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读《格列佛游记》第一卷有感
题目:利立浦特游记
作者:(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好词:听天由命 前所未有 酣甜香沉 饥肠辘辘 有悖礼仪 和颜悦色 微不足道 急不可耐 宽宏大量 心悦诚服 足智多谋 惊慌失措 问心无愧 完美无缺 无济于事 背信弃义 营私舞弊 臭名昭著 忘恩负义 窃窃私语 无足轻重 天真无邪 司空见惯 不共戴天 黯然失色 推心置腹
佳句及赏析:
【佳句】:他看上去中年,比跟随他的另外三人都要高。三人中一个是侍从,身材好像只比我的中指略长些,正替那人牵着拖在其身后的衣服;另外两人分站在他左右扶持着他。【赏析】:通过比较,具体写出小人的身高,说明如此渺小的人也存在严格的等级差别,进一步揭露了宫廷生活的种种丑恶,为后文格列佛所看到的党派纷争、国王野心勃勃、政客无事生非、官吏投机钻营埋下伏笔。
【佳句】: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如果由于无知而犯错,至少也不会像那些存心腐败的人那样给社会利益造成致命的后果,这些人本事不小,能够加倍地营私舞弊,同时还能掩饰自己的腐败行径。
【赏析】:这句话是原先利立浦特人对社会利益的认知,反映出他们重视社会利益,并痛恨给社会利益造成极大影响的人。可是,这种高层次的认知水平也只存在那个原先的理想社会中,这种认识已与现在利立浦特的黑暗腐败的政治制度形成对立,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统治机构的腐败和社会现实的丑陋的无情讽刺,展现了他对文明社会、自由社会的向往。
主要情节概括:
公元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乘坐“羚羊号”开始了他的海上历险。一天,正当他们行驶在太平洋上时,一阵强风暴来袭,导致轮船触礁,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岛上,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这里的风俗很奇特,国王用绳上跳舞的方法选拔官吏,谁跳得高便可做大官。这里还有两个不同的党派,高跟党和低跟党,两个政党仇恨很深。利立浦特还有一个邻国不来夫斯库,两个国家因为大端派和小端派的纷争也日日不得安宁。在格列佛帮助下,不来夫斯库的50只战舰被拖了回来,国王命令格列佛继续把剩下的战舰拖回来,让不来夫斯库沦为利立浦特的一个小行省。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库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财政大臣和海军大将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出不来夫斯库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心得体会:
利立浦特小人国的故事我们可是耳熟能详了,作者把它写得生动有趣,饶有兴味,读来还真有一点童话色彩在里面。不过那只是儿时我们对童话故事的浅显的理解,现在再翻开这一页页精美的篇章,我们也许能发现,这部作品字里行间还透露着一种痛恨、一种讽刺,具有一种反映现实的魅力。
利立浦特是一个属于小人们的岛屿。这里的人虽然很小,但是等级森严,国王就比手下的大臣高一个手指甲,就显得派头十足,无人能比。利立浦特人还尤其想得到国王的宠幸,想到朝廷去做官。于是,国王通过一种“绳上跳舞”的游戏来选拔官员。谁跳的最高而又不跌下来,谁就接任新的官位,获得朝廷恩宠。财政大臣佛利姆奈浦就因为跳得高,后来在任何事的处理上,国王都听任于他的这位宠臣。官做成,接下来就是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为什么事呢?就为他们穿的鞋子的跟高低不一样。两个党派纷争不断,仇恨很深。不仅如此,邻国不来夫斯库也和利立浦特之间战乱不断,这又是为什么?原来是两国在人们吃鸡蛋时应该先打破大的一端还是小的一端的问题上意见相左。如今利立浦特有了“巨人山”格列佛,应该说胜利还是有把握的。可是格列佛从不来夫斯库拖了50只战舰后,就不打算继续拖剩下的战舰了,这令国王很是气愤。后来,财政大臣和海军大将给格列佛准备了一份“义正辞严”的弹劾状,要将他处死。格列佛的一位老朋友因为曾经被格列佛救过一命,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于是格列佛逃到不来夫斯库,在那里找到了一只小船,最后平安的回到了祖国。
在这些故事中,不管是“高跟党”还是“低跟党”,“大端派”还是“小端派”,甚至于像财政大臣这样具体的人,都可以从当时的英国上层社会找到他们的影子。“绳上跳舞”游戏更是这些故事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片段。它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奸佞献媚、阿谀奉承以及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庸无能,再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无能。“高跟党”和“低跟党”影射了当时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而“小端派”和“大端派”的争论则反映了宗教战争。这里面其实揭露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当时的政治制度的辛辣讽刺。另外,小说也塑造了不少具体的人物,像财政大臣佛利姆奈浦,海军大将斯开瑞什·博尔戈兰姆,他们反映出的是英国上层社会官员的阴险和狡黠。如果一个社会在这样的黑暗统治之下,还有什么发展可言,人民还有自由和幸福的生活么?
回顾当今的社会,“贪官”“腐败”这些词真是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仔细想想,这都是因为人性的堕落而造成的。社会本来是美好的,平等的,可是为什么人们都去追求那些名利,那些丑陋腐败的事物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灵的纯净,应该用我们那双澄澈明亮的眼睛去发现世界上的真善美,而不是一味地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一旦心灵被缀上了一层“黑色的珠子”,那么他眼中的一切都是黑暗的,社会也会因为这些黑色幽灵的存在而堕落,甚至在不经意间悄然毁灭……
读《格列佛游记》第二卷有感
题目: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好词:一帆风顺 一览无余 精疲力竭 微不足道 急不可耐 忘恩负义 窃窃私语 贪得无厌 滔滔不绝 直言不讳 相提并论 趋炎附势 卑躬屈膝 言听计从 倾家荡产 背信弃义 无动于衷 惊心动魄 自惭形秽 牵强附会
佳句及赏析:
【佳句】:我那高贵的祖国文武都堪称霸主,它可使法国遭殃,它是欧洲的仲裁人,是美德、虔诚、荣誉和真理的中心,是全世界仰慕和感到骄傲的地方;这样一个高贵的国家,想不到他竟如此不放在眼里。
【赏析】:连用三个“是”字,层层递进,情感进一步加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最后一句更是突出体现了作者对于别人对他的祖国的侮辱,感到十分气愤,侧面展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启发我们现代人要有爱国主义精神。
【佳句】:我对我国过去一百年中的重大事件所作的一番历史的叙述令他大为震惊。他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恶的恶果。
【赏析】:运用反讽的手法,作者借大人国国王之口,狠狠地批判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残暴和不断对外扩张的野心,讽刺了社会的黑暗,与现在文明和谐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启发我们要珍惜现在这个文明的社会,并要努力创建出更好的社会。
主要情节概括:
1702年,格列佛乘坐“冒险号”前往北美。第二年,当船员们在布罗卜丁奈格取淡水时,格列佛被一个身材巨大的农民抓获。当地人见了格列佛都十分好奇,农民就把格列佛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心得体会: 在上一卷利立浦特游记中,我们的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些党派纷争、宗教战争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画面,不过,当我们走进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游记,我们的视野一下就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在这个国度,我们跟随作者认识了一些心地善良的人民,一位较为开明的君主,以及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
布罗卜丁奈格是一个连接着北美洲的半岛,在这上面,生活着一些十分巨大的人。格列佛初次来到这个半岛上,就被一个农民抓获。在农民的家里,格列佛认识了农民的女儿——一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接着,格列佛被带到全国各地表演小把戏,他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评价。国王知道此事后,就把格列佛召进皇宫,在皇宫里,格列佛给国王讲了他的祖国的“伟大功绩”,可是大人国国王却不以为然,他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他最后还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从古到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虫中最有毒害的一类。”
到这里,作者的反抗情绪越来越强烈,他大说反话,故意把自己立为靶子,然后借大人国国王的口加以无情的总攻击。这种反讽越来越尖刻,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斯威夫特已经是义愤填膺了。尤其在格列佛给国王敬献火药枪炮的制造方法时,这种强烈的感情冲向了极点,他是多么厌恶这种腐败黑暗的社会,又是多么渴望和平理想的生活啊!
其实,作者在抒发强烈感情的同时,也不忘了塑造丰富多彩的人物。农民的女儿,也就是格列佛的小保姆,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照着他,教他学习大人国的语言、文字,为他缝补衣衫、鞋袜。这个小女孩的形象也折射出大人国国民的素质修养:他们善良、朴实、能干,道德修养高,追求的都是最纯朴的事物。大人国国王也是位鲜明具体的人物,他博学多识,性情善良,他用理智、公理、仁慈来治理国家,他厌恶格列佛所说的卑劣的政客、流血的战争。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在这样开明的统治之下,人民一定生活的很幸福,社会一定也很和谐,大人国就是这样的国家。
总而言之,尽管时代已变迁,但是书中很多关于社会安定、生活幸福、人民自由的深刻哲理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我们怎样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怎样让生活变得更精彩?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现代人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不过,在这里,我想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保持一颗澄澈明亮的心,把那些属于真善美的东西照进心田;勇于追求正义和尊严,同那些污秽丑恶的行为作斗争,用自己的淳朴和勇敢去追寻那个美好的世界!
读《格列佛游记》第三卷有感
题目:勒皮他 巴尔尼巴比 拉格奈格 格勒大锥 日本游记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好词:冥思苦想 莫名其妙 无动于衷 以讹传讹 牵强附会 衣衫褴褛 仁至义尽 赏心悦目 标新立异 变本加厉 郁郁寡欢 专心致志 摇摇欲坠 无影无踪 不偏不倚 尽善尽美 滔滔不绝
佳句及赏析:
【佳句】:这间屋里的设计家是科学院里年资最高的学者,他的脸和胡子呈淡黄色,手上和衣服上涂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拥抱了我一下。自从他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一直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他的方法是把粪便分列成几个部分,去除胆汁里来的颜色,让臭气蒸发,撇去浮在表面的像唾液一样的东西。
【赏析】:这段文字是叙述格列佛到科学院参观的见闻,作者通过讽刺科学家带有荒唐成分的行为,说明了搞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有科学根据的实验,而不应打着科学的幌子搞迷信活动和欺诈活动的道理。【佳句】:我要求看一看罗马元老院在一间大厅里开会的情形,同时作为对照,也想看一看另一间大厅里稍后一点的某个朝代议会开会是个什么样子。结果前者看起来像是英雄和半神半人在聚会,后者却像是一伙小贩、扒手、拦路强盗和恶霸。
【赏析】:这里运用了象征影射的手法和对比的手法,“朝代议会”影射当时的英国议会,在这里作者把英国议会开会和罗马元老院开会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古人的勇敢公正以及英国议会的丑恶腐朽,无情地讽刺了英国统治机构的腐朽堕落和英国议会政治的动荡不安,进一步反映出作者对自由、公正这样一种理想社会的追求。主要情节概括:
1707年,格列佛乘坐“好望号”,在马来亚一带遭海盗袭击,到了飞岛国——勒皮他。岛上的人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在巴尔尼巴比的拉格多科学院里,设计家们正在从事研究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后来,格列佛又到了巫人岛——格勒大锥,这里的长官精通魔幻术,能把死去的人招来,格列佛见到许多历史名士,了解了古人自由、勇敢、公正的美好品德。接着,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奈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德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心得体会:
科教事业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项发展事业。科学,它神秘又神奇,能给人民带来生活上的便利,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然而,这样的生活在太平洋上几个被“飞岛”统治的小岛上,却是可望而不可即。那里虽然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星罗棋布的科学院,但是这一切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劳动的,他们诠释着科学的堕落和社会的退化。
在本卷中,巴尔尼巴比这个国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首先说说它的首都——拉格多。这个城市有一所大科学院,与其说是大科学院,其实也只不过是一条街道两旁一连串的几所房子组合成的。每一个房间里都有一个或几个科学家在埋头专心地搞他们的“研究”。有的想方设法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有的标新立异,正在捣鼓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还有的不厌其烦地写关于把冰煅烧成火药的论文……各种各样离奇的科学研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时,我有点好奇,但更多的是觉得这些科学研究荒诞不经。我们追求的可是科学真理,绝对不是这些荒谬绝伦的道理!
接下来,作者又去了巫人岛。这里有位懂魔幻术的长官,他能呼唤死去的灵魂。作者有幸和古代的学者一起切磋,在古人那里,他领略到了古人的勇敢、公正和过去那平等自由的社会,不由地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细微的想法。后来,在拉格奈格,作者又见到了长生不老人,他们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幸福快乐。相反,他们是作者生平见到的最受屈辱的人。其实,我想:长生不老是违背科学常理的,这样的伪科学是不应该诞生在世界上的。我们应该追求的,不是这些虚无缥缈的事物,而应该是真理,自然界的科学规律!在本卷,我跟随着作者,不仅看过了许多国家的风情民俗,更感受到了许多深刻的哲理。我想,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攀登科学的高峰,为人类更好地生活而发明创造出更先进的科学设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科学的使命,而不是像飞岛国等,一味地空想,不切实际,与生产生活脱轨,而导致了许多不堪设想的后果。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张开科学的翅膀,飞向属于我们的真理的天堂!
读《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有感
题目:慧骃国游记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好词:固执己见 尽善尽美 狼吞虎咽 急不可耐 随心所欲 惊慌失措 宽宏大量 子虚乌有 不胜枚举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喋喋不休 心领神会 贪得无厌 通宵达旦 一塌糊涂 慷慨激昂 趋炎附势 出人头地 游手好闲 迫不及待 利欲熏心 兴味盎然 恋恋不舍 花言巧语 冷嘲热讽 装腔作势 夸夸其谈 盛气凌人 言简意赅 无与伦比 彬彬有礼 荒诞不经 湮没无闻 一心一意 佳句及赏析:
【佳句】:我倒是从它这个榜样身上学会了彻底憎恨一切的虚假和伪装;真,在我看来是多么的可爱,我决心为了真而牺牲一切。【赏析】:这里用了两个“一切’,形成对照,突出主题。前者表现出作者对人性之虚伪以及人类社会所有的虚假和伪装的无限痛恨和憎恶,无情地批判这个时代已经堕落不堪的人类社会。后者则反映出作者对这种真、善、美世界的无限追求,表达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佳句】:它把我领回家,吩咐一匹做仆人的母马打开一间房间,里面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存放着大量陶盆和木盆装着的牛奶。母马给了我满满一大碗,我十分痛快地喝了下去,顿时就觉得精神大振。
【赏析】:“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体现了慧骃们具有维护秩序、爱护环境的伦理意识,“满满”则体现了它们的善良本性。在这个国度,马是国家的统治者,也是美德的守护者,这一段作者对它们招待自己的整个过程做了细致的描写,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它们美好的品质和崇尚的道德,抒发作者对慧马的赞美和热爱以及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主要情节概括:
1711年,格列佛任“冒险家号”船长,航行到北美,水手劫船,格列佛被弃置在慧骃国。在这里,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野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受到了他的马主人的招待,可是他的言谈举止却让马主人和其他马居民感觉格列佛是一只不寻常的、有理性的“野胡”。在这儿,格列佛每天都和马主人待在一块儿,讲述英国以及欧洲的事件。这些关于战争、法律、贵族等丑陋不堪的事件让马主人觉得十分卑鄙可耻,它十分痛恨格列佛讲的这些流血的战争、卑微的政客、党派的纷争,而格列佛也希望永远留在慧骃国,学习马们崇高的品德。可是,慧骃国的代表们却坚决不同意让一只“野胡”和慧骃平起平坐,它们是很痛恨这种动物的。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在马主人的仆人的帮助下做了一只小船,在恋恋不舍下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心得体会:
在本卷中,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相当理想的国度——慧骃国。在这里,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野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慧骃国的马充满智慧、富有理性、可爱善良,它们的身上凝聚着真诚、善良和美好。与这些慧骃相比,人类的象征——野胡则显得丑陋不堪、卑鄙龌龊,令我们人类对自己的品质产生了怀疑和否定。这卷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人类的形象深深地映在这面镜子之中,站在镜子前面,我们只有反省和反省。
作者在这卷中的感情也显而易见,他对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堕落以及人类这种卑鄙可耻的习性感到憎恶无比。他在这一卷里没有对这个国家进行长篇大论的描写,而是通过自己和他的马主人的对话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他的马主人对他口中所说的这些流血的战争、卑微的政客、党派的纷争也感到十分的痛恨,它因此觉得人类社会的这些“野胡”只是利用他们的这一点点理性来使他们自己更加堕落。慧骃国的语言没有关于这邪恶丑陋的东西,仅有的一点关于这方面的语言也只是和它们国家那丑陋的“野胡”有关。我想,其实很多人本质上也是和“野胡”差不多的,他们贪婪、淫欲、趋炎附势,所有这些肮脏的词语都能和它们沾上边。有时,他们甚至连一只“野胡”都不如呢!
人啊,什么时候你开始朝着美好的相反方向驶去了呢?你的心中到底藏着什么污浊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反问自己,这些年,我们都在做什么呢?那些真诚善良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会远离我们?那些虚假险恶丑陋的东西问什么会靠近我们?
其实,都是自己的贪欲和奢望呵!作者在本卷中不是在反人类,他只是想呼吁人类朝着理性之光飞翔,不要被肮脏丑恶的东西玷污罢了。我们读完这整本书,应该去努力寻找我们身上或者我们周围那些腐败丑恶的事物,呼吁更多的人去追寻真善美,不要再让几百年前作者生活的那个社会的肮脏东西重现于现在这个文明的社会之中。
最后,我只想说:真善美其实每个人都能找得到,它们其实就住在自己的心田里。当有一天我们与真诚邂逅时,我们就会发现,整个世界就住在自己的心里,一样美丽,一样可爱……
第二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与生共读《格列佛游记》
三年级教研组
吴丹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它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大大小小惊险而又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身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在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无法想象:曾经来往繁密,友好的两个国家,不来夫斯古帝国和利里浦特国,受贪婪野心的驱动,导致兵戈相向,发动战争,主人公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受到厚赏。而之后主人公因心存正义而直接拒绝他国国君的无理要求,却让国君无法接受,从此在国君心中种下憎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员暗中中伤主人公,他在国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变为魔鬼,以至与个别朝廷官员想把主人公置之死。
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格列佛在慧骃国的经历。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富有理性,公正而又诚实的马,供马驱使的耶胡却是一群丑陋龌龊、贪婪淫荡、残酷好斗的畜类。耶胡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还为了争夺石头,大打出手,甚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从耶胡的种种特性来看,当时的社会罪恶者诸如贪财好斗、酗酒荒淫。作者所创造的耶胡无非是对当时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恶劣风尚的集中讽刺。
作者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他大谈人的天性,不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就是奢侈浪费、贪得无厌。
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这个问题得与学生们探讨探讨。
2016.6.8
鱼儿,在水中串上串下,吐着顽皮的泡泡;鸟儿从荷叶上空飞过,想亲吻荷花姑娘的芳泽。四周的花儿,紫的,黄的,白的,红的,竞相开放。大红花儿,张着大嘴,放声歌唱;灯笼花儿,随风摇坠,四处飘香;剑兰花儿,形态独特,毫不逊色。它们与荷塘之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此时,我的心情兴奋到极点,好久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美的景色了。若果我有一双会画画的手,我定把这如痴如醉的荷塘活色生香的描绘一番;若果我有一部高像素的相机,我定不放过每个花开的镜头;若果我是一个诗人,我定把这荷塘每片光鲜艳丽的色泽融入人生的诗篇。我更期待,期待盛夏的荷塘色,期待那更加妖娆多姿,色泽鲜艳的荷花,期待初夏生机勃勃、挥汗如雨的激情生活!
第三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近几天,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几次远游中,因为意外事故,来到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和慧骃国。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最后返回家乡,写成了这本游记。
虽然在书中那些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虚拟的,但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把难以捉摸的离奇之事,通过时空隧道展开丰富的思象,把一个离奇事件描写得淋漓尽致,通过故事的伏笔和事件的离奇悬念,把读者引人一个神秘离奇、生动滑稽,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里,给读者一种讽刺而幽默的精神体验。
其中最让人揪心的是,主人公在慧马国的旅程经历,展示给读者的是那里的“居民”是一种十分像马,又充满智慧的生物。在那里人人受到平等,处处都有善良,在那里人人的品格都是高尚的,在那里没有战争,他们的语言交流及词汇中没有“邪恶”的存在。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邻里之间和谐有爱,团结合作,共生共荣,过着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看看我们人类的世界,哪儿还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情景啊!反观当今社会处处都是勾心斗角的场景:不法商家们不停地在滥竽充数,地沟油、苏丹红、注水肉、激素鸡…都是她们的“亲生子女”;返毒者们又将一个又一个的少年引上了不归路,使他们失去的自已的人生,甚至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贪官污吏们又私吞了老百姓多少的血汗钱!使他们果不食腹,却又不知道自己的早已落入了贪官的口袋里!然而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可能在地球的某一处,又有许多邪念在蠢蠢欲动。就以怀疑有“化武”,发动一场一场惨无人通的战争,让千千万万无辜平民成为牺牲品,当权者以一句“非集”就让无数家庭家破人亡……
慧骃国的居民们喜欢养一种名叫“耶胡”的动物,他们是所有罪恶品质的化身。可这样一比,人类可能还不如耶胡身上一根毫毛。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不尽会让读者深深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行为离高尚的慧骃国的居民有多远?离肮脏的耶胡有多近? 我想每一个读过《格列佛游记》的人,都要向布罗卜丁奈格的国王和慧骃国的人们学习那高尚的品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品读《朝花夕拾》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第四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江奈生·斯威福特,是英国十八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家、作家和政论家。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名医生,名叫格列佛,他曾去过许多与世隔绝的地方。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岛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度过三年奇妙的生活并经过多次冒险,回到英国的经历。
这本书读来让人爱不释手。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绝。可是,这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是一把多刃的
利剑,首当其冲被评点和挖苦的,即是当日之英国。那时,英国政府专制黑暗,目中无人。人们都奢侈浪费或贪婪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过着悲惨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愿的被金钱所奴役驱使,不由要对人的本性生疑。
小说第二卷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的向大人国国君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挣面子”的事。不过,用大人国的眼光看,英国是利立浦特般的蕞尔小国,它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产生的恶果。斯威福特的讽刺还横扫了英国社会其他许多重要方面。如:第三卷里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描写是直接针对英国皇室学会的,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种种忧虑;有关勒皮他飞
岛一段则影射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总之,在十八世纪早期,秩序更替、工商繁荣、物欲张扬、政界腐败、党争激烈及对外扩张等构成了英国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福特则敏锐抓住了时代的特点和弊病,痛下针砭。这部小说不但抨击社会现状,还有意识地模仿了某些语言和文体。格列佛在抄下“领土广被”一语后,还在括号里不动声色地解释道:“周界约十二英里”。他似乎并无评论,只是在忠实客观地为我们解释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随着这句解释,那“直抵地球四极”的无边领土就陡然缩为周长不过十余英里的弹丸之地,讽刺锋芒脱影而出。
当然,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主人公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结识了仁慈、诚实和友善的慧因的故事。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 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中,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牺牲自己的一切。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第五篇:《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这周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身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在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格列佛是不幸的。上帝似乎总是开他的玩笑,一次次出海航行,却又一次次以失事收场。大海的惊涛骇浪,大海的呼啸狂风,击打着他的意志,考验着他的毅力。面对着大海,手无寸铁的格列佛显得那么渺小,只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也许,面对学习这座大山,我们是渺小的;也许,面对知识这片海洋,我们肚里的墨汁只是冰山一角。但,面对大山,我们有攀爬的绳索;面对大海,我们有精湛的泳技。我们无须怨天尤人,更不用唉声叹气。只要我们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赋,让自信相伴,让勤奋跟随,站在胜利的巅峰上欢呼的人一定会是你!要知道,到达胜利彼岸的不一定是最漂亮的船,但却一定是最顽强的船!可,有谁又能说格列佛不是幸运的呢?有人说格列佛是上帝金手指触碰过了的人,一次次落难,却又一次次幸运地被人解救收留,又一次次在饱览了神奇的国度后安全回国。或许格列佛真的是上帝的宠儿,但这其中不可否认的一个因素是,格列佛是一个懂得把握住机会的人。
通过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