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复仇”~读《培根随笔》

时间:2019-05-13 21:3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复仇”~读《培根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复仇”~读《培根随笔》》。

第一篇:论“复仇”~读《培根随笔》

论“复仇”

~~读《培根随笔》

这还是第一次读哲理性那么强的书,《培根随笔》用了非常精湛的语句,言简意赅地为我们展现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培根论述的范围非常广泛,从与生活相关的爱情、婚姻、习惯到与思想相关的宗教、死亡、忠告,与国家相关的殖民、帝王、强国之道等等,读来,让人不觉震惊,我们生活的空间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周围的人不仅仅是同学老师和父母亲人,人与人相处,国家与国家相交,需要更多的理性,更多的包容,那么会减少许多许多矛盾,许多许多不必要的战争,而苦难之所以不能消失,还是由于人的劣根性~贪念及不公。

其中第四篇“论复仇”,尤其让我觉得深思。大的复仇现象体现在二次大战已经过去了70年了,二战带来的毁灭性的的灾难,并没有让战争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很多国家仍为着这样那样的理由,在互相侵害,有的是因为利益问题,有的是因为宗教信仰问题,使得许多国家都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小的复仇现象体现在每日新闻中经常看到的,例如邻居间的争执斗殴,都是常有的事儿,究其原因,无非是新仇旧恨,日积月累而成。

历史上复仇的故事,很多很多,培根也说,“复仇是一种原始的公道”,“报复要避免违法,否则将使你的仇人占了两次便宜:一次是他冒犯你的时候,一次是你因为报复他而被收到惩罚时”。这让我想起了两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中一个是《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他叔父为了霸占国王的位子,不惜毒害王子的父亲~自己的亲哥哥,王子得知后,发誓要报杀父夺母之仇,但复仇的过程中,他误杀了女友的父亲,女友因此郁郁寡欢最后失足湖中死亡,女友的哥哥气急败坏,找他决斗,却死于毒剑之下,母亲因为误饮了叔父给王子准备的毒酒而亡,整个儿复仇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充满了愤怒,失去了理智,没有任何计划和途径,最后虽然他叔叔也死了,但王子自己也没有存活下来,这种复仇,不得不说是失败的。而中国古代君王“越王勾践”的复仇之路,不得不佩服,虽然艰辛,但勾践却目标清晰,他没有盲目的刺杀,没有盲目地发起战争,而是通过“卧薪尝胆”,用自己的不断强大,去战胜曾经践踏过他的土地,践踏过他人格的吴王夫差,最终,夫差用自尽了却一生,勾践终于一雪前耻,完美地达到了复仇的目的。

虽然培根说复仇要讲究方法,要有理智,但他还是告诫人们“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只能使人枉费心力,而且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所以,我觉得,大家如果都能活得平和一些,多包容一些,多看一点别人的长处,减少摩擦,放眼未来,总比抱着仇恨,耿耿于怀要强。

初二(6)班 曲 冉 冰

第二篇:《培根随笔集——论复仇》读后感

《培根随笔集——论复仇》读后感

“如果你不想一死去就被忘记,要么写一些值得阅读的东西,要么做一些值得去写的事情。”这句话虽然是用来形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的,可我认为,有一个人同样有资格被人们永远记住,他就是——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言就出自培根。培根出生于官僚家庭,12岁时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5随时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缘到巴黎供职。后来因父亲病故回国,随后攻读法学并获得律师资格,从此步入浩瀚的学海和坎坷的仕途。最初的一段时间,培根的事业屡屡受挫,直到詹姆斯一世继位(1603年)后他才开始走运。但在1620年时,被控受贿,他认罪下野,从此脱离官场,家居著述。虽然培根大半生都在官场沉浮,但从青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哲学思考和文学写作。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培根随笔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章就是——论复仇。

“复仇乃一种原始的公道,人之天性越是爱讨这种公道,法律就越是应该将其铲除;因为首先犯罪者只是触犯了法律,而对该罪犯以牙还牙则使法律失去了效用。”一开篇,培根就用几句十分辩证的话阐明复仇在法律上的概念,初次要读懂它不是那么容易,但看得久了,就会如品百年佳酿一般,体味出丝丝醇香,这精炼凝重、富含哲理的句子耐人深深寻味。接着,本篇又围绕着“宽恕他人之过失乃宽恕者之荣耀”展开了论证:“过去的已经过去,且一去不返,而聪明人总是努力着眼于现在和将来的事情,所以对过去耿耿于怀者无非是在捉弄自己罢了。”用简练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聪明人不会选择活在仇恨中。这无疑是本篇又一个成功之处。随后主要从复仇者的角度入手,对他们的报复行为给予了否定,并给出了一种雍容大度的“复仇”:宽容。紧接着,作者趁热打铁,“毋庸置疑,念念不忘复仇者只会使自己的创伤新鲜如初,而那创伤本来是可以愈合的。”是啊,复仇后看似复仇者得到了快意,可真正留下的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疮疤,那何不宽容他人的错误,把仇恨当做上帝的赐福呢?否则,复仇者将会过无比阴暗的生活,“他们活着时于人有害,死去则可叹可悲。”

复仇,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成为了复仇者生存的信念,那他们的人生就是扭曲的,心灵是狭隘的,复仇后,他们不仅不会得到快乐与安乐,却会加深痛苦,沉入一个不见天日的深潭。既然复仇是如此痛苦的,那何不放下仇恨,用海纳百川 的度量宽恕他人的过失,让自己的创伤愈合,过平静的生活呢?但愿复仇者可以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的世界少一些辛酸泪,多一些幸福声!

By Pony

第三篇:《培根随笔》——论家庭

《培根随笔》——论家庭

家庭是每个人都有的,儿女、父母、爷奶、公婆。大舅二舅二叔三叔大伯二伯表哥(灰太狼的亲戚),这就是家。有人说,儿女会让父母减少对于死亡的恐惧,也会让自己的不幸更苦。虽然动物也能传宗接代,但却不能像人那样拥有财富和自己的事业,它们只能是繁衍后代,但人不但能繁衍后代,而且还能让后代继承自己的事业。

作为父母,不能过度偏爱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规律,如果是有姐妹的,两个、三个……父母就会偏爱最小的和最大的,居中不受偏爱的那个往往是最出色的。因为过度偏爱孩子会让他们形成一种依赖,而失去了独立的机会,不受偏爱的恰好就有独立的机会。一个成年人绝对不应该在自己孩子之间挑逗战争,否则会让这一对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直到成年后依然不和,这就麻烦了。

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幼年时期就培养出来的,如果在这个时间总是满足孩子的要求的话,孩子长大以后,有了思考能力后,就很难改正了,而且要求也会越来越大,大到连自己的经济都支付不起的地步。就像老虎一样,在印痕期看到了什么,就认为什么是朋友,如果是人,就会和人成为朋友。人也是一样,在小时候不要满足太多,长大后会思考这件东西有没有用,该不该买……

儿女在家庭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他们是自己家族的接班人,所以一定要培养好,不然这个家族就算完了,这其中有很多的连锁反应。儿女败坏了,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就无法繁衍后代,这不算完了算什么?如果只是想继承这个家族,那么随便找一个生了男孩就行;如果想过得好一点,那么就要找好对象,生男孩。这是最普遍的两种情况。

在子女小时候,就应当考虑他们将来的职业并加以培养,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特长,如果没有就应该培育特长,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孩子现在喜欢的并不代表他们将来就要做什么,不要盲目地培养。这样不但培养不出栋梁之材,还反而会自得其反,这一点是要注意的。

子女中得不到财产继承权的,常常会通过奋斗获得良好发展,坐享其成者,就很难创造自己的一番事业了。

第四篇:读培根随笔有感

读《培根随笔》有感

经典是具有抚走岁月风尘的力量的,《培根随笔》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它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却不显风尘仆仆的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以终生的启迪。培根那灼灼其华的文字、熠熠生辉的思想,照亮了我们的前路,指引了我们成长的方向,使我们的成长不再迷惘。

“若人心能随仁爱而行,依天意而定,且绕真理之轴而转,尘世当为人间乐园。”在慢慢历史长河中人们总是在不断探寻真理,无论是什么蒙蔽了人的双眼人的心始终是以真理为轴以真理为全部的。那些真理的朝圣者,不畏强权、不求富贵更不畏生死,他们只是希望真理在世俗与虚伪中发出它本身的光彩,希望真理主导世界而非世界主导真理,更希望每个再平凡不过的人都可以以真理为轴。

种族是一个人从出生时便注定的无法变更的附带品,在培根看来宗教是需要统一性的,他说“基督教徒有两把剑精神之剑和世俗之剑,二者各有其功能和职权,但他们不能拿起第三把剑那就是穆罕穆德之剑或与之相似的剑。”看来种族问题和宗教纷争由来已久,我认为或许统一性即指和谐共处,毕竟宗教的表现形式虽不同但初衷与实质却是相同的。

圣埃克许佩里曾说“没有立足点的自由不是自由”,其实又何止是自由呢,没有立足点的的人生亦不是人生,与我而言培根的思想就恰似立足点,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们升华思想、淬炼深度。

初三六班 康可意

第五篇:读《培根随笔》有感

读《培根随笔》有感

八(3)班陈灵敏

“读诗使人聪慧,读吏使人明智,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句话是弗兰西斯·培根所极力倡导的,他同时也是英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在现在社会中,书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看来,它同时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本好的书就像是一位老师,不同的内容教着我们不同的知识,也是做人的道理。由于我从小就特爱看一些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数《培根随笔》了。

培根的随笔是英国散文随笔的滥觞之作。它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文学史上占据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

其中我最喜欢和最受益的那一篇是“论求知”。这是一篇论说性的随笔,也是最有影响的一篇。虽然文章并不是很长,但里面却把“学问”这两个字论得极其透彻,字里行间闪烁前一位哲人的真知灼见。

里面重点谈了跟书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读书的目的,读书的作用,读书与运用,以及如何读书。在培根看来,读书是可以“补天然之不足”的。书中形象地指出,“读书之于天性,犹如修剪之于花草,”在这里培根智睿地点明了“读书”,“天然”与“经验”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读书可以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其可用主义的哲学理念在字里行间可见。

培根谈到的读书方法:“书有可尝者,有可吞者,少数则须咀嚼 1

消化”,这里培根用形象的语言,将几种不同的读书方式区别开来。培根的这种对各种书籍的区别,在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这篇文章论述特别有力,逻辑特别严谨,同是也显示出作者作为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睿智,既有格言式的精辟,又有符合情理的演算,这也是我所喜欢的地方。

同时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件事,如果不读书,“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读书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强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

所以,读书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很重要,对个人而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工作的能力。对社会而言,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指导老师:)

下载论“复仇”~读《培根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复仇”~读《培根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培根随笔》有感

    培根的随笔短小精悍,充满哲理,经常引用生动的小故事和富有诗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 他主要提出了三个伟大的理......

    读培根随笔有感大全

    读 培根随笔 有感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著名的《培根随......

    读《培根随笔》有感

    读《培根随笔》有感 对于我们来说,弗朗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至少,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听说过他那句遐与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这位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

    读《培根随笔》有感

    读《培根随笔》有感1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

    读《培根随笔》有感

    读《培根随笔》有感15篇 读《培根随笔》有感1 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在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

    读《培根随笔》有感

    读《培根笔记》有感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家,他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是英国唯物主义和现实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在哲学方面提出归纳法,批判了当......

    读《培根随笔》有感

    读《培根随笔》有感 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

    读《培根随笔》有感

    602班胡菁不论翻到《培根随笔》的哪一页,我们总会很容易地发现有不胜枚举的名言警句。细细地品读它们,又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合上书本,更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