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教师的教育笔记
随笔
董小媛
班级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每个孩子都如同自己的孩子,在孩子们伤心时我们教师要去了解、哄劝他们,他们高兴时我们会觉得很欣慰、满足,他们的进步和表现积极时我们会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他们做错了我们会及时提醒教育甚至去批评他们。天天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工作就好似生活,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老师的心。老师就似妈妈,要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在意他们的喜怒哀乐,教育好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心愿。
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相互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我们的生活、学习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幼儿园里,我们和孩子们都好似在家里一样,每天见面并相处着,心里好像都很踏实。在每年9月1号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有许多的孩子不适应,哭闹不愿意来幼儿园。特别是我们班的韩新辰,每次早上妈妈送他的时候,不愿意来幼儿园,哭着要出幼儿园的大门,要跟妈妈回家。就这样闹了一周,我们班三位老师每天都鼓励和夸奖他。我们跟他的妈妈进一步沟通,让他坚持送孩子入园,虽然看得出他妈很心疼孩子,但还是按老师说的坚持送了。慢慢的,他渐渐好多了。当我们跟孩子们游戏时,他们都很开心,高兴地喊着,有的过来搂着我的腿,有的牵着我的手。孩子们的表现那么亲切,他们率真的模样让我深深地感动!
回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可以用含辛茹苦来表达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其背后有委屈、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欢欣和快乐。当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时会烦恼,受到家长误解时会觉得委屈,由此种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真心地付出后均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接受,用我们母亲般的心换来了家长们积极的支持和亲切地配合。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进步、成长和健康快乐是我们老师快乐的源泉,这些快乐也是我们自己热情、不辞劳苦工作的原动力。所以我也总结出: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还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跟家长交流赢得家长的安心这样才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赢得幼儿的心很重要得到家长的尊重更重要。让我们努力奋斗吧!
第二篇:小班教育笔记
爱是相互的
爱是相互的,在我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对孩子的爱,可以变成家长对我的信任,因为我和家长都把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里的孩子不来幼儿园时我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家长可以感受到我对孩子的爱,我也可以准确的知道孩子没来幼儿园的原因,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我的一句询问,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老师的心中很重要。我这样做也是在悄悄地告诉家长:把孩子交给我请放心,因为我爱他。现在只要孩子不来,家长就会主动电话告诉我。因为我爱孩子所以家长很愿意和我交流,孩子有点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说说。好像我们有神奇的魔法可以让调皮淘气的孩子变得听话懂事。我的付出这就是回报: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巡视每一桌的孩子,看看是不是有谁没来。
爱是相互的,在我和孩子的相处当中我更真切的这样认为。上个星期曼妮没来,我给曼妮的爸爸打了电话知道孩子病了,需要在家里休息几天。妈妈带着曼妮去医院输液,我们的宝宝输完液还要来幼儿园看看。妈妈告诉我们说孩子想幼儿园想老师啦。我听了心里暖暖的,我对孩子付出的爱,在曼妮的身上我真切的看到了孩子对我的爱。这个星期曼妮还没有完全好,就要来幼儿园上学。妈妈拗不过孩子就送我们的曼妮来上学了,但是每天放学后还是要去医院输液的。孩子不愿在家里享受妈妈的爱,要来幼儿园和小朋友、老师在一起。这证明了孩子爱幼儿园、爱幼儿园里的老师,才愿意来幼儿园。曼妮好多天没来了,我把她抱在自己的怀里,问一问这些天做些什么、想点什么。孩子很高兴地和我交谈,她快乐我也快乐。
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的表达我的心情,高兴、幸福、快乐……。我爱孩子们,我爱我的工作。
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问我:“老师,孩子说有个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这两天我们孩子都不愿意来幼儿园了。”我听后忙问:“孩子说打到哪里了?因为什么打的?”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小班的孩子真的会故意打人吗?我想对家长们说:“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想法去评价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善良、纯真,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正像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里,没有仇恨、嫉妒、报复、虚伪、欺骗。只有真实情感的表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是喜欢,生气就是生气,但过后马上又会忘记,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我最该向孩子们学习的优点。比如:“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打架了,跑过来告状,相互埋怨非常生气,老师有时会说:好吧,你们两个人就不要在一起玩了,免得再打架。可是事情过去不到五分钟,他们又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玩起来了。而且还是最好的朋友,越不让他们在一起玩,他们会越好。”所以说:“孩子们都不计较我们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于怀呢?”
再说,小班孩子规则意识还不强,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入厕这个环节,刚开始孩子们不懂的排队,一到厕所就往前面挤,时常听见孩子们说:“老师***小朋友推我,***小朋友打我。”如果我们老师不正确分析,盲目批评指责,势必会误会孩子。如果家长偏听偏信,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错误诱导势必会使孩子犯错误。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现实与想象还分不清,有时会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家长误以为真。还有的家长会使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来对幼儿发问,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老师厉害不厉害?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小朋友打你了吗?……”
小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况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所以请家长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插队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人类奠基的教育,教师要运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订内容和方式、方法,及时的给幼儿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要让孩子们持之以恒,还要给孩子们起榜样、示范的作用,利用多种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
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毕竟是孩子。
有一次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回来,让小朋友们排队喝水,话音刚落就传来七嘴八舌的声音,每次都是这样。我老远看见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你插队!要排队的!”我连忙赶过去,只见徐乐轩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徐乐轩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我不走,我要喝水!”我耐着性子对他说:“我不是要批评你,你先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徐乐轩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徐乐轩则一脸不屑的表情。于是我问徐乐轩:“真是这样吗?老师相信你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徐乐轩委屈的跟我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经常鼓励孩子成长
一次,组织幼儿做提问游戏。为了使孩子们对活动感兴趣,我做了三朵小红花,准备奖给提问最多的小朋友。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提问题:“为什么太阳是圆形的?”“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花朵有各种颜色?”“为什么……”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从孩子们的小脑瓜里冒出来。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们评出三名提问题最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是可可,东东,飞飞,其实这三个孩子并不是提问最多的,但平时在小朋友们心目中是“好孩子”,所以小朋友们就选了他们。而那些踊跃提问,但平时比较淘气的孩子却没被提名。作为教师,我也知道奖牌给这三位小朋友,有点不公平,但为了不压抑孩子们的热情,不伤害被提名孩子的自尊心,就把奖牌挂在了这三位小朋友的脖子上。
谁知,第二天早上,徐贝乐小同学拿来了几块奖牌,对我说:“老师,昨天您的奖牌做少了,好多小朋友都没有,我和妈妈做了几块奖牌,您把它奖给小朋友吧!”我接过奖牌,连忙感谢徐贝乐小朋友。可以想象的到,徐贝乐提了那么多问题而没有得到奖牌,该有多沮丧啊!同时,我更感谢这位细心的妈妈,她及时地补偿了孩子在这里没能得到的表扬和鼓励。
关于徐贝乐小朋友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没有人喜欢天天被人批评和训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善意的期待和鼓励的氛围中,对于他的错误和缺点给予原谅和激励式的纠正,而不是被批评和指责,那么他就会在肯定中不断使自己的言行向期待的方向发展,不断取得进步。同理,如果老师对孩子处处看着不顺眼,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无意中就会把他的小缺点看作大缺点,小题大做,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孩子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点,会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道,讨厌自己,因而与老师发生情绪上的对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它常提醒我及时给每一个孩子以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得到赞许。
有的时候还是“袖手旁观”的好
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帮我穿一下衣服行吗”,“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怎么办呢?好长时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
一天,在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我的胳膊不小心扭了一下,一时间动都不能动。午睡起来后,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我身边,要我帮助做这做那的,但有几个孩子看到我受伤的胳膊,懂事地自己穿起了衣服。过了一会儿,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他们的衣服钮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那么,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于是,我便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老师的胳膊不小心弄伤了,医生说要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好,看来这几天,老师不能帮你们穿衣服了,你们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扣钮扣,好不好?”绝大多数孩子都答应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我知道,他们的确不会自己穿,于是,我一边叫能力强的孩子帮他们一下,一边告诉他们回家后让妈妈教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终于全部穿好了衣服,系好了鞋带,扣上了钮扣。望着一张张通红的小脸,我心里感到了—阵欣慰。
经过这件小事,长时间困扰着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有的时候,“袖手旁观”地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自己选择“怎样玩,如何玩”
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例如:玩“益智区纸杯子”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玩的方法,有的可以一个一个套在一起,幼儿可以把它们一个搭起来等不同玩法。”通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听故事
在一次即将吃中午饭前的半个小时,当幼儿把小手洗干净后,我便利用剩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过后一提问,竟然能回答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将这个故事重复讲了一遍,并要求过后谁也来当当小老师,在把听到的讲给同伴们听.结果,却令我很意外,请了两个听得专心的小朋友,讲得都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但我还是给予肯定评价,以一些倾向性语言暗示引导幼儿.例如:”x x小朋友因为听得认真,一下子就能听出故事讲的主要内容,””你们看,x x讲得多好啊,是因为他听得认真,”等等.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孩子,又给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我再次讲故事时,又给孩子们提出要求,孩子们听得比以前好多了。我相信教师要有耐心地慢慢培养,对有进步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奖励,慢慢会培养起孩子们的良好倾听习惯。
涂颖熙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她学习知识都很好,上课也很认真的听,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熙熙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挑食,平时里,她不喜欢吃肉,把肉挑到一边,过几天看见不喜欢吃的菜又挑到一边,一口也不动。不论老师怎么劝,就是不吃。在与家长多方交流中也发现,她在家里也是这样的,挑食很厉害,家里也没有办法,家里人都很宠着她,就特别喜欢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妈妈还好一些,就是爷爷奶奶特别惯着她,她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给她买,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所以熙熙看起来特别瘦弱,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次中饭,吃的萝卜菜,我看见她把萝卜挑到一边,我走了过去,我问她:“熙熙,你为什么不吃这个呀?”“它长的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好吃。”“你没吃就说难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讲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后对她说:“萱萱,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白兔最喜欢吃萝卜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为吃了萝卜才变漂亮的!”熙熙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说“是真的吗?”我点点头。她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然后又吐了出来,“不好吃!”我忙说,你刚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点怪,可是小白兔在嘴里嚼嚼就可香了。然后她又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咽了下去,后来看见她把所有的萝卜都吃光了。
从这以后,我每一种菜都编一个故事,后来每天吃饭的时候,她还会和别的小朋友说“这个吃了会长高,会漂亮的!”然后大口的吃了起来。
爱玩水的宝宝
瑶瑶是个平时好动,有点好动的小女孩,她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每次去洗手间洗手时总是喜欢玩水,趁老师没有注意到她的时候,把袖子、衣服、地板弄的全都是水。
爱玩水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爱好,洗手时看到水自然也会多上几份情不自禁,但孩子毕竟只是孩子,而且他们年龄比较小,对水的玩耍有着一种无法阻挡的诱惑力。
眼下正值秋季,病毒感染交叉的高峰期,孩子们的抵抗能力差,衣服打湿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幼儿感冒,发烧等疾病现象。因此,教师在平时组织孩子们洗手的时候应该严格把好关口,认真监督幼儿洗手,不让幼儿有空隙去玩水。所以,我会在晨间谈话或餐前谈话的内容中,渗透玩水的话题,让幼儿明白洗手时玩水会带来许多不好的地方,使孩子在思想意识上有一定的概念。
另外,我们在平时指导幼儿洗手过程中,可以事先帮助孩子将袖子卷高,洗手时提醒幼儿将水龙头开在较小的位置,利用6S水位标识就是很不错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较好的避免水溅到衣服上来,造成对孩子不必要的伤害了。
第三篇:小班教育笔记
爱是相互的
爱是相互的,在我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对孩子的爱,可以变成家长对我的信任,因为我和家长都把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班里的孩子不来幼儿园时我会主动打电话询问一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家长可以感受到我对孩子的爱,我也可以准确的知道孩子没来幼儿园的原因,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我的一句询问,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老师的心中很重要。我这样做也是在悄悄地告诉家长:把孩子交给我请放心,因为我爱他。现在只要孩子不来,家长就会主动电话告诉我。因为我爱孩子所以家长很愿意和我交流,孩子有点什么事都愿意和我们说说。好像我们有神奇的魔法可以让调皮淘气的孩子变得听话懂事。我的付出这就是回报: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巡视每一桌的孩子,看看是不是有谁没来。
爱是相互的,在我和孩子的相处当中我更真切的这样认为。上个星期欣蕊没来,我给欣蕊的爸爸打了电话知道孩子病了,需要在家里休息几天。妈妈带着欣蕊去医院输液,我们的宝宝输完液还要来幼儿园看看。妈妈告诉我们说孩子想幼儿园想老师啦。我听了心里暖暖的,我对孩子付出的爱,在欣蕊的身上我真切的看到了孩子对我的爱。这个星期欣蕊还没有完全好,就要来幼儿园上学。妈妈拗不过孩子就送我们的欣蕊来上学了,但是每天放学后还是要去医院输液的。孩子不愿在家里享受妈妈的爱,要来幼儿园和小朋友、老师在一起。这证明了孩子爱幼儿园、爱幼儿园里的老师,才愿意来幼儿园。欣蕊好多天没来了,我把她抱在自己的怀里,问一问这些天做些什么、想点什么。孩子很高兴地和我交谈,她快乐我也快乐。
不知道怎么才能准确的表达我的心情,高兴、幸福、快乐„„。我爱孩子们,我爱我的工作。
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问我:“老师,孩子说有个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这两天我们孩子都不愿意来幼儿园了。”我听后忙问:“孩子说打到哪里了?因为什么打的?” “我们孩子那么小,他怎么说得清楚?反正你们老师给我多注意着点就是了,另外别让他们挨着坐了。”我说:“好的,我会关注的。”
这时***的妈妈正好送孩子来幼儿园,为了不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我连忙说:“又来了一个乖宝宝,快和妈妈再见吧!我们去洗手。”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小班的孩子真的会故意打人吗?我想对家长们说:“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想法去评价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善良、纯真,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正像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里,没有仇恨、嫉妒、报复、虚伪、欺骗。只有真实情感的表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是喜欢,生气就是生气,但过后马上又会忘记,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我最该向孩子们学习的优点。比如:“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打架了,跑过来告状,相互埋怨非常生气,老师有时会说:好吧,你们两个人就不要在一起玩了,免得再打架。可是事情过去不到五分钟,他们又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玩起来了。而且还是最好的朋友,越不让他们在一起玩,他们会越好。”所以说:“孩子们都不计较我们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于怀呢?”
再说,小班孩子规则意识还不强,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入厕这个环节,刚开始孩子们不懂的排队,一到厕所就往前面挤,时常听见孩子们说:“老师***小朋友推我,***小朋友打我。”如果我们老师不正确分析,盲目批评指责,势必会误会孩子。如果家长偏听偏信,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错误诱导势必会使孩子犯错误。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他们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现实与想象还分不清,有时会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家长误以为真。还有的家长会使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来对幼儿发问,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老师厉害不厉害?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小朋友打你了吗?„„”
小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况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所以请家长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插队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人类奠基的教育,教师要运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订内容和方式、方法,及时的给幼儿进行一定的鼓励,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要让孩子们持之以恒,还要给孩子们起榜样、示范的作用,利用多种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
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毕竟是孩子。
有一次我带小朋友户外活动回来,让小朋友们排队喝水,话音刚落就传来七嘴八舌的声音,每次都是这样。我老远看见保温桶旁的几位小朋友喊着:“你插队!要排队的!”我连忙赶过去,只见史皓铭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史皓铭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大声哭喊起来:“我不走,我要喝水!”我耐着性子对他说:“我不是要批评你,你先告诉我是怎么一回事。”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史皓铭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史皓铭则一脸不屑的表情。于是我问史皓铭:“真是这样吗?老师相信你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史皓铭委屈的跟我说:“我口渴,我不要排队,他们太慢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死守。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经常鼓励孩子成长
一次,组织幼儿做提问游戏。为了使孩子们对活动感兴趣,我做了三朵小红花,准备奖给提问最多的小朋友。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提问题:“为什么太阳是圆形的?”“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花朵有各种颜色?”“为什么„„”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从孩子们的小脑瓜里冒出来。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们评出三名提问题最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是可可,东东,飞飞,其实这三个孩子并不是提问最多的,但平时在小朋友们心目中是“好孩子”,所以小朋友们就选了他们。而那些踊跃提问,但平时比较淘气的孩子却没被提名。作为教师,我也知道奖牌给这三位小朋友,有点不公平,但为了不压抑孩子们的热情,不伤害被提名孩子的自尊心,就把奖牌挂在了这三位小朋友的脖子上。
谁知,第二天早上,动动小同学拿来了几块奖牌,对我说:“老师,昨天您的奖牌做少了,好多小朋友都没有,我和妈妈做了几块奖牌,您把它奖给小朋友吧!”我接过奖牌,连忙感谢动动小朋友。可以想象的到,动动提了那么多问题而没有得到奖牌,该有多沮丧啊!同时,我更感谢这位细心的妈妈,她及时地补偿了孩子在这里没能得到的表扬和鼓励。
关于动动小朋友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没有人喜欢天天被人批评和训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善意的期待和鼓励的氛围中,对于他的错误和缺点给予原谅和激励式的纠正,而不是被批评和指责,那么他就会在肯定中不断使自己的言行向期待的方向发展,不断取得进步。同理,如果老师对孩子处处看着不顺眼,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无意中就会把他的小缺点看作大缺点,小题大做,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孩子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点,会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道,讨厌自己,因而与老师发生情绪上的对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它常提醒我及时给每一个孩子以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得到赞许。
有的时候还是“袖手旁观”的好
我深深感到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帮我穿一下衣服行吗”,“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怎么办呢?好长时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一天,在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我的胳膊不小心扭了一下,一时间动都不能动。午睡起来后,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我身边,要我帮助做这做那的,但有几个孩子看到我受伤的胳膊,懂事地自己穿起了衣服。过了一会儿,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他们的衣服钮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那么,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于是,我便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老师的胳膊不小心弄伤了,医生说要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好,看来这几天,老师不能帮你们穿衣服了,你们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扣钮扣,好不好?”绝大多数孩子都答应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我知道,他们的确不会自己穿,于是,我一边叫能力强的孩子帮他们一下,一边告诉他们回家后让妈妈教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终于全部穿好了衣服,系好了鞋带,扣上了钮扣。望着一张张通红的小脸,我心里感到了—阵欣慰。
经过这件小事,长时间困扰着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有的时候,“袖手旁观”地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第四篇:小班教师的教育笔记
班级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每个孩子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他们伤心时去了解、哄劝他们,他们高兴时会觉得很欣慰、满足,他们进步和表现积极时会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他们做错了会教育甚至批评他们。天天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工作就好似生活,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老师就似妈妈,要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在意他们的喜怒哀乐,教育好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心愿。
我们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相互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我们的生活、学习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们都好似在家一样,每天见面并相处着,心里好像都很踏实。在每年9月1号小班的孩子升入中班,有许多的孩子不适应,哭闹不愿意升班。特别是李欣萌,每次早上妈妈送她时,不愿意去中班,哭着要上小班,要宛老师。就这样闹了一周,中班老师每天鼓励和夸奖她。后来,她渐渐好多了。当我到中班时,孩子们一看见我,高兴地喊着,有的过来搂着我的腿,有的牵着我的手。孩子们的表现那么亲切,他们率真的模样让我深深地感动!
回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可以用含辛茹苦来表达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其背后有委屈、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欢欣和快乐。当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时会烦恼,受到家长误解时会觉得委屈,凡此种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真心地付出后均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接受,换之以积极的支持和亲切地配合。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进步、成长和健康快乐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快乐的源泉,这些快乐也是我们幼儿园老师热情、不辞劳苦工作的原动力。
第五篇:小班教育笔记
小班教育笔记:自己选择“怎样玩,如何玩”
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例如:玩“益智区纸杯子”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玩的方法,有的可以一个一个套在一起,幼儿可以把它们一个搭起来等不同玩法。”通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实例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总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小二班:王燕 二0一四年六月十二日
小班教育笔记:听故事
在一次即将吃中午饭前的半个小时,当幼儿把小手洗干净后,我便利用剩余的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过后一提问,竟然能回答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将这个故事重复讲了一遍,并要求过后谁也来当当小老师,在把听到的讲给同伴们听.结果,却令我很意外,请了两个听得专心的小朋友,讲得都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但我还是给予肯定评价,以一些倾向性语言暗示引导幼儿.例如:”王小朋友因为听得认真,一下子就能听出故事讲的主要内容,””你们看,王x x讲得多好啊,是因为他听得认真,”等等.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孩子,又给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我再次讲故事时,又给孩子们提出要求,孩子们听得比以前好多了。我相信教师要有耐心地慢慢培养,对有进步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奖励,慢慢会培养起孩子们的良好倾听习惯。《小兔喜欢吃什么》
王子萱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她学习知识都很好,上课也很认真的听,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文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挑食,平时里,她不喜欢吃肉,把肉挑到一边,过几天看见不喜欢吃的菜又挑到一边,一口也不动。不论老师怎么劝,就是不吃。在与家长多方交流中也发现,她在家里也是这样的,挑食很厉害,家里也没有办法,家里人都很宠着她,就特别喜欢吃零食,整天大把大把的零食。爸爸妈妈还好一些,就是爷爷奶奶特别惯着她,她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给她买,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所以文莹看起来特别瘦弱,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次中饭,吃的萝卜菜,我看见她把萝卜挑到一边,我走了过去,我问她:“子萱,你为什么不吃这个呀?”“它长的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好吃。”“你没吃就说难吃呀!”“肯定不好吃,我才不要吃呢?”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今天讲的小白兔的故事,然后对她说:“萱萱,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白兔最喜欢吃萝卜了,你看小白兔多漂亮呀,它就是因为吃了萝卜才变漂亮的!”萱萱看了看我,眼睛眨了眨说“是真的吗?”我点点头。她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然后又吐了出来,“不好吃!”我忙说,你刚放到嘴巴里可能是有点怪,可是小白兔在嘴里嚼嚼就可香了。然后她又夹了一块放到嘴巴里,咽了下去,后来看见她把所有的萝卜都吃光了。
从这以后,我每一种菜都编一个故事,后来每天吃饭的时候,她还会和别的小朋友说“这个吃了会长高,会漂亮的!”然后大口的吃了起来。
小二班:吴如岚 二0一四年六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