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喋血北方狼读后感
《喋血北方狼》读后感
《喋血北方狼》为我们讲述了动物世界的生死传奇:血染的王冠、雪地、小鹿波波、梅花鹿角、虎迹、哨猴、春驼、喋血北方狼、山蛟……这些动物小说充满了英雄之气、豪迈之情,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同时又给人类深刻的反思。在这些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血染的王冠》。
她主要讲述了在一群金丝猴中,一只叫“黑披风”的雄猴为了抢夺“麻子猴王”的王位,把猴群搞得四分五裂,猴子们相互残杀,死伤惨重,最后“麻子猴王”为了群体的利益,毅然选择了在“黑披风”雄猴面前自杀,这场**才得以烟消云散,猴群也恢复了以往的祥和宁静。
当我恋恋不舍地、慢慢地关上书本的那瞬间,我的眼眶已经湿润了,心中非常佩服“麻子猴王”,想不到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有情有义。“麻子”猴王在猴群命运发生危急之时选择死亡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这与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中的消防英雄们的是多么地相似啊!那些消防战士不顾自身安危,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他们在关键时刻视死如归,用生命谱写着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主义诗篇。我想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要那些英雄们学习,立足现在,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富强。
第二篇:喋血孤城读后感
一段血迹斑斑的历史,一座古韵悠扬的城市,一群报国慷慨的壮士,天云淡淡,风高气朗,我们是不是忘怀了他们的身影?六十多年过去,那段惨烈与悲壮的记忆,那些模糊而伟大的身影,通过一部电影再一次在我们眼中浮现。炮声隆隆,狼烟漫天,残城、断臂、鲜血、尸骸,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的8500多名虎贲将士们,奋战十多日,用他们自己的生命写下了这曲铁骨铮铮的抗战悲歌。八年抗战,中国军民付出了2000多万人的代价,其中320多万国军将士阵亡。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国土未全沦陷,以及最后的胜利。我们记住了张自忠、卫立煌、张灵甫等等无数个英勇的名字,他们写进了这段历史之中,可还有千千万万个同样英勇的名字我们已经无法了解,但是他们同样值得崇敬,同样值得我们缅怀。电影之中的常德会战我们都见到了,事实上的常德会战比电影中的要惨烈十倍还不止。而在那时的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常德”,更有着数不清的“虎贲战士”。无论后来的国军怎么腐败,但是那时候的国军人人都是战士、人人都是好汉,因为他们有着信念,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因为他们的身后就是自己的家园和亲人。他们那是背水一战,是为了生存而战,为了自由而战,更是为了国家和名族而战。看着他们的身影,我想起了蒋中正的《庐山宣言》,“只要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友,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这就是他们的信念!蒋介石给余程万下的是死命令,“与城共存亡”,但他最后却是突围了,他真的是为了“生”而选择了“逃”吗?我想当时余程万心中绝对没有“逃”这个概念。他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生”而选择突围,他其实已经完成了任务,死守常德十多日。日军已经被反包围了,看着剩下为数不多的部下,再这么耗下去,自己的英名确实成就了,可是这个英名背后隐藏着多少鲜活的生命呢?在英名和生命之中,他选择了后者。我不能说余程万将军的选择是正确的,但他却无可厚非。看看我们今日的生活,是不是很安逸?对,很安逸、很和平。但是请不要忘记这份安逸和和平是用无数战争换来的,更是无数抗战英雄和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一座江山不是白骨堆成的,没有一面国旗不是鲜血染成的。我们在付出那么惨痛的代价后是不是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总是像一个“小女人”一样被人欺辱?为什么?看着我们今天的社会,我不难找出答案。答案只有一句话,“人无野心何以当立?国无野心何以当强?”我们太容易醉生梦死了,我们只要有一点点的成就就会骄傲不已,而每当碰到重大挫折后我们才会有所反思,这是典型的国民劣根性。我们只要翻开中学的历史课本,我们就会看见近代以来我们“糟糕的情况”,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自从有了核武器,大国之间再也不会爆发热战,但是不要以为战争离我们就很远。看看黄海的韩美军事演习,看看阿富汗的塔利班,看看朝鲜的飞机在抚顺坠毁。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读出一些东西。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不要以为能够获得永远的和平,没有血的付出怎么会有和平?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一个梦境之中走出,开始有所作为呢,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有所作为,这需要所有人来有所作为。我知道我的文字苍白无力,但是我还是想说,“不要再浑浑噩噩,不要再醉生梦死,不要再为那一点点的得到而忘乎所以,我们应该在做事的时候多一份认真和责任,彼此之间少一点隔膜和猜忌,稍微淡薄一下利益,多一些付出,记住„无国何家有?轻萍四海游‟。”历史是前人的经历和告诫,历史是时代的写照,虽然时代和社会在不断地变迁和发展,但是历史的大背景永远不会改变。所以勿忘历史,看清现实!不要再出现“后人而复哀后人”了!最后,向所有曾经的抗战英雄们致敬,向所有曾经的革命先辈们致敬,向所有曾经不屈不挠奋斗的中华人民致敬!
《喋血孤城》展现的,是常德会战的局部,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血战。
此战对国军而言,败则亡,胜则生,是丝毫输不起的。
在战争中的爱情,亲情,友情,家庭全都是支离破碎
我们习惯了童话世界里完美的大结局,历史却不是童话。
二虎在《喋血孤城》中表现得极好,质朴,简单,勇敢,有着一个普通战士被战火洗礼的真实感受,他站在废墟里大声呼喊“还有活着的吗?还有没有活着的?”“……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班长死了我上……”这些情形将始终的留在观众的心上。
婉清, 宝华
一段历史,因为牺牲而有了铭记的意义;一次战斗,因为热血和不屈而永垂不朽。岁月流逝,每一个细节却会在亲历者心中永远鲜活。
其悲壮,山河为之动容;其哀凄,风云为之呜泣 纪念,为了不能忘记的过去。
七月七日,它代表了沉重、沉痛、沉思,它以一种血火勾连的方式,以一种硝烟弥漫、哭声与怒吼交相映衬的方式,以歌唱和诀别的方式,以仆倒、挣扎、继之而起的悲壮姿态存在着。
我没有理由不亢奋,没有理由不落泪,这是一种荣耀,是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莫大荣幸。我期待穿越时空的心灵感知,期待自己被物质文明泡软的心能像他们一样坚强和坚韧、执著而无畏。
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像一座石狮一样向它、向他们致敬,永远,永远.......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通过重温那一段悲壮、激越的民族记忆,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喜爱李清照那“人比黄花瘦”的女性婉约,但怎能不赞叹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女性豪放;女侠秋瑾在晚清时,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过“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和“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吟咏,这怎能不叩击千万女儿的心扉。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战场上浓浓的硝烟弥漫空中的情景;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无辜的儿童被流弹夺去生命的声音与儿童的哀号……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再完美的战争,也有它致命的缺陷----总会有人因为战争而离开.历史的每一页都有血腥的场景,我不知道将来的历史长河会不会殷红一片
第三篇:北方枭狼诗歌
我是北方枭狼,
躺在煦然的草丛。
闭目思索,思索我明天的旅程。
我是北方枭狼,站在松山的顶峰。
瞭望原野,巡视我新的家园。
我是北方枭狼,走在午夜的路途。
对月长啸,泄怒于我的孤烦。
我是北方枭狼,守望黎明的太阳。
期待温馨,向往东山的辉煌。
我是北方枭狼,不是我野性狰狞。
孤傲轻狂,而是我不懂谄媚乞怜。
我是北方枭狼,谁怜我冬雪时的无奈与苍凉。
饥肠辘辘,使我变得顽劣自强。
我是北方枭狼,我不会踟蹰孱懦。
翛然游走,是我不变的信念与理想。
我是北方枭狼,望谷欲惆怅。
嗔怒狂哮,也奈何不了这世间无常。
第四篇:喋血孤城
《喋血孤城》观后感
七年级(3)班
郑楚琳
4月2日上午,我看了一部真实而又震憾人心的电影——《喋血孤城》。
这是抗战八年最惨烈之一役,是守城将领悲情抵抗故事,是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生死承诺。看完《喋血孤城》这部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军民为了民族,为了祖国那种大无畏的英勇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
影片以1943年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场惨烈异常的中日对抗守城战。驻守湖南常德的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八千多“虎贲”将士,在余程万师长的带领下,与三万精锐日军展开了生死对决。从德山失手坚守阵地的100将士坚持到最后一个与日军同归于尽。当日军攻到常德城门口,我军拼死守城,逼退日军多次冲锋和飞机的狂轰滥炸,让日军的敢死队也倒在了常德城下,最后日军不得不使用最卑鄙的毒气来攻打城门阵地,导致我军守城将士无力还击,惨烈牺牲。在弹尽、援绝、城已破的绝望情势下,“虎贲”将士为守卫常德这痤孤城,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喋血孤城》以无比震撼的战争场面完整地再现了这场惨烈的战斗。从阵地战、攻城战到近距离巷战,日本军队甚至还使用了惨绝的毒气。中国军队在装备低劣的情况下以命相博,“营长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这句电影台词深深地震撼着我,我想向这些英雄们致敬,我相信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记住一段历史。我相信在伟大的八年抗战中,和“虎贲”军一样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们有千千万万为国尽忠,今天活着的所有中国人和他们的后代子孙将永远铭记这些英雄。
虽然这部影片没有好的结局,但是,让我最为真实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我流泪了,为战死的英雄,为勇敢的军人,为不屈的常德,我的心久久、久久不能平静。《碟血孤城》影片结尾时字幕显示,余程万师长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当我看到这一行字幕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在那个舍生忘死的年代,他们付出的和得到的我无法来形容,支撑他们的不是金钱、地位,而应该是一种信仰、信念。
而今,烈士纪念碑周围已建起了高楼大厦,以前的废墟现在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的幸福生活。祖国的未来,社会的进步、前进和发展,都寄托在我们这些慢慢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身上。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该为英烈们做点什么?最后我们可以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去寻找答案: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第五篇:狼读后感
《狼》中自有千百味
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其中一篇文章《狼》颇有感触。
《狼》中有三个关于狼和屠人的小故事,但其结局却都是屠人战胜了狼,最终平安到家。由此可见,狼虽然狡黠,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在第一个小故事中,屠人其实也算不得凶残,只是格外聪明。他先是用刀威胁狼,使它不敢靠近。后见狼仍然步步紧逼,于是宁愿舍弃肉来换取自己的生命。而最见其大智的地方在于他没有把肉直接扔在地上,而是用钩子穿住挂在树上,等着第二天早上再来取回去。而狼又何其笨,缘木求鱼,非但没有得到肉,反而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最终得不偿失,令人贻笑大方,也只能算是咎由自取吧。
而在第二个故事中,两只狼却实在贪得无厌。屠人刚开始就投了骨头给两只狼,而它们却并不知足,仍然并驱如故,最后才丢失了性命。但在此故事中,两只狼却又有点小聪明,一狼假寐以诱敌,一狼自后袭击,原本以为配合得天衣无缝,但却忽略了它们遇到的对手是屠人,“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最终,对于前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以数刀毙之”,而对另一狼“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亦毙之”。
但我却认为,狼固然贪婪,屠人却也未免有些太残忍。狼作为一种肉食动物,吃肉是它们的天性,觅食也是一种本能。既然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又何必自相残杀呢?
第三个小故事,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屠人的凶残、智慧、谨慎和贪婪。当屠人进入路旁的行室,抓住了狼的爪子时,他“思无计可以死之”。短短几个字,却将屠人的本性暴露无遗。然而看到屠人“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时,他的智慧却又让人不得不折服,难怪蒲松龄最后会发出“非屠,乌能作此谋也”的感叹。而后来屠人“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又体现了他何其谨慎的态度。最后屠人“遂负之以归”而不是直接把狼留在原地,蒲松龄寥寥几笔勾画出了屠人多么贪婪的形象!
这却又让我不得不想起狼的贪婪了。狼贪婪是为了食物,而屠人贪婪是为了钱财。每个人都有一颗贪婪之心,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目的,而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控制住自己的贪心。虽然如此,但想要控制贪心却实在很难。鉴于此,我想一首佛偈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只要我们把世间万物都看淡了,不再为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动心时,又有什么能再来扰乱我们的心呢?
窗外突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虽然蒲松龄故事中的狼和屠人已背对我们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光阴,但在今天,狼和屠人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