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说课稿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本文共三个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立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两个字。
2、能力目标:通过孩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孩子懂得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动脑筋想办法才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根据低年级儿童语言和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特点。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孩子区分“喝”和“渴”这两个形近字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并充分运用课件的声音、影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和想象力。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2、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2)体验法:通过对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3)以读代讲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3、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和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1、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我利用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引入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从而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生字
在教学过程中,识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然后通过同桌互读、小老师教读的方式,力求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生字,最后进行词语巩固。
3、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的作用。本环节我将引导孩子们通过品读感悟全文,体验乌鸦心情的变化,并借助课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我引导孩子朗读第一段,在读中感悟,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此时,结合动画演示,生动有趣的动画过程一定会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发现到“瓶子水不多,瓶口小”。然后,以读代讲,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等方式,指导孩子在读中感悟,入情入境,激发孩子体验乌鸦喝不着水焦急、难耐的心情。
通过对课文的初读孩子们对乌鸦的办法已有了初步了解,但“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先引导孩子从“想出办法”的“想”字入手,让同伴合作探究:现在口干舌燥的乌鸦会想到些什么办法呢?孩子们就想到推倒瓶子、装石子、砸破瓶子等办法。孩子对生动有趣的动画尤感兴趣,然后播放动画,展示乌鸦想到的办法。生动的演示,有趣的声音让孩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到水渐渐升高的过程。这样,凭借直观形象的展示,将平面的文字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思维,让孩子懂得乌鸦是动脑筋才想出了办法,轻松突破了重难点。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指导朗读2、3段,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读中感悟乌鸦心情由焦急到高兴的变化。
4、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极易引起孩子们的遐想。看到文中乌鸦的办法,也会引发孩子们积极地思考: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新课标主张语文阅读应向生活开放,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我们应该不断开启他们想象的空间。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许多让人赞叹的办法:用麦管吸、请别的动物帮忙、到小河边喝水、吃果子解渴等方法。这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在我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资源,让孩子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方式。
(一)利用标准的课文朗读动画,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感性的认识,也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播放动画课件,演绎原理指导学生区分“喝”和“渴”。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喝水要用口有口就是“喝”,渴了想喝水,有三点水的就是“渴”。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本课内容有关乌鸦捡石子的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将枯燥地识字变得兴味盎然。
(四)设计根据课文改编的《乌鸦喝水》情境动画,呈现乌鸦喝水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鸦的心理及情感的变化,使他们能更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五)利用动画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乌鸦身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的去思考,然后,再播放乌鸦用其他办法喝水的动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六)利用歌曲动画MTV让学生听《乌鸦喝水》歌。帮助学生记忆了课文,有助于学生的背诵积累。
在这样一个“有谜语、有动画、有音乐„„”的课堂,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听享受,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及媒体资源的整合和对话,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和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好习惯。凭借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孩子对文本的感悟。课堂上,我们感觉引导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更有趣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段更新,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孩子将会迎来灿烂和辉煌的明天!
第二篇:乌鸦喝水第二课时说课稿(本站推荐)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课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的。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复习巩固“乌、鸦”等9个认读字及“办、法”等6个会写字。
2、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放石子——喝着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知识经验,我确定了《乌鸦喝水》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读出句子的语气、语调。
2、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乌鸦的情感变化。启发学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还应启发学生感悟到,做事情要有耐心,坚持下去,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法
语文是一门培养人各方面综合能力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生动、直观、形象地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阅读的情感。
2、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3、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六、说学法
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的方式由“被动的问答”向“体验与探究”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圈点勾划法等。
七、教学程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朗读,同时还要“让学生喜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在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架设一座畅通的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准备: 瓶子、小石子、课件。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复习巩固“乌、鸦”等9个认读字及“办、法”等6个会写字。通过复习使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
第二个环节是情景再现,朗读感悟。通过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朗读感悟,体会乌鸦的聪明智慧,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这一环节分两部来完成。先是学习第一自然段。抓住“到处”一词体会乌鸦要喝水的急切心情,以及找到水却喝不到,心情由高兴到失望的过程。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乌鸦的情感变化。这部分设计的意图是使学生走进角色,情景交融体会小乌鸦的心情变化达到与文本对话的效果。第二部分是学习第2、3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教学抓住“看”和“想”,理解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第三自然段是抓住“一个一个”和“渐渐”来体会乌鸦喝到水的具体办法,并利用实物进行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这里是抓住关键词感悟乌鸦动脑筋想办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文本的能力。并通过实验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直观地看到水渐渐升高的过程,从而加深体会到通过动脑与动手把事情做成功的事例,读出真情实感。
第三个环节是合作交流,拓展思维。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在组内交流讨论。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延伸。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今天,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做实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哪一种办法最好呢?明天与同学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第四个环节是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利用动画和板书顺序来帮助学生背诵。同桌相互背或齐背:愿意背的可以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一看书;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谢谢小朋友。这一环节既是一个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条理的过程,又是一个帮住学生背诵课文,积累语言的过程,同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八、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的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第三篇:《乌鸦喝水》第二课时说课稿(精选)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二、说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本次讲授第二课时教学任务。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 ⑴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⑵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四、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许多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指导书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可联系“河、右、力”来指导写字,特别指出“可”字横要长,竖钩起笔不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 读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瓶口小”等原因。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四)指导朗读,背诵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
想办法———放石子
水升高------喝着水
乌鸦
喝水
口渴
看见
办法
终于
叼起
渐渐
第四篇: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喝水》反思性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简介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容易理解,本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本次讲授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的要求,第二课时的目标是:(1)知识和能力:
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并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办法。
3、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实践,积极解决”的道理。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一边通过实验感受动脑筋的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快乐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讲授这节课时,我采用了趣味生字卡复习的方式,通过开火车读使学生们复习上节课的生字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以男女生赛读的方式复习词语。孩子们对比赛很感兴趣,通过赛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更好的引入课文。
(二)情景再现,朗读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感悟,把课文通顺、流利的朗读是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就要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做是乌鸦,那心情会怎样。通过这样的过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也就可以在读中感悟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乌鸦喝水这个过程“着急、高兴”的心情,并理解重点词语“渐渐”,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个词语,我找到了一个透明塑料瓶和一些小石子,通过现场实验,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词语,并能用“渐渐”一词说一些句子。
(三)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已具有初步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于是,我运用“要是当时乌鸦身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你能帮帮乌鸦吗?”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象,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许多让人赞叹的办法。这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
(四)指导背诵
在讲解课文时,我将主要的线索写于黑板上,引导学生试背时将这些线索用“刚开始”“然后”“最后”等词把“口渴了”——“找水喝”——“找到水”——“喝不到”——“想办法”——“喝到水”串起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鼓励学生到讲台前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这个环节,不单单检查了学生的理解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表演中,学生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无不体现着对课文内容理解!把整节课的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说教学效果
在我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课件资源及实物演示,让学生自己变成小乌鸦自己放石子,这不仅避免了学生由于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段孩子注意力集中的限制,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新鲜感,充满兴趣。在这样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五、说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怎么办 想办法——放石子——喝着水
这个板书,是整篇课文的浓缩,是整个故事的线索。
第五篇:乌鸦喝水 说课稿
《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喝水》是大班语言的第六课,本课的活动目标是:1.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面对困难应该勇于尝试,不轻易放弃.2.了解乌鸦喝水的简单原理.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直观,感观的一些东西比较容易接受,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利用纸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出课题,在这基础上,播放电脑在线故事,因为直观的画面与动听的声音完美的结合,会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收知识,接收效果相对会好一些,其次再以图片及提问互动的方式复述故事内容,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了解.另外,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凡事都充满好奇心,对什么事都有着浓烈的兴趣,因此我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乌鸦的办法确实可行.同时让他们想想是否还有别的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通过他们的想像与回答,作这节课的总结: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面对困难应该勇于尝试,不轻易放弃.遇事只要认真思考,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办法会不只一个.家庭作业是绘画乌鸦喝水,因为班里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画画,所以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是更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