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国崛起观后感 日本
大国崛起观后感(日本)
作为一个中国人,因为曾经那段被日本欺压凌辱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我不是很喜欢日本。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日本拥有发达的科技,一流的人才,较高的国民素质。但是我不明白为何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是如何跻身到世界强国的行列中的。看完《大国崛起》后,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他们敢于尝试,善于学习,勇于创新。1853年日本跻身强国之列,然而它经过200多年的闭关锁国只通过长崎一道通商口岸与外界联系,最终被美国的佩里用武力打开了大门。若是中国或许会因民族气节抵抗到底,但出人意料的是日本国民并没有对此深恶痛绝,反而是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佩里的登陆并虚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还有就是在视屏中谈到两个年轻的日本青年,他们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有多发达,于是偷偷潜入了佩里的黑船,这种行为在当时封闭落后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但是他们还是这样做了,虽然最后被送下来船,但是他们的勇气、对知识的渴求实在让我敬佩。日本人的这种求学精神让我吃惊但又觉得合情合理。1871年,日本高层组织了一个以岩苍为首的使节团从横滨前往欧克里,沿途考察了12个国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为本国的发展提供了模板。其实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唐朝开始,日本就来到中国学习,吸收了中国大量的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的道路。而今日本已然是一个强国,但它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却从未停止过,它的国民支柱企业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等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然后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现在都成为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
其次就是注重教育,培养人才。在二战战败以后,日本几乎是一片废墟,但是在短短的20年里经济就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这得益于日本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战后日本物质资本存量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提出全国要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在1886年明治政府就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这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纠夫讲到:“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我想这应该是日本崛起的根源。再者就是日本继承了自己优良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日本人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但是没有照抄照搬,在学习别人的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文化的精髓,发扬自己民族精神。日本人具有武士道精神,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他们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善于坚持,乐于学习。片中曾有这样一段话:西服流行的时候,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酒吧多起来的时候,茶室依然是人们精神的净地;西洋歌剧唱响时,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我觉得日本能达到这种兼容并蓄的程度和国民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正是其国民的国民意识强,所以在表面上如火如荼光明一片的威信改革之时能保持清醒头脑,有自己的想法,而敢于把这种想法反馈到国家领导那里去。这一点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丘吉尔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伦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因此我们更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而盲目的去崇尚西方文化。
最后就是日本人那种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他走上强国之列。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富盛名的首相,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否则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根植于日本民族之血液中,此乃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此种精神的背后是异常谦虚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的开放胸怀。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说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学生自居,坚持缴费,学习经营方法,吸取新技术。”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的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在我看来日本人那种虚心求教,勇于改革的精神成就了他们的崛起。打开国门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的重要一环。我不禁想到我国几百年来闭关锁国的政策,真的让人觉得可悲!今天,我们国家果断的选择了改国开放的强国之路,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政策,虚心学习人类的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国家的优秀经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的。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我行程。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我们要铭记历史,更要总结历史,展望未来。
第二篇: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的观后感——荷兰的崛起
010810117 周睿
荷兰,17世纪的时候,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它的迅速发展成为史上的一个奇迹。曾经是依靠捕鱼为生的小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欧洲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它的崛起给我怎么的思考呢?
一、荷兰的崛起
从十四世纪开始,荷兰捕鱼业渐渐发展,从而也推动了荷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行为的发展。随着商业程度逐步加深,于是荷兰人民形成一种经营意识。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二、从荷兰的崛起看到什么
经济决定政治,一国想要崛起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取决于它是否有商业自由和学术自由,很难想象一个钳制言论、窒息学术的国家,会有真正、持久的经济繁荣。
结合我国实情,首先要从国家宏观控制出发,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经济制度。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模式才能更好、更顺利的发展。
三、中国如何发展经济
从中国出发,要了解中国,知道当代中国社会最紧迫的需要,然后才能从汪洋大海的历史资料中挑选出我们需要的理性营养和知识力量。历史上众多资本大国的成长史,包含着我们今天面对的所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所有开放性的对外观看,实际上都是为了反省自己。这就是观看《大国崛起》所收获的。
(一)经济发展了才能带动中国的发展
中国现在政治安定,国内外环境都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崛起是指中华民族全面崛起,包括经济崛起、政治崛起两个层面及其六个方面的内涵。其中,经济层面的崛起包括经济的崛起、自主技术与品牌的崛起、资本与金融的崛起。
就经济这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足以影响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尽管按照名义汇率计算,2006年中国GDP 占全球的比重仅为5.5%,但按照PPP(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中国GDP总量已接近全球的15%。中国经济的内在力量之强大是一定会驱动中国崛起的。
(二)中国经济的特点
中国所具有的大国和外向型经济这两大特点,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延取决于其他国家或经济的接受程度。中国借着经济全球化的东风向海外输出了廉价的商品和资金,为海外消费者和投资者送去了实惠。但经济全球化带给对每个地球公民的好处却大相径庭,特别是对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就业的非熟练工人而言,全球化可能面临着不断加剧的竞争压力和失业危险。在不同的利益驱使下,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贸易的力量开始抬头,并对一些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变化是结构性的,可能代表了一种趋势。财政压力决定改革的起因与路径,只有从财政角度着眼,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的深层逻辑。社会的转折总是包含着原有的财政政策的危机,财政问题往往是引发改革的根本原因,财政改革对整个改革和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在经济发展种遇到的问题
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滞后。后起发展中国家制度上的比较劣势被认为是一个严重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虽然开放 以后的中国经济吸引了众多国外资本的流入,并取得了二十多年持续快速的增长业绩。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也日益体现
中国现已成世贸谈判中主要运作者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的实质性力量。但中国当前还没有强劲的国内金融体系,自由资本和汇率非常脆弱,需要政府运用适当政策巩固金融体系,使之重组,然后逐步市场化。当前,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很好。但是,炒得很火的亚元却不妙,亚洲发展水平很低,看看当前欧洲面临的诸多困难就可知,亚元发展并不容易。
四、如何发展中国经济
(一)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才能激发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蔡志洲研究员说,今年以来,中央在宏观调控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保护好各地各行业发展的积极性,使得这轮经济加速后既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又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伏。
(二)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专家指出,上半年国家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方面的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使成品油、电力价格向着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促进节约的方向调整。针对经济运行中一再出现的投资过热等问题,也必须通过深化投资体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加以解决。在充分看到成绩、肯定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 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投资增长仍然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以及节能降耗减污工作进展缓慢等。与此同时,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据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石刚分析,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仍然较为强劲;国内需求仍然旺盛。在这种情况下,要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五、总结
我国是一个后起勃发的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利用入世的大好时机迅速崛起,而且是“和平”崛起。
我们可以向荷兰一样把握时机,借助一切有利条件把我国经济建设推向更高点。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从经济、文化、政治全方面推进我国崛起。
第三篇:日本-大国崛起观后感
五百年大国兴衰——日本
日本就是我们的领边的岛国,那我们对它是否了解?是否知道它的历史?而大国崛起带我们一起进过日本的历史篇章,为我们演示日本的成长、衰落与崛起。
正如前面所说的,在大约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今天,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
一、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比如说,在美国将军佩里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自己国门期间的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虽然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14年后,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在1827年参加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并在周边各国都访问参观,颇受启发,带回给国家全新的思想,并在之后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日本在1871年也派遣使节出使欧美各国。那些使节团成员对西方的文物制度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陶醉,让他们下定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这些使节团的成员后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这种大范围的教育给日本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派留学生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缩短与西方列强国家的距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劳动者素质,切实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二、日本抓住了机遇,发展工业。
日本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致力于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腾飞。在明制治维新时期,日本大力发展工业,为日本以后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夯实了基础。比如1872年,日本第一条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建成通车。1874年,大阪到神户的铁路建成。日本政府先后创办东京缫丝厂和新町缫丝厂,成为日本缫丝业的模范工厂。1873年在维也纳举行世界博览会时,福冈县生产的生丝,可以和欧美生产的生丝相匹敌。政府将这些官产卖给一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和新兴资本家。著名的三井购买了三池煤矿,富冈制丝所。三菱从政府手中购买了长崎造船所,佐渡金矿和生野银矿。在购买这些企业时,购买价远远低于财产估价。有些企业几乎是无偿让渡。为了保护这些私人企业的发展,政府还给与他们经营补助金。像三菱公司,就是政府一手扶植起来的,其目的是使他能够和外国的蒸汽船公司竞争。
三、日本的民族精神和领导人物。
日本人具有武士道精神,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他们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善于坚持,乐于学习。日本在发展时都有很有领导能力和号召力的人物。在明治维新时期,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教育、军事等方面进行革新,成为推进改革的骨干,对日本的发展有带领作用。涩泽荣一放弃政治上的高官改而从商,成为19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企业家,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现在中国对日本一直存在着敌意,对于日本的产品有时还会出现抵触和砸毁事件。因为以前日本是我们的侵略国,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只是抵触,我们更该考虑为什么日本能在这么短的时候崛起,为什么现在他们的产品进军我们中国的市场而我们中国的产业却和他们没有抵抗的能力。日本强盛,我们不能光靠敌视,而是要懂得靠自己让中国的科技也变得先进,用实力说话,靠实力把它们挤出中国的市场。
还有日本能崛起和他们的信仰很有关系,而我们中国也不能老是忘本,我们有5000多年的中国文化,现在的传统却很难再寻觅回来,他们到底哪里去了呢?而是被我们给遗忘了,我们现在总是说中国的教育不好,那这个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中国忘了传统,缺少了信仰。当有了信仰了后,我们根本不会需要法律的约束我们都会自觉的约束自己,因为道德的规范就成了我们习惯了。
日本是第一个受到强烈的异质文明冲击而开始现代化,并大体取得成功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目标的亚洲国家。正如陈晓律先生所说,日本的崛起过程呈现出所有后现代国家的一般特征,即:变革的压力来自外部,而不是本国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变革是由精英阶层推动的,自上而下进行的;在变革当中,国家政权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而建立一个愿意推动变革的强大的政权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最后一个特征正是日本成功的关键。建立一个愿意推动变革的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条件,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多少年的艰苦努力才达到甚至尚未达到的。其中的成功经验如同日本速兴骤亡的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训一样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第四篇: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篇一: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最近中央二套播出《大国崛起》的电视记录片,引起了社会的大众的关注,并又重播了一面。本人也有看了两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观后感与大家一起共享一下:
在我国目前经济飞速发展的不要忘记了历史。中国自古认为唯有我天朝第一,博大精深,而忽视了周边国家的发展,周边国家的崛起,连小小日本鬼子也来侵列我们。应该去反思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崛起呢?象日本凭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崛起呢?在日本属于资源匮乏的小岛国,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从战败国的阴影走出来,在经济上也是走在前列的。而我们国家建国到现在也有了五十多年了,为什么还没有走上崛起之路呢?速度为什么那么慢呢?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当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外都在称赞中国取得举世曙目的成绩。特别是2002年以来,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体制变革,在很多领域放开,政府转变的职能,并成服务型的政府;也特别关注民生,如总理亲切接近了农民工等等!
总之,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要立于世界不败之林,首先要“强身”,就是要有强有力的法制来保证,经常也听到,有法不依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摆不开认情关系,滋生腐败,国家对于有法不依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因为不公正会引起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是好,但是到下面为什么并变样呢?
篇二: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央视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我个人认为这是今年央视最有震撼力的电视片。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 15 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 “ 世界性大国 ”,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 “ 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 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改革体制是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
一百多年前,美国 的大炮打开了日本 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 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俄罗斯 的改革和日本类似,沙皇亲自到欧洲留学。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让自己成为欧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
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三百年的中国,如何看待这些年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国崛起》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篇三: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这个暑假,我又看了一遍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一百二十五万吨,而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七万六千吨。
一千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都是世界最发达的……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
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
看完《大国崛起》以后,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点,全国的人民要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我的责任。”大家团结协作,才能让我们的祖国走向胜利。第二点,国家领导人应该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多多建设免费的小学与中学,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国家才能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第三点,英明的领导人与有智慧的百姓一样重要。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第五点,即使拥有了以上四点,没有历史机遇,那么崛起的道路还是非常漫长的,重要的历史机遇可以使一个国家迅速崛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另外,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影响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从前人做过的事情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它的缺点是容易在向别的国家学习并改善自己的时候与自己本身的传统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让我们大家都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将来为祖国创造光明的未来,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二十一世纪腾飞,再次遥遥领先于世界!
第五篇:大国崛起日本观后感
大国的崛起—日本
日本,我们的邻居,经济比我们发达的一个小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的一个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国内资源贫乏,能源和矿产资源等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告投降,被迫打开国门,受到极大的屈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经济又受到严重的破坏。日本作为一个2战后的战败国,能在短短的20余年间迅速的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直逼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美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将日本带出了战败国的深渊中,树立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为日本再度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从废墟中走过来的战败国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呢?
首先,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日本人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说,在美国将军佩里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自己国门期间的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虽然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14年后,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在1827年参加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并在周边各国都访问参观,颇受启发,带回给国家全新的思想,并在之后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日本在1871年也派遣使节出使欧美各国。那些使节团成员对西方的文物制度吃惊和对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陶醉,让他们下定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文物制度,要使日本和西方一样强大。这些使节团的成员后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明治维新的进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这种大范围的教育给日本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派留学生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缩短与西方列强国家的距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劳动者素质,切实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其次,日本抓住了机遇,发展工业。日本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致力于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腾飞。在明制治维新时期,日本大力发展工业,为日本以后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夯实了基础。1872年,日本第一条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建成通车。1874年,大阪到神户的铁路建成。日本政府先后创办东京缫丝厂和新町缫丝厂,成为日本缫丝业的模范工厂。1873年在维也纳举行世界博览会时,福冈县生产的生丝,可以和欧美生产的生丝相匹敌。政府将这些官产卖给一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和新兴资本家。著名的三井购买了三池煤矿,富冈制丝所。三菱从政府手中购买了长崎造船所,佐渡金矿和生野银矿。在购买这些企业时,购买价远远低于财产估价。有些企业几乎是无偿让渡。为了保护这些私人企业的发展,政府还给与他们经营补助金。象三菱公司,就是政府一手扶植起来的,其目的是使他能够和外国的蒸汽船公司竞争。1875年的时候,三菱有37艘轮船,23000吨的吨位,占有了当时日本所有的大型船舶,开通了上海航线。在竞争中击败了美国的太平洋邮政轮船公司和英国的半岛和东方航海公司。1885年,三菱和共同运输公司合并,成立日本邮船公司,共有船只58艘。到1893年,三菱公司已经达到11万吨的船舶吨位。日本大力支持民族企业和个人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需要在社会经济的条件下,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增强经济的活力,进而加快经济的发展。在二战后,日本受到美国给予很大的经济支持,加上日本战前的雄厚的基础,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二大强国。
最后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和领导人物。日本人具有武士道精神,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他们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善于坚持,乐于学习。日本在发展时都有很有领导能力和号召力的人物。在明治维新时期,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教育、军事等方面进行革新,成为推进改革的骨干,对日本的发展有带领作用。涩泽荣一放弃政治上的高官改而从商,成为19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企业家,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一直以来,中国人对日本人都是抱着一种敌视的态度,感觉就像对日本的敌视已经渗到我们的骨子里了,因此我们对日本也就本能的有一种抗拒,不愿去了解和日本有关的东西,而政府也没有刻意地去改变这一点,就像日本对华援助,如果不上这门中日关系,我想我一直都不会知道有这样的事的,在北京,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乘坐地铁,但那其中又有几个人知道那其中有日本人的帮助呢?的确,日本人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我们是不应该忘记,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应该一直沉浸在过去,历史的车轮是不断前进的,我们不能一直带着成见去看日本,一直不去了解他们,我们也应该慢慢学会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日本,看到他们的长处,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从他们的例子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来促进和完善我们的发展,这样,才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对于日本我们要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可是我们还要尊重我们国家的客观实际,学以至用啊,落实了才是真的啊。日本人能做出来的我们中国人一样能成功,而且做的更好。民族的复兴等待着。
大国崛起——日本
欣赏完《大国崛起》这部大型记录片,深为其中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而震撼!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并且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扬长避短,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才是正道。
特别是在看了日本的百年维新,感想颇深,为日本这样一个小岛民族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惊叹!我认为,从日本崛起的过程中,有两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一)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
(二)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
(一)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我们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吸收了中国的大量文化成果,从而走上了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然后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失败和日本被美国的黑船打开国门以后,日本就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只有敞开国门,才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在1853年,当时美国海军将军佩理强迫日本开港通商,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尽管当时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敞开国门,使日本能够和当时西方先进的国家有了充分的接触和交流,也使日本深切懂得只有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才能救国的道理,于是就派遣了一批有志青年到欧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继而爆发了标志着日本崛起的明治维新运动。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它有着下面三个非常重大的意义:①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②在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际上是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还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而此时的大清皇朝,正沉睡在上朝天国的美梦里,自以为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奉行着“一口通商”政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①禁止私人出洋贸易,关闭和收缩对外贸易港口;②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③限制外商在华经商。在这些政策之下,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都与世隔绝和盲目排外,使得中国更加强调了“重家抑商”的政策,也导致了中国同西方科学技术差距的加大,也使中国一步步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今,日本已然一个世界强国,但它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却从未停止过,它的国民支柱企业三菱公司,丰田公司,松下公司等,都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然后再不断地尝试和创新,至今都成为饮誉世界的跨国公司。在企业管理理念方面,日本人不是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他们是在Motorola公司和GE公司创立的产品质量的6SIGMA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企业的优劣,发展了6SIGMA管理理念,从开始的质量检验阶段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C),然后发展到现在的全面质量控制阶段(TQC),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的管理的必用法则。而我们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也是学习外来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制度的好机会,但中国把握好这个机会了吗?中国认真学习了吗?应该没有!如果学习了先进的技术的话,那为什么假冒伪劣的案例会屡见不鲜?为什么路上跑的几乎都是外国的汽车?为什么中国是产钢大国却要从日本进口大量的高质钢?……
(二)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记录片中有一段说到,日本人在模仿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时,也时时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西服流行的时候,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酒吧多起来的时候,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邱吉尔曾经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伦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见,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主宰一个民族的指挥棒!日本是一个占有欲极强的民族,它除了用改革的方式来发展外,它还把它的极具侵略性的军国主义魔爪伸向它的邻国,它在侵略的同时也保护自己文化传统。日本在打开国门以后,曾经一度毫无例外地照搬西方的模式,但当他们意识到民族文化不能丢弃的时候,他们就把他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载入宪法,让它保存下来,成为国民的精神的享受品。
而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则是不予重视,任由别人掠夺也不动于衷,而且还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后人为凭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设立的节日,这个节日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着爱国忧民的教育意义,也寄以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对这种精神肯定和追随,但现在韩国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了文化遗产保护,这就意味着我们中国要眼睁睁地看着人家从家里拿走自己的古董而无动于衷!而这之前中国就没有想过要申请文化遗产保护!再有一个就是,《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妇孺皆知,书中讲述了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而现在被日本一经改篇,出现了一心向佛的法师唐僧成了好色之徒,这是对我们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极大的污辱!但是,我们对此作了些什么呢?我们国家有对此作出抗议或者对我们的古典文化做出保护的措施吗?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儒家思想等古典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最近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百家讲坛》这个栏目,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举措!目前崇洋媚外之风甚行,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硬要起个外文的名字,一个酒店的房间也要来个十万八千里以外一个城市的名字,头发要把原来中国人的黑色染成黄色……,在这种情况下,推出这么一个节目,无疑是在挽救中国的灵魂,挽回的中国精神支柱!
日本区区一个岛国,经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它的学习精神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值得我们中国去学习的!我们应该怀着虚心严谨的态度,在向先进国家学习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保护,不继承,不学习,崇洋媚外,试问,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们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