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共5篇)

时间:2019-05-13 21:4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第一篇:毛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内容摘要】 :本论文深刻总结从毛泽东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同时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征途上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经验

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上升的也是曲折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主要的矛头是反对资本主义,主要依靠的力量是工人群众,而且它是用欧洲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有这些,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事业。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80多年来,中国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走向了胜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原则,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方面做出的不朽贡献,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的正确思想,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都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不太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到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1978年,由于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的影响,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不能不存在着局限,并由此而造成了理论上的不成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对此,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新的实践中加以认真的总结。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之后的20年来,由于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使“左”的教条主义重新笼罩了中国大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因此而中断,历史的重任落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肩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党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邓小平理论也逐步展开和发展,到党的十三大,通过总结改革开放的现实经验,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同时,还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科学理论观点,包括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关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观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观点等。这些观点构建起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经形成。

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通过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共包括九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在发展阶段上,强调不能脱离实际,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外部条件上,指出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在政治保证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战略步骤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分三步走;在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广大工人、农 民、知识分子以及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是依靠力量;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到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被正式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际上,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新格局开始形成,围绕知识经济而展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如何使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迎接21世纪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成为中国党面对的又一重大课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和邓小平理论,以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从事关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高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总结,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党要始终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党巩固立党根本,坚实执政基础,扩大力量源泉的必由之路。因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使其取得了历史的合法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使其获得了道义的合法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使其争取了现实的合法性,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因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新的具体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1937年8月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奠定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亲自领导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确立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他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中级干部,“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从此,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同意,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不过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虽然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在发现“大跃进”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是,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且只有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但是,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以至于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结合拨乱反正进行的总结。主要是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所提供的教训。1977年7月复出后,邓小平立即表现出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此后,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科学准确完整地阐述与评价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领导全党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前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避免了思想和政治上的混乱。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

历史是稳定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流动变化了的历史。鉴往可以知来。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特别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引导革命斗争走向胜利。他多次指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强调只有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也积极倡导总结历史经验,强调要学点历史,指出,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是宝贵财富。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注重总结历史经验的传统,指出:“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涵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所以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学习并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经验是人们对实践活动认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认识从感性发展到理性的基础,是人们的认识接近真理、把握规律的重要环节。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客观规律的本质把握。历史经验只有升华为理论,才能避免经验的缺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总结历史经验,创造出了伟大的历史成果。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更好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引着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在从经验到理论飞跃的过程中,我们要反对经验论和唯理论两种错误倾向。经验论就是迷信和固守狭隘的经验,不重视、不学习、不研究已经为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唯理论则把理性知识当作永恒的绝对真理,当客观实际的过程变化了时,仍固守原有的知识,这就使原先正确的认识也变成谬误。因此这种理性主义观点常被称为独断论,也就是教条主义。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危害,历史上已屡次得到证明。所以我们要努力促成从经验到理论的飞跃。

总结经验不是目的,是为了上升为理论。这就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密切联系实际,依靠集体智慧,形成了全面、辩证、客观的总结经验的方法。一是,把总结历史经验与总结现实经验相结合,以总结现实经验为主要着眼点,以中国自己的经验为主要着眼点;二是,把总结中国经验与总结外国经验相结合;三是,把总结正面经验与总结反面经验相结合,以正面经验为主要着眼点;四是,把总结经验与学习理论相结合,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五是,把总结经验与学习理论相结合,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六是,重视群众的经验,把党的领导与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相结合,以发扬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主要着眼点。

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其实践是创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归根到底要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归根到底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为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科学理论就将失去其真理性和指导性,变成毫无意义的空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又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敌人。他还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有机统一起来,强调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正是毛泽东同志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确保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把生产力的基础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统一起来,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他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了非同寻常的重视。他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并将之上升到理论上来指导实践,根据人民群众的主体愿望和实践指向,敏锐地捕捉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他尊重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强调要把人民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同志的这种特色鲜明的群众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毛泽东同志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创造性的坚持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本质关系的深刻阐述。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才能真正学懂“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最后,全面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证是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否依靠群众,是否为了群众,是能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试金石。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真正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人民群众才能从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中领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 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3)柳国庆 《马克思主义共国化历史经验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第二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论文)

郑州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论文

(2009—2010第二学期)

所在学院 郑州大学 专业班级 生物技术二班 学 号 20084710215 姓 名 刘晓林 任课教师 张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摘要: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必须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 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必须发挥自觉性、能动性、主 体性,具有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经验与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渗透着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认真总结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前提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面临着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面临着教条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党的指导思想以后,确实面临一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这种教条主义的困扰,主要是一个如何处理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曾面临着多重的困难:一是如何对待来自外域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二是如何对待来自斯大林、苏联及共产国际的指挥;三是如何对待自身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任务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出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理论原则和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遭遇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它能够纠正错误,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恢复和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战胜了教条主义。

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在创立自己学说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这种“改变世界”的性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必须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变革现实的理论。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在文化学的层面上,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民族特性还是在时代性上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价值体系,它们的结合不会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而是一个思想的自觉创造过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个西方先进的文化同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结合起来,使之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邓小平同志深入研究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特点与要求,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精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邓小平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他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已经一个半世纪。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时代的发展和本国的国情出发,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保持了它的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旗帜的光辉典范。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必须保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回顾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我国革命和建设主题的转换以及人民群众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个巨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社会实践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991 〔2〕 胡乔木谈中共党史 1999 〔3〕 毛泽东选集 1991 〔4〕 邓小平文选 1994

〔5〕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2 〔6〕 江泽民 *论党的建设 2001 〔7〕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8〕 毛泽东选集 1990 〔9〕 邓小平文选 1993 〔10〕 刘少奇选集(上)1996

〔11〕 江泽民 *为党和人民建立卓越功勋 2004

2010作者署名: 年 6 月日

第三篇:毛概---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决定,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是统一性的。我们由此就可以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则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时,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皆为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我们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一、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第二次革命时,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这一切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的结果。但在这一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还不够自觉,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遭受挫折,陷入绝境。后来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的共识。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

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如何进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曾明

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启示 最新最全面最有条理的论文 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启示

摘要:

新中国建立6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同时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得到了关于国家建设以及个人成长等多方面的启示。国家建设方面得到的启示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个体成长方面得到的启示是:做事情要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要人云亦云;在学习,工作中都要积极创新,这样才能永葆活力,并且走在时代的前列等。

关键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1,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让中国革命步履维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931年初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得当时的中国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几乎陷入了绝境。2,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初期未受重视

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然而,由于某些历史原因,这一正确原则未被正确认识。

3,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导致的革命失败唤起意识觉醒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不平凡经历,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对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

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倾向,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正确剖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关系及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科学把握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伟大飞跃。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进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不间断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则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同盟军,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形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主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以革命的战争反对反革命的战争,武装夺取政权;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上创造性地阐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系统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

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代的发展变化,让各个时期的中国的中心任务也发生变化。建立新中国65年来,中国已经走过了最初风雨飘摇的革命时代,不断探索的建设时代,已经来到如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引领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马克思主义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功不可没,也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中国的革命与初步建设时代

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在全党确立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同志密切关注帝国主义战争爆发和无产阶级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邓小平理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领导人民在各条战线上拨乱反正,解决建国以来遗留的很多历史问题,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阐述了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邓小平同志深入研究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特点与要求,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精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

进入世纪之交,中国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历史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世情、国情、党情所呈现的新特点,使“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等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崭新历史课题。以扛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实现伟大创新,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回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积极回应经济市场化的深刻变革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积极回应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

4,科学发展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实际和前进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5,中国梦——中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挑战的时代

中国经济经过了飞速增长的快车道,如今趋于平稳的增势,并且面临着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挑战。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振奋国人的精神,让国人的精神为之一振,迸发出更多奋斗的激情,为中国发展添砖加瓦。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

1,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究其原由,就是我们党始终是代表大多数群众利益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其实践是创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源泉。红军长征,八年抗日战争,3年内战,无不证明了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获取战争的最终胜利,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2,群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人民群众不仅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获得人们的支持。从古至今,朝代的更替多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民心不再稳定,起义造反。因此,群众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不可撼动的基石。

3,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力军。

1938年,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 “三光”政策;国民党也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面对如此严峻的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放手发动广大群众开展大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1942年底,党中央又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还使边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这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会不断向前推进。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引领着我国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仅对于国家有着重大意义,对于个体成长也有着许多启示。

从中我得到了关于国家建设和个体成长两方面的启示。

(一)国家建设的启示:

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生机,为我国的高速发展指明方向。

(二)个体成长的启示:

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处于不败之地,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中提炼出一些可供个体成长学习的宝贵经验:在如今的信息网络时代,一些捕风捉影,缺乏根据的事情可能会迅速传播。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必须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些事情,同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学习中要进行理论创新,在工作中要进行实践创新,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工作,生活中,不要被既定的主义或理论所束缚,一味按照本本主义,而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勇于创造新事物。

结语: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以及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三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思想指南和理论支撑,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价值

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样作为反映客观的主观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视认识和改造世界卫己任的马克思主义,也必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而失去真理性。所以我们称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那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就内涵创新性意义: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吸取其精华,摈弃其糟粕,使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传统思想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要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路。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并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我觉得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真谛,也是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相继诞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不仅成就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业,而且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某个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不是某个人确认的出来的,而是经过人民群众的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的。最后,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一点用处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才能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2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这个体现的集中点,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这个思想化作理论观点,就在于毛泽东提出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观点化作现实,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只有在这个观点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的结晶和伟大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而构成这个灵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这里,首要的因素是时间,而这个时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性的演进来说,就是时代问题。邓小平同志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创造。但我们现在所说的邓小平理论,则是另一个新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潮流,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理论就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紧密相联的,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哲学,这个哲学的历史任务就是用革命的实践改变资本主义的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思想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的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巨大作用。在先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各种挫折并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作为救国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先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正是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和政治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生机活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以上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党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产物。

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从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不同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只有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胜利发展。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 4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1、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如果根本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行动同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沾边,何谈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构成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要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谓“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要认清我国目前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恩格斯这个著名论断的精神实质,用中国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研究问题不能从本本出发,而要从实际出发。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问题,首要的也是必须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历史造成的现实,是一个国际环境中的客观存在。人们只有适应它,洞察它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正确地开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3、马克思主义最终要由群众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动力。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分界线就是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一旦由群众掌握,就可以更加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历史创造力,并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在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让人民群众掌握并运用它,必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余庆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启示[J].管理观察.2009.09.[2]李广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0.01.[3]邓伟志.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问题[J].社会科学.1985.06.[4]洪光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下载毛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尤其马克思主义在阐述改造世界......

    毛概论文_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姑且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纲要://1.历史上的例子//自古以来//中国春秋 青铜战国 铁器//四大发明//工业革命//引 马克思 那个啥200年超过了以往几千年...日本 den登登//2.......

    毛概论文——论台湾问题

    我们知道,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

    毛概论文—论三农问题

    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讲稿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讲稿 网络111班 张鹏 李红梅 梁绿青 同学们好,老师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

    论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过程。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开创马克......

    毛概复习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5篇材料]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1941年5月,毛泽东在下列的哪篇文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A、《矛盾论》 B、实践论 C、《......

    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选五篇)

    1111111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