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谚语

时间:2019-05-13 21:3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谚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谚语》。

第一篇:论文谚语

浅析民间谚语的发展与现实意义

【论 文 提 纲】谚语作为民众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民间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的一种短小精炼的文学样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从谚语的特色、在社会生产中的运用以及对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帮助等方面浅析民间谚语的发展与现实意义。总体构思如下:

一、从谚语的起源入手,首先通过古今学者对谚语的研究、先秦典籍中对谚语的引用和大量记载及其后世不断有学者大量采录古今谚语来说明我国谚语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已产生;接着从谚语的发展、实用性和与其近邻(俗语、格言、成语、歇后语)的关系等方面探讨谚语的特色。

二、从谚语的种类出发,从谚语所涵纳的内容上把谚语分为生产谚和社会谚两大类。先通过具体的例子分别说明生产谚和社会谚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实用功能,接着总结出谚语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稳定性、传播性的特点。

三、从谚语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谚语在社会生产中的运用以及谚语对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帮助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研究来反映民间谚语在传承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反映对自然认识以及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对民间谚语现实意义的探索得出民间谚语也是保留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而实用的方法。

最后对民间谚语在现代人生活中发挥着的作用以及人们该怎么吸收谚语的精华作了简单的概述。【内 容 摘 要 】谚语作为民众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民间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的一种短小精炼的文学样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从谚语的产生、发展入手,从与其近邻(俗语、格言、成语、歇后语)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其特色,并对谚语简单的归类,分析了谚语的流传性和实用性以及谚语的现实意义。现实意义从在社会生产中的运用以及谚语对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帮助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研究,认为民间谚语在传承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反映对自然认识以及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民间谚语也是保留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而实用的方法。

【Abstract】Proverb as people wisdom and experienc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folk and in the oral widely circulated a short refined literature style, in 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From this proverb, the development of its neighbours(proverbs, from the motto, idioms, interpreting xh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verbs, and analyses the classification, simple and practicability of proverbs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proverbs.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social production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and say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help are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of folk proverbs, and think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to reflect the nature of life in modern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folk proverbs and reta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a kind of special and practical method.【关 键 词】民间谚语 传统文化 现实意义 发展 【Key words】Folk proverbs

Traditional cultur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development

如果说民间史诗是民间文学中的鸿篇巨制,那么谚语则是民间文学中最精短的形式。许多文化史学家和民间文学研究者认为,在原始社会里,谚语就在世界上好些民族中出现了。同样,谚语这种文学体裁在我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谚语的起源

我国的谚语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据考证,三千年前的周代,学者们就已在著述中经常引用谚语,或称“古者有谚”,或称“古者有言”,表明谚语在此时就已相当流行。清代学者曾廷枚在其《古谚闲谭》一书中,说他自己“反复详玩”包括“夏、商、周”在内的历代典籍,“其间有摄于谚语者,即拾侧理录之,以免遗忘”,他更把谚语的“生辰”追溯到比周代更早千年的夏、商⑴。明朝的学者杨慎,在其所著《古今谚》中把最古老的谚语称为“黄帝语”,认为在黄帝时期就有了谚语⑴。清代学者杜文澜在《古谣谚·凡例》中说:“谣谚之兴,其始止发乎语言,未著于文字”,这说明在人类有了语言,但是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谚语即已产生⑵。时至现代,鲁迅先生更断言,谚语之类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是“不识字的作家”们所创作的,他明确地把谚语的产生提前到了文字出现之前⑴。这些都说明了在远古时 代谚语即已产生,以至在后世口耳相传中被“原始文字”记载下来。

在《尚书》、《左传》等先秦典籍中不仅常常引用“夏谚”、“周谚”等,更有大量古谚的记载。如相传是尧时的谚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易经》中的“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国语》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中的“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韩非子》中的“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道德经》58章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64章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古谚,历传数千年,至今仍活在民众口头⑶。宋明以来,不断有人重视采录古今谚语,如宋周守忠采录古今谚语成《古今谚》一卷;明杨慎收录古今谣谚各为一篇;清杜文澜编成《古谣谚》一书,全书一百卷,收集古书所引上古至明的谣谚,是我国一部比较完备的古谣谚总集。

谚语从实践中产生,人类社会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从谚语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十分精辟的经验总结。谚语在人民生活中具有多功能性的作用,它经常给人们以各种各样生产斗争方面的知识经验,也给人们丰富的社会斗争方面的知识经验,此外,它还指导人们处理生活中许许多多复杂的细节问题,也能够充分有力地帮助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示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态度。例如:仅就为人处世这个人类生活的侧面来讲,谚语就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自己被剥削,被压迫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上,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与剥削阶级相对立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情操,他们就把这种自己认为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情操通过谚语总结和表现出来教育世人,传之后代。他们认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值得赞美,而叛国的奸贼和损人利己的行为应予鄙视:“岳飞流芳百世,秦桧遗臭万年”,“人不为己,顶天立地”;他们赞美善良和诚实,反对邪恶和伪作:“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正其身”,“好树株株直,好人心赤赤”;他们赞美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反对懒惰奢侈,贪图安逸:“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等表现出来的劳动人民的美德无疑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这对于培养青年及全体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社会风尚都是极其珍贵的生动教材。又如有关生产斗争的谚语就总结了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和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认识。在谚语中,农事耕作、积肥施肥、农田水利、天气时令等各个方面的经验都有,在农事生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指导作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积累,谚语在世代人民生活中仍然不断丰富着。直到今天,大量新事物、新词语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民间谚语,不断丰富、充实、更新这一民间文学形式。如“城镇变绿海,除尘少公害。绿化秃山头,浊水边清流”⑷反映的是植树造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其它的如“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⑷等都说明了民间谚语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谚语是一种常用的、定型化的艺术语句。它形式精短,语言生动,音韵和谐,句式整齐,便于记忆,耐人寻味,但是,汉语中类似的定型词组或句子除了谚语之外,还有俗语、格言、成语、歇后语等,它们统称为“民间熟语”。所以,俗语、格言、成语、歇后语实际上是谚语的近邻。作为“熟语”,它们的共同特点一个是常用,一个是相 对定型,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彼此常有交叉,但是在表达形式,结构上谚语与其近邻还是有区别的。

1、谚语与俗语 俗语又叫“俗话”、“常言”、“俗言”,广义的俗言常与谚语混用,狭义的俗言即指对于每种思想和生活事象进行形象描述的定型语句⑸。它与谚语的区别在于:谚语以阐明事理,经验为旨;而俗语多只描述某种情状与性质。如“打肿脸充胖子”,“换汤不换药”等。在结构上俗语允许有“残句”,如“趁热打铁”,“喝西北风”等,而谚语一般是很完整的句子,如“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等。

2、谚语与格言 格言是指那种可以作为人们立身处世的行动准则,道德规范的具有“座右铭”性质的言论⑹。二者较好区别:谚语是集体口头创作,作者无可考,且允许字句异动;格言却出自名人之口或有典籍载录,有明确的作者可查,使用时也应原文引用,不得擅自更改,而且不一定是短句,可有自由的长短句。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3、谚语与成语 谚语与成语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短小精炼的语言,都是固定词组,都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某种哲理性。但成语常寓典故,以书面语言为主而且结构比谚语更定型,多四字一组,不能随意改动,如“叶公好龙”,“守株待兔”等;谚语则比较通俗,富口语特色,使用时稍有灵活性。

4、谚语与歇后语 谚语和歇后语都是活在人们口头的现成话,但二者的内容与形式也不相同。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是生动形象的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有些歇后语只要说出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往往是不说出来更有妙趣,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猫哭老鼠——假慈悲”等。谚语虽也多是上下两句,但上下句间一般是并列关系,说明同一个道理,多富于哲理性和实践性,不象歇后语那样具有趣味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往往都用辞在此,寓意在彼。

综上所述,谚语无论是谈生产经验,还是人生经验,都表现了劳动群众的深刻分析力,概括力和运用语言的才能,都表现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谚语,是来自于生产生活,概括提炼而成的生产生活经验的传神表达方式。

二、谚语的种类

谚语,经过历代现实生活的磨砺和沉淀,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独具体系,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艺术形式,它几乎存在于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从谚语所涵纳的内容上可把谚语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谚和社会谚。

生产谚包括农谚、林业谚、畜牧谚、副业谚、渔业谚以及工匠谚、商贸谚等等;社会谚包括事理德行类谚语、时政类谚语、生活经验类谚语、风土人情类谚语等⑺。

在民众生活领域里,谚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提炼、修正、完善,它已成为民众口传的科普教科书,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着传授知识、交流经验、指导生产、教化民众等多方面的实用功能。

凡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反映各种生产活动的客观规律的谚语都纳入生产谚。在所有的谚语中,生产谚是产生得最早的,是劳动大众对自然规律,生产经验的认识和总结。

在此类谚语中农谚则是最多的。它指直接关系农业的耕种,收获及其它农事的谚语,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大田作物和园田蔬菜生产的各个方面,诸如气象、节令、水利、肥料及其种植等。如: “山中无历日,寒暑不知年”——这是上古时代人们依靠对天象物象和气象的观察来决定农时,指导生产和安排生活。

“种田不用问,深根多上粪”——这是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应该如何施肥,进行田间管理的农谚,它指导着广大农民的农事活动。“一场春雪一场雨,一场冬雪一担粮”——这是讲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林业谚是关于森林的种植,护育和林业的经营,管理等多面知识的谚语,它涉及到林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如;

“十年栽树,万年歇凉”——这是讲植树造林的好处。“春不伐竹,夏不伐木”——这是护林的经验。

同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长期的显示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类别的谚语,如:畜牧谚、渔业谚等,它们都对劳动大众的生产实践 作了经验性的总结。如:“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食不肥”,“要想新鱼产得好,秋前喂食不偷巧”等。

此外,在民众生活领域里,还涉及到了关于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伦理原则、人生经验、生活知识等方面谚语的总和的社会谚。它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事理德行、时政社交、生活经验、风土人情等几乎无所不包。如: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劝学的箴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受挫时的自勉。“国兴民荣,国乱民耻”——这是民众对家国关系,民君关系的理解。

“狗不嫌家穷,子不嫌母丑”——这是做人,弘扬孝道美德的原则规范。

“应城有三宝:石膏、汤池、灵芝草”——这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

“懒惰的马路程远,吝啬的人朋友远”,“朋友多的人像草原辽阔,朋友少的人像巴掌狭窄”——这无不包含浓郁的草原民族特色。

由于谚语是植根于各民族、各地方社会生活的肥田沃土中的智慧的花朵,所以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物质生产、风俗民情与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民族、地域谚语的不同特色,因此,谚语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同时,谚语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谚语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则势必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同的时代有 不同的内容,在“谚海”里,一条谚语也能折射出一段漫长的时代风貌,如:“洋袜子不绱底,县太爷也穿不起”,“男人嫌女人一张纸,女人嫌男人只有死”等就是一幅幅旧中国生活图;而“妇女能顶半边天”,“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则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这些都说明了谚语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并且从古到今一直流传,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然,从谚语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我们还看出谚语具有稳定性和传播性的特点,无论民族异同,地域差异,从古到今谚语都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在世代人民生活中不断传播着、丰富着。总而言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谚语的广泛流传。

三、谚语的现实意义

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因此有了显著的提高,中国社会原以农耕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对西方世界的盲目追求,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舆论导向的传播,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偏颇,特别是年轻人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甚至鄙视传统美德,这一社会现象给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的中国敲响了警钟,传承和保留传统美德就有了新的时代意义。

由于谚语作为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哲理性和科学性的艺术形式 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是在民间逐渐形成和传播的,它具有稳定性,全民性,是民众思想的主要文化载体。因此,谚语具有的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人们搞好学习、生产、工作,特别是在指导人们分清善恶是非,鼓舞斗争意志,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的传统美德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艺术的各个门类中,谚语是特别富于指导和训诫意义的。仅就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品行修养这个人类生活的侧面来讲,谚语就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就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的思想情操通过谚语总结和表现出来,教育世人,传之后代。例如: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千百年以来劳动人民就已经总结和积累了许多用来教育世人的,弘扬民族孝道美德的谚语。如谚语中常用的“家里有个老,胜过有个宝”,“狗不嫌家穷,子不嫌母丑”,“女儿是酒瓶,儿子是米囤”,“种好黄秧,望望爹娘”,“羊有跪乳之思,鸟有反哺之义”等就是用来教育后世要孝敬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一度对孝道教育的淡化,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舆论导向,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孝道衰落令人心忧,吃的最差的是老人,穿的最破的是老人,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田地里干活和照看孩子一辈的多是老人。古人云:“百行孝为先”⑻。从众多的劳动人民总结和传承的教育世人要孝敬父母中我们边可看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本来就有着浓厚的孝道情节。可在市场经济的 大潮下,社会异化出了一股一切向“钱”看的风潮,宁可要钱不要父母,打骂父母等恶劣事件,再者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缺失感恩,此外,子女忙于挣钱,而忽视了老人的精神感受,导致了老人精神空虚,这一切都显现出了当今社会孝道观念的日趋淡漠。因此,我们只有更好的搜集、学习和分析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的教育世人孝敬父母,弘扬孝道文化的谚语,通过书籍传播,新闻媒体传播,互联网传播以及手机短信传播等方式来发挥谚语简明动听,易懂易记的特点,使谚语在弘扬孝道文化,提高世人的道德修养,传承和保持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其不可磨灭的作用。

除此以外,“成由节俭败由奢”⑼,节俭也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最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谚语中常用“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只可比种田,不可比过年”,“勤劳苦做般般有,好吃懒做件件无”,“细水长流,吃穿不愁”,“积累有如针挑土,挥霍好似水推沙”等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勤俭节约的箴言来描绘节俭之于积累的重要意义。事实上,节俭不仅是一种传统,更应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态度。当今社会,时代进步了,物质财富丰富了,但是我们不能丢弃中华民族的美德,而引导一种不良的消费习惯。相信谚语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教化民众中将会闪现着它的光芒。

谚语在人们生活中比任何一种口头文学形式所占的势力都大,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含着劳动人民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它是民众的济世格言,是他们代代相传的社会生活的百科书。在谚语中,尤其是天气谚语、时令谚语、生产谚语的实践性更强,简直 就是劳动人民的科技课本。如“日没胭脂红,无雨也来风”,“燕子钻天蛇盘道,水缸穿裙山戴帽”等则是来预测天气的,就是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用仪器测量天气有时也要参考民间的谚语,特别是节令性谚语,如什么节气种什么,收什么,这对农民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如“立冬晴,好收成”,南方有“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等谚语在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⑽。在文化教育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就会引发兴趣。我欣喜的发现近几年,谚语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老师在讲授天气、气候时,通过让学生学习、理解谚语“有钱难买五月里旱,六月里连阴吃饱饭”来分析天气、气候问题,这种联系生产实际的教学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有所用,增加了生活的情趣和热情,既深化了课本知识,也使学生从中获得了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更多地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进一部了解了谚语,更完整,更全面的传承了谚语这一文化。

同时,在民间有关养生、保健、长寿的谚语是极为丰富的,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人们长寿之道的宝贵财富。养生保健谚语的流传、推广和应用,对于人们养生保健,强身健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如: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这是从不同角度提醒人们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这都是提示人们吃什么东西有益健康。“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这都向世人道出了“生命在于运动”,常运动是健康长寿之道⑾。

这些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的内涵丰富、质朴、淳朴、琅琅上口的谚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值得我们传诵并努力实践,以便其为我们的学习、生产、工作、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的传统美德等方面服务。

谚语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已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短小精悍的艺术样式在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的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为现代人们学习古代文化提供了平台,也为现代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亮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该吸收谚语的精华,研究、探索、搜集、整理并推广那些体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思想的民间谚语。让我们共同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

注释:

⑴李耀宗著:《民间谚语谜语》,9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⑵季成家、高天星等编:《中国谚语选》(上),前言,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⑶李惠芳著:《中国民间文学》,22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⑷楚风:《中国谚语集萃》,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⑸李惠芳著:《中国民间文学》,23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⑹武占坤、马国凡著:《谚语》,19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⑺李惠芳著:《中国民间文学》,224~229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⑻转引自百度 ⑼同上:

⑽吴蓉章著:《民间文学理论基础》,202~203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⑾摘自百度

参考文献:

[1]乌丙安编.民间文学概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 [2]冯庆堂.简论民间谚语的局限性及现代走向.中国期刊网.2005 [3]张紫晨编.民间文学基础知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4]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5]段宝林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编.民间文学论丛.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7]本社编.老俗话里的是和非.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8]李耀宗著.《民间谚语谜语》.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14

1981

第二篇:谚语

1、对子歌 云对雾;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花对草; 蝶对蜂; 蓝天对碧野; 万紫对千红; 桃对李; 柳对杨; 山清对水秀; 鸟语对花香;

2、关于天气的谚语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落胭脂红,风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明,久雨大雾必晴;

3、关于帮助谚语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4、关于祖国风光的谚语 上有天堂,下游苏杭;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5、关于思想方法的谚语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除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6、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猪八戒插葱——装象

7、名句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业精不勤,慌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珍惜时间的格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毁读书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9、描写景色的句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山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王安石)万壑(hè)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yan shu)

10、描写友谊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西域回纥国的国王为表示对唐王朝的友好,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1]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让它饮水。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11、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12、名言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3、孔子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带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左右为难、黑白分明、舍近求远、因小失大、头重脚轻、积少成多、贪小失大、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大同小异、小题大做、大呼小叫、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15、带数字的成语

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发百中、千方百计、万紫千红

16、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三篇:谚语

一、农业谚语

春光一刻值千斤,廿四个节气勿等人。

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

东北风,雨祖宗。

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六月里盖被,十二月里无米。

白露身勿露,赤膊当猪猡。

白露前后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小雪勿见叶,小满勿见荚。

麦浇芽,菜浇花。

冻断麦根,牵断磨绳。〈麦丰收〉

冬至油菜,年大麦。

冬至离春四十五,一百零五到清明。

养了三年蚀本猪,田里好来勿得知。

二、气象谚语

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 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7、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8、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9、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四、学习谚语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五、品行谚语

矮人面前莫说短。常在河边走,贵在不湿鞋。

刺耳的话冷静听,奉承的话警惕听,反对的话分析听,批评的话虚心听。

聪明人责备自己,愚蠢人埋怨朋友。

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好撑船。

当你毁坏别人的时候,已经毁坏了你自己。

当你轻视幼苗的时候,请望望那参天大树。

得了奖赏不要只想到自己,出了差错不要埋怨别人。

观其行而知其言,闻其言而知其心。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第四篇:谚语

谚语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分以下几种:

气象: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2.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4.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5.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燕子外迁,地旱天干。

农业: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1.枣芽发,种棉花。

2.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3.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4.春雷响,万物长。

卫生: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3.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4.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5.伤筋动骨一百天

社会: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5.狭路相逢勇者胜。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7.擒贼先擒王。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9.女人嫁汉,穿衣吃饭。

10.王气垫,气垫王,为卖气垫到处忙。

学习: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五篇:谚语(推荐)

一、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三、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四、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有志者事竟成。2.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3.志在顶峰的人,不在半坡留连。4.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识是力量。5.没有松柏性,难得雪中青。6.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7.决心要成功的人,已成功了一半。8.鹰飞高空鸡守笼,两者理想各不同。9.鸟有翅膀,人有理想。10.有志飘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11.树怕烂根,人怕无志。12.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13.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15.好儿女志在四方。16.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17.人若无志,纯铁无钢。18.没有铁锨挖洞难,没有志气进取难。19.不怕知浅,就怕志短。20.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21.不怕人老,就怕心老。22.决心攀登高峰的人,总能找到道路。23.没有目标的生活,就象没有舵的船。(英国谚语)24.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25.聪明人把希望寄托在事业上,糊涂人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26.宁可折断骨头,不可背弃信念

1.什么钥匙开什么锁。2.馒头有数客有数,一个萝卜对一个坑。3.一个葫芦开俩瓢。4.缺个玉米塞个豆,拔棵萝卜栽棵葱。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见个雀儿打个弹。6.不见兔子不撒鹰。7.放长线,钓大鱼。8.淘净水捡鱼,打完蒿子捉狼。9.笼牢犬不入。10.扳倒树捉老鸹。11.摸着石头过河。12.看不准靶子不射箭。13.就窝按兔。14.按住葫芦挖籽。15.棋不看三步不捏子。16.猛虎不处劣势,劲鹰不立垂枝。17.看准北斗星,就不会迷失方向。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外婆死了儿子——没救(没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灯盏无油------------费心(费芯)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骑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霉(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子——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礼义廉——无耻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

下载论文谚语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谚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谚语

    关于立秋的农业谚语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立了秋,凉飕飕。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

    谚语

    1. 钱是一块一块上万,麦是一颗一颗上石。 类别:节约 2. 识字要读书,种地要养猪。 类别:读书 3. 自己的手就是大自然的统治者。 类别:劳动 4. 船的力量在帆桨,人的力量在理想。......

    谚语大全

    中国谚语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

    谚语(精选)

    1.悪妻は百年の不作 娶了懒媳妇,穷了一辈子 2.悪事千里を走る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3.あちらを立てればこちらが立たぬ 顾此失彼 4.後足で砂をかける 过河拆桥 5.あとの祭り......

    谚语

    云下山,地不干。云绞云,雨淋淋。黑云接驾,不阴就下。云低要雨,云高转晴。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日落胭脂......

    常用谚语(定稿)

    常考英文谚语集锦 (1)Better late than never. 迟做总比不做好。 (2)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3)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有总比没有好。 (4)Bette......

    谚语集锦(范文)

    谚语.成语.口语集锦 1.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百说不如一干。 2.go from bad to worse .每况愈下。 3.as busy as a bee 忙忙碌碌。 4.Better late than never......

    谚语

    民间谚语 讲道理 ,论人情, 一人处事百人评;传言语 ,不能信,阿谀奉诚不可听;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忍能让真君子,斤斤计较行不通; 穷可交,富可敬,三教九流都有用;多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