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指导观课报告
《坚持五分钟》观课报告
这次研修,我有幸听了郭建梅老师上的作文指导课《坚持五分钟》,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纵观这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的精心设计。目的性强,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教改的新观念,是一节能够给人启发的作文课。
这节课其实是郭建梅老师根据人教版六年级下“口语交际与习作一”的要求和自己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的一节习作指导课。要求原本是: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抓住重点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感情要真实。虽然是六年级学生,可是种种原因造成他们的写作水平也仅是初学者。因此郭老师改动一下题目,选择做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让学生感兴趣,让他们去体验,引导他们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进一步认识命题作文如何做到详略得当。
这是一节充满闪光点,能够给人启发的作文课,优点大体有如下几点:
一、让学生参与喜欢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和表达欲望。老师谈话导入游戏,课件出示玩法及游戏规则,之后老师示范动作,在让学生进入游戏。面对这样新颖的习作课,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游戏中、游戏后都有很多话要说。
二、指导学生说一说重点部分。
老师示范动作后,让学生描述,这个设计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后面写作做铺垫。刚刚进入游戏,老师随机采访,最后一分钟提醒学生观察课堂氛围。游戏后引导学生精彩回顾,学生描述,这个环节设计目的是为后面习作重点做铺垫。
三、让学生回顾或提供相关的词汇。
游戏后,学生谈得到的启示,说说有关“坚持” 的词语,而且出示词语超市的课件,以便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给予必要地写作技巧指导。
在第二课时中,老师出示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审题、指导习作开头、出示评价标准,让学生有的放矢去写作。为让学困生写作有章可循老师还出示写作提纲。
五、专项为主、其他为辅,大胆给分这样增长了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真的不难,真情实感一吐为快,让学生爱上写作。但是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郭老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一下。
2、提问面较集中,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第二篇: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如何写好读(观)后感
一、什么是读(观)后感?
顾名思义,先来读(观),再有感受和想法。读后(观)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观)后感”。
二、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2、“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⑴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感点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
三、写读后感主要步骤
⒈读通全文 ⒉捕捉感点
※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先把感点排列出来。※同一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产生感想的“点”。⒊选择感点 ⒋记下感受 5.写读后感
梦想的力量
加拿大有一个小男孩叫瑞恩·希里杰克。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非洲有成千上万的儿童没有水喝,他们渴急了就去喝残留在水洼里的脏水,甚至牲畜的尿!6岁的瑞恩难过极了。忽然,电视中传出来一句话—— “70块钱可以挖一口井”。这话让瑞恩激动不已:“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我明天就要带70块钱去。”
电视节目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向妈妈伸出手:“妈妈,给我70块钱。”面对瑞恩的请求,妈妈根本没当回事。晚饭时,瑞恩又向爸爸提起这件事。“这是个可笑的想法。瑞恩…… ”爸爸还想说下去,瑞恩哭着叫起来:“你们根本就不明白!那里的人没有干净的水喝,孩子们正在死去,他们需要这笔钱!”
妈妈说“瑞恩,记住,你只能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一些钱,每次2元。”从此,瑞恩每天都要向父母请求。瑞恩的爸爸妈妈认真地讨论后,告诉瑞恩:“如果你真想要,你可以自己赚,比如为家里打扫房间、清理垃圾。”
瑞恩的第一个任务是为地毯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他的储蓄罐里多了两块钱,全家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多小时的玻璃,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去了,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扫雪,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半年过去了,瑞恩越干越卖力了。瑞恩每天睡觉前都这样祈祷: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干净的水吧。
附近的人知道了瑞恩的梦想,纷纷加入到为“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活动中。随后,不断有电视台要求采访。一周后,在瑞恩家的邮筒里出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瑞恩的井”,里面有一张25元的支票,还有一张便条:“但愿我可以做得更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有成千上万的汇款来支持瑞恩的梦想。
四、读后感的基本框架
(一)标题
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感点)——读《梦想的力量》有感(题材)
(二)正文结构
⒈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点)⒉抓住感点介绍内容(介)⒊围绕感点议论想法(议)⒋围绕感点展开联想(联)⒌总结感受升华感点(结)
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名字叫《梦想的力量》,文中年仅6岁的小男孩瑞恩,有爱心,富有同情心的行为让我十分感动。(点)
《梦想的力量》中的男孩瑞恩,在听了老师说非洲的孩子生活困苦,成千上万的孩子因喝了不干净的水死去后,下决心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放弃玩耍的时间,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取打井的钱。经过不懈努力,瑞恩的愿望最终实现了。(介)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瑞恩,有一个很伟大的梦想,希望给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当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打井要2000元钱时,而瑞恩只是说:“那么我来挣吧!”这连大人都很难做到的事,他做到了!他以梦想的力量,以坚定执著的精神,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感动了许多善良而有爱心的人,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她成立了“瑞恩基金会”,已经在非洲挖了70多口井。小瑞恩心中想着的就是那些无辜的,因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的孩子们。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瑞恩的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议)
瑞恩的爱心使我想起了白芳礼老人。白芳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为了圆一个让贫困孩子能继续学业的梦想,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而他自己却将物质生活压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老人和瑞恩同样都拥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梦想,他们既使我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又使我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多么伟大。(联)
《梦想的力量 》给我一个启示:从小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关心他人,还要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结)
第三篇:写作指导课教案
单元整个教学之写作指导课简案
教学目标:
1.在单元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挖掘课文的中心,获得不同层次的立意。
2.以读促写,通过阅读来获得写作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写作。
教学步骤:
一、单元回顾。
回顾单元课文《猫》、《鸟》和《动物笑谈》,提炼三篇课文的共同中心“爱”,带领学生深入挖掘三篇课文在以“爱”为中心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立意。
二、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发现三篇课文用了不同的写作方法来突显各自的中心立意,引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突出主题。
三、以读促写。
指导学生写作时立意的确定要“不落俗套”,结合龙应台《如果》一文加以学习。
四、思维拓展。
1.利用教材中“书包”这一活动设计,打开学生写作的思维,拓宽学生在写作时确定中心主旨的思考角度; 2.结合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丢了_____”,通过具有启发性的图片,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活跃起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确立中心;
五、实战演练。
1.小练笔。通过 “《狼》这篇课文是如何围绕“黠”这一中心来展开叙事和描写”这一问题,让学生找出文中具有想象空间的词,用一两句话加以描写,使文章丰富化,细节化。
2.让学生以“爱”为中心构思一篇作文,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构思作文内容——对象是什么?从“爱”中读出什么?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第四篇:2015观课报告
2015年
从炎炎夏日延续到朗朗秋天的远程研修,犹如一杯散发着清香的美酒,浸润了我的心脾。六个优秀案例,各位教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广,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感受最深的是,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安于课堂,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比较有效的方法,让我收益颇丰。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如何让课堂上天马行空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呢?几位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
第一,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位老师都做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尤其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英国的制度创新》,运用了大量视频和图片,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教师又设计了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做到了观而不散。
第二,联系社会热点与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历史讲求“死去活来”,也就是在对书本基础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要把书本上“死”的东西“激活”,让它动起来。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结合,能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充满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在讲到中国崛起时,联系了当今常提的“中国梦”热点,并与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的启示进行联合教学,效果较好。《英国的制度创新》中使用了卡梅伦在英国议会的讲话视频,较好地展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便于理解教材知识。
第三,历史角色扮演,身临其境解读历史。
李大钊说过:“历史是死的,但解释是活得,与时俱进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自己变成历史中人,从而使死的历史变成活的,如此一来,历史活了,学生也活了,何愁学生不安于课堂。《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历史剧演绎的方式解读了“重农抑商”政策,深刻地体会了农民与商人在古代的处境。《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教师将三位改革家变身医生为苏联诊断开处方,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学习改革内容,同时,课堂的最后,由学生扮演列宁、马克思、斯大林和邓小平,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达到了升华与总结的目的。而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眼中,都散发着求知的光芒,他又怎会神游天外呢!
第四,充分利用竞争与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语有云:若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若想走得长,就一群人。要想走得又快又长,那么就需要既竞争又合作了。现今我们常常使用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小组间的竞争,更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次研修课中,多数老师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印象比较深的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教师采用了擂台大比武的方式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了守住擂主之位,小组成员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参与问题探究,这样,学生的精力安于课堂,而不作他想。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收获和评价,也是自己在观课中感受颇多之处。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老师的课堂仍然比较传统和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还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问题设计指向性不明确,学生探究兴趣不高,参与面较窄,课堂效果较差。平时教学中我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想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寻找解决方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只有让历史切实地变成学生的兴趣与乐趣,这样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正所谓“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第五篇:观课报告
《摇篮曲 》观课报告
作者:崔纪兰 更新时间:2015-08-19 18:47 浏览量:2391 观看了郭老师的唱歌综合课《摇篮曲》,受益匪浅。本节课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完成度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郭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本节课过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歌曲并能有有感情地演唱。2,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3,欣赏、感受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郭老师在本节课中目标设置明确、具体,符合《课标》理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能联系学生实际,并落实在教学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关注情感、能力、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郭老师的这节课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有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发声方面的讲解与练习,有富有感情的演唱和动作的模仿,又有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摇篮曲的理解欣赏与分析„„,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学习和文化学习。陶冶了学生性情,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与参与的激情,对于改进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巩固课堂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新颖得当。在这节课的设计上,郭老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获得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郭教师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注重了细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语言的引导,这些细节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得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感受、表现与创造兴趣,发展能力,本课中郭老师在“听、赏、唱”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和特点,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准确掌握了歌曲的速度力度及节奏,表现了歌曲的情绪。以多种表现手法,多种形式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课中注重了师生互动,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教学生动,气氛活跃,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启发性、激励性,指导及时、灵活、有效,立足学生发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有特色。
四、学生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节音乐课虽然简单易学,也不是学生喜欢的时尚歌曲,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多次重复演唱,不厌其烦。学生能感受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有初步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能大胆想象、思维活跃,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音乐技能。获得美感体验,合作意识,乐于表现,有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个性突出。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这节课中郭老师体现出了良好的音乐素质及综合修养,教学理念先进,教法出新,示范娴熟,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有亲和力,富有激情。语言规范、准确、有感染力,基本功扎实,教学应变能力强。
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说教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较少。另一方面教师的语气有些强劲有力,语速稍快了些,与歌曲内容不是很温和。
总之,郭老师的这节音乐课还是成功有效的一节好课,值得大家学习。
《青春舞曲》观课报告
作者:王海鸥 单位: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27 16:45 浏览量:102 在这次网络研修中看到了许多优秀的课例,感觉受益匪浅。每一位授课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我不同的享受,每一节课都体现了老师们独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独特的教学思路。今天我主要整理了一下《青春舞曲》这节课我的观课体会。
一:舞蹈导入----【精彩设计 简单明了】
李红雁老师用一段美丽的新疆舞蹈引入同学们对新疆歌舞的学习兴趣,一开课就引领孩子们进入音乐的殿堂,情境创设非常好!结合自己在听课中见到的,老师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拿手绝活来设计开场的这个环节,有的老师会用新疆的乐器、有的老师也会用歌舞,带领孩子们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音乐。
二、学习新歌----【层层深入 学有所获】
Ppt的灵活运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李老师应用了辅助多媒体教学教具,如多媒体视频,节奏型分析、新疆歌曲赏听、教师的范唱、模唱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喜欢这首歌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抓住了“听”为基础的音乐体验方式,在多听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听---唱---练环节中老师一点点的渗透音乐基本功的学习,学生学习一步步深入。
三、歌曲巩固----【创造性加入二声部处理】
本首歌曲的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容易掌握,李老师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加入了二声部伴唱处理,我个人觉得非常巧妙,值得借鉴和学习。
四、歌曲拓展----【打手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许多艺术形式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发扬光大。李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孩子学习打手鼓,亲身体验新疆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特点,同时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整个音乐课堂成了学生自由学习、成长的舞台,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体验。
总体评价:
课堂设计合理,能够出色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示范教学非常到位,基本功扎实,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恰到好处,李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精练。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学习活动轻松、愉快,是一节很不错的音乐课。
教学建议:
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提升整节课的主题,在感受美妙歌舞的同时更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走进非洲---《咿呀呀噢来噢》观课报告
作者:边莎莎 单位: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浏览量:48
今天研修观课了张峰梅老师的走进非洲这节课让我又收获了不少。《咿呀呀噢来噢》是一首欢快的扎伊尔(刚果金民主共和国)民歌,四二拍,节奏富于动感,多切分节奏,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在张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了非洲的音乐风格,了解了非洲相关音乐文化,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非洲音乐作品的兴趣。
在教学中张老师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歌曲学唱中,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演唱歌曲的同时又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用趣味的、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跟随老师的引领,从而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体现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实现。
我觉得这节课还可以加入非洲鼓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敲击节奏型,感受非洲鼓的鼓点节奏。一是可以通过学生的双手激发他们的对非洲鼓的直接感受,二是可以进一步体现了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体验了那活泼且富有动感 的音乐特点。让学生都沉浸在神奇而又美妙的非洲音乐中。
总之,在课堂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本堂课的设计更加精彩,更加美妙绝伦,同时带给我们一场视听盛宴,以前在音乐课上难以实现的愿望,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因此我们要感谢网络研修,感谢为我们带来收获的专家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那么我们的每堂课都精彩绝伦!
《雪绒花》观课报告
冠县斜店乡中学
孙丽敏
认真看完苏老师这节《雪绒花》唱歌综合课,个人感觉非常的完美,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苏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是让我值得佩服的地方,另外在整节课的表现上充满自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轻松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下面对整节课说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演唱歌曲,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爱国之情。重点突出,师生一起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苏老师熟练、合理地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聆听,直观感受歌曲的情绪。二:以视频《Do Re Mi》导入主题,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影《音乐之声》的剧情,老师用口琴演奏旋律,从而开始本节课的内容《雪绒花》歌曲的学习。
三、聆听歌曲回答问题,课件展示《雪绒花》,通过问题,师生讨论解决乐曲中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回答。在之后学唱过程中,分乐段进行了分析,引导学生用柯尔文手势来学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配合,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次聆听,再加上前面的分段分析与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学唱,能够做到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很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为了更好地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合唱的练习,分声部的练习后,让歌曲听起来更加的动听和优美。
五、拓展环节,苏老师标准的英文演唱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魅力”,之后让学生尝试用英文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不一样的感觉,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谈一下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并做好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的普通话非常标准,语态和蔼可亲,流畅自然,也让我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一起学习了《雪绒花》。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感受,总之,非常感谢苏老师带给我的这节完美的《雪绒花》,让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吸取老师好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踏实做好音乐教学的每一步,让学生感受真正的音乐“魅力”,争取做学生心目中最“好”的音乐老师!《青春舞曲》
作者:张朝云 单位:莘县莘城中心初级中学 更新时间:2015-08-26 17:50 浏览量:18
我观看了赵老师的《青春舞曲》新授唱歌课受益匪浅,感谢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能够进行高层次的教育学习,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促进,希望自己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音乐课上也向赵老师学习,争取达到一个制高点。
一;美在其中
我认为一节好课从始到终都应给人美的享受。所以导入、小结还有轻松而不失严谨的衔接语便在这节课中自然流畅。赵老师用新疆语言“呀克西”问候学生,然后让学生听歌曲说一说是什麽民族的歌曲。观看新疆的风景、美食、乐器、服饰、舞蹈,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这个好地方,激发学生兴趣确实很美。
二;美的感受
我认为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感官直觉,于课堂参与者都应是一种美的感受。而赵老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扎实的基本功无疑是给予学生美感的重要元素。学习歌曲之前赵老师对歌曲的理解做了很深讲解,包括民歌的特点,什么是小调,还有鱼咬尾等,为之后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美的成果
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呢?我想所有教师都会考虑到这个问题。然而无疑的是无论课堂的环节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一节好课的中心点一定偏离不了形式与本质的完美结合。赵老师的课内容既丰富多彩而又不失重点。在分析歌曲的情绪方面也很好,前两句欢快,后面的忧伤再到欢快,一整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唱得很投入,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成果。
四;
在创新方面也很美——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在一片黄花中,一朵灰色的花让人觉得美丽;在一片灰色的花中,那朵黄花让人觉得最美,有时候个性就是一种美。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赵老师就是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新课堂赢得了所有老师的赞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创新精神。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课堂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则一定要把握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美”是什么?只有外在美与内涵美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领会发掘课堂中“美”的精髓,更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平台,也让学生看到美、听到美、感受到美,在“美”中畅游音乐的海洋,在耳濡目染中领会美的真谛,那么,教师在追求成功课堂的同时也就愈加走近“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终极目标!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向赵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看齐!
总之,只有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才能使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才能使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课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摇篮曲》观课报告
延秀秀老师的这节课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中教师展示材料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讨论回答为主;在新歌导入中,延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曹格女儿姐姐CRACE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很快就能融入至课堂当中去,之后,又分别播放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引出课题,进入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情景复现法,通过图片、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对于重点基本做到了精讲细讲,并且在整堂课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对课堂的参与度高,让学生把握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学的活动:
这节课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学生对于简单的问题能直接回答,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能够经过提示以及教师指导得出答案,并且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比较准确、全面,说明对于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良好。本堂课气氛活跃,表现出学生对这节课的浓厚兴趣。教学效果:
本节《摇篮曲》抒发的就是母亲对宝贝温柔而又深深地爱。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形式、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更进一步的感受父母的爱,从而使学会如何感恩,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
收获:
《摇篮曲》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达到了所期望的课堂效果,不管是从教师的授课状态、知识传授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是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唱歌的状态、情绪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延老师整堂课结构把握的非常好,从一开始的情景式导入,以及新授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连接性都非常的不错,且教姿教态非常好,总是以微笑的状态跟学生互动交流,声音清脆自然,思路清晰,能够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及时做到评议和鼓励。是我学习榜样!
反思: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延老师学习,努力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动态,积极应对,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延老师最后的设计,采用写给妈妈的话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的爱,使学生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动和成绩来报答父母!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寻求更多更好的方法去鼓励和激发。同时,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授课能力也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争取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