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笔记
幼儿教师教育格言
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精彩。
教育的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我却乐得其所。
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面对孩子,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会始终付出爱的行动。
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爱,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弹拨和谐动人的乐章。
我相信,讲台就是锻炼我、锤打我的地方,我将永远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我要把微笑绽开给孩子,鼓励传达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尽享教育的真爱。
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我愿做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使孩子只需轻轻一跃便腾空而起,在成长的天空里翅高飞。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用我的真诚、执着与爱心,点击学生智慧的键盘,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
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
做本真教师,教本色语文,育世纪人才。.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自卑,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三时有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意,求助者嫌其相貌丑陋而拒绝,并以此作为笑料在父母面前述说,遭到父母的责怪,认为不应嘲笑别人短处。自此很少主动再与母亲交流,但有些话愿意跟父亲说。觉得父亲虽为农民,但身材高大,脸相俊朗,而且善解人意,不轻易发火,还比较幽默。求助者数次在姐姐跟前表示,将来嫁人就要嫁爸爸那样的男人。为此曾遭到姐姐的讥讽,说求助者有恋父情结。24岁那年,偶遇初中毕业、做司机的小学同学林某。林某生性活泼,爱开玩笑。求助者无意间发现,林某1.8米个头,有几分父亲的“遗传因子”。两人相爱了,半年后结了婚。好景不长,求助者生完孩子不久,就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规劝不成,继而发生争吵。争吵中林某常将其打倒在地。求助者想尽办法挽回,情况仍愈演愈烈,万般无奈之下,在孩子3岁时,两人离了婚。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有一与其有类似离异经历的女友。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一定自制力但易激动,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容易分心,考勤状况良好。
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5;2)SDS:标准分56; 3)SCL-90:总分156,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4,焦虑2.1。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1.主述:离婚后,求助者摆脱了暴力阴影,但认为离婚是可耻的事。其一同样经历的要好女友,也持相同看法。也因此求助者对婚姻毫无信心,从不主动交男朋友。一直对外界刻意隐瞒离异一事。后来,一同事偶然得知她的事情,并告诉了其他同事。求助者知道此事后,心里很不安,开始觉得同事以异样的、甚至鄙视的目光在看自己,而个别同事有意无意问起其家庭的事,更让其感到是故意羞辱自己,觉得更加抬不起头来。在持续的心里压力下,工作开始分心,脾气急躁,单位领导和同事开始对她有了看法。她认为,领导和同事将她工作上的一些差错与她的离异问题作了因果联系,感觉呆不下去了,自感压抑,无法解决,前来咨询。
2.个人陈述:“离婚已有四年了”;“从小就认为离婚对女人来说是可耻的事”;“社会对于离过婚的女人,总是有偏见”;“我现在有点怕上班,怕他们问我离婚的事”;“有时觉得不要离婚好,有
一个表面完整的家庭,人家也不会说三道四了;但是想想那种难受的滋味,还是离了好”;“不想再结婚,形象太受影响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母亲诉述:有1个多月了,我女儿感到累,认为在现在的单位上班没劲,想换单位。问她为什么,她也不愿说。我也在想这情况是不是跟她离婚有关。离婚后,孩子、房子都给了男方,她跟我们住在一起,在家总是唉声叹气的,说是命不好遭离婚。以前她下班后喜欢到朋友那里去,但现在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总是看书听音乐,她那些朋友也都不来了。人家给她介绍男朋友,她也不感兴趣。
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在婚姻上对自己要求很高,自小认为女人离异不光彩,是丢人的事情。坦言只要没有暴力,即使没有感情,也愿意维持婚姻。谈及前夫时,情绪激动,泣不成声。领导和同事过去对自己很友善,工作上有点小差错也不计较;自从他们知道自己离婚后,他们总是不给自己好眼色看,自己觉得在单位里成了“坏人”。要好女友的同样经历和观点,加强了其对离异问题的负性评价。只想离开目前的单位,对人的敏感也仅限于目前单位的同事,无泛化。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情绪略焦虑,面色忧郁。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胆小、固执,任性,依赖性强,敏感,易受暗示,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不良。病程不到两个月。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病程的症状表现(如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足三个月,精神痛苦程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内容尚未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在近期(被同事知道离婚以后)发生的,内容只局限在公司,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3.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
2)社会性因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离婚)
3)心理因素:存在不良认知(女人离婚不光彩);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改变该求助者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的看法;改善该求助者焦虑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使其心理测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改变该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平衡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纠正其负性情绪和错误认知。
2.近期目标:坦然面对外界议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认知,增强其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信心。
4.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离婚后自我形象的不认可。其原因是在其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离婚形象不好”的错误认知模式主导下,不能有效地应对离异、外界议论等应激性社会事件.而具有同样经历的女友的感受,使其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不过,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对此类问题是最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为此整个过程应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式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认知模式的指导下,逐步内化成为求助者的自然行为。
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收费:每次50元
心理测验收费:SAS,SDS 20元/次;SCL-90 60元/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任务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紧张、焦虑与人际敏感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量;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完成情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了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求助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的自测;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定期进行心理治疗;
7)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
2.心理咨询阶段
任务
1)加深咨询关系;
2)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
4)认知行为干预。
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从理性上能接受“女人离婚并不丢人”,但不知为什么就会这么想问题;
2)说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
3)认知分析;
4)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原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就上述认知分析环节进一步商讨:早年女邻居因婚外恋导致离异而形成的错误认知模式,因此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这一认知模式;
5)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咨询师扮演同事、求助者扮演自己),观察其情绪反应,让其描述具体想法;
6)咨询师与求助者探讨婚外恋问题。让其意识到婚外恋并不都是不合理的,引导其重新审视当年女邻居的婚外情形象;
7)布置咨询作业。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任务
1)学会合理评价,对紧张/焦虑的自我管理;
2)继续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3)加强与同事各方面交流。完成情况
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详细描述心烦意乱的情境,以及与同事接触的感受并解释自己何以有这种感受;
2)与求助者进行角色扮演,这次由求助者扮演同事、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让其观察“求助者”在何时产生情绪反应并进行分析;
3)进一步分析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观念“,重新看待自我形象(离异女人);
4)布置咨询作业。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和敏感了;觉得离异不是像自己以前认为那样不好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卑,开始重新和朋友交往,在面对别人评论的时候也没觉得什么不舒服。”
2.他人反馈:同事认为刘某变得开朗了; 刘某的母亲也说刘某下班后不再把自己关在房里,也不提换工作的事情了。
3.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自卑心理得到了克服;情绪症状(自卑、紧张、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得到了改善;躯体症状(睡眠不良)已消除;能够较坦然地面对外界议论,轻松的和同事相处。
4.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48,2)SDS标准分51,3)SCL-90:总分146,人际关系敏感1.9,抑郁2.0,焦虑1.8。
总结: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因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和症状标准,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自卑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第二篇:教育笔记范文
每个孩子都是宝,一个都不能少!
迪迪是我们班一个有些内向的小姑娘,有些腼腆,而且胆子特别小。
来园之后,我有意地观察她:玩玩具时,其他的孩子争先恐后,甚至会为挣抢玩具弄得面红耳赤,迪迪则在一边拿着几个其他孩子不愿玩的玩具默默地玩着;喝水时,其他的孩子早已三步并作两步地抢先接水,她则乖乖地跟在后面;课堂上,活泼的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高举起小手等待老师的提问,迪迪则在我的鼓励眼神下畏畏缩缩地举起了小手......于是,我们更多地关注她,把机会留给她,耐心地诱导,鼓励她大胆表现,并给她创造表现的机会,而且不忽视她的点滴进步,适时地在孩子面前表扬她......慢慢的,她能够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了,会在小朋友面前唱歌了,会主动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了......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孩子的感受,尤其是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多一点微笑,“孩子,老师喜欢你!”--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温暖,使他们享受到集体大家庭的幸福!并且慢慢的将自己闪光的地方展示在大家面前,内秀的孩子,平时不善于推销自己,更要创造机会使之受到锻炼,增强其自信心!
把性格外向的孩子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同时,也不能忽视内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宝,一个都不能少!
静下心来,发现美好
一天下午,孩子们在安静的画画,我也开始在纸上勾画各种花朵,宁宁、美希、尧尧突然围过来观看,我正要请他们回座位上好好画画去,尧尧问:“曹老师,你在做什么?用不用帮忙?”尧尧是一个很热心的小孩,认真、懂事,我皱着眉头,好气又好笑的说:“我画花呢,用来装饰墙围,你们帮不上忙的,还不如去好好画画,别打搅我,就算帮忙了!”可悦悦却说:“我会画花。”宁宁也说会画花,孩子们说:“我们可以帮你啊!”我心里想:小祖宗,捣乱的吧!环境创设,我们老师经常会设计很多小图案用来装饰主题内容,使班级环境看起来丰富多彩,富有童趣。因此哪怕一棵小草我和王老师也会细细绘画,小心裁剪,力求精美,你们能做到么!万一一剪刀下去,甭说花了,估计一张完整的纸都没了,我找谁哭去!
可是看见孩子们真诚的脸,我一时说不上话来,环境创设,是为了增加各种有意思的知识,凸显活动主题,增加孩子的认知度,也会将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请家长欣赏,结局都是为了孩子,虽然细节凸显工作质量,可是如果有孩子亲手裁剪的装饰图片,我们环境的童趣性也会大大增加呀。想到这,我请孩子收起画纸,分组来剪裁花朵,绘画好一些的孩子,我发给他们一人一朵花,请他们在彩色即是贴上临摹花朵,而裁剪工作比较好的孩子们,一人一把小剪刀用来剪画好的花朵、花心。孩子们兴趣浓浓,认真的做起自己分内的工作,连说话声都没有了......当孩子们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我看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朵朵美丽小花的美好绽放,那是盛开在孩子脸上的自信笑容,是在说:看,怎么样,我很棒吧!花朵已经粘贴在了围墙上,是有很多缺陷,可是,我依旧觉得很美。也很庆幸,我那一刻,能够静下来的心,这让我看到了孩子更多的美好。
眼神中的话语
在幼教生活中,使我体验到了好多,也懂得了怎样从各方面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如何去用行动去关爱孩子。每当我看到一双双炯炯有神、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我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的不解,他们的渴望,他们的关心。
“老师,王东坤打我了!”有孩子跑过来告状了,我转身看着王东坤,东坤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我没说话,东坤说:“老师,我没有打他。”我没有继续,而是转身问告状的孩子:“宝宝,告诉我他怎么打你了。”宝宝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我说:“他拿着杯子这样打我了。”宝宝说着的同时一转身,学着刚才东坤的样子,这时候,我明白了:是东坤拿杯子转身过来接水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宝宝,而宝宝认为是东坤打他了。这时,东坤也像是明白了什么,接着说:“对不起,我是不小心碰到你了。我真没打你。”宝宝看着东坤,宝宝的眼神中透露出像是明白了什么,接着说“没关系”。他们两个看看我,我用一种关爱亲切的眼神看着他们,点了点头,孩子们露出了宽慰的微笑。
孩子的思维判断能力有时候会脱轨,但是如果给他们时间去想一想,他们会明白的多一点的,也学会了怎样去处理自己的事情。我从孩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他们的心理,孩子们也从我的眼神中看到我的内心,一个鼓励的眼神会激励孩子的成长,一个安慰的眼神可以让他静下心来想清楚许多事情。
孩子纯真的“爱”
自古以来,老师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老师为孩子付出再多的爱,那也是应该的,老师从不奢望孩子回报什么。因此,孩子一个爱老师的小小举措,都会让老师感动万分。
这天早上,多数孩子已入园并用完早餐。我们三个老师正准备吃早饭,刚刚端起碗,洋洋兴冲冲地来到教室门口,我立刻放下碗去接她,我们互相问好后,洋洋把一个鸡蛋塞到我手里说:“这个是给你的”,说完就走了。我不知所措,她的爸爸接着说:“我们刚才在外面吃饭,她非要带一个鸡蛋给你,你就收下吧。”
我班有个贪吃的“小家伙”,听到我说不能吃孩子的东西后立刻伸过手来:“老师:我要吃。”看到这个孩子露出渴求吃到的眼神,我就把鸡蛋给了他。谁知文洋洋一把将鸡蛋夺了回来,用力的塞到我手里说:“是给老师的,老师您吃吧!”我立刻就明白了孩子的心意——那是孩子对老师爱的回报,我怎么能拒绝他呢?那样会伤到孩子的心啊!可我也不忍心让另外那个孩子看着我吃、在一旁流口水,我就对洋洋说:“洋洋今天的表现很好,有好吃的东西先想到给老师吃,老师很高兴”。我们小朋友就要象洋洋这样,有东西大家一起吃、才是好孩子。来,这是洋洋小朋友给的鸡蛋,我们一起吃吧!在我周围的孩子一起分享起来,由于孩子太多,一人只吃到一小块,我连一小块都没吃到就分完了,可我尝到了比鸡蛋更香、更好吃的东西、它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里——那就是孩子对老师纯真的“爱”!
谁打乱了我的课
今天下午我带着孩子们学习一首新歌谣“open shout”孩子们学的很快,短短几分钟,有的孩子已经说的有模有样了。于是,我来请几名小朋友上来表演。孩子们争先恐后纷纭举手,连平时最调皮的巢智沼也想加进。为了鼓励智沼,这次我和他单独表演给大家看。第一段智沼和我配合的非常有默契,但唱到最后时,智沼好象上足了发条的发动机一般,频频出怪相,还在地上打起了滚。孩子们顿时被这场出色的演出吸引住了。哈哈大笑,竟然还有几个男孩也学着智沼得样子在地上打起了滚。这堂我精心策划的英语课终极在智沼的闹剧下结束„„
巢智沼在班里属于较外向,有些调皮的孩子。除了在课上,平时在班里游戏、排队、户外运动都有他的身影,也经常搞出意想不到的小状态。曾经,一时气急的我会训斥他,然后教育孩子不要跟他学,但现在看来,没有多大的用处。这次,我压住了火,无语了几秒钟,让他们尽情的闹了一会,大喊一句“狼来了”,孩子们逃命似的跑回了自己的椅子上。这次的局面就这样控制住了,但对付这个“带头人”还得好好研究一下啊。
针对巢智沼这些情形,我对他做了认真的视察,发现了一些原因:处于这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调皮是他生长发育中的必定表示。调皮的孩子也想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老师发现他的存在。同伴们也关注他,因此,智沼就用自己奇特的调皮办法往引起四周人的关注。这样往往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对四周环境的影响。我觉得对待这样的孩子,老师应给予特殊的关注。因此,在进行集体运动中给予他关注与鼓励的根本上,天天与他交谈几分钟,懂得他的心坎所需,走进他的心坎世界,及时发现题目,避免再次涌现调皮等过激行动,让他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特殊的关注。
最近的智沼明显有了进步,自控能力提高了许多。
孩子们由于自身经验的缺少和自控才干原因避免不了会有像智沼涌现的这些现象,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要大胆地给予孩子们发泄的机遇。但不是一味的纵容。当他做错事时,看重事后的教导,不是要一味地斥责孩子。而是接受他所犯的过错。让他熟习到事情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并想想以后碰到类似情形应该怎么办。引诱孩子们减少走弯路,逐步加以完善。
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日积月累,班里的图书角里,竟有了厚厚一叠图书。这些废旧图书看之无味,弃之可惜。开始我尝试让孩子们通过剪剪、贴贴将废旧图书制作成“新图书”,但是后来孩子们的制作兴趣明显下降。
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些废旧图画书呢?我想还是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我捧着一叠厚厚的废旧图书,用很真诚的态度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你们是班级的小主人,大家来想想办法,这些图书该怎样处理?”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纷纷举手。希希说:“把这些旧图书上的漂亮图案剪下来,用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吧。”这是个可行的好办法。辰说:“可以把废旧图书上可爱的动物剪下来做头饰,用来表演故事和歌曲。”活跃的弼衡说:“有些废旧图书可以用来折飞机,还有小青蛙。”小蒲也不甘示弱:“让小朋友利用废旧图书做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做好以后讲给大家听。”晨光说:“老师的书上没有漂亮的图案,我们可以把废旧书上的图画剪下来贴在老师的书上。”这时,小光神情严肃的对大家说:“可以把有些撕破的图书放在图书角旁边,提醒小朋友爱护图书,不要把书撕坏。”······
没想到孩子们有这么多富有创意的想法。此后,我们便按照孩子们的想法充分利用了这批废旧图书。这件事让我们再次认识到:老师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周全,而且老师的想法也并不一定都符合孩子的兴趣,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倾听孩子们的智慧。
让孩子自己展示自己
很快就要吃饭了,孩子们都在那里说话。想起我们班的孩子有些腼腆,要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我提议让小朋友们来为大家唱歌、讲故事、数数等等的形式让幼儿参与。
一开始,孩子们都很拘谨,后来,慢慢形成了一种定式,孩子们也就习惯了,并且都抢着要到前面来展示,一些活泼的孩子都开始踊跃参与。但也有腼腆的孩子。丹丹就是个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并且来到我班时间不长,对老师的要求和班里的一些常规还不太悉。
丹丹,你来试试好吗?我试着问她,没抱太大的希望。她手中一边玩着衣角,一边胆怯的走了上来,实在是让我没有想到。丹丹给大家表演了一个手指游戏,真的是棒极了!丹丹,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试试?丹丹又说了一边,这次声音明显大了许多。我又引导小朋友集体对她进行了鼓励,丹丹笑得合不拢嘴。其他的幼儿现在也争先恐后的要参加。当孩子都轮完一轮,我们也开饭了。孩子们吃饭的时候脸上也挂着笑容。
现在,我们把饭前的空余时间留给孩子们,成为孩子们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孩子们现在能大胆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也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应多给孩子这样的空间,让孩子们有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孩子心灵交流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第三篇: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
(一)区域活动又开始了。今天,选择到小医院的孩子有程子瑞、韩煜、姚祥凯三位小朋友。只见他们有的扮演医生给病人看病,有的扮演护士给病人打针,有的还拿着喂药匙给小娃娃喂药,玩得不亦乐乎。
忽然,姚祥凯跑过来向我汇报:“老师,程子瑞弄坏了小孩的一个脚。”我过去一看,可不是嘛,那小医院里配的一个小孩的脚弄得脱臼了。我连忙说:“你们这里不是有医生,有护士嘛,哪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快帮帮他,看谁能医好他。”“好的。”韩煜小朋友不慌不忙地弄了起来,果真,一会儿的工夫,她就接好了。“哇,韩煜小医生的本领可真大啊。”我顺机表扬了她,韩煜一幅得意的样子。孩子们都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又玩了起来。
等我再次来到小医院时,发现孩子们围着一堆的残肢废腿,几个蜡人的手、脚包括头,凡是有接口的地方都被那群孩子大卸八块。我真是非常的火,看着我怒气冲冲的样子,姚祥凯就提前向我汇报解释:“刚才发生车祸了,这些病人我们会帮忙医治好的。”看着他那童真的眼神,我就止住了怒火。“那你们尽快帮他们医好,他们要疼死了。”几个孩子点点头,手忙脚乱地弄了起来。姚祥凯帮忙装脚,韩煜帮忙装头,程子瑞负责装手。
当音乐响起,区角活动要结束时,孩子们都忙着收拾着。小医院要关门了。我走过去一看,还是一堆残肢废腿。“这是怎么了?你们为什么没有弄好?”“老师,”韩煜向我解释到:“这些病人伤势太重了,我们医不好,全死掉了。”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孩子们看着我笑了,也都跟着笑了起来。于是,我们又新订了一个规则:凡是到小医院去做医生、护士的,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医术是高明的。果真,第二次的区域活动过后,那些“病人”都完全医治好了,再也没有发生病人死掉这类事了。
教育笔记
(二)老师我能当一次排头吗?
每天到了早操时间,我总会从小朋友中选出一名小排头,领着大家站队,做操。我总是让那些聪明,听话的幼儿来当小排头。而很少让那些调皮和默默无语的小朋友当排头。
这一次,我依旧请表现好的小朋友当排头。忽然,我听到了一个很大的声音:“王老师,让我当一次排头好吗?”我回头一看,是平日里很调皮的万宗昇。我只是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
以后的几天里,早晨上操时我都会听到万宗昇要求当排头的声音,也会看到他那乞求的目光。我想,也许该让他试一试。那一天早晨,我对万宗昇说:“今天,老师选你做排头。看看你能不能做好排他。”万宗昇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老师,我一定能做好。那一天早操时,万宗昇做的特别认真。下操后,我把一个象征奖励的小五星贴在了万宗昇的头上。他那天特别遵守纪律,比以前听话多了。
第二天早晨,我发现万宗昇的头上还贴着那个小五星。也许是平时我们不重视他了,他对老师这一次小小的表扬就特别珍惜。
每个孩子都想表现自己,都需要表扬和鼓励。老师又为什么吝啬自己的表扬呢?应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多给幼儿一些鼓励和表扬,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教育笔记
(三)孩子的奇思妙想
美术活动又开始了,我帮助孩子们准备好一切开始画画了,过了一会儿,我在巡视指导中看见郭永健正在聚精会神的画雨伞,雨伞画的很漂亮,五颜六色。可是再过了一会我去看时发现雨伞上面涂满了黑乎乎的颜色,使整个画面看上去很糊,我刚想去批评他,但我看见他一双天真的大眼睛正看着我。
于是,我耐下心来,轻轻地问他:“郭永健,你刚才画的那么好看的雨伞怎么不见了?
他笑着说:“哈哈哈„„,老师,你不知道了吧!因为刚才打雷刮风了,下起了大雨,把小花伞都吹的东到西歪了,小花伞在雨中了。”
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瞧!孩子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呀!孩子会把画面想象成这样,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成人眼里孩子的画面要干净,颜色丰富才会觉得画面好,对于黑乎乎的画面总觉得孩子的绘画水平差,我真庆幸自己当时能多了一份耐心,是小心去寻问孩子,而不是冲动的去责备他。同是,我也庆幸孩子没有死板的去模仿老师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作为幼儿园里的老师,每天都有孩子们围绕在身边,孩子的天真无邪、孩子的童言童语、孩子的奇思妙想,每天都伴随着我们,通过这件事件的发生,让我懂得身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开发孩子的潜力,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出来,将天分发挥到极致!
教育笔记
(四)小误会带来了惊喜
甜甜是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可爱又聪明。但是这个孩子总是懒洋洋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唱歌她张张嘴巴没声音;集体游戏她也爱玩不玩的。有时老师用奖励的方法鼓励孩子们唱歌或表演,她也不为奖品所动,真让老师无可奈何,我奇怪:这孩子怎么就像温开水似的没点活力呢?怎样才可以激起他的积极性呢?
机会来了,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看到了甜甜的进步。午觉后,小朋友都起床了,大部分孩子都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去厕所了。甜甜以往该叠被子时就一声不吭地溜走了。怪了,今天我却看到她正在用力地推被子,而且被他推的被子叠得很整齐!我立刻惊喜地说:“甜甜,你真棒!把被子叠得这么整齐呀!”她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再仔细看一看那床被子,哈!误会啊!原来那床被子的主人今天没到幼儿园来呀,被子根本就没拉开盖过,当然整整齐齐的啦!这时候我再看看甜甜,她正在认认真真地叠自己的被子呢!我装做没有看出来的样子说:“恩,甜甜真不错!还要再叠一床被子呀!””
令我惊喜的是,到了区域活动的时候,懒洋洋的甜甜竟然和小朋友一起收拾起地上散落的物品了,以往她都是玩完就走,看到她的进步,我又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她象变了个孩子,总是积极地帮助小朋友和老师了,脸上总洋溢着欢欣的笑容,那种淡漠的表情也不见了,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多了,和同伴也玩得更开心了„„
想想以前,甜甜很少受到表扬,因为她对什么都缺乏积极性,不积极回答问题,不爱活动,更别说帮助小朋友和老师了。这次偶然来个小误会,使她意外地得到了表扬,并体会到了被表扬的甜蜜和快乐,于是就积极地做好事,希望再次得到表扬。
我感谢这次小误会,同时我感受到,也许对于那些象甜甜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可以不妨制造些“小误会”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第四篇:教育笔记
老师应该言行一致
我们班的幼儿,有好几个午睡习惯一直都很差。在他们睡不着或睡不好时,我都会耐心的引导他们入睡,在我的耐心说服下、如果仍然有睡不着的,我经常会说一些吓唬他们的话。如;会对他们说“现在大家小朋友乖乖睡觉的时候你们睡不着,等小朋友们起床后,你们睡不着的继续留下来睡。”这样的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但是从来没有执行过。
昨天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孩子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孩子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可是维维和震震两个小朋友却怎么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但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见此情形,我觉得这话不执行看来不行了,于是便走过去严肃的对他两说:“你们两个不必穿衣服,继续留下来睡觉。”只见他们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之下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让我们起床吧!我们明天一定好好睡觉。”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视着他们两,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后谁不好好睡觉,就象他们一样,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要乖乖睡觉的”。果然,在今天的午睡时,孩子们的表现较好。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我们老师,不管面对再小的孩子,我的言行都应该做到一致,不然,我们说的话起不到作用。
1.从孩子的行为看教师的观念
下周是我们班主持升旗,要准备节目,今天,我正带领小朋友一起学唱歌曲,这时,有两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时,在队伍里打闹。排练结束后,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刚才小朋友在唱歌时你们为何打闹?”“我们没有打闹。”他俩竟然不承认。我问全班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他俩打闹,大家都说看到了,并大声喊:“老师,罚他俩站到前面去!不给上音乐!不许吃饭!”等等。看他们的神情个个欢呼雀跃,异常兴奋。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我想这和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由于教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如孩子打闹得出格时,教师有时会沉不住气,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就给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欢顺应老师的心理,于是在发生同类现象时,孩子为了讨好老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被指责的孩子在班里会觉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压抑,从而不喜欢上幼儿园乃至影响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而指责别人的孩子,刚开始,并不懂得幸灾乐祸,但长期这样,也会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心理,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次当孩子犯错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艺术的方式,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错原因,从而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还是要追溯到教师的教育,“从孩子的行为看教师的观念”这话很有道理。
2,下午孩子们三点半吃简餐的时候,这时,我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郭荣锦把宋雅文给撞倒了。郭荣金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郭荣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于是我赶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宋雅文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顺之说:“疼。”“郭荣锦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奇怪地问。“疼。”雅文不解地答道。听了雅文的话,我问郭荣锦:“你摔过跤吗?”他点点头。“你摔跤时有什么感觉?”他低头说:“疼。”“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样呢?”我又问。“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给雅文揉一揉,还把她身上拍打干净,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雅文,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郭荣锦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雅文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你帮她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她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伤痛。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他点点头。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班级组织的常规教育,不是
一、两个小孩的事情,是班里全体幼儿的一个整体过程,是一种日积月累的长期工作!在班里有个别小朋友没有遵守纪律,有时往往会影响到一个班级塑造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应该从小培养!有时总感觉管理方面很累,但养成了好习惯,就会习以为常。平时,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了解本班孩子的特性,运用科学的理论,根据实践的经验协调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班级组织的常规教育管理,应该不是难事!因此,对于幼儿最主要的还是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平时,我在管理上都采用这个方法,同时,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相信,今后会有更大的收获。
3.身为幼儿教师要有耐心
刚来到大二班,作为一名新老师,第一就是熟悉班里的每一位孩子,包括他们的性格,喜欢的事物,还有要了解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心理的变化,怎么样让我和他们尽快熟悉,尽快融入到孩子们的中间,一起度过在幼儿园最后的一段时光,但刚来到班里一周,就发现有个幼儿与别的幼儿有些差别,语言表达能力差,反应有点慢,班里的小朋友也不跟她玩。通过询问班里的老师才了解了她的情况。
所以我今天特意对她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幼儿都是自己玩,有时还自言自语的说句话,也没有发现她与别的小朋友打架,但有个别幼儿还去欺负她,拿她的本子,抢她的东西。针对这一情况,我就抽时间耐心的对她和其他小朋友进行引导教育,教他们之间怎样玩,小朋友之间怎样交往、相处,希望全班幼儿都能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成为好朋友。作为幼儿教师,对于有问题的孩子,更要多观察,引导、耐心的说服教育,帮助她克服自身的缺点,在幼儿园度过快乐的一天。
4.游戏给我的启示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教班里的孩子们一起顶沙包,踢沙包,孩子们可高兴了,我便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时候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有人在踢沙包,有人在顶沙包,虽然都踢不了几个,但孩子都玩的很开心,一会就学会了。通过活动,看到孩子的表情,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游戏是孩子的食粮,在游戏中学习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难怪一些权威们一再强调:游戏是儿童的全部,寓教于乐。
5.解决午睡说话的小窍门
因为我是班里新来的老师,孩子们对我还不太熟悉,所以每天孩子们的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疼,因为总有几个特别顽劣的孩子。不让说话孩子觉得闷得慌,但是说话又耽误休息。前几天想过多种方法,但是有的方法只能用一次,用次数多了孩子也失去了新鲜感,效果也不明显了。今天的午睡,我告诉孩子们在睡觉的前十分钟,可以说话,但是要小声说话,只能你们两个人听见,别让老师听见你们的小秘密。过了这十分钟就必须停止说话,开始睡觉。当我把这个规则告诉孩子的时候,孩子很高兴乐了。时间过得很快,十分钟一会儿过去了,在这十分钟内认真遵守规则,十分钟后安静睡觉,他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变得异常听话,而我也很高兴,因为我解决了头疼的难题。仔细地回味着刚才的那一幕,让我感到孩子内心的纯洁,同时也体会到了适宜的教育方法的好处。
第五篇:教育笔记
爱,是一种责任,也是动力
有一种爱叫做博爱,有一种关怀叫做无私,有一种职业叫做老师。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今年下半年,我接受的小班新生,让我在平凡中看到了不平凡。有不少老师会说,你在做的事情,我不也同样在做吗?是的。你说的没有错。我之代表我个人观点而已。开学初,家长们把在家里是众星捧月的小皇帝、小公主,送到幼儿园时,有不少孩子哭着、闹着,不愿意。其实,孩子们的这个反应也是很正常的。试想,让你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人呆着,你也会有这样的反应的。现在的家长都是七零末八零初,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比较 “粗心”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看到孩子在苦恼,会十分不舍。但是这种不中不会显示在外人面前,但是一离开,他们就会露出来。开学后,家长们脸上是开心地和孩子告别,但是一走出教室门外,就抹眼泪。几个妈妈告诉我:孩子白天不愿意上幼儿园,但是她还是每天把孩子送来了,我笑着对她说“你放心,我们会把孩子照顾好的。你再试一星期吧,要是还是不行,我们另外想办法,好吗?”她同意了,不管孩子怎么吵闹着,每天坚持把孩子送来。结果孩子慢慢适应了,也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了等等,这样的例子说不胜数。家长对孩子的爱,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有了家长的这种爱,让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孩子减少入园焦虑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在集体中找到快乐。这种爱也是一种动力,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与家长们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这几天,我猛然领悟到人们为什么总是这样描写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爱,所以爱!愿所有幼儿园教师在付出工作辛劳的同时,更能体验到幼儿教育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在幼儿教育事业中,体现自己绚丽的生命存在。让我们共同为做一名让领导放心,家长满意的老师而努力吧!
小二班 宋红
2011.9
排队的习惯养成
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排队喝水,来了一阵吵闹声,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要排队!要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于马多张开双手,挡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于马多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妈妈,妈妈!”我耐着性子对她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于马多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继续大 声的哭喊。“真是这样吗?我相信于马多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他擦了擦眼泪,慢慢停止了哭喊,还略微带点哭腔地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于马多排前面”。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愿意让于马多排前面,我表扬了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于马多,小朋友们对你真好!”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小朋友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小二班 宋红
2011.9
孩子进餐——思考、执行
在日常生活环节中,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莫过于进餐,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主要是训练幼儿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其中大致可分为两方面: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进餐姿势、速度、程序等规范;软件,则包括幼儿进餐情绪、对饭菜的好恶等。
通过对我班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孩子们在进餐规范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进餐过程中,孩子们较兴奋,时常会窃窃私语甚至互相嬉戏,如果教师不提醒就会愈演愈烈;姿势不正确,无法避免的会使饭菜掉到地上、桌上,偶尔还会出现盘碗掉到地上的现象;幼儿进餐速度不均衡,或快或慢。。
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起先,我只是在进餐过程中不断提醒、督促,但效果并不明显,对幼儿的行为只起到了暂时的压制。之后我采取说理的方法,例如:吃饭时说话,管理气管和食道的小门就会同时打开,饭菜就会自动的跑到气管中去等,孩子们从道理上理解了各种进餐规则,但由于个别幼儿自制能力比较差,所以仍需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才能正确进餐。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我采取了与幼儿互动的教育方式。在分组教学中,我与幼儿共同讨论了进餐的程序、规则、以及在进餐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孩子们非常积极,提出了许多我平时没有注意的问题,例如:个别幼儿遇到不爱吃的东西,到最后就会故意扔到地上以此来逃避,教师可以为她继续加菜;有些小朋友想添饭时,总是用嘴来代替手,教师就可以先给举手的孩子等。由此可以看到教师一双眼睛远远不如孩子们几十双眼睛观察的仔细,在细致的讨论后,我让孩子们将进餐环节中的各项规则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各项规则形象的跃然纸上。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于自己定的规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进餐过程中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在进餐环节中我也作了针对性的改动:将原先老师将勺子一一发到幼儿手中,改变为孩子自己将勺子放入盘中,孩子们自行动手,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虽然,目前有些幼儿还需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不断提醒,但在不断的纠正和改进中,已有了显著的进步。我相信他们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二班 宋红
2011.9
我自己会穿了
今天午睡起床后,我又象往常一样对孩子们说:“谁不会穿衣服,我来帮助你。”但今天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过来请我帮忙,多数孩子都在自己往身上穿,而且大多数很顺利就穿上了。我正暗暗高兴之际,豆豆兴奋地站在我面前:“宋老师,我自己穿上了!”我一看差点笑出来,强忍着笑说:“呀!自己穿上了!真能干!我们再穿一次吧。”边说边帮她把衣领穿到腰上的衣服脱了下来,让她把衣服反面超前,双手抓起领子,往头顶一甩,就甩到背上了,再将袖子穿上。她很开心,说:“我长大了,我也会自己穿衣服了。”
小班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己穿衣服的能力,可多数孩子一直是大人帮助穿衣服,缺乏自理意识和技巧指导,为此,我给他们讲了“小老鼠穿衣服”、“乐乐上幼儿园”等故事,告诉他们长大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教给他们穿衣服的具体方法,带他们进行集体练习,他们竟然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以能自己穿上衣服为荣。
现在,早来园和晚离园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家长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孩子自己主动地穿鞋子、穿外套,听到得是:“我自己会穿了!”“宝贝真能干!”
我为孩子的成长而喝彩,也为教育的成功而骄傲!
小二班 宋红 2011.9
给衣服拍个照
孩子们进入小班已两个多月了,我鼓励他们午睡时尝试着自己叠衣服,但是,经常会有孩子脱下衣服后随手一扔,就躺在床上睡觉了。
为了培养孩子们叠衣服的习惯,这天,我带着孩子们早早地来到寝室。
梓涵问:“老师,今天我们怎么这么早就睡觉啊?”
“今天,我们要在寝室里练本领,所以早一点来。”
“练什么本领啊?”
“嘘,现在不告诉你,一会儿小朋友就知道了!”
等大家来到了小床,像往常一样脱衣服时,我拿起了相机,说:“照相机要给衣服和裤子拍照,它可不要拍乱糟糟的衣服,要拍叠地整整齐齐的衣服。”说着,我将小军的衣服“咔嚓”一下拍了下来,这下,孩子们都开始检查自己的衣服,有的还着急的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叠,你快来帮帮我吧!”于是,我邀请了几个会叠衣服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大家坐在自己的小床上跟着好朋友一起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
最后,我将所有孩子的衣服都拍了照片,孩子们也甜美的进入了梦乡。
小二班 宋红 2011.10
会说话的玩具
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没有好的习惯,总是乱扔,有的往地上扔,有的往小朋友的身上扔,有的还抢小朋友的玩具。收拾玩具时,玩具掉了一地,小朋友也乱作一团。为此,我讲过很多次,但效果甚微。
记得有一次,孩子们玩玩具,结果收玩具的时候地上又掉了许多玩具。我正想让幼儿捡起来,可是又一想:以前我怎么说都不管用,我要换个方法。于是我从地上拾起玩具,放在耳朵边上,说:“孩子们,玩具正在哭呢!你们想不想听玩具为什么哭呀?”“想!”。这时我用玩具的口吻说:“小朋友一点也不知道爱护我们,总是把我们扔到地上,摔得我们可疼了。”,“有的小朋友还用牙咬我们。”,“有的小朋友还用我们打别的小朋友。”,“我们很伤心,我们生气了,不和你们玩了”。
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静静地听着,“小朋友们,玩具生气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有的说:“不摔玩具了。”有的说:“我也不乱扔了”,还有的说:“要轻轻的玩,不打小朋友。”„„“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可地上的玩具怎么办?”。孩子们大声说:“捡起来!”。一会儿,地上就干净了,玩具都放到了盒子里。“那么,小朋友,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好好玩玩具”,“不扔玩具了,他会哭的”,“玩具生气了就不和我玩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好了,孩子们,以后我们都来爱护玩具,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呀!好不好?”“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自此以后,班里很少发生玩具扔满地的现象。如果谁不小心把玩具掉到地上,小朋友老师会提醒他把玩具捡起来。但幼儿的良好行为也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长期坚持,才能做到让幼儿形成“我应该这样做”的想法,从而制约幼儿自己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二班 宋红 2011.10
图书摆整齐
记得每次活动结束后,我让孩子把书放到一起,孩子们便一窝蜂似的跑过来,东一本、西一本的放着,随后教师一本一本的把书摆放整齐。这一幕是教师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同时这一幕也充分证明了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收拾物品的行为习惯,因为现在的幼儿在家多为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家长包办代替,致使幼儿没有收拾物品的机会,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为此,我在以后每次活动后,就对幼儿讲:“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把它摆放整齐。”虽然孩子们有所改变,没有一下子挤过来,但是书摆的还是倒正都有,真叫人头疼。
什么办法才能让幼儿将图书摆好呢?
在观察中我发现每本图书的封面上都有小动物,再者孩子们对小动物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就用封面上的小动物的口吻对幼儿说:“我的头不愿意朝下。”“我要和别的书一样正着放着。”“你们不要把我乱放,好吗?”„„而且我还在幼儿如摆书以前先把一本书正着放好,让幼儿作为参考。果然,这种方法真的起到了作用,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的将书摆放整齐,不在像以前那样蜂拥而上了。有个别幼儿摆不好,我就提醒幼儿:“小动物的头应该朝哪儿,看看前一本是怎么摆的?”幼儿经提醒后很快就能把书摆放好。
现在,我班的小朋友在活动后能够主动把书放到教师指定的位置,我再也不用担心幼儿的书乱放了。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二班 宋红 2011.10
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
今天带孩子到院子里玩滑梯,玩之前先和孩子们讲清楚规则,防止孩子出现危险情况,于是我到处看看有没有不遵守规则的孩子,果然看见三、四个孩子正从滑滑梯的下面往上爬呢!我可有点生气了。虽然,平时都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玩滑滑梯时的游戏规则,大部分孩子都能记住,可就是有几个孩子总把它当耳边风,听不进去。要知道:安全事故最容易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安全可是我们从事一切活动的保证,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时候,我马上叫住那几个孩子,他们可就是平时在班上最调皮的几个孩子,他们这样不从楼梯上去,而是从滑面上去,就影响到别的孩子,很容易发生碰撞。我把他们几个叫过来,给他们讲了游戏规则,并告诉他们这样很危险,他们也很快就承认了错误,我也就让孩子去玩了。没一会儿,就听见一个小朋友告状了:“老师,XXX又从下面爬了。”我赶紧过去看,是真的。当时,我气急了。这个孩子平时有点任性,认错很快,可是很难改,像他这样的孩子,给他讲多少道理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我就想换个方式,给他点教训,让他记住:在游戏中,就要遵守游戏规则。所以,这一次,我也就没有再给他讲什么大道理了,而是让他站在滑滑梯旁边,看着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的,不让他再去玩了。大概过了5、6分钟,他自己就主动走过来说:“老师,我错了。我知道该怎么玩了。”我想:他可能是看见其他小朋友玩的高兴,心里痒痒了,想玩了。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他的话是否是真的,我就对他说:“既然你知道是怎么玩的了,那你想不想去玩给老师看看呢?”他点点头,看他很想急着去玩的样子,我还真的有点不忍心呢!我也就让他去了。果然,他在也没有违反游戏规则了,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玩的很高兴。就这样一次小小的惩罚,对他起了很大的作用哦!
所以,我认为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小小的惩罚,对他是一种帮助和进步。这对他以后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小二班
宋红
2011.11
好朋友鞋子宝宝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中俩代人养一个,平时在家都娇生惯养,自理能力是越来越差,小班的孩子更不用说了。我发现班中的孩子虽然大部分都会穿鞋子了,但左右脚穿反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我也曾每天在起床后一遍遍的纠正,但收效甚差。最近几天我们正在学“鱼儿好朋友”这一音乐游戏,发现孩子们特喜欢表演两个宝宝抱在一起碰头这一动作,我灵机一动,两只鞋子不正象俩个抱在一起的宝宝吗?
中午起床后,我又发现孩子们当中有好几个把鞋子穿反了,于是我就说“哎呀,宋老师发现有很多宝宝的鞋子在吵架,它们正歪着头呢!你们看见没有?快把小脚并拢让鞋子宝宝碰碰头做好朋友。”孩子们马上就把小脚并拢了,子娴说“我发现了,王梓涵的鞋宝宝吵架了没做好朋友。”婉儿说“王若翔的鞋宝宝也吵架了。”、、、、、、“快让它们和好,帮它们把头扭过来。”几个穿错鞋子的宝宝一下子就把鞋子换过来了。我说“现在我们每对鞋子宝宝都成了好朋友,不再吵架了,它们还相互点头微笑呢!”从那天以后,我每天起床后发现他们把鞋子穿反了就会提醒他们:“快看看你的鞋宝宝是好朋友吗”他们会马上改正过来,穿好了还会说:“我的鞋宝宝不吵架了是好朋友。”
小二班
宋红
2011.11
模仿
前几天彤彤的妈妈高兴地告诉我,彤彤天晚上非要和我一起做游戏。她说:“老师就像妈妈。现在我是妈妈,你就是孩子要听老师话,我们来站队,小手拉小手,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玩滑梯的时候,不能推、不能挤、不能抢、不能咬,去玩吧!”表演的可像了,真有意思。她的一翻话,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孩子正处在学习、成长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然而由于心理很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抵,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臵得模仿。模仿好的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会带来很大益处,模仿不当 会给他们带来坏处,甚至带来危害。
模仿是观察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幼儿重要学习方式。从学习生活习惯的次序看,在学习大部分行为中幼儿总是学负行为比学正行为快。幼儿向周围世界学习,总是先会一系列的负行为,如:幼儿先学会脱衣,脱鞋,后来才学会穿衣、穿鞋,我们要懂得这个规律。幼儿的负行为不是“不懂事”,“添麻烦”的表现,而是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然过程和前提。
模仿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他们摸仿的对象首先是家长和老师。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老师、家长就不能说脏话。要求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园处,家长、老师就要做到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老师、家长做孩子的榜样。
我觉得“榜样”比较能打动孩子的心,因为孩子小,各种心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模仿力又强,孩子对直接感知的事情,亲眼目睹的行为比接受抽象的道理快得多,他们对道德的感知多于理解。因此,“榜样”容易为孩子所接受、信服与仿效。生活中的“榜样”很多,然而老师、父母这个“榜样”对孩子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长久。幼儿园、家庭的生活环境气氛,老师、家长如何和别人谈话,如何待人接物,为何快乐、为何生气、怎样工作、怎样学习……这一切都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教育性,都是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
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不可思议的田地,播下思想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性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让我们共同在这块不可思议的田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吧!
小二班
宋红
2011.11
让小班幼儿爱上听故事
小班幼儿年龄大致3岁或3岁半左右。在给幼儿听故事时,我发现如何引导小班孩子听故事也是一门学问。
在听故事时,我开始总是拿一本书照着讲给孩子们听。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孩子们根本不认真听,每次听完,我问他们:你们都听到故事里讲了什么?孩子们瞪着一双眼睛看着我,有的摇头、有的发呆。那会儿我真的很生气,放大声音说:“在听一遍,可听仔细了。”结果,也许是孩子给吓住了,虽说看上去老老实实坐着在听,到末了一问,仍然是默默不语。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我开始寻找原因。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并采用一些不同的方法,使幼儿愿意听故事。例如:有时把一个故事分成几段播放。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孩子集中注意继续往下听。有时则采用一个故事反复听的方法。反复听,由单纯的听逐步过渡到孩子们边听边跟着讲,幼儿可喜欢了。同时教师将念故事改为了声情并貌的表演故事。经过尝试,我发现孩子们听熟悉的故事比听不熟悉的故事兴趣高。所以给小班孩子讲故事不能贪多,可以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反复听,使他们加深印象。教师在讲解中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要单纯的念故事,要从讲故事时自己的神态和语调语速上多下功夫,使孩子们爱上听故事,学会听故事。通过此事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者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小二班
宋红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