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战争才让我们死亡(推荐)

时间:2019-05-13 21:4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并不是战争才让我们死亡(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并不是战争才让我们死亡(推荐)》。

第一篇:并不是战争才让我们死亡(推荐)

并不是战争才让我们死亡 — 影评《南京!南京!》

历史不应该忘却!

南京我去过一次,车行在南京城内,不论是偏僻弯道,还是朋友介绍繁华地带,我印象里的南京,肃穆,安静,略带沉重。六朝古都南京,金陵之城,在05年的我所遇见里,毫无大都市的繁华,时尚。朋友说,68年前的那场杀戮,30多万亡灵的冤魂,抵消了所有南京原有的灵性,运势。南京,不再是政治中心,也不在是经济或者时代趋进的代表。这里留存最深刻的,依旧是它遥远的辉煌历史,残存的古都残瓦,和那一场惨绝人寰的灭绝人性的杀戮。

每年12月13日,南京全城会拉响防空警报,在刺耳的声响里,缅怀先人,也祭奠亡灵,同时也是对过往战争的纪念。同日,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亦会举行系列纪念活动。纪念是为了不可忘却,对于1937年12月13开始沦陷的南京,在更早的7月7日“卢沟桥事件”开始,1937年,是中国的国难年,而整个长达40余天的日军屠城,既是国殇,亦是国耻。而我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即便是身在南京的原主民,在历史欢腾跃进几十后,对于那段悲惨的历史,并没有太多人刻意去铭记。每一年的纪念日,参与中心纪念碑祭祀活动的民众,多不过数万。悲伤的,或者更多,只是,在那天,还在欢愉的,恐怕,亦不在少数。那是悲伤后,更大的悲哀。

关于南京题材的电影,对于这样一个挑剔和开放,民主的时代,不好拍,不好触碰。1995年上映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是我幼小年纪看过的第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电影,那个时候我们还只是初中生,在全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影任务里看的电影。虽然,每次学校组织看电影,总会有不少同学,甚至自己,都会参与到那样的找借口逃避的队伍里。但是,回想那些年所看过的电影,每一部都在内心留在深刻的印象。对于那样一种举国的爱国教育,到今日,我到觉得是十分恰当和明智的教育手段。虽然,观影后硬性的观后感常常千篇一律的彼此抄袭。但是,在那样的毫无感知观看后的年纪累积的回想,才明白,许多的历史,和心里不可忘却的善良,羞耻心,以及爱国的本心,原来,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植根内心。尽管,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的剧情仅仅剩下残酷杀戮和城破的印象。而那些记忆,只是幼稚少儿年代盲从的爱国思绪。时到今日,却实在的开始去明了了。

陆川的《南京!南京!》我候了近两年,从筹备开拍伊始,我就有努力从网络搜索其背景消息,对于电影的关注,除了对历史的关注,也是对导演陆川的信任。一部《可可西里》,赢得我的眼泪,以及对他的尊重,和对我曾毫无所知的,藏羚羊守护队的简单了解。《可可西里》是一部值得赞誉和肯定的好电影,而陆川,也是新生代导演中,没有一味追求票房,湮没于商业的关注人文的导演。在搜索《南京!南京!》的过程里,我有观看07年出品有国外导演所拍摄的记录片类型影片《南京》,电影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讲述去回顾历史。不论是残忍的杀戮,还是无耻的慰安妇历史,都在电影的存留不多的幸存者不可抑制痛苦的回忆里得到了解。而翔实的又国外记者和教夫等拍摄的真实录象,更是最真实客观的展现当时战争后南京城“人间地狱”的惨状。

至于尊敬的张纯如女士所编写的,最后拍摄成功的《南京大屠杀》,可以去表达的,就是张纯如女士在完成作品后,无法摆脱了解历史后纠结痛苦的心境,以自杀完结生命。

Copyright@2012-2013 版权看评网所有 违者必究

http://www.kanping.net 痛苦的历史,是需要我们后人,去承受,并且牢记。而我们得感谢,这些用生命去完成记录的人士。

在看完《南京!南京!》到现在的时间(2009年4月22日21:20-23:50),我无法言语,05年走马过的南京现景浮现脑海,而电影中被枪炮轰碎的城隅亦历历在目。日本兵杀了我们的同胞,奸淫了我们的姐妹,让南京这坐当时国家的首都(民国)变成死城(电影的英译叫做“City of Life and Dea”)。这是一部我无从明确去评价的影片。对于这样一部没有太多战争场面(当年国民军没有太多抵抗,弃城,只有少数零散军队,在装备不精良情况下巷战,均惨败),剧中,刘烨所主演的国民军官所拍摄三场是相当震撼的,第一出在开场国民军的溃逃,这也把整个电影的剧情把南京事件的枝繁缛节全部简化,此时的南京已经沦陷,飞走是将领,逃跑的军官,剩下的,只是一些不愿家园失陷的有勇却无力阻挡的小部分军人。而第二场的剧中战争戏以及在战败后全体军士遭受群杀(不同杀戮方式,还原当年日本残忍的多种杀人方式),而最后,那些围而待杀的军人一起喊出“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的呐喊,联想近8年艰苦的抗战,那是一种悲凉而又悲壮的情绪。

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从来不缺乏英雄,也从来不缺乏背叛者。

电影从这个时间开始转变风格,开始详细描写剧中主要塑造人物在战争中所展现人性最真实的一面。范伟饰、高圆圆、江一燕等等都展现了他们优秀或者真实演戏的状态。范伟的演技不可谓不好,在诠释在战争中最小人物的心态,导演的设计是人性,懦弱,但求自保,在战争开始时还歌舞升平自诩自己作为德国纳粹的翻译而满以为可以平安,而战争是公正的,所谓的公正,是说在毫无人道的杀戮,任何庇护和附庸都是毫无作用的。失去爱女,妹妹被奸淫枪杀,甚至,要依靠出卖同胞军人的秘密换得暂得安隅。这是一个实在的男人,在战争和死亡面前。那就是一面最人性的镜子,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样的照映。

而电影最后对于范伟转变的设计,我个人并不是十分赞同,陆川想表达的是通过范伟在一而再再而三亲人死亡的打击下,心境的平淡,在妻子怀有身孕又可以安然逃离后选择很男人很英雄,这有些过分的行为,或者,可以帮助导演揭示影片结尾,日本军官貌似的反省,却在最微小处脱离了人性最真实的展现。

陆川导演所选择的拍摄角度是属独特,角川的视觉为主线,已经难民区的姜老师,范伟,还有国民军小士兵。角川的角色设计,旨在以日本侵略者的角度去反思战争,从这层面上说,东史郎的战地日记,以及多位日本参战士兵近年的谢罪,也表明着,在战争,是存在着良心未泯的日本杀手。尽管他们手上也沾满国人的鲜血,尽管他们也侵凌国国人的妻女,但是对于那样一个疯狂而愚忠的战争时代,倘若真的是谢罪,可以真正思过,真正懂得饶恕的国人,是不会却唾弃和鄙夷的。只是,这样的日本军人,实在是太多少数,而且,无一是政届公开声音。

在《可可西里》这部电影里,陆川对于人性描写就非常细腻,在《南京!南京!》同样也通过多处很细微及人性真实面展现的拍摄让观众了解在战争和死亡恐惧面前下的人民的反应。就如同鲁迅先生所讲国人的劣根性,麻木,恐怕是首位,不论是面对同胞被枪杀,或者自己即将被处死,那一群群自弃的人,就印证了当年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国军投降人数就是入侵日军的数倍,且在装备上,蒋介石的军队,并不过分输于日军,关于这段历Copyright@2012-2013 版权看评网所有 违者必究

http://www.kanping.net 史的所有事实,须要参照良心的史学家才可以逐一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国难的大屠杀,最可耻的,除了他杀之外,恐怕,就是自弃了。

这些天一直有人呼吁,要全过免费公映《南京!南京!》,以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焕发国人血性的电影。07年上映的《南京》,少有院线引进,即便引进,也都安排在大片放映后的时间档,在南京,居然出现整个影厅一位观影者的可悲场景。而有知名导演,大牌明星参与的《南京!南京!》,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尴尬场景,可以预测的是,《南京!南京!》会有不错的票房以及口碑,但是,在我所观看的影片,看着两两成对的情侣落坐亲昵观看,他们或者窃窃昵语,或者,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或者,忍受不了电影缓慢展现的平淡而早早离席。电影院,无非是一个恋爱催情的场地,或者,那只是附庸风雅为天亮和同事做谈资的准备。

而电影全然不是如此,假如,我们在书本里丢掉历史,假如我们在忙碌中忘记记忆,假如,我们被时代的变迁,开始麻木,重复生活,战争在今天民不富但是国尚强的今天,是毫无可能发生。但是,面对越发越多年轻人亲日,文化战争我们一样输到一败涂地。对于年轻的我们,我们不可能只做无知的愤愤,那假如我们真的呐喊“中国万岁”,真的粉饰美好。即便不亡国,我们哪有活的迹象。

我想说,并不是战争可以让我们死亡。

后记:在和一些电影爱好者的讨论里,许多朋友都提到电影的整个节奏,没有一个太鲜明主题的凸显。也既这既是这部电影的特点(区别于以前题材的杀戮场景详细拍摄不同),陆川的这部《南京》,诠释民族人性很到位,唯一的战争场景和不多的群杀的场景都非常震撼。至于一些或者迎逢当局审查的镜头,或者有些怪异,却也能够理解。现在的心情,跳脱《南京》,期待4月28日的《拉贝日记》。

原创文章看评网发布http://www.kanping.net/blog-d814/

Copyright@2012-2013 版权看评网所有 违者必究

http://www.kanping.net

第二篇:这一天,让我们好好讨论死亡

这一天,让我们好好谈论死亡

开始动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好赶上农历七月半,即“鬼节”,在我的家乡,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上坟、杀羊、祭祖、好几代大家庭一起聚餐,一切都显得庄严又神圣。跪在祖先的坟墓前祈祷、磕头、双手合十在心中与他们对话,让人不由地会对“死亡”这件事认真起来。在我们的文化里,平常生活中对“死亡”二字非常忌讳去提及,但是,不好好谈论死亡,怎么能真正懂得活着的意义。你会怎样度过此生,又会在哪种心境下死去呢?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刺猬的优雅》,它讲述的是一个准备自杀的小女孩和一位饱览群书内心优雅但外表尖刻的女门房,以及一位儒雅绅士的日本老先生之间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跟随这位小女孩的视角去探寻生命的意义……

影片最开始,帕罗玛将镜头对准自己:

“我叫帕洛玛,十一岁,住在巴黎欧仁-曼努埃尔街一个有钱人的公寓,父母都是有钱人,全家都是有钱人,我姐姐和我都是未来的有钱人。尽管我有如此的运气,如此地有钱,可我早就知道,人的一生如同在鱼缸里,在这个世界里,大人们像窗户上的苍蝇用一生在鱼缸里撞来撞去,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日子我受不了了,我决定,再过165天,6月16日,就是这个学期末,在我12岁生日那一天,我去自杀。

“不过我可不打算就像一片烂菜叶子那样死掉,重要的不是死亡,也不是在什么年龄上去死,而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谷口治郎的漫画书里,主角都是死在了登山的路上,我要攀登的山峰,就是拍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要让人看到生命是如何地荒诞不经,其他人的生命,我的生命。尽管生命毫无意义,可至少有精神上的对立。” 她又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妈妈:

“这是索朗热 · 若斯,一个小资家庭的主妇。十年了,她在不间断地看精神科医生,服用安定和舒解神经类的药物,还喝香槟酒。她几乎完全忽视了花草的装饰作用,像跟人一样和它们说话。”

然后对准自己的爸爸:“他是保罗·若斯,是下次政府改组受牵连的部长,这个人很忙碌,爱操心,很有前途,对事业的关心胜过家庭,待人很和蔼。不过,不管怎么说,最终还是要被解职的。”

一个邻居——皮埃尔·亚尔登死了,整个楼都因为这个消息沸腾了,帕罗玛将镜头对准装着尸体的塑料袋,说道:“生活就像鱼缸里的鱼,终结在塑料袋里。”

“追随星星里离去,不要像鱼缸里的金鱼那样结束生命。”

今天是6月5号,6月16号这个日子离我慢慢地近了,我并不害怕。当一个人决定去死的时候,其他事情就按部就班地来做了。就像通过一个难走的通道,脚下稍微滑动,就会长眠不醒。

在大人们的谈话中,很少听到死亡这个字眼,其实“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不过的事情了。既然做出了这个很少人能理解的决定,就不要留下什么遗憾。人开始实施他最关注的计划时,那种急迫感是无法想象的。”

看门人勒妮像往常一样起床、胡乱地绑一下头发、打开电视、泡茶,正坐在桌边准备开始看书,突然门铃响了,又来了一位很有钱的住户——小津格朗先生。她如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地应承着各种新住户的入住事宜。

突然小津格郎先生开口问起她是否知道亚尔登一家人,身旁陪同小津先生一起来的老贵妇说到:“那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勒妮顺口说了句:“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

小津格郎看着勒妮的眼睛当即回道:“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 勒妮猛然一惊地回头,像是心里锁了几十年的锁这一刻毫无防备地被打开了,原本一潭死水的心底这一刻突然被激起了波澜……她走进自己的秘密书屋,翻开书架上的《安娜·卡列宁娜》,看到了那句经典的对白,心里默念道:“我这是怎么了,我为什么要……”

帕洛玛被小津先生邀请到家里去喝茶,聊起门房勒妮她说道:

“我觉得米歇尔夫人是个脾气不好的女人,表面看来她对人很尖刻,待人很冷漠,可我觉得她内心深处感情细腻,伪装出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她显得及其孤僻,举止却又极其优雅。”

听到这话,小津先生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感觉,如遇知音。回到家中,帕洛玛心里默念道:

“生活中我们都是脾气古怪的人,最常见的是没有教养的样子。新邻居是个日本人,在我死之前必定会发生些什么……”

帕洛玛终于说通了门房勒妮,让她来说说自己:

“我叫勒妮,五十四岁,在巴黎欧仁-曼努埃尔街2号做门房,已经二十七年了。这栋楼共有5豪华公寓,都住上了人,房间很宽敞……额,说说自己……我是个寡妇,长得矮小、丑陋、身材臃肿,双脚长满老茧,有时候早上起来满嘴臭气熏天,哈……我没上过学,一直都是个身无分文、谨小慎微、微不足道的人。我独自生活,有一只肥胖懒惰的公猫,这只猫明显的特点,就是当它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舔它的爪子。我待人很冷漠,但我一直都很有礼貌,大家不喜欢我,可接受我,因为我完全符合一个看门人的角色——丑陋、年迈、尖酸刻薄。我每天无休止地看电视,身边是那只打盹的肥猫,身子下面是针织的沙发坐垫,闻到的是饭锅飘来的气味……说完了,你都知道了……”

帕洛玛回道:“不,我还没有都知道……(她把镜头转向勒妮秘密书房的门)您在这扇门后边隐藏了什么?”

——帕洛玛在心底默念道:“您找到了一个很好地藏身之处……” 第二天,帕洛玛突然向爸爸妈妈和姐姐还有勒妮义正言辞地说: “我将来要做个看门人!”

小津先生起初以邻居的身份邀请勒妮到家里共进晚餐,勒妮惶恐不安地答应了他的邀约。勒妮的朋友曼努艾拉给她推荐了发型师,并且帮勒妮在附近的洗染店借了一条某位已故顾客的高级裙子,勒妮如期赴约。因为勒妮看到小津先生家挂着电影里所描述的“红豆布丁颜色的”京都山脉的画,他们又约了一起在小津家里的影像室看那部老电影,看到情节感动之处,勒妮热泪盈眶,小津先生怜惜地转头看勒妮,两人微笑着四目相对……

可能是因为这一切美得太不真实,回到家,勒妮竟然慌张得谴责起自己来: “一个可怜的傻瓜,你以为会怎么样!你只不过是个丑陋的看门人,就是如此!” 这种自卑的情绪一直蔓延了好多天,甚至小津格先生邀请勒妮一起庆祝生日都被她断然拒绝了,她回绝了小津先生后,无助地抱着身旁的帕罗玛哭了起来:“帕罗玛,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呜呜呜呜……天哪,帕罗玛,我不想让你看到我这个样子,我真的是非常愚蠢……”

不过最后,她给小津先生回了一份手信,同意了他一起庆祝生日的邀约……当日下午时分,她收到一个装着一身得体服饰的礼盒,一件尺码恰到好处的暗红色的毛呢连衣裙,一条宽条纹且质地轻薄柔软的披肩,还有一双黑色小高跟鞋。勒妮早早地梳洗打扮得体,焦急不安地等待着小津格朗敲门来接她……小津先生敲门了,勒妮走出房门,小津由衷地赞叹道:“哦,您漂亮极了!”勒妮回道:“您也非常优雅!”小津先生顺手接过勒妮手臂上搭着的披肩,帮勒妮轻轻展开披在她的肩上……

他们并肩走出大门时碰到了那位最开始带着小津先生来给门房交接事务的老贵妇,她以“先生和夫人”的口吻向他们两人分别打了招呼……勒妮站在那里突然一愣:“她没认出我来,她真的没认出我来……”小津满眼笑意地回道:“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您……”

是啊,这里的其他住户是从来没有看见过勒妮真实又优雅的样子……在这个所有人都带着面具虚伪活着的世界,被看见,是多难得的一件事啊!

用餐时,小津先生说:“勒妮,我想和您说件重要的事情——我想我们可以成为朋友,甚至,让我们的心愿成为现实!” 晚餐后,他们两个并肩在闪烁着昏黄路灯的街边散步回家,途中,小津先生含情脉脉地看着勒妮,时机恰当地抬起靠着勒妮那一侧的胳膊,勒妮也默契地挽起了小津先生的臂弯……到家门口离别时,两人相对微笑,小津先生轻轻地拉起勒妮的手附身轻吻了一下……多么美好又浪漫的场景啊!

可就在一切都美好得令人陶醉地时候,就在小津先生生日后的第二天早上,勒妮在公寓门外被洗染店的货车撞倒在了大街上,她死了,一切都静止了……

只剩下她生命结束前的10秒钟所有的内心独白:

“如果我能做到,我会笑起来,曼努艾拉在以后的日子里会一直埋怨把我撞翻的那辆洗染店的货车,这是对偷拿裙子一事的惩罚,我又想起了海王星,真愚蠢,这又让我想笑。要相信,死亡让我们多少丢弃了一些胡思乱想。小津格朗,我很紧张,就像缩成一团的小猫,我很想再和您喝最后一杯酒……帕罗玛,但愿你荒唐的诺言能实现。”

帕罗玛得知消息后哭着跑下楼,看着警车停在街上,人们抬起勒妮的尸体将她装进车里小津先生也跟着上了车……她想:“一切就像这样,一下子就结束了,这就是死亡。你再也见不到你爱的人了,你也见不到爱你的人了。如果这就是死亡,那就是人们说的悲剧……”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勒妮,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呢?您在准备去爱一个人……”

我对这部电影的喜欢,不只在于这部电影本身,还有因为这部电影才看到的同名原版小说《刺猬的优雅》,作者是妙莉叶·芭贝里,一位在日本游学过的法国哲学教授,原著小说里面有很多哲学方面的探讨,并且将各位主人公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也刻画的更为饱满生动,在此一并推荐给大家。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要用一本书来纪念自己的这平凡但独特的一生,那就应该是这位作者笔下的这样的 文字和故事……

其实关于死亡,我能想到的除了这部电影,还有大学时在无比困惑迷茫且对未来的去向不知所措的阶段看过的一本书——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维罗尼卡,决定去死》,还有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太宰治的那本《人间失格》,这三个作品放在一起真的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至少陪我走过了惶恐不安迷茫无助并且又找不到努力拼搏的意义的那那段灰暗时光。

而我之所以写下这电影推荐,也是为了纪念那段时光——如果此时的我真的是像朋友们所说的那样“能够理性平和的面对生活的种种境遇,并且依然有勇气去爱,依然有热情去发展兴趣爱好,依然在坚持不作不装地坚持做真实的自己”,那么,我真的要感谢曾经灰暗的日子里与这些作品相遇,他们像救命稻草一样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带我找到了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和解的方式……

如果哪天我再次迷失了,这篇文字还在……

下载并不是战争才让我们死亡(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并不是战争才让我们死亡(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