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时间:2019-05-13 21:3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浅谈幼儿入园前的准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浅谈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第一篇:论文《浅谈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浅谈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摘 要]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由于家庭和幼儿园的教养环境、成人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成人和幼儿的关系、幼儿的角色地位等不同,幼儿入园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为了使幼儿尽快地渡过这一适应期,顺利地溶入幼儿园的生活,本文从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两个方面对幼儿入园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做了深入阐述,并论述了幼儿入园前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准备训练,以使家长和幼儿园协调配合、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共同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幼儿 入园

1、前言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经历了教育生态环境的变迁。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的第一个专门教育机构,也是幼儿第一次接受正规机构教育。家庭中幼儿的活动虽有父母指导,但绝大部分家庭计划性不够,目的性不明确,方式方法不一定得当,幼儿更多的是自发探索或游戏,而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引导,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并且与内容相结合创设了特定的环境,配备了特定的材料,活动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在家庭中,由于家庭结构、关系及父母素质不同,幼儿的角色状况各异,有的处于绝对中心地位,是“小皇帝”,有的则处于被严格控制的状态。在幼儿园中,一向倡导良好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幼儿还享有同其他儿童平等相处的权利,并且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其他儿童平等相处的过程中度过的。在这种相处的过程中,儿童学会尊重、服从同伴,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多层面地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在与教师的关系中,自己是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在与别人相处中,自己是朋友、伙伴,正是在这种多层面的体验中,形成了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进而形成了儿童的责任感、荣誉感及集体意识。在家庭中,幼儿与同伴相处对于儿童来说并不十分迫切,而更多的是一种对成人的依恋感。3岁后,同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有建立密切的同伴关系的愿望,幼儿园中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对于儿童心理成长十分重要。、2家庭

孩子要上幼儿园前,家长最重要的是先去了解孩子即将就读的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的时间安排、活动方式及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这样家长可以先在家里让孩子尝试在生活习惯等方面向幼儿园的生活靠拢,使孩子顺利地入园,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生活方面的准备

1、作息时间

渐整孩子的生物钟,使孩子一日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

2早睡早起

孩子早上起床的时间要考虑到穿衣、盥洗、吃早餐和路上所需的时间,保证从从容容,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不会迟到。晚上入睡的时间则根据孩子需要的睡眠量来定,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3每天午睡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习惯。4 独立入睡

许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而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身边,因此孩子入园后会不适应,一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2、生活自理能力

入园后,孩子将面对二、三十个同伴的大集体,一些生活方面诸如穿脱衣服、吃饭、喝水、上厕所等基本上要靠自己去完成。入园前家长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吃饭训练

2自己吃饭

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预先的一些“小费事”可以换来饭后的“大省事”:在孩子饭桌周围铺一些废报纸接洒出的饭粒;使用打不破的碗;给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围兜。不要在旁边逼着、催着孩子吃,以免破坏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的热情和兴趣。固定时间和地点

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

2不偏食不挑食

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种单一,孩子的口味习惯也就往往比较单一,碰到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就很难接受。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并适当吃一些较硬的或纤维较粗的食物 3 如厕训练:

孩子入园时天气还较热,一般穿的是单裤,可以训练孩子自己脱、提裤子。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孩子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于孩子没用过,就得事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在平地上摆两块砖,间隔一定距离,和孩子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然后训练孩子双脚踩在砖头上站立、脱下裤子下蹲、站起来拉上裤子等一系列动作,反复练习,直至熟练。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4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衣服(必要的话,在衣服上缝上名字),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孩子到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如:宽松的、有松紧带的裤子,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纽扣大一点,扣眼也开大一点),套衫的领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2个扣子,鞋子最好选择有松紧带的。如果穿脱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另外孩子还会因为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可以通过儿歌、比赛的方式,使穿脱衣服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注意: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3、卫生习惯

孩子入园前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社会交往及语言发展

对即将入园的幼儿来说,其活动中心将从家庭乐园转入到集体乐园,这也意味着幼儿从自我中心向群体中心转移。入园后孩子要和二、三十个小朋友相处,他必须学会轮流、等待,学会邀请、拒绝玩伴等。早期的交往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多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懂得谦让,遵守规则,学会分享。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为了小朋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有一些规则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而这些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完成。相互谦让、友好合作、礼貌待人等良好品德将会使幼儿很快融入到群体之中。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还要以朋友身份帮助幼儿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促使幼儿之间爱心的输出,有助于幼儿交往活动的成功。教孩子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会与人交流,会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要使孩子能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平时可有意识地叫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告诉孩子憋便的害处,出现便意时,要及时告诉老师,万一已经便出,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三)物品准备

1、学习物品的准备

让孩子熟悉纸、彩笔、剪刀等学习用品,增加孩子独自安静地看图书或玩的时间,多和孩子玩一些有指令性地游戏及综合数理方面的游戏。

2、生活物品的准备

孩子进幼儿园父母不要忘了为他准备些行头,比如书包、带吸管的杯子、小手帕、一双合脚的运动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准备什么,都要让宝宝亲自参与,并给他选择权。因此,在准备前,父母先要对宝宝说明要买哪些物品和这些物品的用处,必要时,可带宝宝一起去商场选购。

另外,父母还应为宝宝多准备几套换洗的衣裤,尤其是裤子,因为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很容易发生尿裤子的情况,有时一天可能要换三四套。

最后,父母还应为宝宝所有的物品做好标记,比如在衣裤、手帕上绣上名字或特定的图案,弄好后,记得让宝宝看看,让他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四)心理方面的准备

孩子即将入园前,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1、消除恐惧感

这里我们谈谈埃立克森对发展任务的看法,按照他的观念,信任感的发展是健全人格的首要任务。儿童的信任感是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逐渐发展起来,和父母在一起有安全感的儿童可以发展到与其他人在一起时也有安全感。如某个儿童缺乏安全感可能是因为搬家频繁,儿童心目中没有一定的、熟悉的物质环境,或者经常离开父母,或者在发展的关键时刻远离父母等因素造成的。因为安全感对健全人格的发展意义很大,所以减少儿童入园时的紧张情绪是很重要的,减少紧张情绪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不是恐惧感。根据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理论,成人的发展取决于他们早期经验,幼儿入园即是早期经验中的关键一环。

借鉴国外的做法,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几天进行陪护,让孩子在安心的情况下对幼儿园进行探索考察,慢慢熟悉幼儿园,入园前,带孩子到幼儿园看一看,玩一玩,熟悉幼儿园环境。介绍哪里是活动室,哪里是厕所等。在幼儿园老师会怎样让他们吃饭,怎样做游戏等。这样,孩子在入园前熟悉了幼儿园环境,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这样能够消除孩子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从而消除了紧张心理,入园后会很快适应并溶入幼儿园生活。现在有不少幼儿园组织新小朋友参观,老师到小朋友家家访,集体办入园前的亲子班等等,都是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的好办法。家长可在孩子入园前多带孩子参与这些活动,另外,家长有意识地联系周围熟悉的同龄伙伴一起结伴入园,可以让孩子在园时不会有孤独感。

通过这些方法,不少敏感的孩子都可以平稳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2、提高适应能力

孩子对幼儿园没有恐惧感之后,是不是就一定爱上幼儿园了呢?也不一定。还会有一些孩子存在着对幼儿园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一般那些在家里比较娇惯的孩子表现得更为强烈一些。有的大人对孩子的培养不够理性,以为爱就是替孩子做事,就是立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管是否合理,结果造成幼儿自理能力弱,过度自我中心。从家里的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宝贝转,到幼儿园里两个老师带二十几个小朋友,孩子得到的关注锐减,这对刚入园的孩子是个考验。在幼儿园里孩子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又要学会和别人相处,每天有一定的活动安排,想玩的东西也不一定马上能拿到手,这又是一种考验。孩子每天遇到的小挫折增多,自然变得不开心,一些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比如打人――也开始出现。

要帮助孩子减轻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其实需要家长早早准备。儿童需要通过做事发展自身。替代孩子做事,是剥夺孩子的发展机会。家长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怕麻烦,为孩子创造自己做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式的,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逐渐走出自我中心,了解他人也有需要,了解与他人相处的规则,以减少孩子今后的挫折感。

尤为重要的是,家长要意识到,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耐心地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感的同时,坚定地帮助孩子战胜不适应。

3、家长要调整心态 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得太严重

经常会看到父母送孩子入托分离时哭得泪人一样的孩子在父母离开他的视野之后,很快就开心地玩了起来时;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头,甚至抱了孩子离开的家长,她们的孩子往往哭闹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教师会“赶”家长走,说“别磨蹭了,越磨蹭越哭得厉害”。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发现,哦,我一哭,爸妈就能多和我呆一会儿!结果,家长的犹豫变相地奖励了孩子的哭闹,他当然越哭越起劲了。

家长应该理性地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孩子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大人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孩子刚进入幼儿园的表现看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步,孩子入园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平静而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

家长一定要用积极、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千万不要自己胡乱猜测孩子拒绝入园的种种原因。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负他了?是不是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是不是老师不喜欢他?家长的担心很正常,但一定要理智的对待。千万不能“心太软”,有的孩子每天都在央求父母:今天我不去了好吗?这时家长一定要态度坚决,否则得不偿失。千万不要“粘粘糊糊”。有的家长送孩子入园时表现的太依依不舍,一会亲一下,一会抱一抱,就是走了还在门口偷看半小时,这样对孩子的情绪其实非常不利,使老师的安慰稳定工作失效。

让孩子坚信上幼儿园是他的责任

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告诉孩子:“你要上幼儿园了,在那里你会认识很多小朋友,交到很多新朋友”,再告诉孩子上幼儿园地其它好处,要讲得绘声绘色,充满诱惑。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当孩子在家哭闹,不想上幼儿园时,如果您确信这只是孩子不适应的反应时,可以淡然处之。入园期间,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多一些身体接触和抚慰,但一定不要随便哄孩子说:“好好好,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家长可以简单向孩子说明:“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家长上班一样。”然后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上幼儿园的问题不再讨论,也不深究。这样的态度,会让孩子认识到,家长的决心不是哭闹可以改变的。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能缩短孩子哭闹的时间,减少大人孩子的痛苦。以正确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孩子入园之初,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时,可以向老师提问,或查看幼儿园的家园联系簿,幼儿园也应该主动向家长说明孩子的情况,但家长最好不要一见到孩子便立刻问长问短,显得格外焦虑。

曾经有一位小朋友,适应得比一般孩子慢。后来和家长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孩子回到家,家长都要当着孩子的面给奶奶打电话,报告孩子今天哭了没有,看上去情绪是否低落等。家长如此紧张,对幼儿园如临大敌,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当然会传染给孩子,进一步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幼儿园

1、教师提前作好心理准备

对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幼儿园老师要提前作好心理准备。这些孩子刚入园,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象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骑木马、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2、入园前,邀请家长及幼儿来园熟悉环境

所有的父母在有关他们孩子幼儿园环境、入托准备及托幼机构课程等方面都会有一些顾虑和问题。为了帮助父母交流他们的想法和疑虑,入园前,幼儿园应邀请家长及幼儿来园熟悉环境。

首先,幼儿园在家长来园参观、熟悉环境时,用照片、幻灯片、录像带或教室实地来向父母介绍各个活动区,帮助父母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把教室中所有材料的清单发给父母,尽可能的收集幼儿园相关阅读资料分发给他们。

同时,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可以骑木马、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

向孩子家长介绍一日生活制度的安排,分发一日生活制度一览表,观看和讨论一日生活制度的录像,描述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以帮助父母熟悉一日生活制度。

最后,幼儿园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可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钟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3、提早进行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了解每个幼儿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等,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吸引孩子来园。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对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通过家访与孩子接触,初步建立感情,帮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具体做法可采取:

(1)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

(2)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

(3)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4)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如幼儿的游戏室是如何布置的,他喜欢玩什么玩具等,这样教师在幼儿园尽可能为幼儿营造他熟悉的环境。

(5)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4、幼儿园环境布置

针对初入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幼儿喜欢的适用的甚至是熟悉的活动环境;提供孩子喜欢的玩具材料。

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若幼儿园户外场地宽敞,孩子就可以在阳光下奔跑;教室如果宽敞明亮,就利于孩子眼睛的正常发育;玩具如果充足,且符合孩子年龄的生长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如小班的孩子应该以拼插玩具、球类玩具为主。孩子的睡眠环境也要符合要求。

5、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

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幼儿园老师应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这要求老师用心地做,用爱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是会很快是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

6、卫生状况至关重要

一个宝宝打喷嚏,三个宝宝流鼻涕――这种情形常在幼儿园发生。

幼儿园的卫生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入园前,不但要认真检查食堂卫生状况,还要细致作好幼儿园小朋友的饮食安排;定期对玩具、餐具和其他用品进行消毒,提供孩子自己专用的水杯和毛巾。

四、结语

与过去传统社区环境相比,目前独生子女家庭里的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对陌生环境适应较慢。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对幼儿园不了解,自然产生恐惧感。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与孩子熟悉的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孩子需要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但随着家庭教育的理念日趋理性化,随着幼儿园的管理日趋人性化、个别化,更多的孩子会平稳走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第二篇:缓解幼儿新生入园准备

如何缓解幼儿新入园的焦虑

1.5——3岁的婴幼儿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千般宠爱万般呵护。在这期间,他们对家人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当他们脱离家庭,与家人分开,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让他们面对陌生的人——老师和同伴时,他们会感到无助、焦虑和不安。从而会出现许多反常的现象,有的孩子哭得呼天抢地吵着要妈妈,有的孩子不吃也不喝,还有的孩子大小便全都拉在自己的身上等等。这是因为孩子的不适应而造成许多家长为孩子入园而烦恼。入园后会很自然产生入园焦虑。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是个体因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而使自尊心受损时所形成的-种紧张不安而又带有恐惧的负性复合情绪。分离焦虑每个孩子都有,但入园前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的程度也不同。

一、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1、普遍原因:

教育专家指出,“幼稚园的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引,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确实,孩子从一个原本熟悉的环境来到月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离开自己所依恋的亲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在他心理上很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陌生的惧怕的情感。幼儿失去原来的舒适与满意,表现出苦恼的情绪和不安定的行为,也就是“分离焦虑”。这种现象在新入园幼儿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而当幼儿后来所面临的环境、事件越来越熟悉,分离的焦虑就越弱,所以在中班后期和大班幼儿身上这种分离焦虑现象较 少见。

2、个别原因:

有些父母自身的焦虑水平较高,如孩子走路时担心摔跤,吃饭时担心没吃饱,当孩子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父母预期孩子会紧张,首先自己就表现出紧张。当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时,他们感到忐忑不安,忍不住回头寻找孩子,看看他是否安全或者愉快。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过程中习得了这种对事物高度的警惕性,在与父母分离时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担心。

特别是当幼儿入园后家长有偷偷躲在幼儿园的角落观察孩子的现象,一旦被孩子发现,受到父母对他入园这件事不 放心的暗示,孩子的焦虑反应就加剧了。

二、分离焦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分离焦虑对幼儿身体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的幼儿,常常睡不好、做噩梦、讲梦话,平时烦躁不安、食欲不振,更有甚者头昏乏力、心悸多汗,有的幼儿在最初的幼儿园生活中还常常感冒、腹泻,这并不仅仅是生理问题,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幼儿与亲人分离后,因深感不安而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他们甚至毫无根据地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发生危险,会发生意外事故,会和亲人失散或者自己会被拐骗等,因此不愿意离开亲人,也不愿去幼儿园,甚至以哭闹和挣扎表示反抗。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分离焦虑影响着幼儿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比较严重的幼儿还 会因此降低智力水平。? 在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人数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大部分幼儿可以基本上渡过焦虑期,但有些幼儿仍有很强的焦虑情绪,这与有些家长过分呵护、娇惯幼儿是紧密相关的。他们使得幼儿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门,离开亲人,便不知怎样应对各类事情。?

三、如何减少幼儿入园焦虑

老师们说:

1、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关键是让幼儿接受教师,和教师建立起感情,让他觉得老师是

可亲的人,要想和他接近,必须从“家”开始,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有意地进行家访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一方面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接近,使幼儿感受到老师也是朋友,也是亲人,老师和幼儿进行有意识地游戏活动,慢慢地他们会欢迎你的加入,对你不再陌生,和你建立良好的感情。

2、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用微笑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3、在开学初,我们会选择一些会动、会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幼儿看看,听听,玩玩,转移幼儿的念家情绪,尽量把注意力分配在每个孩子身上,和孩子们说说心里的话,让幼儿感受到对他的爱。

4、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与愿望,及时表扬鼓励,为幼儿树立典范,对他们的需要给予及时帮助,促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

通过研究,老师们还有更多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用多种方法缓解幼儿分离焦虑

入园准备亲子班是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因此,小班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开学初的一周内采取更多样的方法,如1:用色彩鲜艳、新奇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2: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3“帮助幼儿交朋友,采用正面鼓励和侧面引导的方法等,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快乐,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给幼儿创建安全、温暖的氛围,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2)家园配合做好入园准备工作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要由家庭个体生活转而去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3)注意消除家长的分离焦虑情绪

孩子进入幼儿园会有分离焦虑,家长同样存在着焦虑的情绪,并且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因此,在做入园准备时,老师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家长。老师们首先用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建立起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第一次家访时,老师们衣着得体,语气和蔼,态度亲切,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绍,然后善意地提醒家长为幼儿做一些入园准备,如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等等,家长感到了老师工作是非常细致周到的,从而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度,进而缓解心中的焦虑。此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及时向家长交流孩子在园情况等,都能有效地缓解家长的分离焦虑。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就能配合幼儿园开展一些工作,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用实例和浅显的故事给孩子讲道理、倾听幼儿说话以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和感受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四、幼儿入园早准备

1、精神准备

提前参观幼儿园,在教室外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的情景。看到老师与其他孩子做着有趣的事情,他自然心里向往。然后带他再去看看幼儿园的各处,并给他讲述这些地方的用途。当孩子看到幼儿园到处都有花花绿绿的装饰和图画时,心里便清楚幼儿园的确是个好玩的地方。如果你能再带着他玩玩幼儿园里的大型游乐玩具,这时你想把他拉走都没那么容易了。

接下来的日子可利用在家里模拟上幼儿园、倒计时的方法来激发他上幼儿园的兴趣(倒计时的天数为3~4天较好)。只要父母肯用心做些细致的引导,孩子对上幼儿园就会充满渴望。

2、能力准备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教孩子独立吃饭。

学会用勺子自己舀饭菜。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

(2)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

有些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有爸妈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着,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必须训练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

(3)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4)训练孩子当感到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会穿脱简单的衣裤,不会也没关系。但孩子要有配合老师的意识。

(6)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还在犹豫什么,还在考虑什么?家长们,赶快行动吧!

第三篇:入园攻略 幼儿入园准备完全手册

入园攻略 幼儿入园准备完全手册

两周岁多的小宝宝们,马上就要去幼儿园上学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可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则暗自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等。怎样才能让孩子开开心心地上学,在进幼儿园之前,作为父母应该作好哪些准备?宝宝在入园之初会有哪些不适应的状况?学校会安排怎样的课程和活动来迎接新生的到来?年轻的爸爸妈妈是不是正为此而苦恼?看看红黄蓝蒙氏幼儿园为你整理的入园攻略吧,或许能帮到你噢~

【家长准备攻略】

首先,家长不要作消极的心理暗示。

不利暗示一:“你再不乖,过两天就送你去幼儿园。”

不利暗示二:“这两天让宝宝多玩玩吧,过几天就要到幼儿园里去收骨头了。”

有的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前,经常会在孩子耳边吹这样的风或无意中这样说,但这样的言语对孩子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在孩子意识中会认为幼儿园就是惩罚自己的地方,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入园前就产生抵触情绪。

而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相当重要的,华师大幼儿园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小范围调查,向一些刚入园就特别能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哭不闹的孩子家长作了一些咨询,发现这些家长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入园之前都曾经说过鼓励性质的话,比如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宝宝这几天真乖,我们过两天到幼儿园去”,或者告诉孩子“幼儿园里也有许多跟你一样乖的好宝宝,我们去找他们玩好不好啊?”之类的话。这样的鼓励对孩子有很积极的影响。其次,要带孩子熟悉环境,减少焦虑。

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可以带着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活动,如果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园中的活动场地进行玩耍,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儿园的好宝宝”等,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

第三,重视老师入园前的家访。

很多幼儿园在孩子入园前都会安排老师上门家访,这是家长、孩子与老师沟通的好机会。家长一定要安排出时间,并且一定要让孩子在家,让孩子尽早地认识老师。果果幼儿园要求家访的老师要了解比如孩子睡眠时间的长短、睡觉时有没有特别喜欢抱的东西、是否仍在使用尿布等,此时家长尽管畅所欲言

第四,充分信任幼儿园的教育,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

孩子刚到幼儿园一定会经历一段适应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园还很开心,可是第二、三天就哭着闹着不想去上学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孩子第一天还比较有新鲜感,等到接下来几天“反应过来”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那肯定是要哭闹的。这个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猜测,而是要尽量相信幼儿园,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幼儿园的喜欢,这样孩子慢慢也会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的。

【特别提醒】

★要学会“狠心”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孩子哭闹声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还有的中途来看望,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幼儿园了。

★新生入园宜早接

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家长早点来接,体验与家长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更怕上幼儿园。

第四篇:如何为小班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如何为小班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摘 要] 幼儿入园是早期经验中的关键一环。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那么如何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缩短幼儿分离焦虑期呢?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循序渐进地让孩子的慢慢熟悉老师,体验集体生活,让孩子在入园后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关键词] 幼儿 教师 入园前准备

弗洛伊德的早期经验理论,成人的发展取决了他的早期经验,幼儿入园是早期经验中的关键一环。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儿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有助于帮助他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一、做好入园准备的必要性。

1.对幼儿而言,“初入园焦虑”很普遍。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当他走出围着他转的家庭,走进集体,开始了他的新生活时,由于幼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对初入园的孩子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孩子心理上难免会有起伏、跌宕,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是这时产生的。

幼儿入园焦虑一般为分离性焦虑,持续时间通常是1—3个月。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

3岁左右的孩子对自己的家人、熟悉的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来到幼儿园,意味着他们平生第一次要从父母身边、从温暖的家里离开,这时,孩子的内心是焦虑的、彷徨的、胆怯的。多种不适应行为,干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在园生活。这些孩子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矫治,上学后很容易发生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甚至成年后出现急性或慢性焦虑症,从而影响孩子心身的健康发展。2.对家长而言,入园不适应困扰家长。

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也正是许多家长所担心的。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困扰着家长,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自己也眼泪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也是依依不舍。当孩子央示“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求求你了”时,家长就往往心软、动摇,甚至动摇了送孩子入园的信心。然而,家长的担忧、摇摆和焦虑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的焦虑。

3.对教师而言,幼儿焦虑有可能导致教学难以正常开展,家园沟通难以顺畅。

由于3岁幼儿语言讲述能力的制约,她们初到陌生环境,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不知如何向老师倾诉心中的想法,由于沟通不畅,难以和教师形成信任与依赖的情感。而在孩子焦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阶段,教师是十分难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这样就会让班级教育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阶段,使幼儿觉得幼儿园没有吸引力,而家长在看到孩子如此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况下又容易对老师产生误解与不满,导致今后家长工作难开展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为了让孩子能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做好准备工作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做好了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能帮助孩子与家长及早做好入园的准备,能帮助家长在假期中为孩子做好入园心理上与生理上的铺垫,与使孩子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教师的提前准备还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家长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最终达到将幼儿的“入园适应期”缩到最短,“分离焦虑”症状减至最低的最终目的。

二、教师如何利用暑假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1.在家访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教师需要通过家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对于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家长的幼儿方式,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不了解,很难把握好每一个孩子的最佳教育方式。因此可以通过家访充分了解孩子们各方面的情况,帮助教师今后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家访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以下的三个途径帮助教师更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

(1)新生家访,建立孩子对教师最初步的亲切感。

新生的家访,教师不妨带上一些小礼物,象朋友拜访似的来到新生家中,一方面在谈话中向家长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以及他们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另一方面,通过送给孩子的小礼物,自然让孩子对教师产生最初步的亲切感。(2)运用表格收集孩子与家长资料,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请家长填写教师设计的表格,帮助教师更细致、详细地了解、记录幼儿的基本情况、特殊病史、家庭背景及幼儿的发展情况等,并对家长的接送情况、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提供帮助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摸底。深入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兴趣特长、职业优势,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与孩子游戏,通过游戏能更全面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质。

在家长填写表格的空档时间里,和孩子玩上一个小游戏,不仅能让孩子进一步加深对老师的熟悉感,还能帮助老师初步感受孩子的真实个性特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再结合家长对孩子的看法进行统整,更为全面的了解孩子。

2.运用便捷的网络渠道建立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沟通桥梁,筑起家园合作交流平台。

电脑,现在当今的社会中已经非常普及,我们充分将网络资源运用到家园合作之中,通过较好的资源整合,家长能快速的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情况,心情放松,对幼儿园也增强信任。而且,从幼儿的成长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也非常必要的。人生初期的幼儿阶段因为对边界缺乏认知性,自己又不具备判断能力,需要成人予以一贯性的教育和指导,可是教师和家长因为文化背景、世界观等不同,对孩子的教育上也一定会有差别的。所以孩子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是受到单一的教育,如果教师和家长建立了很好的沟通桥梁,可以给孩子创造出更多样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建立班级QQ群,搭建班级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平台。教师主动让家长加自己为好友后,将家长拉进群,为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互助。

3.组织亲子活动初步消除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陌生情感。

新入园,孩子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了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离开了自己所依恋的亲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在他的心理上自然就产生一种陌生的、害怕的情感。幼儿失去原有的舒适与满意而表现出苦恼的情绪和不安定的行为,就会出现在园焦虑的现象,所以教师在为家长铺设好沟通的平台后,我们就应该开始为孩子铺设沟通的平台了。假期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一个离幼儿园又近、又方便开展户外活动地方,组织全体家长与幼儿利用一个周末的上午开展班级首次户外亲子见面会活动,为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认识创设愉快的氛围。

接下来可以组织一次亲子游戏活动,教师精心设计游戏让家长、孩子、教师三方面一起参与,在欢快的亲子活动中,孩子会逐渐加深对教师的好感,消除恐惧和陌生感。等到入园时,不会特别抗拒教师,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亲近、哭闹现象会有所减少。在活动中还可让孩子们多跟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们与教师和小朋友多接触,从而孩子们在初入幼儿园时不会感到一切都是陌生的,环境虽然陌生,但是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是熟悉的。这样就可以初步消除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陌生感情。尽量避免幼儿在园焦虑的现象发生。让幼儿更容易融入到在园生活中。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在他们情绪不稳、尚未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之时,在他们游戏的时候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的各种情绪得以适当的宣泄、使孩子能愉快、自然地投入到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来。也可以利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孩子在欢乐愉快的游戏中忘却离开父母的难过!因此,为了让亲子聚会活动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熟悉感,在亲子见面会上还应该准备几个轻松有趣的亲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开怀大笑,消除心里的防御情绪,尽快的加入到游戏中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邀请家长带孩子参观园内和班级环境,幼儿园的各种大型器械、充满儿童趣味的环境布置、品种丰富的玩具、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产生渴望来园的想法。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拍摄班级家庭照了。在活动的结尾部分,我们特别有意安排了这一环节。因为我们希望能给孩子营造一个班级家庭的氛围,请爸爸妈妈回去以后,每天给孩子看看照片,认识一下老师和小朋友。当然最重要的还要给孩子看看他自己,告之他开学以后这就是他的新集体,他就要和老师和小朋友开始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了。帮孩子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4.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新学期活动计划的设计与安排中来,实现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天然合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园没有协调一致,幼儿习惯养成有缺失,在体、智、德、美几方面不能全面和谐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从小班新入园就正确实施家园合作,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幼儿和家长、幼儿园教师三方面都会出现不适,三方面都会存在问题,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首先通过公共邮箱向家长介绍本学期教师预想的教育教学目标及各类活动计划,给大家几天思考与消化的时间。再通过飞信通知家长在QQ群中共同讨论,鼓励家长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我们总结归纳家长的意见,将修改后的新计划反馈给家长,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和家长的满意度。

结语:

入园,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父母,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们及早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总之,教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让孩子们对幼儿园产生向往之情,更好地过渡到社会中,更好地与小朋友们相处。我们相信我们陪伴着孩子走好了最艰难的一步,相信今后他们会走的更稳,更远,更有力!

第五篇:幼儿主动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入园准备论文

大多数人都认为幼儿入园焦虑是正常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分离焦虑会自然消退。但是,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者,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想一些办法或策略应对或减轻这样的状况,而是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些状况背后体现了家庭教养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幼儿园和教师可以从哪里入手,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做好更充足的入园准备,切实有效地缓解分离焦虑。

幼儿为什么会产生分离焦虑?海森高幼儿主动学习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对幼儿园的新环境不熟悉,对一日常规不熟悉,对老师和小朋友不熟悉,不知道妈妈是否还会回来接我,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等等。针对这些原因,又提出了五大策略,分别是:幼儿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感;熟悉幼儿园环境;熟悉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建立和老师的信任感;认识一两个一同入园的小朋友。

在海森高幼儿主动学习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我园在一日常规、环境创设、观察评价、师幼互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何借鉴缓解入园焦虑五大策略,并将这些经验运用于新生入园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成为我们主动学习课程园本化推进的一个课题。2015年9月,新生入园,我们运用了海森高入园准备策略,短短几天,孩子们就已经非常适应了,成为我们幼儿园幼儿分离焦虑持续时间最短的一次。我们具体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短暂分离帮助幼儿建立对父母的信任感

幼儿对父母的信任感是安全依恋关系的表现。在家访工作中,我们向家长了解幼儿之前是否有过与父母或看护者短暂的分离体验,如果有,幼儿的表现如何;如果没有,建议家长和幼儿尝试进行短暂的分离体验。如在家里或在外面玩耍时,妈妈可以站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或者离开幼儿的视线一会儿。注意,离开之前要很明确地告诉幼儿妈妈一定会回来,回来之后,再给幼儿一个大大的拥抱以示鼓励。然后再次重复这个过程。另外,还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在熟悉的好朋友家里玩一会儿,然后妈妈再前去接他回家。有了这样短暂分离的成功经验,孩子会发现,每次妈妈离开我,都会再回来接我,这样就逐渐建立起了幼儿对父母的信任。

当然,孩子在进行分离练习时有可能会出现哭闹情绪,为此,我们也给家长介绍了海森高情绪安抚的策略,帮助家长练习如何说如何做,接纳、认可和安抚孩子的情绪。

另外,在亲子入园体验阶段,幼儿园还专门设计了亲子短暂分离的活动:教师带着家长去参观故事屋,孩子们等爸爸妈妈回来。分开之前,爸爸妈妈需向幼儿说明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回来之后,爸爸妈妈给予幼儿及时的安抚与语言鼓励,让幼儿相信爸爸妈妈的语言和行为是一致的。

入园后,家长和教师都要向幼儿明确说明妈妈一定会来接他的;离园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向幼儿描述妈妈确实来接他了。这样重复的语言和行为强化能够帮助幼儿对父母建立起更好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对缓解入园焦虑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自制“常规”绘本帮助幼儿熟悉一日常规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主要流程和内容,刚入园小班的孩子,如果能够熟悉一日常规,了解自己每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内心才会充满安全感和把控感。为此,我园专门制作了介绍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绘本小册子:《快快乐乐去游玩》,通过故事和幼儿园真实的环境与活动的图片,向幼儿和家长展示了我园的一日常规。

绘本的主人公是快快和乐乐,他们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幼儿园,然后跟爸爸妈妈说再见。快快和乐乐跟着老师走进教室,先把书包和衣服放在自己的小柜子里,接着来到操场上跟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运动运动,然后再回到教室摆放好自己的椅子、毛巾和水杯,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早餐了。

吃完早餐的区域游戏时间,快快和乐乐可以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还能跟他们喜欢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饿了渴了,还可以吃加餐,有美味的饼干和蛋糕呢。接下来,快快、乐乐和小朋友们都跟着老师一起去操场玩,玩得肚子“咕咕”叫了,就需要回教室吃午餐、睡午觉,起床后还有好吃的水果哦!

下午,快快、乐乐跟老师一起玩集体游戏,最后,快快、乐乐晚餐吃得饱饱的,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家长为幼儿讲述《快快乐乐去游玩》时,慢慢地将幼儿带入了故事,体会故事主人公做的事情和他们的感受,并为幼儿提供了在故事中想象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的机会,潜移默化中,幼儿就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有了大致的印象,并在内心形成安全的依托。

入园后,教师也把一日常规的适应当作幼儿入园初期的重要工作,耐心接纳每个孩子的反应,利用环境暗示和提示性的语言提醒幼儿要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行为。在幼儿能听懂并执行指令,甚至出现自主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时,教师需要及时描述幼儿的行为,强调行为与常规之间的连接,并进行鼓励。

主动学习环境的创设帮助幼儿熟悉教室

亲子入园体验阶段,会有专门的教室区域活动体验和户外大型玩具活动时间。幼儿看到这里有很多新鲜好玩的玩具,并能随自己的兴趣探索游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对环境的陌生感。

以教室为例,在幼儿主动学习环境创设下,我们的教室分为五大区角:家庭区、艺术区、积木区、图书区、玩具区,这些区角仅仅是材料分类存放的地方,并不限定区角的功能和入区人数。所以,教师完全尊重幼儿的选择和意图,避免了对幼儿的限制,也避免了给幼儿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以开放性低结构材料为主,并有大量的真实的生活用品。以小班宝宝最喜欢的家庭区为例,这里有厨房里常用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有爸爸妈妈平时穿的衣服、背包、鞋子、眼镜、手套等,有打扫房间的清洁工具,有手电筒、照相机,还有娃娃以及娃娃的小衣服、纸尿裤……这些都是在家中幼儿常见却又不被允许或鼓励使用和探索的物品,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竟然可以自由地把玩,孩子们玩得都不想出来了!那些诸如橡皮泥、拼插积木、毛根、各种小人偶等开放性材料,也让孩子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由操作和想象。

材料的存取遵循“看得见、找得到、拿得到、放回去”的原则,幼儿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到玩具柜上的材料,并方便获取,从而能快速专注地投入到游戏中。

总之,我们的环境创设以幼儿为本,符合幼儿的游戏需要,并帮助幼儿获得成就感,从而让幼儿快速地喜欢上我们的教室。

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帮助幼儿熟悉班里身边的人

同伴关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幼儿园里看到有认识的小伙伴,或者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结伴上幼儿园,能够极大地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所以在家访过程中,教师会详细了解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情况,并向家长提供一些促进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建议,提前认识一同入园的小朋友,创造更多在一起玩耍的机会。

在亲子入园体验阶段,教师会设计一些促进家长之间和幼儿之间交往的游戏;入园后,教师也会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区角游戏时间,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还向家长群展示幼儿在园与同伴交往的情况,以便家长了解和配合。

师幼互动的策略帮助幼儿建立对老师的信任感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对于缓解入园焦虑至关重要!我园教师通过学习幼儿主动学习课程理念,开始更深刻地理解幼儿是如何学习的;通过观察评价专题的学习,开始以更专业的视角解读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水平;通过师幼互动专题的学习,开始尝试使用支持幼儿实现游戏意图的策略,真正把尊重幼儿落在实处。

入园前的家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开始,也是幼儿与教师建立信任感的最佳时机。后来的事实也表明,相对于未曾见过教师的幼儿,家访中见过教师并有很好的互动的幼儿其入园焦虑就会少一些;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相对于指令式互动的教师,跟随幼儿意图、与幼儿以同等水平共同游戏的支持性教师更容易赢得幼儿的信任和青睐。

有个孩子叫大龙,家访中,老师发现,大龙的妈妈常常以强制性的语言和行为回应大龙,大龙的情绪很不稳定,也不专注。于是,教师尝试与大龙互动,蹲下来,以和大龙同等的高度和游戏水平参与到了大龙的游戏中——一起玩乐高。老师尝试使用了“描述大龙的行为表示尊重,重复大龙的语言表示认可,提供材料支持大龙的想法,描述大龙作品的细节表示欣赏和鼓励”等师幼互动策略,结果发现,面对原本陌生的老师,大龙并没有出现反抗和逃避,反而更专注于游戏,更喜欢亲近老师,和老师一起玩。

入园后,正是因为这次家访中和老师一起玩的经验给了孩子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大龙没有出现任何焦虑情绪。入园后,更是在教室里老师所提供的自主空间内,在老师创设的平等尊重的师幼互动情境下,实现自己的游戏意图,获得成就感。

幼儿园有很多大龙这样的孩子,幸运地在海森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科学理念和有效策略下,成功地迈出了主动学习的第一步!

点评:分离焦虑虽是普遍问题,但是幼儿园却能够从主动学习的课程体系出发,结合已经获得的理念和经验,尤其是分离焦虑五大策略,在过去仅仅是入园后对焦虑给予安抚的基础上,往前延伸,进行有效预防的尝试,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幼儿园需要为家长提供更具体有效的支持策略,具体到怎么做,怎么说,而非简单地介绍原则。事实证明,幼儿园初获成效。

点评: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把你一个人送到非洲,陌生的环境,一个人也不认识,语言不通,你是什么心情?是不是很忐忑?孩子入园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就是这种感受。如果之前没有和看护人分离的经验,孩子不知道家长还会不会来接,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安全的,心里会是多么的恐惧啊!

所以,幼儿园应该提早向家长介绍在安全可信任的环境下和孩子短暂分离的重要性,并且具体到如何说每一句话,帮助家长建立这样的意识并敢于尝试,才真的能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下载论文《浅谈幼儿入园前的准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浅谈幼儿入园前的准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入园前家长教育会制度

    幼儿入园家长 小班新生入园的第一学期时孩子主动适应性环境的关键期,该阶段幼儿能否成功融入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对对其今后在园学习、生活及其一生的发展都产生直接影响。......

    幼儿入园礼仪

    礼仪--- 入园活动目标: 1、学习入园时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老师、同伴问候。 2、养成良好的问候习惯,促进师幼、同伴间的交往。 三字儿歌: 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 小朋友也问......

    幼儿入园信

    尊敬的幼儿园老师: 你好! 我是宝宝的妈妈,感谢你能静下心来看这封信。 作为一个妈妈,送孩子入园,心情很是复杂,担心没有亲人的悉心照料, 孩子是否能很好的适应;担心尚不会熟练吃饭......

    幼儿入园申请书

    入园申请书尊敬的××幼儿园 ×园长: 您好!我们的孩子×××,×,生于××××年7月8日,家住×××××小区(父亲:×××,工作单位×××××;母亲:×××,工作单位×××××)现孩子已到......

    幼儿入园须知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幼儿入园须知1、新生入园前须到指定地点(建邺区妇幼保健所)进行体检,检查合格方可入园(要有体检单位盖章),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精神......

    幼儿入园问题解答

    幼儿入园问题解答 一、问:什么是公益性幼儿园?公益性幼儿园名单在哪里查询?公益性幼儿园怎样招生? 答:公益性幼儿园是指政府定价的普惠性幼儿园。成都市公益性幼儿园统一悬挂有......

    幼儿入园须知范本

    范文一: 我园为了让广大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就对幼儿园相关规定有个全面的了解,更好地进行家园共育工作,并确保幼儿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特制定出此须知:1、儿......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全攻略(论文)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全攻略 [内容摘要]: 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也正是许多家长所担心的。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困扰着家长,甚至动摇送孩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