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在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的伟大转移;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毛泽东同志去世和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批判了“两个凡是”和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使人们的思想从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成功地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著名的南方谈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宣言书。
邓小平同志去世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唯书、不唯上,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既要坚持基本原理,又要反对教条主义,既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又要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尤其不能用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过时的、错误的个别理论观点来束缚实践的发展,而是必须要用实践的成果去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得以确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理论成果。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地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求我们抛弃那些传统的观念、教条和模式,大胆地试验大胆地闯,勇于开拓和创新,这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表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才能真正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邓小平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然要求尊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运用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实践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尊重实践就是尊重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我们党工作路线上的体现。
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时俱进对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富于创造性D.注重协调性 【ABC】(2005年多选题第24题)。
7.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科学的表述揭示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有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基本内容为:
(1)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两种错误的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吃透理论,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搞清实际,把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认识,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在党的思想路线总的地位与其他三个方面并不是等同、并列的,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三个方面都可以用实事求是加以解释和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还蕴涵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故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他对真理标准问题作了新的发挥,把实践标准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8.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使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但主观是否符合客观,思想是否符合实际,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加以检验。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从根本上破除一切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克服与消除思想僵化,从而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所提出的新问题。解放思想要求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观点,又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他们当时所处的实际得出的个别理论观点和个别结论,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勇于开拓和创新,并进一步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新的实践。
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在从事革命和建设、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总之,实事求是必然要求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恰恰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由于坚持了两者的统一,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胜利前进。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以毛 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倡导和发扬光大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出发,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放思想,就必然要求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成果中吸取开拓创新的动力。总之,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真正掌握和实践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根本目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结论之一,正确理解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应把握以下几点:①“三个有利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②“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提出,正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③坚持“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是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出发所必然得出的结论;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有助于反对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所在。
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了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又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正确地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
革实践过程中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3] “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4]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断章取义地对待毛泽东思想,更不能歪曲、篡改毛泽东思想,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导。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长期要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总结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在全党首先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曾经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种种原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直到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对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进行新的概括,从更高的认识基点和更广阔的视角,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思想路线。这标志着我党的思想路线在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趋于完善。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不仅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极力倡导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比如,恩格斯曾指出唯物主义要求“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正确。”列宁进一步揭示了哲学上的两条路线,即“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其中“物——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要求实事求是”,“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讨论问题,因为实际情况是不能抹杀的”。[1]
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萌生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不成熟,但已经开始用马列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实际,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杰出的代表。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批判陈独秀、李立
三、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明确起来,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反对主观主义的指导,认为这种指导“其必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同时提出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一条是“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另一条则是由本本出发,按既定办法办事的保守的思想路线。这就为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6年到1937年,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等一系列著作,进一步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错误,特别是在《矛盾论》和《实践论》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特别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他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二、邓小平发展丰富实事求是思想
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为了冲破“两个凡是”和“左”的思想的束缚,邓小平首先从抓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入手,批评“两个凡是”,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他说:“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都不能动,凡是毛泽东同志做过的、说过的都不能动。这是不是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不是!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2]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
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5]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关键是要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他再三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6]正是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全党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7]
第二,强调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高度统一。为了打破“左”的思想的束缚,使人们的思想从僵化、半僵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真正贯彻落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提出一定要解放思想,强调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说:“我们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8]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多做一件 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这怎么能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因此,“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9]。“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10]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什么是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1]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2]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是辩证的统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是解放思想,只有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在实事求是的进程中才能不断解放思想。“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13]我们今天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马克思的书中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做过,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借鉴,只有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因此,无论何时何地,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思想不受任何约束,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而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排除各种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干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新经验,掌握其客观规律,达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第三,用实事求是的方法推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实事求是的方法推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倒“四人帮”以后,邓小平一方面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考察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是要脱离中国实际抽象地空谈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14]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15]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6]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17]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8]
三、坚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思想是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原则。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即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具体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针。只有把全部工作的立足点都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对客观情况的科学认识,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离开了客观实际,政策和决断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从一定意义上说,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所要了解的正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经验,所要解决的正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坚持调查研究必须同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既要坚持普遍的原理、原则,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大方向上,坚持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要运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做到“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等。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闯敢试。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思想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就不能实事求是。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人应该是置个人得失于身外,敢于冲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旧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纠正为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理论或思想,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坚持实事求是。[19]
邓小平的过人之处、可贵之处就在于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善于剖析过失,善于总结教训,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勇于越雷池一步,勇于代人受过,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开创改革新路。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局限。邓小平理论亦如此是。“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国革命,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同志在晚年背离了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陷入了主观主义,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严重的挫折。
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不仅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我们党再一次从危难中把自己解救出来。邓小平在《‚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全军政治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拨乱反正、恢复生产的改革开放前夕及初期,这些言论无疑是十分生动准确表达了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愿望,振聋发聩,对于推动历史进程,是一股不可低估的思想力量。但当改革开放已然取得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当社会财富已经初步积累,贫富悬殊拉大,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经济改革遭遇体制性障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十字路口,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如果还照搬过去的当时的这些言论来指导现在和今后的工作,就不可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要求。我们不能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泥古不化,停滞不前,而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主张、新举措,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又好又快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思想解放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真理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了检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6页)把实事求是提高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精髓的地位,这是一个新概括、新贡献。毛泽东曾经对实事求是作过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理论和实际统一,是唯一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是马克思主义的
学风,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列宁也曾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列宁选集》第4卷,第290页)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概括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部理论的精髓和核心,是非常科学的。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全部实践活动的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但他们却一直实践着无产阶级的思想路线,他们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把握时代脉搏,综合人类认识史的优秀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突破黑格尔‚头脚倒臵‛的哲学范式,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全部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石。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8页)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所处的时代,剖析时代特点,并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新时代的特点和落后俄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有可能在一个国家首先获得胜利的理论,他还领导俄国人民实践了社会主义建设。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以及辩证法推向了新的阶段,为后来者作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毛泽东同志的贡献是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并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的思想路线。中国是一个比俄国更为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如何把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东方的中国,这是革命史上从未遇到的一个极其困难而又十分崇高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可是,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我们党内存在一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有些人不了解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们只知照搬照抄共产国际决议和斯大林的指示,结果,几乎使中国革命陷入绝境。与教条主义者不同,毛泽东同志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就一直同理论脱离实际、一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终于走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实行武装割据,最后取得革命胜利的中国道路。毛泽东一向反对机械的教条主义,在1930年5月就高呼要‚反对本本主义‛,提倡‚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09页)在1936年和1937年他写下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等一系列不朽著作,奠定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延安时期,他的三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我们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深刻分析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提出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应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等重要论断。他提出‚实事求是‛的哲学范畴,并阐释了该范畴的内涵,把这作为正确的学风来号召。他总结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795页)就是在延安时期我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抵制了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指导,独立自主地领导中
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章里从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入手,用毛泽东同志自己正确的思想来纠正他晚年的失误,用实践的权威来冲破对领袖的个人崇拜。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批评那些思想僵化者,他们的观点,实质上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他还号召,要肃清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思想来一个大解放。随后他又态度坚定地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必须纠正,继续沿着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下去,中国没有希望。但是,毛泽东思想这个旗臶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臶,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因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评价毛泽东同志,坚定地维护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之一。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转载了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反对者指责,这篇文章在理论上是荒谬的,思想上是反动的,政治上是砍旗。针对‚左‛的错误思潮,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结合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精辟地阐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严厉批评了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他还指出:在有的人看来,‚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4页)邓小平同志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他的讲话和真理标准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全党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后来,他总结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这是因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解放思想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就是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而且从正面讲,‚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从反面讲,‚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为此,他号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一个基层单位,‚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143页)他的这一讲话实际上成了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次中央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邓小平同志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时说:‚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经验,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新的完整的科学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实事求是是核心,是出发点和根本点,就是要求我们研究和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及其客观规律,作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求我们不仅是从一切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把认清国情、省情等作为认识和研究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依据;从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而且要从客观事物的全面联系及其规律性出发,决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也不能从本本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正确途径和基本方法,就是要求我们真正弄懂弄通革命理论,使它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能够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和解决一两个或更多实际问题,做到理论和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尺度和重要条件,就是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邓小平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时代内容,使党的思想路线具有更加完备的理论形态和指导作用。邓小平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关键。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是针对十年**所造成的普遍精神僵化状态,针对当时盛行‚个人迷信‛和‚神化领袖‛,针对林彪、‚四人帮‛设臵种种思想‚禁区‛而言的。当时提出‚解放
思想‛这个口号,具有鲜明的拨乱反正的政治意义。但是,解放思想还具有更为根本、更为长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坚持按马克思主义办事,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而且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这样,人们的思想才能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动。可见,解放思想不只是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而是力图使人的主观符合客观,思想符合实际,即符合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形成之后,总会有一定的稳定性,甚至会变成一种传统的力量,因而会妨碍人们去认识发展了的实际。在这个意义上,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所以,解放思想是达到实事求是的途径。其实,提倡解放思想,就是重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进取性,以便造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去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两个凡是‛和类似的东西严重束缚着人们头脑的情况下,实事求是极不易做到。比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就充分说明这一点,最初,人们总是把市场经济做为判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征,当邓小平同志提出它仅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时,很多人觉得震惊,不敢接受。后来,解放了思想,问题才得到解决,人们渐渐统一了认识。因此,邓小平同志总结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0页)
其次,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根据和目的,离开实事求是的主观幻想和瞎想蛮干,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既是为了打破‚两个凡是‛和教条主义的思想禁锢,也是为了端正党的思想路线。他多次强调:‚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邓小平指出,他提出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要‚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9页)也就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时,‚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这就从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所应遵循的方向上阐明:解放思想的根本,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上,等等,诸如此类问题上邓小平同志都体现出以实事求是为根据的解放思想。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这是邓小平同志一以贯之的作法。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邓小平同志对解放思想给予了有力的支持。1978年6月2日,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思想僵化、照抄照搬领袖言论的作法进行了严厉批评,号召‚我们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9页)8月19日,他在接见文化部核心领导小组负责人时说:‚《光明日报》发表了文章,当时没有注意。后来听说有人反对得很厉害,才找来看了看。文章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嘛,扳不倒嘛。我就在6月2日的讲话里支持一下。‛(《邓小平时代》杨继绳著,中央编译出版社,第127页)9月16日,他又一次讲到:‚现在对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8页)但是当有人借思想解放,大搞活动时,邓小平同志站了出来,1979年3月30日,他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长篇讲话,扼制住了这股思潮。他还明确指出:‚解放思想,也是既是反‘左’,又要反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9页)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作了准确而又简炼的总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
第四,解放思想不能一劳永逸、是永无止境的,要不断地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并提倡的‚解放思想‛,决不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的号召,其客观基础和具体内容,就是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问题层出不穷,而且是错综复杂的。正像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故而,我们既要敢于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要善于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今后在一切工作中一定要真正坚持解放思想这一法宝。
邓小平还进一步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密切关系。他说:‚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1页)他还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1页)可见,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关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邓小平同志也提出要从制度上保证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思想僵化,理论教条化,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社会上的原因,所以他讲到:‚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4页)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没有民主、自由就不能发挥主体认识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深刻地领会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论述,我们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二篇: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先后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都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伟大实践的结晶。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寻找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尤其是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产生的。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党的主要负责人陈独秀不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使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反革命叛变得逞,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为了挽救革命,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高举武装斗争的大旗。从革命实践中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阐述了中国革命要走向胜利,就必须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及走这条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使革命由失败转向了发展和胜利。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前苏联的革命经验“神圣化”、“绝对化”。拒绝中国革命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指责“调查研究”为“狭隘经验论”,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反对毛泽东开创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致使中国革命又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白区革命力量几乎全军覆没。严酷的事实,使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不进行认真的思考:在前进的道路上遭到的严重挫折,是没有坚持实事求是,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具体化。于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这是全党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1930年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光辉著作,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际,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反对教条主义。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想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的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的思想大大发扬,并且党的七大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行动的准则。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党内占了主导地位。
事实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革命要靠中国共产党人了解认识到中国的国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论断。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发展中的第一次伟大历史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建国初期的实际出发,对在革命胜利后如何开始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建设,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及各项相应的方针政策。井然有序地领导了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使新中国不失时机地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提前实现了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而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但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要以什么为中心?这是我党面临的新情况,也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课题,党召开了八大,制定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与当前的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下,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基于此,八大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八大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的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建设社会主义对我党来说,是新事物,由于我党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加上在思想上、理论上准备不足,特别是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新情况新变化后,如何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对我们党来说是一次新的考验。
毛泽东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力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然而,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新情况: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发生了匈牙利反革命事件以及国内少数右派分子利用党的整风之机,向党发起了猖狂进攻。这一切使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开始偏离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估计。随着“左”的思想的发展,进而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改变了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
思想上夸大主观意识和主观努力的作用,行动上力图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群众运动搞社会主义建设,工农业生产出现了脱离实际的假指标,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在发现“大跃进”的错误加以纠正时,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且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阶级斗争估计地更加严重,思想路线也发生了偏离。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不仅没有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而使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胜过雄辩,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就前进,违背客观规律、偏离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事业就受挫折,甚至失败。
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领导下,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教条,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从而恢复和丰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从而,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思想路线必然向前发展,甚至产生新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将助于我们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篇: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是我党正确的政治路线形成的理论基础。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先后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都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伟大实践的结晶。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寻找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尤其是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产生的。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党的主要负责人陈独秀不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使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反革命叛变得逞,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为了挽救革命,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高举武装斗争的大旗。从革命实践中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阐述了中国革命要走向胜利,就必须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及走这条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使革命由失败转向了发展和胜利。但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前苏联的革命经验“神圣化”、“绝对化”,照抄马、恩、列著作中的条条,照搬十月革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反对毛泽东开创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致使中国革命又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白区革命力量几乎损失百分之百,红军由原来的30余万人经过长征只剩下不到3万人,严酷的事实,使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不进行认真的思考:中国革命几遭失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吗?不!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才使中国革命大大向前发展,才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有了希望。而在前进的道路上遭到的严重挫折,是没有坚持实事求是,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具体化。教条式的指导中国革命,才把革命引向了歧途。那么,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这是全党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1930年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光辉著作,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际,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反对教条主义。
革命胜利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表明,按照毛泽东等人实事求是的思想去办,中国革命就前进,就发展;反之,革命事业就受挫折甚至失败。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党内占了主导地位,从而实践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就是中国革命要按中国革命的规律来办,也就是“实事求是”。什么叫实事求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给干部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毛泽东又形象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比作箭和靶的关系,“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3〕这才叫实事求是。通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的思想大大发扬,并且党的七大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行动的准则。
事实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既然中国革命要靠中国共产党人了解中国的国情来办,那么,中国的国情是什么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论断。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4〕而此时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官僚资本主义。根据这一“实事”,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5〕的新民主主义总路线。解决了革命的领导者、革命的参加者、革命的对象三个基本问题。这条路线是党在武装夺取政权斗争中的基本路线,在这条路线指引下,党又制定了具体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现。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发展中的第一次伟大历史实践。
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建国初期的实际出发,对在革命胜利后如何开始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建设,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及各项相应的方针政策。井然有序地领导了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使新中国不失时机地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提前实现了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但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要以什么为中心?这是我党面临的新情况,也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课题,党召开了八大,制定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当前的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下,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基于此,八大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党的工作重点不再是搞阶级斗争,而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可以说,八大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的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建设社会主义对我党来说,是新事物,由于我党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加上在思想上、理论上准备不足,特别是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新情况新变化后,如何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对我们党来说是一次新的考验。毛泽东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曾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力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然而,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新情况: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发生了匈牙利反革命事件以及国内少数右派分子利用党的整风之机,向党发起了猖狂进攻。这一切使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开始偏离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估计,认为阶级斗争不是日益衰落,而是更加激烈。随着“左”的思想的发展,进而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改变了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思想上夸大主观意识和主观努力的作用,行动上力图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群众运动搞社会主义建设,工农业生产出现了脱离实际的假指标,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阶级斗争估计地更加严重,不仅把放下的阶级斗争又重新提了出来,而且还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并且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思想路线偏离,行动上必然越轨,1966年,中国大地终于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不仅没有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而使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正如邓小平所说:“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6〕
事实胜过雄辩,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就前进,违背客观规律、偏离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事业就受挫折,甚至失败。
3、在拨乱反正、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领导下,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教条,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从而恢复和丰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清理了一大批文革中遗留的冤、假、错案,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口号,实现了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拨乱反正,真正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从而,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向前发展了,国情变化了,思想路线也必然向前发展,甚至产生新的思想。那么,当今时代和国情变化的实事,即客观事物怎样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时代的“实事”。首先,当前的时代已由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新时代。在此之下,改革、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谁看准了时代的契机,抓住了经济发展,谁就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赶上时代的步伐。现在,各国都在谋求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特别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近几年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发展速度比我国快。国际环境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同时,西方国家经济出现的波折,为我们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建设提供了机遇。时代变化发展的“实事”告诉我们:机不可失!抓住了机遇就发展,放弃了机遇就落后,发展才是硬道理。
再看我国国情的“实事”。我国的国情早已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但是,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什么发展阶段上这一最大国情,一直没有搞清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了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答案:即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事实告诉我们:第一,我国已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我国还是一个不发达、不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上还比较落后,政治上还存在许多弊端,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国情。
面对国际、国内的“实事”,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运用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符合时代潮流和国情的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铺设了一条宏伟蓝图。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当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党的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它正确回答了党在现阶段的任务、动力、途径和目标。党的十四大,又通过实事求是的历史总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四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第二次伟大实践。
4、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更是在实践中发展的,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实事求是,必将适应时代的要求,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
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列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俄国革命的实践,提出社会主义革命能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突破,得出了“一国革命胜利论”的学说,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国革命同时胜利”的理论。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发展了列宁领导的“先城市、后农村”的十月革命道路,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对社会主义事业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如果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通过实事求是的第一次伟大历史实践,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第二次伟大历史实践,又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四篇:联系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谈谈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谈谈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经过了艰苦的斗争革命,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想法化为烟云。
中华民国成立、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开始、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西安事变、凇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系列的中国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中国革命,结合实际提出必须进行武装斗争,并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出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与国民党的对抗中,共产党依靠农民和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这都是结合共产党自身的实际所走的道路。
中国经济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新民主主义经济三大纲领和七项政策、恢复时期经济建设采取的重大步骤、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抗美援朝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计划经济、“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经济建设、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基建肓目地冒进、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出、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调整、两个阶段和两次治理整顿、对外开放。在这些措施的结果中,得出的经验必须实事求是的发展经济。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自邓小平同志发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
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关系我们党的生死存亡的思想路线。我们党80年的历史证明:能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成败。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经常讲、反复讲,始终不渝地坚持,从而才能不断取得改革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概括革命实践经验时说过,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这也就是说一切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谈到什么叫理论联系实际时他还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进一步地从中国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这里,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理论性创造”,不只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应有含义,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它的精义和真谛所在。毛泽东当年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他所开辟的中国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他所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实现一系列“理论性创造”的结果。
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
道路方向,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补充。他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阐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随着客观过程的推移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因此,坚持实事求是,也必然是研究新矛盾、概括新经验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拓前进的过程。江泽民同志说:面向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快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他还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经济体制创新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把这两种变革都搞好,我国经济就会更好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论是体制变革还是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都是与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紧密相联的。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关注实践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就不能没有创新精神。三个代表思想是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大创举,解决了党的建设问题。综上所述,他们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形成的,因为他们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所以说他们都坚持了
实事求是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集中体现。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从内涵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把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进取性。与时俱进昭示和要求人们要有一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紧迫感,一种深切的历史忧患意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种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壮志和能力。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时代性。与时俱进昭示和要求党的理论和人们的认识要跟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仅要与时代同步,正确反映时代的主题和本质,更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认清并把握时代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进而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前列,否则就要落伍,甚至被淘汰。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开放性。与时俱进昭示和要求人们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眼光,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既要着眼国内,也要着眼世界;既要着眼现实,也要着眼未来。只有把这些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对大局了然于胸,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思想路线自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它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5
不断发展。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创新性。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是发现和掌握真理。与时俱进的真谛是昭示和要求人们不断发现和掌握新的真理,从而避免真理可能因跟不上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为谬误,避免认识可能因跟不上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偏差,使我们始终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进行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
把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使党的思想路线呈现鲜明的时代性。它昭示全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第五篇:联系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谈谈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谈谈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经过了艰苦的斗争革命,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想法化为烟云。
中华民国成立、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开始、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西安事变、凇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系列的中国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
甘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中国革命,结合实际提出必须进行武装斗争,并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出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与国民党的对抗中,共产党依靠农民和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这都是结合共产党自身的实际所走的道路。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自邓小平同志发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号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关系我们党的生死存亡的思想路线。我们党80年的历史证明:能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成败。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经常讲、反复讲,始终不渝地坚持,从而才能不断取得改革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概括革命实践经验时说过,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这也就是说一切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谈到什么叫理论联系实际时他还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进一步地从中国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这里,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理论性创造”,不只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应有含义,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它的精义和真谛所在。毛泽东当年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他所开辟的中国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他所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实现一系列“理论性创造”的结果。
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方向,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补充。他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阐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随着客观过程的推移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因此,坚持实事求是,也必然是研究新矛盾、概
括新经验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拓前进的过程。江泽民同志说:面向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快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他还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经济体制创新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把这两种变革都搞好,我国经济就会更好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论是体制变革还是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都是与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紧密相联的。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关注实践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就不能没有创新精神。三个代表思想是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大创举,解决了党的建设问题。综上所述,他们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形成的,因为他们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所以说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集中体现。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从内涵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把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进取性。与时俱进昭示和要求人们要有一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紧迫感,一种深切的历史忧患意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种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实现
民族复兴的雄心壮志和能力。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时代性。与时俱进昭示和要求党的理论和人们的认识要跟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仅要与时代同步,正确反映时代的主题和本质,更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认清并把握时代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进而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前列,否则就要落伍,甚至被淘汰。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开放性。与时俱进昭示和要求人们要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眼光,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既要着眼国内,也要着眼世界;既要着眼现实,也要着眼未来。只有把这些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对大局了然于胸,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思想路线自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它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线的创新性。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是发现和掌握真理。与时俱进的真谛是昭示和要求人们不断发现和掌握新的真理,从而避免真理可能因跟不上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为谬误,避免认识可能因跟不上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偏差,使我们始终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进行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
把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使党的思想路线呈现鲜明 的时代性。它昭示全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