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其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例如诗歌《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开拓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又如《将进酒》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气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
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与喷发式的表情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想象的衔接是大跨度的,离奇倘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如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诗喜欢用夸张的手法,这首诗就使用了夸张,并且夸张的幅度很大。我们知道,在文学写作中使用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被描写事物的某种特点,既然是事物具有的特点,就应有一定现实基础,如:露水如珍珠,月色像霜一样,马的奔驰如飞,花像海洋般繁茂广无边际等等。可是李白的诗夸张幅度已大过了事物的现实特征范围,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比起鹅毛大雪,漫天大雪一类夸张,如席的雪花让人吃惊,这首诗中的三千丈的白发也使我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有多么长。如果说夸张的目的是为突出事物特点,白发的特点不一定就是“长”,三千丈更不是一般白发的特点。那么李白诗中夸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应当说,是表达他对所描写事物的心理感受而非现实感觉。这种心理感受显然不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客观描述的需要上,而是建立在强烈的主观感受基础上,与内心许多丰富的体验融合而成。“白发三千丈”有一种从天而降的意味,突然、猛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使人惊愕,这就是李白某日揽镜自照时发现白发生出时的内心体验,它夹杂着李白对坎坷一生的感慨、悲叹,渗透着李白对悲凉的人生的深沉体验,原以为这些都只是埋在心底深处,哪知今天突然发现在白发上见到了这些感触,丝丝缕缕,尽显人生沧桑,三千丈直落眼前,逼真形象,让人不觉得有多么夸张,其原因就在于写出了心理感受,语句夸张,感觉却非常逼真。诗的前两句写白发之长,深重沉郁;后两句写发之白,也写了初见白发的惊愕、震动。白发之长,是愁情太久而使之然,这一点诗人写明了;发之白,又是为何?却没有点明。其实不言自明:是愁情太浓太重使之然。短短一首诗,把一个愁字写得这么层次分明、形象生动,而语言又像脱口而出,天然质朴,只能说这是得自李白过人的才气。
李白的诗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及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其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语言的基本色调。我们在《送友人》这首送别诗中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这首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 “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又如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整首诗歌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第二篇: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
宣
洲
谢
眺
楼
饯
别
校
叔
叔
云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李白在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及时建功立业,完成平生的远大抱负。后又有在居之不易的长安的光荣历史与痛苦回忆,最后被迫离开了繁华的帝都,走向民间,使他认清了上层统治阶级,以至度过了漂泊流离与沦落不遇的不幸的晚年,带着深深的遗恨而又留下光耀千古的优秀诗篇,离开了人世。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我把李白诗歌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二、李白诗歌以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
三、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
四、李白诗歌壮美和优美的意象;
五、李白诗歌具有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李白 浪漫主义 艺术特色
唐代的诗歌有着独具魅力的时代风格与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浓郁的激情,不息的生命力,崭新的生活体验,以及壮阔为美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唐代诗歌与其他朝代诗歌的区别特色。礼拜的诗歌美丽就一这样的一种力量征服了当时以及后世许多的读者的心。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从公元 712年到年,即唐玄宗初年到唐代宗初年这半个世纪,历史上称为盛唐。这一时期诗的创作十分繁荣,杰出的诗人如杜甫、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多人,都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而李白是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伟大的浪漫主义杰出者,被尊为“诗仙”。“昔年有狂客,号为谛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名声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喔,流传必绝伦。”(《寄李白十二韵》杜甫)则既是对李白的积极称赞,又对李白诗歌的后世影响做了预言。明代诗人方孝孺更是把李白推向了极致:“泰山高兮高可兮,沧海深兮深可涸;惟有李白天才夺造化,世人孰的窥其作?我言李白无古双,至今采石生辉光。”李白是中国最深入人心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最让人诗兴焕发,才华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李白,正是站在这顶峰上的一颗奇松。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的701年,唐诗的代表人物甚至也是中国整个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诞生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是众所周知的故事,这也就是李白悟出的深奥道理。据说他
》。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这都说明,他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但由于蜀地边境,接受的并非正统儒家教育,而掺杂有道教等其它思想。文化环境及其早年所受的教育对李白神仙道教的信仰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大约在其18岁时,他曾隐居大匡山读书,并师从赵蕤学习纵横术,因此,在李白的思想中,我们还可看出其纵横家思想的一些痕迹。由于他不满足于向书本学习,所以他还重视向社会学习,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防东鲁,走山西„„走遍了祖国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这样的漫游使得李白有着经济天下的志向,抱负远大。当时的李白不屑于走科举致仕的常规道路。他希望以“终南捷径”致仕,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其中最大目的就是结交权贵,希望得到权贵荐举。甚至,他与故相李圉师孙女结合,也可能有其政治动机。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第三篇: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倍受赞誉的朝代之一,气象万千、开放自信的盛唐文化孕育出了天才诗人——李白,他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以下是我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的认识。
一、李白诗歌富于自我表现,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
李白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篇中激荡着火焰般的情感,感受到诗人活跃的自我形象,这种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于自我表现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亲切、热情。从李白诗中我们不仅看到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也看到一个傲岸自信、狂放不羁、旷达乐观、天真深情的诗人形象。例如《蜀道难》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这正是因为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
再如《南陵别儿童入京》末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句直接流露出作者将要仕宦京都的狂喜。
李白诗歌的强烈主观抒情性,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在那些描写祖国山川的篇章中,同样跃动着胸襟远大、性格傲岸的诗人自我。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在写景叙事中,给人以豪迈俊爽、气势飞动的感觉,灌注着诗人遇赦的喜悦和重履康庄的快感。再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诗句,更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
与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相关联,丰富奇特的想象,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方面,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从而形成与现实的对比,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残酷。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借“梦游”的形式,驰骋想象,描绘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梦境,从而提示现实的残酷,抒发了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情怀。诗人开始时所作的描述就带有很大的虚拟成分,例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些是诗人在写胸中丘壑,不能当作真山真水看待的。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以下,诗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自在遨游的神仙激发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热情,终于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反抗呼声。诗人是通过幻想的境界来表现自己对权贵的决绝态度的。
另一方面,李白善于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去描写客观世界。如《蜀道难》,风格雄奇奔放、淋漓酣畅,矫变莫测。全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作者凭借传说想象落笔,自己的胸怀、性格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夸张随处可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我们说李白诗歌的夸张是最大胆的,但他的夸张又最容易为人所接受。比如他的《秋浦歌》的第十五首:“白发三丈千,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写自己满头的白发,说 “白发三千丈”,这是极度的夸张,谁有过这样长的白发?谁又见过这样长的白发?可是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并不感到李白这样的描写不能接受,不可信,我们反而感到很自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什么这样长呢?是因为我的忧愁太多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当时李白正在照镜子,一照镜子,看到镜子里面是一片秋霜似的白发,他就问:明镜里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秋霜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乍对明镜时的一种惊呼和感叹:我头发这么白得这么了,真似乎有“三千丈”长了!像这样的夸张只有李白才能,也才敢于这样写,而且写出来很能够被读者所接受。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像《北风行》里,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当然很冷,有雪,雪花也很大,但是怎么大也不会像席子那么大吧?可是李白敢这样写:“燕山雪花大如席”。我们读了以后觉得并不突兀,而且感到很好。关于这句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是并不离开真实,燕山的确寒冷,的确下雪,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不真实了。鲁迅的意思是说,夸张不能离开真实,像李白的这首诗,虽然是夸张,虽然夸张得很大胆,但是它还是真实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横江词》里的“一风三日吹倒山”,《蜀道难》里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些例子都是明显的夸张,而又不险怪、不真实。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的最形象、最生动的概括。他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首诗语言写得极其清新明快,即使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毫无痕迹。又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但是语言自然奔放,脱口而出,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李白的诗歌也注意学习民歌的语言和吸取当时的口语。比如《长干行》,多是受了《孔雀东南飞》和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影响,《江夏行》则带有南朝民歌“西曲”的情调。
另外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用很简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前二句语带夸张,但纯然白话;后二句形容轻舟之快,亦明白如话。《早发白帝城》诗是用了《水经注、江水注》的典故的,可是我们读起来,并不感觉李白是在用典,他的自然就能达到这种地步。
总之,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风格豪放飘逸,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及至后代,也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歌的创作走向。
第四篇: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1、李白诗歌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现在道路还是很艰险的,因为这前面有一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示了他现在境地是艰难的,但是最后一句表达出他天生的豁达,和踌躇满志。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这些诗句都能体现李白自身的自负,豪迈,激昂。
2、李白的诗倡议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李白诗歌中有大量气势磅礴之作。读起来节奏感强烈,能让人充分感受到他的激昂,奔放。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3、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情感。形成李白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而他往往是喷发时的如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最后几句“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诗意起伏跳宕,奇突转折。“孔圣犹闻伤凤麟”,象孔子那样的圣人,尚不能遭逢盛世实现他的理想,何况我呢?“董龙更是何鸡狗”,如董龙之辈的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宠臣又算什么东西!诗人的心情抑郁难平,因而发出了“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的声声慨叹。接着,诗人又以严陵、韩信、祢衡这些才志之士作比,表现出傲岸不屈、不为苟合的高洁人格和豁达大度的胸怀。诗人任凭感情自由奔泻,如长江大河,有一种浪涛奔涌的自然美。可以说,诗人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英风豪气溢于笔端。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傲世独立的人格。
4、诗歌想象奇特,发无端,变莫测。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节奏变化快,先为六字句,语调舒缓,描写诗人惊定时所见,为下文蓄势,接下来诗转为四字句,节奏忽然变得明快,写出诗人惊于自然之神力,随后又看见仙境初开,惊喜异常,语调又变得舒缓开朗。这段描写的十分精彩,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首诗中喜欢的片段。根据他节奏的变换感觉到了作者心情的变化,特别容易激起读者的想象。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如《渡荆门山》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6、李白的诗中也不乏清新明丽的意象。
如:《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秋浦歌十四》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7、李白诗歌中色彩繁多,其中最多的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喜欢用明丽的色调,使他的诗歌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玉阶怨》玉阶生白露 《秋浦歌十七》 白发三千尺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白波九道流雪山 《秋浦歌十四》月明白鹭飞 《古朗月行》呼作白玉盘 金色。《塞下曲六首》其一 晓战随金鼓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青色 《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 《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 黄云城边乌欲栖 绿 紫 《玉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诏 《秋浦歌十四》红星乱紫烟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以他的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魅力。非凡的自信,独立的人格,以及他不受约束的纯真个性风采都有着巨大的魅力。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诗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历朝对李白的赞誉
晚唐,李白杜甫有着极高的地位,世称李杜,对其十分推崇。杜牧李商隐,对李白都推崇不已。
宋代,在诗坛上欧阳修不仅喜欢李白的天资,而且喜欢李白诗歌的丰富想象和壮大气魄。在《读李集效其体》中,他集中表述了这一点。曾巩也表达过对李白诗歌的欣赏和喜爱:“犹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泄,末势犹壮。”
元代,在清著的《元诗选序》中:“元诗多轻扬,近太白。”可以看出元代诗坛对李白的推崇和模仿。明代,注重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俆增在《而庵诗话》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诗歌总是离不开才华的。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我看合乎天才的是李白,合乎地才的是杜甫,合乎人才的是王维。李白诗歌以气韵取胜,杜甫诗歌以格律取胜,王维诗歌以理趣取胜。李白的诗千古飘逸,杜甫的诗是一代的典范,王维精通佛学,诗歌都合乎佛意。
李白是龚自珍最推崇的作家之一。他在道光八年曾研究李白诗歌的真伪,并
写
了
《
最
录
李
白
集
》
龚自珍认为,李白兼俱了:庄子逸世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说李白诗歌是“融屈原、庄周为一炉。”
余光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第五篇: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诗仙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凭借其狂傲的独立人格,广阔的伟岸胸襟,不羁的豪放气度和自由的浪漫情怀,充分展示了盛唐的魅力,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基于《中国古代诗歌》的课程学习,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进行了一些浅薄的研究和学习。下面我将对李白的诗作的艺术个性做一些分析。
一、富有想象力,天马行空,神奇瑰丽。
李白善于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去描写客观世界。如《北风行》开篇六句“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借助了神话传说中的“烛龙”及夸张的渲染,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愁惨的气象暗示了社会的黑暗恐怖和国家的危难。字里行间,严寒扑面而来。
他喜好从高处远处深处着眼,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描绘出景物的雄奇壮阔,将山水展示得活灵活现。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借用比喻夸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先说开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姥山的高大,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中篇“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前四句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后两句,当天门洞开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在这烘托下,诗的气势逐渐升高,并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奇异玄幻的色彩。“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诗人的思绪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这奇特的构思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惊心动魄。李白的行笔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极尽浪漫主义气息,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二、清新明快,口语化民歌化,亲切率真
李白诗歌的特点,可以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如《山中问答》:“问奈何事栖碧间,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桃花流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璞玉一般的语言,却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他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更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简洁的言语中,蕴含着明快的格调,使得这首五言绝句意蕴丰富而明了直白。读来琅琅上口又不失风味。《越歌词》中的其三写道:“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诗歌活泼自然,清丽率真,浑然天成。
明胡应麟《诗藪》卷四评论道:“太白多率语。”民歌化和口语化的特点使得李白的诗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亲切。如《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为招呼、劝酒之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则是酒酣耳热时的高喊了,写得自然、贴切,很好地烘托了当时豪饮的气氛,读来倍感亲切,场景中的人形象更是栩栩如生。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中说:李白“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这与李白的“兴酣落笔”是分不开的。李白的诗多数都是有感而发之作,往往将日常话语信手拈来即入诗,正使得他的诗作如诉家常,娓娓道来,真挚的情感,都在其平铺直叙中流淌。如《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绝句,大多都是诗人在日常生活和畅游自然中获得的情思和感悟,所表现出的诗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亲切,极富生活情趣。如《静夜思》,其中没有华美的词藻,也无奇异的想象,只是将思乡人那共同的身影与浓郁的怀想之情以简笔描绘,便赢得了游子们的共鸣和感概。正如林庚先生所说,“李白的诗是最天真的,这使得他的风格达于惊人的淳朴。”
李白,他“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胜”。
三、强烈的的自我主体意识,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蔑视权贵,毕生追求个人的独立自由以及个性的解放。李太白的诗歌创作重在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他那炽热的感情和不屈己的个性相适应,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他的诗歌不矫情不做作,一如诗人本色。读他的诗文,就如同见其本人。
当李白被诏入京,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的狂喜和豪情,那种孩童般的毫不掩饰的情态跃然纸上。而“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别内赴征》)诙谐的语气反映了一种春风得意的心情。
李白性格高傲,心胸豁达,性情豪侠而又浪漫,加上才华横溢,使他喜欢自我表现,情感表达率真,丝毫不加掩饰。最能表现这一艺术个性的,当属李白的千古名篇《将进酒》。诗人与岑、元二三好友相聚,对酒当歌。却将文章写得豪迈旷达。他劝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把握现有的机会,活于当下。他看似安于做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酒徒,却笔锋一转,以奔腾激荡的情感书写下“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浩浩汤汤奔流的强烈自信,如神来之笔出色的展示了诗人心胸之宽广,内心世界之丰富幻变。而篇末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更是将李白的豪气万千,快意潇洒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白是性情中人,他讲求人生快意,希望生命之流如同滔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他的诗作情感表达汹涌澎湃,正如李白本人的澄明与奔放。他将自我的所有展示在世人面前,他所表现的自我意识和浓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片赤诚的拳拳之心,让人不得不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正如歌德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准。”
作为一个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他是一位遗世而独立的天才歌手。他的诗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使后世万人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共鸣。
[1]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明朝
[2] 林庚《诗人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3] 赵翼《瓯北诗话》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4]歌德《歌德谈话录》 1824年4月14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