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大硕士张天一: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
北大硕士张天一: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好,用心去做,最后都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
导读:十几年前,北大毕业生当街卖猪肉的新闻曾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当时人们不理解甚至是为当事人的人生遭遇感到一阵唏嘘。时光流转,被贴上北大标签的准毕业生又一次占据了人们的视线。这次的主人公变成了90后,卖的东西从猪肉变成了米粉。由生到熟,争议依旧。
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
2014年我即将结束在北大的硕士学习生涯,也面临着毕业的选择,我选择了开一家米粉店。就亲友的期待而言,我或者应当去律所(律师事务所),或者应当去机关,或者应当出国。从6岁上小学开始当学生一路过来,评判我个人价值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考试与得分,所以我思考的问题大多关注在是什么,即标准答案是怎样的,而很少放在为什么上。
现在即将进入社会了,我发现自己的身份不再是学生,我同时也发现过去事事都有标准答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很多人生选择如果不问个为什么,你就无法为它找到合理性基础。比如有的朋友告诉我,他要留在北京,要通过奋斗在北京有车有房,我便疑惑,要有车有房而不是当国家主席,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机会成本在北京实现这一在任何一个三线城市都很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时朋友便会抛出另外一个论点,北京的机会很多。可是在我看来,北京的机会是有门槛的,比如在没有户口之前,北京的一切福利都和你无关,所以这里面还是存在着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连续着问了无数个为什么后,我开始畏惧每天挤两个小时上下班的律师生活,也畏惧循规蹈矩的公务员生活,最后简直不知道自己去干什么好。持续了大半年后,我想通了,因为这么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去驾校学车,和驾校的教练聊天,对话如下:
教练:你们大学生都好找工作吧?
我:嗨,不好找啊,形势不好啊。
教练:你们一毕业出来工资水平大约是多少?
我:七八千差不多吧。
教练:嘿!那工作还不好找啊。我小学毕业,觉得全国就业形势好着呢,到处都是工作机会。这也是我图舒服,当驾校教练,原来开出租挣得多。就是我啥也不会,去工地搬砖,还一天300管吃饭呢。怎么工作就会不好找呢!
这件事情让我忧豁然开朗之感,如果找工作的定位仅仅是谋生手段,那我发现我的谋生手段有一万条更多,而绝不仅限于这么两三条。当然,道理想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就像北大的那位卖猪肉的校友,哪怕已经做成企业了,演讲词还是要一个劲地说对不起母校,给母校丢人。人毕竟是社群动物,都得在乎家人、周围人的期待和目光:是大学生,就得做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给我触动更大的一件事,是我的导师吴志攀先生给我的教导。在我的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里面,我曾经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无论未来如何,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验过程而非结果,生活着而不是生存着。纵使将来去扫大街,若能获心安,也自认是人生大温拿。这段话在我看来,是表达了我的关于人生的想法。结果先生看到以后,就批评了我。他告诉我,环卫工人和其它职业一样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我的表述有问题。这时我才想起先生经常对我们的一句教诲:岗位无高低,只是分工有所不同。
通过这件事情,我读出来了事情根本就没有是大学生做的和不是大学生做的的区别。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好,用心去做,最后都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
我的另外一个顾虑,是学习了六年的法律,却从事和法律没有关系的工作,好像有一些浪费。但很快我也就想通了,法律在我看来,除了具体的条文,背后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和思维。六年法律学习带给我的,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法条我早已忘记了大半,更主要的是我由此敢腆颜地说自己掌握了一些法律、法学的思维与做事方式。用一种思维去做事情,我觉得行业就不一定那么限制了,就像互联网思维,你可以拿它去做互联网,也可以拿它去做金融、房地产、餐饮。这样看来,假设世界上有一种法律人思维,那我拿它来做餐饮,似乎也可以。
心理的负担都七七八八卸下得差不多,我开始认真考虑开餐馆的问题。我开始问我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岗位无高低,分工有不同这句话,道理每一个人都懂,可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大概这也是小学文化的驾校教练觉得工作好找而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觉得工作不好找的根源所在,不是不好找,而是很多工作看不上。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不再以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当保安这样的新闻当炒作和噱头,我们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时,我们的这个社会才算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或许我们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至少,大学生就业,不会如此困难了。这就是我的理想,去开一个餐馆,坚持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就像《寿司之神》里卖了一辈子寿司的二郎,因为尊重职业,所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大概我的人生目标,就算是实现。我最后联系了三位朋友,和我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这也让我很受鼓舞与感动。这个团队里,有硕士、有MBA、有公务员,我们经营米粉,也经营一种生活方式。
我究竟想开一家什么样的餐馆?本科时已经经营过两家小餐馆,开小餐馆的经验是有了,这一回能不能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雕爷牛腩、黄太吉这样风头正劲的用互联网思维操作的餐厅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与启发。但在实地吃过雕爷100元一碗的牛腩饭和黄太吉十几块钱的煎饼果子后,我却发现前两者运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只是通过强营销提高了顾客的期待,却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善顾客体验,同时顾客还需要为营销成本付账单。互联网思维做产品本质上是一个快的、爆炸式的东西,而餐饮实际上是一个慢慢积淀的东西。这两者综合在一起,快慢之间,便容易脱节。黄太吉的名声是大了,可是产品却未必改进得那么让人满意。在餐饮业和互联网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关键在于卖什么产品:有没有一种容易标准化操作、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口味、蕴含了我们的文化传统与内涵的食物?
最后,我想到了常德牛肉米粉。米粉是南方人的一种主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和北方的面条对应。而我的家乡常德,正是把米粉当做每天早餐主食。常德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这样的米粉店:十几张桌椅,五六个小炖锅,锅中,汤水翻滚,牛肉飘香。煮粉的水、牛头汤头、始终保持着小小的沸腾,香料的多层次味道、牛油的醇味、汤头的鲜味、辣椒的香味、牛肉的肉味,俱在慢火熬制中盘旋蒸腾,纠缠不休。若有客人进店,一碗千呼万唤的米粉在滚水中沸腾一二,浇上汤头、牛头油码,撒上几撮香葱,滴上数滴香油,抹上一二胡椒粉,红、白、绿三色交融,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更重要的是,常德米粉的准备工作主要在前期,牛肉、牛骨汤需要提前约十小时熬制好。而等到真正操作的时候,从煮粉到出餐,全部过程不超过30秒。长时间的熬制,复杂的配料,是中餐的灵魂与哲学,但极快的出餐速度,又使得这种食物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标准化操作的可能性。如果说有人可以把煎饼果子、肉夹馍经营成中国的汉堡、热狗,那我想米粉这种有着巨大的地域代表性的食物最终被经营成中国的意大利面,也可以展望定。从2014年2月份开始筹备,回到常德,走街串巷地吃遍了常德的每一家米粉店,一天吃一碗是享受,一天吃十碗则是噩梦,我的一位合伙人和我开玩笑说,吃米粉已经吃得菊花冒火。最后,我们选了一家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经历了拜师、学艺一系列的过程,又进行了标准化提炼,买了一把小秤在无数个夜晚里面一小勺一小勺地称量每一种中草药、配料的分量,又通过常德餐饮协会邀请到当地最有名的几家米粉店的主厨品尝,最后才制作出这几张配方。
2月中旬回到北京,开始找门面,走遍了北京城,最终蜗居在了金台夕照的环球金融中心。再把相关手续的时间算上,4月4日正式营业。这个速度应该是神速了,因为为了这件事情,已经搭上了大学所有的积蓄,不尽快营业,吃饭的钱都成问题。在筹备开业的时候,为了挣生活费,还干着不用坐班的三份兼职,一个意外之喜是体重轻下来了将近15斤。
在写字楼里面开餐馆,有的时候忙到半夜,可是心里面却充满愉悦。
伏牛堂是我一个小小的试验平台。这家店里,不设服务员,我们有三个垃圾桶,顾客用完餐,自己收碗,将垃圾按照残汤、塑料碗、筷子纸屑的顺序分类好。作为一起履行环保责任的奖励,我们则回馈一份水果。这个试验对我们而言,意义十分重大,我希望探索一种店铺和顾客双赢的模式来做这件事情:一方面通过垃圾分类保护了环境,一方面顾客享受了餐后水果,而店铺则节约了人工。
或者未来这家店能够像美国的快餐店一样,本来需要四个人来运转,最后只需要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搞定。节省出来的成本,用于提高员工待遇,为员工提供培训、职业发展,如果能够形成模式,或许餐饮业会慢慢吸引来更多的大学生,做米粉成为一种艺术,餐饮业也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吧。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不靠谱心愿。此外,伏牛堂还做了很多我感兴趣、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和绿色和平的合作,和参差计划的合作等等,他的未来就像一个操作系统,有着无限可能,可以加载许许多多的APP。我尊重我的米粉,尊重餐饮业,所以我们看了将近十次《寿司之神》,力求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做到极致。在尊重的前提下,我们也想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昨天,有人问我有没有想过事情失败了会怎样。我想了想,从这家餐馆开业的第一天起,或许对我自己而言,我就已经成功了吧。我觉得,外在的东西,没有可以再争取,不难,难得是打破自己内心的条条框框。
第二篇:北大硕士创业卖米粉 互联网思维做餐饮
北大硕士创业卖米粉 互联网思维做餐饮?90后说“呵呵”
2014-08-08 08:37 来源:凤凰科技 我来投稿 参与评论
“很多人说伏牛堂是一个互联网思维经营的米粉店,对于这种论调,我只有两个字回应,呵呵。”张天一的米粉店在媒体的频繁报道中火了,从微信营销到限量销售都被解读为“互联网思维”,对此,他称自己只是在做米粉。
出过书,开过饭店,上过《非你莫属》,当过中国梦讲师,现在张天一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米粉店“伏牛堂”的创始人。有人质疑北大高材生卖米粉是人才的浪费,张天一称“很多事情不是有用没用来衡量的”。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他开始频繁参加论坛、做演讲,并被带上“90后”“互联网思维”的标签。对于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张天一显得有些抵触,“给90后扣标签太傻”“稍微有点性格的人都会排斥这些”。
北大硕士的米粉经:未来不靠米粉赚钱
由于在大学时曾在学校周边开过两个饭馆,因此毕业之后再做餐饮,虽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出于湖南人对米粉的特殊感情,张天一决定这次从米粉入手。
今年年初,他和表弟及另外两名同学一起凑了15万作为启动资金。“当时钱少,还想开的有逼格一点,于是我们从北京的西面兜到东面,最后就选在了环球金融中心的地下室的拐角,开了一家30平的、比路边摊好一点的牛肉米粉店。”
直到店铺开张前夕,张天一的父母才知道儿子要开米粉店的事情。在伏牛堂店里,凤凰科技偶遇张天一母亲,对于儿子的评价,张母用了“折腾”两字,“从小到大都很能折腾”。按照父母的设想,张天一的职业规划应是公务员或者律师,米粉店并不在考虑之内。
“他们的思维都是上个世纪的”,对于自己的创业张天一并未寻求过父母的帮助,“其实家里人也帮不上什么。”
在4月4号开业到现在的四个月里,伏牛堂在媒体上的曝光量是其他创业公司所羡慕的。从湖南本地媒体,到央视、人民日报,再到港台媒体、华尔街日报,他们俨然要把伏牛堂打造成大学生就业标杆。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咬狗的新闻,硕士卖米粉没有过,再加上是毕业季有就业难的问题。”张天一认为是反传统的创业形式加上特殊的时间点造成了媒体对伏牛堂的追捧。
媒体上的频繁露面,让伏牛堂引起了投资机构的关注。开业不到一个月,伏牛堂便获得了险峰华兴创投的天使投资。这次投资的引入是张天一计划之外的事情,“我最初的设想是两年内开10家店,不考虑投资完全自营。就像一个小孩,你让他自然长大没问题,如果一定要吃激素这是有问题的。”但对于开第二家店的迫切,让他打破了开始的规划。
截止目前,伏牛堂的两家店均实现盈利,最高日营业额到2万元。
对于未来,张天一称只要是好玩的事情他都会去尝试,比如3D打印米粉,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伏牛堂不会依靠米粉赚钱,“在北京连湖南驻京办也做不到能够如此小范围高密度地集齐这么多湖南人。把这些人聚集起来未来我做任何的事情都可以。”
下一步,他的计划是在中午和晚上实行差异化的经营。由于中午的顾客主要是在国贸上班的白领,因此伏牛堂中午只经营米粉外带,重点看销售量。晚上顾客量减少,因此主打高品质的湖南特色火锅,重点看客单价。但对于餐饮业中强调的翻台率(餐桌重复使用率),张天一则表示:“我把椅子做成沙发样式的就没打算做翻台,店内就这么几张桌子,也没有必要讲翻台率。”
消费 “互联网思维”的餐饮营销
从雕爷牛腩、黄太吉煎饼到西少爷肉夹馍、伏牛堂米粉,这些线下餐饮店被主动或者被动地冠上了“互联网思维”的帽子,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渠道开展互联网营销。
备受争议如黄太吉,依靠微博平台制造出“开豪车送煎饼”的热门话题,创始人赫畅向媒体频提“互联网思维”“极致”和“粉丝经济”几个热词。在赫畅看来,自己虽然卖的煎饼,但“根本不是餐饮业的人”。在今年年初,黄太吉开始强调数据,“100亿年销售额”“开40家直营店”“员工数量扩充至800-1000人”。不管煎饼做的如何,黄太吉确实在微博和话题营销中打响了名气。
对于黄太吉的营销做法,张天一并不认同,“我不会玩成那个样,现在我还是关注米粉。”尽管如此,他承认微博、微信、人人目前成为伏牛堂主要的客流来源,“对于好玩的东西我不排斥。”
相比较黄太吉善于制造话题,伏牛堂的营销手段并不高明。开业之初,张天一在人人和朋友圈发了一篇名为《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的文章,也是这篇文章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和报道。在微博上,抓住常德人对米粉的特殊感情,伏牛堂对能在微博上搜索到的常德人逐一发私信告知开业信息。
但在张天一身上的几个标签“90后”“北大硕士”“卖米粉”“互联网思维”本身就充满了营销点,于是一篇《90后伏牛堂张天一:卖米粉不要拿互联网思维说事》在朋友圈中刷屏,阅读量超过20万次。
针对社会热点,伏牛堂也在朋友圈中做过几次公关策划,比如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被曝出用过期肉之后,伏牛堂为表现用料安全公开了牛肉粉配方,并起题目为《特斯拉后,伏牛堂也开放了核心技术》。抓住“民族主义情绪”加上“特斯拉”的噱头,一碗普通的米粉和科技挂上钩。
餐饮人士:他们是小孩的玩法
尽管对于“互联网思维”一词很排斥,但是张天一认为伏牛堂有别于传统餐饮,“传统餐饮不可能开业几天就引爆了,这完全是互联网式的,事实上的一些东西我不能否认。但不能说我为了一些概念来做一些符合这些概念的行为模式。”
在餐饮连锁专家范志峰看来,无论是卖煎饼的黄太吉,还是卖米粉的伏牛堂都是传统餐饮,“餐饮就没有互联网和非互联网之说,他们只不过比之前多了一种营销方式,本质上做得还是传统餐饮的活。”
赫畅10年的营销经历众所周知,刚毕业的张天一也交出一份不错的营销成绩单。在去年的《非你莫属》中他带着新书求职,被网友称为“神人”“最牛90后”。虽然有在场的企业老板当场质疑其求职目的是为推销图书,但也有老板认为这是一次对图书的优秀营销策划。
范志峰称黄太吉等在餐饮行业里是成功的营销案例,但是他质疑这些餐饮店的专业能力。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范志峰用了“不专业”一词来形容这些“用互联网思维做餐饮”的饭店。“因为团队是做营销出身的,所以在这方面比较专业。但团队内没有做餐饮的,因此他们所做的大多是煎饼、肉夹馍等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没有高质量菜品。”
此前,赫畅曾对外表示,黄太吉将步入高速扩张阶段,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开设40家直营店。对于该举动,张天一认为他们是在做传统餐饮之前从来没有玩过的事。而线下餐饮出身的范志峰不以为然,“这是小孩子的游戏,一年开几百家店的餐饮连锁在业内也是很多的。”
“黄太吉这些只能吸引两拨人,一拨是做新闻的,另一拨是搞培训营销的,又能够整出一堂课来忽悠别人。”范志峰如此说道。粉店还有何与众不同?
张:这家店里不设服务员,我们有三个垃圾桶,顾客用完餐,自己收碗,将垃圾按照残汤、塑料碗、筷子纸屑的顺序分类好。作为履行环保责任的奖励,我们则回馈一份水果。我们要把米粉做成艺术,做成受人尊敬的行业。
第三篇:北大光华金融学硕士毕业就业情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北大光华金融学硕士毕业就业情况
光华的详细就业情况每年就业中心均会出具就业报告,可以查询,里面包括光华所有专业本科、硕士的详细就业情况,这里要感谢光华就业指导和学工的老师。总体而言,就业还是靠个人---光华金融硕的就业方差很大,其次每个人的就业都是出于自己家庭、背景、性别的考虑。简单的例子,如果女孩子家里有钱的话,会选择清闲的工作;男孩子家里有背景的话会选择公务员,这时您就不能说去做公务员就比去做投行男差,绝大多数人也会说前者的女孩会比投行女更女人。我们只能说,从个体能力上来说,在同等条件下,光华的就业和个人能力是国内最好的之一。而且工作的选择同样不能只看工作单位,还看职位。同样是投行,投行的前台是IBD,投行也有中台如基础研究、战略研究等,投行的后台是信息维护,但我们都知道这个产业的核心是前台,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前台显然比中台好,至于IT对中、前台来说就是网管和维修笔记本的。如果我是学IT的,我宁愿去计算机公司。光华的老师不是国内最牛的,但是是很严格的,毕业论文每年都存在不通过率以作督促,被挂的人从国际顶级投行纽约的职位到国家事业单位都有,这些人被挂掉肯定是没有工作了。
“考金融,选凯程”!凯程2014金融硕士战绩辉煌,凯程班共有3人被北大经院金融硕士录取,(因2014为经院第一年考金硕,故报考人数较少),专业课考点全部命中,再次创造了金融硕士考研奇迹,凯程提供全日制高三式封闭式集训营辅导,在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方面具有超强优势.同学们可咨询凯程教育老师.以下的就业情况不全统计,仅供参考,不做攀比,仅希望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到学院传承光华人的精神。就业职位均为该单位的核心部门,且为最终单位(即不存在把某个牛人的offer统统算上)。理性的看,光华的就业越来越多元化选择,这其实对一个学院的长远发展更有利。既要有商界精英,也要朝中有人,才好办事。
DB2个(京户),花旗投行1个,淡马锡1个,高盛1个,高盛高华1个,麦格理1个,汇丰投行1个,美林美银1个,Risk Metrics 1个,中信投行和MA各1个,国泰君安投行2个,华夏5个行研,博时1个行研,广发1个行研1个固定收益,南方1个行研1个固定收益,大成2个行研,建信1个行研,长盛1个行研,星石1个行研,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外管局3个,中投1个,中行3个,中信产业基金1个,中银基金2个,兴业证券行研1个,东方证券2个(固定收益和销售),华泰联合2个(固定收益和投行),泰康资管1个,四大1个,地方商行1个,中建财务3个,发改委1个,审计署1个,国开投1个,延期或出国4个,其余有几个记不住是去那家国企了或者落实职位太晚。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