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何罪本案将求助人抛弃路边而死构

时间:2019-05-13 21:5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何罪本案将求助人抛弃路边而死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何罪本案将求助人抛弃路边而死构》。

第一篇:成何罪本案将求助人抛弃路边而死构

本案将求助人抛弃路边而死构成何罪?

[案情]

2005年9月13日晚,启东市公安局民警会同久隆镇民政干部黄某、久隆卫生院院长季某,将躺在该市久隆镇久西村宁启高速公路附近的一名身体极度虚弱的女子送至久隆镇敬老院,该院由职工陈某负责接收。季某向陈某交待,如果该女有发热等症状,即应及时同医院联系。当晚,陈某帮该女换洗了衣服并安排她在一间屋内休息。次日上午,陈某见该女满身粪便,无自理能力,便让他人将其放在另一间小屋内,并产生将该女送至别处念头。14日晚7时许,陈某租用一辆三轮车,将该女送到海门市三阳镇普新村某机耕路旁。15日凌晨,该女被当地群众发现后送至海门市三阳医院救治,经抢救无效,于当日9时许死亡。经鉴定,该女系营养不良伴感染造成感染性休克而死亡。后陈某以故意杀人罪,被启东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法理评析]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均受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人格尊严均应得到他人尊重。关心、爱护、救助病残者是全社会职责。对病弱、体残、弱智者不得遗弃和歧视,是文明社会任何人必需遵守的社会公德。被告人陈某身为敬老院工作人员,应有慈爱之心,照顾、服侍病弱人员更系职责所在,然其无视法律与社会公德,因厌恶被救助后托其照顾的妇女大便失禁、无生活自理能力,不顾该女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选择晚间不易被察觉的情况下,雇用车辆将该女抛弃在路边,致该女在次日凌晨始被发现,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被告人陈某作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应当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有意放任,具有间接故意,并致他人死亡,其行为已经触犯刑律,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严重的犯罪。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杀人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间接杀人 的不同点是:第一,直接故意杀人有明确的杀人目的,对其行为会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着希望的态度;而间接故意杀人,对被害人是死是活,并不积极要求,而是听之任之,完全采取放任的态度。第二,直接故意杀人有未遂,间接故意杀人则不存在未遂。

认定间接故意杀人罪需要把握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点:

一、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对危害后果发生的心理预见。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人对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危害结果的预见是一种可能性的预见,他对发生可能性的程度并没有判断而是更关注的是另一个特定目的的实现,在本案中表现为能够逃避护理责职。

二、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对所预见到的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间接故意行为人不希望和追求危害结果发生,但他也没有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愿望,而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一种放任的态度。间接故意的“放任”态度,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行为人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不设法防止其发生,而是采取听之任之,漠不关心的态度;二是行为人这种放纵结果发生的态度,是因为其希望借助其行为实现其他特定目的的愿望过于强烈,使其达到不计较危害结果发生的程度。认定间接故意的最关键的因素是:“间接故意中的犯罪结果只是行为人预见到的而非追求的副产品。”

本案中,陈某忘记自己的护理责职所在,因厌恶被救助后托其照顾的妇女大便失禁、无生活自理能力,不顾该女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选择晚间不易被察觉的情况下,将其抛弃,放任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已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成何罪本案制假报销单应构

本案制假报销单应构成何罪

某厂采购员王某在一次出差采购货物回厂后,将这次旅差费填写了5张报销单,并附有相关凭证,总数额为12000余元。经领导签字同意报销之后,王某在此5 张报销单上用“退字灵”修改金额变成22000元,这样实际上虚报了10000元,后到财务领取了22000元。后案发,在就本案如何定性,有以下几种不意见。

第一种意见:王某应当构成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身为企业工作人员,利用报销旅费用之机,虚报冒领本单位22000元,这是利用了采购员这一特定职务上的便利,如是非本单位人员无法能及的。数额上已达到较大的标准。

第二种意见:王某在领导已签字5张报销单制假,故意隐瞒真相骗过了财务人员,从而骗得了10000元,从主客观要件上看,构成了诈骗罪。

笔者亦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是:

1、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骗方法,包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导致他人陷入了错误认识,并作出了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且行为人获得财产,而使他人的财产受到了损害,数额较大的行为。

2、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进而发生侵害他人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主体要件是已满16周岁。

4、侵犯的客体是他人财产所有权。

本案王某为了非法得到10000元钱,在其领导已签字的报单上,虚加数字,采用的虚构事实,到财务报销时又隐瞒其真实出差支付费用的真相,采用的是隐瞒真相,这种欺骗的方法让对方陷入了错误的认识继而骗到了10000元钱。本案中容易迷惑的是,王某是采购员这一特定主体,易误认为应构成职务侵占。仔细分辨一下,不难发现,王某是采购员不假,他的职能是出差采购货物,出差回厂后,这时职务行为已履行完毕。报销旅差费与职务有一定的关联,但不具有职务上的本位性和直接性。

纵观本案,王某非法得到数额较大的财物,最主要的是使用了欺骗手段骗取单位上的财物,不是职务上的便利。因而王某应定性为诈骗罪。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下载成何罪本案将求助人抛弃路边而死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何罪本案将求助人抛弃路边而死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