谈我国一些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措施

一、我国环境现状

近20多年来,由于我国企业大多采取了传统的粗犷性生产方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很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致使环境不断恶化,形势空峻。

(一)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

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二)我国水环境在不断恶化

如今,我国的江河湖海污染已经不堪重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北方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现象。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多有不同程度超标。

(三)我国大气环境的污染此起彼伏

在我国的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a,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的城市超过60%。

(四)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隐患重重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近郊土壤环境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污染的土地面积早已超过1.5亿亩,污水灌溉引起的污染耕地约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且每年还在以大约15%的速度递增着。

二、我国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一)三大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二)八项制度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明确了一个区域、一个部门及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荡围,理顺了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从而使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能够得到层层落实。这是我国环境环保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是我国在总结近年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通过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3、污染集中控制

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所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污染集中控制,应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依据污染防治规划,打基础安照污染物的性质、种类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以集中治理为主,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效果。

4、限期治理制度

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区域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行政措施。

5、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按照国家的规定和标准,缴纳一定费用的制度。我国从1982年开始全面推行排污收费制度到现在,全国(除台湾省外)各地普遍开展了征收排污费工作。目前,我国征收排污的项目有污水、废气、固废、噪声、放射性废物等五大类113项。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止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是指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事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为防止和养活环境损害而制定的最佳方案。

7、”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8、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凡是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规定程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所拥有的排污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及正常作业情况下排污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等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我国目前推行的是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

三、关于环境保护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避免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

(二)增加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加强科研、设计力量,尽快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

(三)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

(四)加大监管、处理、打击、宣传、教育力度。使群众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一起来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京平.环境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马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魏振枢.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四篇: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环保已经成为今天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与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环境保护 对策

一、环境问题的概述

环境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第一环境问题,就是由于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如洪涝、干旱、台风、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另一类是人类生活生产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如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乱砍乱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等。

而目前,威胁人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主要有:淡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垃圾泛滥成灾、有毒化学物品污染、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等。这些环境问题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造成的,而现在保护环境是需要全人类的公共努力。

二、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参与度低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与经济发展的冲突问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工作认识上上不去,只片面追求经济的高增长率,觉得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场你死我忘得战争,没有妥协,使得环境保护陷入了一种艰难的处境,导致在发展经济的压力下,忽视了对资源开发等环境保护的监督很不力的局面。

(二)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国家现行的资源法主要针对的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某一特定要素,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呀是针对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缺乏综合的环境保护管理的制度与条例,缺少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些生态破坏时间因而钻了法律的孔子,没有得到及时和应有的法律制裁。

(三)环境保护的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

多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投资低于基本保障水平,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同时污染 16

治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使用较少的投资和简单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污染问题的治理难度和相对资金的需求程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而缺乏有效的、健全的人力及资金的投入机制,造成投入不足,使得环保的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应协调好社会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搞好环境监测,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研究当前环境保护中的热难点,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为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政策措施。

(四)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从根本上讲仍处于能耗高、污染重,且效益低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与之相对应的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也仍处于一种很不理性的状态,以致重开发、轻保护的惯性思想仍然存在,以环境换取金钱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很严重。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工业用水的利用重复率为55%,矿产资源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低了10.25.20个百分点。

(五)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从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的职能的实施方面,没有独立的主管机构或专人进行负责,由于环境保护涉及面广,专业性又强,而且目前还有新问题不断在出现,以致不能较好的行使其职能.尤其表现为对环境保护概念的模糊,没有浓烈的环保意识,对自己环保具体职责不清楚,造成了环境保护的被动的尴尬局面。

三、正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目前, 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较薄弱, 1995 年“全民环境意识调查”数据测算, 我国城乡环境意识总体平均得分 44.3分;2000 年世界环境日前后, 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得出结论是, 环境意识水平偏低。因此, 针对我国公民环保参与意识不强的状况,要想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首先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使广大在校的中小学生、大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其次要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网络、广播、电台)去宣传和教育环境保 护的意义,增强广大民众参与环保事务的热情,使每个公民都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使每个公 民都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并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去。

(二)依据国情建立与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战略。

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经济政策。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多采取末端控制、指令性控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定并完善鼓励支持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使法律法规能真正起到污染预防和绿色导向作用。

(三)改革环境保护融资机制,增加投入

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必须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证环保投入增加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要制定和规范环保投入的财政支出机制,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

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二要制定和规范污染制约机制和治污筹资机制,加大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的力度,以严格执法引导企业投入,以政府投入拉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努力形成一种污染制约机制和治污筹资机制;三要规范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谁污染谁就会在经济上受损失的机制,促使排污单位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生态补偿上体现和关注民生,确保水源保护区农民有权利享受保护和建设生态服务补偿、限制发展机会和发展权补偿。

(四)开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

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关键链接技术,对现在不能回收利用的大宗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生态技术的经济合理性。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试点。要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在园区内建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建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机制,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五)全面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建立现代科学的环境管理模式

强化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在地方机构改革和调整中,规范化建设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监测、监理、科研、信息、辐射监督管理队伍,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环境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建立、健全环境监控网络体系。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通的环境管理系统,各级环境监理、监测部门的技术装备配置达到国家、省规定的规范化标准。完善全市环境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各县市区要成立由环保部门、相关企业、相关单位组成的应急队伍,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实施统一指挥协调,并具备对污染隐患进行监控和预警的应急响应能力。

完善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以市环境信息中心为主、县市区环境信息站为辅的环境信息网络结构,联通各级政府部门、重点污染企业以及其它相关社会信息源。

四、结语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环境保护就是在维护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家园的生态关系到你我他每个人。法制约束也好,大力宣传也好,都不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更有效果。所以,我们要从根 本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万本太等.《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案例分析与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10.[2]孔杰.关于环境保护形势以及对策的若干思考[A].大众科技,2012.3

第五篇: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几点认识

崔振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1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从成效与问题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加大投入、构建联动机制、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研发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矿产资源;保护与治理

SOME THOUGHTS OF TH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Cui Zhenmin1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 Economic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is present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good results and the questions.Then the deep resources are pointed.In the e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from perfection of law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creasing input, the linkage of departments, improving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the protection and control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Key words: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mineral resources;protection and control

一、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分析

一分为二地看待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一方面,我国开始构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开展矿山公园建设,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当今和以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仍将持续存在,矿产资源开发力度还将不断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程度将不断加强,加之,许多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新老问题的叠加使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日趋复杂。

(一)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作者简介:崔振民(1972—),男,河北省迁安县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国土资源政策法规研究。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开始建立。2006年3月,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环保总局共同出台了《关于逐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并积极推进。

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投入力度逐年加大。2001年~2008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50亿元,下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418个,用于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项目涉及31个省(区、市)的能源、金属和非金属各类矿山,其中投入煤炭矿山最多[1]。

3.矿山公园建设工作开始起步。2006年这项工作启动以来,已有10家国家矿山公园揭碑开园,并在矿业遗迹保护、矿业文化宣传、矿业城市转型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4.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我国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决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并于2005年9月7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共同制定发布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国土资源部制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并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监管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1.占用和损毁土地。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1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占矿区面积的26%;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占矿区面积的47%[3]。

2.引发地质灾害。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较多,井下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矿井突水等,主要发生在煤、磷等非金属矿床和铁、铜等金属矿床开采中。露天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多数发生在建材类矿山中。

3.破坏地下水资源。采矿使地下水均衡系统遭到破坏,导致部分区域地下水、地表水渗漏,有的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达几米甚至数十米,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引起地表严重缺水,影响农作物生长,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引发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4.“三废”(废石、废水、废气)问题严重。全国矿山企业每年产生的废石和尾矿量巨大,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周边环境;大量未处理合格的矿山废液废水的排放,加剧了区域性、流域性水体污染及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采矿产生大量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导致空气浊化,酸雨区扩大。

5.破坏地貌景观。我国露天开采矿山数量众多,点多面广。有的矿山开采对山体和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如,大量建筑石材露天开采,造成森林植被破坏,基岩裸露,使得昔日青山绿地成为荒山秃岭,尤其在交通干线和城市周边的露天矿山开采,产生许多负面影响[4]。

二、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原因探讨

造成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以及地质灾害频发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主观上的原因主要是资源开采者、地方政府等部门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弱。客观上原因主要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资源开采技术手段落后等方面。

1.矿产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长期以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缺乏专门的立法,只是散见于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之中,缺乏独立、统一和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对其加以规范。分散的规定导致实践中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无法可依。

2.监督管理不到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涉及到环保、国土、安全监察、水利、林业等部门,大部分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监管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责任,使矿山地质环境监管在很多地方出现“真空”。

3.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矿山未预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地方政府也未认真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职责,许多矿山地质环境被破坏。

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落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总体水平

不高,治理技术方案单一,起点较低。对环境治理的科研工作跟不上,对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技术、经济、社会因素,以及如何减少因这些因素造成的危害缺少深层次的研究[5]。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权责明确、可操作性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律法规。在现行法律、法规相关条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规体系。这一法规体系应覆盖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把矿业权的审批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设计紧密结合;把矿产开发日常监督管理与矿产开发过程中废气、废水、废弃物治理工作管理紧密结合;把土地复垦管理与矿地恢复管理紧密结合,并时时监控,杜绝“先污染后治理”。

(二)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保证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开发。

一要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执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等规划准入和矿山换证许可条件。尤其要严把企业环评准入关。二要合理调整结构。通过整治、整合,实现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矿产资源开发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避免和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三要注重日常检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检查制度和不定期抽查制度,严格执行矿山闭坑验收检查制度。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畅通上级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基金;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激励制度体系。研究制定“谁出资、谁受益”的经济补偿优惠政策,对通过恢复治理,可以利用的矿山废弃地、尾矿、景观等,吸引社会资金进行恢复治理,治理后的建设用地、地质景观等优先由出资人占有或使用。

(四)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安监部门、水务部门和林业部门各司其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消除部门差别,共同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水平。

引进和开发适用于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新技术,进行矿区生态重建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力度,在一些工作开展早、基础条件好的矿区,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大型矿业基地,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发展绿色矿业,建立绿色矿业示范区。

参考文献

[1] 刘晓星.矿山生态恢复还在“打补丁”,中国环境报,2010-08-25

[2] 曹玮.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策,绿色科技,2010(07)

[3] 王博.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通讯,2009(05)

[4] 李蕃仁.浅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科技创新导报,2010(19)

[5] 郝瑞娟、闫鉴.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及治理对策,煤,2010(08)

下载对世界与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世界与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做好环保工作,要“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和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学年至学年 第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交稿日期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16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和对策摘要:经济......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一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的迅猛开发与有效地利用, 使其在日益的枯竭,生态......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作为占中国相当大地域范围的农村,其环境污染现状更要引起我......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演讲稿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演讲稿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环境。环境保护的如何,关系着我们乃至身后几代人的生存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一下自己对环境保护这四个字的认识。我觉得环境保护就是指运用一切措施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生活上和经济上的突飞猛进,使人们不再咀嚼昔日生活的苦涩。 然而,也许美的东西都要留下些惆怅让人去想。 人们不难看到,那高耸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