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葡萄沟》观课报告
《葡萄沟》观课报告
济南市清河实验小学 二年级 林秀霞老师展示的《葡萄沟》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学生产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在观课活动中,我选择以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观察了林老师的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准备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本、学生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
(一)总体评价: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学生产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沟、疆、鲁”等11个生字,重点读准“鲁、吾”的读音,读准多音字“好”“钉”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梯田”的意思。2.会写“蜜”等12个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赞美。4.通过抓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感受葡萄沟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5.学会用“有 ____”说话,练习语言表达能力。6.搜集自己家乡的特产等特点,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
总体上看,该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过渡句用的恰到好处,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情景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在“听、说、读、写”环节中,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
1.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林老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以葡萄图像直接导入,渲染情境,迁移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葡萄的五光十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课堂气氛营造
林老师用亲切的语言,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过渡句的巧妙运用,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功感受;林老师的教态是那么的让人放松使人自然地融入,这是低年级教学中必须具备的。却是很难做到的。林老师 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3.师生双边活动
在教学中,林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交流、语言引导、练习巩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
4.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中,林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注意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5.学习方式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林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旅游”中学到了知识,观赏了美景,体会到了葡萄沟的葡萄之美,热情好客的葡萄沟人更美。逐步培养了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生字的书写指导的也恰到好处,体现了先学后教,重点指导。如“蜜”字,重点是指导第一笔“点”,虫子的“竖”的位置。
(三)教学建议:对于“阴房、流动的热空气”等了解不够深入,在学习中还需要借助图片或者教师的讲解深入理解。
三、自我反思:
林老师展示的《葡萄沟》,让我耳目一新。自己从教多年,却感到没上过一节成功的课。我也应该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过渡句,使教学一环紧扣一环,在学生的学习中也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识字教学应不怕麻烦,学会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次展示让我受益匪浅。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所突破。
第二篇:葡萄沟说课专题
标题: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葡萄沟》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人文科学学院2011级初等教育班的徐盼。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课葡萄沟。今天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与学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葡萄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是介绍我们新疆吐鲁番的一个地方 –葡萄沟,课文是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的介绍了吐鲁番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地方表现在1盛产瓜果,2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族热情好客4生产葡萄味美,可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结合生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4、懂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结合课文说说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采用的是让学生看实物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朗读法理解课文,表演法理解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五、说学情
这是个二年级的课文,学生的个性是比较活泼的,而且他们的年龄小所以我要采用多种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运用多种器官和参与教学活动。六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二:认读生字
你们都会读本课的生字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读得怎么样?(开火车、以组来读 男女生比赛)
三、课文学习
1、你们知道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吗?把你们的目光转向大屏幕(拓展:吐鲁番的气候)吐鲁番在新疆中部的低洼盆地,被称为火洲,因为它离海远,夏季气候干,温度高,地形为盆地,空气不流通,热量易积聚。地势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热量不易散失。
2、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自由说)预设: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4、端出葡萄,让学生观察葡萄的外形,接着学生品尝葡萄的味道,之后读第一自然段,(自己喜欢的方式)说感悟。齐读第一段(欣赏关于葡萄的图片)
5、端出葡萄干跟新鲜的葡萄对比。那你们知道葡萄干怎么制成的吗?请在课文中找出来。葡萄干制作出来可真是辛苦呀,那有谁来给大家读读这一段?(2人读)并且评价
6、葡萄沟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夸一夸的呀?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要求)(1)先读第2段,数数这段共几句话。(2)想想葡萄种在哪?
(3)看看哪几句是写夏天的?哪几句是写秋天的景色呢?(4)填写夏天秋天的内容
(4)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5)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用哪个词可以代替?
7、我好像看到了那五光十色的葡萄,真想摘下那新鲜的葡萄痛快地吃个够。看新疆老乡来了,你猜他会让我们吃吗?如果会让我们吃,请大家用笔画出关键词(表演)
8、看最后一个自然段,那你知道为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了吗?再读最后一段。
9、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
四、总结全文
七、说板书
10葡萄沟
水果
多 葡萄
香甜 葡萄干
色鲜味甜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第三篇:《葡萄沟》评课
《葡萄沟》 评课稿
《葡萄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对于低年级的阅读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一直是小语界致力探讨的一个问题。刚才,张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葡萄沟》一课的第一课时。看后,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有几下几个特点:
一.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摒弃了以往常见的读字、组词、繁琐地分析字形等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对生字采用变换字号和颜色的方式,增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直观上整体感受我会认和我会写的字。这样,一方面,让生字始终存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戴张老师还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字词。比如再讲“搭起”这个词语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示出这个词;“摘下”让学生到前面作出相应动作等等。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又让一些阐述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字词意思迎刃而解。
二. 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至关重要。张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处理得比较好,并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如“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就整堂课而言,张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放得很开,又收得很好。
三. 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当、适宜
无论从课堂开始的范读课文,还是后来的运用课件展示地图、梯田、阴房,整节课课件运用的恰当而不牵强,有实效而绝不做作。课件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初浅看法。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提问题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第四篇:葡萄沟评课稿
《葡萄沟》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陈婧老师执教的《葡萄沟》一课,可以说学到了很多。《葡萄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从整堂课看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学习方法多样,课堂纪律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课始,陈老师从直接出示课题导入,问学生“沟”字形近字有哪些?从而带出“钩、构”等两个形近字,并让学生进行口头组词,引出课题《葡萄沟》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展开亲切地交谈,并以同伴的身份告诉学生,最好吃的葡萄在新疆,在地图上指出新疆,用句子作结: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引出课题《葡....
萄沟》。接着让学生对课题质疑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加强学生提问提的能力。根据学生提问来初读课文。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以及最能概括葡萄沟的句子。这堂课,陈老师重点落实在生字教学中,陈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生字教学。初现生字,除了学生自学生字,老师还主导学生学习,采用小老师带领读,开火车读。读得形式多样,并让学生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例如:沟字利用熟字换偏旁;“够、吾、梯”字采用了猜谜法,学生说的形象、生动。还有陈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五月有杏子??葡萄沟。”处理得比较好,并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积累一些词句。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课堂上,教师把主体还给学生。篇二:《葡萄沟》评课稿
《葡萄沟》评课稿
《葡萄沟》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的第10课。吴老师的授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材挖掘深、目标完成好
二、课堂结构合理
这节课用猜谜语“葡萄”来导入,很自然、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复习、导入、讲解穿插说话训练、写字指导四大部分的设计安排比较合理、比较优化,以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结构为依据。吴老师这堂课上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句中心句展开教学。从葡萄沟的水果多、景色美、老乡好这三个内容体会葡萄沟的好。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生字教学是重点,而吴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有学生带读、齐读生字,有讲记字方法、多音字的记忆,有组词说句子等等。朗读课文的教学也形式
多样:有自由读、默读,有小组读、个人读,有齐读、带读等形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读不是表层上的读,是让学生在体会和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朗读时注重的方法的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很到位。
四、教学问题的设计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吴老师的教学很好地把握了这点。例如:自由读课文时出示:带着问题读读课文,把课文的重点让学生思考。紧扣教学目标,把握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五、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配合默契,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顺利地开展。
六、课件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运用媒体方式把静止的文字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课件把葡萄沟水果的多和葡萄颜色多、一个个凉棚的美通过画面展示出来了。
建议: 只是内容上有些多,到最后时间有点紧。是不是把老乡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删掉先不讲,换到下一课时时再理解。中间的说话和句式训练也有点多。难度上有些难。这里的练习稍做调整。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葡萄沟评课稿
《葡萄沟》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晓芸老师执教的《葡萄沟》的第二课时。《葡萄沟》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节课的优点是:
一、教学思路清晰,脉络清楚。
从整堂课看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学习方法多样,课堂纪律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逐段学习。全文共4个自然段。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词句的理解为主线,辅之以师生互动问答,对教学重点——“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进行突破。并以“如果你到葡萄沟去,你最想做什么”的谈话交流来激发情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这节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课件制作精美,展示适时、恰当,起到了突破难点的催化作用。
这种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就值得推广。因为它恰当而不牵强,有实效而绝不做作。课件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真正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对于那种滥用多媒体的现象应是一个榜样,一个借签。
三、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至关重要。王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重视朗读,有以读代讲的好势头。能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对“五月有杏子??葡萄沟。”处理得比较好,并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积累一些词句。如“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就整堂课而言,王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是放得很开,又收得很好。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看法。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教师多多指教。篇四:二年级语文《葡萄沟》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葡萄沟》评课稿
《葡萄沟》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的第10课。吴教员的授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材挖掘深、目标完成好
教学中吴教员的教学意图很清楚,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实质,教材内容层次清楚。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找准了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贯穿课堂课的始终,环绕教学目标复习、解说、练习,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克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课堂结构合理
这节课用猜谜语“葡萄”来导入,很自然、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复习、导入、解说穿插说话练习、写字指点四大部分的设计安排比较合理、比较优化,以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结构为依据。吴教员这堂课上环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句中心句展开教学。从葡萄沟的水果多、景色美、老乡好这三个内容体会葡萄沟的好。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生字教学是重点,而吴教员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有学生带读、齐读生字,有讲记字方法、多音字的记忆,有组词说句子等等。朗读课文的教学也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默读,有小组读、小我私家读,有齐读、带读等形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学生的视察、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读不是表层 上的读,是让学生在体会和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朗读时注重的方法的指点,学生读得抑扬抑扬,很到位。
四、教学问题的设计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了解学生把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吴教员的教学很好地把握了这点。例如:自由读课文时出示:带着问题读读课文,把课文的重点让学生思考。紧扣教学目标,把握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五、发扬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举动过程。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发扬自己的才能,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启示引导,配合默契,使教与学的双边举动顺利地开展。
六、课件媒体运用恰如其分
运用媒体方式把静止的文字复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课件把葡萄沟水果的多和葡萄颜色多、一个个凉棚的美通过画面展示出来了。
建议: 只是内容上有些多,到最后时间有点紧。是不是把老乡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删掉先不讲,换到下一课时时再理解。中间的说话和句式练习也有点多。难度上有些难。这里的练习稍做调整。篇五:葡萄沟 评课稿
葡萄沟 评课稿
王老师执教的《葡萄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对于低年级的阅读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一直是小语界致力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有几下几个特点:
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教师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上整体感受我会认和我会写的字。这样,一方面,让生字始终存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王老师还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字词。比如再讲“搭起”这个词语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示出这个词;“摘下”让学生到前面作出相应动作等等。这样,既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又让一些阐述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字词意思迎刃而解。
二、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至关重要。林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处理得比较好,并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如“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就整堂课而言,王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放得很开,又收得很好。
三、多媒体课件运用恰当、适宜
无论从课堂开始的范读课文,还是后来的运用课件展示地图、梯田、阴房,整节课课件运用的恰当而不牵强,有实效而绝不做作。课件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初浅看法。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提问题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第五篇:2015观课报告
2015年
从炎炎夏日延续到朗朗秋天的远程研修,犹如一杯散发着清香的美酒,浸润了我的心脾。六个优秀案例,各位教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广,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感受最深的是,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安于课堂,很多教师都采用了比较有效的方法,让我收益颇丰。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如何让课堂上天马行空的学生做到在课堂上“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呢?几位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
第一,创设历史情境进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位老师都做到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尤其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英国的制度创新》,运用了大量视频和图片,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教师又设计了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做到了观而不散。
第二,联系社会热点与现实,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历史讲求“死去活来”,也就是在对书本基础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要把书本上“死”的东西“激活”,让它动起来。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结合,能使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充满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在讲到中国崛起时,联系了当今常提的“中国梦”热点,并与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的启示进行联合教学,效果较好。《英国的制度创新》中使用了卡梅伦在英国议会的讲话视频,较好地展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既提高了学生兴趣,又便于理解教材知识。
第三,历史角色扮演,身临其境解读历史。
李大钊说过:“历史是死的,但解释是活得,与时俱进的”。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自己变成历史中人,从而使死的历史变成活的,如此一来,历史活了,学生也活了,何愁学生不安于课堂。《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历史剧演绎的方式解读了“重农抑商”政策,深刻地体会了农民与商人在古代的处境。《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教师将三位改革家变身医生为苏联诊断开处方,让学生以另一种方式学习改革内容,同时,课堂的最后,由学生扮演列宁、马克思、斯大林和邓小平,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达到了升华与总结的目的。而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眼中,都散发着求知的光芒,他又怎会神游天外呢!
第四,充分利用竞争与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语有云:若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若想走得长,就一群人。要想走得又快又长,那么就需要既竞争又合作了。现今我们常常使用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小组间的竞争,更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次研修课中,多数老师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印象比较深的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教师采用了擂台大比武的方式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了守住擂主之位,小组成员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参与问题探究,这样,学生的精力安于课堂,而不作他想。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收获和评价,也是自己在观课中感受颇多之处。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老师的课堂仍然比较传统和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还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问题设计指向性不明确,学生探究兴趣不高,参与面较窄,课堂效果较差。平时教学中我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我想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寻找解决方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只有让历史切实地变成学生的兴趣与乐趣,这样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正所谓“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