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五篇

时间:2019-05-13 21:1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

第一篇: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

孟丹青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2)

摘 要: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传记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影响传记文学真实性的原因有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历史话语的修辞性、记忆的不可靠性等。对历史真实相对性的认识并不是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求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的本质,从而树立现代的传记文学真实观,追求更深刻的历史真实。

关键词:传记;真实性;相对性;历史叙述;历史话语;记忆

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22-03 传记是一门介于历史和文学之间的交叉文体,它必须记录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个人真实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性格,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就像胡适所说的:“传记的最重要条件是纪实传真。”“传记所传的人最要能写出他的实在身份,实在神情,实在口吻,要使读者感觉真可以尚友其人。”[1]传记作者为了真实地还原传主形象以及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总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和占有历史资料,使传主形象与其在历史中的存在尽可能一致。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

一、传记是一种对历史的叙述

首先,任何历史著作都是历史叙述的产物,传记也不例外。历史叙述的主观性或者说历史学家的主体性导致历史著作中客观真实的相对性。历史分为历史本体和历史认识,前者是事件的历史,后者是叙述的历史。历史本体是客观的、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无法改变,无法再现和重演;而历史认识则是主观的、多元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历史构图与历史想象不同,不同的历史学家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阐释和认识。历史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历史本来面貌却永远达不到历史本体的过程。“客体首先只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的,因此客体本身一定是被主体建构成的。因为这个缘故,客体就具有永远被接近,但又永远不能达到的极限性质”[2]。

其次,历史话语具有修辞性。人生活在语言构成的世界之中,语言具有既澄明又遮蔽的双重性:一方面语言具有命名的力量,是思想展开的发轫点;另一方面,由于语言自身的局限性,它又构成人类思想的牢笼,语言规范了人类意识的基本框架和范围。人们常常将语言视为实在本身,而忘记语言符号是通过概念与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符号与客体之间只存在着一种间接的转嫁关系。解构主义者进一步认为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不一致,语词的所指与能指是任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固定的,每一个所指的位置都可能被其他能指取代。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分裂的,语词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受到普遍质疑。他们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不可靠性、欺骗性,由于语言的修辞性,真理也不过是骗人的假象和谎言。作为符号的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人类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反映客观事物,事物精微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历史真相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无法达到与客观世界的完全统一。所谓客观如实地描绘对象,再现历史原生态是不可能的。语言无法穷尽客观世界,历史是话语实践的产物,随着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历史话语和小说与神话的话语一样,并不享有真实性的特权。由于语言的相对性,历史真实与历史再现之间必然存在一段距离。

二、传记作者的主观倾向性

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历史学家不可能穷极一切事实,他必须对史料进行选择和加工整理,而任何选择都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进行的,于是历史真实性就被打上了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主观色彩,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所在。沃尔什认为:“历史学家总是以自己的哲学观点在研究过去;这是无法改变的而又无可奈何的事,因为历史学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前提假设。归根到底,主观的因素(无论先天的或后天的)总是无法排除的,这些因素可以呈现为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集团性、宗派性或任何其他的什么‘性’。”[3]历史思维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主观成分,世界观、哲学观、价值观不同,就形成了对于历史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这一因素限制了历史学家所希望得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历史学家站在现在看待过去,他眼中的历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烙印。和历史学家一样,传记家也是特定历史时代与社会环境的产物,在塑造传主形象、叙述历史事实时,传记家不可能消除个人在观察上的偏差和意识上的偏见以及时代和社会的影响,这种主观性影响到传记写作的真实性程度。

传记主人公的过去作为一段历史已经消失在一去不复返的时间长河里,不可能重复和再现,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由于传记作者和传主之间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传记家对传主的还原只能是一种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历史记忆和历史想象。传记作家总是围绕着某种指导思想进行写作,选择传记材料,在这种写作过程中已经渗透了传记作家的主观判断以及时代和社会对传记作家的影响。而且传记作家不仅要再现传主的生平和性格,还要对传主其人其事进行阐释和评价,这就更增加了传记的主观色彩。“传记作家并不仅仅是叙述,他也解释,而且传记中总有一种为了解释而去选择(史料)的倾向——去选择,更甚或是去捏造”[4]。传记作家总是试图从有关传主的大量事实中找出某种统一的思想模式、行为模式,从而对传主的一生做出首尾一致的解释。传主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事件被用来阐明某个主题,传记作家选择哪些传记材料,对哪些传记材料感兴趣,体现了他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对传主的认识与理解,这就导致传记写作过程中的主观倾向性。

以现代文学作家传记为例,传记作者们虽然有明确的对客观历史性的追求,但是他们也无可奈何地意识到这种真实性的不可抵达,传记作家心目中的传主、传记中表达出来的传主和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传主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个距离。陈思和在《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中说:“现在的文学时代里,要为一个健在的,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影响的作家写传,多少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无论是作者所要努力的还是读者所期望的目标——刻划出一个真实的传主形象,都既是一种渴望,又是一种奢望。生命是一道长河,它每往前流逝一步,整个历史的分子结构都会为之改变。每一日,甚至是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意味着人们用新的眼光来解释以往历史的可能性。再者,正因为生命的真实是由它所发生的全部细节构成的,而当这些细节本身已经随着时光消失得无影无踪,唯剩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以及文字语言的表述中的一些残余断片时,要用文字去‘再现’它的真实又未尝不是天真的神话?”[5] 由于传记作家主体的差异性,在传记文学中经常出现“一人多传”现象,即同一传主会有不同的传记。历史中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有不止一种传记,如鲁迅传记就多达几十种,比较有名的有曹聚仁的《鲁迅评传》、林志浩的《鲁迅传》、曾庆瑞的《鲁迅评传》、林非、刘再复的《鲁迅传》、吴中杰的《鲁迅传略》、朱正的《鲁迅传略》、陈漱玉的《民族魂》、林贤治的《人间鲁迅》等。关于徐志摩、郁达夫、郭沫若、张爱玲、丁玲、萧红等作家的传记也都有10种以上。面对同样的传记材料,由于传记作家写作目的、观察的角度和叙述的方式不同,会使传记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美国人金介甫写的《沈从文传》和湖南学者凌宇写的《沈从文传》对传主沈从文的理解与把握有所不同;肖凤的《冰心传》和卓如的《冰心传》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各异。每一本传记都渗透着传记作家对传主的理解与体验,传记还原出来的与其说是传主本身,不如说是传记家心目中的传主形象。传记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现出来的不光是传主的形象,还有传记作家的形象,传记作者的性格气质、道德立场、人生观、审美观、艺术风格等等都会在传记中留下痕迹。比如同样是张爱玲传,于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运用女性特有的视角和轻倩灵活的文笔,写出张爱玲的神韵。余彬的《张爱玲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3年版)把张爱玲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整体中,对她的价值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理论和学术色彩较浓。胡辛在写《最后的贵族?张爱玲》时,从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中寻觅张爱玲生活的处境和语境,尽量运用和张爱玲语言风格相近的叙述语言,使叙述语言和传主语言浑然一体,不愿撕碎张爱玲的语言纤维,不愿搅混原汁原味的人生况味。孔庆茂的《魂归何处·张爱玲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文学色彩很浓,在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大量运用文学描写手段,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司美娟的《张爱玲情事》(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以张爱玲的情感和婚恋生活为主线,在不背离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张爱玲与胡兰成、赖雅的婚恋始末,运用小说笔法娓娓到来,其间穿插了大量场景描绘、对话和心理描写,使所叙述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刘川鄂的《张爱玲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属于学术传记,理论色彩较浓,重视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但是传记作家还没有真正融入传主的世界。张均的《月光下的悲凉——张爱玲传》,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抓住张爱玲作品中月光的意象,强调张爱玲作品与人生遭遇中的悲凉和悲剧性,营造了一种优美而淡雅的意境,与张爱玲的世界丝丝入扣。不同的内容侧重点,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体现出传记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传记文学中的一人多传现象深刻地反映了认识主体的差异性,它是主体现有的经验知识、情感意志直接作用于认识客体造成的。传记文学中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传记文学的历史真实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三、自传的不可靠性

传记写作还涉及到记忆的可靠性问题。记忆是真理之敌,因为在一个人能开始描述他的生活之前,他的记忆机制就进行着创作而不是复制的活动,记忆本身已经主动练习了所有的创作功能:选出基本的,加强和淡化,有组织地编排。历史记忆是经过人们筛选和重构的东西,它不可能完全还原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所有物理和心理事件,其中空缺之处显然比充实之处多得多。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欲望、本能、理想等都会影响他的记忆倾向,导致记忆的失误。更何况人的记忆有避免痛苦的倾向,自我具有选择性,凡是唤起人焦虑和痛苦的记忆与印象都容易被拒绝在意识之外而成为潜意识或某种情结。而且任何个人记忆都受到社会记忆、集体记忆的影响。“我们对现在的体验,大多取决于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我们有关过于的形象,通常服务于现存社会秩序的合法化”[6]。个体记忆依赖集体或社会记忆的框架,而集体记忆关于过去的解释总是与社会主流思想一致的。受社会记忆、集体意识影响和控制的个人记忆、私人记忆也往往成了某种成见与意识形态的牺牲品。记忆不是对过去的复制,而是对过去的建构,在历史重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人们由于某种目的和偏见会有意无意地对记忆进行修改,这就加大了寻找历史真实面貌的难度。

传记作家经常以自传为基础,把自传当作第一手资料,但是自传的真实性也已经受到普遍质疑和颠覆。莫洛亚认为影响自传真实性的原因有:对事实的遗忘;由于审美原因而产生的有意的忽略;潜意识的压抑,凡是令人不愉快之事,就会被潜意识所压抑;羞耻感;记忆不仅疏忽遗忘,它还加以理想化。此外,在自传中还有一个缺少诚实的原因,那就是当我们描写往事时,希望保护那些我们认识的人。“记忆力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对每一个男人和女人来说,记忆力使他或她,在回忆一生时,创造了艺术作品和不可信的记录”[7]。传主出于某种道德禁忌与政治束缚在回顾自己的一生会隐瞒一些事实,夸大另一些事实,他会有意无意地美化自我,把自我理想化,在自传中创造另一个自我。

卢梭的《忏悔录》以令人吃惊的坦率态度记录下自己的真实生活、思想与感情,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卑劣念头、下流行经进行大胆暴露,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再现人性的真实和复杂。但是莫洛亚仍然对《忏悔录》的真实性进行了质疑:“卢梭自己是不是想装做一个真实的人?绝对的诚实是可能的吗?”[8]莫洛亚认为卢梭的确承认自己偷盗、诬陷别人以及对华伦夫人的忘恩负义,但他对这些事痛心疾首地认罪是因为他知道读者会原谅他。相反地,他对抛弃他所有孩子的事却一笔带过,对其中的动机隐而不言,好象那是一件小事似的。他也暴露缺点,但只暴露一些可爱的缺点。所以,“自传作者们与其他人一样容易出错。他们经常从最好的角度描写自己。他们掩盖某些事实,认识不到他人的重要性,并且忘记传记作者可以证明是很重要的小事情”[9]。

虽然自传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个体叙述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的体裁,但是自传中也渗透了虚构和想象。比如茅盾在自传《我走过的道路》中没有提及自己与秦德君女士的恋爱,而秦德君的经历和茅盾小说《虹》中女革命家形象有十分相似的地方。了解这段历史,显然有助于对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理解。但如果传记作家一味“为尊者讳”,对传主的私生活讳莫如深,或者只以作家自传为材料,则无法揭示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叙述的主观性、语言的修辞性和记忆及自传的不可靠性,影响了传记的真实性程度。传记文学的真实性是相对的,完全真实的历史重构与还原是不可能的。传记受到传记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局限,传记作家在追求对传主历史还原的真实性的同时,也日益意识到这种真实性的相对性。随着人们对历史认识的加深,真实观也在发生着改变,真理的绝对性受到普遍质疑。承认历史认识的多元化,可以避免一元独断论和文化专制主义,从而达到更深刻的历史真实。要想建构具有当代性的中国传记文学,使中国传记文学走向世界,就要树立现代的传记文学真实观,打破对权威与绝对性的迷信,摆脱传统观念、时代偏见、政治无意识的束缚,从认识论、方法论上对传记文学进行改革。只有对历史具有怀疑主义的理性态度,在历史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主体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历史真实。参考文献:

〔1〕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M].胡适传记作品全编(第四卷).东方出版中心,1999.203.〔2〕(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7.93.〔3〕(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4〕(英国)艾伦·谢尔斯顿.传记[M].昆仑出版社1993.20.〔5〕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6〕(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法)莫洛亚.论自传[J].传记文学,1987,(3).〔8〕(法)让-雅克-卢梭。

第二篇:传记文学常识

传记文学常识

1、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的一类文学样式。

2、传记的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3、按照作传的对象分:自传、他传。

4、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

1)性质:①、历史性、真实性、科学性;②、文学性、艺术性。

2)功能:①、社会功能;②、教育认识;③、审美作用。

5、传记的形式:文学性传记、评论性传记、考据性传记、回忆录、日记

6、当代传记文学的分类: 1)现当代政治人物传;2)作家、艺术家和著名学者传;3)各种名星传;4)历史人物传;5)海外人物传;6)现当代企业家传;7)普通人物传。

第三篇:传记文学学案

传记文学学案

一、【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也简称“传”。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二、【人物传记的整体阅读】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3)从创作方法分:历史性传记和传记文学。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4)从篇幅长短分大传和小传。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同学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童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

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三、【传记阅读方法解说】

1、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2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

3、如何对传记进行鉴赏与评价和探究

学会鉴别传记材料。在阅读时,要注意鉴别材料是否恰当,即作者选取的材料是否能充分表现传主的特点,从这些材料里面是否能得出令人认同的推理、判断或结论。

对传记传主作出评判。一部传记里面既包含传主的立场,包含传记作者的立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立场。读者要学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对传主立场、传记作者立场做出适当评判。在阅读中,可以从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叙说的方式上来体会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评论,通过对传记的阅读要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评价其功过得失。

这类题目通常是论述题。答题应像写作一篇小的议论文,首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要结合文中的事例、细节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再次表明观点。

四、从命题的角度来赏析传记:

(一)概括传主成就 【命题特点】

传记作者为一个人物立传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其事迹、凸显其成就,因此,对传主事迹或成就的概括就成为主打题型。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文中写到的“某某”的学术成就主要有哪些?请简要说明。(2)从文中看,“某某”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答题策略】

传记选材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第二,提取传记中的关键句,如每个自然段的首句或末句;第三,抓住有关传主事迹、成就的关键词;第四,概括时要准确具体,不可笼统。

例1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语段信息: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空白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思路导航:语段介绍了黄遵宪到新加坡后的具体行动与做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对黄遵宪活动进行概括:对侨民、对殖民者、对南洋诸生。参考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二)把握传主形象 【命题特点】

传记和小说一样,其核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成为传记考查的热点。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某某”这一人物形象。(2)作品中的“某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3)这篇文章表现了“某某”哪些优秀思想品质?

【答题策略】

作者对传主形象的刻画、对传主品格的弘扬总是通过对其事迹、言行的叙述描写来体现的,因此,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可以从四个方面思考:第一,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看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第三,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第四,注意作者对传主的介绍和评价。

例2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2009年高考江苏卷《画家黄永厚》)

语段信息: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艺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砺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

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思路导航:首先要理解“冰炭同炉”的喻意,“冰”和“炭”是水火不容的两种事物,那么,题干的意思即是要求考生找出黄永厚身上的两重性格,从行文中可以找到三个方面。参考答案: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三)探寻因果关系 【命题特点】

传主的某一行为、成就或事迹常常是某些原因促使的,这种对某种结果的归因探寻,是高考人物传记常设的题型之一。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某某”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2)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某某”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3)从文中看,“某某”做出某一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答题策略】

显性的因果和隐性的因果往往交织在文章之中,有可能是局部筛选与概括,也可能是全文筛选与概括,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筛选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第一,要看清楚文本相关文字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尽可能地穷尽原因,不可遗漏要点;第二,外因和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大原因,解答归因题时要“内”“外”兼顾,不可偏废;第三,要分点解答,力求条理清晰,眉目清楚。

例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语段信息: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

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思路导航:对本题的解答首先应该找准信息对应点,紧扣题干要求进行概括归纳。答案要点有三个,作答时要考虑全面,条分缕析,表述简洁流畅。参考答案: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四)探究人生启迪 【命题特点】

人物传记的阅读要求我们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的思考和判断。这种题型旨在培养考生探索和思辨的精神,要求考生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能合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传主的成功经历给我们哪些启迪?(2)传主的事迹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意义?(3)传主的选择对我们有什么借鉴?

【答题策略】

这种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要求考生能够立足自我,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思维应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显然是不适宜的。因此,要紧扣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探究。同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合理,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例4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语段信息: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叫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思路导航: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的提示,从“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两方面分别作答。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明确回答获得的启示是什么;其次要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特点,具体阐述理由。参考答案:[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观点二]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值得学习。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小结】:真实性: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传主什么样的人格魅力或功过得失。(概括,常用形容词或动宾短语)

文学性(1)选材(取舍)——通过(概括事实)真实而典型地反映传

(细节)——通过(概括事实)真实而细腻地描摹传主„„

(传主原话)——通过(概括事实)直接展示传主„„

(2)环境描写 描摹了„„环境气氛(氛围),烘托了传主„„(3)评价 作者直接评价

引用他人评语 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从侧面塑造了

传主„„形象 总之,人物传记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常考内容,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这种阅读题的频率有上升的趋势,望同学们在高一学好传记。

第四篇:浅谈高中语文传记文学的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传记文学的教学

[作者] 朱小倩 [内容]

传记文学既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当代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之一。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全6册教材中,文言文48篇,其中传记文学共有13篇。传记文学占整个文言文的四分之一强,足见编者对传记文学这种源远流长的文体的重视程度。从1993年至1997年的高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大部分选自传记文学。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了解一些阅读文学作品的常识”和“我国文学史的常识”,“能比较熟练地阅读

一般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于文言文,高一语文中提出要求,“了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点”,“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古代文体知识”。这从知识掌握的范围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两方面对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联系传记文学的教学,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掌握文体常识。传记文学主要是指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的作品。它既是文学,又是历史,是文学和历史结合的边缘学科。在中国古代,它的主要形式有史传、杂传、散传、自传、专传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6篇就是史传; 《左忠毅公逸事》、《五人墓碑记》等为杂传;《记王忠肃公翱事》、《梅花岭记》都是别传;《谭嗣同传》、《柳敬亭传》等是专传。另外,《史记》还创立了一个“列传”的概念,是指与“本纪”相区别的,记载人臣

士庶的传记,如课文《屈原列传》。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传记文学文体的一些基本常识。2.揭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记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1)真实性。传记文学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传主及事件必须符合史实,有史学价值,决不能凭空虚构。这也是传记文学享有崇高声誉和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高中课文中的传主,如廉颇、谭嗣同、屈原、张衡等,都是历史名人,其事迹史书都有记载,真实可靠。近几年来高考卷中出现的人物如狄仁杰、姚崇等也是史学界备受推崇的人物,其事迹均有明确记载。当然,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并不等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一些次要人物、局部细节可以

借助于想象、联想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2)艺术性。传记文学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划人物,描摹物态。传记文学主要是写人的,所以它要求刻划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部《史记》之所以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主要原因就是它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刻划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3)相当完整性。传记文学主要是表现人物的,要使人们对人物性格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就必须注重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因此在传记文学中,传主的生平经历一般都较完整,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人物,如《史记》。一些小传,如“逸事”等,由于受材料、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事迹,但往往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小见大,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左忠毅公逸事》。3.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

象。

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欣赏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传记文学刻划人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加以分析归类,能使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逐渐积累,提高阅读水平、欣赏能力,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传记文学所塑造的人物,无论是仁人志士,还是奸佞小人,无不具有代表性,其中有许多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一些人物还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贡献。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学生思想复杂多变,对之加以正确引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大

责任。因此在传记文学的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学会做人。

当然,与其他古文教学一样,古代传记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注释也应予以必要的重视,这是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任何理解分析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五篇:最新文学作品欣赏之传记文学

文学作品欣赏之传记文学

文学作品欣赏之传记文学 知识点扫描

传记文学采用形象化的笔法,描写传主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即把传主的生活经历、思想演变过程等系统而又有重点地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所以,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紧密结合是传记文学的特点,即要求所写人物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所写事实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所用笔法具有史实性和文学性。传记文学一般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人物生平,在平实明快的叙述中穿插具体的描写、精当的抒情和精辟的评说,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人物内涵,剖析人物的思想行为,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从而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思想性。解题金钥匙

解答传记文学作品,首先要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即真实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一、传记文学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同学们在阅读时,要归纳作品所叙述的传主的生平事迹,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如《鲁迅自传》第二段中写鲁迅的求学经历,从其 弃医从文 的经历可以看出鲁迅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赤子情怀。

二、传记文学主要是写人的,需要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通过传主的言行和典型事例,分析传主的形象特点,掌握文章中塑造传主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规律。如《吉鸿昌传》中,吉鸿昌在被迫出国期间,为了反对美国人对华人的歧视,特意在自己的胸前佩戴着 我是中国人 的牌子。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吉鸿昌高尚的民族气节,也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解答传记文学作品,其次要把握 评 与 传 的关系。许多传记文学在叙述传主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经历的过程中,适时地对传主的思想行为作出分析,对传主的精神境界作出评价,从而揭示文章的内在意义。如《 纵浪大化 季羡林》开头: 滴水虽小,却能穿石。这给我们两点启发:一为从不中断,二为注入一点。从不间断,就是有恒,日复日,年复年,坚持不懈;集中一点,就是目标专一,从不旁逸。这段议论,既是为介绍季羡林作了铺垫,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道理,成为作品的文眼。

解答传记文学作品,还要品味作品语言。传记文学写的是历史,语言却是文学的语言。文学语言的本质是形象。传记文学的语言大多丰富、精练、典雅,讲究韵味。如《徐悲鸿的一生》写徐悲鸿求职失败,濒于绝望的一段文字: 悲鸿感到呼吸困难,浑身像着了火,有一种燃烧的痛楚。他猛力扯开衣襟,让无情的风雨打在他的胸脯上 把徐悲鸿当时的内心感情表达得形象生动。模拟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走向艺术之路(节选)□范 曾

我四岁时入学,由于早熟的聪敏,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我父亲是上海美专毕业的,家中有些留下的画册和画具,我从小便喜欢横涂纵抹。最早对我有影响的是画家丰子恺的《护生画集》《子恺漫画集》。我喜欢他要言不烦的用笔和浓厚的文学气息,他的恻隐之心深深打动了我。我的父亲信佛,是一位居士。我问他,我是不是也应该吃素?父亲说,你太小,吃素成不了佛,可见父亲的教子是很有幽默感的。还有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我有时看着看着就流下了眼泪。我照着丰子恺和张乐平的画临摹,有时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我也写字,由于张廉卿是范伯子的老师,所以我们家对他的书法十分推重,我从小学他的字,每天悬腕对临。有一年暑假,我满嘴长了胡子疮,擦着紫药水,像个小魔鬼。一向爱漂亮的我把门锁上,从早到晚羞与外人接触。除此便收集邮票,那时没有钱买,就从偶然收的家信中撕下来,一张张积累,连很普通的、不值钱的邮票,我也认为趣味无穷。我们小时候老实得很,连向别人要旧邮票都不敢的,因此搜集的速度之慢,可以想象。直到二兄1945年去香港之后,他从银行里的信件上取下一批批的外国邮票寄给我,我才渐渐收集了几大本。

我八岁之后,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兄因为参加革命,遭到追捕,几乎丧命,离开家园,到苏北打游击去了;二兄也为生活所迫,跟舅父去香港谋生。我从小不爱和女孩子玩,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对文学又一窍不通,所以我很孤独,怀念着两位才情出众的兄长。他们也很喜欢我的,二哥的生活渐渐好一些了,经常寄糖果和书刊给我。大兄则一直为革命奔走,常囊空如洗,挨饿受冻;但他还是想着我,给我寄回过十只石猴,那是刻工粗糙的艺术品,我竟然让它们排队睡在我的枕旁,每天给它们洗澡。(1)

我上中学之后,开始顽皮,成绩也江河日下,只有文学永远在全班执牛耳。我对数、理、化没有丝毫的兴趣,所幸范氏大代数书很厚,正好在书的边角上画卡通。每一页画的动作,略有区别而有连续性,用相当的速度翻阅,便可有运动的效果。画人吃包子、踢足球、小孩儿推磨,无奇不有。同班的顾乐夫,今天也是一位名画家了,画得更出神入化,竟至有一次数学教师冯德吾忽然问顾乐夫三的四次方是多少,他说 二十七,引得哄堂大笑;接着再问我,我说 二十七再乘三,虽然我心算不行说不出得数,却也博得了满堂彩。(2)

(选自《范曾自述》)

1.结合文义,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意思。

(1)只有文学永远在全班执牛耳

(2)画得更出神入化

2.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哪些方面的艺术爱好? 3.文中画线的两处描写非常精彩,请选择一处略作赏析。

4.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你认为一个人小时候的爱好对一个人的未来有着怎样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我读一本小书同时

又读一本大书(节选)□沈从文

自从逃学成习惯后,我除了想方设法逃学,什么也不再关心。

有时天气坏一点,不便出城上山里去玩,逃了学没有什么去处,我就一个人走到城外庙里去。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计三十来处,除了庙宇就是会馆和祠堂。空地广阔,因此均为小手工业工人所利用,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我就看他们做事。有人下棋,我看下棋。有人打拳,我看打拳。甚至于相骂,我也看着,看他们如何骂来骂去,结果如何。因为自己既逃学,走到的地方必不能有熟人,所到的必是较远的庙里。到了那里,既无一个熟人,因此什么事皆只好用耳朵去听,眼睛去看,直到看无可看听无可听时,我便应当设计打量我怎么回家去的方法了。我从不用心读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朗朗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是由于这份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这样,便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儿,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总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小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画时刻得整整齐齐的?这些古怪的事情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寻找答案。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子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抟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拨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 过去 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有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看许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结果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就只好做梦。

下载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记文学的翻译策略(精选五篇)

    摘 要:本文从传记文学的翻译角度来论述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以breaker/juhan family history这本家族传记性纪念册英汉翻译为例,研究传记文学翻译的策略。传记文本兼具历史性......

    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国家电网: 本人向贵单位提交了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申请材料。材料包括:1、身份证复印件2、户口本复印件3、房产证明复印件4、电表卡复印件5、村委会同意安装......

    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我公司声明:在此次申报省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山野食品、肉类腌腊、泡核桃、土鸡蛋系列......

    材料真实性说明

    材料真实性说明本单位保证,本次参与申报2013年度唐山市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的申报资料和相关证明文件以及附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并承担因所报资料虚假而产生的......

    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本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提供各种表格、相关证书、业绩成果、论文等材料真实可靠。如有不实,愿按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有关规定接受......

    真实性承诺书

    真实性承诺书 致(招标人): 为确保工程招标工作顺利进行,我公司在此承诺: (1)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能力; (2 )处于被责令停业.投标资格被取消或者财产被接管.冻结和破产状态; (3 )企业没有因......

    真实性承诺书

    项目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XXXXXXXX: 我公司声明:此次申报的专项,所提交的项目资金申请表和申报附件材料均真实、合法。如有不实之处,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

    真实性承诺书

    书面材料真实性承诺书本企业郑重承诺,申领上海市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所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如有违反,本企业愿意接受建设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